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銀行資本充足指標
銀行的資本充足性,主要指銀行資本的數量足以吸收可能發生的意外損失,使銀行在遭遇風險損失時不致破產。隨著金融競爭的日益激烈,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擁有充足的資本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性,應增加考核指標,完善評價方法,以真實、客觀和全面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資本狀況。
衡量銀行資本充足性目前有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比重三個常用指標。
計算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看是否達到監管當局規定的標准值;然後與同類銀行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並與其上兩年數值進行比較。
從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資產質量狀況看,筆者認為,可根據復合資本充足率的高低,將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狀況劃分為以下五個等級:
A、復合資本充足率高於10%,說明資本非常充足;
B、復合資本充足率為8%-10%,說明資本比較充足;
C、復合資本充足率為6%-8%,說明資本不足,需要補充資本;
D、復合資本充足率為4%-6%,說明資產風險較大,資本很不充足,急需補充資本;
E、復合資本充足率低於4%,說明資產風險很大,資本嚴重不足,急需補充自有資本。
從賬面上看,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實力總體上說是比較雄厚的,資本充足率距離《巴塞爾協議》中8%的要求相差不遠,有的銀行還超過了8%,尤其是核心資本充足率更是較大地超過了《巴塞爾協議》中4%的要求。
近幾年來,國家採取了兩項重大的改革和政策措施,使國有商業銀行的賬面資本充足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是1998年國家財政向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補充了2700億元資本金;二是1999年成立了4家資產管理公司,接收了從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剝離的近14000億元不良資產。
但是,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真實資本狀況,要比賬面資本記錄嚴峻得多。
2. 現如今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在什麼區間
2010年巴塞爾協議,強化了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標准,商業銀行總資本充足率應達到10.5%
目前都是要求在這個值以上,這和是不是農村商業銀行,還是國有銀行或股份制銀行沒有任何聯系。
資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 也被稱為資本風險(加權)資產率,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 (CRAR)。資本充足率是一個銀行的資產對其風險的比率。國家調控者跟蹤一個銀行的CAR來保證銀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風險。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本比率。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資本充足率=(資本-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操作風險資本+市場風險資本)*12.5)
其中,資本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即資本=核心資本+附屬資本
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或普通股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和少數股權。
附屬資本包括重估儲備、一般儲備、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長期次級債務。
資本扣除項包括(一)商譽;(二)商業銀行對未並表金融機構的資本投資;(三)商業銀行對非自用不動產和企業的資本投資。
3. 什麼是資本充足率指標
資本充足率(復Capital Adequacy Ratio),也稱為資本風制險(加權)資產率[ 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簡稱CRAR] 資本充足率是指 資本總額 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 資本充足率反映 商業銀行 在 存款人 和 債權人 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 銀行能以 自有資本 承擔損失的程度。規定該項指標的目的在於抑制 風 險資產的過度膨脹,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保證銀行等 金 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 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 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4.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對各級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什麼
一、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包括最低資本要求、儲備資本和逆周期資本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資本要求。
二、商業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如下最低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6%、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
三、商業銀行應當在最低資本要求的基礎上計提儲備資本。儲備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
特定情況下,商業銀行應當在最低資本要求和儲備資本要求之上計提逆周期資本。逆周期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0-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逆周期資本的計提與運用規則另行規定。
四、除本辦法第二十三條和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最低資本要求、儲備資本和逆周期資本要求外,系統重要性銀行還應當計提附加資本。
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1%,由核心一級資本滿足。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認定標准另行規定。若國內銀行被認定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所適用的附加資本要求不得低於巴塞爾委員會的統一規定。
五、除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和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資本要求以外,銀監會有權在第二支柱框架下提出更審慎的資本要求,確保資本充分覆蓋風險,包括根據風險判斷,針對部分資產組合提出的特定資本要求以及根據監督檢查結果,針對單家銀行提出的特定資本要求。
六、除上述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外,商業銀行還應當滿足杠桿率監管要求。杠桿率的計算規則和監管要求另行規定。
5. 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
資本充足率("CAR")是衡量一個銀行的資本對其加權風險比例的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 : 資本凈額/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期末總額≥8%
風險可以是加權資產風險(a),也可以是各自國家調控者規定的最小總資產要求。
如果使用加權資產風險,那麼CAR = {T1 + T2}/a ≥ 8%.[1]
後面那個8%是國家調控者的標准要求。T1 T2分別是兩種類型的可以計入總量的資產:第一類資產(實際貢獻的所有者權益),即銀行不用停止交易即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和第二類資產(優先股加百分之50的附屬債務),停業清理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對儲戶提供相對較少額度的保護。
本地規定現金和政府債券沒有風險,居民抵押貸款50%風險,其他所有類型資產100%風險。
(5)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規定該項指標的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資產的過度膨脹,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
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資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徑,主要比率有資本對存款的比率、資本對負債的比率、資本對總資產的比率、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率等。
6. 銀行核心資本的資本充足率指標
根據《巴塞爾協抄議》,我國規定商業銀行必須達到的資本充足率指標是: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的資本總額與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率不得低於8%,其中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率不低於4%。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附屬資本包括貸款呆賬准備、壞賬准備、投資風險准備和五年期以上的長期債券。
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附屬資本是指貸款准備金。在計算資本總額時,應以商業銀行的核心資本加附屬資本再扣除以下部分:
(1)購買外匯資本金支出;
(2)不合並列帳的銀行和財務附屬公司資本中的投資;
(3)在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資本中的投資;
(4)呆帳損失尚未沖銷的部分。
7. 什麼是農村商業銀行中的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 也被稱為資本風險(加權)資產率,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 (CRAR)。資本充足率是一個銀行的資產對其風險的比率。國家調控者跟蹤一個銀行的CAR來保證銀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風險。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本比率。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資本充足率=(資本-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操作風險資本+市場風險資本)*12.5)
其中,資本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即資本=核心資本+附屬資本
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或普通股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和少數股權。
附屬資本包括重估儲備、一般儲備、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長期次級債務。
資本扣除項包括(一)商譽;(二)商業銀行對未並表金融機構的資本投資;(三)商業銀行對非自用不動產和企業的資本投資。
8. 資本充足率指標對中國商業銀行有何影響
沒有
資本抄充足率是指資本總額襲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規定該項指標的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資產的過度膨脹,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9. 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指標都是什麼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指標簡析
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協調統一是資產負債管理的總方針。根據人民銀
行規定,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分為監管指標和監控指標兩大類。其中,監
管指標包括:資本充足率指標、貸款質量指標、單個貸款比例指標、備付金比例
指標、拆借資金比例指標等。
資本充足率指標(本外幣合並考核)
資本充足率指標是衡量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是否穩健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反映
了商業銀行的資本既能經受壞帳損失的風險,又能正常營運、達到盈利水平的能
力。一般來講,只要一家商業銀行總的現金流入超過其現金流出,它就具備了清
償能力。由於商業銀行的債務利息支付是強制性的,而資本能夠通過推遲支付股
票紅利而減少強制性的現金流出,因此商業銀行資本構成了其它各種風險的最終
防線。一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越高,其能夠承受違約資產的能力就越大,其
資本風險也越小。但從盈利角度看,資本充足率並非越高越好,因為較低的資本
充足率,意味著商業銀行開展資產業務所需資本的支持數量相對較少,資金成本
也相應降低。為控制風險,各國金融監管當局一般都規定了商業銀行必須滿足的
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我國人民銀行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不低於8%
貸款質量指標
由於商業銀行的貸款在其資產中所佔比重最大,貸款質量的高低不僅在微觀
上會涉及其自身的安危,而且宏觀上對一國的金融體系乃至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
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最早強調的風險管理就是對其貸款質量的
管理,即信貸風險的管理。
產生不良貸款的可能性較多,一般認為主要分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種。外
部因素是指由外部力量決定、商業銀行無法控制的因素,如國家經濟狀況的改變
、社會政治因素的變動以及自然災害等,這些因素往往對借款人違約甚至破產的
可能性產生很大的影響,導致商業銀行無法按期收回貸款本息而產生不良貸款。
內部因素是指商業銀行對待信貸風險的態度,它直接決定了其貸款質量的高低和
貸款風險的大小,這種因素滲透到商業銀行的貸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貸款監管的
質量,以及信貸管理人員的工作實踐中。為控制信貸風險,我國人民銀行規定不
良貸款合計比例不得高於15%。
備付金比例指標
為保護存款人利益,控制金融風險,各國金融監管當局一般都建立了存款准
備金制度。我國於1984開始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並制定了相應的法定準
備金率。
商業銀行的備付金比例應維持在合理的水平。備付金率高,意味著一部分資
金閑置,資金周轉效益差;備付金率低,商業銀行的正常支付將難以保證,資金
的清算、款項的劃撥將受到影響。
拆借資金比例指標(僅對人民幣考核)
拆借資金比例是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及其程度的指標之一。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目標可以簡單概況為:在收益水平一定的條件下
,確保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匹配,最終減少流動性的風險。而商業銀行處理
流動性風險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有三種:資產的流動性管理戰略、負債的流動性管
理戰略以及資產負債的流動性管理戰略。
拆借資金屬於負債流動性管理戰略中的一種。它主要用於彌補商業銀行經營
過程中因某種突發因素或特殊因素所造成的臨時流動性不足。拆借資金與各項存
款的關系非常密切,無論拆出或拆入資金都要考慮資金的承受能力。拆出資金需
要考慮即期的資金能力;拆入資金要考慮預期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源。因此必須
對拆借資金進行控制,目前我國人民銀行規定拆入資金比例應不高於4%,拆出
資金比例應不高於8%。
存貸款比例指標
存貸款比例是反映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傳統指標。該比例很大程度上反映
了存款資金被貸款資金佔用的程度。存貸款比例越高,說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越
低,其風險程度越大。一般來講,商業銀行在初級階段該比例較低,隨著經營管
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該比例也不斷上升。同時該比例也隨商業銀行的規模的擴大
而不斷增加。此外,各商業銀行不同的經營方針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該比例的
大小,如強調進取的商業銀行與非進取的商業銀行相比,該比例就較高,因為前
者側重於盈利性而後者更強調安全性。
10. 一般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多少
銀行資本充足率是指銀行資本總額與該行的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銀行的資本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兩部分。
資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徑,主要比率有資本對存款的比率、資本對負債的比率、資本對總資產的比率、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率等。作為國際銀行監督管理基礎的《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充足率以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來衡量,其目標標准比率為8%。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
資本充足率=(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2.5倍的市場風險資本)
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核心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2.5倍的市場風險資本)
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或普通股、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和少數股權。
附屬資本包括重估儲備、一般准備、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長期次級債務。
商業銀行的附屬資本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100%;計入附屬資本的長期次級債務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50%。
商業銀行計算資本充足率時,應從資本中扣除以下項目:
(一)商譽;
(二)商業銀行對未並表金融機構的資本投資;
(三)商業銀行對非自用不動產和企業的資本投資。
商業銀行計算核心資本充足率時,應從核心資本中扣除以下項目:
(一)商譽;
(二)商業銀行對未並表金融機構資本投資的50%;
(三)商業銀行對非自用不動產和企業資本投資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