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實現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理念
」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應體現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讓客戶在金融產品的選擇上專有一種定製化屬的感覺,要達到這種狀態,商業銀行創新之路還很漫長。 一、體現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一)「產品營銷」向「流程營銷」轉變 堅持將「市場觀念」和「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商業銀行自主創新的全過程,不僅要善於發現市場和客戶外在的表面需求,而且要善於發現市場和客戶的內在的真實需求;不僅要善於發現市場和客戶的淺層次外圍需求,而且要善於發現市場和客戶的深層次的核心需求;不僅要善於發現和滿足市場與客戶的現實需求,而且要善於引導和滿足客戶潛在的需求。(剩餘1582字)
⑵ 中國商業銀行的創新產品及其內容不足和改進
看銀行信息港網
⑶ 現代商業銀行如何做好產品和服務創新
但產品創新仍來存在一些自阻力,影響了銀行真正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也阻礙了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長遠發展。突出表現在:重規模擴張、重存貸款指標的考核等傳統思維在銀行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對產品創新的重要性認識依然不足;產品創新仍然以產品為導向,沒有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客戶忠誠度和核心價值創造程度不高;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創新的層次較低;現行總分行制的管理體制和內部組織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品創新的活力;產品創新的運行機制不夠順暢,效率較低,難以較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風險意識薄弱,與創新配套的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影響了商業銀行對新業務和新產品的風險管理。
⑷ 金融產品創新有哪些方法
1.借鑒產業政策,做好風險防範:目前,不同政策部門和不同專家、學者對金融產品創新的監管思路和發展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在發展新的金融產品時,必須要先建立規則,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國際范圍內的經驗和教訓並不相同,不同國家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另外,在缺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規則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甚至規則始終不得出台,建好的規則的可操作性和健全性也有待進一步觀察。從方法論上看,一切必須先建規則才能實踐,有悖於人類通過實踐提高認識的客觀規律。因此,在現階段的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借鑒產業政策的有關做法,通過設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方法加以規范和解決。對於那些國際范圍內較為成熟的產品,具有較強風險控制能力的金融機構在開展創新業務時可採取負面清單的做法,也就是說「未經法律明確禁止的業務品種,均可以開發」。而對於那些不是十分成熟、有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產品,則採取正面清單的方式加以規范。
2.細分市場,尋找利基點:利基市場是指被競爭對手所忽視而又能帶來利潤的細分市場。在做好大眾化產品的開發和營銷的同時,區分細分市場,尋找特殊小群體客戶的需求,已成為開拓新產品的一條有效途徑。尤其是在個人金融市場的產品創新中,客戶在區域、年齡、職業、教育、收入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會產生不同的需求。如國內一些銀行按客戶群體不同的年齡段開發了「學生投資理財計劃」「婚禮儲蓄」等。
3.金融機構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合作開發新產品的趨勢在國外已遍及各類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信託銀行與證券公司、國內銀行與國外銀行之間都可以開發出組合式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方式。
4.明確金融產品的定位:在金融創新產品的過程中,要合理明確金融產品的定位,主要區分面向機構投資者和面向個人的產品。鑒於機構投資者一般擁有機構優勢,有較強的分析判斷和抗風險能力,因此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產品在許可證上更為寬松,面向個人的金融產品在准入方面應更為謹慎,在信息披露和監管方面應更為嚴格。其中,針對高端客戶的金融創新產品和普遍服務的金融創新產品應有所區別。此外,對於一些包括衍生品在內的定價策略和風險控制更為復雜,面向復雜的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產品也需要在監管上加以區別對待。
5.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利益最大化」:金融產品創新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從客戶的需求和利益出發,使產品盡可能滿足客戶「利益最大化」的投資目標,在方便客戶、使客戶滿意的同時,為自身帶來良好效益。
⑸ 大型商業銀行三農金融服務產品與模式創新
但產品創新仍存在一些阻力,影響了銀行真正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也阻礙了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長遠發展。突出表現在:重規模擴張、重存貸款指標的考核等傳統思維在銀行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對產品創新的重要性認識依然不足;產品創新仍然以產品為導向,沒有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客戶忠誠度和核心價值創造程度不高;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創新的層次較低;現行總分行制的管理體制和內部組織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品創新的活力;產品創新的運行機制不夠順暢,效率較低,難以較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風險意識薄弱,與創新配套的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影響了商業銀行對新業務和新產品的風險管理。
⑹ 農商行如何打造精品銀行
隨著農村信用禧股權改造完善,部分信用社改制設立農村商業銀行,新組成的農商行在各項業務取得穩健快速發展,經營業績持續提升的同時,如何才能讓農商行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那就是要打造精品銀行。精品銀行是指商業銀行以建立良好的經營體制和高效的運行機制為前提,以經營創新、產品創新、服務為手段,以實現管理質量、資產質量、經營效益的不斷提高為根本目的,採用集約化的經營方式,科學有效的配置全行各種資源,培育管理優勢、服務優勢、質量優勢、產品優勢、品牌優勢的一種發展戰略。簡言之,就是好的銀行,具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和一流的業績。要成為精品銀行,筆者認為要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打造地方特色銀行。這就要求在眾多金融機構中,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獨具優勢、獨具特色。同時還要准確定位,這點國務院早已為農商行作了定性: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這就是說地方銀行要立足社區,服務中小企業和「三農」。農商行可以從打造特色支行入手,如可選幾個網點依託大企業專門開展1+n模式供應鏈金融;把工業園集中地區的支行,打造成小企業貸款服務中心,深入園區逐戶建立檔案,為企業提供「保姆」、「一站式」服務;把個體工商戶、貿易類客戶集中的支行,打造成工商戶貸款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商戶門面房、攤位、存貨等抵質押貸款;把在農村網點的支行,打造成「大三農」貸款服務中心,集中為各類專業戶、種養大戶服務,積極辦理林權抵押、公務員擔保等貸款,為所在地農村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第二步是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素質。未來的發展戰略是人才的戰略,沒有人才的企業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所以必須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素質,建立層次團隊,提高競爭力,建立核心團隊,把握農商行發展方向、戰略和未來,建立管理團隊,增加執行力,使有效的政策貫徹落實。建立基層團隊,提高服務理念,真正抓住客戶,使我們保持有客戶資源,這些的實現都需要大家來學習,因此,農商行要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激勵員工主動學習、增強素質。
第三步是提高核心競爭力。農商行不僅僅要靠自己培養人才,更需要引入人才,這樣才能創新發展。目前農商行只能開展存貸款業務和少量中間業務。國際業務、表外業務涉及很少,這些都需要專業人才。其次是業務的競爭。農商行應及時關注客戶需求、市場變化,調整經營策略,充分利用法人機構、審批快、決策鏈短的優勢,鞏固市場佔有率、貸款覆蓋率。第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和中間業務,大力拓展表外業務,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通訊員:王佳玉/信用聯社錦州辦事處
⑺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思考
在西方經濟學陣營中,對商業銀行創新作用的利弊認識存在著較大差異,因為商業銀行創新存在著利益的沖突,並且受制於整個經濟金融環境。但是絕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商業銀行創新利大於弊。從創新主體看,商業銀行只有當預期創新能為其帶來凈收益時才會從事創新活動;從社會效果看,商業銀行創新不僅增強金融活力和滲透力,還能有效地促進市場機制的靈敏度和作用力,有力推動經濟金融健康穩定的發展。但是少數經濟學家如亨利?西蒙斯則認為商業銀行創新的弊遠大於利,他們認為商業銀行的創新利是眼前的,而弊卻是長遠而深重的。
從商業銀行發展的大方向上看,當代商業銀行創新雖然有利有弊,而且利弊作用都放大了,但其利始終佔主導地位。用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來分析商業銀行發展的歷史,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沒有創新就沒有當代商業銀行所表現出來的高層次和高水平,就不可能使商業銀行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貢獻。而商業銀行創新過程中的弊端多是一種潛在的危險,這種弊端是可以通過不同創新活動予以克服或減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