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的序言
休閑農業逐漸為人們所熟識,並與旅遊、度假、游覽、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活動相互結合,由提供單一的觀光型旅遊產品轉向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旅遊產品開發,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和較為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從而取得了可觀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據農業部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8月,浙江、江蘇、湖南、安徽等14個省市區,共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園區43035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2823家,年實現收入806.7億元,帶動就業近200萬人,其中農民就業達159.5 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2 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5億元。 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民富則社會富。人類嚮往自然,農業擁有最多的自然資源,所以農業不僅能為我們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還是提供休閑體驗最適當的旅遊資源。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因此,生產、生態、生活成為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實踐准則,傳統農業也正一改以往的掠奪式生產模式,逐漸向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方向轉型,日益成為農村二、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
休閑農業是根植於農業、農村、農民並服務於城鄉居民的產業。歐美等國家已發展農業旅遊100多年,我國已發展了20多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步入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並已逐步形成省、地、縣、鄉、村多層次共同推進的格局。隨著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休閑農業規劃設計與開發越來越受到產、學、研等各方面的關注。作為休閑農業規劃設計與開發建設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作者經歷了從大城市郊區觀光果園、觀光農園到休閑農業園區發展的歷程,見證了休閑農業對於城鄉統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深感於此,在全國休閑農業旅遊農業管理人員培訓班講義與海內外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及休閑產業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休閑農業規劃設計與開發》一書。
② 因地制宜建設「萬頃良田建設工程」 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思考
0引言
吳江市同里鎮「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區位於同里鎮北部的科技農業示範園區內,是同里鎮規劃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工程區涉及北聯村、三港村、舍心村3個行政村,38個村民小組,977戶農戶,農業人口3469人,總面積735.08公頃。
吳江市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致力於新農村建設,構建「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根據江南水鄉農村特點因地制宜謀發展,形成以下特點:
(1)因地制宜保留水鄉特點。位於工程區北聯洋溢港自然村,歷史遺產和自然遺產非常豐富,是蘇州市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居民集居點,自2007年以來已打造成江南水鄉的典範。因此,北聯洋溢港自然村不予拆遷,該村總面積103.68畝。
(2)拆遷安置推向城鄉一體。工程區拆遷農村居民點佔地面積50.7167公頃,涉及拆遷農戶819戶,拆遷人口2952人。據調查,工程區內選擇進鎮集中安置的農戶為816戶,進養老院安置的農戶為3戶。這種進鎮統一安置又稱產權調換,擬集中建成農戶公寓進行安置,不再安排宅基地建設。由被拆遷戶用貨幣置換款購買已建成的農戶公寓,這樣既要拆遷大量農民住宅,又要預建公寓房安置,還涉及農村村民身份的置換,政府工作量巨大。
(3)土地復墾整理打造優質良田。該工程實施能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實現農村耕地資源的集聚。從新增耕地潛力測算,工程區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可增加耕地168.734公頃,扣除河道和水利佔地,可新增耕地161.654公頃;還有206.8053公頃土地改為灌溉水田。工程區灌溉水田由整理前的277.772公頃,增加到646.0427公頃,以便於打造高產優質基本農田。
(4)不斷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新方式。工程區內有大量農村村民需要安置進入農民公寓,村民身份置換後,帶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在堅持「依法、自願、有償」,「規范有序、連片集中」,「以人為本、維護農民利益」的基礎上,探索研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成為工程區建設成功的關鍵之一。
在吳江市「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實施中要堅持以下原則:
(1)科學規劃,政策配套的原則。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發展方針,堅持科學統籌發展規劃的要求,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要加強配套政策,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村民身份置換,農民公寓房安置等配套政策,在不斷深化中完善實施方案,推進工程建設。
(2)因地制宜,節約集約的原則。要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發展農業產業的原則,確保建設工程後要形成大面積高標准農田,實行規模經營,發展高效的現代農業,同時又要整合土地資源,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不斷提高土地投入產出率。
(3)政府主導,以人為本的原則。整個建設工程是個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主導,協調各部門工作,應明確規劃、國土、財政、建設、農林、水利等各部門的職責,按照各自分工,密切配合、有計劃地推進。建設中尤其要以人為本,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切實保障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取得農民認可,依法維權,維護社會穩定。
(4)突出效能,講究效益的原則。吳江市「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計劃3年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工程建設必須突出效能。進行有效投入,求效率、求效能,求效益,從社會綜合效益實施新農村建設,必須把實現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促進保護資源保障發展,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放在優先考慮的突出位置。
吳江市「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要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的重點工作:
1高位起步科學規劃,精細化實施建設工程
「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要面向現代化,立足綜合示範,堅持高起點規劃;立足科技興農,致力於發展高效優質農業;立足管理增強農業,轉變生產方式;立足和諧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要實現人居環境、生態環境、農耕環境的有機統一,能防禦自然災害的侵襲,所以規劃要精細、要超前,要以集「生產、生態、生活」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多功能的農業示範園區為目標,通過對土地集中整理,為現代裝備、先進技術、優質資本投放創造條件,推動農業「經營規模化、設施現代化、生產標准化、環境優美化、產出高效化」,實現「居住集中、村容整潔、環境優美、設施配套、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在科學、高標准規劃的基礎上,施工精細化是關鍵。狠抓土地整理的精細化,對整理後的糧田要確保可耕種,尤其是村落居民點復墾整理的土地更要確保耕地質量,對耕地要保護好耕作層,同時要做好相配套的景觀整理和環境整治;對坑塘、廢棄河道要確保整理到位,不留死角,以提高整理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土地整理平整度,灌溉設計,田間工程設計,防護林工程,水質等都必須達到標准。
2以人為本依法行政,人性化進行拆遷安置
「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是為民服務的大好事,好事要辦好,關鍵在以人為本,尤其在拆遷安置中涉及廣大農民利益,一定要依法行政,人性化工作,維護村民權益。
(1)廣泛宣傳發動,宣傳萬頃良田工程的意義和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宣傳拆遷安置後不再安排宅基地,以公寓房為主的政策,宣傳保障農民住房水平不降低的原則,做到公平公開公正。
(2)界定拆遷安置對象和具體拆遷安置標准,做到政策家喻戶曉。
(3)按遷建方案明確置遷方式,實現貨幣安置和進鎮統一安置(產權調換)的方式,並對特殊群體作出妥善安置,政府要啟動農民安置房即農民公寓房建設,讓農村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公寓房,看到政府的誠意。
(4)做好一家一戶補償評估,簽訂好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書,以及公開透明的公示工作,通過細致耐心的工作,在維權中完成拆遷安置工作,做到拆遷前農民樂意,拆遷後農民滿意,穩步有序地將原有零散的村民住房集中安置到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合理、生態環境良好的安置區內,實現居住集聚、用地集約、效益突顯。
3社會保障身份轉換,規范化進行土地流轉
做好農業人口安置保障是「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重要方面,工程區內共有977戶農戶,人口達到3469人,通過調查,區內所有農民都願意以入股的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土地轉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可獲得每年每畝土地500元的保底收益以及紅利分配,以保障相應的生活。工程區內所有住戶都可享受吳江市農村基本養老保險,為鼓勵農民拆遷入住鎮城公寓房,採取對16周歲以下人員每人一次性補助6000元;對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由政府給予每人3500元進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到齡後按月享受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障待遇;對原有農村基本養老人員,在原每月120元基礎上,每月增加150元養老金;對選擇城鎮商品房安置和保留在村的農戶,繼續享受吳江市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還組織就業培訓,土地流轉後農民或轉為農業雇傭工人,或成為企業職工,或進入第三產業,做好農村村民身份置換。
同時,規范有序地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讓農民以入股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作為股東,採取土地股份合作形式,參與不改變用地性質的農業開發經營,主要收入有地租收入,農業政策性貼補收入,務農工資收入以及股權分紅收入。經土地流轉後,土地流轉的收益分配,合作社實行保底收益和分紅收益相結合的辦法,維護農民利益。對整理河道水面後新增耕地的流轉收益,以及復墾宅基地後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所得的收益歸政府,專門用於工程區內拆遷安置費用,對其他地類產生的新增耕地流轉收益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用於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需要。
4發揮政府職能,科學化監管進行組織保障
「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實施,政府的組織、指揮、協調、監管缺一不可,是建設工程的強有力保障,主要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規劃環節。因地制宜,選址,定標准,作決策,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人口聚居,規劃現代化經營,實現城鄉一體化,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政府指導、把關、審核。
(2)政策環節。政府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以推進工程建設,除了貫徹好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外,地方政府還要制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農村居民房拆遷補償安置政策,農村村民社會保障政策,新農村建設相關政策等。
(3)組織運籌環節。要建班子,建專門隊伍,構建部門協作機制,包括工程隊伍,拆遷安置隊伍,養老保險隊伍以及做一家一戶工作的村官隊伍,同時還要有計劃,有資金保障,政府要提前建設農民公寓房,以推動拆遷安置的啟動。
(4)監管的環節。政府更多的是要加強管理,監督檢查,要監督政策實施到位,監督工程進度質量,監管資金運作,監管農民保障工作維權到位,及時解決工程進度中各種困難和問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全力解決農民信訪問題,以確保工程圓滿完成和社會和諧安定。
③ 需要一些綠色新農村建築的資料好方便寫論文
一、 構成
本科論文(設計)主要由前置部分(封面、摘要及關鍵詞、目次頁)和主體部分(引言、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構成,必要時可添加附錄。
三、各組成部分的內容要求
1、封面:封面內容按照學院規定的格式填寫,包括:論文(設計)題目、學生姓名、學號、年級與專業(方向)、班級、指導教師。
論文(設計)題目應力求簡短、明確、有概括性,直接反映論文(設計)的中心內容和學科特點。題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有必要,可用副標題作補充。
2、摘要及關鍵詞:摘要及關鍵詞佔一頁,內容由論文(設計)題目、摘要和關鍵片語成。摘要應能客觀反映論文(設計)主要內容的信息,主要包括論文(設計)的結構安排、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一般為200—300字,關鍵詞是反映論文(設計)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應由3—8個詞構成。
3、目次頁:目錄獨立成頁,按畢業論文(設計)次序編好頁碼。包括引言、正文(含二級標題)、結論、致謝、參考文獻、附錄等內容的頁碼。
4、引言:引言部分應對相關領域研究情況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簡要的介紹或評述,在此基礎上闡明以下問題:研究的目的、范圍;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預期的結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義等。引言部分應言簡意賅,不要與摘要雷同,不應成為摘要的注釋。
5、正文:正文是畢業論文(設計)的主體和核心部分,佔主要篇幅。由於研究工作涉及的學科、選題、研究方法、工作進程、結果表達方式等有很大的差異,對正文內容不作統一的規定。但是,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切,准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無重大疏漏或明顯的片面性。
6、結論:在引言中提出的基本觀點經過正文部分的分析論證之後,結論部分應給出答案,總結全文。畢業論文(設計)的結論不是對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
7、致謝:致謝部分應以簡短的文字對一下對象表示謝意:指導、協助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組織或個人;在做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畢業論文(設計)引用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路和設想的所有者;其他應感激的組織和個人。在致謝中不要提及與畢業論文(設計)沒有直接關系的人員和事項。
致謝應排在參考文獻之前。
8、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特別是在正文中引用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應具有權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獻,特別是發表在相關專業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數量應在15項以上。為了確保論文(設計)質量,指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確實閱讀足夠數量的文獻,防止學生弄虛作假或按照低限數量要求堆砌參考文獻的現象發生。
9、附錄:附錄是作為論文(設計)主體的補充項目,不是必需的,學生可根據論文(設計)的實際需要自行決定附錄的取捨。附錄包括論文(設計)內容涉及的說明性文獻、數據表及有關說明等。
四、(設計)版面要求
1、論文列印用紙的要求
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必須上交列印稿(2份)和電子文檔,並統一採用國際標准A4型(210mm×297mm)復印紙,單面列印。
2、頁面設置
學生論文(設計)統一用A4紙縱向列印,邊距要求:上邊距為2.8cm,下邊距為:2.5cm,左邊距為2.8cm:,右邊距為:2.2cm。
3、頁眉、頁腳設置
論文需編排頁碼並設置頁眉。
頁眉:距邊界1.5cm,五號宋體,居中排。
頁眉內容:「北京人民警察學院論文(設計)」。
頁腳:距邊界1.7cm,五號宋體,居中排,頁腳內容為頁碼。
4、摘要及關鍵詞頁設置
摘要及關鍵詞佔一頁,1.5倍行距。
題目:該頁第一項內容為論文(設計)的題目,二號宋體加粗,居中排;有副標題的,副標題應換行,前加「——」標識,四號宋體,居中排。標題上下各空一行,單倍行距。
摘要:在「摘 要:」之前空兩字,字間空一字,五號黑體,其後內容五號仿宋。
關鍵詞:摘要下空一行,在「關鍵詞:」之前空兩字,五號黑體,其後是關鍵詞,五號仿宋,每個關鍵詞之間用全形分號隔開。
5、目次頁設置
頁碼編寫規則:論文(設計)主體部分、附錄部分採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頁碼。摘要及關鍵詞、目次頁單獨編排頁碼,用羅馬數字表示。
「目 錄」字間空一字,二號宋體,居中排,上下各空一行,1.5倍行距。目錄內容居左排,頁碼居右排,中間用「…」連接。在目錄中,正文部分須標明二級標題,其他標明一級標題或項目名稱。一級標題和項目名稱四號黑體,左頂格;二級標題小四宋體,左縮進兩字。
目錄內容及排列次序:引言、正文、結論按次序標明序號,引言作為第一項,正文各個一級標題分別作為第二項、第三項、……,結論作為最後一項。致謝、參考文獻、附錄排列其後,不標序號,只標頁碼。
6、引言、正文、結論設置
序號格式與規則:論文(設計)以「一」、「(一)」、「1、」、「(1)」等數字以樹形層次格式依次標出。
一級標題三號黑體,居中排,上下各空一行;二級標題四號黑體,左起空兩格;二級以下標題小四宋體,左起空兩格。
正文按照自然段依次排列,每段起行空兩格,回行頂格,標點全形,1.5倍行距,小四宋體。
文中圖片:可隨文排或貼入,也可放在附錄中,但都要在頁面設置范圍內。圖題用五號宋體,在圖下居中排,圖內字用小五號宋體。貼入圖要求清晰、整潔。
文中表格:表題用五號宋體,在表上居中排,表內字體為宋體,字型大小可根據需要選擇。
文中圖表按先後順序統一編號,序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圖1、表1等。每一圖表都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
7、注釋設置
正文注釋採用腳注。腳注由WORD軟體自動生成,選取菜單「插入」「引用」「腳注和章節附註」,腳注位置頁面底端,編號格式①、②、③…,起始編號①,編號方式每頁重新編號,小五宋體。為了確保論文質量,引文腳注應達到一定數量。
8、 「致 謝」字間空一字,三號黑體,居中排,上下各空一行。致謝內容標點全形,單倍行距,小四號仿宋。
9、參考文獻頁設置
「參考文獻:」三號黑體,佔一行,左頂格,參考文獻內容標點全形,單倍行距,五號宋體。參考文獻為期刊的,格式為:[ 序號 ],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頁碼;文獻為圖書的,格式為:[ 序號 ],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出版年份,版次,頁碼。
10、附錄頁設置
「附 錄:」字間空一字,三號黑體,佔一行,左頂格,附錄內容標點全形,單倍行距,五號宋體。
五、畢業論文的裝訂:畢業論文一律左側裝訂,裝訂按以下順序:1、封面;2、摘要及關鍵詞;3、目次頁;4、引言、正文、結論;5、致謝;6、參考文獻;7、附錄。
④ 分散主義城市規劃思想與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淺議現代城市規劃思想演變區域與經濟
淺議現代城市規劃思想演變
孫強柳松(長安大學陝西西安710064)
摘要:該文通過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演變和發展的探討,試圖從中把握城市規劃整體思想方法和行動發展變化的脈絡,以期對今後的城
市規劃實踐能有所借鑒.
關鍵詞:城市規劃;物質空間;社會文化;系統方法
l,引言 2O世紀6O年代中期後,英國M.cloughlin等人在運輸一土地使用
城市規劃思想是以認識城市和改造城市為起始和終結,對城市規劃 規劃研究中發展起來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地探
的對象,內容,作用及具體方法進行綜合認識,並通過城市規劃實踐引 索,形成了城市規劃運用系統方法論的高潮.
導和指導城市的發展. 1968年英國通過了新的城鄉規劃法,提出了結構規劃和地方規劃兩
2 物質空聞思想 種規劃形式.並成功地將系統方法運用於結構規劃.到了2O世紀8O年
物質空間決定論是在空想主義和理性主義思想的雙重影響下,在建 代中期,系統方法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被其最積極的倡導者M,cloughlin
築學的基礎上形成的" ,這一思想認為建築空間形態是影響社會變化的(1985年)宣布為徹底失敗.盡管如此,系統思想和方法在城市規劃中
工具,在城市規劃中的實質是通過對物質空間變數的控制,就可以形成 的運用為城市規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方向和動力,在此後城市規劃發展
良好的環境. 的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這一方法論思想在2O世紀5O年代以前一直是城市規劃領域的主流 5.後現代的城市規劃思想
思想,在此時期,城市規劃的最主要形式就是物質空間的規劃,最具代 後現代的城市規劃方法論思想,實質上是一種多元論的思想,其思
表性的,如英國的霍華德及其追隨者的"田園城市理論"和"衛星城市 想的確立與整個社會所彌漫的所謂"後現代文化"思潮直接相關.
理論".在美國以D..Burnham為代表的建築師,運用在城市美化運動中 在城市研究中,人們又發現城市面對的現實問題極為復雜,變數多且
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以總體規劃為主的規劃形式和方法;在法國, 變幻莫測,已經沒有一種理論,方法論能夠被運用來整體地認識城市和改
現代建築運動的主將和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柯布西埃,在城市規劃上有著 造城市.因此在各自的范圍內針對現實的實際問題選取最有效的方法,以
完整的理論思想,他的思想就是奠基於物質空間決定論,他於1922年推 實用主義的態度進行研究,開始了所謂後現代的城市規劃方法論的實踐.
出了"明天的城市",1933年推出"光輝城市"方案,1933年國際現代 在對城市土地使用的處置上,後現代的城市規劃方法論認為:在以
建築協會通過的《雅典憲章》,是對當時的城市發展,城市問題和城市 功能主義和空想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現代城市規劃中,強調功能分區和土
規劃工作進行的總結,其內容基本上反映了現代建築運動對城市規劃問 地使用的均質性,使每一塊土地使用純粹化的做法,是割裂了城市生活
題的認識. 的連續性,歪曲了城市生活的實際狀況.
3.社會文化思想 此外在城市規劃機制上,改變過去由規劃師來設計,政府來決策的
社會文化論認為,物質空間只是影響城市生活的一項變數,而且這 自上而下的過程,提出了"規劃選擇理論",其基本思想就是從社會價值
一變數並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城市中各人 觀的多樣性提出規劃選擇的可能,規劃師就是要表達不同的價值判斷並
類群體的文化,社會交往模式和政治結構. 為不同的利益集團提供技術幫助,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倡導性規劃,以及
在2O世紀初由"芝加哥學派"所創立的"人文生態學"成為現代 在2O世紀6O年代末開始形成的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機制,形成了自下
社會文化論的最初努力.他們著力於探討城市的空間—社會環境,提出 而上的規劃過程.
了有關城市空間結構的三種描述理論:同心圓理論,扇形理論和多核理 6.結語
論.這些理論成為城市空間布局的基礎理論,而其有關城市土地使用分 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
化和動態過程的論述,成為認識城市空間演變的經典. 是從霍華德的田園城市開始,以《雅典憲章》為代表到19.47年英國城鄉
在2O世紀上半葉,社會文化論對當時和以後的城市規劃起了重要 規劃法達到巔峰,其實踐活動主要集中在戰後城市重建和快速發展階段;
作用.1939年美國的佩里提出了鄰里單位理論,這一理論不僅植根於社 第二階段自20世紀5O年代末起,經過teaml0l,K.Lynch,J.雅各
會文化論思想,而且引發為一種社會工程,它幫助居民對所居住的社區 布斯,1968年英國城鄉規劃法等過程,以《馬丘比丘憲章》為代表,建
和地方產生一種鄉土觀念. 立了新的規劃思想和規劃方法:這一階段現在仍在持續著.
2O世紀5O年代以後,國際現代建築會議第十小組批評了CIAM的舊 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可以稱為一次現代城市規劃的革命,一次全
思想,提出了以人為核心的人際結合思想,認為城市的形態必須從生活本 面的范型轉換,這一轉變其意義是深刻而長遠的.城市規劃仍處在"准
身的結構中發展起來,城市和建築空間是人們行為方式的體現,他們提出 科學"的階段,因此,城市規劃的進一步發展,就需要推進科學化的進
的流動,生長,變化的思想為城市規劃的新發展提供了新的起點. 程,城市規劃的對象,范圍,方法及發展方向都需要一個再認識的過程.
幾乎與此同時,希臘學者c,A..Doxiadis提出人類聚居學概念,強
調對人類居住環境的綜合研究.提出自然界,人,社會,建築物和聯系 參考文獻:
網路為人類聚居學的五個要素,以及通過它們相互作用的關系來研究人 [1]昊良鏞 展望中國城市規劃的構成一從西方近代城市規劃的發
類居住環境.它為2O世紀6O年代後的城市研究提供了理論框架. 展與困惑談起.城市規劃,1991,15(5)
.1960年K.Lynch的《城市意象》一書,從認知心理和環境感受出 [2]孫施文.城市規劃哲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5
發,認為人類的行為並不是依據於物質空間環境而進行的,而是依據於 [3]沈玉麟.外國城市建設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9.
他對環境的感知和評價J.雅各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美國大城市的生 [4】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
與死》一書中,通過對人類行為的觀察和研究,提出城市空間和城市形 [5]王鳳武譯.系統方法在城市和區域規劃中的應用.北京:中國建
態應當與城市生活相一致,城市規劃應當以增進城市生活的活力為目的. 築工業出版社,1988.77~78.
⑤ 急求一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2500字左右的論文
試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引言 8-9
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9-16
1.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背景 9-13
1.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 13-16
1.2.1 建設新農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13-14
1.2.2 建設新農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14
1.2.3 建設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 14-15
1.2.4 建設新農村是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15
1.2.5 建設新農村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 15-16
2. 當前我國農村建設現狀分析 16-27
2.1 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 16-19
2.1.1 農村經濟發展迅速 16-17
2.1.2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推進 17-19
2.1.3 農村文化建設成績顯著 19
2.2 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9-27
2.2.1 農村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不高 19-23
2.2.2 農民綜合素質不高 23-24
2.2.3 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滯後 24-25
2.2.4 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不完善 25-27
3.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27-37
3.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與突出農民主體地位的關系 27-29
3.2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與促進公共事業進步的關系 29-30
3.3 創新體制機制與增加資金投入的關系 30-32
3.4 推進新農村建設與加快城鎮化的關系 32-34
3.5 做好整體規劃與體現個性特色的關系 34-35
3.6 搞好試點示範與做好面上推廣的關系 35
3.7 搞好當前工作與著眼長遠發展的關系
要了給你發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