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葉問、黃飛鴻作為熱門電影素材,為什麼不能帶動佛山熱點旅遊文化產業
人們談到佛山,第一個就是想到電影黃飛鴻使出的那招無影腳,用這個獨門絕技擊敗了搜刮民脂民膏的清朝貪官。但佛山除了功夫方面的成就,還有其他有優勢的旅遊熱點嗎?和廣東其他城市相比,佛山有明顯的優勢嗎?答案是顯然易見的,在廣東,有著太多優秀的旅遊城市了,廣州,深圳,東莞,珠海等,在如此競爭的激烈下,佛山僅僅想通過功夫作為旅遊賣點,那恐怕還不夠。
美麗的佛山塔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多謝閱讀。
B. 少林和武當誰厲害點~!
少林VS武當——武俠文化產業之宗師過招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入了佛家、道家的養性修身理論,並從道教的各種法術中擷取資源,加以文人豐富的想像,塑造了武俠小說中五花八門、令人嘆為觀止的武學,並由此形成了激動人心的武俠文化。
1982年,電影《少林寺》熱映,《少林寺》是中國武俠電影在中國大陸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亮相,它給中國乃至全世界影迷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將中國的武俠電影帶到了世界舞台,並開啟了我國的武俠文化產業先河。在今天來看《少林寺》對我國武俠文化產業的影響貢獻仍是無法復制和難以超越的。
在武俠影視的帶動下,武俠文化與現代傳媒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形態:武俠圖書的出版與武俠雜志的出版,武俠電影、電視劇、音樂,武俠動畫、漫畫,武俠網路游戲,武術學校和武俠旅遊產業,均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僅金庸武俠小說的出版、傳播,就已產生50餘億元的產值,金庸本人的品牌價值更是難以估量;武俠影視劇是我國類型影視劇的主流,從《卧虎藏龍》到《英雄》,再到《少林足球》、《功夫》,武俠影視劇的產值每年都有10餘億元;動畫、漫畫產業剛剛興起,也是大有潛力;除此,武俠網路游戲更是增長迅速,形成每年100億元以上的規模;武術學校在全國遍地開花,形成的產值數以億計。現在看來,武俠產業全年的產值數以百億,於是一個新名詞「武俠文化產業」就應運而生了。
而千百年來,縱橫江湖,素有江湖泰山北斗之稱的北宗少林和南尊武當,更是當仁不讓,它們一佛一道,一硬一軟,或以禪入武、博大精深,或以道悟拳、深邃奧妙,成為中華武術外家拳、內家拳的代表,引領了我國武俠文化產業潮流。
一、少林、武當武俠文化產業之發展
20世紀80年代,少林寺一片破敗,全寺十幾個和尚,9個是老人,靠28畝地過日子。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少林寺已形成「佛」、「寺」、「僧」、「慈」、「禪」、「武」、「藝」、「刊」共8個方面的品牌組合,麾下的產業包括禪露雜志社、少林影視公司、少林書畫院、少林寺武僧團等。而且少林寺已於2007年4月組建嵩山少林旅遊集團,對嵩山風景區內的所有景點都實行統一的經營管理、市場化運作。此外少林旅遊集團還計劃將包括索道、動感電影、賓館(酒店)、旅遊車隊等項目打包上市。這一切都源於少林寺一系列高明的產業化運作。
在少林功夫風起雲涌之時,近到家門口的「少林汽車、」「少林防盜門」、「少林火腿腸」、「少林墨水」、「少林膠水」,遠到歐、美、日等國和地區打著「少林寺」旗號的五花八門的組織,蜂擁而起。為了保護「少林」品牌,少林寺於1997年成立了「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之後,少林寺陸續推出「少林素餅」、「少林點心」系列少林食品。然而這些似乎並不是少林寺的專長,也與大眾眼中的武術神話沒有直接的相關性,於是少林寺又組建了少林寺文化傳播公司,整體開發少林品牌,推進少林寺的禪、武、醫文化,並在具體運用中進行技術指導,從此,少林寺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到了舞台的最前端。
2004年,少林寺在網上公布了醫葯和武功秘笈,引發了武術界、醫療界和社會各界的大討論,將大眾的眼球凝聚在少林寺。
2005年10月,少林寺和鄭州歌舞劇院聯合編排的原創舞劇《風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劇院亮相。隨後,該劇與美國藍馬克娛樂集團達成協議,《風中少林》赴美演出兩年,約800場,演出收入預計達800萬美元。這場浩盪的演出,作為一個產品的發掘,為少林寺的品牌再次增輝。同年,經少林寺授權,玩酷科技公司開發研製的3D網路游戲《少林傳奇》正式運營。緊接著,與網路游戲同名的動畫《少林傳奇》上市,當年就已經在海外20多個國家地區以及台灣、上海等地電視台進行了播放,收視率多次名列前茅。這在斬獲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宣傳了少林精神。
2006年3月底,少林寺聯合深圳衛視共同發起的「中國功夫之星電視大賽」正式啟動。這個形式酷似「超女」的電視選秀大賽,共設深圳、北京、鄭州、沈陽、成都、上海6個國內分賽區,及美國、德國、俄羅斯、義大利、法國、澳大利亞6個國際分賽區。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對「德、武、藝」多項素質的考評,從參賽者中選出108名好漢。大賽選出的「功夫之星」將出演少林功夫史詩電視連續劇《少林寺之僧兵傳奇》以及其他一系列以「中國功夫」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並且將在好萊塢製作的系列電影《新少林寺》中出演角色。同時,在比賽中又開展了「種子選手在少林寺閉關修煉」,「與少林寺18羅漢對決」等充滿神秘感的活動,吸引了全球武術愛好者的注意力。
除了「中國功夫之星電視大賽」,2006年,關於少林寺激動人心的事件不斷上演。來自美國聯合武館的500名美國少林俗家弟子在千年古剎少林寺山門前舉行歸山朝聖儀式;世界旅遊小姐暢游少林寺,並與少林寺武僧比武,美女、和尚,這兩大關鍵詞讓人無法不去關注;9月「少林論禪」在少林寺大禪堂隆重舉行;由河南電視台與日本最大的民營電視機構富士電視台主辦、北京亞細亞體育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武林風•少林寺傳說》赴日巡演出發儀式亦選擇在少林寺門前隆重舉行……連俄羅斯總統普京都慕名前來少林寺,貼身保鏢與少林武僧同台較技之後,普京自己也躍躍欲試,在多方勸阻無果之下將一個小和尚扛上肩頭,少林寺因此風光無限。
2007年,少林寺再次製造媒體焦點。4月,斥資3.5億元,由著名音樂家譚盾製作的禪樂大典《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正式全面公演,好評不斷;5月,少林寺300年來第二次舉行封壇受戒,經過28天的受戒後,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名佛教徒在少林寺度入佛門,成為正式的和尚。7月,少林寺武僧表演團奔赴日本演出。
2008年,少林寺依然是人們矚目的焦點。一部電視劇《少林寺傳奇》讓人們如痴如醉,不斷刷新收視記錄,被媒體譽為08收視冠軍;同年11月,少林寺和昆明市官渡區政府官員簽訂協議:少林寺託管官渡4所寺廟20年,託管期間就地培養雲南的少林18羅漢,少林寺再次名揚四海……
高頻率的曝光,贏得了高知名度,也由此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其中就有武術學校產業。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省登封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武術城。截至2005年以少林寺為核心在城區分布著大大小小83家武校,學員5萬人。而這其中名氣最大的可能就是塔溝武校,號稱「天下第一武校」,有1.5萬學員,誕生了215個全國冠軍、95個國際冠軍。蓬勃發展的武術產業有力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登封體育局曾做過統計,在登封的5萬名學員基本上是外地人,僅他們拉動的消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由少林武僧教授功夫,一般要5年,學費和生活費等要視學員的年齡和情況而定。以10歲男孩為例,一年費用約為1.38萬元。而海外學員的收費則要比本國學員高一倍,並配有專門翻譯,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武校直接收入5億元。
伴隨著武校而來的還有豐富多彩的武術表演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少林武術以寺院民間表演的形式,先後進入台灣、香港、日本、美國市場,邁出了少林武術演藝產業國際化的步伐。1995年,少林武術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並進行了西歐巡迴演出;1996年,少林武術在英國皇家劇院演出。2000年以來,少林武術表演藝術化、產業化的成分越來越濃,武術演藝市場迅速擴大,逐步發展到東亞、東南亞、東歐、西歐、北美、澳洲等地,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表演區域的擴大,登封市武術演藝團體規模不斷壯大,數量由2002年的23個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72個,增長3倍以上;2007年演出人員規模達到2800人,與2002年相比超出4倍。2005年,各類武術體(館)校,為中外遊客表演少林武術8000餘場次,接待遊客30萬人次,創收700多萬元。而2007年僅上半年,登封市所有演藝團體就已累計演出2500場,超過2005年全年的演出量,實現經濟效益2300萬元
少林的武俠文化不僅自身產生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還給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少林功夫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根據門票統計資料顯示,從1974到1978年少林遊客總共20萬左右。到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遊客就達到了70多萬人次,1984年更是達到歷史最高峰:260萬人次,20世紀90年代以後遊客基本穩定在每年150萬人次左右,而少林景區以門票為主的直接收入就高達1.2億元一年。迅猛發展的武術產業,每年給登封創造的社會綜合效益已達20億元,武術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已佔10%左右。以武術產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已成為登封經濟的支柱產業,收入占該市GDP的1/3。同時,少林武術的品牌效應和文化推介功能成為登封吸引外來投資的強力膠,通過舉辦歷屆少林武術節和首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登封共引進資金50多億元,引進項目300多個,經貿總成交額100多億元。
少林寺緊扣其核心產品禪宗和武學,通過商業驅動文化,通過諸如舞劇、武僧巡演、功夫大賽、音樂大典等形式,把一個個產品做成了系列化的產業。
與《少林寺》相對應,幾年後有了一部電影《武當》,遺憾的是《武當》卻沒有給武當派一個傲視同儕的機會。然而這並不妨礙同為名門大派的武當發展武俠產業。1987年武當就舉辦了首屆武術擂台賽,影響巨大,來訪者達21萬人。後來武當山又舉辦了「武當拳國際聯誼大會」、「中國武當文化武術節」、「武當山武術擂台賽」、「武當拳國際交流大會」、「武當拳功理功法研討會」等武術賽事、研討活動,武當武術一時名震江湖。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僅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就有武校18家,學員近萬人。然而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武術館校或倒閉,或搬走。至2007年十堰市僅有9家武校,在校學員不足2000人;規模最大的武校中,學員僅有400餘人,最少的只有幾個人。由此而產生的產業價值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時由於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操作團隊與政府聯合操控,武當產業化的道路並不順利,1996年武當山文物部門擅自將遇真宮使用權租給「陳逵影視武術學校」,結果2003年一場大火毀了遇真宮。2002年武當山管理處與太和武館簽訂了《武當山元和觀租賃合同》,後來武當山復真觀卻被修成了三星級賓館。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武當開始整合資源,在傳承傳統武術的同時,也在現代化產業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2003年組建了中國武當功夫藝術團,出訪東南亞、西歐各國,先後在香港舉辦的「武當武術」活動中作專場演出、在澳門慶回歸三周年的《武當風》中作專場演出、在台灣的武當武術文化交流中作巡迴演出,並參加了中國功夫之星啟動儀式。
2004年,武當將奧斯卡獲獎影片《卧虎藏龍》中的「武當青冥劍法」引入武當山表演;同時聯合隆中景區,實行強強聯手促銷之路。
2005年,武當統一整頓武校收費,創造良好的武校教育環境;舉辦首屆武當山趙堡太極聯友大會;啟用武當山旅遊多媒體咨詢系統;創作舞台劇《太極武當》;武當山道教武術音樂團前往我國台北參加兩岸道教音樂會。
2006年投資8000萬重修玉龍宮……這些在使武當武術發揚光大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2007年,湖北省武當山全年遊客人數突破百萬人次,達102萬人次。2009年第一季度武當山共接待遊客28.8萬人次,同比增長45%;實現旅遊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69%。尤其是在3月份的觀音誕辰日、三月三等重大節日,武當山日均接待遊客都在萬人以上,3月遊客人數也創武當山歷年來單月最高。
2006年,武當特區還與加拿大武當文化國際總會簽約,以武當功夫藝術團為班底,打造大型舞台劇《道行天下》,在赴加拿大演出後,繼續到西歐巡迴演出,這也使武當文化產業逐步形成與國際大旅遊接軌的產業鏈條。
武當功夫藝術團在港表演(圖片來源:大河網)
二、少林、武當武俠文化產業落差之原因探析
自古以來,「武當拳,少林腿」、「武當劍,少林棍」,少林、武當,一南一北,一柔一剛,稱雄武林,然而21世紀以來,少林挾拳腳棍棒剛烈迅疾之威,笑傲江湖,將曾與之江湖地位相當的武當,遠遠地拋在了身後,原因何在呢?
1.門派由來
少林寺是中外聞名的中華武術發源地,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而少林武術是我國最早的武術流派之一。相傳少林武術為北齊的少林高僧跋陀的弟子僧稠所創,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少林寺僧幾個世紀艱苦實踐的經驗結晶,世代相傳,令人神往,誘人欽敬,馳名中外,也就慢慢有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說法。
武當派興起於明代,由張三豐於湖北武當山創立,固稱武當派。據傳,武當內家拳的祖師張三豐,在武當修煉時曾看到喜鵲和蛇的一場爭斗,「喜鵲上下飛擊,而蛇蜿蜒輕身搖首閃擊的姿勢」,這給張三豐以極大啟示,張因而悟通太極妙理,創造了風格獨特的武當拳術。然而在為數眾多的武俠小說、影視劇中,卻有這樣一種提法:張三豐本是少林弟子,因觸犯寺規而被逐出師門,後在武當山創立武當派,於是就有了「武當武術源於少林」的說法。對於這些傳說,真實性無從考證,但是它卻給了大眾一個潛在的意識:少林強於武當。
2.掌門人思想
「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滅亡了。」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釋永信在《禪露集》這樣說。也正是少林寺的戰略思想——走進社會、走進大眾,且與時俱進,也就是在這樣思想的指引下,才使少林寺的「歷史性格」與其他寺院有所不同。隋唐末期,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嘉靖,少林僧兵抗擊倭寇;抗日戰爭,少林和尚參戰抗敵;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少林寺派出僧人救護隊遠赴四川災區救援,主動承擔入世和救世的責任;和平時期,少林寺方丈秉承了少林人主動入世的精神,將少林寺帶入了「功夫經濟」的大潮中,使少林寺從一處破敗的小廟發展成了一個聞名全球品牌形象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大寺院。
然而人們提到少林寺,第一印象就是少林功夫。釋永信說:「這部電影《少林寺》就像為少林寺做了一個大廣告。」但是,這個廣告所代表的少林寺產品太單一,甚至是表面的。釋永信並不甘心將武術僅停留在「術」上,他還提出了武術禪的概念,「我要把少林文化上升到『學』的高度,像『東方學'一樣成為一門『顯學』」。為此,永信方丈和清華、北大、人大等幾十所大學建立了合作研究關系。這樣,可以把少林寺文化得到很好的發掘和傳播。
誠然,如果把少林寺看作為一個產品,如果僅僅停留在表象,將無法達到消費群的拓展。因此,需要打破常規框架,極大地發掘其內涵,形成少林武學、佛學文化的產業化。正是在這種運作理念的指引下,釋永信進行了一系列大手筆操作。1996年,在眾多企業還不清楚互聯網的時候,少林寺就建了網站。現在,釋永信幾乎擁有所有的現代通訊設備: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時尚手機(據說,他簡訊發得很好)。他說,「互聯網快速發展,少林寺如果不能利用好這種新的交流方式,將會離世界越來越遠。」
接著釋永信又主持打造了中國第一家數字化寺院,全球招收少林弟子,網上公布少林絕學;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的演出及公眾活動營銷包括武僧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少林武術」、傳統武術節的「少林歸宗大典」、紅十字會募捐、護生放生、少林基金會等;同時,少林寺還創辦《禪露》雜志,並與各大院校聯合,倡導與「紅學」同等地位的「少林學」。少林寺開始慢慢走出單一的武術而走向多元產業化,於是2002年,美國探索頻道為釋永信拍攝的電視片《新少林方丈》就被譯為《新少林CEO》。
2003年,釋永信又把中國互聯網新聞宣傳高峰論壇搬到了少林寺古老大殿藏經閣;2005年,少林寺網站推出「武林秘籍」、「少林葯局」。2006年,釋永信一次促成美國500個武術愛好者朝拜少林寺;2006年3月,促成俄羅斯總統普京參觀少林寺,2008年和昆明市官渡區政府官員簽訂協議:少林寺託管官渡4所寺廟20年,託管期間就地培養雲南的少林18羅漢。這些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釋永信做到了。這些與時俱進的做法,一次又一次把少林寺帶到世界輿論的前沿,少林寺品牌更是水漲船高。
此外,作為少林寺這一舉世聞名的功夫聖地的方丈,釋永信事實上扮演著多重角色。除了是少林寺150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方丈外,他還是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和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這些職務可以使釋永信更多地參與各種活動,不僅可以增加自身品牌度,也可以借勢推廣少林品牌。
相比之下,武當就沉靜了許多。武當道人一直惟恐山不高,惟恐山不深,武當掌門游玄德說,武當的活動向來本著「純宗教、純武術、純學術」的宗旨,所以武當派幾乎沒有搞過商業化的活動,武當派功夫的傳授仍本著「寧可失傳、不可亂傳」的原則。武當派掌門人游玄德道長曾坦承,他還不會上網。有趣的是,在2002年由武當發起,少林、武當、峨眉三大門派在四川樂山進行的切磋中,一向沉靜的武當掌門游玄德向外界公布說,武當派已經傳承下了金針指和降龍十八轉掌,這也許是武當面對商業化社會無奈的選擇吧。
三、結語
於是不僅有人會問難道少林能一直遙遙領先,而千年武當就不能走出低迷,再展昔日武林領袖雄風?
其實,武當武俠文化產業的落後也有其特定的時代原因,太極拳產化業不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拳術體系與一流的拳術家,二是沒有人在德、技、績方面堪當「當代的太極的代表人物」。其實,比起少林拳,太極拳有很多優勢之處。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更具有非常強的適應性。但其在宣傳上過於傾向太極拳的健體作用,大大忽視技擊功能,尤其忽視太極散打,使太極拳成為太極操,引起社會大規模的誤解。需知,龍首是「打」出來的,用武技比較,用武德較量,方能成就獨占鰲頭的影響。武當武術還缺乏具有「大家風范」的帶頭人,但這種人的出現,既不是努力出來的,也不是協調出來的,而是時代產生的。再者就是管理體制不順,傳統武術的挖掘、整理不夠,缺乏發展資金,宣傳力度太小。
因此只有制定武當武術發展規劃,加大宣傳力度,邀請專業人員對武當武術精心包裝,提高其表演性、實戰能力,凈化武術市場,扶持武術館校,舉辦大型武術活動,才能推動武術產業化發展。
當然,推廣武當文化及武功不是文章上那麼簡單,那需要有精明頭腦的商人以及國家政府等等配合,但只要你深挖、開發它,發展成一個幾百億的大產業是一點也不誇張的。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期盼,武當在武術產業化的道路上,必有劍舞九天冠絕江湖之日。
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不是少林或者武當的一枝獨秀,因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亦非少林或武當一家所能涵蓋,更應該是圍繞核心門派,帶動相關門派,最終將整個武俠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文章摘自09年文化產業年度人物、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蔡尚偉教授:《文化產業比較案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