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是不是貧困縣
貧困縣標准
縣縣為單位,1985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50元,一些少數民族自治區標准寬松。延續這一標准在1994年,年年中,人均純收入700元以上,基本上應該退出國家級貧困縣,低於400元的縣,全部納入國家級貧困貧困縣。
重點縣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數量決定631指數的測定:貧困人口(佔全國的比例)佔60%的權重(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在每個80%和20%的比例);縣與較低的每人均凈收入的農民(佔全國的比重)佔30%的重量;縣與低每人均GDP,縣與低人均財政收入佔10%的重量。其中包括:低人均收入1300元的標准,老區,少數民族邊境地區,1500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00元;人均財政收入是120元。根據上述原則和方法,確定了592個縣(旗,市),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中西部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他們都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包括老的好,副作用少的縣的比例增加了18.43%的「87計劃」,6%?31%,45%, 9%。據初步測算,貧困人口覆蓋面的重點縣(625)佔54%,佔全國的57%的低收入人口(865)。
婺源縣縣2011人均農民5,27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收入是12737元(請參閱的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縣的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7.7億人民幣,財政收入4.32億多元。高於國家標准,所以它是不。
B. 關於會議的通訊稿怎麼寫
不夠上http://www.gzu521.com/essay/article/lecture/200802/23298.htm找吧。
2008年1月7日,省分行*行長視頻電話會議之後,市分行於當日及時召開由各縣(區)支行行長、市分行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內控管理、案件防範談話會和業務經營分析會,在進一步學習傅行長講話,深刻理解講話內容,認真分析當前隴南分行內控管理,案件防範,業務經營形勢的基礎上,重點就貫徹視頻會議精神和2008年開展「大行德廣、伴你成長金鑰匙春天營銷」活動、等一季度重點工作進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
一、領導高度重視,統一思想認識,層層抓好落實。為了切實抓好1月7日傅行長視頻講話精神的貫徹和落實,全省農行視頻會議結束後,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郭振峰就主持開全市農行行長、市分行機關部門負責人會議,在重新學習視頻會議講話,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的基礎上,提出了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郭振峰強調:省分行傅行長視頻講話,從戰略高度為我們2008年全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縣(區)支行回去後要認真學習講話材料,深刻領會講話實質,把視頻會議精神層層傳達到各部門、各網點和全體員工,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切實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抓資金組織,抓市場營銷、抓清收工作、抓中間業務收入上來。郭振峰指出:從近兩年我們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一切工作都要突出一個早字,不能等,不能靠,抓得早、效果好,要把激情激發到抓存款、增份額上,確保2008年全行各項存款余額突破50億元大關。要把激情用在抓貸款營銷上,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加強上下行的聯系、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充分掌握客戶產品信息、資金信息和經營信息,認真做好客戶服務營銷工作,特別要抓好洛壩集團等大客戶的服務營銷工作,力爭在一季度貸款營銷上有一個實質性的突破。要把激情用在抓好中間業務收入上,要匡算原有傳統中間業務代理成本,對風險較大,代理成本較高的中間業務該退出的要及時退出。另外,要提升新產品的發展水平,在不斷加大對代理基金營銷、第三方存管業務和銀行卡營銷的同時,要創造條件盡快成立理財中心,切實把中間業務做大做強,努力提高人均佔有水平。要把激情用在挖掘潛力抓清收上。要充分利用春節期間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有利時機,集中人員、集中力量上門服務清收,特別要講究清收方式方法,以實際行動感化貸戶,促進貸戶主動歸還貸款。要把激情用在高度重視內控管理和案件防範工作上,抓好各項制度落實,做到案件防範警鍾長鳴,切實把各類事故隱患和案件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努力確保各項業務實現首季開門紅。
二、規劃發展藍圖,明確工作思路,確立奮斗目標。
圍繞傅行長視頻講話,市分行還在去年底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發展藍圖,確立了初步的發展思路,明確了一季度奮斗目標。首先,規劃了發展藍圖。要按照總分行「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要求,充分發揮隴南農行在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中的作用,實現自身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有效發展。縣域支行要根據區域經濟特點和機構管理水平,因地制宜,確定符合自身特點的業務發展重點,打造差異化經營的特色支行,打造全新一流商業銀行,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其次,初步確立了基本發展思路。2008年,將認真按照總、分行的統一部署,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指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積極適應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需要,圍繞「改革、發展、管理」這一主線,繼續堅持「求質量、增份額,抓股改、快轉型,強管理、提效益,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基本工作思路。三是明確了奮斗目標。為了扎實做好2008年各項工作,順利實現首季業務開門紅,圍繞上述工作思路,市分行黨委在深入調查分析,反復研究討論,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市分行早在去年12月底就及時下發了《關於做好2008年一季度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體的奮斗目標。即到一季度末,全行各項存款凈增5億元,到年末各項存款余額突破50億元大關。營銷有效貸款2億元以上,不良貸款凈下降500萬元,銀行卡發卡達到21000張,實現中間業務收入600萬元以上,實現非應計貸款利息收入200萬元。
三、精心籌劃安排,廣泛開展宣傳,激情奏響春天行動。在深入全面貫徹傅行長視頻講話精神的同時,市分行還精心策劃,在全行奏響了 「大行德廣、伴你成長金鑰匙春天」活動,並制定了《2008年隴南農行「大行德廣伴你成長金鑰匙春天行動個人業務綜合營銷實施方案》,成立了由行長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的領導小組,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明確了活動時間,即從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二是確定了營銷目標。活動期間,新增金鑰匙理財貴賓客戶(日均存款余額20萬元人民幣以上或在我行金融資產50萬元以上)達到180個;新增個人優質客戶(日均存款余額10萬元以上或在我行金融資產20 萬元以上)達到180個;確保各項存款凈增5億元,其中:個人存款確保凈增2.4億元,力爭3億元,市場份額爭「雙第一」;營銷個人有效貸款增加2400 萬元;繼續擴大開放式基金銷售規模,增加基金保有份額和市場佔有份額,力爭實現手續費收入100萬元以上,國債和其它理財產品銷售額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加;新增個人第三方存管賬戶600個;一季度新增網銀個人注冊客戶500個,企業注冊客戶15個;新增借記卡 21000張,實現銀行卡業務收入300萬元;代理保險手續費收入25萬元。三是突出了營銷重點。要增強組織存款的整體合力,著重抓好各行業高級管理人員、公務員、優勢行業從業人員、私營業主、個體商戶等優質客戶群體的營銷,在客戶財富增值中提高競爭力,力爭全年實現「保六爭八奔十」目標的實現;加大個人中高端客戶維護和拓展力度,全面優化個人客戶結構,積極搶占縣域高端客戶市場和高附加值產品市場;繼續保持個人負債業務快速發展品。禮縣、宕昌、西和、康縣、武都支行要結合當地外出務工人員多、資金匯兌集中、「雙節」返鄉的時機,組織外勤人員,與縣勞務辦聯系,走村進戶,有針對性地開展金穗卡專題宣傳營銷活動;武都、成縣、西和、徽縣支行要將當地企事業單位廣大職工作為發卡對象,擴大城鎮居民用卡比例。市、縣行要結合《關於開展慶祝全國金穗卡發卡突破3億張、全省金穗卡發卡突破400萬張暨貸記卡發卡、用卡系列營銷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在擴大銀行卡業務總量的同時,加大對超市、賓館、商場、醫院等銀行卡消費行業和單位的宣傳營銷,增加銀行卡特約商戶,引導客戶刷卡消費;積極營銷開放式基金,加大在縣城和中心集鎮的理財業務拓展力度,努力使隴南農行成為縣域理財市場的主導行和引領者。
C. 康縣大堡鎮殺人案是真的嗎
今天看到了來官方微信文章2016年10月28日凌源晨5時許,康縣大堡鎮何溝村村民何某報案稱:「2016年10月28日4時左右發現自己家裡著火,自己的女兒被燒死在家中」。接警後民警迅速到達現場,大火已被撲滅,發現受害人死於屋內,屍體被燒嚴重,經過辦案民警現場仔細勘察和走訪排查,不排除他殺後在焚屍可能。最終鎖定周家壩鎮西溝村村民王某紅有重大作案嫌疑,隨即迅速將王某紅抓獲。經審訊,犯罪嫌疑人王某紅對自己10月28日凌晨2時許在受害人屋內用手掐住其的脖子直至窒息死亡,然後把汽油淋在受害人的床上,用打火機點燃後逃離現場的作案事實供認不諱,案件成功告破。
D. 甘肅隴南康縣大堡都有那些快遞
申通、中通、圓通
E. 誇誇我的家鄉康縣大堡鎮作文100字
每個人來都有自己的家鄉,那自里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在我心中我的家鄉就是最美的地方。現在就讓我來誇誇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紀山鎮,雖說不是一個很大的地方,卻是一個很有靈氣的一個名鎮。在她的西部是有名的紀山廟,古墓眾多。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對象,這里樹木茂盛,小山錯落有致,現已成為旅遊區。吸引了許多國內、國外的遊客前來遊玩。
紀山盛產大米、魚牧業發達。紀山魚暢銷全國各地,紀山的龍米色澤潔白、口感香甜,更是名揚國內外。
紀山的各個村都修了平整的柏油馬路。這是紀山人民修建的,走在馬路上,心情極其舒暢。田野里是辛勤勞動的叔叔、阿姨、伯伯們,是他們造就了我們美麗的紀山。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人們,我的心在家鄉。
同學們,你們的家鄉是不是也跟我的家鄉一樣美!如果你的家鄉也很美的話那就一起來誇誇你們的家鄉吧。
F. 請教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的歷史沿革
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系先秦古雍梁之地,巴蜀古道之一。西漢設道,北魏始置「平樂縣」,1929年(民國18年)置「永康」縣,後載「永」字為康縣。康縣區域位置優越,東鄰陝西省略陽縣火車站,南接陝西寧強縣至陽平關火車站,西與武都區毗連,經文縣可直達九寨溝,北以西漢水為界,可經成縣、天水直至蘭州。幅員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高達70%,總人口20.32萬人,平均海拔高度1184米,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757mm。境內無山不青,無水不秀,氣候濕潤,山川秀美,風光崎旎。自然、人文資源非常豐富。特別具有代表性的,佔有康南三分之二面積的古老原始森林,陽壩茶園風光,神奇美麗的梅園溝等景點景區,堪稱甘肅的「西雙版納」,世界名茶之鄉。原全國政協委員楊植霖1989年來康縣調研時,眷戀陽壩山水,稱道:「奇花異草點山丘,隔葉黃鸝叫小猴,百里林蔭添綿綉,留戀願在畫中游」。1985年10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康縣視察期間,特意為康縣白雲山公園提寫了「白雲山公園」園名,這是總書記第一次為全國縣級公園題詞。 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陝甘川交界地帶。境內氣候屬典型亞熱帶向曖溫帶過渡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全境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地質構造為昆侖秦嶺地槽褶鄒地帶, 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氣溫11.2度,無霜期207天,日照時數1433.7小時,年降水量742mm。縣轄8鎮13鄉,350個行政村,16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05萬人。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29萬畝,林業用地235.57萬畝,水域11.99萬畝。 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西漢水南岸。總面積2958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46500。代碼:621224。區號:0939。拼音:Kang Xian。 1928年由武都縣析置永康縣,1929年改名康縣。取「安寧、康福」之意,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康縣地圖得名。 2000年,康縣轄8個鎮、20個鄉:嘴台鎮、平洛鎮、大堡鎮、岸門口鎮、兩河鎮、長壩鎮、陽壩鎮、雲台鎮、望關鄉、鞏集鄉、寺台鄉、大南峪鄉、迷壩鄉、三官鄉、王壩鄉、碾壩鄉、豆壩鄉、店子鄉、豆坪鄉、賈安鄉、白楊鄉、秧田鄉、太石鄉、銅錢鄉、托河鄉、李山鄉、三河壩鄉、太平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9483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18700 平洛鎮 10776 大堡鎮 6848 岸門口鎮 7168 兩河鎮 5387 長壩鎮 13736 雲台鎮 12155 陽壩鎮 7196 望關鄉 6810 鞏集鄉 3794 寺台鄉 5666 大南峪鄉 10869 迷壩鄉 6119 三官鄉 7036 王壩鄉 6622 碾壩鄉 10968 豆壩鄉 6491 店子鄉 4836 豆坪鄉 9946 賈安鄉 3536 白楊鄉 6038 秧田鄉 3087 太石鄉 3720 銅錢鄉 4570 托河鄉 3375 李山鄉 3964 三河壩鄉 3161 太平鄉 2265 國民經濟:2005年完成生產總值43510萬元,比上年增長12.9%。第一產業增加值17894萬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8060萬元,增長17.1%;工業增加值完成6640萬元,增長20.1%,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680萬元,增長15.0%;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420萬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7556萬元,增長了13.7%,繼續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非公有制經濟穩步發展,實現增加值20067萬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6.12%,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8107萬元,增長23.46%。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一是大力實施科技增糧措施,在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的基礎上確保糧食穩定生產,雖然遭受了多種自然災害,但糧食生產量仍然增長3.2%,達到62809噸,實現了農民在種植業的穩步增收。二是狠抓特色產業基地擴張,通過「特色立縣」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全面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力爭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根本目標。當年新發展核桃5.68萬畝,全縣核桃總面積已達到26.5萬畝,年產量達到3140噸;新植茶園0.6萬畝,茶園面積已達到3.58萬畝,茶葉年產量實現238噸;新植桑園0.5萬畝,桑園面積達到4.27萬畝,實現蠶繭產量220噸,「南茶北桑,整縣核桃」的產業開發已邁上了新台階。同時,花椒、中葯材、蔬菜、食用菌等其它區域性產業開發也齊頭並進,實現了全面發展的大好形勢,全年特色產業產值達到1880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4%。三是積極推動特色產業標准化和產業化進程,強化了基地規模和龍頭企業建設。當年建成核桃、茶葉、蠶桑、花椒示範點39個2.44萬畝,茶葉加工引進微波制茶先進技術,加工名優茶35萬斤,創利稅30萬元;以生產核桃系列產品為主的富成核桃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當年完成投資380萬元。四是大抓勞務經濟,全縣共輸出勞動力3.71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07億元,農民人均593元。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採取參與式和捆綁式扶貧相結合的辦法,實施了10個整村推進項目,全年基本解決溫飽2503人,穩定解決溫飽6960人。 國企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非公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全縣工業的快速增長。堅持因企施策,主抓資產變現和職工安置等主要環節,19戶國有企業全面完成了改制,共變現資產7520萬元,落實各類安置資金3087.5萬元,安置人員1223人。通過改革,加快了企業的體制和機制創新步伐,增強了工業骨幹企業的活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14101萬元,實現增加值468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項目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共爭取各類建設項目53項,其中工業5項,農業1項,基礎設施27項,社會事業20項,計劃總投資32617萬元,已到位資金30978萬元;新招商引資簽約項目4個,引進資金802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252萬元,比上年增長了21.7%,其中城鎮投資23821萬元,增長20.6%。通過發展抓項目,著力改善交通、能源和城鄉基礎設施條件,新修和改建公路10條149.2公里,整修縣鄉、鄉村公路111條665公里,完成了兩條主要出境路線「文康」和「白望」公路改建鋪油掃尾工程;爭取項目資金4218萬元,完成二期農網改造工程和建設輸變電線路707千米;完成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38個;通過採取土地變現、招商引資、爭取項目等辦法籌措城建資金1500多萬元,改善了城區道路及各種配套設施,城區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變。加快了城鄉綠化美化工作,完成「綠色通道」建設69公里,新增城區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 資源優勢:一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現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餘種,活立木蓄積量8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56%以上;有國家和省列珍貴樹種如香樟、銀杏、紅豆杉等28種,各種菌類96種;有天麻、杜仲等野生葯材576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數百種。二是旅遊資源以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為主,這是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千峰疊翠,萬峽溢綠,懸泉飛瀑,百鳥爭鳴,是西北天然生物園和野生動物園,也是西北地區最有名的生態旅遊勝地。主要有白雲山森林公園、梅園溝、幽夢谷、海棠谷、龍神溝、紅豆谷、清河、響水泉、白馬關古城遺址、托河溶洞等近百處自然和人文景觀,茶園、竹海、靈山、秀水、幽谷、茂林、飛瀑、流泉,構成了康縣獨特的生態風光,其風物之美,山川之秀、河谷之幽、田園之雅,令境內外遊人流連忘返,在縣政府全力打造「山水畫廊、花園康縣」的旅遊品牌帶動下,當年旅遊項目爭取資金230萬元,全力打造和推介生態旅遊品牌,新修景區旅遊公路3條15公里,開通了縣城到陽壩梅園溝旅遊專線,全年共接待遊客8.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80萬元。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礦種有金、銅、鐵、煤、硫、磷、水晶石等20餘種,已探明銅儲量400多萬噸,僅開採的陽壩銅礦儲量達260多萬噸,品位達到0.367/立方米;黃金儲量豐富,屬陝南、隴南、川北「金三角」地帶,沙金、礦金開采前景看好,已建成投產7家黃金開采有限責任公司。 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投入1170萬元,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新投入使用的康縣一中教學樓和網路教學已成為全市教育工作的新亮點,完成了36中所小學危房改造和18所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得到加強,縣醫院傳染病區和CT室已建成投用;群眾文體活動廣泛開展,廣播電視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面完成了市縣光纜建設和區域網光纖化改造工程;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群眾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2萬畝,退耕還林4.7萬畝;社會治安穩定,投資環境和諧,其它事業健康發展。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7元,比上年增長7.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0元,比去年增長10.5%;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水平人均1444元,比上年提高了2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稅額達到13736萬元,增長了14.5%,消費品市場趨勢穩定,群眾的衣食住行條件不斷改善;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城鄉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得到安排,下撥各類救災款162.2萬元,低保資金179.4萬元,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020人,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4.5% 。
G. 中國哪些地方有貧困山區
中國的貧困山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以及西南地區,包括湖北、四川、廣西、甘肅、貴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區。
貧困地區的特點如下:
1、面積廣
2011年,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覆蓋我國680個縣,覆蓋的面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42%左右,覆蓋人群大概2億多人口。
2、在貧困地區中,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生態脆弱地區、邊疆地區佔主體,這些地區在國家整體發展當中相對脆弱。
3、貧困地區往往人口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交織
沿用傳統的以開發為主的方式發展,可能會影響我國的整體生態結構。
貧困人口的特徵如下:
1、分布廣
從建檔立卡的情況來看,貧困人口分布在2200多個縣,12.8萬個村。
2、既相對集中,又分散
所謂相對集中,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832個片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所謂分散,是指除了這些集中區域外,還有1000多個縣也有貧困人口。
3、在現有貧困人口當中,中西部佔了大約93%,東部佔百分之六點多。
4、貧困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佔比大,老年人貧困問題突出,個體特徵致貧的情況也越來越凸顯。
(7)康縣大堡新農村建設擴展閱讀
全國共有4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
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中國22個省級行政區內,在所有省份中,貧困縣數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區,其中以西藏自治區最多,其後分別為貴州省、甘肅省、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2014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扶貧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