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食品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如何解決
目前食品工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以下問題:
第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調整。全球大型食品企業不斷向多領域、全鏈條、深層次、低能耗、高效益和可持續方向發展。全球跨國食品集團通過資本重組,利用專利技術戰略和人才資源優勢,通過新產品開發和質量安全保障取得了市場優勢,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的競爭優勢。
第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始終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特別是在30年的高速發展以後,環境因素(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對食品工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帶來明顯的影響,且短時間還不易完全消除。由於中國食品製造業多、小、分散等特點,其資源有效利用能力偏低、能源損耗和投入偏高、食品質量與安全保障能力不強等問題是食品工業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主要任務。
第三,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亟待優化調整。由於我國食品工業多、小、分散等特點,產業領域單一,產業鏈不長,加工梯度不夠,綜合利用或轉化效率偏低,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限。例如,在規模以上企業中,84.6%的小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僅佔全行業的46.0%,利潤總額佔比37.1%,上繳稅金佔比16.8%。
第四,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企業生存壓力增大。中國的食品科學與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目前,限制食品產業發展的主要短板表現在企業研發人才、技術轉移能力、可工程化成果不足等方面,智能化技術開發和應用還沒有引起學術界、產業界的重視。
應當首先做好:
第一,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發展能力。通過分析國際跨國食品集團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歷程就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的產業結構具有鏈式布局、上下延伸、瞄準末端、整體收益等特點。
第二,提高產品質量,改善消費需求。在當前食品市場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穩定和提升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是民族食品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效益源泉。
第三,依靠技術創新,實現跨越發展。在整個製造業向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今天,食品製造業的技術創新、技術集成和技術示範對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第四、重視模式創新,優化產業結構。食品製造業的模式創新是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效益的重要內容或舉措,包括營銷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人才培養和利用模式創新等。
⑵ 如何使綠色食品產業得以飛速發展
一、綠色(有機)食品的內涵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有機食品是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產要求進行生產,並通過獨立的認證機構認證的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首先要求其原料必須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者採用有機方式採集的野生無污染產品。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牲畜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制度,在可行范圍內盡量依靠作物輪作、秸桿、牲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場外有機廢料、含有礦物養分的礦石等維持養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蟲害,是一種改善和增強農業生態系統健康和整體性的生產管理系統,可解決農業生產過程由於不合理使用農用化學品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質下降,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的必然性
一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必然要求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實現衛生無污染。這對於保護生態環境,提高食品質量,增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市場預期期望指數較高。傳統食品大多數都供過於求,而綠色(有機)食品適應人們追求安全、無污染營養食品的需求,市場供不應求。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有機食品市場發展很快,明顯呈增長趨勢,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我國綠色(有機)食品存在比較優勢。我國生物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採用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生產,可減少甚至不施化肥、農葯及各種添加劑。加入世貿組織又為我國綠色(有機)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應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越過發達國家「綠色壁壘」的戰略性措施。
四是有機農業生產比傳統農業生產更有利可圖,綠色有機食品不僅減少了人們對價格昂貴的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的依賴,為農民節省了一定的費用,而且它的產量相對於傳統農業生產更加穩定。
三、加快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整合資源,建立綠色發展理念
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運用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和系統工程的方法,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生態經濟,開創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要緊扣這一發展理念,搶抓機遇,突出重點,乘勢而上,奮力崛起,實現農業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崛起新跨越。要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綠色食品總量增長,帶動整個產業體系和產業規模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開發綠色有機水產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目標,為黑龍江農業在全國發展格局中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建立適當的農業規模經營體系
農業生產就體現出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同時因為有了規模,也就比較容易推廣新的技術。經營規模的擴大,大多是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來實現的。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也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謂農業產業化,其本質就是用工業化的思維來經營農業。我們應該把農業視為食品工業的原料產業。為了有效地保證食品的品質(首先是安全性),原料的控制非常重要。而控制是需要成本的,企業希望降低控製成本,擴大經營規模是任何原料產業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對農業生產來說,就牽涉組織化程度及其管理的問題。
(三)要突出區域特色搞開發
要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選准優勢項目,開發主導產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避免結構趨同和產業趨同,形成獨有區域產品特色,不僅要打好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這張牌,更要打好綠色品牌這張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比如綏濱場龍圓米業採取訂單經營模式,堅持不懈地打好江水稻米品牌,開發系列綠色產品,實現產品的多性化、系列化。大成酒廠在保證機械化生產的同時,與農戶簽訂合同,利用其種植的優質綠色水稻、玉米、高粱,實現產品的品牌效應。
(四)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綠色(有機)食品的科技含量
科學技術是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保障。綠色食品的生產,應與現代化大生產相結合,在生產、加工、儲存等諸環節中盡可採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作為原料的綠色食品糧食,要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技術、膜技術、酶技術等高新技術,增加綠色食品的科技量,提高其附加值。綠色食品的包裝儲運環節也要不斷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確保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的高質量要求。
(五)樹立品牌意識,創造綠色(有機)食品的名牌產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品質是市場競爭的法寶。能否在競爭中取勝,關鍵看有沒有名牌產品。發展綠色食品必須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把這種意識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之中。綠色生產企業應注重綠色食品的深加工,並由目前主要生產A級綠色食品向AA級綠色食品發展,使綠色食品完全精美。因此,要鼓勵和支持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科技力量的企業加快名牌食品的生產和開發。應在進一步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創造更多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名優產品,是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近年來,綏濱農場大力扶持以綠色食品為主要經營手段的企業,北大荒這樣的大型企業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我場的大成酒業、龍圓米業更是其中的領頭羊,為本場的食品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切實加強龍頭企業建設
針對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大中型食品加工、商貿企業參與產品開發和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對於有發展潛力、市場前景看好、產品開發帶有方向性的、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要通過加大投人、加快技改步伐等措施,力爭使我農場現有的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達到或接近省級綠色食品龍頭企業標准。對其它一些中小型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要圍繞主導產品優勢,切實搞好企業重組聯合、改制改造和實行股份制經營,壯大企業經營實力,不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
(七)加強高標准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
要圍繞資源優勢和主導產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標准,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原則,切實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基地規模,實行集中開發、連片發展、規模經營。要加快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步伐,重點建設集科研、良種繁育、生產、加工、交易、產品開發、綜合服務於一體,且地域優勢明顯、品牌效應突出、帶動功能較強的百萬畝綠色有機雜糧雜豆基地,並配套建設現代化的綜合市場,以此帶動整個農場區域綠色食品產業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張,奠定綠色食品大產業的發展基礎。
(八)加強綠色(有機)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
要根據國家對食品安全標准建設的總體要求,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不同層次的技術要求,分品種、分產業建立相應的技術標准體系,並盡可能地向國際標准靠攏。重點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綠色有機食品質量,准接軌步伐,為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貿易創造條件。
(九)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一方面,積極組織綠色食品企業來我農場參觀,用我農場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投資,廣泛吸引外資企業投向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另一方面,要積極為綠色食品配送中心提供充足貨源,千方百計擴大我農場綠色食品的市場佔有份額。同時,我場還盡力發展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加工項目,真正做到綠色循環。綏濱農場土地資源豐富,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年產各類秸稈30萬余噸,同時帶動周邊農場、鄉鎮也產出各類秸稈100萬噸。發展秸稈飼料產業原料非常充足,我場正積極與多方洽談,等待全國各界有識之士前來商討,合作此類項目。
(十)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當前,制約我農場綠色食品開發的突出問題是綠色食品開發投入不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努力創新投入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輔的多元投人機制。要本著有利於強化綠色食品開發與管理的原則,切實加強和完善市縣兩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建設,設置相對獨立的綠色食品管理機構,把綠色食品開發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理順管理主體,增加人員編制,配置專職人員,從組織機構上保證我市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建設需要,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化健康發展。
⑶ 我國食品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怎麼樣
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將會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1)在互聯網的促進下迎來重大變革機遇。例如,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為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提升了行業資源的轉化效率;
(2)醫療資料的國家化流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力資源的流動,國內創新葯領域迎來發展,例如君實生物以及信達生物都是海外人才回國創立,先進的研發經驗使得中國的腫瘤葯物研發一躍成為世界領先水平,並且2018年中國已經有兩個自主研發創新葯處於批准上市,雖然說在靶點參照了外國經驗,但是相信未來將會由「Me-Too」、」ME-BETTER」到「first in class」或者「best in class」,中國自主發現的新靶點葯物或許也將會是一個新的創新領域。
(3)大健康產業前端化發展。醫療的核心由治療變為防禦,體檢行業或許會迎來重大發展。
(4)健康產業不斷升級。健康地產、健康膳食、健康管理將會成為等新型商業模式將會持續創新。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⑷ 食品工業是怎樣發展來的
食品工業指對畜牧業、農業和水產業等食用產品進行加工製造的工業部門,包括碾米、磨粉、食用油脂、糕點、制鹽、製糖、煙草、釀酒、飲料、肉類、魚類及其他水產、蛋類、乳類的加工和罐頭食品製造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食品工業的不斷提高,將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國近幾年大力提倡豐富人民的「菜籃子」,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為此全國各地都相應地因地制宜建立了多種多樣的食品工業。我國製糖工業的糖料構成既有甘蔗糖又有甜菜糖,以甘蔗糖為主。甘蔗製糖業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四川、江西、台灣等七省區,廣東是我國產糖量最多的省份,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四省區是我國甜菜製糖的主要產區,其中,黑龍江是我國最大的甜菜糖基地。隨著甜菜種植區的擴大,山西、甘肅等地也發展了甜菜製糖工業。
我國的鹽業資源豐富多樣,包括沿海地區的海鹽,西北和內蒙古等地的湖鹽,西南、中南等地的井鹽。海鹽是我國鹽業生產的主體,分布在沿海的北方鹽區和南方鹽區。北方鹽區有我國四大海鹽生產中心;河北的長蘆鹽場、遼東鹽場,山東的膠東鹽場,蘇北鹽場,南方鹽區有較大的台灣布袋鹽場,海南的鶯歌海鹽場等。四川是我國井鹽生產的重要基地,以自貢、五通橋和鹽源為中心,湖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山西省和內蒙古,內蒙古的吉蘭泰鹽場是我國最大的湖鹽場。其他湖鹽生產中心還有:山西運城的解池,青海的茶卡和察爾汗,內蒙古的雅布賴、新疆的七角井、精河、達坂城等。
⑸ 如何看待食品行業發展
我覺得食品行業的發展是最完善的,最正常的發展,因為我們必須要有食品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所以呢食品行業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⑹ 當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所面對最大的問題是
當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衛生和渠道。
⑺ 餐飲業發展趨勢
未來餐飲業將更加依靠移動端的渠道擴展與社群裂變,形成穩定的客戶流量,並且完善線下客戶服務體驗減少成本開支,優化渠道供給。這樣從良性循環的角度餐飲企業才能夠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