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7:32:59

『壹』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的領域

1991年,原國家科技部規定科技管理部門在下列范圍內確定為高新科技:
(1)微電子和電子信息技術。
(2)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
(3)光電子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
(4)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
(5)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
(6)能源科學和新能源技術。
(7)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
(8)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
(9)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
(10)醫葯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
(11)其他在傳統產業基礎上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高新技術范圍的確定將根據國內外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進行補充和修訂,由國家科技部頒布。 中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在吸取國外孵化器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國情建立的一種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訓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為科技企業創業發展提供必需的各項服務,推動科技企業快速成長的社會公益性科技服務機構。
中國高新區以各種類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核心,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設施與機構,提供包括研發、信息、投融資、貿易、法律、擔保、財務、評估、人才資源、國際交流與培訓、產權及技術交易等多種創業發展所需要的服務,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
創業中心已成為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的基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的學校;聯結創業者與大專院校;聯結創業者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的紐帶;科技創新孵化體系的核心和高新技術產業支撐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貳』 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高新技術的作用在於能夠直接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影響市場
因此高新技術對市回場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答。
例如蘋果公司的產品,在智能手機這一塊獨具一格,投放市場之後很快積攢了大量的用戶群體,這些群體基於蘋果產品的認同形成客戶群,這對於一個公司而言是十分利好的,但是如果開拓不足就很麻煩了,例如喬布斯死了後,蘋果研發就不行,而且其他的手機製造商也跟風發展智能手機,削弱了蘋果的用戶基礎。這還算小的
大的比如在前沿科技,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的研發,發明的高新產品甚至能扭轉時代,在時代的發展中,總是快魚吃慢魚,所以很多所謂的大魚被小魚吃掉,就因為大公司大,但是制度僵化,反而不及小公司。國家層面的研發就更恐怖了,以二戰之後的美國為例,很多軍用技術做了軍轉民,這也是美國二戰之後商業發展繁榮的重大原因。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發展,為了不落人後的發展

『叄』 我們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求解釋~

用高中生的語態吧。
1、全球化經濟越來越發達,高新技術產業處於經濟領域的最高端,它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是巨大的。只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才能在全球化競爭中擁有強大的優勢和後勁。
2、資源消耗型和勞動密集型經濟為中國帶了了上個30年的發展,但是低端產業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資源消耗的後果越來越明顯,勞動紅利也漸漸消失,高新技術產業的大力推進,迫在眉睫。
3、通過改革開放,我國已積累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所需要的資金、人才,擁有了全面的配套供應鏈和工藝設備基礎。
4、其他,可以談的太多了,這個話題太泛,什麼都可以裝的。

『肆』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戰略新興產業,國十一五規劃的七大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葯,生物育種,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

『伍』 如何促進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比如現在發展的太空計劃 投入很大但除它帶來的眾多直接利益外(太空實驗.新材料的研製\生物技術等等)它還可以帶動其它行業的進步.這是經濟方面的還有政治方面的,從古到今凡是強大的必科學技術也強大,比如,秦朝的強大.唐朝的強大,日本的發展,歐洲的強大都是隨科技發展而來.中國要強大,人民要過上好日子也必須走科技強國之路.

『陸』 如何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措施

一、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當前,經濟發展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越來越集中在科技創新上。誰能在科技創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先機,掌握優勢,贏得主動。要依靠科技支撐引領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工作重點
(一)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構建企業創新機制。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成為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三是要加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並在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安排中給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有效提升民營科技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構建科技創新平台,打造產學研結合載體。一是要按照省綜改試驗區的要求,盡快推進科技創新園的建設,使園區成為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重要載體、成為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爭資立項,使科研資源更合理地對接市場。三是要有序推進各類創新平台建設。優先建設以重點實驗室為主的知識創新研發平台,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以新型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為主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以知識產權交易和創業服務中心為主的科技中介服務平台。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一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二要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利用特色資源優勢,促進優勢資源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四要著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認真貫徹落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三、努力營造加強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一是要落實好政策。重點完善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中小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並保證及時到位。要積極通過科技招商等方式引進科技戰略投資,鼓勵、支持企業及其他組織自發建立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行投資。企業要保證科技研發經費。金融部門要支持企業技術開發,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門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決策、評價、監督機制,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把科技進步與創新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切實營造科技創新和進步的良好環境。

『柒』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傳統工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資源、交通條件、工業基礎等方面影響,而對高新技術產業影響最大的是智力資源,知識和人才才是最重要因素

網路專家組為您解答,請按一下手機右上角的採納!謝謝!

『捌』 高新技術的發展歷程

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全面實施。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權激勵、鼓勵企業創新創業的財稅支持、技術轉讓稅收激勵、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權代辦等政策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先行先試。創業板正式啟動,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支持的重點。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十一五」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顯著,在信息與空間、新材料、先進製造、能源、先進交通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高速鐵路、無線寬頻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技術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若干高新技術重大成套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實現了自主設計製造;以信息網路等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
國家高新區和產業化基地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將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目前,我國啟動了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等三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83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72家,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48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259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35家,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58家,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及園區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亟待加強,對推動產業整體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核心裝備等掌握不足,產業化環境建設工作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銜接有待加強,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亟需進一步完善。

閱讀全文

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