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7:31:28

Ⅰ 什麼是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
Agriculture
Instrialization)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是: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基本類型主要有:市場連接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科教結合型、專業協會帶動型。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主要有面向國內外大市場,立足本地優勢,依靠科技的進步,形成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分工,貿工農、產供銷密切配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配套服務功能的作用,並且採取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
它的目的之一是使農民真正得利。實行產加銷一體化,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從而使農民富裕起來。實行農業產業化還會使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轉化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流通有效地結合起來,以「龍頭」企業來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兩個市場,從而引導、帶動、輻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並且建設一批主導產品、「龍頭企業」、服務組織、商品基地。

Ⅱ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成功的經典案例

南街村
華西村
農民會種地,但不一定會銷售。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保證農產品供應穩定增長,德國農村擁有為農民服務的各類合作社。
面對無情的市場風險,單個農戶的力量極其微小。德國農戶意識到,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產生合力,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德國的農業合作社種類繁多,經營領域很廣,體系也非常完善。在行業和地區性合作社的基礎上,還有跨地區性的合作社,乃至全國性的協會。合作社大體分為3大類:一是加工和流通類;二是配套服務類,如種子鑒定、飼料、化肥、農機設備和技術培訓等;三是金融類。德國農村合作金融很發達,有各種形式的信用合作社,農戶可以得到低於普通銀行利率的優惠貸款。

各種形式的農業合作社,都是農戶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參與、並由農戶自我管理的互助互利的民間經濟組織。德國的菜農、果農、糧農、養牛專業戶都各自組建了合作社。加入者按擁有的土地面積一次性向合作社交款,款項主要用於合作社的基本建設。如建廠房、冷藏室、購買製冷機、運輸車等。政府對建合作社給予積極支持,一般可得到總投資額25%的政府無償補貼。每逢收獲季節,農民將生產的農產品送到合作社,對遠離合作社的農民,合作社派專人到農家收集。合作社利用自己的設備負責分類和包裝,然後,由合作社的銷售人員,按合同將各種農產品送到各大批發市場和超市。在蔬菜和水果產出旺季,有條件的合作社會將部分產品速凍儲存或加工成罐頭,以便在淡季出售。農閑季節,合作社有關人員不斷跑各大超市、批發商場,還經常到周邊國家了解市場行情,以幫助農民制定第二年的種植計劃。此外,合作社還對購買種子、播種、儲存、銷售等工作制定詳細計劃,盡量避免盲目性。

合作社一般只僱用幾名固定工作人員,負責人由合作社成員推選,收獲季節酌情增加一些臨時工。人員的工資、管理費、電費和其他支出均由成員分攤。在德國,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出售方式,事實上,只有少數經濟實力強的農民自買運輸工具,自己到城市的周末農貿集市或在自家園子里出售農產品,絕大多數農民都樂意讓合作社代賣,因為這樣既省錢又省力。合作社從不贏利,除留下必要的開支外,絕不多留成。更重要的是,合作社一般都經營有方,使農民盡量多得益。

德國農業合作社如此完善,是與政府有力的支持與提供保障分不開的。政府承認這些農民組織作為農民利益代言人的地位,在制定涉及農民、農村和農業等方面的政策時,積極與這些組織協商溝通,以減少政府與農戶的誤解和矛盾,共同促進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繁榮。

德國合作社的成功經驗表明,合作社有力地改變了單個農戶的弱勢地位,使農民分享到農產品加工、倉儲、運輸和銷售等各環節的利潤,切實提高了收入。

《人民日報》 (2007-05-28 第07版)

Ⅲ 什麼叫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經營與傳統封閉的農業生產經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徵:

市場化
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購銷等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區域化
即農業產業化的農副產品生產,要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相對集中連片,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以防生產布局過於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專業化
即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等等,這些只有通過專業化才能實現。特別是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的農副產品生產,要求把小而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戶外部規模,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的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規模化
生產經營規模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其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只有達到相當的規模,才能達到產業化的標准。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一體化
即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把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龍」型產業鏈,使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同興衰、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所在。

集約化
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社會化
即服務體系社會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建立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對一體化的各組成部分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信息、技術、資金、物資、經營、管理等的全程服務,促進各生產經營要素直接、緊密、有效的結合和運行。

企業化
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不僅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應是規范的企業化運作,而且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了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運行的計劃性、規范性和標准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模化的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上述特點說明,農業產業化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從這些豐富的內涵中,還可以引伸出其他許多外延作用和意義。例如對鄉鎮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作用,對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農村城鎮化的推動作用等等。
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工、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Ⅳ 我國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小,競爭力弱。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區、不同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在許多鄉鎮農業產業化已初步完成了由產品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轉變。但由於中國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沒有對農業進行橫向的和縱向的以及深度的擴展。例如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等發展滯後,土地經營權的平均分配製度和生產要素市場化機制的缺乏,使農業生產只能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規模長期凝固化,形成了農業生產中每個農戶分散式的小規模經營。農民的市場意識差,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數量也較低,導致農業產業化組織的規模小,競爭力弱。
2市場發育不成熟,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政策法規不健全。一是農民分散、細小的生產經營方式限制了產品的交易方式,多呈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使他們在市場上總是處於被動地位,缺乏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難以抗衡社會上各利益集團對農民權益的侵蝕。同時,在宏觀上缺乏代表其利益參與市場和自我保護的市場主體,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的國際市場環境。二是市場建設和市場運行中的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情況比較嚴重;市場秩序尚不規范。摻雜使假、欺行霸市、虛假廣告時有發生,干擾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調節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農民等之間關系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政出多門,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3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不規范。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利益分配機制是決定產業化經營能否長期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組織與農戶的利益關系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有的企業在產品難以銷售時拒收農產品或壓價收購農產品,忽視農民利益;有的農戶在農產品促銷時不按合同約定賣給企業等。目前在企業與農戶的購銷關系中,很多都是口頭約定或君子協議,真正簽訂協議訂單的只有43%,而且違約現象時有發生。
4土地流轉機制與規模經營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目前,我國土地經營大都停留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包」這一層次上,這種分散種植的格局和分散的農戶利益,與產業化經營的規模經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沖突,很不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分散的小農戶無法和發達國家現代化、產業化和一體化的農業組織進行競爭。

Ⅳ 為什麼要發展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下簡稱龍頭企業)集成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對於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就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Ⅵ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需要大力發展哪些產業

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重視哪些原則?現代農業示範區規劃開發怎麼做?綠維創景認為,現代農業示範區是生態園設計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態園最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範區域,是生態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園區設計所採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 生態農業建設有三大基本目標,即一是提高生態農業身發展水平,即生態農業建設的經濟社會效益;二是改善自然資源環境的質量,即區域自然系統資源環境保證性與支持能力;三是生態農業發展目標與區域總體發展目標相—致,即能夠滿足更高級發展系統對其提出的外部環境要求。現代生態農業建設的方向目標可概括為:通過生態建設與現代農業相互促進、協凋發展,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生態功能強化,建立起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良性生態環境體系、資源保護體系和生態農業管理體系,實現資源培育與高效利用、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成功構建生態高效的現代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顯著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綜合實力與生態、經濟、社會綜合效益,使區域發展進入較高水平的生態經濟協調發展階段。以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帶建設作為促進農業與農村工作的重大戰略舉措,實現農業高效、農民富裕,農村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目標要求,把農業與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Ⅶ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

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不僅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應是規范的企業化運作,而且其農副版產品權生產基地為了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運行的計劃性、規范性和標准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模化的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上述特點說明,農業產業化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從這些豐富的內涵中,還可以引伸出其他許多外延作用和意義。例如對鄉鎮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作用,對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農村城鎮化的推動作用等等。

Ⅷ 如何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小農意識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內業化經容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徵農業稅後,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

Ⅸ 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業專發展。依託農業龍屬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Ⅹ 如何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是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基地建設。版
二是規劃區域化產權業發展。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自屬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標准化種養企業所需農產品,使農業生產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要使產品走得出,叫得響,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增加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橋梁作用。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使合作組織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
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把好農產品生產源頭關,標准化生產,無公害生產。加強農產品檢測,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是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走出狹小的發展空間,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發展出口農業。
七是加強政府的引導職能。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科技機制,人才機制,投入機制,環境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溝通。

閱讀全文

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