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光伏產業為什麼發展迅速
一、價格優勢。國內的電力資源便宜,方便產業發展。
二、政策引導。新能源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中光伏產業是重點。
2.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
太陽能未來前景廣闊
太陽對於人類是永恆的能源,而且環保穩定,能量巨大。
現在對於太陽能主要是 光伏利用和 光熱利用
光熱利用在有些地方已經普及(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
而光伏利用才是重點,暫時來說光伏的轉換率還過低,成本太高,不能推廣普及。
不過隨著人類的技術發展,太陽能的利用必將成為主流。
求採納 可以追問哦
3. 光伏產業在中國未來五至十年的前景怎樣
前瞻網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大力發展光伏發電,但是隨著集中內式光伏電站的大規容模建設,一些問題已經有所顯現。部分地區用電量低,已經無法完全消納這些電量,並且受到電力系統接納能力限制無法大規模發展。因此,鼓勵東、中部地區發展分布式發電,鼓勵自發自用,成為光伏發電的發展方向。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分布式發電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資源,裝機規模較小的、布置在用戶附近的發電系統,它一般接入低於35千伏或更低電壓等級的電網。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採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
目前,浙江、山東和廣東等省份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規模較大,預計到今年底,將分別達到60萬千瓦、40萬千瓦和40萬千瓦。部分省份還在積極探索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項目管理方式。江蘇開展了工業園區光伏發電集中應用、光伏示範村(小區),風光互補、漁光互補、農業大棚光伏應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工業園區形成了政府協調推動、發揮企業作用、統一規劃的項目開發模式。
希望可以幫到你 還望採納謝謝
4. 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制約性因素分析
(一)技術成為最大制約因素
太陽能光伏發電未在我國得到廣泛利用,其最基本的制約因素就是技術,技術的匱乏導致太陽能發電成本相當高,是煤發電的11—18倍,並且在提煉多晶硅的過程中會產生相當大的污染,本應環保的產業成為污染性產業,其原因歸結為中國光伏產業本身起步晚,太陽能發電在最初也未像日、德受到國家的重視,技術人才緊缺,在眾高職院校中,僅有約30家設立相關專業,加之美、日、德對此技術的保護,與國外相比,我國光伏技術至少落後10年,主要的一些原材料和設備都需要靠進口。
我國多晶硅的供求量大致處於上升趨勢(2012年因「雙反」問題影響除外),並且需求量的上升速度快於產量,可見我國在光伏產業發展中面臨著原材料短缺的制約,中國企業需要通過進口大量的多晶硅進行光伏產品的生產。因此,技術成為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對於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光伏產業,沒有資金的投入,技術得不到研發,產業鏈的上游及下游都依靠國外進口,由此我國的太陽能發電將不能在國內市場得到良好、快速的發展。
(二)對國外市場依賴性高
在光伏產業鏈中,我國主要生產的是中游的電池片和電池組件這一低技術、低投入、短周期環節,由於近些年歐洲、美國等一些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國家對電池組件、電池片的大量需求,中國的光伏產品也急劇增加,但市場的95%在國外,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國家為歐洲、北美和亞洲。外國市場稍有變化就會對中國光伏產業產生甚大影響,中國光伏產業對外依存度非常高。由於國外市場的廣闊,使得光伏企業忽略了並且不願對國內市場進行開發。
(三)政策支持不夠完善
我國現行的光伏產業管理體制存在一定的問題:科研項目歸科技部門,新上項目和產業化項目歸發改委高新處,應用發電項目歸發改委能源處管理。光伏產業歸多個部門管理,需和多個部門打交道,因此造成沒有哪個部門願意去起草制定關於光伏產業的發展規劃、扶植計劃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市場健康、快速的發展。
光伏發電在我國主要的應用集中在農村電氣化和離網型光伏產品,並且由於電力部門未正式接受光伏發電上網,以致網型的光伏市場在國內並未真正啟用,無錫尚德副總經理解曉南曾指出:「由於政策問題,國內市場不能很快啟動,我們非常著急。」盡管2005年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相應的配套政策卻是缺乏的,政府對光伏發電的扶植力度小,「收購上網」等扶植政策在我國目前仍舊是遙不可及,與日本等早已實行光伏上網的國家相比,中國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相關政策不夠成熟,實行力度不夠強。
5. 中國光伏產業如何發展市場
2013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的決定,同時宣布將在6月6日至8月6日間先徵收11.8%的稅率,若磋商未果,此後稅率將提高至47.6%,這將對國內大部分光伏企業構成巨大的沖擊。歐盟對華揮出光伏雙反大棒後,6月5日我國商務部提出反制措施,將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
如此境況下,對於國內企業而言,調整市場是當務之急。在2012年7月歐盟委員會對我國光伏產品啟動「雙反」調查之初,我國許多光伏產品企業已經開始轉移未來的市場重心,逐步降低了對歐盟市場的出口份額,轉戰日本、澳大利亞等新市場或國內市場,目前日本等新市場的需求量已經出現放量增長勢頭。
從近期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日本等新市場已經打開:晶澳太陽能一季報顯示,毛利率終於由負轉正,日本市場開拓初戰告捷,並開始進行澳大利亞市場的布局;6月5日上市公司向日葵公告稱,與日本Next Energy and Resources Co.LTD.簽訂了40兆瓦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銷售合同,合同總金額合人民幣1.71億元,佔到公司2012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3.95%。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中的光伏產業將受益國家政策強力推動,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大幅提高。中國的光伏產業目標多次調整,從之前公布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1GW擴大到35GW,說明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態度。
後續國家還將出台對光伏產業在上網、補貼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一系列的舉措為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市場的開拓提供了優良的發展環境。未來幾年國內市場需求的增長為我國現處於黑暗中的光伏業指明了方向。(摘自前瞻網2013-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6. 中國光伏產業。
優惠政策:光伏產業
1、從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從全市光伏企業產生稅收的地方留成部分中集中20%的資金,實行專項管理、滾動使用,作為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支持光伏企業下列項目:
(1)項目建設;
(2)關鍵技術攻關;
(3)人才引進和培訓;
(4)新產品開發。
2、創建光伏產業園,對經過省級以上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的項目來光伏產業園實施轉化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創業資助資金。
3、光伏企業投產後,第一年、第二年由受益財政按其當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100%、第三年至第八年由受益財政按其當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獎勵給企業(國外、境外客商投資的光伏企業在享受完國家規定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後,再由受益財政將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按50%延長三年獎勵給企業);第一年、第二年由受益財政按其當年繳納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第三年至第五年由受益財政按其當年繳納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25%獎勵給企業。其獎金全部用於企業項目建設。
4、對光伏企業新建或擴建技術改造項目,優先安排爭取國債、技改財政貼息及其它專項資金支持。
5、對涉及光伏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按不高於收費標准20%的比例收取。
6、對硅料、矽片生產企業生產用電按0.48元/度(含各種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的價格結算。省政府另有規定時,從其規定。
也是摘抄的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7. 未來中國光伏產發展怎樣
光伏產品,最急需的是技術上的突破,晶硅為核心的光伏電池技術,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這種技術冠以「新能源」本身就是一個偽科學,這也是國內一直未能大規模應用,政府不能給予高額補貼的主要原因。就目前20-30年,人類能源解決方案依然是水電和核電,特別是發展安全、可靠的核電。核裂變和聚變產生的能源不僅僅是巨大,而且是連續的,並且是可行和安全的,事實上,核電的污染可以接受,並且發電的成本極低,當然島國那事就不說了,它是報應以及活該,在強地震帶發展核電自找死路。
的確,太陽能這將是人類能源安全和保障的最終趨勢,但是人類對太陽能採集的技術還是太落後了,將來有可能的突破,比如超遠程無線能源輸送,可以把體積非常大的薄膜電池組件在軌,不間斷接受太陽光照射,這樣採集太陽能的能力就將非常強大,還有如溫差電池,利用太空中太陽光照射面與背光巨大的溫差來發電等。但不論技術如何突破,它都不應該是以硅為載體的,因為在提煉硅的時候,消耗的能源,產生的污染過於巨大。
中國光伏,把污染留在國內,把清潔能量奉獻給發達國家,這樣的產業是得走向消失,走向死亡。
8. 中國光伏行業前景如何
光伏產業,實際就是----被某個風投加財團等==========被忽悠局、被陷阱局了啊!回
是以氣候變暖偽答命題----做忽悠局、做陷阱局的產物,等著同情、哀嘆那些光伏的倡導者們吧!!!
聰明的人請不要進入!省市的號號們趕緊找悲果的啊!
9. 中國光伏產業如何可持續發展下去
光伏產業啟動國內需求市場,無非是從自建光伏電站和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兩方面著手,而業內嚮往的光伏發電走入普通家庭,目前還是畫餅充飢。中利騰暉負責人認為,如果中國光伏企業想繼續發展,就要改變策略和方法。原來國內光伏企業是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優勢在國際市場打拚,這條路現在已經走到盡頭。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要度過『寒冬』,必須擺脫光伏原料和產品「兩頭在外」的尷尬境地,創新技術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同時大力挖掘國內市場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長的產能。
10. 中國的光伏產業以後會怎樣發展
隨石油及煤炭資源的逐步枯竭,光伏及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智能電網發展完善後,並網是大勢所趨。預計隨著產業政策的調整,明年下半年會有好轉。
以後仍然以專業化、品質為主。選擇研發實力較強的企業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