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發展紀錄片產業

發展紀錄片產業

發布時間:2020-11-25 06:05:12

Ⅰ 講述幾個國家發展的紀錄片有哪些

《大國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該電視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黃金時間21:30首播,每集大約45分鍾。本片播出後,中央電視台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冊同名系列圖書,內容有了大規模擴充,並於2007年5月1日黃金時間20:55起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再次播出

Ⅱ 哪位有國家廣電總局在2010年末發布的《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原文啊急等!!!!

《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部署,認真落實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國辦《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廣播影視工作實際,現就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紀錄片以影視手段記錄和表現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的歷史及現狀,以其特有的直觀真實感、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國產紀錄片是形象展示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文化傳播載體。紀錄片產業是重要的文化產業。大力推進紀錄片產業發展,對於展現祖國發展變化,傳承民族優良傳統,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對於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紀錄片產業日益受到重視,創作生產日趨活躍,產量質量不斷提高,涌現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作品,在海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紀錄片產業整體水平不高,產業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總體規模偏小,產品種類、樣式偏少,優秀作品不多;體制機制不活,面向市場的策劃、製作、營銷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和走出去都亟需加強。必須從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紀錄片產業的重要意義,准確把握我國紀錄片產業現狀和問題,積極借鑒國際紀錄片產業先進經驗和做法,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盡快提升我國紀錄片產業的整體水平、發展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爭取在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走出去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點和規律,認真按照中央關於振興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影視產業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面向群眾、面向市場,以發展為主題,以繁榮創作、提高質量為重點,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強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著力建設產業體系較為完善,整體技術水平先進,市場主導作用明顯,國有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努力多出優秀作品,逐步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弱勢產業向強勢產業的轉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紀錄片產業發展之路。
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必須堅持正確導向,准確把握紀錄片的意識形態和產業雙重屬性,充分發揮紀錄片的審美娛樂和認知教育雙重功能,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必須堅持面向市場,在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產業良性循環發展。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創新內容形式、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解放生產力,增強活力,提高競爭力。必須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建立健全產業政策法規,強化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以科學有效的管理保障紀錄片產業健康發展。
二、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大力繁榮創作生產。
繁榮創作是紀錄片產業發展的中心任務。要在保持數量增長的同時,更加突出提高質量,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積極引導創作生產記錄社會歷史發展重要進程,展示當代中國精神風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國優美自然風光,傳播科學思想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紀錄片,積極鼓勵各種題材類型、各種表現手法、各種藝術風格紀錄片的創作生產。中央和省級國有影視機構每年要有規劃、有重點地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紀錄片精品。積極扶持重大革命和歷史、重大理論文獻紀錄片的創作生產,積極扶持現實、農村、科教、少數民族等題材紀錄片的創作生產。各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要加大對重點國產紀錄片創作生產的扶持力度,對優秀國產紀錄片給予獎勵。參照國產電影電視劇和動畫片的做法,實行優秀國產紀錄片推薦制度。加強和改進有關國產紀錄片的政府評獎,強化政府評獎對紀錄片創作生產的正面引導作用。加強理論研究和文藝批評,努力營造良好創作環境。
(二)建立健全市場體系。
擴大紀錄片的電視播出,對播出紀錄片的專業頻道、欄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勵,支持和鼓勵地方電視台上星頻道和地面頻道開設紀錄片欄目,增加紀錄片播放。擴大國產電影紀錄片放映規模,採取措施將優秀國產電影紀錄片推向主流院線和主要影院,在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建立數字電影紀錄片專門放映場所,在高校建立數字放映院線播放優秀國產電影紀錄片,在廣播影視網路媒體推出國產紀錄片展播展映平台。支持國產紀錄片在IP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等新媒體播出。按照專業化、國際化的要求,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辦好紀錄片相關節展,擴大規模,打造品牌,活躍交易,增進效益,使之成為國產紀錄片展示、交流和營銷的重要平台。
(三)積極推進改革創新。
以國有廣播影視機構為主體,整合資源,發揮優勢,著力培育實力雄厚、資源充足、創作力量強、製作水平高的國有紀錄片市場主體。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積極穩妥推進電台電視台制播分離改革的精神,重點培育一批電視紀錄片製作經營主體,發展專業化的電視紀錄片生產。合並重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科教節目製作中心),建設國家級紀錄片生產製作基地,充分發揮其在紀錄片產業領域的龍頭骨幹作用。在堅持國有控股的前提下,鼓勵國有紀錄片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積極支持民營和各類社會資本投資紀錄片生產經營。外商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紀錄片生產企業,中外合作攝制紀錄片需按程序報批。認真貫徹中宣部等九部委《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94號),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拓展適合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融資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務,積極探索建立紀錄片風險投資機制。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運用數字、網路、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不斷增加紀錄片製作的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紀錄片質量。
(四)加快走出去。
切實把國產紀錄片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重要方面,緊緊圍繞貫徹中央關於提高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國產紀錄片走出去戰略。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優惠政策,加大對國產紀錄片出口的支持力度,重點扶持優秀國產紀錄片打入國際市場,創建中國紀錄片品牌形象。加強國產紀錄片海外營銷機構和網路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紀錄片機構以獨資、合資或合作方式,在海外興辦紀錄片發行、中介實體,建立國產紀錄片海外市場運營、調查研究、信息服務機制,及時掌握和發布國內外紀錄片市場動向和交易信息。積極推進我國紀錄片上星頻道在境外落地,積極組織優秀國產紀錄片機構參加境外高水平影視節展。將引進與出口結合起來,堅持以進帶出,更好地促進國產紀錄片出口。探索中外紀錄片行業交流合作有效機制,積極鼓勵中外機構合拍紀錄片。
(五)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建立健全相關人才培養、發現、使用和激勵機制,重點培養紀錄片策劃創作人才、攝制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特別要培養既懂創作生產又懂市場運營的復合型人才。建立紀錄片人才庫,有計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紀錄片人才專業培訓和國際交流。切實加強對青年紀錄片創作與經營人才的引導扶持,堅持走正道、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著力培養社會責任感強、思想端正、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紀錄片產業骨幹力量,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管理
各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紀錄片的管理,堅持以管理保導向保安全、促改革促發展,嚴格依法管理、科學管理、規范管理。切實加強紀錄片製作經營管理,凡持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可製作電視紀錄片,凡持有《攝制電影許可證》的機構可製作電影紀錄片。規范電視紀錄片產品准入管理,報經國務院批准,實行電視紀錄片發行許可制度,未獲得《電視紀錄片發行許可證》的電視紀錄片不得發行播出。加強電影紀錄片發行播映管理,未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紀錄片不得在影院放映和電視播出機構播出。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重大理論文獻紀錄片劇本立項及完成片管理另按有關規定執行。
切實加強電視紀錄片播出調控和引進管理。引進電視紀錄片須按有關規定經審查批准獲得《電視紀錄片發行許可證》後方可發行播出,播出機構引進紀錄片與其國產紀錄片生產、播出、出口業績掛鉤。對引進境外紀錄片實行總量控制,現階段各級電視播出機構每天播出國產紀錄片與引進紀錄片比例不低於7:3,以後隨著產量質量的不斷提高,逐步加大國產紀錄片的播出比例和播出時間。
切實加強個人拍攝紀實性視頻作品管理。各級電視機構播出個人拍攝紀實性視頻作品,必須事先對其內容進行審查,凡違反相關規定、格調不高、內容存在問題者一律不得播出。個人拍攝紀實性視頻作品進入影院及其他公共場所傳播或參加各類評獎、展播活動,應事先取得相關許可,或持有已在國內電視機構公開播放的證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切實加強紀錄片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盜版盜播,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紀錄片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切實加強信息網路傳播紀錄片的管理。信息網路視聽節目傳播機構傳播紀錄片,必須遵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關於加強影視播放機構和互聯網等信息網路播放DV片的管理通知》等有關規定。信息網路視聽節目傳播機構播放紀錄片,必須取得《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後方可播出。
加強境外機構在我國境內拍攝紀錄片的管理。境外機構到我國境內拍攝紀錄片,需按有關規定,報經相關外事部門批准後,向國家廣電總局備案並接受國家廣電總局和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的監管。在港澳台新聞機構工作的外籍人員和在港澳台外國新聞機構工作的港澳台人員到國內拍攝紀錄片,參照對境外機構的有關規定辦理。

Ⅲ 世界紀錄片發展有哪幾個重要階段

請歷史考究狂退讓,我只能發點簡史,細節請自行查閱補腦

世界紀錄片的發展大概經歷了如下幾個時期:

原始時期
草創時期
影響社會的發展時期
變革歷史記錄時期
關注人類自身時期

Ⅳ 中外紀錄片的發展史

找一下這本書吧
紀錄之門:紀錄片創作理念與技能
作 者: 譚天,陳強 編著
出 版 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9-1 字 數: 版 次: 1 頁 數: 255 印刷時間: 開 本: 印 次: 紙 張: I S B N : 9787810798846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藝術 >> 影視藝術 >> 影視製作
定價:¥26.00 當當價:¥21.70 折扣:83折 節省:¥4.30 鑽石vip價:¥20.70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次記錄世界的全面接觸、一本記錄片的實用新教材、也是一本記錄片創作入門手冊,全書首先從什麼是紀錄片這一基本命題出發,闡釋了紀錄片的本質屬性、主要類型,介紹了中外紀錄片發展史及各個時期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以期讀者能對紀錄片形成初步的認識。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全新的經錄片創作教材,具有基礎性、實用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的特點。本書首先從什麼是紀錄片這一基本命題出發,闡釋了紀錄片的本質屬性、主要類型,介紹了中外紀錄片發展史及各個時期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以期讀者能對紀錄片形成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本書立足於創作實踐,根據紀錄片創作流程依次對紀錄片的籌拍、拍攝、敘事、編輯等環節作了詳盡的講解,旨在提升初學者的創作理念和基本技能。當然,為開闊視野、把握脈動,本書還就當代紀錄片發展趨勢和紀錄片運營等問題作了有益的探討。本書既可以作為新聞和藝術院校本科教材,也可以作為紀錄片創作者、愛好者的入門手冊,還可以作為研究者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譚天,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系主任、教授、高級記者,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學研究委員會理事,廣東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在湛江電視台工作15年,創作紀錄片數十部,其中《海風吹來我的歌》、《越過大洋去握手》等,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廣東衛視及海外華語電視頻道播出。2004年調入暨南大學,先後主講紀錄片創作、電視專題節目研究等課程,發表論文70多篇,著有《電視策劃學》等書。

Ⅳ 中國紀錄片的現狀和發展思考

我不知道你具體寫了些什麼
就縮小論述的重點,就是找一個切入口如表現手法、文化手法......
以不同時期表現手法來看待其中的變化,
有點繞吧
比方簡單說
現在美國電影流行翻拍,不同時期就出現不同的表現手法
估計以後還會變
論文也類似於此

Ⅵ 國內紀錄片的發展情況怎麼樣

淺析文獻紀錄片的價值性及其體現方式 底層平民生存狀態的藝術呈現——賈樟柯電影作品研究 摘要:文獻紀錄片作為一種體現文化價值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 表現手段,由於其製作手段和取材的陳舊,使得很多及其具有歷史文 獻價值的紀錄片並沒有被觀眾接受。文獻紀錄片如果想走近電視主流 群體,就必須在受眾觀賞的融合性上多下功夫,探討出更加貼切現在 社會的表達手段。 關鍵詞:文獻紀錄片;受眾觀賞;表達手段 紀錄片作為一種文化標識逐漸成為一種影像語言性的文化產 品,這其中包括對自然生態、地域文化、社會事件、民族特色等 多方面的紀錄,而文獻紀錄片則是這其中最嚴謹最能反應歷史性 的一種紀錄片,也因其對文獻史料要求的真實性謹慎性,使得大 部分文獻紀錄片的敘述方式看起來死板而教條,在觀眾的接受過 程中,這種死板教條的印象有時甚至讓降低了觀眾對於文獻紀錄 片的興趣,從而降低了史料價值的珍貴性。 一 文獻紀錄片作為一種從電影紀錄片過渡到電視紀錄片,又 逐漸分離出的一種紀錄片類型,文獻紀錄片不僅傳承了紀錄的作 用,更重要的是展現了珍貴文獻的價值性,所以傳統意義上的文 獻紀錄片都是現有影像資料、文本資料、當事人口述等方式對事 件進行全方位的紀錄、演繹和剖析,從而達到紀錄歷史、反應歷 史、還原歷史的目的。 所有紀錄片都具有文獻價值,但並不是所有紀錄片都是文 獻紀錄片——文獻紀錄片必須有文獻,即影像、圖片、檔案等資 料,而不是泛泛的文獻價值。文獻紀錄片是在大量佔有文獻資料 的基礎上製作完成的,文獻價值是其最基本的價值。法國《電影 辭典》這樣定義紀錄片:「具有文獻資料性質的、以文獻資料為 基礎製作的影片。」這種廣義的文獻紀錄片概念賦予了所有紀錄 影像以文獻價值。 中國承襲了蘇聯的紀錄片觀念,習慣上將「匯編性」紀錄 片稱為「文獻片」,即利用以往拍攝的具有文獻價值的影像資料 輔以新近拍攝的素材進行再創作性編輯。這種狹義的「文獻紀錄 片」歷來為中國紀錄片創作所重視。 以上兩種定義或過於寬泛,以至於忽略了文獻紀錄片的特 質;或過於狹窄,不能全面涵蓋當今文獻紀錄片發展的新態勢, 因此有必要從新的角度進行理解。一方面,隨著歷史的發展,紀 錄片已逐漸包羅各種題材樣式,構成了以「非虛構」為根本屬性 的影像集合,是與故事片並列的片種;另一方面,文獻紀錄片不 再局限於對歷史資料的簡單匯編,口述、扮演、情景重現、動畫 等手段都可以表現具有文獻價值的內容。而這種文獻的組合是 「作者的主觀意圖要靠調動材料自身的意義和組合後的含義來完 成,在對事實的描述上求細、求近,在思想和感情的抒發上,保 持客觀冷靜的態度,盡量隱藏作者的主觀敘述。」① 雖然表現形式有所豐富,但是文獻紀錄片的最基本最突出的 特色還是其歷史性,文獻性,所以形式只能服務於類型,而所拍 攝的內容的必須絕對真實,這樣才能進一步體現其歷史性 與文獻性,在形式有所變化的情況下,讓觀眾沒有產生虛假 的感覺,形成對歷史的現實化註解和對現實的歷史性紀錄的有機 結合。所以文獻紀錄片應該是,「文獻紀錄片」當指那些具有重 大留存價值的、實現了對歷史的現實化註解或對現實的歷史性記 錄的非虛構影視作品。 二 從社會文化角度看,文獻紀錄片具有珍貴的歷史資料價值, 是民族和國家的影像檔案。紀錄片的核心價值在於「紀錄」,文 獻紀錄片的核心要素是它的「文獻性」,「文獻」二字正是對紀 錄片「紀錄」功能最有力的註解。百年來雖然有多種理論觀點、 眾多學術流派和不同創作傾向,但是紀錄片以「紀錄」作為主要 功能這一點始終未變。無論對人類歷史發展而言,還是對電視這 種傳播媒介來說,文獻紀錄片都具有永恆的意義。 文獻紀錄片是民族和國家的一部歷史影像檔案。文獻紀錄 片在記錄社會歷史進程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主流意識形 態的特質,因此,在觀看一些珍貴影像資料的同時,我們也可觸 摸到社會思想趨勢和時代文化思潮,其價值的凸顯是「以民族的 根本利益為基礎,以現代化的發展為參照,重新審視本民族的文 化,在對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中發掘其優秀的內核和傳統,在 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間架高溝通的橋梁」②,所以說,文獻紀 錄片同時具有社會思想認知價值。 電視文化角度看,文獻紀錄片的審美價值提升了電視節目的 文化品位,從而有助於改善電視內容生產格局。文獻紀錄片具有 較高的品位和審美價值,具體表現在:第一,視野更開闊。文獻 紀錄片往往採取宏大敘事策略,從國家、民族、時代的高度把握 主題,風格上追求大氣磅礴、恢宏豪邁;第二,時空開合大。歷 史題材的文獻紀錄片作品,一般都具有大的時間和空間跨越;而 反映當代的文獻紀錄片,也常常注意把當下的一些價值取向放到 歷史的坐標中去考量;其三,思想有深度。好的文獻紀錄片往往 具有思想的魅力,可以啟迪智慧,讓人在歷史中重新認識現實。 在電視節目日趨娛樂化的今天,《大國崛起》、《新絲綢之 路》等文獻紀錄片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觀眾對當今電視媒 體的認知和評價,提升了電視節目的文化品位,改變了電視被娛 樂之風裹挾的生態格局,為電視媒體自身的良性循環和未來發展 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重塑了電視文化的尊嚴。 三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 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 細節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豐富 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紀錄片通常最終都是要求達到 對人的刻畫,即也應當注意細節對人,對周圍環境的刻畫描寫。 生動的細節描寫,有助於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深刻的社會 主題。「不管是哪一類紀錄片,他的成功與否最後都取決於對細 節的擁有量和對細節的處理」③,文獻紀錄片是一種精神產品, 又是綜合藝術的結晶,與電影、戲劇、小說一樣,同屬文藝作品 的范疇,要遵循文藝創作的基本規律。但是,它又不同於文藝作 品,要遵循紀錄片創作的特殊規律。一部優秀的電視紀錄片,離 不開借鑒和利用文藝創作的一些基本手段,細節描寫就是電視紀 錄片創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 中國近20年的文獻紀錄片題材從政治宣傳走向歷史人物、 歷史事件,從宏大敘事、空洞說教走向個人視角、細節敘事無疑 是一個巨大進步,不斷在各種歷史記錄當中尋找被記錄對象的細 節,重視對文獻的挖掘,從那些從來沒有面世過的資料里找尋和 收集,形成一種「揭秘」的效果。觀眾在被那些從未知曉的信息 所吸引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接受了滲透於其中的觀念。並對這些 細節加以整理,表現,這既是紀錄觀念的變化,也是技術的改 進。 中國大部分的文獻紀錄片選材近似,或聚焦重大題材,揭秘 歷史真相,或呈現領袖人物的心路歷程,普通百姓在時代變遷中 的生存狀態,或通過對歷史的全盤審視,解讀今天的社會。但不 同的是西方文獻紀錄片從1980年以後發生了重大變化,即政府或 主流意識形態集團出資拍攝的宣傳片大量縮減,以歷史人物、歷 史事件為主的商業片成為主流,突出故事性與市場價值;同時堅 持主流價值觀。中國文獻紀錄片先前單一關注政治領域而忽視文 化領域是明顯的。我們從過去一系列的片子中可以看出記錄的重 心放在無產階級領袖這一群體身上,而對文化精英缺乏關注。 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不計其數 淺析文獻紀錄片的價值性及其體現方式 張潔瓊 (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影視與傳媒 大 眾 文 藝 174 摘要:在電視節目泛濫的今天,綜藝娛樂類節目幾乎成了大哥 大,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收視市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觀眾更需要看 到一些新的節目形式和新鮮血液的出現。 2011年1月,湖南衛視重力推出解讀姓氏文化的電視節目《非常 靠譜》,節目形式新穎,風格幽默娛樂,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 注。但是作為一檔新生的節目,《非常靠譜》也尚有許多需要改進的 地方。 本文主要分析討論《非常靠譜》獨具一格的特點以及急需改進 的缺陷,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非常靠譜;電視節目;文化;娛樂 2011年伊始,綜藝大台湖南衛視就發布聲明,表示今年湖南 衛視將有幾檔新的節目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並強調今年湖南衛 視的主題將不再是單純的娛樂。在其熱力推出的《非常靠譜》、 《好奇大調查》、《給力星期天》、《喜劇之王》這幾檔節目 中,以解讀姓氏文化為節目內容的《非常靠譜》節目受到了廣泛 的關注。 一、《非常靠譜》節目介紹 《非常靠譜》於2011年1月3日開播,由湖南衛視資深主持人 汪涵挑大樑,每期節目中都會請到幾位對姓氏文化頗有研究的專 家學者到場組成「擺譜團」,對每一姓氏背後的故事展開挖掘, 每期到場的觀眾中有80%都是那一期姓氏的同族。迄今為止,一 共做過7期節目,分別是劉姓專場、姜姓專場、歐姓專場、許姓 專場、伍姓專場以及開春特別企劃節目和十二生肖姓氏專場。 《非常靠譜》旨在解讀中華民族的姓氏文化,以姓氏為包 裝,曬百家姓里的人傑、絕活、故事等,曬祖宗、曬歷史、曬文 化,讓觀眾在了解這些姓氏歷史的同時找到共鳴,為自己的姓氏 而驕傲。 該節目製作人徐晴表示:當下電視熒屏上的文化類節目大多 與解讀歷史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族、姓氏解讀還屬冷門。 電視觀眾看解讀歷史的文化類節目只能傾聽、借鑒;但《非常靠 譜》可以參與。 2011年2月28日做完十二生肖姓氏專場後,《非常靠譜》一 直處於停播狀態,5月10日湖南衛視發表聲明,《非常靠譜》將 於5月16日正式回歸。 二、《非常靠譜》如何「靠譜」 從契合當今社會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這一點上來說, 《非常靠譜》的出現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中國人歷來講究認祖 歸宗,血脈相承,而姓氏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現象,通常成 為了血緣之間隱形的紐帶。另外,《非常靠譜》節目名稱中這個 「譜」字指的是家譜、族譜。家譜和族譜也是中國文化特有的符 號,其承載的意義非同一般。 另一方面,從節目形式本身來說,也有許多的創新之處。 1.文化性和娛樂性的結合 當今社會是一個浮躁的多元化社會,傳統文化式微、流行 文化喧囂。《百家姓》、《三字經》、《論語》、《道德經》、 《莊子》這些國學中的經典固然大家耳熟能詳,但是真正能閱讀 並理解的人是越來越少。反之,流行元素卻鋪天蓋地,這是一個 把文化弄丟了的時代。 縱觀各個電視台的節目,關於中國文化方面的節目實在是太 少了,還不及娛樂節目的一半,能去收看這些文化類節目的觀眾 更是屈指可數。《百家講壇》應該算是為數不多的比較成功過的 案例之一。但是《百家講壇》作為一檔高端的文化歷史節目,最 開始的時候也是走的高端路線,請來一些學者專家做講座,收視 率甚微;直至出現了劉心武、易中天、紀連海等等這些人之後, 《百家講壇》才隨之火了起來。火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人會 講歷史會講故事,娓娓道來,十分傳神。 從《百家講壇》的案例可以看出,板起一副面孔以一副老 學究的姿態來講歷史講文化已經過時了,人們需要了解歷史,但 是不代表歷史就是枯燥的說教,換一種輕松的方式講述效果會更 好。 《非常靠譜》就非常注意文化性和娛樂性的融合。主持人汪 涵和擺譜團的專家們在講述姓氏文化的歷史時經常會調侃,也會 通過一些flash的小短片對姓氏歷史上的名人做簡短的介紹,增 進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寓教於樂,讓觀眾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 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比單純的講述更能加深觀眾的印象。 2.主持人與擺譜團的智慧 《非常靠譜》還在策劃的時候,汪涵就直諫台長,要求做該 節目的主持人,甚至連該節目的名稱都出自於汪涵的創意。汪涵 自己說,台上的他幽默搞笑,私底下的他卻是個非常安靜的人, 平時喜歡看書、研究古玩,非常熱愛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可以說,《非常靠譜》這一檔節目就是為汪涵量身定做的, 也是他從娛樂節目向高端文化節目華麗轉身的轉折點。因此,在 最初汪涵主持這檔節目的消息傳出時,他就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 焦點。觀眾都在猜測,那個在《天天向上》中搞笑的他能控制好 這樣文化類的節目嗎?而節目播出之後,汪涵憑借自己的實力給 觀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節目中的他幽默而不失睿智,搞笑而 不失深沉,正是他身上散發的這種魅力,使得整個節目既有文化 氣息又通俗易懂。 該節目的另外一大亮點就是由對姓氏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者 《非常靠譜》是否靠譜 崔 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研究生 江蘇南京 210000) 的歷史事件。中華民族經歷過無數文明的變遷與過度,中國人民 在數千年中經歷了無數的傷痛但是依然挺立不倒,這些都是中華 文明的文化給了我們巨大的力量,這樣生命中的閃光點,不僅是 可以指導中國人前進的明燈,也是吸引外國友人了解中華民族的 地方。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很多歷史題材的挖掘和呈現上都有所 欠缺。 中國文獻紀錄片近年來在藝術表現上實現了大面積突破,突 出體現在手法多元,如真實再現、電腦動畫等,敘事上開始追求 故事化、懸念感,剪輯上注意蒙太奇效果。但是,就整體而言, 電影語言陳舊依然是紀錄片的一個普遍現象,其理論依據是紀錄 片的真實性依託於紀實手法。,情景再現的表現手法符合紀錄片 創作的語言系統,並不違背紀錄片的本質特徵,與傳統紀錄片比 較,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符合時下紀錄片創作手法多元化的時 代特徵。情景再現是符合現階段紀錄片創作特點的一種有效的手 法之一。然而,人類歷史是不斷向前邁進的過程,不同階段的社 會環境、文化環境需要不同的創作理念、創作手法與之相適應, 盡管現階段它體現出的優越性令眾多題材的紀錄片增色生輝,然 而它只是符合這個時期的創作熱潮,如果想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則必須在不違背紀錄片本質的前提下,將其豐富、發展、完善。 注釋: ①時間.《簡論匯編性紀錄片(文獻紀錄片)的創作》.《中國廣播電 視學刊》1997年第11期. ②金元浦.譚浩哲.陸學明.《中國文化概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年出版.第705-706頁. ③ 陳漢元.《紀錄片的類別》.《電視研究》.1998年04期. 影視與傳媒

Ⅶ 產業化在紀錄片作品中有什麼表現

摘 要:紀錄片產業化一直是業界學界熱衷的話題。在目前國家話語形態轉變、國際交流合作增加、文化產業向社會資本開放、新媒體平台日益壯大等諸多有利因素的促進下,我也認同實現紀錄片產業化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思考;創作;產業;
中途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125-01
近幾年,中國紀錄片創作可謂迎來了「好年景」:關於紀錄片創作的政策指導、播出渠道和國際交流都得到了進一步落實與拓展;更出現了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作品,使政策、資本、製作、平台各方均能獲利。紀錄片創作似乎看到了呼喚已久的產業化時代的到來。
一、淺議中國紀錄片本性

談及紀錄片時,尤其是在產業化的背景下談論紀錄片,Discovery的精良製作和版權暢銷全球常為國內紀錄片人稱道。但我認為,這種適用於「全球化」,
即極力隱去國情、文化差異,純粹展現奇山異水、奇珍異寶的紀錄片不應成為中國紀錄片效仿的對象。中國紀錄片的本性是什麼?在粗淺回顧新中國紀錄片歷史的過
程中,我認為其中最讓人心動的至少有兩部分,一是上世紀90年代前後欄目化常態化製作的紀錄片所呈現出的「批判意識與人文關懷」;二是其他各歷史時期代表
性紀錄片在今天回望時所展現出的「時代風貌與質感」。
從1988年開拍的《望長城》里程碑式地拋棄了以往「『解說詞—拍畫面—後期找補』的三部曲
製作程序」[1],改用鏡頭「跟隨」生活在長城內外的普通人;到1989年央視開辦《地方台50分鍾》、上視開辦《紀錄片編輯室》(1993)、央視《東
方時空》開辦《生活空間》(1993)——以欄目為平台實現了紀錄片的常態化播出。更難得的是,這些關注人的個體意識、命運的作品為彼時處在社會變革中的
普通民眾提供了一個情緒的宣洩口——「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口號,客觀上促成了一個能對「當下生活」進行靜觀反思、有序表達、並能從中
得到慰藉的時代。
除1990年代欄目化製作的紀錄片外,中國電視紀錄片史上的其他重要作品如《收租院》(1965)、《絲綢之路》(1979)、
《話說長江》(1983)、《大國崛起》(2006)等,盡管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但都或多或少帶有「主題先行」的宣教意味。這也是我國體制內「非常態化
製作」的電視節目常見的特點。但當今天重看這些作品時,令人驚訝的是,上述作品呈現出的種種「時代的限制與扭曲」反而能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當時所處的時代
特點。
經此贅述,意在說明粗覽中國紀錄片史的兩點體會:一、紀錄片之於中國是舶來品,歷史上最引人矚目的一次紀錄片崛起,即1990年代紀錄片欄
目的風行來源於電視人以「文以載道」之心呈現對時勢的思考和對人的關懷;二、紀錄片的創作環境是否絕對自由,從長遠來看也未必影響其真實性——假大空的語
言、擺拍的造型讓人們看到假大空和擺拍的時代,但這種時代感來自於「發出有時代特有的聲音」,像Discovery的自然地理紀錄片或好萊塢一貫大團圓式
的影片永遠無法讓人體會到時代的質感,也就失去了紀錄片「光影紀年」的意義。
二、產業化背景下的創作反思
恰恰近些年較有影響力的紀錄片作
品,如《故宮》(2003)、《復活的軍團》(2004)、《舌尖上的中國》(2012)等等,似乎都在重復類似好萊塢電影的母題——提供一次絕對震撼的
視覺享受和絕對正確的主題,如再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等等,但卻在呈現有當今時代特色的視角和思考上發力不足。但就這些作品自身而言無疑都是質量上乘之作,
但如果在「產業化」背景下將這些優秀作品作為整體考察,這種狀況則令人擔憂。
反思《舌尖上的中國》——近年來罕見地能構成媒介事件的紀錄片,除收
視率超過同時段電視劇外,網路上流行的「舌尖體」、電子商務網站掀起的舌尖美食網購風潮、相關光碟、圖書、菜譜等衍生物的出版等等,種種喧囂無不是「資本
的勝利」。對於《舌尖上的中國》,以及近年來響應「構築文化軟實力」號角相繼出現的一系列「主旋律大片」式紀錄片,我認為既要從好的方面肯定——在紀錄片
走向產業化道路上,這些作品的出現起到了讓政策、資本、製作、播出等各方都能滿意的樣板作用;但同時也要警惕過度以《舌尖》為樣板,極易讓大量資源集中
在。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在戛納受到熱捧,據稱海外版權炙手可熱。這也是本文總念及Discovery出品之紀錄片的原因。論及自然地理類
紀錄片,中國製作欲與Discovery比肩還需加以時日,但若以製作精良的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紀錄片打開突破口,《舌尖上的中國》無疑已經開了個好頭。但
這也是個矛盾的選項。什麼樣的作品適合全球化發行?消解深度,將「本土化」部分精簡為單純用來吸引眼球的符號,然後再注入全球通識的主題是不二法則。《功
夫熊貓》、《花木蘭》都屬此類全球化傳播的成功案例,但除中國符號外與中國傳統文化幾乎全無關系。如果產業化背景下,中國紀錄片為求利益最大化也走上了這
樣一條創作道路,那中國紀錄片無疑將更加背離其思想性與時代感。
上世紀90年代的紀錄片欄目化,對中國紀錄片創作是一把雙刃劍。常態化播出一方面推動了紀錄片發展和紀實話語的影響力,但同時收視率壓力與時長、題材等限制也使紀錄片創作迅速淪為了固定模式下的流水線作業。
終將到來的紀錄片產業化也會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多元資本的引入將帶來更加多元的題材和更加自由的創作環境:但另一方面中國尚還不具備誕生具有影響力的獨立紀錄片的政策土壤和受眾土壤,在這樣的背景下,紀錄片走向產業化、商品化,也極易導致題材走向單一,內容走向扁平。

比於《舌尖上的中國》,同是2012年央視製作的紀錄片《超級工程》或許應得到更多的關注。中國文化是集體「向後看」的,中國藝術作品也往往呈現於向歷史
汲取靈感,「只問風雅,不論時事」的傾向。在一系列諸如《舌尖上的中國》、《China瓷》、《南海一號》、《故宮100》等紀錄片中,能有一部《超級工
程》真正聚焦中國當下,展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並據稱在2012戛納展映中獲得了最高的關注度,或許我們應給予這類現實題材作品更多的關注。
注釋:[1]陳國欽.紀錄片解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6)

Ⅷ 如何才能讓中國紀錄片產業發揚光大

首先應該在國內大力宣傳紀錄片這一產業,通過在廣告牌或者電視上頻繁波動紀錄片片段,增加公眾的熟悉和認知度。然後由社會和國家對公益紀錄片的拍攝做出一定的傾斜和支持,望樓主採納。

Ⅸ 如果以後從事紀錄片這個行業,前景怎麼樣,是不是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啊

風險比較大的行業,成功比較難,但是能有好的想法,好的片子得到認可那還是很有前景的,現在人看多了各種商業片,什麼大片的,實際上在今後的生活中人們更渴望去看一些更有深度,更有層次,更能反映事實的東西,來滿足現在大多人群的求知的渴望,和好奇心,我覺得是有前景的,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實力咯~360行,行行出狀元,有點信心

閱讀全文

與發展紀錄片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