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第一家農村信用社成立的時間
1923年 河北 香河
Ⅱ 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是哪個
我國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是:寧波鄞州農村合作銀行,鄞州銀行是全國版首家農村合作權銀行。其前身是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鄞州全區52家農村信用社。經原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批准,成為滬、浙、閩地區首家實施一級法人核算管理試點的信用聯社;2001年11月,實施組建農村合作銀行的試點,並於2003年3月25日獲批復同意開業,同年4月8日正式對外掛牌營業。
Ⅲ 中國第一家農村信用社成立於我國的哪個省市
本人最近在復習備考信用社。語出《農村信用社基礎理論與實務》,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原專話。
1929年2月,紅軍在屬江西省吉安縣東古區成立了東古貧民借貸所,這是革命根據地最早的一家信用合作社。到1931年6月,在永定一帶的信用合作社就有9家,長汀6家。此後,根據地各級政府先後頒布了信用合作社組織條例、工作綱要和發展大綱,明確了信用合作社的任務是抵制高利貸剝削,幫助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上的資金需要。
Ⅳ 中國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是
我國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是:寧波鄞州農村合作銀行,鄞州銀行是全國首家農村合作銀行。其前回身是誕生於20世紀答50年代的鄞州全區52家農村信用社。經原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批准,成為滬、浙、閩地區首家實施一級法人核算管理試點的信用聯社;2001年11月,實施組建農村合作銀行的試點,並於2003年3月25日獲批復同意開業,同年4月8日正式對外掛牌營業。
Ⅳ 中國第一家農村信用社在哪兒成立
1979年,河南漯河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它雖然與嚴格意義的合作信用組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也揭開了我國城市信用合作社發展的新篇章。
1923年,「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在河北香河組織了我國第一家農村信合作用社。在革命根據地,農村信用合作這一形式被積極運用,以解決農村的高利貸和農業生產資金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廣大農村地區成立了信用互助組。1951年,人民銀行頒發了《農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則草案》,重點試辦農村信用合作社。
Ⅵ 中國第一個信用社建立在那一城市
1979年,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成立。
2006年01月10日,中國銀行新聞內發言人王兆文向媒體披露容,鑒於國際洗錢及恐怖融資形勢日益嚴峻,國際社會打擊洗錢及恐怖融資行為力度不斷加大,各國金融監管當局的相關監管要求日趨嚴格和復雜,中國銀行為切實防範聲譽風險,維護國家利益,保護資金安全,日前向全轄發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銀行反洗錢工作的若干要求》的通知,要求全轄充分認識加強反洗錢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和復雜性,不斷完善反洗錢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控機制,全面提升反洗錢工作水平。
Ⅶ 中國農村信用社成立於那一年
中國農村信用社成立於1951年。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由農民入股組成,實行入股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入股社員服務的合作金融組織,是經中國人民銀行依法批准設立的合法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
2、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起初主要發放短期生產生活貸款和消費貸款,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放款渠道,和商業銀行貸款沒有區別。
Ⅷ 中國農村信用社發展史
1920年,中國許多省份遭受嚴重旱災,尤其是華北地區受災最為嚴重,受災農民達2000萬,為抵抗災情,當時各省紛紛成立義賑團體籌措賑災款救災。然而到了1922年華北各省又告豐收,但當時義捐的賑災款尚有將近300萬的剩餘,如何繼續使用這筆賑災款成為一個現實問題。當時負責管理賑災款的「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認為,救災不如防災,防災不如組織災區群眾生產自救,在這種理念確立之後,相當一部分人又將目光轉移到發展合作事業上來。
1923年,由華洋義賑總會組織設立的第一個信用合作社在河北香河縣正式成立,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信用合作社。
農村信用社是由農民人股、入股農民民主管理、主要為人股農民服務的金融組織,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合法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中國農村信用社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
1951年至1959年,是新中國農村信用社組建和發展的第一階段。195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決定大力發展農村信用社.到1957年底,全國共有農村信用社88368個。這一時期的農村信用社,資本金由農民入股,幹部由社員選舉,通過信貨活動為社員的生產生活服務,基本上保持了制的性質,成為農民生活上的參謀助手,以及扶持農業生產的重要力量。
1959年至1980年,這一階段由於極左路線的影響,農村信用社曾先後下放給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管理,後來又交給貧下中農管理,農村信用社基本上成為基層社隊的金融工具。
1980年至1996年,農村信用社由農業銀行進行管理.1984年,國務院批轉了中國農業銀行《關於改革信用社管理體制的報告》,提出把農村信用社真正辦成群眾性的金融組織,在遵守國家金融政策和接受農業銀行領導、監督下,獨立自主地開展業務.恢復和加強農村信用社「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經營上的靈活性」。此後在中國農業銀行的領導下。農村信用社在民主管理、業務經營、組織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特別是縣級聯社的設立,對農村信用社各項業務的發展和內部管理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但同時也使農村信用社成為國家銀行的「基層機構」。走上了「官辦」的道路,貸款大里投放鄉鎮企業。農民對信用社的經營活動失去監督。
1996年8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1996]33號),進一步明確了農村信用社改革管理的政策措施,農村信用社得到長足的發展。到2000年底,全國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15129億元,各項貨,110489億元,比1980年分別增長56倍、134倍。農村信用社已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的征程,新的形勢,農村信用社面臨著新的任務,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已經成為鞏固農業基礎地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十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農村信用社要堅持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因地制宜加快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服務中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只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農民的需要,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改善服務,農村信用社就一定能夠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創造新的輝煌。
Ⅸ 中國農村信用社成立於哪一年
成立於1923年,我國第一家農村信合作用社成立在河北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