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在於從價值鏈低端轉向中高端,在於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而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在於創新要素質量的全面提升和結構優化。
首先,要全面推動勞動力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與過去的勞動力結構相比較,我國現在每年7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人才基礎。未來一段時期,要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把精英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加強職業技能教育體系,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工人。
其次,要推動資本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對於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來說,資本也有好壞之分,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投資不能形成對社會投資的「替代效應」,金融發展不能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攫取效應」。從財政資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提高全社會研發資金使用效率。從金融體系看,要發展「創新友好型」的金融體系,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資本要素引導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
最後,要堅持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要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壟斷,強化競爭和統一市場,使土地、礦產等稀缺的公共資源能夠成為產業升級的杠桿,而不是利益輸送的手段。
2. 上海今後五年發展如何
上海今後五年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年均增長6.5%左右
上海強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強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經濟的重大支撐,要率先走出製造業高端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之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加大創新和技改投入,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智能製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推進華大半導體、華為無線通訊、蔚來電動汽車、海爾智谷等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更多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加快培育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裝備、生物醫葯與高端醫療器械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3. 產業轉型升級是無奈之舉還是必由之路產業轉型升級的實際成效如何是敗筆,還是開端
產業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產業轉型升級的實際成效要分兩方面看,有版成功有失敗,不權是所有的產業轉型都能成功,但不進行產業轉型的必然最後只有死路一條。不能應為產業升級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就逃避產業升級,低端產業永遠是沒有出路的。看看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韓國的電子產業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昔日世界聞名的日本電子產業,因為沒能及時轉型升級,現在面臨淘汰,全行業虧損,相反,韓國三星原來名不見經傳,但近年來抓住產業升級的機遇,發展成了世界最大的電子公司。
4. 產業轉型升級包括哪些內容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
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5. 產業結構如何轉型升級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著眼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許多地方都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這是十分必要的。但一些地方對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存在認識誤區,由此帶來行動上的偏差。這就要求我們科學認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為代表的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依靠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加工製造業轉移,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在工業化起步階段,這種承接無疑是一種合理選擇。但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這種產業結構除了利潤率不高,還存在物質資源消耗大、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等問題。因此,在我國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的背景下,無論是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還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都需要及時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我國一些地方來說已是迫在眉睫,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並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誤區,如一些地方認為轉型升級就是淘汰傳統產業尤其是一些夕陽產業轉而發展新興產業, 因而一哄而上去追逐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當然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在這個問題上,各地應按照中央精神和自身條件,合理規劃、量力而行。否則,一哄而上的結果只能是各地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嚴重,低水平競爭加劇。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或夕陽思維。同樣是製作服裝,歐洲一些企業的獲利能力就強於許多高科技產業;而許多看似風光的高科技產業,卻因為產能膨脹轉瞬間堆積起大量不良資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一定要喜新厭舊、棄舊從新。傳統產業只要能在技術和管理上進行升級,仍可變成現代產業。而如果沒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沒有很好的科研成果商業化鏈條和服務,雖然從事的是新興產業,但拿到的可能還是利潤的「邊角料」。 再如,為了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些地方搞「一刀切」,要求區域內所有城市都必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這其實也不盡合理。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表現,但並不是對所有區域、所有城市的統一要求。相對而言,特大城市更適合於發展第三產業。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就明確指出,「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比如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第三產業的中心從戰略安排和選擇上是上海市。上海市第三產業發達,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分擔了周圍其他城市的服務業功能。如果長江三角洲地區每個城市的第三產業增加值都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那反而不合理了。因此,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其他城市不能簡單地以服務業佔比來衡量自己的轉型升級成效。 事實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學習連線」欄目旨在為廣大讀者學習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搭建平台、開辟園地。
6. 如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以研究版、改進權和創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依賴於政府行政法規的指導以及資金、政策支持,需要把產業轉型升級與職工培訓、再就業結合起來。具體步驟如下:
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二、加快企業技術改造
三、鼓勵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並重組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服務業
五、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
7. 什麼是產業轉型升級, 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產業轉型升級,定義為產業結構高級化,即向更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發展。
真正含義:產業轉型升級,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轉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有技術升級、市場升級、管理升級等多個途徑。大部分的人員認為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以研究、改進和創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
但僅是技術升級,沒有市場的升級,就沒有圍繞顧客消費痛點的技術升級的路徑研究,所以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先是市場升級,找到「好賣的產品」,接下來才是企業價值鏈的升級。
(7)五年產業轉型發展擴展閱讀: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8. 中國產業轉型
中國實施四抄項引智工程襲支持產業轉型升級2012年01月29日14:07 京報網 京報網近日發布的《國家引進國外智力「十二五」規劃》提出,中國將圍繞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實施一批有影響的引智項目。
這些引智項目包括: 農業引智項目。引進國外先進種植養殖技術和生產經營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產品安全生產、檢測和農作物種子領域的引智力度,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工業引智項目。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引進2000名高技術外國專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服務業引智項目。在金融、保險、物流信息、證券等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綜合交通樞紐有關領域,引進1000名高水平有管理經驗的外國專家,帶動服務業人才培養。
鼓勵軟體與集成電路引智項目。重點建設5個國家軟體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基地,鼓勵引進高端人才和團隊,通過出國培訓、國際聯合研究與辦學等方式開展國際合作,將基地建設成為國家信息產業發展的人才高地。(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9. 產業轉型的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滕頭案例
城市最佳實踐區是世博園區中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集中示範基地,將成為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街區改造範例。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策劃師唐子來說:「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館所展示的恰恰是世界產業轉型的一種模式。」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的,滕頭正好是在城鄉結合部,它適應發達地區、大都市郊區的農村發展,因為區位優勢明顯」。大都市外圍才有可能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在山區就要有另外的發展模式。滕頭發展的資源就是生態,故滕頭發展生態農業具有主動性,是一種較新型的新農村發展模式。
滕頭村現在發展並不是為了生產糧食了,而是發展創匯、精品、高效、生態和旅遊觀光為主的現代化農業。滕頭村全村直接從事農業勞動力總數已隆至8%,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
以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為例,滕頭村村與日本大和種子種苗株式會社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創辦優質蔬瓜種子種苗基地,開展優良品種雜交試種,並全部出口到日本,開創了寧波市種子種苗出口之先河。另外滕頭村還有其他農業公司,種植高標准、高品質的大蔥、小辣椒等出口到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地區和國家。
發展精品農業,滕頭村與浙江大學植物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聯姻,辦創「滕頭植物組織培養中心」,通過對植物快速繁殖、轉基因導入、脫毒培養等一系列高科技農業研究、示範,培育國內外優質、名貴花卉苗木。
在發展高效農業方面,滕頭村充分發揮30多年的花卉苗木栽培技術優勢,分別在省內外租憑土地,發展花卉苗木產業。至今,全村擁有花卉苗圃基地3萬多畝,各類品種數已達1000多種。
借著現代化農業和生態資源,滕頭投入巨資實施「藍天、碧水、綠地」三大工程,搞起了觀光旅遊和體驗農業。1998年,滕頭村成為全國最早收門票的村莊之一。滕頭建成了江南情園、農家樂、農民公園、盆景園等20多處生態景觀,營造了「花香日麗四季春,碧水漣漣勝桃源」的江南田園美景。滕頭村智慧地將農業和服務業結合起來,例如,滕頭引進種植了一種體型較大的南瓜,而這種南瓜並不是用來當糧食的,而是具有多種造型,是一種藝術南瓜。除了南瓜,城市人還能在滕頭還能體驗到草莓、葡萄、黃花梨、小青瓜、水果玉米、玫瑰花等的採摘。唐子來說:「這種由農業轉型為服務業了的發展模式,也是滕頭被選進世博案例展示的原因。」
10. 產業轉型升級包括什麼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並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誤區,如一些地方認為轉型升級就是淘汰傳統產業尤其是一些夕陽產業轉而發展新興產業,因而一哄而上去追逐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當然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
再如,為了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些地方搞「一刀切」,要求區域內所有城市都必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這其實也不盡合理。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表現,但並不是對所有區域、所有城市的統一要求。相對而言,特大城市更適合於發展第三產業。
事實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