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高新技術產業是產業發展的

高新技術產業是產業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0-11-24 22:12:43

⑴ 妨礙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總體上看,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學生隊伍、工程師隊伍和研發隊伍,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加之大國的巨大的市場效應,技術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條件較完善。
但是,我國的整個產業發展仍然處於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水平。從統計數據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十分龐大,居全球前列;但從實質分析,我國的許多高新技術產業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新技術產業,而是在高新技術產品的最低端環節從事低水平的裝配、代工,附加值極低,就像富士康代工的iPhone、iPad,是頂級的高新技術產品,但主要的價值掌握在蘋果公司手中。
具體來講,妨礙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地方政府的短視行為,把主要資源集中於招商引資,技術創新的政府引導性投入和支持不夠。盡管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自主創新的政策,但是地方政府大搞GDP競賽,為了在短期內把政績做到最大,把增長率搞到最大,把政府極為有限的土地、財政資金、金融等資源,用於招商引資,把利益大量的向跨國公司輸送。而對本土企業的扶持力度太小,還要用本土企業的稅收補貼引進的跨國公司,實質上是打擊了本土企業的正常發展。成都、重慶、鄭州、武漢等地血拚富士康,不知花了多少中小企業的稅銀,富士康如果按市場價拿地、招聘員工,像一般企業那樣不搞稅收返還,富士康造就破產了,根本運作不下去了。但是,中國增長體制的怪胎,讓富士康們很滋潤,讓自主創新的中小企業很痛苦。
二是金融體制妨礙了自主創新。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體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自主創新最重要的機制。我國目前的金融壟斷體制,金融資源主要集中於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金融資源主要投向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央企;資本市場的層次體系不完善,櫃台市場不發達,股權退出通道狹窄,制約了民間投資;還有民間資本過度逐利,缺乏理性,民間金融的正面效應難以發揮。
三是文化落後。創新文化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靈魂。目前,我們的社會缺乏一種核心的價值觀,官商勾結的文化主導社會發展,唯利是圖成為社會的痼疾,整個社會還缺乏一種道義精神。就像聖雄甘地所說的:不勞而獲的財富、沒有理智的享樂、沒有人格的教育、沒有道德的商業等等。

⑵ 美國矽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區位優勢是什麼

主要是科學技術的支持,
那兒有一些國際上都很有名的大學,
這些大學支撐起了這個科學技術的聖地
它包括的因素。
1.敢於冒險的創業文化。
2.工作的流動性強
3.寬松的制度環境
4.對失敗的寬容態度
5.非正式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6.分散決策的組織結構
7.活躍的風險投資

⑶ 想要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現狀

1.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勢頭良好,出口持續增長,但產品附加值較低
2.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3.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加,但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缺乏
4.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存在結構性問題
5.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已經日益成為發展的瓶頸制約(根據《關於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政策》,其中三項措施對於加強自主創新頗具價值:第一,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向企業轉移自主創新成果。第二,鼓勵科研人員開展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活動。第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⑷ 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高新技術的作用在於能夠直接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影響市場
因此高新技術對市回場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答。
例如蘋果公司的產品,在智能手機這一塊獨具一格,投放市場之後很快積攢了大量的用戶群體,這些群體基於蘋果產品的認同形成客戶群,這對於一個公司而言是十分利好的,但是如果開拓不足就很麻煩了,例如喬布斯死了後,蘋果研發就不行,而且其他的手機製造商也跟風發展智能手機,削弱了蘋果的用戶基礎。這還算小的
大的比如在前沿科技,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的研發,發明的高新產品甚至能扭轉時代,在時代的發展中,總是快魚吃慢魚,所以很多所謂的大魚被小魚吃掉,就因為大公司大,但是制度僵化,反而不及小公司。國家層面的研發就更恐怖了,以二戰之後的美國為例,很多軍用技術做了軍轉民,這也是美國二戰之後商業發展繁榮的重大原因。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發展,為了不落人後的發展

⑸ 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原因

印度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和做法

--------------------------------------------------------------------------------

近20年來,印度政府一直將扶持高新技術產業鎖定在信息、生物和材料三個領域。這主要是基於在知識經濟時代,印度可以利用其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的認識。在《2020年科技遠景發展規劃》中,印度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印度不僅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還要成為信息技術大國、生物技術大國和核技術大國。在2003年發布的《科技政策》中,政府也強調了科學研究和創新的優先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

信息技術產業

信息技術產業是印度高新技術產業中出口增長最快的部分。《遠東經濟評論》分析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它推動了印度經濟以高於6%的年增長率迅速發展。印度信息技術產業的代表是軟體產業,而硬體產業無論就其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處於微不足道的地位。現僅以軟體產業為例介紹印度政府對信息技術產業的扶持政策。

1.營造政策環境

自1984年起,歷屆印度政府就不遺餘力地促進以軟體產業為主的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1984年頒布的計算機政策正式確定軟體業為產業,並為其發展提供政府補貼;

1986年又進一步放寬政策,為軟體生產提供進出口用匯便利,簡化投資和進出口手續,並在稅收上給予減免稅;

1991年實施《軟體技術園區計劃》和《電信港建設計劃》,開始在班加羅爾等地建設軟體科技園區和電信港。此後,又相繼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出口加工區」、「100%出口導向型企業」、「電子硬體技術園區」和「經濟特區」等,以促進電子工業和軟體產業的發展。進入園區的企業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如免交進出口稅,允許外資100%控股和免徵所得稅等。

1992年取消了設備和產品講口許可證制度,進一步刺激了出口導向型軟體業的發展。

在機制建設上,1998年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是今後重點發展的兩大知識型產業,並成立了以政府總理為組長的國家信息技術和軟體發展工作組。同年7月,內閣決議通過了該工作組提出的《信息技術發展計劃》。該計劃制定了產業發展遠景目標,即:用10年時間,在印度獨立60周年之際(2008年),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軟體生產和出口國。此外,該計劃還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打破國內信息基礎設施壟斷經營的局面、解決信息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改革稅制,確保對信息產業的資金支持;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和培訓,完善電子商務和相關法律等措施。

1999年,政府組建了獨立的信息技術部(MIT),具體負責信息技術行業的政策制定、產業管埋和項目實施等。為更好地協調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還成立了內閣信息委員會,頒布了《信息技術法》,建議政府各部將2%~3%的預算用於發展信息技術,如信息技術產品的開發、采購、人員培訓和服務等。這些措施在推動國家級信息中心和政府資料庫建設的同時,也促進了印度國內軟體市場的形成。目前,各邦政府也都仿效聯邦政府的做法,成立了各自的信息技術部,制定積極的信息技術產業政策。包括:免除環境許可證;建設通信網路;建立培訓中心;鼓勵私入投資信息技術教育與培訓;對經濟落後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提供補貼和培養高質量人才等。

2.完善法律體系

近20年來,政府修訂並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版權法》、《信息技術法》和《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法》等,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法律體系。

為適應軟體產業發展的需要,1994年政府修訂了《版權法》,明確界定了未經版權持有人授權,復制計算機軟體,出售、出租盜版計算機軟體的行為皆屬違法。違法者如被認定有罪,將被處以7天至3年的監禁或5萬盧比(約合1萬元人民幣)以上20萬盧比(約合4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罰款,或兩罰並用,該法被印度官方認為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法律之一。政府各部門和行業組織也不斷打擊軟體盜版活動,對舉報者給予重獎。目前,軟體用戶的版權意識開始增強,軟體盜版率已經降到60%左右,遠遠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90%以上的盜版率,這使印度的軟體產品逐漸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認可。

2000年5月,印度議會通過了《信息技術法》。該法修訂了《證據法》、《刑法》和《儲備銀行法》等相關法律的有關條文,對非法進入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庫、篡改源文件、傳播計算機病毒、復制軟體和偽造電子簽名等違法行為等都做了明確界定,並制定了具體的罰則。同時,還提出電子合同、電子文書和數字簽字的法律依據,使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發展有法可依。2000年10月18日《信息技術法》的正式實施不僅使印度成為世界上12個有信息技術法的國家之一,還標志著印度已構建了較完善的信息技術產業法律保障體系。

3.重視人才培養和儲備

印度政府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開展人才培養:①各種公立的院校;②私營的商業性培訓機構,這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這類培訓機構已超過1000家,每年能夠培養數萬名專業人才;③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工作。政府鼓勵人才自由流動,只要能夠回印工作就能帶來相關的經驗和技術。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這種產業化的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的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專業人才,使得印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軟體人才儲備庫。

4.加大投入

政府除加大政府投入,與銀行和企業聯合設立軟體和信息技術工業國家風險基金外,還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通過吸引跨國風險投資、為軟體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放寬國際融資機構收購國內軟體企業的有關限制等資本市場工具實現資源配置和產業提升,使軟體企業向集團化和國際化發展。

⑹ 如何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鍵是必須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機電一體化設備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系統;用智能化、柔性化的設備來武裝各個產業,通過大量使用機電一體化設備改造傳統產業;
特別要在圍繞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葯、新材料和新能源、精細化工、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應用軟體產品、石油深加工產品、生物制葯及系列產品、環保工程技術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把改造傳統產業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相結合,加快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傳統工業現代化。
1、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於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准,目前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3、高新技術產業化所形成的新型產業,被稱為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就是由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等所形成的企業群或企業集團的總稱,它是把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建立在堅實的高新技術基礎之上的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

⑺ 如何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措施

一、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當前,經濟發展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越來越集中在科技創新上。誰能在科技創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先機,掌握優勢,贏得主動。要依靠科技支撐引領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工作重點
(一)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構建企業創新機制。建立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成為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三是要加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並在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安排中給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有效提升民營科技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二)構建科技創新平台,打造產學研結合載體。一是要按照省綜改試驗區的要求,盡快推進科技創新園的建設,使園區成為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重要載體、成為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爭資立項,使科研資源更合理地對接市場。三是要有序推進各類創新平台建設。優先建設以重點實驗室為主的知識創新研發平台,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以新型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為主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以知識產權交易和創業服務中心為主的科技中介服務平台。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一要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二要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利用特色資源優勢,促進優勢資源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大做強。四要著力發展農業高新技術。認真貫徹落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三、努力營造加強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一是要落實好政策。重點完善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中小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科技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並保證及時到位。要積極通過科技招商等方式引進科技戰略投資,鼓勵、支持企業及其他組織自發建立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行投資。企業要保證科技研發經費。金融部門要支持企業技術開發,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三是要提升科技管理的水平。要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部門抓科技,健全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決策、評價、監督機制,優化項目管理流程,把科技進步與創新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切實營造科技創新和進步的良好環境。

⑻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高新技術產業的集抄約程度襲明顯不足,具體體現在高新區單位土地的產出率低下,高新技術產品附加值低,高新技術企業的利潤率低且呈現下降趨勢,導致優惠政策過度,空間擴張太快,促使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競爭力不強。
產業結構高度趨同,比較優勢不明顯。在發展初期,許多高新區在爭相發展一般性高技術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項目時,片面追求結構的高度化而忽視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由於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部企業之間沒能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競爭」機制,加之園區提供的過度優惠政策,導致園區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強,出現「貿而不工、科而不研、研而不果」的怪現象,導致園區內部高新技術企業未能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主要精力用於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上,進行低層次的、重復性的經營競爭,缺乏現代技術內涵。

閱讀全文

與高新技術產業是產業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