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一是可以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運作得法的話,效益還相當顯著。比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影視劇的發行、放映和貼片廣告;再比如雜技、魔術、話劇、歌舞等的商業演出;還有圖書的出版發行(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參展第5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開幕當天就簽訂了10項原創圖書的版權輸出合同,金額達到100萬美元);還有動漫作品的發行上映和品牌運作(這方面比如三辰集團在製作發行《藍貓淘氣3000問》的基礎上,弘揚「藍貓」品牌,開展衍生品生產,每年盈利數千萬元),等等。文化產業屬於無煙工業,同樣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稅源,隨著人們收入不斷增長、物質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滿足,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烈,文化產業所蘊含的商機,也越來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廣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產品進行深度開發,進行規模化、批量化生產,對各種文化服務項目進行細分和充分挖掘,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能夠更好地營造文化氛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更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電視機、手機、計算機日益進入家庭,相關的服務項目開發與生產也日益跟進,就使得更大范圍的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權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質得到提升,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揚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廣泛的傳播,才越能夠得到弘揚,越能增進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觀念都有差異,通過文化的交流能增進了解、互信、合作、和平。從中,文化也得到弘揚、創新、發展。要更好地實現這些,單靠發展文化事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日益廣泛地進入不同地域、不同國度人們的生活中。例如,美國通過把多部「大片」輸入到中國,我們就了解到好萊塢電影的運作,了解到美國人那種前瞻未來、探索創新的文化特點,日本的《聰明的一休》、《櫻桃小丸子》等動畫片在中國的放映,也是我們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風情。新時期,各國、各地區對通過文化產品輸出來弘揚本國文化的認識越來越堅定。在中美關於恢復中國世貿組織締約國地位的談判中,美國就要求中國承諾,允許每年以分賬形式進口20部電影,此外還要求中國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從事圖書、報紙和雜志的批發、零售業務等逐步開放市場。據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的統計,國內票房前十名中,美國片和國產片數量各為五個,就在前不久,美國還向世貿組織投訴中國限制其音像光碟等文化製品進口,這幾年韓劇和韓國的歌星、演員也紛紛搶灘中國大陸。這都反映出各國注重拓展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他們的文化產品輸出過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揚了他們本國的文化。我國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國際機場舉辦的「文化國門•河北華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動期間,外國公眾對中國尤其是河北的剪紙、蘆葦工藝畫等民俗藝術品就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收藏、購買的意願強烈,這也是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潛力所在,我國近年來大量原創圖書版權的輸出、民俗藝術品的出口等,也都發揮了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
『貳』 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什麼關系
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關系(區別和聯系):
一、在主體及行業劃分上,文化產業的主體更多的是企業或者法人,它更多的傾向於將文化資源的文化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而文化事業的主體更多的是政府部門,它們在行業劃分上更偏向於公益性、無償性、非營利性的服務,走的是非產業化道路。
二、從目標取向上來看,文化產業更多的是通過企業或市場個體的投資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文化事業則側重於國民的教育感化和公益性文化服務。
三、在資金來源上,文化產業多是從社會募集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文化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多依靠政府財政撥款。
四、在運作方式上,文化產業偏向於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由市場來優化配置資源;文化事業則偏向於行政化運作、政府規劃管理。
五、組織形式上:文化產業組織形式比較靈活,多以企業組織形式為主,以國有、集體及私營等經濟實體為單位;文化事業則多為事業部門或單位團體組織形式。
它們的聯系:它們作為文化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是中國文化建設過程中既相互交叉滲透,又相互獨立的不同形態。
僅供參考~
『叄』 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目標及路徑選擇
與
『肆』 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基金目標
按照中央關抄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襲的總體部署,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一方面繼續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加強以農村為重點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積極支持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幫助彌補改革成本,並且「扶上馬,送一程」,促進其面向市場,培育成為真正合格的新型文化市場主體。今後,財政部門將按照中央要求,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力爭打造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文化企業,使之成為文化市場上的主導力量,帶動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
『伍』 十七屆六中全會確定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目標,你認為當前實現文化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點的途徑有哪些
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文襲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准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各民族特色文化豐富多彩,文化產業是個綠色產業,也是旅遊、特色商品、文化表演和服務等等綜合性很強的產業。
從上述分類可以看出 特色的圖紙雜志和音響製品、特色文化服務活動和行業、文化旅遊產業,這些門類分布范圍極廣、內容也極為豐富,只要做好特色內容和優質服務工作,就一定能夠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帶動就業、提高當地和參與者的收入水平,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陸』 文化創意產業十二五規劃
2010年是中國文化產業未來10年黃金發展期的開篇之年,也是各地政府和城市有關機構制定文化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關鍵年份。基於陳少峰教授多年來參與制定各項規劃和策劃的經驗,北大三方文化咨詢網近日就「如何做好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采訪了陳少峰教授,現謹就其中關鍵事項和重點要素整理如下,以供各界參考。
1,文化產業規劃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必須充分體現發展文化產業的對策、重點項目和細化方法。
2,結合我國發展文化產業重視產業園建設的特點,規劃中應當對如何定位、發展文化產業園,乃至如何提升已有的產業園的集聚效益做充分的思考、反思與對策提案。
3,規劃中的每個文化產業園區應當重視企業集聚,重視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出1-2個今後的上市公司,以促進產業集聚度的提升。
4,在文化產業的具體產業選擇上應當突出(或者大中城市至少應當包括)「數字文化產業」、「3D技術與3G技術」、新媒體發展、本地文化資源和產業資源整合、文化旅遊與活動經濟、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若干個文化品牌等。
5,建設若干個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項目,如中國文化出口基地、中國藝術產業基地、3D技術與影視動漫基地、網路文化產業基地、茶道文化產業基地、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品牌文化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實現品牌化、集聚化和規模化發展。
6,規劃中應當注重以文化產業帶動旅遊、本地其它相關產品銷售和城市營銷等的項目建設,推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7,注重具有專業化水平和產業高集聚度的產業鏈建設,如創意、策劃、企業集聚、產品研發、產業配套、營銷、出口、廣告、品牌授權、對外連鎖經營、文化旅遊、夜間娛樂、人才培訓和本地產業升級等產業鏈的打造。
8,避免硬體式思維、盲目跟風、重復建設、佔用過多土地資源、缺少財政收入從而需要財政長期補貼、個人藝術家為主、重點不突出、企業發展無力等的做法和項目,實現效益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陳少峰,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召集人)
『柒』 我國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時期面臨新時代、新階段,新矛盾、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新目標、新任務等一系列新情況,具有新的時代特徵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在國際新形勢、國內大循環的時代背景下,文化產業理應在「十四五」時期肩負重任、開拓新機。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文化和技術將繼續深度融合;文化產業能夠帶動就業,吸引眾多優秀人才的加入。國家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給文化產業的研究和從業人員帶來了更強的信心。未來可期,前途無限,文化產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美好的前景。
來自浩豐智庫的解讀
『捌』 我國當前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什麼
發展定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主要目標是: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多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弘揚,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明顯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文化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文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布局更加合理;文化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更加健全,文化市場秩序更加規范,文化產業發展保障體系更加完備;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額明顯提高,中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玖』 文化產業目標任務及內部考核指標是指哪些
目標任務大概是:數量和質量目標,經濟目標也就是經濟效益和收益目標,社會效益專目標也就是屬產生的社會影響;
內部考核就包括上述目標的實現程度,比方說數量、質量、產值、利潤、社會效益(可以包括受眾反應,覆蓋范圍,獲獎情況,影響力等等)
『拾』 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要到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
那是必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