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利用農村資源進行大班美術教學
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教師不能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作為視覺藝術教育的美術課,其創造能力的培養,不但要到生活去捕捉題材內容,而更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感受,去真實描繪和創造生活。我校地處農村,開展美術教學確實很難,不單單是經濟困難,我們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從教師的教學、手段、方法、教具等都遜色於城市學校。在教材中也滲透著較強的都市人的審美情趣。所以在農村學校開展美術教學,真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農村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在廣闊的山山水水中,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術資源,泥、石、草木這些資源唾手可得,不需分文,天然的豐富形態,質地、紋理、色澤,還使它們能夠成為美術鑒賞的好對象和美術創作的好材料。那就看我們如何開發了。在這里,我就分類地談談,我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是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的。 一、雕刻雕刻,從形式上分有浮雕和圓雕,從材料上分有石雕、木雕、竹雕等等。但真正要開展雕刻教學很難,一沒有工具,二沒有材料,但是我發現我們的學生特別喜歡雕刻,特別是男生,他們經常把課桌椅、門窗當做雕刻創作的陣地。因此,我在上增一分活潑,添一份情趣這節課時,我就讓他們過上一把雕刻癮。 在我們的農村,建房子,搞圍牆,圈豬圈等都用紅磚,所以紅磚在我們農村隨處可見,唾手可得,而且,紅磚浸泡過一段時間後,比較疏鬆、柔軟,容易雕刻,在工具上,我們可以用螺絲刀、鐵片、鐵絲、廢舊的圓珠筆心、磨沙紙等等都可以代替刻刀,非常的方便,因此,我用紅磚來進行雕刻教學。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我帶來的幾件作品,讓學生感受它們的美,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那些攔路絆腳的紅磚是怎樣變成了藝術品的。接著向學生介紹雕刻的基本手法,使用工具和雕刻步驟,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開始創作,大膽想像,同學們在雕刻過程中,興趣特別的高,有的同學還在雕刻好的磚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效果更加奇特。 二、貝殼造型 我們地處海邊,到處是貝殼,我在上八年級的變廢為寶這節課時,我就是運用貝殼來製作貝殼畫的。首先,我先讓同學們觀察和分析這些貝殼的天然形象,色彩、紋理和質感,再引導學生欣賞老師做的各種各樣的貝畫,接著,啟發同學們根據各自帶的貝殼的特徵,去聯想、想像、大膽、構思看看把它們裝扮成什麼形象的,然後再和學生一起探討造型的方法和製作步驟,並設法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讓同學們大但製造,最後把各自的製作展示,同學們互評、自評。這樣同學們就創造了一批又一批造型獨特新穎別致的作品。 三、粘貼畫在我們農村,能用來做粘貼畫可多了,材料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如:樹皮、樹枝、樹葉、小豆子、蛋、殼、沙子、羽毛、毛線、膠繩,這些材料在質地、紋理、色彩上各具有特色,都有天然之美,把它們綜合地靈活地用創造粘貼畫,其效果要麼古林厚重,要麼清晰素雅。有一種合新的美感。我在上裝點我的居室這節課時,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材料,按照材料的質地,色彩等,特色進行粘貼的,用小豆子粘貼出森林水果、動物等各種畫作,有的用沙子,貝殼粘出了我們的椰風海韻。更有的學生大明用膠繩、毛線相結合,粘出我們黎家姑娘。形象簡朴粗獷,線條細膩柔和,色彩生動自然,那種農村山鄉的濃濃鄉情民間美術似的朴實大方的美感撲面而來。 四、編織在我們海南遍地是椰子樹,隨手可取,椰子葉又具有色澤自然,比較柔軟,韌性也好的特點,比較適合於編織,所以,我在上設計與應用這一領域時,我就讓學生們用椰葉來編織小動物。 首先,我先出示老師或者學生的作品,讓同學們欣賞,接著讓同學們認識材料,懂得凡具有色澤自然,比較柔軟、韌性較好的這些特點的材料都可以用來進行編織。接著,講解編織的方法、步驟和技巧,最後,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編織、製作。通過這節課以後,我發現同學們拓展到可以用鐵絲和線,稻草、菜桿和一些其他植物的藤等等都可以結合起來進行編織、製作。特別是女生她們可以編織中國結、項鏈、手鏈、掛飾等等看起來真是另有一番風味。 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不僅是農村美術教學充滿活力與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熱愛美術學習,學習美術的人多了,欣賞美感愛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農村自然教育資源,讓學生走出圍牆,融入社會,放眼農村廣闊天地,挖掘農村特有的資源,開展以農村為題材的系列活動,把生活和美術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農村孩子的興趣得到培養,個性得到章顯。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美術教學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關於新農村的小學生繪畫作品
小孩的寫實能力要強的話,不如不畫太陽,畫太陽就太俗,不出新,所以大家都畫太陽,就很難勝出, 畫幾個大大小小的小孩,兩個孩子在用手遮著額頭仰望太陽,另支手拿著杴當道具,當然是面對觀眾,讓大家看不到太陽,身後有幾個小孩在植樹和澆水。陽光和成長的主題就突現了。
C. 內容有民生改善、新農村建設、教育均衡發展,形式有詩歌散文、書法繪畫請你為本期專刊撰寫前言
這個得找高材生,文科的
D. 農村舊房重建,上面政府的人來量了平方,繪圖了,還要寫申請書嗎
當然要寫申請書,雖然政府來人量了平方,但是寫申請書是你要走的程序,這樣政府根據你的申請才好批,批准後你就可以重建了。
E. 外牆畫噴塗機,新農村建設,牆上都要畫畫嗎,聽說有好的機器
是的 我有很多客戶做牆繪的 都是用我的噴塗機 你可以看看 立潤噴塗機 立潤噴塗機為你回答 買噴塗機選立潤 陶瓷泵體 永不磨損 無刷電機 終身保修
F. 農村建房城建局收繪圖費是什麼意思
巧立名目,亂收費唄!
G. 如何優化農村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對整個國民文化素養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視。關注農村美術課堂教學,就是關注人的發展、關注社會的發展。但是,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根據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改善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對策,我談談個人粗淺的認識。
一、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1.學科地位重視不夠
少數領導、部分教師的觀念陳舊,認識不到美術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認為美術學科只是語數英等的附屬學科,利用美術課學習、復習其它學科的知識。另外,美術作為循環使用教材,往屆學生使用後破損現象嚴重,上級只按比例配備教材,造成教材不齊,無法確保美術課的正常開設,更談不上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美術課在教育教學評價上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如一些學校對美術教學在計算工作量時只相當於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的70%,美術教師在評職、評優、評先等方面的待遇都低於其他主科教師。這些都是造成美術教師教學隨意散漫的主要原因,這些現狀嚴重製約了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
2.專職美術教師緊缺
農村小學受固有條件的限制,許多學校都無法配備專職美術教師(有的學校甚至一個專職美術教師也沒有),由其他學科教師或年老教師甚至後勤人員兼任,教師的專業素質得不到保障。兼職教師駕馭教材能力普遍偏低,教學水平相應較差。他們絕大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和培訓,沒有專業老師引領導,沒有研究氛圍,肯乾的老師也只是摸著石頭過河。
3.教材偏深,教學內容繁復
全國統編教材內容包涵美術的各個方面,如雕塑(木雕、石雕)、建築、壁畫、自然景觀等形式融為一體來表現的藝術,很多教學內容不著邊際,一些課題讓人無從下手。統一的教材制約著教師教學內容的自主發揮,根本無法達到教學要求。教師只有適當地拋開教材,到生活中去尋找和挖掘美術資源。目前農村小學採用較多的美術教學形式是:剪紙、鉛筆畫、蠟筆畫、水彩畫、樹葉粘貼、撕紙畫等。這些教學有時目標不明確,要求不高,造型的基本方法欠佳,往往流於形式,成為一種游戲活動,有的學生興趣很高但得不到滿足。
4.必要的教學設施缺乏
有的學校無專用教室,即使有美術專用教室,距美術教學的辦學標准還有較大的距離。教室里只有幾塊畫板,美術櫥櫃內只有幾個石膏模型,教師常用的必備示範工具、材料微乎其微。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是不盡人意,由於沒有電化教學設備,美術教材自帶的教學資源無法使用,更談不上教師去開發新的現代化教學資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成為一句空話。就算有,許多時候還是用做擺設,並不能真正充分地發揮作用。
5.學生繪畫工具和材料得不到保證
由於家長對美術學習認識的偏頗(不支持、不過問的佔65%),和部分農村小學對美術課的開設無法得到保證,使得學生家長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程度大打折扣。許多學生連最起碼的美術學慣用具都無法配備,更談不上按照美術教材的要求,配齊其它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使得一些教學內容無法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術課教學任務的完成,阻礙了美術教學的順利進行。
6.校外美術活動少
組織學生進行校外美術活動或與之相關的活動少之又少(甚至沒有),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藝術教育一直以來只注重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對美的感受和表現。
二、改善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對策
改善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責任首先是教育行政和學校領導。教育行政和學校領導必須在以下方面有所作為:
1.增強依法治教意識
各級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美術課程,嚴格按照美術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進行教學,任何一個稱職的教育管理者都應該樹立依法治教的意識,自覺執行教育教學法規。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藝術教研員的配備,對美術教師工作量的認定及評職、評優、評先都應與其他學科一視同仁,盡量做到評價的公正、公平。同時,要對美術教師加強培訓,不斷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3.大力改善辦學條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學校美術教育經費的投入,積極創造條件,配置美術專用教室、展覽室,按照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器材配備目錄,配備美術教學及活動器材,確保美術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4.開發課外教學資源
農村學校在美術教學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游覽,感受、欣賞鄉土藝術;聽有關傳說、趣聞、歷史故事;利用攝影、寫生收集創作題材。讓學生從欣賞客觀的形式美過渡到其客觀內容的美,從而把美的事物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表達出來,使學生深深體會到藝術靈感來源於生活,創造也來源於生活。
當然,作為有強烈事業心的教師來說,更要通過研究課堂教學來改善自己的美術課堂教學。
1.引導學生配備必要的學習工具和材料
按要求主動准備學慣用具和材料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表現。而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興趣,自然會記得帶齊學慣用具或材料。因此,在每次上新課之前,要花一定的時間並提出一些問題來幫助學生認識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以此培養學生准備工具和材料的興趣和意識。比如,在執教《動物面具》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先讓學生說說這節課是繪畫課還是手工課,學生馬上回答是手工課;課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進行製作的,學生辨別出有卡紙、手撕的紙條、西瓜皮、胡蘿卜、舊報紙等材料。除了這些還可以利用哪些材料來製作漂亮有趣的動物造型呢?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製作好的小老鼠、老虎、猩猩、獅子、兔子、猴、狗、牛等動物面具進一步啟發學生。他們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種各樣的動物面具時都「哇」地叫起來:誇張的耳朵、有趣的眼鏡……這時我再進行誘導:你們想不想也像老師一樣做這些漂亮有趣的動物面具呢?「想——!」教室里響起整齊的回答。「這就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哪個同學到時帶的材料最齊全,老師相信他製作出的造型肯定最有趣!」結果,同學們都帶來了許多製作材料。
2.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欣賞課學習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欣賞、了解名家的繪畫技巧及表現手法;欣賞兒童畫與中外優秀美術作品,讓學生將兒童畫和這些作品進行比較,找出各自特色;欣賞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作品,使學生知道美術有很多樣式,糾正學生中存在的重繪畫學習,輕手工製作學習的認識偏差;欣賞中國美術、西洋美術與民間美術,讓學生體會書畫藝術、建築藝術、工藝製作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熱愛傳統藝術的情感。
3. 整合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
我們上美術課時,總不能天天做「游戲」。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是經過幾次印刷的,色彩效果欠佳,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來做補充就非常有必要。可以找一些資料,如錄像、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音樂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的作品欣賞,才能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讓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例如,我在教學《卡通開通》《有趣的漢字》《表情豐富的臉》《我設計的船》《鳥的紋樣》《會變的花》《手印指印變變變》時,運用多媒體,通過聲音、動畫、視頻、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
4.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動手實踐
藝術源於生活。如果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那將使藝術失去原本應有的魅力,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選擇活動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元旦、教師節等節日,我指導學生製作立體賀卡,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美術創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他們把平面的構想立體化,培養和鍛煉學生剪、折、刻等方面的手工技藝。再如,我帶學生進行藝術節會標設計、圖書封面設計、郵票設計、板報報頭設計、小書簽設計、手印畫設計等,培養學生創新的實踐能力,並讓他們在製作中感受到快樂。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播什麼種子開什麼花。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一塊亟待研究與開發的園地,我們要在充分認識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投入足夠的熱情,加強研究和實踐,尤其要注重美術與文化及社會的聯系,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構建一種開放的、既能容納又能擴展的美術課程並落實於教學實踐,讓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孩子們的「營養快線」。農村美術教育,任重而道遠!
H. 如何利用農村資源進行美術教學
澄邁福山中學 周小燕 《課程標准》指出: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教師不能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作為視覺藝術教育的美術課,其創造能力的培養,不但要到生活去捕捉題材內容,而更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感受,去真實描繪和創造生活。我校地處農村,開展美術教學確實很難,不單單是經濟困難,我們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從教師的教學、手段、方法、教具等都遜色於城市學校。在教材中也滲透著較強的都市人的審美情趣。所以在農村學校開展美術教學,真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農村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在廣闊的山山水水中,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術資源,泥、石、草木這些資源唾手可得,不需分文,天然的豐富形態,質地、紋理、色澤,還使它們能夠成為美術鑒賞的好對象和美術創作的好材料。那就看我們如何開發了。在這里,我就分類地談談,我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是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的。 一、雕刻雕刻,從形式上分有浮雕和圓雕,從材料上分有石雕、木雕、竹雕等等。但真正要開展雕刻教學很難,一沒有工具,二沒有材料,但是我發現我們的學生特別喜歡雕刻,特別是男生,他們經常把課桌椅、門窗當做雕刻創作的陣地。因此,我在上增一分活潑,添一份情趣這節課時,我就讓他們過上一把雕刻癮。 在我們的農村,建房子,搞圍牆,圈豬圈等都用紅磚,所以紅磚在我們農村隨處可見,唾手可得,而且,紅磚浸泡過一段時間後,比較疏鬆、柔軟,容易雕刻,在工具上,我們可以用螺絲刀、鐵片、鐵絲、廢舊的圓珠筆心、磨沙紙等等都可以代替刻刀,非常的方便,因此,我用紅磚來進行雕刻教學。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我帶來的幾件作品,讓學生感受它們的美,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那些攔路絆腳的紅磚是怎樣變成了藝術品的。接著向學生介紹雕刻的基本手法,使用工具和雕刻步驟,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開始創作,大膽想像,同學們在雕刻過程中,興趣特別的高,有的同學還在雕刻好的磚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效果更加奇特。 二、貝殼造型 我們地處海邊,到處是貝殼,我在上八年級的變廢為寶這節課時,我就是運用貝殼來製作貝殼畫的。首先,我先讓同學們觀察和分析這些貝殼的天然形象,色彩、紋理和質感,再引導學生欣賞老師做的各種各樣的貝畫,接著,啟發同學們根據各自帶的貝殼的特徵,去聯想、想像、大膽、構思看看把它們裝扮成什麼形象的,然後再和學生一起探討造型的方法和製作步驟,並設法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讓同學們大但製造,最後把各自的製作展示,同學們互評、自評。這樣同學們就創造了一批又一批造型獨特新穎別致的作品。 三、粘貼畫在我們農村,能用來做粘貼畫可多了,材料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如:樹皮、樹枝、樹葉、小豆子、蛋、殼、沙子、羽毛、毛線、膠繩,這些材料在質地、紋理、色彩上各具有特色,都有天然之美,把它們綜合地靈活地用創造粘貼畫,其效果要麼古林厚重,要麼清晰素雅。有一種合新的美感。我在上裝點我的居室這節課時,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材料,按照材料的質地,色彩等,特色進行粘貼的,用小豆子粘貼出森林水果、動物等各種畫作,有的用沙子,貝殼粘出了我們的椰風海韻。更有的學生大明用膠繩、毛線相結合,粘出我們黎家姑娘。形象簡朴粗獷,線條細膩柔和,色彩生動自然,那種農村山鄉的濃濃鄉情民間美術似的朴實大方的美感撲面而來。 四、編織在我們海南遍地是椰子樹,隨手可取,椰子葉又具有色澤自然,比較柔軟,韌性也好的特點,比較適合於編織,所以,我在上設計與應用這一領域時,我就讓學生們用椰葉來編織小動物。 首先,我先出示老師或者學生的作品,讓同學們欣賞,接著讓同學們認識材料,懂得凡具有色澤自然,比較柔軟、韌性較好的這些特點的材料都可以用來進行編織。接著,講解編織的方法、步驟和技巧,最後,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編織、製作。通過這節課以後,我發現同學們拓展到可以用鐵絲和線,稻草、菜桿和一些其他植物的藤等等都可以結合起來進行編織、製作。特別是女生她們可以編織中國結、項鏈、手鏈、掛飾等等看起來真是另有一番風味。 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不僅是農村美術教學充滿活力與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熱愛美術學習,學習美術的人多了,欣賞美感愛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農村自然教育資源,讓學生走出圍牆,融入社會,放眼農村廣闊天地,挖掘農村特有的資源,開展以農村為題材的系列活動,把生活和美術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農村孩子的興趣得到培養,個性得到章顯。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美術教學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