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代表產業發展

代表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4 21:53:04

1. 王鳳英代表:大力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突破核心技術

兩會期間,汽車行業代表備受矚目,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今年將第13次參會,作為資深全國人大代表,王鳳英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分量的議案建議。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
王鳳英與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聯名提交了《關於將車輛購置稅由中央稅改為中央地方共享稅的建議》。王代表更深度關注了中國汽車產業小型電動車發展、氫能源產業發展、中國汽車「走出去」、機動車智能檢測和汽車消費信息整合升級中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其中「大力推動氫能產業」的提案,屬於高質量前瞻性提案,對於行業發展乃至國家能源戰略有著重大意義,體現了人大代表心系國家前途命運的責任感。
氫能得天獨厚的優勢
王鳳英代表之所以如此重視氫能,是因為氫能有著得天獨厚不可替代的優勢。
氫能第一個優勢是儲量豐富,並且很容易獲得。地球上的水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氫,無邊無際的海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地球之外,氫的儲量更加豐富,在宇宙中,氫是含量最高的元素,我們的太陽就是一個巨大氫球,依靠氫聚變成氦的熱核反應發光發熱。我們地球的鄰居,包括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是超級巨大的氫球,哪怕僅僅汲取木星氫含量的億萬分之一,足夠人類使用千萬年。
第二,氫是一個非常好的能源載體,本身就天然具備儲能能力,氫可以通過電解水獲得,適合長距離運輸,很容易儲存,不會變質損壞,不會衰減,也不需要養護。氫通過燃料電池發電,發電過程無需轉換成熱能或者機械能,直接變成電能,熱效率比火力發電高得多。
第三,制氫還有一個突出優勢,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廢電」,因為我國電力使用峰谷錯落問題,每年大量風電、水電和太陽能電被浪費。2018年,全國棄水電量515億kWh,棄風電量419億kWh,棄光電量73億kWh,這些巨大的能量浪費,通過氫可以儲存起來。
第四,氫能的能量密度更大,使用更經濟。目前壓縮氫能的能量密度接近每公斤40kWh,比汽油的能量密度高出幾倍。可以類比的是,目前鋰電池能量密度最高只有每公斤0.3kWh,大部分在0.2kWh以下,氫能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兩百多倍。這意味著當鋰電汽車需要拖著幾百公斤電池時候,儲氫罐的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第五,氫能的另一個優勢是,補充非常方便,相比鋰電充電動輒以小時為單位,加氫方便很多。2018年總理在日本訪問時,參觀豐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這部汽車只需要充氫3分鍾,就可以續航650公里,事實上和燃油車區別不大。
第六,氫能還有一個突出戰略優勢,不僅可以給乘用車提供能量,也可以給重型卡車、長途客車、工程機械、工礦設備提供能源,也可以給輪船,飛機,軍艦,潛艇和坦克提供能源,具備強大的軍事意義。氫能甚至還可以給宇宙飛船提供能源,美國登月的阿波羅飛船就是依靠氫能提供能量。未來人類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進行星際旅行也可以依賴氫,因為氫在宇宙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第七,氫燃料的最大優勢,其實不僅僅在於提供能量,而在於氫能可以成為統治未來的戰略終極能源。如果有一天制氫技術可以突破,那麼氫燃料電池的發電過程事實上完全無污染,氫和氧反應後直接轉化電能,產生的唯一廢棄物是潔凈的水,氫將是未來真正的終極能源。
氫能全球爭霸
氫能具備如此優勢,世界各國全力開發,從某種意義上說,氫能重要性遠遠超過石油,誰率先掌握了氫能,誰就掌握了未來能源的鑰匙。尤其是考慮到氫能極為廣大的利用前景,氫能可以形成產值以萬億計算的超級巨大的產業鏈條,重要性甚至比今天的5G更為重要。
國際氫能委員會報告顯示,到2050年,全球氫氣需求將達到5.6億噸,氫燃料電池將在交通、電力、供熱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氫能將占人類終端能源消費的18%。到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總保有量將達到1,000萬至1,500萬輛。
目前全球各國都在竭盡全力開發氫能,美國,日本,歐盟,韓國都紛紛投入巨大力量。截至2018年底,全球范圍內營運中的加氫站共有369座,其中歐洲152座,亞洲136座,北美78座。缺乏能源、且有憂患意識的日本更計劃成為全球第一個氫能社會——2021年3月之前,日本政府和汽車行業將共同建成160個加氫站,量產4萬輛氫燃料電池車。目前,日本已經走在了世界前沿。
我國氫能發展的層層掣肘
我國的氫能事業發展則是有喜有憂,發展非常不均衡,民間以及企業層面已經敏銳感知到氫能是下一個金礦,紛紛進行前瞻性研發和投入。比如長城汽車正在全力研發氫燃料電池,已經入股了全球領先的加氫站運營商H2 MOBILITY,並成為首家加入到國際氫能委員會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 Council)的中國車企。地方政府也意識到氫能產業鏈的價值,積極規劃各種氫能產業園。但是從更宏觀的政策法規以及國家戰略方面,氫能發展還缺乏一個系統性綱領性的政策法規的支持,這制約了我國氫能發展的質量和速度。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1. 核心技術欠缺,目前民間對於氫能非常重視,整體在基礎研究、核心材料、關鍵部件、製造工藝和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仍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尚未達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層級。同時一些關鍵技術集中在科研院所,這些機關往往項目結束就束之高閣,產業化力度不夠,導致技術浪費。
2.全國各個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氫能重大戰略意義,全國建成了數量繁多的氫能產業園,但是這些園區過分散亂,並未形成規模集群。
3.目前氫能成本高昂,市場競爭力不夠。以60kW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為例,據測算,在生產規模為100套/年時,系統成本為380,000元/套,在生產規模為10,000套/年時,系統成本僅為110,000元/套。目前的小規模、高價格制約了氫能的普及。
4.氫能供應鏈缺乏協調性,很多地方的加氫站多是為城市公交系統配套或個別企業研發單獨使用,極少對外開放運營,這制約了加氫站的商業化。
5.氫能法規不完善,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根本。尤其是加氫站建設,審批程序非常復雜,且涉及工商、土地規劃、住建、安監、消防、環境評價等多個部門,這等於給加氫站帶上層層緊箍咒。
王鳳英代表的提案建議
正式針對目前氫能發展的光明前景,以及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遇到的掣肘,作為長城汽車總裁和行業資深專家,王鳳英代表提出幾點提案建議(僅摘錄部分內容):
1.設立氫能與燃料電池國家重大專項,並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戰略。將氫能真正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2.通過政府主導,鼓勵燃料電池產品應用推廣,擴大市場規模,進而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
3參照德國、日本等國家經驗,鼓勵能源企業牽頭建立穩定、便利、低成本的氫能供應體系。
4.完善標准法規建設,明確氫能主管部門,加快氫氣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將氫氣視同燃氣管理,促進氫能產業鏈快速形成。
5.制定國家級頂層氫能規劃,合理規劃加氫站,制定長期穩定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
寫在最後
氫能源的重要性不僅僅涉及汽車,更涉及全國能源戰略的發展,更涉及未來人類命運。作為最原始最簡單的第一元素,氫能不僅僅蘊藏著巨大能量,也蘊藏著宇宙的秘密。
如果中國能夠在氫能源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甚至是世界領先,那麼將極大提升我國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並提升整個民族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至於中國汽車行業對於海外品牌的超越,不過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有誰知道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具體含義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從一定意義上說,現代化過程就是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經濟不斷發展、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過程。黨的十七大報告針對我國經濟結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指明了方向。

一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信息化對工業化有著極大的帶動作用,而且還豐富和拓展了工業化的內涵。因此,必須加快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大力推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產業,提升其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二是從改革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採取措施,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目前,我國服務業與過去相比雖然有較大發展,但與整個經濟發展階段和人均收入應達到的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水平。要開拓服務業發展新領域,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究與開發、電子商務、法律、咨詢、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衛生、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消費性服務業,擴大企業、公共事業機構和政府的服務外包業務,努力提高服務業社會化和市場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我國國情決定了今後農業的發展很難再靠增加自然資源的投入,出路只能是依靠科技進步和農民素質的提高。要增強發展現代農業的緊迫感,自覺把它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位置。

3. 我國中西部地區以什麼為代表,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

我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已在2014年3月16日,新華社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詳細註明,位於規劃的第二篇第五章。這是經中央長期研究決定後頒布的一個綱領性的規劃目標。現轉載如下。

——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經濟、人口能力明顯增強,東部地區城市群一體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中西部地區城市群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極。城市規模結構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數量增加,小城鎮服務功能增強。
——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建成區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築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網覆蓋率明顯提高。
——城市生活和諧宜人。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消費環境更加便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逐步好轉,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護,城市發展個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財稅金融、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阻礙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
-

4. 我國對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什麼意義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的提出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在將全球經濟拖入深淵的同時,也推動了世界各國的重新審視經濟和產業轉型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信息產業、生物產業、納米產業、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海洋產業和太空產業等迅速升溫,成為「熱詞」,平平出現在主流媒體的纖腰版面和政府的重大政策文件中。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運成長和壯大,已被世界各國賦予了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擺脫經濟危機束縛的歷史使命,已經成為了投資發展的重點。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所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伴隨信息、生物、納米、新能源、環保、海洋和空間等新技術的進步而涌現出的一系列新興的產業部門,它們代表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在各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發展中將起到戰略性的作用。其中,「戰略性」是針對產業結構調整而言,指其影響力大,能夠改變一個多家或地區的總體產業格局;「新興」則是針對技術的新穎性和市場的可開拓性而言,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上。

1、節能環保產業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適應產業綠色發展的國際趨勢,結合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巨大壓力,以先進適用技術集成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新型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和裝備,同時,形成節能環保服務業及再製造產業等環保產業的新業態。

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信息技術正在縱深發展並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術依然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核心技術。目前我國已形成了新興信息產業發展的優勢,從做強國信息產業的需求出發,未來應以建設寬廣、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設施為基礎,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增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等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能力,加速網路增值服務等新產業的壯大發展。

3、生物產業

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是從根本上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的重大領域,將改變消耗自然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對構建綠色可再生產業體系、促進人類健康產生革命性的影響。我國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具有堅實的基礎,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生物產業未來發展要以鞏固基礎研究、加速推進產業化、有序促進大規模應用為主線,大力利用生物技術開發新葯,

加快發展新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推進生物製造技術及其產品對傳統化工工藝的替代和對石化資源的替代。

4、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是裝備製造業的高端部分,具有技術密集、附加值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強等突出特點,對於加快我國工業現代化建設,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要掌握發展主動權,必須優先重點發展先進航空裝備和高速鐵路交通等先進運輸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智能製造裝備,加快建設以衛星應用為核心、以服務國家發展為目標的空間基礎設施。

5、新能源產業

綠色新能源技術發展和產業化是解決能源危機、優化能源結構的根本出路。近10年來,我國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諸多領域已經形成了國際競爭優勢,未來發展應以巨大內需市場為後盾,快速提升行業的創新能力。

5. 請教一下 內容產業 的概念以及如何發展內容產業謝謝!

歐盟的「Info2000計劃」中對內容產業的定義是:那些製造、開發、包裝和銷售信息產品及其服務的企業,其中包括在各種媒介上的印刷品(報紙、書籍、雜志等);電子出版物(聯機資料庫、音像製品服務,以傳真及光碟為基礎的服務以及電子游戲等);音像傳播(電視、錄像、廣播和影院),還有一些定義把部分軟體業(包括課程軟體)也放進去了。

以日本為例說明如何發展:

一、政府制定內容產業振興政策

日本在二戰之後確立了文化「內容不幹預原則」,走上文化國家的道路。1995年確立了日本在21世紀的文化立國方略。2001年全力打造知識產權立國戰略,明確提出10年內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識產權國。2003年日本政府組建了由總理大臣掛帥的「知識財產戰略本部」,下設「內容產業專業調查會」。

2004年,日本知識財產戰略本部內容專門調查會,發表內容政策重要報告《內容產業振興政策——軟實力時代的國家戰略》,將振興內容產業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支柱,將內容產業定位於重要支柱產業。《內容產業振興政策》針對內容業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十項改革措施:1.支援業界現代化、合理化;2.資金籌集手段多樣化;3.對內容製作採取稅收上的優惠條件;4.加強人才培養;5.支援新技術開發研究;6.發掘、表彰人才;7.完善教育機制;8.拓展海外市場、強化盜版對策;9.完善寬頻等基礎設施建設;10.強化具有地域魅力的內容的保護與對
外傳播。

2009年6月24日,日本內閣官房知識產權戰略推進事務局宣布了「知識產權戰略方案2009」。該計劃詳細說明了5項優先政策,內容如下:
1、加大戰略實施力度,提高創新能力;
2、強化全球化知識產權戰略;
3、促進軟實力產業增長;
4、確保知識產權的穩定性,並保持對知識產權的預見能力;
5、建立針對用戶需求的知識產權系統。

上述第3條中的「軟實力產業」包括漫畫、電影、戲劇、音樂、游戲軟體和其他內容產業,以及和日本原創品牌相關的產業,如食品、時裝和設計等。

第3條優先政策源自知識產權戰略推進事務局內容和日本品牌戰略專家研究委員會在2009年4月6日發布的《日本品牌戰略:將軟實力產業轉化為增長動力》。該報告提出,日本漫畫、動畫、時裝等深植於日本文化土壤,盡管在海外被高度認同,可本國人民對其潛力和魅力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為了重新確認日本的軟實力價值,必須將「轉化軟實力為拓展海內外市場的驅動力」作為國家戰略。

二、建立和完善內容產業法律法規

為促進內容產業發展,日本不僅在政策上予以鼓勵,而且還積極立法,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和有效的法律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1970年頒布的《著作權法》。該法經過20多次修改,於2001年更名為《著作權管理法》並實施。與內容產業有關的法律還有《著作權管理法實施令》和《著作權管理法實施細則》、《知識產權基本法》等,這些法律對內容作品相關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做出了具體規定。2001年制定和頒布的《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是日本政府的一項重要法律,該法共3章35條,它確立了振興文化藝術的基本理念,明確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權責利,具體規定了與振興文化藝術有關的基本政策。

2004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了《內容促進法》(全稱是「關於促進創造、保護和活用內容的法律」)作為振興內容產業的根本政策依據。《內容促進法》(以下簡稱「促進法」)第二章提出了關於內容製品的創造、保護和活用的一般性政策措施:(1)內容作品作為創意作品,其發展是以大批的優秀人才和高技術為基礎的。因此,促進內容的創造和產業發展必須以人才培養和促進新技術開發為先導。「促進法」明確提出了相關尖端技術的開發和人才培養等問題。(2)「促進法」鑒於創意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和互聯網等傳播媒體的多樣性對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沖擊,提出了「必須謀求有效保護內容作品相關的知識產權,採取對內容作品的適當使用和調整權利內容等措施」。(3)促進內容作品的順利流通和適當保存。內容作品的流通越來越多地依賴於互聯網等信息網路,其技術和法律等社會條件完全不同於其他的流通方式。因此,「促進法」規定政府有義務在相關方面完善內容產品的流通基礎,如促進互聯網認證技術、保護性技術手段等的開發和使用等,建立資料庫保護知識產權所有者的權利。

「促進法」的第三章概要地闡述了振興內容產業的政策措施:(1)內容產業的發展同其他產業一樣,也存在著發展資金的籌措問題。所以,振興內容產業具體對策的首要問題就是建立內容產業的融資體制。「促進法」規定,國家必須採取多種對策,保證內容製作者能夠多渠道地籌措施到資金,以保證業者的資金供給。(2)要建立防止侵害內容作品和知識產權的體制及採取必要的措施。(3)通過擴大對外宣傳,促進內容作品的海外出口,增進國外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和促進交易。(4)建立公正、平等的交易關系,確定保護製作者、承包者的利益和委託、代理之間、大企業和展銷企業之間的公平交易。可操作性強是日本內容產業法律法規的特點,這些法律從各個方面為內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

三、文化和市場深入結合推動內容產業發展

在日本,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不僅大型文化活動要靠企業的參與和贊助,更重要的是,日本擁有一支成熟的知名文化企業隊伍。比如,演出界有四季劇團、寶歌劇團,電影界有松竹公司、東映公司、東寶公司、角川公司,動畫界有東映動畫、吉卜力工作室,出版界有大日本印刷公司、凸版印刷公司,票務界有琵雅公司,廣告界有電通公司。此外,日本還擁有一批綜合性的文化公司,如吉本興業公司、藝神公司等。這些企業都有各自的發展規劃、獨立的市場及營銷體系,特別是強烈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它們通過市場化運作謀求發展,從而推動日本文化產業發展。

凡是可以市場化的文化,都應通過市場運作方式來發展,這是日本促進內容產業發展的重要經驗。日本的文化產業不是由政府「包辦」的,文化產業項目都進入市場操作。即使是個性化、小眾化的文化活動,日本也依靠市場化運作。圍繞同一題材開發不同的內容產品是文化和市場深入結合的一個典型。一部小說出版後,改編成電影,同時發行電影音樂專輯,這是日本文化的一種綜合經營模式,也是內容產業中較為成功的做法,由此可產生綜合經濟
效益。2001年,我國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推出時,採用的就是這種模式。這部影片在東京岩波電影廳上映,近40萬人次觀看了影片。在影片上映前,同名小說先由日本出版社出版發行,已先後再版8次,共銷售7.6萬多冊。這部電影的營業額達到3億多日元,小說銷售額為1.2億日元。

四、興辦日本國際內容節

經過經濟產業省和各相關民間社團的積極努力,自2007年起,多項重要文化主題節展被整合成為日本國際文化產品展(JAPAN INTERNATIONAL CONTENTS FESTIVAL,簡稱CoFesta)。這是一個以介紹日本游戲、動畫、漫畫、卡通商品、廣播電視、音樂、電影、出版等文化產品為主的貿易展銷系列活動,被認為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型文化產品展之一。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

該活動結合了各種相互影響的日本影視娛樂文化,並與負責傳播的媒體業合作以創造出新的可能性,同時廣泛地向海外宣傳,讓世界各地的相關工作者能夠同時接觸到多種日本影視娛樂產品,還提供一個全新的機會和場所,使以亞洲為中心的全球影視娛樂以及相關工作者得以互相交流切磋,促進國際共同製作以及國際事業交流。

五、創設機構,藉助代言,加強海外推廣

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文化外交帶動的公共外交、軟實力的重要性等不斷受到重視,日本的動畫、漫畫、游戲等流行文化也作為日本軟實力與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在國際上受到關注。

2002年8月,日本經產省與文部省聯手促成建立了民間的「內容產品海外流通促進機構」,並撥專款支持該機構在海外市場開展文化貿易與維權活動。該機構由17個社會團體和19家企業組成,主要目的是促進日本內容產品的出口,管理海外市場的反盜版活動,代表日本內容產業界參加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論壇,參加海外市場的訴訟關聯活動。

日本2004年公布的《內容產業振興政策——軟實力時代的國家戰略》提出,內容作為軟實力的重要源泉,能夠從公共外交層面為提升國家形象、國際關系做出貢獻。

為了擴大對東南亞地區的文化影響,日本耗時兩年在新加坡建立了日本創意中心於2009年亞太經合會議期間,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聯合主持了開幕式,從此,該中心正式肩負起日本在亞洲及東南亞推廣其軟文化和創意產業的重要使命。

「面對未來」是日本外交政策的主旋律,利用日本動漫在全球的深遠影響,日本外務省於2009年先後將kitty貓、機器貓等卡通形象命名為「觀光大使」和「動漫大使」,將三個十八九歲的少女命名為「可愛大使」。日本外交發言人指出,「可愛大使」是動漫迷們最欣賞的日本形象,選她們為親善大使可擴大日本的文化號召力,代表日本年輕一代與外國建立新橋梁。

基於數字化進程引發的內容市場變化、海外對日本流行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等動向,日本內容業界近年來將產業發展的前景寄希望於數字化進程中新市場領域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開拓。2006年12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召開「內容全球戰略研究會」,構築「內容全球化戰略」,旨在強化內容產業國際競爭力,實現內容產業的全球化。2007年,日本政府明確提出將內容產業海外展開戰略作為內容政策重要支柱。

六、中介組織發達,作用明顯

日本文化行業協會很多,幾乎每個行當都有自律性的組織或機構。這些行業協會都是社團法人,負責制定行業規則,進行行業統計,積極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經常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一些活動。

日本文化行業協會的作用十分突出,一是承擔文化產品的審查和收取著作權的使用費等職能,被看作是政府職能的延伸,促進了行業的有序發展;二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很多方面通過協會來執行和完成,行業協會在促進內容產業發展進程中非常活躍。日本的文化企業很看重行業協會,不僅積極參加,而且遵守行規。

日本文化產品的審查,通常不是由政府直接負責,而是由行業協會把關。比如,影協下設的電影倫理管理委員會負責電影審查,該委員會由5位管理委員及電影業各領域的8位審查員組成,每年約審查500部開發公司每開發出新產品必須送審,否則將會受到協會的懲處。

日本動畫協會成立於2002年,是一個以動畫產業整體的持續性發展為目標的組織。協會目前主要致力於動畫製作新技術的開發、市場信息的收集、各種附加價值的創造、著作權維護的研究與實踐、人才的培養,以及各團體間的協調、與動畫相關的各類合作研究等,在將日本的動畫文化介紹給海外、推進技術層面的合作等國際交流方面也有著引人注目的成績。(

6. 中國未來有發展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這10大行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大健康領域,大數據領域,新物流領域,新能源領域,環境保護與改造領域,旅遊領域,智能家居領域,新零售領域,新型保險領域。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10個領域確實是未來發展最有潛力的領域,很多大型企業甚至從現在開始就已經布局了,其實保守的估計,這10個領域最少要在未來30~50年左右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誰先起步的早誰就能佔領行業的頭幾名。其實我個人覺得人工智慧領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軍事領域的應用

可以說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當中,人工智慧被應用到軍事領域是必然的,就好像我們經常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樣,機器人無論是在數據處理還是在反應速度上,面都優越於我們普通人,而且在危險區域勘察或大型規模戰爭的時候,機器人如果參與的話,會極大限度的減少人員的傷亡。

7. 中國三大產業發展情況怎麼樣

入世一年來中國三大產業變化有多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題報告分析,「入世」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正
向效應十分明顯,但三大產業的變化走勢各不相同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一年的時間里,「入世」的正向效應逐漸顯現,由「入世
」而導致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強勁動力。國民經濟運行已經由政
策主導增長階段轉入到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以來三大產業的增長走勢與「入世」的正負影響密切聯系。從經濟增長的結
構上,可以看出「入世」對我國GDP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增長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以製造
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長了10%,提高0.7個百分點;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
長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第二
產業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門;農業積極應對「入世」,同時由於世界糧食減產
、進口壓力減小而變被動為主動;而服務業發展則因外資進入相對遲緩以及電信、軟
件、網路等新興服務業的疲軟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此,關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
運行狀況和走勢,需要密切監測分析「入世」後三大產業的發展變化。

第一產業:積極應對變被動為主動明年預期沖擊較為明顯

(一)我國承諾的農產品進口配額未對已經供過於求的農產品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根據有關統計,2002年中國小麥關稅配額管理的准入量為846.8萬噸,
但1—8月份只進口49.8萬噸,預計全年最多可能進口100萬噸,而1—8月
份出口已達53.7萬噸,預計全年出口規模在60萬—100萬噸;玉米進口量為
7000噸,僅為年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3.4%,而預計全年出口可達950萬
噸;進口大米14.7萬噸,預計全年將實現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預計全年則可出口200萬噸;未列入關稅配額管理的大豆,全年進口量最多
為1100萬噸,比2001年減少290多萬噸。

(二)「入世」第一年,我國農業沒有受到市場開放明顯沖擊,主要在於兩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糧食減產,需求缺口較大,國際市場糧食因沒有價格優勢而難以進入中
國市場。今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因災減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農業部預測,2002年世界糧食總產為20.03億噸,比
上年減少2.5%,其中小麥、稻穀已是連續5年減產。而中國糧食略有增產,特別
是優質小麥增產較多,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40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
4%,市場供給量有所增加,國內糧價繼續低位運行,對國際糧食市場保持了價格競
爭優勢。

二是中國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採取了適當的調控措施。2002年中國對
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大豆、玉米和菜籽)採取了寬嚴適度的「安全評價」、「進口安
全」和「標識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時加強對進口糧食和飼料的檢驗、檢疫管理,從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進口的增長。

(三)2003年預計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幅較大,「入世」

對農業的沖擊將會顯現。

有關管理部門和經濟學界專家普遍認為,2002年中國糧食外貿形勢好於預期
只是一個特例,是國內國際的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的。目前國際糧價的上升已對糧食生
產產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災情減輕,國際糧價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進
而影響我國糧食進出口形勢。此外,美國新農業法2002年5月公布以後,大量增
加了對糧食等農產品的補貼,其政策效應將在2003年及以後年份充分顯現出來,
美國糧食的產量、出口量將會快速增長,應對此密切關注。

第二產業:市場化與開放程度提高正向效應大大超出預期

(一)「入世」後,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大幅增加,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國公司
的重要製造業基地。

製造業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也是引進外資最多的產業
。「入世」後,中國正在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前八個月,我國加工
貿易出口達110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加工貿易一躍而成為出口主導方
式。今年以來加工貿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國家一些加工製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
。其中,近幾年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機電行業出口增長最為明顯,1—9月份,我國
機電產品出口超過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0%,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
8%,外資企業是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二)「入世」以來我國
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呈現三個特點。

第一,中國的出口結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出口的產品主
要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前三個季度,勞動密
集型的輕工、紡織、消費類電子產品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50%。即使是技術
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中國出口的產品也是以滿足工業化國家低端產品的需求為主,
同時還需要從發達國家進口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第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除少數關系國計民生
的行業(如國防軍工)外,基本上放開了所有的製造業領域。製造業對外開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時的承諾和當初人們的預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徵明顯的產業,其受「入世」的積極影響就越明顯,越是外
商直接投資多的行業,「入世」後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就越快。中國與WTO成員實現
了「雙贏」。

第三產業:全面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關注經濟效應走向

2002年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批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法規和條例,「入世
」協議中的承諾正在逐步變成現實,經濟運行中服務業全面開放的格局開始初步形成
。服務貿易領域利用外資呈現強勁增長,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資合同額77.7億
美元,同比增長26.5%,實際吸收外資59.3億美元,同比增長76.5%。
銀行、保險、證券以及商貿等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外資敞
開大門。

(1)銀行業————「入世」後,我國取消了外匯業務的地域、服務對象限制
,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范圍將由去年「入世」時的上海、深圳、天津、大連進
一步擴大到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等城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明顯
改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明顯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資銀行在華已有4
5家營業機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產總額為477.97億元,
其中貸款總額為385億元。

預計「入世」5年後,外資銀行外幣存款份額將佔15%,人民幣存款佔10%
;外幣貸款份額將佔20%—30%,人民幣貸款佔15%;中間業務可達50%。
「入世」10年後,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接近1/3左右,需要關注對我國銀行業
的沖擊。

(2)保險業———「入世」以來,已有34家外資保險經營機構獲准在我國營
業,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14個城市設立了199個代
表處。據分析,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業務經營特點,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壽險份額的同
時,占據中國目前的保險空白點。目前我國的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
工程保險等險種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很小,這些空白點或者不發達的領域可供外資運
作的空間很大,要關注外資保險在這些領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二是實行
集中性市場營銷戰略,加強對收入水平相對較高,金融意識相對較強的東部沿海地區
市場的開拓。三是爭取快速擠進再保險市場。

(3)證券業————從目前有關政府管理部門頒布的政策法規看,我國證券市
場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第二步是開放並購轉
讓市場,使外資通過國有股、法人股的收購間接進入國內證券市場;第三步是在條件
成熟時,通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向外國機構投資者開
放A股市場。

「入世」後,外資證券類公司的競爭主要是鞏固傳統的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業務;
全方位介入B股業務;爭奪財務顧問等A股一級市場的輔助性業務;通過中外合資證
券公司、中外合資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控股國內證券公司的大股東的方式滲透到中國的
A股二級市場業務。

(4)零售業————總體來看,「入世」前後我國分銷領域沒有明顯變化,目
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銷售總額,大約佔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5%,對整個中國消
費品市場的影響很小。

中國開放分銷領域後,沒有出現外資大量進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場普遍不
景氣,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外資零售企業對我國市場份額的影響。其次,我國現行的國
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已經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諾,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後才逐步實施,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觀察。第三,近幾年我國呈買方市場
狀態,流通領域競爭激烈,流通平均利潤率不斷下降,新的零售企業包括外商零售企
業在進入時大都比較謹慎。

(5)電信業————「入世」第一年,中國履行電信服務市場開放的承諾,開
放了14個城市的增值服務和移動服務,並對合資電信企業的成立條件、外商資質、
網路互聯、資源使用、網際結算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中國電信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於中國電信業的漸進式開放和目前國內電信運營業的格局,因此外資進入中國
電信服務業的領域將主要集中在增值電信服務方面。目前無論是在面向商業用戶提供
的電子數據傳輸、信息管理查詢、在線數據處理、一站式全面解決方案等方面,還是
在面向居民用戶的寬頻網路服務、社區區域網、在線點播、遠程醫療和教育等領域,
我國企業都才剛剛起步,市場整體上處於拓荒時期。而根據有關承諾,外資進入這些
領域的最高比例可以達到50%,因此外資在這些增值電信服務市場上將具有廣闊的
發展空間。而在基礎電信或移動電信領域,由於對外資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單獨
建網的可行性很小。

8. 如何判斷產業發展水平

產業發展水平需要從行業和區域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和判斷。首先要從不同行業的國際和國內發展趨勢和特徵出發,分析該行業在國際或國內同行業中的發展地位和優勢, 判斷和分析該行業的總體發展水平。其次要在區域內部和區域之間分析各行業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水平。
有時從行業角度來看,某行業並不代表本行業發展趨勢和最高水平,但從區域角度來看,卻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相反,有些行業在區域發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許代表著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對產業發展水平的判斷,應該從行業自身和區域視角兩個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斷。

閱讀全文

與代表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