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采訪新農村的問題

采訪新農村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30 09:03:04

Ⅰ 以下是記者對兩個村書記的采訪記錄: 對比甲村和乙村,結合經濟常識,說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

①在農業生產上,甲村依靠的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而乙村只有傳統的老三樣,靠內天吃飯。這容說明提高農民收入,不能只靠傳統農業,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②甲村不僅生產蔬菜、水果,還從事產品深加工和銷售,而乙村只有單一的種植業。這說明提高農民收入,要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經營方式。③甲村因地制宜地發展加工、流通和旅遊業,而乙村產業形式單一。這說明新農村的建設要利用自身條件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帶動農民收入的提高。

Ⅱ 新農村采訪要怎麼寫啊

「農村工作不僅是一項意義重大、任務紛繁的事業,而且是一項有血有肉、充滿感情的事業。」這是專家張強為新近出版的《為新農村建設支百招》一書所做的點評中的一句話。《為新農村建設支百招》圖文並茂地對如何實際操作新農村建設提出系統的對策,剛剛出版就受到了熱烈歡迎,在北京地區僅20多天的時間,首印的5000冊書就已銷購一空。記者了解到,這本書之所以受歡迎,就在於它抓住了「新農村建設」怎麼搞這個基層幹部和農民最需要的點子上。近日,記者就如何結合實際搞好新農村建設專程采訪該書的作者———北京市順義區三農問題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張林成。

記者:我們看到,關於新農村建設已經出版了不少理論探討性的書籍,是什麼原因啟發你從「支招」的角度編寫這樣一本書的?

張林成:在同農村幹部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少地方仍然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也有不少地方雖然有建設好新農村的熱情,但由於缺乏系統的理論和可行性較強的措施,工作起來經常抓不住重點。

從認識上看,有些基層幹部存在把新農村建設當成階段性任務,急於出成效的誤區。甚至有的人認為中央政策經常變,新農村建設「熱」一陣兒就會過去。還有一些農村認為沒有錢就沒法建設新農村,等靠思想較為嚴重。因此,必須讓大家了解到,近年來中央圍繞破解「三農」問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富裕農民、提升農業、振興農村為出發點,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思路相當清晰,目標非常明確。新農村建設不是一時之事,必須做好長期准備。

從操作層面看,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推出的親民愛民惠民的重大舉措,深受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歡迎,但至於怎樣投入新農村建設,許多基層幹部心裡沒底,表現無所適從,茫然不知所措,迫切需要給予導航。如有一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建築部門達成口頭協議,計劃興建兩棟居民住宅樓,讓村民免費住進樓房。他們請我幫助策劃,我就對該村的兩位主要幹部說:「我不會順情說好話,而是逆向思維給你們潑冷水,給你們降溫,因為新農村建設不能理解為蓋新房、住新居。況且你們村又沒有經濟實力,建樓佔地又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讓農民白住房還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因此,我所支的招是不建為宜。」在聽取了我的意見後,該村放棄原來的計劃。再比如諸多農民迫切期望致富,迫切需要開發名優農產品,但又沒有科學技術;迫切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又不知怎樣才能實現;迫切需要到非農崗位就業,又不知到哪裡上崗;迫切需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又不知從何入手。所以,我認為,新農村建設的路怎樣走,不僅需要農村幹部群眾積極探索,同時需要我們涉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指導。

從當前一些專家學者對於新農村建設的論述看,往往過於宏觀和原則。由於對農民的需要了解得不清楚,提出的建議往往可操作性不強。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我自1986年從部隊轉業後,長期以來一直在農業戰線上工作。順義區的426個村,我去搞過調研的有388個。2001年我從區農委副主任崗位上退居二線後,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三農」問題的研究上,2004年創辦了北京市第一家民辦的三農問題研究機構———北京市順義區三農問題研究會。因此,我憑著長期同農民打交道,且熟悉農村工作的內在優勢,策劃了這本書。其目的在於把中央精神結合實際具體化,在總結京郊農村建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農村改革中出現的諸多新情況,提出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應對招數。

記者:我們從您的書中了解到,您一共為新農村建設支了132招,概括地講,您認為作為基層幹部怎樣才能找准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

張林成:很多基層幹部因為對中央政策吃不透,往往感到新農村建設工程浩大,不知從何處著手。我認為,作為一名村幹部,想搞好新農村建設,首先要摸清四種結構。一是村內的產業結構,了解村內的工業、農業及第三產業各佔多大比重,都有哪些主要項目;二是村內的就業結構,了解村內從事一二三產業的各有多少人,佔多大的比例;三是了解農民的家庭收入結構。我們的經驗是,如果一家人都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就很難走上富裕;四是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結構,因為勞動力的文化素質直接關系著就業。把這些結構摸清楚,制定計劃就有了針對性。除此,我還認為,新農村建設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選准切入點。根據村集體的自身經濟實力,從農民生產生活中最關心、利益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決而又容易見成效的事務抓起。讓農民在新農村建設的初始階段就得到實惠,嘗到甜頭,看到希望,有助於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堅定信心,更有助於調動農民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否則,不重視調研,決策只憑拍腦門,實踐證明是不行的。

Ⅲ 想做一次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的采訪,采訪對象為村委,應該問些什麼問題

1,新農村建設是不是搞工程建設?
2,新農村建設是不是國家有一定的補貼?3,搞新農村建設需要徵收老百姓的土地搞統一規劃嗎?4,搞新農村建設是要村容整潔,那老百姓的草垛應該放在哪裡?

Ⅳ 采訪領導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有關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如果我們忽視農民群眾的願望和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後,我們的發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實。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聯系,更加自覺、主動地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盡快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國際經驗表明,工農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是現代化建設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國家較好地處理了工農城鄉關系,經濟社會得到了迅速發展,較快地邁進了現代化國家行列。也有一些國家沒有處理好工農城鄉關系,導致農村長期落後,致使整個國家經濟停滯甚至倒退,現代化進程嚴重受阻。我們要深刻汲取國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把農村發展納入整個現代化進程,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推進,讓億萬農民共享現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城市與農村共同繁榮的現代化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我們正在建設的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大部分地區農村面貌變化相對較小,一些地方的農村還不通公路、群眾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凈水、農民子女上不起學。這種狀況如果不能有效扭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空話。因此,我們要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發展經濟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農村集中了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可靠、最持久的動力源泉。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使億萬農民的潛在購買意願轉化為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拉動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特別是通過加強農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設,既可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消費環境,又可以消化當前部分行業的過剩生產能力,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Ⅳ 新農村采訪,該提哪些問題

我認為:采訪富裕的新農村,應采訪村子的以下群體,一是村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內記,了解一下村子發展思容路,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建設新農村的經歷與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特別是一些對比數據,如果是電視采訪,還可以安排一些對新舊比畫面,展示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氣象、新風貌;二是弱勢群體,讓脫了貧的困難戶,得到黨組織救助關懷的孤寡老人、重新走進學校的失學兒童、飽受行路難、就醫難等苦痛後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效的村民講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三是普通村民,從村民口述中感受新農村建設使中國農村、農民產生的新變化,感受黨的基層組織的堅強領導,感受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得出黨有堅強的基層組織基礎這一結論。

閱讀全文

與采訪新農村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