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農村建房防震

農村建房防震

發布時間:2021-01-27 12:13:07

❶ 農村自建房地基咋樣更堅固抗震

1.基礎挖深一些,來這樣源可以使上部建築更穩固。
2.夯實,用那種蛙式或者振動式打夯機效果不錯,還經濟實惠。記住要多打幾遍
3.做好細石混凝土墊層,一般100厚就行。
4.上部結構要找幹活質量比較高的師傅干,這樣可以保證質量,提高房子的耐久性。
補充:其實基礎和上部結構相比,在地震來的時候,收到的地震作用要小很多(因為基礎和大地緊密相連,受到的慣性力相比之下很小),所以基礎抗震一般從概念上考慮,所以按照常識,在建築選址時,盡量選在地基土堅實的地方,盡量離河遠點,離山遠點。 然後要想保證房子在地震時更安全,要在主體結構上多下工夫,比如說,基礎放腳上邊做圈樑(有的地震區的農村自建房基礎圈樑能做4道!!一般一道),上部要做好圈樑和構造柱,使建築連城整體,提高建築的剛度和整體穩定性,這樣有利於抗震。

❷ 農村自建房如何防震

材料價位不會降 所謂的防震主要是看房屋建築的結構 材料為次要。

❸ 房子的地基怎麼做才能有效的防震

房子的地基有效的防震措施:
一、建築場地的選擇和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房屋抗震性能要提高,地基與基礎砌築很重要。建房時要選擇平坦堅硬而乾燥地區,遠離舊河道、河邊等松軟的地方,還要避開危險的懸崖、陡坡、沖溝和斷層;地基基礎的處理好壞直接影響房屋的抗震性能。地基處理時開挖基礎溝槽,房基要深一點,厚實一點,基礎不宜太高,截面要做成梯形,用岩石或混凝土鋪設地基,可以減弱地震的摧毀力。
二、房屋的布局:房屋結構整體布局要合理,外型要均稱、規則,盡量避免突變,以正方體或長方體為最好,如果確實需要設計成長方體,其長度應該是寬度的二倍半。煙囪的布置及門窗的位置大小要適當,煙道要砌在牆體外,房屋的門窗不易過大,窗間牆不易過小,門窗過梁不易單薄,大梁及檀條在牆身的支承面不易過小,要增加牆體強度,以保持牆體的整體性。
三、牆體的抗震措施:牆體構造要牢固,在地震時,牆體受到水平地震力的作用,構造不好的牆體就會被震松甚至倒塌,牆倒引起房屋倒塌造成嚴重災害。從地震災害區調查表明,磚牆的抗震性最好,其實心卧磚牆又比空斗牆要好。對於土坯牆可採取卧砌,坯與坯之間要咬接,轉接角處要有一定的長度搭接,砌築土坯所用泥漿內要加些麥草,坯縫中泥漿要飽滿。這樣牆體的整體性能就有所提高,為增加牆體系統的牢固程度,還必須把牆體各部分連成一個整體。為此,就必須使縱橫牆同時砌築,互相咬接,以便互相依靠,共同作用,縱橫牆交接轉彎處應鋪放拉接材料,以增加牆體的連接能力。磚混結構建築,砌磚時,磚塊必須先浸水,以免灰漿中的水分很快被磚塊吸收,從而使灰漿失去粘結力。應盡量避免冬季施工,因為冬季氣溫低,灰漿還沒有來得及結硬就被凍結住,起不到粘結作用。另外,建築物的平、立面要規則,對稱,長、寬、高比例要合理,砂漿標號不低於25號,磚縫灌漿要飽滿,縱橫牆及外牆要同時施工並咬砌或採用預埋鋼筋拉結;合理、正確使用圈樑,一定要閉合成圈,裡面鋼築必須有一定的搭接長度,與橫牆結處必須伸出一定長度的拉結鋼筋,並與牆體牢固聯接,採用橫隔牆承重,不僅可節約鋼材,也可提高房屋整體橫向地震力及剪切力的強度。 屋架:屋架不宜過高,跨度不宜過大;房屋檀條宜稍稍伸出牆體,避免地震時從牆內脫出。
屋頂:屋頂要輕,重心要低,避免頭重腳輕的現象。
蓋房通俗諺語說得好:「地基牢一點、離河遠一點、房子矮一點、屋頂輕一點、牆體好一點、連接緊一點、布局合理點、樣子簡單點、要想再好點、互相多學點」。

❹ 農村自建房地基怎樣更堅固抗震

1.基礎挖深一些,這樣可以使上部建築更穩固。
2.夯實,用那種蛙式或者振動式內打夯機效果不錯,容還經濟實惠。記住要多打幾遍。
3.做好細石混凝土墊層,一般100厚就行。
4.上部結構要找幹活質量比較高的師傅干,這樣可以保證質量,提高房子的耐久性。

❺ 你好,我家在農村蓋房子,請問地基要如何處理才能達到牢固抗震的要求呢地基要挖多深謝謝!

1、請問地基要如何處理才能達到牢固抗震的要求呢?
一般地基是不需要做抗震內設計的,除非是一些液化很嚴容重的土質。一般地基在考慮抗震時,按規范。承載力是提高的。
2、地基要挖多深?
地基要挖多深,主要看土質。按規范,如果在承載力足夠的情況下,宜淺埋,但是要滿足最小埋深要求。具體最小埋深可以看看規范。

按你所描述的土質情況,再結合我經驗上的一些認識,你的黃土承載力在130kpa左右。
四層樓房,面積有150平左右柱距估計不超過6m,這樣其實按獨立基礎也可以的。保險點,做條形基礎也可以,我覺得做滿堂紅沒有這個必要(當然,實際情況,要看你的圖紙,經過計算才知道的,在沒有這些資料前,任何人都只能是猜,不可能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
施工隊要你做滿堂紅,很大的原因不是為你房屋安全著想,而是,做滿堂紅,工程量大很多。用料也大,他們會賺得多。

❻ 蓋房打圈樑能抗幾級地震

別聽樓上誤導你 6級地震是沒有問題
我們的房子能抗幾級地震?嚴格來說,這個提法並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的房子能抗幾度的地震?
先來解釋兩個概念: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
所謂地震震級,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愈大,震級的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一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烈度一般分為12°,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
通俗點來說,地震震級是死的,地震發生後他的震級就確定了,而烈度是活的,根據地面各種情況不同而不同。再補充一句,唐山大地震震級是7.8度(跟這次一樣),震中烈度大概是11度。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唐山大地震的震源速度大概是8公里左右,而此次汶川地震震源深度據外電報道是29公里,所以說這次地震震中的烈度應該不會大於唐山。
我們國家真正開始重視建築的抗震問題是從邢台地震開始的,到發生唐山大地震後得到強化。(當然以前也有抗震規范,但主要是套用翻譯蘇聯的規范,且執行也不嚴格)74年的時候出了第一本國家抗震規范工業與民建築抗震設計規范TJll-74(試行)》,78年的時候根據唐山的大地震的經驗《工業與民用建築抗震設計規范TJll-78》。這是中國第一本比較成熟的抗震規范。1982年由建築科學研究院負責主編,考慮對《工業與民用建築抗震設計規范TJll-78》進行修訂,並於1987年完成《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J11-89》的送審稿,1989年由建設部批准,1990年正式實施。從89抗震規范開始,採用了以概率可靠度為基礎的三水準(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兩階段(小震下得截面抗震驗算和大震下的結構變形驗算)的抗震設計思想;提出了6度區的建築抗震設防的要求;提出了建築的重要性分類概念,以基本烈度和建築重要性分類共同確定設防標准.
目前中國的建築的抗震設計通俗來說都是以當地的抗震設防烈度為准來進行設計的。國家抗震規范根據各地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小(主要是根據板塊學說)編制了抗震設防烈度表,供設計選用。比如說唐山的抗震設防烈度是8度,四川汶川的抗震設防烈度是7度。一般來說,全國大部分地震不活躍帶抗震設防烈度是6~7度,碰到首都或省會以及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的時候抗震設防烈度會提高一度。烈度表上抗震設防烈度最高到9度,9度區主要是雲南,西藏,四川邊境的一些地區(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現在再來回答我們一開始提出的這個問題,知道了我們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所謂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指當遭受低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50年一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可繼續使用;當遭受相當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475年一遇)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當遭受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1641-2475年一遇)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所謂建築的重要性分類概念是指建築物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築屬於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築(如各類應急指揮中心,人員特別密集場所,核電站等等),乙類建築屬於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築,(如電力中心,通信中心等等),丁類建築屬於抗震次要建築(主要是一些無人,臨時建築等等),其他不屬於甲乙丁類的建築都屬於丙類建築,也就是說我們大家接觸最多的住宅,商鋪,辦公樓都是屬於丙類建築。甲類建築和乙類建築設計時都應考慮比當地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級,丙類建築需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對我們的建築(指經過正規報建並設計的建築)的抗震能力應該有個基本概念了吧。我再嘮叨幾句,一般來說,發生低於或等於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地震時,正規設計的建築理論上都是安全的(當然碰到豆腐渣工程的話就自求多福吧),碰到大於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地震時,如果你不是在甲類,乙類建築中,那也自求多福吧。
一般來說,建築的抗震能力,筒體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結構>磚混結構。當然,筒體結構和剪力牆結構一般都用在高層建築中,而高層建築也是對地震最為敏感的,這可以從這次地震時上海北京那麼多高樓才感覺到震感看出來。(設計高層建築對建築強度的主要影響就是地震作用的影響,這不同於多層建築主要是考慮自重影響)而多層建築一般以框架結構和磚混結構為主。
對抗震能力的影響還有一點,就是樓面是否是現澆的,如果樓面是現澆的話,會大大增加建築的整體性,提高抗震能力,浙江省從2000起就全面禁止在建築工程中使用預制樓板(即我們俗稱的五孔板)。
除去正規的工程,江浙地區農村大量存在著農民自建房。這些自建房,建造於上個世紀8,90年代大多抗震能力勘憂,這些房子,大多使用的是預制樓板,結構形式採用磚混結構,磚牆採用空斗牆砌築(磚混結構要求的磚牆必須實砌),樓層位置沒有抗震圈樑,房子四角沒有抗震構造柱,一旦發生6度以上地震會很危險。90年代後期建造的房子好一點,很多都採用現澆樓板,圈樑,構造柱也有了,這種房子6度地震的時候應該不至於倒塌。

❼ 農村蓋平房如何蓋才能即防震又省錢

農村民居普遍質量較差,基本上不具備抗震性能,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就是新建的房屋,由於貪圖方便省事、省錢,忽視抗震要求,質量也沒有多大保障。不但不能抵禦強烈地震的作用,就連一些強有感地震的影響也導致房屋損壞,有些落成不久的新居變成危房,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其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如何提高廣大農村的房屋抗震性能呢?總結歷史經驗,我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選擇好的場地,盡量避開舊池塘、半填土地帶(平整土地時填起來的地方)、土質松軟地方等。山區還要注意避開懸崖和陡坡,防止地震時發生滑坡。對選擇好的地基要認真處理、夯實。

(2)屋架不要太高,使房屋重心降低,屋架之間要加剪刀撐(風撐),屋架和柱子之間要加斜撐,使房屋具有一定的抗剪切力的能力,房屋整體性提高了就不易倒塌。如果牆體用磚混材料,最好加圈樑或每隔一定的高度加拉筋,這樣可以提高牆體的抗拉性能和整體性能。

(3)房檐上盡量少做或不做女兒牆、高門臉等裝飾物,這些笨重而又不穩定的附屬物最易倒塌;牆上的窗口應當少開或開小一些。

(4)對於土坯牆,要選用粘性好的土質,夯打要均勻密實,在土牆上直接擱置檁條、屋架或大梁,地震中容易使承梁處牆體損壞引起倒塌,所以在檁條、屋架或大梁之下放置一些木墊,分散壓力。

(5)屋頂要輕,有的地方建房時,加一層水泥預制板,上面又架上木屋架泥土瓦頂,這會使房屋頭重腳輕,抗震性能差。

(6)保證施工質量,尤其磚泥結構的牆體要內外咬砌,不得出現通縫。磚吃水要足,轉角處隔幾層要加筋等。

以上幾條做好了能有效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對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習慣,但只要在建房時,把抗震要求考慮進去,結合實際採取一些措施,就會使您有備無患,減少損失。

隨著新農村住宅的推進,農村居住條件有所改觀,但沿襲的多年的農村建築市場要達到真正意義的「新農村」,還差的很多。

請給好評謝謝您

❽ 農村房屋抗震的基本措施都有哪些

農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
1.場地選擇要恰當
①選擇地勢平坦、開闊,上層密實、均勻或穩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②不宜在軟弱土層、可液化土層、河岸、湖邊、古河道、暗埋的濱塘或溝谷、陡坡、松軟的人工填土,以及孤突的山頂或山脊等不利地段建房。③不應在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動斷裂、地下溶洞等危險地段建房。在此類危險地段上。即使把房屋建得很堅固, —旦遭受地震災害,輕則牆倒屋塌,重則會造成毀滅性災難。
2.地基要做牢做穩
①在軟弱土層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礎溝槽必須寬厚,槽底均勻鋪設灰土層並分層夯實後,用水泥漿砌磚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礎,還可用加樁等技術加固地基。對於一般的軟土地基,應設置大腳,預防不均勻沉降。如果是建樓房,應設置地圈樑,以防不均勻沉降對上部結構的影響。
②在鹽鹼地地區建房屋,應加強基礎防潮、防鹼、排水等措施,防止鹼潮對用體的腐蝕作用,以避免降低強度。
3.房屋結構布局要合理
①房屋體形要合理。設計房屋時,要避免立面上突然變化,平面形狀也宜簡單、規則,牆體布置得均勻、對稱些,使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對於土坯房,房屋高度要低些,一般是一間一道橫牆,硬山擱檁,雙坡四齣檐式;樓房採用內廊式平面,縱橫牆較密,加上牆體間咬砌搭接,房屋的整體性就好。 ②橫牆要加密。橫牆支撐著縱牆,限制縱牆的側向變形,同時還承受屋頂、樓層和縱牆等傳來的地震力,在房屋抗震上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地震區建造的房屋,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橫牆宜布置得密一些,一般居住用房以不超過兩個開間為宜。如果使用上需要有更大的空間時,就要採用諸如加牆垛、圈樑等措施,來增強縱牆的強度和穩定性。 ③牆壁上開洞要恰當。牆壁上開洞,削弱了牆的強度和整體性。應盡量少開洞或開小洞。開洞要均勻,不要在靠近山牆的縱牆上或靠近外縱牆的橫牆上開大洞。
4.屋頂要輕
①屋頂要輕。—般民用房屋的屋頂,常用的草棚、泥頂和瓦頂等幾種。由於各地做法不—,它們的重量差別很大,輕的每平方米只有十幾公斤,重的每千方可達數百公斤。在地震區建房,應優先採用輕質材料做屋頂。 ②圍護牆和隔牆要輕。圍護牆雖然是房屋的非承重部分,但地震時笨重圍護牆的倒塌,同樣會造成重大的災害。例如,某Ⅸ度地震區的房屋,絕大多數是質量比較好的穿斗木骨架二層樓房,用土坯牆做圍護牆,地震後木骨架大部分基本完好,而土坯圍牆卻大都倒塌。因此,地震區需要採用輕質的圍護牆和隔牆。尤其高烈度區的木骨架承重房屋,可以採用下部做重的牆、上部做輕質牆的方法。 ③屋頂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屬物。屋頂上的附屬物,如女兒牆、高門臉等,既笨重又不穩定,在Ⅵ度左右地震中就會大量破壞,甚至造成人員傷亡。所以,地震區應當盡量不做或少做這類裝飾性的附屬物,如果必須建造時,就要做得矮些和穩固些。
5.牆體要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
①牆體要選擇好材料。牆體材料選擇時要考慮強度和耐久性。一般來說,採用磚牆比土坯牆和石頭牆好。對於石頭房屋,有稜角毛石比光滑卵石好。土坯牆的耐久性,同土質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粘性較好的泥土比砂性太大或雜質太多的泥土好。有條件時,最好在制坯或夯牆的粘性土中摻和一些草筋(如麥桔、稻草、或干凈的雜草等),以增強土坯或或土牆的強度。②注意牆體砌築形式和方法。普通粘土磚砌築的牆體,除卧砌實心磚牆外,還有空斗牆、18牆和12牆。這三種牆在地震區使用時,必須採取加強措施。首先,房屋的高度應加以限制。其次在施工中,除應確保施工質量外,還須在牆體聯結處加磚垛、拉結鋼筋等。在屋頂和樓層下加砌一磚寬的卧砌實心磚帶(不少於三匹磚)。這樣,梁(屋架)或樓板的支承,不但加寬了,而且較為堅固。為了使砌體受力盡可能比較均勻,各類砌體中的塊材在砌築時都必須上下錯縫。縱牆與橫牆、內牆與外牆結合要牢靠,牆體之間互相依靠,方能更好地共同發揮抗震作用。③採用一系列構造措施。為了保證房屋具有必要的抗震能力,除使結構具有必要的強度外,一系列的構造措施也可以提高房屋結構的延性和剛度。除注意縱橫牆、內外牆間的拉接外,宜增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樑,以提高房屋的耐震能力。
6.確保施工質量
①牆、柱要錯縫咬砌,土坯、磚石塊體應錯鋒咬砌,方有良好的整體性。為了保證牆體咬砌良好,內外牆最好同時砌築。如果不能同時施工,宜放踏步岔,不要用馬牙岔。受力大的小斷面磚柱,砌築要精心,要砌實心柱,不留通天縫。②灰漿要飽滿,不要用「帶刀灰」(只在磚石邊角抹灰漿),不要單純地用砂漿和泥。要適當加水泥、石灰,以提高灰漿強度和粘結力。磚石表面要干凈,干磚還要浸水後再砌。這樣才能使磚石與灰漿粘結牢靠。③木構件結合要好。木骨架的榫眼要開得恰當,使榫頭結合緊密。如果木柱不夠粗壯,或是在烈度為Ⅷ度以上的地區建房,應對木構件進行;加固處理,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其抗震能力。

❾ 如何提高農村民房房屋抗震

地震不僅會給城市造成深重災難,也會使農村蒙受巨大的損失。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其 以上地區占國土面積79%以上,其中絕大部分屬農村。本世紀發生在我國造成災害的地震有近1600次,直接發生在城市造成破壞或一定損失的地震不足2%,其餘的均發生在農村。
歷次震害表明,房屋倒塌是農村產生地震災害最主要的原因。這是因為農村建房缺乏規范化管理,房屋質量差,不僅不能抗禦強烈地震,就是6級左右的中強地震,甚至強有感地震也會導致房屋損壞而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農村避免或減輕地震災害的有效途徑。
一、房屋震害
地基基礎不牢,結構強度不足,建築材料不合格,施工質量差是農村房屋遭受地震破壞的主要原因。
施工粗糙,建築質量差都可能加重地震災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內外牆只留直槎,無拉結;牆位不正,牆體歪斜;箍筋間距太大;工程接縫處理不當等。
2、包心柱,帶刀灰、立磚立砌空斗承重牆等都是錯誤落後的施工方法。
二、選址和地基
1、選擇地勢較開闊平坦,土質堅硬的地方建房,避開河湖、池塘岸邊和不穩定山坡。
2、根據場地條件修築不同類型地基基礎,所用材料應達到:磚≥MU7.5,混凝土強度≥C10,砂漿強度≥M5,毛石為堅硬塊狀。

三合土,顧名思義,是三種材料經過配製、夯實而得的一種建築材料,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三合土。但其中熟石灰不可或缺,三合土存在於沒有水泥或水泥奇缺點年代,所以,說三合土中有水泥是不對的。
我國的地質存在大量的「亞粘土」俗稱「黃土」「紅土」。在有泥土地地方,三合土地材料為:泥土、熟石灰、爐渣。經夯實,可增加其密實度,而且粘土顆粒表面的少量流行性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石灰中的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生成不溶於的水化硅酸鈣與水化鋁酸鈣,將粘土顆粒膠結起來,提高了粘土的強度和耐水性。
水泥 、沙或幼石粉、小石(大多用10、20公分)
主要比例有:1(水泥):1(沙或幼石粉):2(小石)-此比例力度最強, 1:2:4 ,1:3:6
當然還有更多,那些是專業配製了。

3. 用置換法、加密法、設置地基圈樑等方法處理軟弱、鬆散地基土。

三、 不同結構房屋的抗震措施
(一)磚混結構房屋
1. 平立面布局合理
(1) 房屋高度和寬度之比不應大於表1所列。
(2) 橫牆間距不應大於表2年列。
2. 承重牆
(1) 磚的強度不小於MU7.5。
(2) 砂漿配比正確,其強度宜高於M5,詳見表3。
(3) 砌磚要講究章法,不能留直縫,牆體平直而沒有歪斜。
3. 設置圈樑
烈度6度和7度可隔層設置,超過7度必須層層設置圈樑,可視情況選擇以下三種類型之一:

(1)鋼筋混凝土圈樑,即在同一樓層面高度,沿縱橫牆澆注一個閉合的鋼筋混凝土梁。其配筋要求見表4。
*基礎圈樑縱筋不小於4φ12
(2)配筋磚帶圈樑,在靠近樓板面附近,於所有縱橫牆上面敷設2φ12的鋼筋,滿鋪砂漿,再砌兩皮磚,又再敷設2φ12鋼筋,滿鋪砂漿,然後繼續向上砌築。
4. 構造柱的設置
在施工時,於縱橫牆交匯處預留缺口,澆注鋼筋混凝土柱。

5. 屋蓋和樓蓋與牆體連結牢固
措施: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要求樓板伸進縱橫牆的長度不小於120毫米。

6. 門窗應設置過梁
7. 突出屋頂的裝飾物與頂圈樑要有牢固的連結

註:4φ10表示要用4根直徑為10毫米的鋼筋,其餘類推。
(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
這類房屋技術較復雜,應請具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施工單位建造,它由梁、柱、樓(屋)蓋、填充牆組成,要求平立面布局簡單、均勻、規則。
1. 柱的施工要求
措施:
(1)柱中線與梁中線應盡量重合;
(2)配筋率:中柱、邊柱不小於0.5%,角柱不小於0.7%;
(3)混凝土強度不低於C20。

2. 梁的施工要求
措施:
(1)梁寬不小於柱寬大的1/2;
(2)梁截面高寬比不大於4;
(3)頂、底面通長鋼筋不小於2φ12;
(4)混凝土強度不低於C20。

3. 節點的施工要求
措施:
(1)縱筋搭接方式和長度適中,錨固牢靠;
(2)切實保證節點區混凝土的密實性;
(3)在設防烈度8度以上地區,節點附近箍筋間距宜加密至150毫米以下。

4. 填充牆的施工要求
措施:
(1)砂漿強度不低於M5;
(2)沿柱高每隔500毫米配置2φ6拉筋,且伸入牆內至少700毫米;
(3)牆體與梁、柱要緊密結合。
註:MU7.5磚塊材料試樣中心抗壓強度為7.5Mpa
M5砂漿材料試樣中心抗壓強度為5.0Mpa,其餘類推
C10混凝土試樣中心抗壓強度為10Mpa,其餘類推

三)、單層硬山擱檁房屋
1、 縱橫牆、隔牆
措施:
(1)砂漿強度應在M5以上,磚的強度不低於MU7.5;
(2)縱橫牆交接處要咬砌,並配拉結筋;
(3)隔牆宜作踏步式砌築到頂。

2. 屋蓋
措施:
(1)檁條和牆、檁條和檁條間都必須有可靠連結。
(2)屋架與屋架之間要加支撐;
(3)兩端山牆要用牆纜拉結。

閱讀全文

與農村建房防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