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關於新農村建設作文1000字

關於新農村建設作文1000字

發布時間:2021-01-22 22:06:16

新農村新建設優秀作文

一眨眼間六年級的學習生活又將結束了。六年間,我與許許多多的同學結成了好朋友。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要屬林愈靜了。提起林愈靜,在我們班裡誰都會翹起大拇指誇個不停。林愈靜個子中等。小小的臉蛋上長著一張櫻桃小嘴。高高的鼻樑架著一副藍色邊框的眼鏡,她有著一頭蓬鬆自然的短發。

林愈靜是一個熱愛集體,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一名好學生。她的愛好很廣泛,喜歡運動,喜歡古箏,喜歡美術,也喜歡英語,她的英語成績每次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她其他

學科也很棒。因此被老師同學們一直推選她為學校的大隊委與班裡的英語課代表。她關心同學甚過關心自己。就說今天吧!數學試卷發下來之後,只有分數好的同學沾沾自喜,分數差的就垂頭喪氣。同學們都神態各異,面部表情就如同一張成績單。在老師評卷的時候,講了一些嚴厲的話,使我那本已經悲傷的心上又加多了幾分罪孽。下課了,我愁眉苦戀地坐在座位上,看著老師在卷上所寫的大大的分數,想著老師剛才說的話,鼻子一酸,想哭了。正在我處於痛苦的這段時間,林愈靜走了過來,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說道:「邱,別不開心拉!人總會做錯事的,你還記得《桃花心木》這一課嗎?你得經得起生活的考驗,該把這次小小的過失當作人生中的考驗,在下次的考驗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別向著困難低頭!」就這幾句簡短有力的話語,我深深地了解到了林愈靜的為人。是呀!我要繼續努力,做一個生活的強

者!

林愈靜我為有你這樣的朋友而自豪!

㈡ 建設我的美麗鄉村作文1000字左右

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可是這雖然美,但美中有不足。中國
不能只是城市化的美麗,農村也需要美化!
從"美麗中國"到"山水鄉愁,"這些清新詩意的文字被寫入
中央文件,觸動了每一位中華兒女對未來中國的美好期許。中國要
美!潔凈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當這些
生存必須成為民生的最要關切,當這些個人追求匯成億萬人共同夢
想的最大交集,保護生態壞境、建設美麗中國,慢不得,等不起!
農村更要美!如果說城市人僅是迷失在都市文明的鋼筋水泥叢林,
」望不見山水,尋不到鄉愁「;那麼,"垃圾只能靠風刮,污水只
能等蒸發",億萬農民的基本生存還在受到污染的威脅。
農村美是中國美的應有之義。農業大國的現實國情決定了,農
村是美麗中國建設不能甩過的大站。
中國是一個大家庭。如果要讓中國變得更美的話,不能只美化
城市,農村也同樣需要!因為即使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70%,仍
有數億人生活在農村。作為全體人民」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麗中國「絕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城市一條腿走路,億萬農民的夢
想是美麗中國宏大敘事最朴實、最動人的篇章。農村美是中國美的
有機組成。農村為城市提供了生態屏障,其涵養的水源和綠色的植
被,不離不棄的呵護著被污染的大城市。農村還具有城市不具備的
特殊功能,「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游,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
群感悟生態之美和人文魅力的假日驛站。同事,美麗鄉村建設對於
改造空心村,盤活和充足土地資源,提升農業產業,縮小城鄉差距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麗中國必須是魅力城市與美麗鄉村的兩翼齊飛,這符合國家
總體布局,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更符合農業農村實際和億萬民眾期
盼。
然而,我們不能只靠政府建設美化鄉村,我們大家也要保護環
境,保護公物!
美麗鄉村,承載著人們對鄉村所寄予的美好期望與幻想。拋棄
過往鄉村所在的詬病:垃圾圍村、臭水橫流、留守兒童、空巢老人
、古寨調敝、文化遺失。讓這一切沉浸在歷史的長河裡永不復醒,
順應當時把大的號召,順應廣大民意,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規劃中來,明確努力建
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
古諺說:「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鄉村的自然
美和城市的現代美,不應割裂,也不應混淆,應當高度統一於美麗
中國的建設中,成為一種和諧共生、相融相長的存在!農村和城市
不能有巨大的反差,更不能沒有區別;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同樣化
,有差異才有多樣化。只有傳承鄉村文明,保留田園風光,發展現
代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美麗鄉村;只有城市
與農村各美其美』和諧互補,美麗城市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美
與共,才是真正的美麗中國。

㈢ 關於新農村新建設新風尚為題的徵文2400字

改革開放後上海農村農民生活變化情況的調查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高二(7)班課題組組長:李晨 組員:何潤澤 閔錚 滕飛 王曉菲 指導教師:趙良一、概述目的:改革開放的30年是農業大發展的30年,是農村大變樣的30年,是農民從窮變富的30年。而我們這次社會調查正是通過對農戶的深入采訪,並對改革開放前後30年農村生活情況進行對比,實地了解改革開放對農民生活的影響以及改革開放實施30周年以來的成效。意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對農村的了解只是道聽途說,對農村實際情況知之甚少。因此此次社會考察活動,不僅僅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關注社會,也給我們一次實踐的機會,使我們體察一個真實的農村。過程:2008年10月26日至2008年11月1日,我校組織高二學生到南匯進行學農社會考察活動,體驗農村生活。而我們課題組成員利用7天學農期間的下午,先後走訪了屯園新村、黃華村,深入農村農戶進行實地調查采訪,細心觀察,並主要針對農民30年前後收入情況、生活狀況,保障情況等方面作了詳細記錄,以了解改革開放30周年農村的新變化。最後,組員之間進行討論,整理所收集的資料,最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並撰寫了研究報告。二、結果課題組利用7天學農期間的下午,調查采訪了4家農戶。我們發現農民生活有巨大改善,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與矛盾。農民收入現在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從事職業 司機 工廠職工 工廠職工 農民 工廠職工 農民 工廠職工年總收入(元) 48000 18000 8000 7200年結余(元) 12000 2400 無太多結余 無太多結餘30年前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從事職業 農民 工人 農民 工人 農民 農民年總收入(元) 324 300 96 96年結余(元) 基本無 基本無 基本無 基本無30年前後總收入比較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30年前總收入(元) 324 300 96 96現在總收入(元) 48000 18000 8000 7200改革開放30年以來,農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總收入較30年前相比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後,農民之間的貧富間還有差距存在,富有的農戶已經步入小康水平,而且部分農民近幾年已經不繼續在田裡勞作,但貧窮的農民的生活並沒有很理想的改觀。農民物質生活狀況現在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住房面積 250m2 220m2 200m2 200m2房屋結構 別墅 別墅 磚房 磚房飲食 追求健康飲食 吃得較好 吃飽 吃飽穿著 追求款式搭配 - 穿暖 穿暖出行 輕便摩托 - 自行車 自行車或步行通訊 手機 電話 網路 手機 電話 網路 - -恩格爾系數 41% 52% - -30年前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住房面積 50m2 22m2 - -房屋結構 - - 磚房 磚房飲食 憑票購物 吃不飽 吃不飽 吃不飽穿著 衣著樸素 - 衣服少 打補丁 衣服少 打補丁出行 步行 - 步行 步行通訊 基本無 基本無 - -恩格爾系數 - - - -改革開放以後,農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多改善。從以前的傢具自己做到現在的傢具購買添置,從以前的14寸彩電到現在的數字液晶電視,從以前的吃不飽到現在的吃得好……住房面積大的農戶還出租自己房屋。其實,生活中的很多細節之處都能反應這一點。同時,現在的農民越來越敢去消費,去花錢。同樣,貧富差距依然可以從中看出。農民文化、政治生活狀況現在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旅遊 很少去旅遊 不旅遊 不旅遊 不旅遊日常休閑 電視 垂釣 電視 圖書館 - -民主活動 政治生活很民主 政治生活很民主 政治生活很民主 政治生活很民主30年前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旅遊 不旅遊 不旅遊 不旅遊 不旅遊日常休閑 沒什麼休閑活動 沒什麼休閑活動 - -民主活動 政治活動不民主 政治活動不民主 政治活動不民主 政治活動不民主改革開放不僅給農民帶來物質生活的改善,農民的文化、政治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相對30年前,農民有更多休閑選擇。電視、網路在部分農村普及。由於物質生活的提升,有些農民還會在附近進行垂釣,或者去圖書館、活動室。但是選擇旅行的農民仍然人數甚少。大多數農民選擇到附近的休閑場所或者走親訪友來度過周末。農民生產情況現在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土地 (不從事農耕) (不從事農耕) 責任承 8分 責任承 7-8分技術 - - 有一定技術知識 無特別技術經營品種 - - 水稻 黃豆等 黃豆 桔子等種植費用 - - 昂貴 昂貴占收入比例 - - 少部分收入 少部分收入30年前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土地 集體所有制 集體所有制 集體所有制 集體所有制技術 無特別技術 無特別技術 無特別技術 無特別技術經營品種 單一 單一 單一 單一種植費用 - - - -占收入比例 少部分收入 大部分收入 主要收入 主要收入改革開放前後,土地問題仍然十分嚴峻。雖然現在實施土地責任承包制,而不是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但耕地面積依然很少。另外,隨著物價上漲,耕種成本相對30年前有所上升,尤其是化肥的價格,有時抵得上出售的糧食所得。同時,出售途徑也相對狹窄,一部分農民所種植的作物只能等待國家以低價收購,還有一些農民乾脆自給自足,甚至放棄農耕。農民保障現在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醫療 參保 參保 參保 參保教育 9年制義務教育後有一定負擔 9年制義務教育後負擔較重 9年制義務教育後負擔重 9年制義務教育後負擔重養老 參保 參保 參保 參保30年前屯園新村農戶1 屯園新村農戶2 黃華村農戶1 黃華村農戶2醫療 合作醫療 合作醫療 合作醫療 合作醫療教育 簡單落後 簡單落後 簡單落後 簡單落後養老 無保障 無保障 無保障 無保障改革開放以後,醫療保險全面鋪開,普及率幾乎是100%,每個農民都享受到醫療保險。相比之下,在教育方面,農民普遍感覺壓力很重。承擔一個孩子上大學幾乎是要動用一家全部積蓄。農民心願四家被采訪的農戶都表示最大的心願就是有朝一日能搬遷進入城市生活,希望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另外,盡管現在土地是承包責任制,但土地面積還是被限制。有一些農戶家庭還表示希望養老、醫保金能有所增加,並減輕教育經費給家庭的巨大壓力。三、調查結論及原因分析結論: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生活有了巨大改變,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然而並不是所有農民的生活都過得相當富裕。減少貧富差距成為現如今尚待解決的問題。另外,耕地面積過少,銷售渠道窄,種植成本高也不容忽視,這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總收入和生活質量。分析:改革開放30年來,政府為農民頒布了諸多政策,如土地責任承包制,減免學雜費、農業稅等。這使得農民的利益得到保護,減輕農民的負擔,農民的生活加以改善。同時,一些農民不失時機地抓住國家對農民的各項政策,跟著時代一同發展、進步,利用先進的科學知識及管理技術,發揮各自的所長和技能,使年純收入有了顯著的提升,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他們的回憶和統計數字見證了他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變。另外,上海處於沿海地帶,其優越的環境使得上海郊區也有工廠建立,這也給失業農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然而,改革開放只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並未很好地帶動周邊的農民一同富起來,這也就導致了農村的貧富差距。土地承包制的改革也並未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原因不僅只是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欠缺,一味追求經濟也使得大量耕地流失,用來建工廠、蓋樓房。農村教育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主要原因還是教育負擔太重,即使是一些富裕的農民都覺得有一定壓力。同時,城鄉之間還存在很多差距,這使得很多農民都希望以後能搬遷進入城市。四、意見建議針對以上矛盾和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讓農民充分深入了解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把握時機,並利用科學技術進行大規模生產。加快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減少城鄉差距和貧富的差距。希望政府頒布相應的政策以防止耕地退化,土地流失。只有農民土地得以保護,才能真正改善農村現狀,使農民得益。銷售渠道窄,種植成本高,使得農民不得不依靠第二、第三產業來維持生計。這不僅不利於第一產業的發展,鞏固其基礎地位,同時也造成了城市擁擠,人口過多。因此,保護農民耕地,擴大銷售途徑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於一般農作物價格低廉,農民大多種植經濟作物,這也不利於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所以,希望政府部門在收購農民糧食時,適當提升收購價,以確保我國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從而給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後盾。要重視文化知識,因為現今的種植業需要科學、需要先進的信息管理,要科學務農。希望國家在此基礎上,繼續減免農村學費,使得更多農村孩子上得起大學,用知識的力量來改造他們的家鄉。使今日的農村成為真真切切的新農村。

㈣ 新農村建設作文800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90年代後期,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引起各界高度重視。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農村一直很落後,所以有些人一直瞧不起農村人。其實,農村也一直在默默的進步。不信,您瞧一一
(1)過去,人們去市場買些菜、肉什麼的,家裡離市場近的就步行去,要是家裡離市場遠的也只能騎自行車,除非經濟好的家庭就買一輛貴些的自行車;但現在到市場去時,你會看見人們普遍使用的是摩托車,有的甚至用小車,除了一些家裡離市場近的或者一些比較窮的家庭才會步行去市場。
(2)以前,農村裡有村委文化室,裡面只有一些少數的活動;而現在,文化室變為了文化站,裡面的活動比以前多了許多。例如:有報紙、雜志、球類活動,還有一些棋類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又使人們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真是兩全其美。與此同時,村委文化室還擴大了它的規模,使更多的人受益。
(3)從前,村委里的衛生室只有一間房子般大小,醫療設備也沒那麼好。到了現在,不僅規模擴大了,醫療設備比以前更完善了,人手也多了起來。不但使人們放心,而且讓人們更加健康。
從以上的三點可以看出,在國家的精心管理下,原來不被人們關注的農村才得以發展起來。但是,俗話說:世上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的,任何事物都會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所以,我也希望農村能變的更加美好,更加完善。為此,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政府首先要引導農民們去學習一些關於種菜的知識,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使他們懂得更多關於種菜的知識,把菜種的更出色。然後是怎樣實行的問題。實行的方法有:例如,在村委文化站里放進多一些關於農民耕作的書籍;或者政府出錢辦一個知識培訓班,給人們進去學習知識,也可以讓大家互相學習學習,交流交流自己種菜的心得等。
2.在農村實行機械化。在農村普遍使用機械,讓人們干起活來不用那麼辛苦,盡量減少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現象。既能減輕農民伯伯們的負擔,又能提高幹活的效率,真是一舉兩得。
3.可以讓自己的親戚或者好朋友一起投資,建一個農庄,然後在裡面種多樣化蔬菜、水果。如果經濟允許的話,還可以在裡面建一個餐廳,讓大家都來吃上「放心蔬果」,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可以令人改善家庭經濟生活的好辦法。
4.讓一部分的農民除了在農村耕作之外,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文化,然後出來城市打工賺錢,這樣人們便可以賺更多的錢,生活也會漸漸地好起來。
以上的是我為農村變得更美好而提出的一些建議。總而言之,幸福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只有勤勞,才會幸福。只有靠農民伯伯們那勤勞的雙手,才會使他們自己走上致富的道路。

㈤ 農村的變化作文寫1000字

農村的變化
改革開放的腳步悄悄地走進了千家萬戶,不僅僅是安溪這個小縣城變化了,連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信請看:

序曲——農村舊社會 好久沒去舅舅家了。今天我隨爸爸媽媽登上了去往舅舅家的客車。對舅舅家,我有很深的印象:泥濘不堪的土路,破舊的矮屋,簡單的陳設,樸素的衣著,拮據的生活。我還記得,小時候去舅舅家,只能坐在矮小的凳子上,有客人來了才把家裡的雞蛋拿出來煮荷包蛋,再去集市上買一點二肉來煮麵線湯。平時,舅舅、舅媽、表姐都沒嘗過肉的滋味。舅舅一家人每個月只能靠干點苦力活賣些菜,勉強過日子。因此,表姐的衣服、鞋子也是補了又補的,十分破舊。一家人擠在一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子裡。
不知現在過得怎樣了? 進行曲——農村新氣象 經過一個鍾頭的旅途,我們在舅舅家門口下了車,我大吃一驚,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窄小的泥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破舊的小矮房變成了三層的小洋房,紅專白瓦,綠樹成蔭,我以為走錯路了,就往回走,媽媽叫住了我:「不會錯的,這就是你舅舅家!」這時,一個衣著時尚的的俏麗女孩兒走了過來,見到我們,笑著說:「姑媽、姑丈、表妹,別在門口呆著呀,快進來啊!」媽媽笑逐顏開:「小顏呀,長這么漂亮啦,這袋零食送給你!」哦,原來是表姐啊!難怪這么眼熟。
表姐笑著接過東西,還不忘甜甜地說一聲:「謝謝姑媽」 我們脫了鞋,進了屋,便看到一間寬敞、裝修講究的客廳,純白的沙發、木地板、水晶大吊燈、液晶電視、空調、冰箱……應有盡有。大人們一邊泡茶一邊聊天,我好奇地問舅舅:「舅舅,您有什麼賺錢的秘訣,教教我行嗎?」舅舅一聽,樂了,說:「我哪有什麼賺錢秘訣呀!還不是改革開放的政策好呀!
以前,白有一大片空地,咱不懂得利用,還不是前年,政府叫咱要合理開發利用土地,做新一代農民,勸我把田地改種茶,我同意了,改成了茶園,因為水土好,所以茶樹長得也很好,我又去村裡的種茶培訓班裡學了一段時間的制茶技術,沒想到製作出來的茶葉竟然十分暢銷。幸虧當初政府勸我種茶,不然我現在還在破屋裡呆著呢!」聽了舅舅的一番話,我感慨萬千,改革開放的力量真大啊!
間奏曲——農村舊現象 接著,我們又到舅舅的鄰居王奶奶家,王奶奶一見我們來了,又激動又高興地對我說:「孩子呀!你長高了,長高啦!」王奶奶叫我們坐下聊天,我聽王奶奶說:「以前,人們素質比較差,垃圾是隨地亂扔也沒人管,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架,舊農村呀,很亂啊!」 尾聲——農村新現象 王奶奶停頓了一會兒,激動地說:「現在啊,不一樣了,那次政府來宣傳,真的很有用!
大家都比較文明了垃圾都自覺扔到垃圾桶里,也不諱亂罵人啦!我腿腳不靈便,附近幾個中學生還常常主動幫我倒垃圾什麼的,這都是改革開放的功勞啊! 改革開放的腳步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城市鄉村,在未來,改革開放將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麗!

㈥ 關於《新農村建設建議》的作文

新農村建設建議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後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為此,中央審時度勢,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後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藍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同,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溫飽到小康。

以前寫的,不是很好。。。。湊合著吧。。。

㈦ 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等)的作文100—200字 求作文

新農村新氣象

記得幾年前,家鄉不少地方還是荒山野嶺,野生動物希少,村民住的大多是土磚房,交通不發達,到處是爛泥路。
幾年後,我回到家鄉,家鄉變化可真大。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荒山得到開發,變成了茂密的樹林,野生動物也得到保護,國家還專門頒發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家鄉的土房不見了,磚房拔地而起,家中已有電視機、空調、電腦,廚房不再燒木頭,已經改用了液化氣,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
啊!家鄉變化可真大,科技可真發達,我相信不久祖國會更強勝。

㈧ 以改革開放新農村新生活新建設為主題寫一篇作文3000字左右

1968年,按照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國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高潮,總共有1700萬知識青年從城市湧向農村。改革開放的春風,新政策的出台,又使在農村的大部分知青回歸城市。
從城市到農村,又從農村回到城市,這一輪回,改變了知青的命運,也留下了許多刻骨銘心的記憶。

從鄉村的崎嶇小路走來

1968年12月21日晚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新聞節目中播送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
當時有一些青年熱血沸騰,咬破手指寫血書,表示堅決響應毛主席號召;也有一小部分人,從種種渠道感覺到了城鄉差別很大,不太想去。而我的態度既不十分積極也不推脫,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隨大流,這是我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
上山下鄉的高潮是在1969年的春天。我就是在1969年3月31日出發去貴州農村插隊的。我記得我坐上火車時,外面還穿著一件棉襖。「好兒女志在四方」人人都喊,喊的同時,我隱隱意識到:我們到農村去是紮根一輩子,不會再回來了。但那時更多的,是一腔熱情去接受再教育,相信我們應該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里大有作為。那時我們年輕、虔誠,也很狂熱,當然現在看來也有點盲目。
在貴州省的上海知青約有一萬餘人。
從現代大都市上海到閉塞、貧窮的貴州,路途遙遠,一路上我們的熱情也在疲勞打擊下慢慢地冷卻了。我們最先在貴州一個小城市貴定下了火車,在那裡鋪稻草睡了一晚。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枕著稻草睡覺。
真正抵達我們插隊所在的修文縣,則是在第二天坐了整整一天的卡車之後了。如果說疲勞只是磨掉了我們的激情,那麼真正可怕的是踏進山區、山寨的剎那間,面對和我們想像截然迥異的農村時內心的巨大落差。到修文縣久長鎮時,一些知青,尤其是女知青甚至不願意下卡車。她們就在卡車上跺著腳叫道:「我們是聽毛主席的話來的,是來建設新農村的,怎麼跑到這寸土不生的山區來了。」
現實從一開始就殘酷地顛覆了我們以前的一切美好想法。那些美好的想法即使不是我們十多年生活的全部,也是支持我們來到農村的最主要動力,而這里和我們從小接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到處都在勝利前進的農村畫面完全不同。
當時我們是6個年輕人一起插隊落戶在砂鍋寨。記憶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住的泥牆茅草屋。第一次看到這座茅草屋時,用呆若木雞來形容我們的表情並不為過。可生活還得繼續。
然而,當十年下鄉結束,要回歸城市時,我已經和許多農民一樣了。有時生產隊派我到貴陽出差,買打米機之類的農具。我就穿件破棉襖擠火車,沒有座位了,就席地而坐,和周圍的人一起聊聊天氣如何、收成如何。聊到天旱、洪水,我也會發愁,會想這青黃不接的日子大家都沒糧食吃了。
十年七個月的插隊生活教會我用農民的眼光看待都市、看待省城、看待上海,這是我人生經歷中最大的一筆財富。我從小生活在上海,這10年則使我熟悉了最貧窮山鄉的生活。也正是在這些日子裡,我開始思考上山下鄉知識青年這一代人的命運,了解到中國農民的真正生活。這段經歷對我而言是彌足珍貴的。後來我在貴州的土地上成了作家,從鄉村的崎嶇小路走出來,這些都可說是得益於十年又七個月的農村生活。

1700萬知青的回城心願

「一擁而下」的170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之後,諸多涉及生計、生存的根本問題一並冒了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文革」的復雜性,這些問題變得越來越現實,問題的堆積終究釀成了知青雪崩般的回城浪潮。1980年,中央作出決定:從當年暑假起,應屆畢業生不再上山下鄉,一律作為待業青年,根據實際需要統籌安排。上山下鄉運動宣告結束。
10年中,我們可謂是身在農村,心向都市。當時惟一溝通的渠道就是給家裡寫信。我們6個人,無論誰家來信都能激起我們的興趣。信里提及關於上海的消息,像是夏天天氣有多熱,冬天如何的冷,甚至黃浦江畔外灘流氓鬧事,這些都讓我們覺得我們的心是和城市聯系在一起的。
在經歷多年的農村插隊生活後,知青共同的心願就是上調。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聽毛主席的話,而是因為他們真正了解到如果他們不回去,單靠天天勞動,是不能養活自己的。
我插隊所在的砂鍋寨是方圓二三十里最富裕的寨子,每天要跋山涉水,挑糞、挑灰、耙田、犁田、進洞挖煤。我身邊有一個「抓革命、促生產」的典型的生產隊,從早干到晚,每天勞動日值只有8分錢,是有名的「郵票隊」。之所以被稱作「郵票隊」,是因為「文革」期間,中國所有的郵票票值都是8分錢。
1973年,毛主席收到了李慶霖寫來的信。信中反映知青下鄉中的諸多問題。毛主席作了「全國此類事甚多,容當統籌解決」的回復。而「文革」結束,思想松動,果然鑄成了知識青年雪崩般的回歸浪潮。雲南西雙版納的知青回城潮、新疆阿克蘇事件更是將回歸浪潮推上了最高點。幸運的是當時黨中央和國家領導重新恢復了實事求是的傳統,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1975年,我當時正在耕讀小學教書,師范院校來招生,有三大招生優待政策,特別優待上海知青中當了民辦教師的人。我的條件都符合,但我沒有報名。因為我當時在小學教書,我走了,200個學生就沒有老師了。不過,更主要的是這個小學校課表是我排的,我有很大的自由。比如,下午我可以排一些其他農村老師也能教的體育、勞動、自修課,而我就能騰出時間寫小說。可以說我是有些私心的。為了能夠寫小說,我選擇了留下來。
第二次機會我也沒有要。當時復旦大學到貴州招生,成績只要求190分。我已經出了三本書了,招生的老師對我說只要你寫一篇作文,我們把分數打得高些,其他五門分數加起來你還不用達到90分。我婉辭了他們的好意。那時我正在寫《蹉跎歲月》。
我的情況和大多數知青不同。《蹉跎歲月》完成後,1979年10月,我被調到了貴州省作家協會,就這樣,我在滿腦子只有出書的情況下離開了農村。我連出了3本書,稿費是每千字2元至5元不等,總共拿到了400元。實事求是地說,我是1700萬知識青年中運氣較好的。
我真正回到上海是在1990年,是在上海領導關心下才調回的。當時貴州也想挽留我。後來我獲知當時貴州領導曾有這樣的表示:如果本人堅決要走,也不要硬卡。再加上我母親年事已高,我便再次爭取,終於得以調回上海。

閱讀全文

與關於新農村建設作文1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