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三產業產值達到GDP佔比51%的意義
今年第三季度結束的時候,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的經濟現狀,第三內產業的產值達到了51.6%。相比之容下,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一般要佔到60%到70%。
從各國經濟發展史來看,到了第三產業占優勢的時代,GDP增速能維持3%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很多國家還停留在3%以下。中國在這個階段應該注意到,未來的關鍵還是在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不要追求數量性的擴張,因為結構調整比總量要重要。
當下,中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繼續推進工業化並重,這是最重要的變革。為什麼並重?因為中國並沒有實現工業化,一個國家實現工業化主要看高端的、成套裝備的製造能力,而中國離這個距離還遠。我們強調繼續實現工業化,正是要把中國經濟推上新台階。
在這個過程中,第三產業也要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主要是靠消費者。消費者進行消費有兩個前提,第一是消費者有足夠的收入,這樣才能擴大消費,這就叫做消費能力。二是要有消費意願,這就要考慮怎麼讓消費者願意在國內購買,跑到國外買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沒有太大。
⑵ 運用第三產業的知識回答 加快發展動漫產業的經濟意義
一、 動漫商品,具有產業化的標志
動漫是商品,具有經濟價值和經濟效益。中國動漫產業之所以落後,一個關鍵性因素在於出版行業的產業意識的淡薄。國外出版業經營是一種市場化經營,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的。不論動畫片,還是漫畫書,都是商品,投資動漫可以獲得高額的利潤。而國內出版業和動畫業長期處於計劃經濟的意識之下。拍動畫片的目的主要在於社會效益,向少年兒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漫畫和動畫都是具有想像力的文化載體。每一部動畫片、每一本薄薄的漫畫書,都表現了作者對社會、對世界的認識,體現著某一個國家、地區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精神。正因如此,動漫有著極強的教育功能。強調動漫的教育功能,這是中國動漫的必然責任。而動漫的文化教育功能的最終實現,有賴於整個動漫業的產業化進程。動漫的價值不僅體現於動畫片的播發,漫畫書的發行,她的形象還可以開發成圖書、VCD音像製品等,可以開發成兒童喜愛的服裝鞋帽、玩具、文具等周邊產品。動漫是最具有產業化標志的行業。
二、 我國動漫的發展現狀
中國動漫業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產業化。審視我國動漫的現狀,國內企業的長遠戰略往往被短期行為所阻隔,生產動畫片的企業和出版漫畫書的出版社也不例外。以某個國產動漫著名品牌形象為例。當這個動漫成為品牌形象後,許多企業都認識到它的品牌效應,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某少兒期刊繼續連載它,某出版社也繼續出版漫畫書,某生產動畫片的企業繼續拍攝動畫片。初看似乎和發達國家的操作方式一樣,但細細分析,繪畫、製作粗糙,後創作的形象與原來的動畫形象竟然風馬牛不相及。這些行為是對品牌的嚴重損害。創造一個品牌需要耐心,認真對待,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更需要行業之間的配合。
在國內,一方面是國產動畫片低成本回收,缺乏市場;另一方面,國外的動畫片製造商為了佔有中國市場,低價傾銷自己的動畫片,不僅佔領中國市場,而且回籠了相當資金。這樣的產業怪圈,嚴重製約著中國的動畫片發展。
國外動漫是一個龐大的產業,有著巨大的無形資產,且在不斷的變化中。而且重視動畫片生產的規律。像日本的動畫片的拍攝,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期把握。動畫片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大的投入。投資前必須有嚴密的市場調查。在日本,漫畫首先在期刊上連載,如果受歡迎,就讓作者繼續畫下去,並提供高稿酬,如果連載作品大受歡迎,就搶時間出書;如果書銷售良好,動畫片製造商則與出版社展開拍攝動畫片的洽談。由此可見,一部動畫片的開拍,有著一整套的市場調查、拓展的過程。
三、創造卡通形象品牌的意義
A.創造我國自己的卡通形象具有文化上的意義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深厚,在卡通形象上也有成功的例子,像孫悟空、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但即使是最近的葫蘆兄弟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由於商業運作的不足,其影響力遠不如國外品牌卡通形象大。
如果我們創作出能夠在世界上風行的卡通形象,我國的文化自然而然,也會通過卡通形象的流傳,在世界范圍產生影響。目前,較成功的卡通形象有藍貓等。
B.回報高
由於創造的是卡通形象品牌,無模仿性,定價可以比同類產品高。定價高,回報也自然高。品牌的形成需要時間的堆積,需要生產者的耐心。
青島啤酒一直是我國群眾喜愛的品牌,但由於種種原因,一度被新興的以燕京啤酒為代表的一些品牌所代替。像燕京啤酒的產量已經超過了青島啤酒。最近,青島啤酒以百年慶典為炒作概念,在北京等地,以百年慶典為由,優惠價推出清爽型啤酒,每瓶3元。據我所認識的朋友中,絕大多數的朋友在飯館中選擇啤酒時,都選擇了青島啤酒而放棄了燕京啤酒。其實燕京啤酒也是3元一瓶,而且是清爽型啤酒的首創者。3元對3元,青島啤酒並不比燕京啤酒便宜,由於它是百年品牌,才可以高定價打擊對手。
C.對少年兒童教育有益
我國的少兒作品強調教育,這本無可厚非。但少年兒童由於自身的心理成長規律,對我們的說教面孔沒有興趣。你說你的,他做他的。而帶有卡通形象的作品,少兒讀者明顯喜愛,即使是教育類作品,也容易被他們接受。像美國的"芝麻街",在中國製作教育類節目,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打有卡通形象品牌的認字、認物掛圖等,銷量明顯比一般的掛圖銷量高。
再比如,我們的家長怕孩子偏食,強調孩子要吃蔬菜,尤其是含鐵較多的菠菜。孩子並不買賬,能躲就躲。但當動畫片《大力水手》熱播時,裡面有個情節。大力水手為了增強力量,大量吃菠菜。由於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喜愛大力水手這個人物,也想當大力水手,於是主動吃菠菜。
當我們家長和教育者在絞盡腦汁,而想不出辦法讓孩子接受勸告時,卡通形象的一舉一動,往往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一個個難題。
D.市場附加值高
卡通形象品牌的最大優勢是附加值高。當卡通形象成為品牌時,他可以通過授權在周邊產品中獲利。
第一層市場附加值是向媒體等授權,像報紙、期刊、動畫片、影視節目等,一方面可以為這些媒體提供優秀的形象,一方面可以擴大卡通形象品牌的影響。
第二層市場附加值是向普通商品的授權,像VCD、游戲、T恤衫、文具、書包、玩具等。將卡通形象品牌打在這些物品上,可以增加這些物品的銷售量。卡通形象品牌的創造者自然可以得到相應的版稅回報。我國的"藍貓淘氣"就是一個較好的卡通形象品牌,比如帶有"藍貓淘氣"形象的文具等,以同樣的價格銷售,就較其他文具好銷。
第三層是向創作機構授權。當卡通形象成為真正的世界品牌時,可以做高級授權。比如,美國華納公司向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授權卡通形象"貓和老鼠",在授權的條款中註明,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創作的以貓和老鼠為卡通形象的圖書,版權歸華納公司所有。華納公司可以不再對"貓和老鼠"投入,將世界各國創作的"貓和老鼠"圖書再授權給其他國家。
四、 我國未來動漫的發展道路
當前中國,動畫片和動漫書的聯系過於鬆散,不能形成合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原因是,出版社和電視台,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長遠規劃,各自為戰。 在動漫業的產業化進程中,漫畫書的出版是一個關鍵環節。漫畫自身有著很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動畫片腳本的重要來源。但目前漫畫書出版存在市場混亂、利潤不高等問題,限制出版社出版動漫書的積極性。而二渠道的個體書商以低折扣戰略佔領了相當大的市場,這是一般少年兒童出版社所難以做到的。因此,高投入的動漫需要有規范的市場,只有在規范的市場機制下,高投入的漫畫書才會有回報。
漫畫書出版銷售還要引入現代的市場營銷運作方式。出版社應當將動漫作為項目進行市場營銷運作,從市場調研、選題策劃、資金投入、編輯出版、發行宣傳等各個環節,進行營銷統籌,策劃縝密,研究漫畫的特性,推向市場後,進而與動畫片接軌,且與動畫市場銜接,創造最大的效益。
當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或渠道,美國的迪斯尼公司、華納公司是先拍動畫片再走上產業化道路的。
動漫就好比一棵大樹。一棵大樹有許多用處,有人需要大樹結的果子去吃;有人需要樹干去做傢具;有人需要樹葉去提取某種元素,有人需要樹根用來搞根雕藝術……當這棵動漫大樹長大時,大家為了更長久地各取所需,會精心地培育這棵大樹,施肥、澆水,讓這棵大樹長得越壯越好。中國的動漫要想發展,出版界、動畫界、企業界必須聯起手來,在法制化的市場中不斷地發展壯大。也只有中國的動漫完成整體行業的產業化,我們才能認為,中國動漫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目前,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擁有國內最多的漫畫刊物,是漫畫期刊的領先者,下一步,要做到國內漫畫出版的領先者,再下一步,計劃在現有的優勢下創造漫畫形象品牌,成為漫畫行業的領先者。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願意並期望與動漫同行合作,和大家一起,積極開拓和創造動漫市場,為推動中國動漫產業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⑶ 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全面、快速、健康地發展第三產業,對於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緩解就業壓力,改善投資環境和社會再生產條件,活躍城鄉經濟,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和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⑷ 什麼是第三產業極其重要意義
農業是第一產業 工業和建築業是第二產業 除此之外是第三產業 也即是服務業 包括流通部門,如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質供銷和倉儲業;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如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咨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如教育、文化、廣播電訊業、科學研究事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等4個層次
意義: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1、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力地推進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的轉化,而且還可以促進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快現代化的進程。實現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化,就要從目前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這就要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生產社會化。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有力地促進農業生產的社會化。
2、、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我國的就業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與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第一、第二產業中的勞動力相對過剩,需要另謀出路;其二,是每年自然成長起來的勞動力,也需要安排就業。而第三產業在勞動力就業方面卻獨具優勢,第三產業具有行業多、范圍廣、就業容量大的特點。它可以用較少的資金安排較多的勞動力就業。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到本世紀末,我國人民的生活將達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一方面表現在居民收達到一定標准,另一方面還表現在社會化服務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那時,城鎮居民的家務勞動逐步趨於社會化,農村消費需求逐步趨於城市化,人們在吃提方面方便化、營養化轉變,用的方面向電器化、高檔化轉變,人們的需求人單純物質方面向精神方面轉化。這些發展趨勢要求不斷開發的消費領域,尤其是增加高層次的勞務消費,如文化教育、消遣娛樂、游覽觀光、醫療保健等。只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才能適應人們以上的需求。
⑸ 如何認識第三產業的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
一、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從世界經濟發展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交換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第三產業與市場的聯系最為緊密。世界經濟發展史顯示,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中心是後移的。產業結構具有從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徵,其演變重心大致為:農業—輕工業—基礎工業—輕重結合的高技術加工業—現代服務業。而第三產業、服務業恰好是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這種狀況更加明顯,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比重越來越高,對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大,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著經濟發展的水平。
依各國經驗,一國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的高低與該國的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化程度呈正相關。因此,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也是衡量一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偏低,其產值地位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低於世界經濟整體水平和經濟水平相似的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自身的發展,而且影響了整個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
2、改革開放後,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我國產業結構的演化趨勢同各國工業化過程中的一般規律基本一致,但第三產業增長滯後於第二產業,且產出佔GDP的比重也沒有明顯擴大。
經研究發現,我國於80年代曾有效地推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第三產業發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產業結構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進入90年代,第三產業比重沒有明顯增加,第三產業、餐飲業的份額也僅在8%徘徊。反映出第三產業發展相對不足,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整體偏低。
3、第三產業地位偏低的深層原因。第三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偏低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有直接聯系。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於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進程,這使得在經濟體制轉向市場化以後,隨著對第三產業領域控制的放鬆,各種所有制形式和各種類型的資本及勞動力大量湧入第三產業產業,其中尤以個體第三產業為甚。這種變化在推動第三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也帶來第三產業企業細小化程度加劇、規模效益低下、技術進步程度緩慢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第三產業產業內部結構優化。
另外,第三產業活動本身的特點,如第三產業資本有機構成過低,行業准入門檻不高等,也在客觀上對那些資本量小、資產專用性較弱的投資形成較強的吸引力。相對於第一、二產業,第三產業並不特別需要體力和高度專業化技術的勞動力,因而,自然成為解決社會就業的一條重要出路。結果是大量低素質的勞動力集中在數量過多、規模過小的第三產業企業中,使第三產業的發展表現出嚴重細小化、分散化的趨勢。
最後,第三產業的產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產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產者的風險,使購買者方便經濟地購買。因此,第三產業產出只有與其它產出相結合,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也決定了第三產業產出的增長要在相當程度上受制於其他產業的增長。
綜上,說明我國經濟商品化、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必須深刻認識到商品流通業對啟動市場、促進需求,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在我國現階段,第三產業作用不僅表現在產出量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上,同時第三產業發展對孕育市場關系、完善市場機制以及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均有重要作用。
1、第三產業對生產者和消費者具有銜接和協調的作用。從現實的經濟活動中發現,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障礙實際上已經成為市場供求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生產者與消費者無法在價格上達成一致,原因之一在於他們之間缺乏一個緩沖和協調的市場主體。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主體就是獨立承擔流通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第三產業組織。他們是對最終交易價格最有發言權的市場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價格趨於協調的銜接作用。
同時,市場經濟要求經濟資源的市場配置佔主要地位,各種利益主體必須通過市場交換出售產品和獲得資源。生產的發展要看市場,以需定產,市場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誰越接近於消費者,誰就越能正確了解消費者,越能捕捉准確的需求信息。因此,第三產業對生產、消費起到能動的調節作用。
從消費者角度看,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物流配送業發展,同時新的零售業態的出現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金錢成本,相應地增加了消費者的閑暇,更大程度地滿足了消費者需求。
2、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充分就業是所有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中國是勞動力供給大國,在經濟改革中,中國社會遇到的一大問題就是失業問題。在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同時城市人口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作用便尤為重要。
必須強調的是,第三產業對勞動力吸納的作用和能力是有邊界的。首先,過多地吸納低素質勞動力對第三產業發展不利。第二,一定時期第三產業的就業規模也是受當時的社會規模及社會化、專業化程度制約的。在制度體制尚未健全的經濟發展時期,第三產業就業規模的無限擴張容易導致第三產業流通秩序嚴重混亂,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大力促進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同時,應加強產業內部結構優化,並注重第一、二產業發展對支撐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3、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在18世紀的英國,推動工業革命的真正動力是第三產業貿易。在當時,生產規模的擴張極大地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是第三產業貿易為工業革命做好了准備。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工業化進程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所產生的推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隨著製造業生產規模大、相對集約的趨勢與消費購買量小、相對分散的特點,在商品空間、時間以及具體品類、特色上產生的矛盾呈日益擴大之勢。這就要求第三產業組織在規模、數量和質量上必須以一定速度增長以匹配工業、製造業高速增長的要求。
某項產業能否順暢地獲得生產要素、銷售產品,不僅關繫到自身能否正常運轉,而且還決定著相關產業鏈能否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各產業之間以及各產業與市場之間越來越需要專門的中介機構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協調機制,第三產業無疑是充當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第三產業具有促進市場體系發育和完善的作用。第三產業是反饋消費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環節,最終產品的價格也是在商品市場上形成的,各類要素市場能否清晰無誤地反應和折射需求並有效定價,在相當程度上,都取決於商品市場的價格機制是否及時性、准確性和效率性。因此,沒有發育成熟、富有效率的第三產業體系和中介組織,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體系。
⑹ 我國發展第三產業有什麼意義
第三產業的興旺抄發襲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在當代世界,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國或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2)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⑺ 第三產業地位和意義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我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⑻ 發展現代服務產業有什麼意義與作用
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新內時期提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容的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現代服務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第二、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主渠道。
第三、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提升國民經濟素質和運行質量的戰略舉措。
第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實施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第五、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實現跨越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六、發展現代服務業是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走向知識社會的必要條件。
⑼ 如何認識第三產業的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我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1.可以推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
我們知道,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服務行業。它可以為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務,為第一、二產業的發展起到輔助作用;隨著產業轉型,發展第三產業還可以吸納大批從一、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富餘勞動力,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保證社會安定。
從世界范圍來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低收入國家大都在3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在50%左右,高收入國家在70%以上。據統計,全球500家大企業,前10席中三產就佔7席,前10個行業257家公司,三產佔59%,亞洲前10名企業中有9名為三產企業。以上數據充分證明了第三產業的突出地位和拉動一二產業發展進而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作用。
2.擴大內需,加快經濟發展速度
目前,物質消費占支出的比重正逐漸縮小,精神消費比重逐年上升,折射出消費需求的層級變化,體現多元化的現代綜合消費。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家庭消費社會化,充分享受到了現代服務業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消費需求的變化為第三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服務業對經濟發展拉動力的增強,服務經濟日益成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源泉,對未來社會經濟走向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但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十分迫切,尤其是消費佔GDP的比重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下降趨勢。我們需要有新的消費增長點,而根據國民的消費需求的變化,第三產業就是一個有待培植的消費增長點,它對於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由於產業間的連帶關系作用,第三產業的發展會帶動幾乎所有產業的進步。比如其中的旅遊業的發展就帶動了酒店、航空、鐵路、餐飲、銀行、工藝品等相關產業的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講,第三產業發展帶來的連鎖作用還是相當大的,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是比較全面的。
3.可以擴大就業門路
第三產業集勞動密集型、知識技術密集型於一體,屬於廣闊的就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勞動力吸納能力。第三產業強調勞動者技能、技巧多樣化,而對標准化程度要求相對較低,可以吸納不同知識層次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市場上對就業者需求較寬、能使更多的勞動力就業的新興產業。另外,第三產業不僅吸納了大量新增勞動力,而且吸納了部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轉移的勞動力。到2004年底,全社會從業人員共7302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為36513萬人,佔50%;第二產業為16284萬人,佔22.3%;第三產業為20228萬人,佔27.7%。可見,第三產業已成為吸收勞動力的主渠道,為我國順利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做出了貢獻。尤其是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下,發展第三產業會對國民經濟的平穩過渡產生極為深刻的意義。
4.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
1999年,我國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要求加快西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教育工作力度,重視生態保護和加快旅遊業的發展,這些政策都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因此,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大力發展鄉村第三產業,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農業觀光游、農村服務業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狀況,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市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
5.有利於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行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服務的概念滲透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幾近是全方位的,因此服務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居民收入提高帶來消費需求的新變化,新變化引導新需求,新需求醞釀新商機。新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無疑為培育和拓展第三產業中全新的行業提供了靈感。
第三產業的興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當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已不僅僅包含傳統的餐飲、修理、零售行業,它還囊括了教育、金融、旅遊、文化娛樂及體育運動等行業,可以說是當今世界范圍內涉及面最廣的產業,服務產業的不斷創新與拓展日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逐步向工業化後期過渡,大致相當於世界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20世紀中期的水平。在這個階段,國民收入和社會勞動力中,第一產業比重日趨縮小, 第二產業比重較穩定,第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在2007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 家 寶總理更是提出要把第三產業列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為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時機。因此,今後我們應該充分重視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⑽ 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有何重要意義
.可以推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
我們知道,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服務行業。它可以為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務,為第一、二產業的發展起到輔助作用;隨著產業轉型,發展第三產業還可以吸納大批從一、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富餘勞動力,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保證社會安定。
從世界范圍來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低收入國家大都在3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在50%左右,高收入國家在70%以上。據統計,全球500家大企業,前10席中三產就佔7席,前10個行業257家公司,三產佔59%,亞洲前10名企業中有9名為三產企業。以上數據充分證明了第三產業的突出地位和拉動一二產業發展進而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作用。
2.擴大內需,加快經濟發展速度
目前,物質消費占支出的比重正逐漸縮小,精神消費比重逐年上升,折射出消費需求的層級變化,體現多元化的現代綜合消費。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家庭消費社會化,充分享受到了現代服務業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消費需求的變化為第三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服務業對經濟發展拉動力的增強,服務經濟日益成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源泉,對未來社會經濟走向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但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十分迫切,尤其是消費佔GDP的比重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下降趨勢。我們需要有新的消費增長點,而根據國民的消費需求的變化,第三產業就是一個有待培植的消費增長點,它對於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由於產業間的連帶關系作用,第三產業的發展會帶動幾乎所有產業的進步。比如其中的旅遊業的發展就帶動了酒店、航空、鐵路、餐飲、銀行、工藝品等相關產業的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講,第三產業發展帶來的連鎖作用還是相當大的,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是比較全面的。
3.可以擴大就業門路
第三產業集勞動密集型、知識技術密集型於一體,屬於廣闊的就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勞動力吸納能力。第三產業強調勞動者技能、技巧多樣化,而對標准化程度要求相對較低,可以吸納不同知識層次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市場上對就業者需求較寬、能使更多的勞動力就業的新興產業。另外,第三產業不僅吸納了大量新增勞動力,而且吸納了部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轉移的勞動力。到2004年底,全社會從業人員共7302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為36513萬人,佔50%;第二產業為16284萬人,佔22.3%;第三產業為20228萬人,佔27.7%。可見,第三產業已成為吸收勞動力的主渠道,為我國順利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做出了貢獻。尤其是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下,發展第三產業會對國民經濟的平穩過渡產生極為深刻的意義。
4.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
1999年,我國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要求加快西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教育工作力度,重視生態保護和加快旅遊業的發展,這些政策都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因此,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大力發展鄉村第三產業,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農業觀光游、農村服務業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狀況,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市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
5.有利於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行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服務的概念滲透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幾近是全方位的,因此服務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居民收入提高帶來消費需求的新變化,新變化引導新需求,新需求醞釀新商機。新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無疑為培育和拓展第三產業中全新的行業提供了靈感。
第三產業的興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當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已不僅僅包含傳統的餐飲、修理、零售行業,它還囊括了教育、金融、旅遊、文化娛樂及體育運動等行業,可以說是當今世界范圍內涉及面最廣的產業,服務產業的不斷創新與拓展日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逐步向工業化後期過渡,大致相當於世界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20世紀中期的水平。在這個階段,國民收入和社會勞動力中,第一產業比重日趨縮小, 第二產業比重較穩定,第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在2007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 家 寶總理更是提出要把第三產業列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為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時機。因此,今後我們應該充分重視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