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灣陶瓷文化,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
眾所周知的是陶瓷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在漫長的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陶瓷始終伴隨著人們的生產生活,陶瓷產業也是較古老的產業之一。陶瓷不光是藝術品,同時也是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築材料。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陶瓷派系,陶瓷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存在於世,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窯派。但是,歷史悠久且流傳至今的陶瓷派系卻並不多,而這其中就有石灣陶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石灣陶瓷。
誕生於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至今已有將近幾千年的歷史,石灣陶瓷有著「千年之燒」、「石灣瓦甲天下」等美譽。石灣實際上是一個地名,位於今天的廣東佛山市禪城區東南部,石灣陶瓷自從誕生日起就是以石灣這個地名命名的,這個跟很多陶瓷派系是一樣的。石灣陶瓷真正形成陶瓷產業的時間最早要追溯到唐代,一直到明清時期,石灣陶瓷已經十分的盛行了。
民族性
西方的陶藝多藉助裸露人體的每條肌肉來表達感情,石灣陶藝則秉承中國藝術的傳統特徵依靠線紋的飛動,借衣紋折疊、線條流動去表達人物的情感,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地方性
人物塑造的身形和衣褶具有飄逸流暢的特點。釉料方面石灣公仔採用的是一次燒成的顏色釉,以不可重現的無窮變化而形成石灣藝術陶鮮明的特色。施釉上石灣公仔不在人物的臉、手部上釉,以泥胎的產色使肌理表現更加真實,同時由於石灣公仔所使用的泥料較粗且含砂,就需要上一層較厚的釉來掩蓋,從而使產品的藝術風格顯得特別古樸厚重。
人文性
石灣陶藝是民窯生產,製作方式不受約束,構思上不拘一格,題材廣泛,具有濃厚的鄉土生活氣息,它以老石灣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更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具有較強的人文性。
石灣陶瓷經歷了一個興起到盛行,盛行到衰落,衰落又到盛行的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石灣陶瓷在明代就基本上形成了陶瓷派系,當年鄭和下西洋就帶有大量的石灣陶瓷,當時石灣陶瓷就已經遠銷日本、東南亞、西亞等很多地區與國家。石灣陶瓷作為民用陶瓷的代表在明清時代的南方地區隨處可見,陶瓷產業也相當完備。
在經過了民國到解放的一段的衰落時期後,石灣陶瓷在建國以來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陶瓷藝術大師,如當時名氣最大的要數劉傳了。石灣陶瓷作為民窯雖然比不上景德鎮那樣的官窯,但是石灣陶瓷悠久的歷史和濃厚文化底蘊是其它的陶瓷派系所無法比擬的。在石灣陶瓷中最具代表的要數石灣陶瓷瓦和石灣公仔,這兩種陶瓷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石灣陶瓷文化的名片,即說到石灣公仔就等於提到了石灣陶瓷。
怎樣製作DIY妙趣橫生的陶藝?
工具/原料
拉坯機(最主要得工具)、轉盤(陶罐成形後進行操做得平台)、雕塑工具(用來雕刻陶罐得工具)、扎針(扎花得工具)、鏟刀(使用鏟刀取陶坯)和修坯刀。通常而言,以上工具陶吧都有,你所需要給予得只不過想像力和勞電力。
選泥揉泥
選擇一塊盡量軟一點得饅頭狀泥塊,放置在拉坯機上。打開拉坯機得調速器,雙手潤濕後放置在泥塊上,隨著拉坯機轉盤得轉動將泥塊往上拉成圓錐狀,再將其壓成半圓得饅頭,重復兩至三次。此動做得要求是為了讓泥塊均勻,沒有氣泡,預防其在燒制時燒裂。
開孔
左手護著泥坯,用右手大拇指在饅頭狀得泥塊上挖孔,接著逐步往外用力挖大,小心在挖孔時別挖透,留約1厘米厚得底。
拉大拉高
用大拇指將泥肚往外頂,將泥肚拉大;隨後雙手護坯,將其拉高至筒狀;隨後將大拇指放在筒口兩厘米處往外頂,陶罐根本成形。
整形修口
將一隻手得中指、拇指分別放置在陶罐得內外壁,通過手形使陶罐得壁隨著轉盤得速度變得厚度均勻,採用相同得辦法將口形整理圓潤。隨後,使用抹布將陶罐內得水、雜質等清理干凈。
取坯
將鏟刀放置在陶罐底部,用手護著罐體,特快將其鏟起至塑料板上,放置在轉盤上。
過程演示:好運陶吧軒做領
貼花修坯
取泥,用手捏花瓣,將其輕輕粘貼在陶罐上,並使用扎針、雕塑工具等雕刻花紋脈絡;隨後使用修坯刀將底部碎泥取掉,使其圓潤光滑。至此,陶罐初步成形。
上色
陶罐成形後,過了一個星期得燒制,你就可以給陶罐上色了。上色以後,可噴上光油,使陶罐色彩更亮,不怕水。
改革開放以後,石灣陶瓷產業利用優惠的政策優勢大膽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開始進軍建築陶瓷行業,進一步講陶瓷的產業鏈延長。今天的石灣陶瓷產業早已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之一,陶瓷產業發展的同時,陶瓷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繼承與發揚,一些以石灣陶瓷為基礎的創意文化產業也得到了發展,如石灣陶瓷博物館的建成,南風古灶和高灶的吉尼斯記錄。
㈡ 佛山歷史文化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紗,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佛山木版年畫源遠流長。在漢代時的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貼門神的習俗。佛-山木版年畫生產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為盛,屬於地方民俗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佛山是「南國陶都」、「中國陶瓷名都」,制陶工藝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歷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嶺南成葯之鄉」。古方正葯的歷史有400餘年,涌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型大小名葯。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佛山祖廟、西樵山、南風古灶、清暉園、皂幕山、南國桃園、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評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廟融古代陶瓷、木雕、鑄造、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譽為「東方藝術之宮」;西樵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美譽;順德清暉園與佛山樑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陳村花卉世界是中國南方最大的花卉生產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題公園;三水荷花世界是現世界上規模大、品種資源豐富的荷花生態園。還有嶺南天地(東華里)、康有為故居、寶林寺、蘆苞祖廟、大旗頭古村、黃飛鴻紀念館、李小龍紀念館等文化景點。
㈢ 佛山陶瓷發展及產業特色
導語:對於世界人來說,陶瓷的名片可能會是景德鎮陶瓷,但是對於中國人或是南方人來說,佛山陶瓷是他們自豪的民族文化。親你還停留在瓷器只知道景德鎮的階段上么?作為我國規模最大、陶瓷生產點最多的生產基地—佛山,一樣是我國陶瓷文化中美妙絕倫的藝術品。
作為佛山瓷器最著名的則是石灣陶瓷,佛山也因此有了「南國陶都」的榮譽。佛山陶瓷也因為有了「石灣陶瓷」這張美麗的臉蛋開始了產業化的經營模式。佛山政府也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把陶瓷行業列為「首批集群經濟示範區」。但是現代化的經營模式也給傳統的陶瓷行業帶給的不僅僅是挑戰,更多的是困難和阻礙。這是現今最棘手的問題。
當然佛山瓷器的產業特色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佛山瓷器的品牌特點與優勢是比較鮮明的。比如說佛山擁有著多種的品牌企業,一些品牌還是中國馳名商標。第二則是生產技術先進,重點企業都是產業化的經營模式。第三則是有著高超的工藝水平,在工藝製作上也是推陳出新。第四佛山憑借著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的優勢,出口大量的陶瓷作為佛山經濟的一大組成部分。
佛山全面的提出了建設「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真正地把佛山瓷器放在了戰略性的高度上,把陶瓷與家電與液晶平板擺到了同等高度的地位上。所以足以看出當地政府對陶瓷文化的發展投資力度。
並且陶瓷行業憑借著自身的特點進行市場化運營的同時,政府也高度扶持陶瓷產業,相關資料顯示,在佛山360多家的陶瓷企業中,政府重點扶持42家,這個數據可能大家不敏感,那麼換句話說政府扶持了陶瓷產業銷售業績的包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中一半的企業是需要調整和改進的,所以看完這些數據相信大家應該心裡會有把天平了。陶瓷產業自身根本沒辦法獨立的經營,只有靠政府的資助和扶持,這樣的企業是是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創新力的。
陶瓷產業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陶瓷的生產製作需要消耗很多材料,並且尾氣與其他排污措施的不到位都是陶瓷產業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所以陶瓷產業要想有更好的前景發展就必須要優化產業結構,同時加強企業核心的創新力,打破這種在原地徘徊的局面。
㈣ 廣東石灣酒廠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來廣東石灣酒廠集團有限公司源由原廣東石灣酒廠有限公司、廣東石灣酒廠(佛山)有限公司、廣東省陽春酒廠有限公司、陽春市春暉食品有限公司組建而成,集團總部設在具有183年歷史的佛山市禪城區石灣太平街106號石灣酒廠里,集團現有佛山市禪城區基地、三水區基地、陽春市基地三個基地,共約200畝用地規模。其中禪城區基地將定位為嶺南酒文化街區、總部樞紐中心、豉香型清雅型產品釀造生產中心;三水區基地定位為豉香型產品配套項目中心;陽春市基地定位為嶺南養生型露酒生產中心。集團計劃未來5年內投資10億元對三大基地進行擴建和提升,佔地將擴大到600畝以上,最終形成10萬噸豉香型白酒、3萬噸清雅型白酒和5萬噸露酒的生產產能,年銷售總值約30億元的產業規模,相當再造成一個現時廣東地產白酒的產業規模量。
法定代表人:范紹輝
成立時間:1999-10-07
注冊資本:3187.0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600000009686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佛山市石灣鎮太平街106號.
㈤ 石灣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怎麼樣
從石灣公園過來,進入了創意產業園的領域。這里是石灣第二個陶瓷產業園了。園址前身是佛山日用陶瓷三廠廠區,隨著城市的發展,該廠已置身於城市之中。從舊廠區中誕生的陶瓷創意產業園將建設成為佛山乃至中國建築、日用和工業陶瓷的設計中心,以及陶瓷企業聚集的總部基地。我覺得這里的建築挺有特色的,有兩層,都用來作為陶瓷博物館。可是我不是很懂,只能走馬觀花了。不過裡面看點也很多,值得慢慢欣賞。一進門就看到中國地圖,一看介紹才知道,這是中國歷代陶瓷窯口分布圖。從新石器時代發明穴式陶窯至今已有七千多年了。介紹了石灣東郊的河宕鄉,有一個規模較大的貝丘遺址。可以看出,五千年前石灣的先民已從事制陶,而且掌握了一定的選土、成形和鍛燒技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館里以真實情景從泥、形、飾、釉、火五個陶瓷生產必經環節,生動介紹石灣陶的生成過程。還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以前陶工的居室,感受一下他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在某些角落,有一些泥塑的人物,配合著不同的場景,生動地講述著陶瓷製作的不同工序。走出博物館,和南風古灶之間還有一個小廣場,像一個後花園。這里還零散分布一些陶瓷作品。
㈥ 如何看待佛山陶瓷如何看待嶺南的文化
祖廟博物館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築藝術和傳統文化的民俗類博物館,轄區包括祖廟古建築群、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等。 祖廟博物館館藏文物以道教及地方民俗文物為主,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術文化、民間藝術等民俗文化,每年舉辦春節祈福、「三月三」北帝誕、鄉飲酒禮、春秋諭祭等影響深遠的民俗文化活動。館內還長年舉辦「孔廟學童開筆禮」、「黃飛鴻醒獅表演」、「粵劇表演」等民俗文化動態展示活動。
2、嶺南天地
感受嶺南文化,怎能錯過嶺南特色的民居建築。嶺南天地,位處禪城核心地帶,秉承「上海新天地」的理念,運用現代手法,改造祖廟東華里片區具有典型嶺南風格的珍貴歷史建築,充分運用鑊耳牆、青磚屋、石板路、蜿蜒街巷等嶺南建築特色,保留原有文化特色,亦注入現代商業元素,是一個集旅遊、休閑、商業及文化的旗艦式國際綜合地產項目。
為了保留的風情風貌,嶺南天地對項目內的22處文物單位,合共100多幢建築物進行重整活化,其中祖廟、東華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簡氏別墅及文會里嫁娶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餘18處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東華里片區改造,一方面將結合環境風貌恢復部分古鎮歷史景觀和歷史建築,拆除影響歷史風貌的現代建築物,改善基礎設施,並辟出部分街區作原生態保護和展示;另一方面在引入現代商業元素的同時,鼓勵民間手工藝以及老字型大小進駐經營。通過該片區改造,傳承嶺南文化精髓,重塑老城輝煌,使該片區成為展現嶺南廣府文化的窗口,成為別具一格的象徵古老精神的文化街區。
3、南風古灶
要了解石灣歷史悠久的陶文化,不到南風古灶旅遊區將是一大遺憾,走近它將使你真正了解石灣的陶文化,了解陶的生產過程。
"石灣陶,景德瓷",可以說是概括了中國陶瓷的精髓。與景德鎮陶瓷業不同,石灣窯是民窯,與官窯有根本的區別,它主要是為市場需要生產,為外銷需要而生產。除了生產日常用陶瓷外,還大量生產美術陶瓷等作品。
南風古灶旅遊區位於著名的南國陶都石灣,集旅遊、觀光、生產、習藝、研討、參與、購物於一體。南風古灶景區內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被稱為陶瓷活化石的南風古灶和高灶,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未斷,世界罕見,已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石灣龍窯每窯一寶,卻非神話,這是龍窯特有的「窯變」現象。龍窯的特點是溫度升降變化大,燒窯時火焰氣氛與裝窯的位置,以及釉料成分的不同,燒成的產品往往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釉色特別艷麗,這就是:「窯變」。但「窯變」的數量很少,人們視為珍品,故有「每窯一件窯」的說法。
嶺南天地表現的是嶺南民居,而清暉園則算是嶺南豪宅,集明清文化、嶺南古園林建築、江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於一體,是嶺南園林的傑出代表。園內水木清華,妙聯佳句、藝術精品比比皆是,俯仰可得。絕非一個美字了得。
清暉園與梁園、番禺余蔭山房(或稱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園,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園林以盡顯嶺南庭院雅緻古樸的風格而著稱,園中有園,景外有景,步移景換,並且兼備嶺南建築與江南園林的特色。現有的清暉園,集明清文化、嶺南古園林建築、江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是一個如詩如畫,如夢幻似仙境的迷人勝地,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和神韻。
首先謝邀!
如果要感受佛山的嶺南文化的話就要從她的最根本、最本質的地方去了解她、品味她和欣賞她......
佛山簡稱「禪」,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又有著「美食之鄉」、「陶瓷之鄉」、「武術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葯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廣紗中心」......之美稱
現在就由我來帶領你們去探尋一下她的嶺南文化吧!
一、飲食文化
是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鄉」,歷史上「食在」早已美名遠播。有許多風格各異的美食菜點,飲食的一些老店、名菜、美點、技藝早已名揚四海、有口皆碑。飲食文化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有著鮮明的特點,呈現出獨特的文化面貌。
早上和晚上到酒樓喝早茶或喝夜茶,是人歷來的喜愛。每當喝茶時,酒樓內坐滿了人,一家大小,知己良朋,或洽談聊天,或共聚天倫,形成本地特有的飲食文化。
出有很多小吃,如:盲公餅、扎蹄,大良野雞卷、炸牛奶、蹦沙、雙皮奶、小鳳餅,南海魚生、大福餅、九江煎堆、狗仔鴨等等,皆名聞遐邇。
而令人食指大動主要菜式、名菜有:的禾花雀,號稱「天上人參」,市的河鮮——魚、金邊龍利、鰣魚、醉翁雞、八寶冬瓜盅、手撕雞、脆皮鴨、項骨大鱔、清蒸河鮮......在廚師的精湛的手藝中,千變萬化,製成各種可口的食物。
二、旅遊文化
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是獨具特色、歷史悠久的嶺南水鄉,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廣東著名的旅遊勝地。
其中以:祖廟、西樵山、長鹿農庄、荷花世界、南風古灶、森林公園、陳村花卉世界、清暉園、西岸森林生態園、嶺南天地、1506創意產業園、蘆苞溫泉、康有為紀念館、李小龍樂園、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皂幕山、金水台漂流、九道谷漂流等景區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
三、陶瓷文化
是我國最大、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而石灣陶瓷則是一張亮麗的「名片」。正因為有了石灣陶瓷,享有了「陶瓷之鄉」、「南國陶都」的桂冠;正因為有了石灣,才形成了今天以石灣為基礎延伸發展起來的「大陶瓷」這一地域經濟的概念。
石灣公仔是廣東省市石灣出產的陶瓷工藝品。陶瓷作為中國漢族傳統文化領域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青花瓷、唐三彩等名陶早已享譽海外,蜚聲國際,而「石灣公仔」 以「石灣公仔」為代表的石灣陶藝品卻是漢族民間陶瓷藝術的一朵奇葩,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
四、武術文化
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
明初,武術已相當普及。清末民初,武術流派紛呈,涌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武術名家和武術組織,並通過各種途徑走向世界,現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根都在。
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
五、粵劇文化
粵劇,漢族地方戲曲,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粵劇,由原來的一種戲劇,一種富貴人家的娛樂消遣,通過歲月的洗禮和沉澱,漸漸地,它上升為一種文化,甚至是一種潛藏的精神力量,一直在廣東人和粵語存在的地方生根發芽。
六、建築文化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由於受地理位置、傳統文化等影響,地區的古建築具有其獨特的特色。傳統建築是嶺南傳統建築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嶺南園林的有機結合,建築有輕巧通透的體形,富有嶺南傳統文化的韻味。
而的傳統建築的代表是:祖廟、梁園、清暉園、南風古灶、仁壽寺、東華里、大旗頭村.....
七、民間藝術(工藝)文化
1、佛山剪紙
是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在宋代已有流傳,盛於明清兩代。
其風格金碧輝煌、蒼勁古拙,結構雄偉奔放,用色誇張富麗,以剪、刻、鑿、印、寫、襯等技藝並用,材料和表現手法巧妙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由於製作方法的差異,大致可分為純色剪紙,銅襯料、例寫料、紙寫料、金花、銀寫料等幾種。
其作品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紙上或在特製的銅箔、銀箔上剪、刻而成。
2、木版年畫
是廣東的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木版年畫中的主要品種,源於明代永樂年間,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至民初及抗日戰爭前最為鼎盛,行銷華南、西南各省及南洋各地,與開封朱仙鎮、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成為中國著名木版年畫五大產區之一。
3、佛山獅頭
是廣東省古老的漢族手工藝品。
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動傳神,設色鮮艷美觀,製作精巧堅固。
獅頭的造型,一般是雙腮、圓唇、明牙、震舌,兩邊嘴角後面還有細腮和9隻細翅。
藝人們還別出心裁地設想出一隻獅角,把它做成拳(頭)角、(竹)筍角、(麻)鷹角、鰲魚角,外形十分醒目,故有"醒獅"之稱。
4、龍舟競賽
龍舟文化一直是傳統文化里最亮眼的一筆。龍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每年端午前後,除去龍舟賽,起龍船、吃龍舟飯等,都是各區各鎮街、村民年年傳承的傳統民俗活動。
5、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是廣東省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盛會。春節前夕,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題街道上搭起綵樓,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東特有的年宵花市。
6、佛山秋色
是嶺南著名的秋色之鄉。秋色是廣東省市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
指秋季農業豐收之時,漢族民間舉行慶祝豐收遊行,俗稱「秋色賽會」或「秋色提燈會」,亦統稱為「出秋色」。
秋色歷史悠久,相傳明代永樂年間(),秋季豐收後的一個夜晚,一群孩童用茭筍殼紮成龍形,並在龍的身上插上香火,以竹桿舞動火龍,口呼鼓樂,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
此舉被人所贊賞,因而發展成為一種文娛活動,而內容日漸豐富,亦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秋色。
八、中葯文化
的醫葯發展在我國一直是名列前茅。在清末民初的時候,中醫葯文化發展速度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的醫葯文化都已經吸取了「對外開放」的政策。
中成葯業的祖鋪老號眾多,清乾隆年間,僅是200米的豆豉巷,從事葯業的就有27家,30多萬人口的,制葯店鋪近百家,而百年老字型大小就達30多家。
較著名的有梁家園少林葯膏、馬伯良七厘散、源吉林甘和茶、甘露園紫雪丹、馮了性風濕鐵打葯酒、劉詒齋衛生丸、黃祥華如意油、何福山黑鬼油......
九、廣紗文化
廣紗威名噪天下,穿衣,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居「衣食住行」之首,足見人們的重視。廣東地區很早用植物纖維進行紡織。
據《廣州府志o前事略》記載:「〔南朝〕宋武帝永和三年(422)廣州嘗獻入簡細布,一端八丈。」這表明,南北朝時所織的麻布已非常精緻。
到了明清時代,廣府的絲織業飛速發展。明嘉靖《廣州府志》記載:「粵緞之質密而勻,其色鮮華,光輝滑澤。」
在清乾隆《廣州府志》中已有 「廣紗甲天下,緞次之」的說法。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也說:「『粵緞』和『廣紗』皆為嶺外京華、東西二洋所貴。」
十、產業文化
製造業是的立市之本,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是的發展目標。的工業主要集中在以下這些地方:
陶瓷行業:禪城 石灣
紡織行業:禪城 張槎
有色金屬、五金行業: 禪城 瀾石、南海 丹灶
傢具行業: 樂從、龍江
鋼鐵行業: 樂從
塗料行業:
電器行業:
首先謝邀!
如果要感受佛山的嶺南文化的話就要從她的最根本、最本質的地方去了解她、品味她和欣賞她......
佛山簡稱「禪」,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又有著「美食之鄉」、「陶瓷之鄉」、「武術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葯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廣紗中心」......之美稱
[題主採納]很高興受邀回答你的問題,對於我們本土文化我對你簡單介紹一下,來到當然先到祖廟逛逛有歷史悠久的北帝,到萬福台感受一下粵劇發源地,然後到祖廟旁邊的嶺南天地東華里感受一番以前的古老建築,就在祖廟路還有一個民間藝術社裡面有的剪紙,秋色製作等等,要是你對武術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到西樵山看看醒師表演,參觀黃飛鴻會館和葉問武術館,武術也是歷史久遠的文化,還有一個石灣陶瓷之都文化,到石灣看看五百年還窯火不斷的南風古灶以及古玩一條街,看看陶瓷之都的藝術精髓。
[題主採納]很高興受邀回答你的問題,對於我們佛山本土文化我對你簡單介紹一下,來到佛山當然先到佛山祖廟逛逛有歷史悠久的北帝,到萬福台感受一下佛山粵劇發源地,然後到祖廟旁邊的嶺南天地東華里感受一番佛山以前的古老建築,就在祖廟路還有一個民間藝術社裡面有佛山的剪紙,秋色製作等等,要是你對武術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到西...&
嶺南文化包括粵菜、粵劇、嶺南畫派、廣東話、廣綉、廣彩、嶺南建築風格等等。
建議你到區的清暉園和禪城區的梁園(廣東四大名園)觀賞一下嶺南園林;到逢簡水鄉看看嶺南水鄉特色,順道品嘗一下地道的粵菜,俗話說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鳳城指的就是,建議試試「水鄉人家」,均安蒸豬和炒牛奶都很好吃;到嶺南新天地逛逛,雖然是翻新建築,但仍可見嶺南建築風格。
㈦ 石灣公仔的歷史
石灣藝術陶器其產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數百年來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稱之為「石灣公仔」。唐宋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石灣公仔就開始遠銷日本、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後石灣公仔的生產進入鼎盛期,產品種類繁多,逐步分支為人物、動物陶塑、器皿造型、園林陶藝及微塑五大類,成為獨具嶺南特色的工藝品。歷經千百年的傳承和錘煉,石灣陶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和贊賞。2006年「石灣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灣制陶歷史悠久,陶瓷產業十分發達。據石灣 「河宕貝丘遺址」的考古證明,五千多年前就有當地居民開始制陶。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石灣陶瓷生產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方圓幾公里的小鎮有陶瓷107座,陶瓷行業從業人數達6萬多人,《明詩綜》有載:「石灣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當時石灣陶瓷生產的地位。清代,石灣出產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產和風格獨特的陶塑瓦脊、園林用品、藝術人物以及花鳥蟲魚等美術陶瓷,其陶瓷產品不僅暢銷嶺南,而且還經「海上絲綢之路」遠銷至東南亞各國。南風古灶更是五百年薪火不斷,堪稱制陶界的奇跡,先後被列為佛山市、廣東省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見奇珍。藝精品美石灣瓦,名甲四方天下聞。」這是描述佛山石灣公仔的詩句。可以看出,佛山的石灣公仔早已名揚四海,那生動傳神的造型,那流光溢彩的風情,讓人深深地沉湎於泥土與水火所凝聚而成的藝術之中。俗稱「石灣公仔」的石灣藝術陶瓷,是在日用陶高度發展、商業流通活躍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每件作品充滿著渾厚、粗獷、質朴、率真的審美情趣。上釉別具一格,釉色渾厚斑斕,造型生動傳神。塑造人物則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現人體肌膚,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溫情和人性」的藝術效果。自距今幾百年前的明朝開始,「石灣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兼收並蓄、善仿善創的發展進程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藝史上的一朵奇葩。
㈧ 佛山市新石灣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怎麼樣
法定代表人:陳月華
成立日期:2006-07-10
注冊資本:518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廣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專:屬914406007911677468
經營狀態:在營(開業)企業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Foshan New Shiwan Fine Art Ceramics Plant Co., Ltd.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佛山市禪城區石灣東風路17號
經營范圍:生產、銷售:美術陶瓷、日用陶瓷、園林藝術陶瓷,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文化產業園區管理服務;陶藝培訓;廣告設計製作及發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㈨ 石灣是什麼地方
佛山市石灣鎮
石灣是珠江三角洲一顆璀璨明珠,隸屬佛山市,石灣鎮街道位於禪城區東南部,2006年7月禪城區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由原石灣、瀾石和城南三個街道整合而成,行政區域包括原石灣鎮街道沿季華路以南部分以及原瀾石和城南街道的區域,面積26.62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22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約30萬人[1]。
經濟
2005年,全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8.46億元,同比增長16.6%;工業總產值84.77億元,同比增長18.73%。 石灣鎮街道是全國最大的不銹鋼加工基地和不銹鋼製品及材料集散地,現有焊管生產線1000多條,壓延生產線150多條,不銹鋼加工企業450多家,貿易商戶2000多家,從業人員48000多人,擁有佛山瀾石(國際)金屬交易中心、普瀾路不銹鋼交易市場、東江龍有色金屬物流中心等一大批不銹鋼專業交易市場,涌現出宇航、利華達、金瀾等一批優秀不銹鋼加工銷售企業,太鋼、寶鋼、寶新、浦項等國內外不銹鋼巨頭紛紛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不銹鋼年吞吐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強,其中裝飾類管材佔全國的80%。2002年,原瀾石鎮被認定為廣東省不銹鋼專業鎮,2003年被認定為全國唯一的不銹鋼名鎮[1]。
歷史
清代,石灣陶瓷業進入鼎盛時期,方圓幾公里的小鎮有陶瓷107座,陶瓷行業從業人數達6萬多人,從事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產和風格獨特的陶塑瓦脊、建築裝飾構件、陶塑神仙佛像、園林用品、外陳設品、文房用具、藝術人物以及花鳥蟲魚等美術陶瓷的生產,不僅經營著中國華南多個省、區的廣闊市場,而且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遠銷東南亞和歐美各國市場,成為當時生產技術和商品經濟都相當發達的陶瓷生產營銷基地,為當時佛山形成與湖北漢口、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列為全國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為推進歷史經濟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今天的石灣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陶瓷產地之一。
簡介
石灣鎮街道位於禪城區東南部,2006年7月禪城區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由原石灣、瀾石和城南三個街道整合而成,行政區域包括原石灣鎮街道沿季華路以南部分以及原瀾石和城南街道的區域,面積26.62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22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約30萬人。2005年,全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8.46億元,同比增長16.6%;工業總產值84.77億元,同比增長18.73%。
石灣鎮街道是全國最大的不銹鋼加工基地和不銹鋼製品及材料集散地,現有焊管生產線1000多條,壓延生產線150多條,不銹鋼加工企業450多家,貿易商戶2000多家,從業人員48000多人,擁有佛山瀾石(國際)金屬交易中心、普瀾路不銹鋼交易市場、東江龍有色金屬物流中心等一大批不銹鋼專業交易市場,涌現出宇航、利華達、金瀾等一批優秀不銹鋼加工銷售企業,太鋼、寶鋼、寶新、浦項等國內外不銹鋼巨頭紛紛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不銹鋼年吞吐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強,其中裝飾類管材佔全國的80%。2002年,原瀾石鎮被認定為廣東省不銹鋼專業鎮,2003年被認定為全國唯一的不銹鋼名鎮。
千年陶都
石灣鎮街道素有「南國陶都」之稱,有著源遠流長、底蘊厚實的陶文化根基,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陶瓷經濟發達、陶瓷文化最齊備的地區之一。擁有南風古灶、陶師廟、豐寧寺、石灣陶瓷博物館、美術陶瓷廠、公仔街等旅遊文化資源,轄內企業鷹牌陶瓷享有「中國名牌」、「中國建材本土第一名」稱號;東鵬陶瓷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500家最具競爭力品牌」以及「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稱號。五百年薪火不斷的南風古灶,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載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2005年,原石灣鎮街道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十佳「中國魅力名鎮」[2]。
石灣鎮街道努力促進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社區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原城南街道是省、市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試點單位,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社區」。惠景社區是全國創建文明社區示範點、「全國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先進社區、廣東省平安和諧紅旗社區、省委固本強基工程示範點。惠景社區、玫瑰社區、麗銀社區被評為廣東省文明社區。惠景社區、玫瑰社區、平遠社區被評為廣東省綠色社區。原石灣鎮街道「星光老年之家」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星光老年之家」先進單位。
石灣鎮街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人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衛生、教育、文體事業蓬勃發展。2003年,原石灣鎮街道被評為「省教育強鎮」;2004年,原瀾石街道被評為「省教育強鎮」、「省衛生鎮」;原城南街道被評為廣東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石樑、灣華、沙崗、石頭、鄱陽、塘頭、河宕等7條村順利通過了省衛生村考核小組的考核評估;街道所屬各中小學校均被認定為區級以上等級學校。
目前,石灣鎮街道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社會治安良好,教育先進,投資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整合後的石灣鎮街道將按照市、區現代化大城市和中心組團核心區建設的大規劃,進行新區域的定位和規劃,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完成從城鎮化到城市化的轉變,努力建設平安和諧、富裕安康、文明祥和的新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