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推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近日資訊,「廁所問題」一直是城市建設中的「短板」,在廣大農村,特別是西部貧困地區,更是「老大難」問題。「不僅氣味難聞,更重要的是衛生隱患很大。」中國疾控中心農村改水技術指導中心研究員付彥芬說,人畜共患病的問題在農村地區十分常見,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其中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達30餘種。
為此,付彥芬建議:第一要注重公平,精準改廁。在項目規劃、資金投入和設施設計等方面重點關注貧困落後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第二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開展各種「廁所革命」宣傳,普及改廁認知,樹立廁所「凈」文化,充分激發每個人對社會對衛生、安全廁所需求。第三是制定改廁配套政策,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合理整合相關項目資源,形成多方投入的改廁籌資模式。第四是政府領導強化協調,整體推進,同時推動農村戶廁以及公廁的全面改善。第五是堅持因地制宜,技術和模式上不搞一刀切,保證衛生及生態友好,推進廁所入室,只有這樣廁所才能更舒適、更衛生、更方便。第六是加強改廁後續服務和管理,建立建、管、用並重的長效管理機制,鼓勵糞肥利用,研究探索利用抽糞車等集中收集利用新模式。第七是堅持市場方向,建立企業改廁組織與用戶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使好的改廁產品盡快推廣應用。第八是建立健全督導考核機制和監測評估體系,科學指導改廁工作,做好改廁的效益和效果的研究分析,及時監測並反饋無害化效果。
2.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具體例子,越詳細越好。
滕頭村
嵌在奉化與溪口之間的滕頭生態旅遊區,緊倚江拔、甬滕頭村臨公路,地處蕭江平原,剡溪江畔。位於奉化城北6公里,離寧波27公里,至機場15公里。距溪口12公里。它以「生態農業」、「立體農業」、「碧水、藍天」綠化工程,形成別具一格的生態旅遊區,在國內外頗享盛名。自1993年獲聯合國「地球生態500佳」以來,又相繼榮獲:首批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教育基地、全國生態示範區和全國首批四A級旅遊景區等國家級榮譽40多項。
3. 生態文明村建設方案
一般農村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村內交通不暢。車流、人流量較大專,村內水屬泥路面破損嚴重,更有甚者部分農村路面還未實施硬化;
二是衛生環境堪憂。工業及生活垃圾量大且無合理垃圾處理系統,垃圾隨意倒置現象較嚴重;
三是飲用水受污染。因缺乏科學排污設計,長期排放的垃圾和廢液等,對土壤及水源已造成較嚴重污染,飲水難的問題突出。
可以從以上的三個方面入手,從當地環境和當地農民的實際困難出發。大力加強治理。
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
4. 生態文明新農村和 美麗鄉村的區別
一,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更高階段,新農村建設必須融入生態文明的理念,還鄉村綠水青山。實踐表明,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鄉村之美首先美在山水,美在田園,美在山水林田湖的有機統一。在一定意義上,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美麗鄉村。
二,美麗鄉村不僅美在山水田園,也美在淳樸,美在文化,美麗鄉村必須能讀得出歷史,記得住鄉愁。許多鄉村自然山水景色可能較為普通,可同樣有活力有人氣,其中的奧秘,就在於有故事,農耕文化底蘊深厚。這說明,文化是美麗鄉村之魂、之韻,有了它就有了靈氣和魅力。
三,美麗鄉村不只是看上去很美,中看還得中用,美麗還有著豐富的內涵,業興、家富、人和、村美才是真的美。各方推出的美麗鄉村,除山水田園和歷史文化外,當地老百姓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美麗鄉村必須有綜合的內在素質,一些地方講生態、業態、文態、形態是很有道理的。
四,美麗鄉村絕不可能只有一副面孔,她會有很多精彩的篇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共繪美好藍圖。看看各地美麗鄉村創建的經典案例,沒有一個是仿造的,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徵,或地域的、或民族的、或文化的,復製品可以熱鬧一陣子,但最終都會喪失生命力。
五,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同步推進。實踐告訴我們,城鎮不是鄉村的對立物,鄉村也不是落後的代名詞,鄉村和城鎮各有其存在價值,必須互動協調共榮,鄉村和城鎮應當交相輝映。現代社會,沒有城鎮或沒有鄉村,都是不可想像的。
這些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各地應當形成共識,並在今後的實踐中把握好、運用好。
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術方面廠家會全程負責,你只需要跑單子就行,賺錢也非常容易。
5.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鄉、鎮、村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村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發展,但由於發展方式大多停留在粗放型的發展階段,因此,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不言而喻了,村官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個人認為要做好以下三點:
要做好「綠色」宣傳,營造和諧發展氛圍。針對村民素質普遍不高的現狀,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成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有力的助推手之一,村官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當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員,本著「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的理念,努力推廣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做好「方向」引導,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要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又與農村老百姓平常的生產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同時,農村相對於城市最大的優勢在於水凈、山青、氣爽、景美。因此,要充分發揮農村發展的優勢,把生態文明理念真正融入農村生產生活之中,樹立「生態文明即是財富」的觀念。
要做好「創新」探索,深化利用增創實效。生態理念要在農村紮根,就必須讓村民看到生態文明的價值所在。村官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身體力行,帶頭示範,勇於嘗試以符合當地實際合理利用原生態來增加農民收益的探索。要進一步深化利用當地生態資源。
質優價廉太陽能路燈廠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術方面廠家會全程負責,你只需要跑單子就行,賺錢也非常容易。
6.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鄉村
星期六,我正無聊時,看見爸爸接到一個電話。爸爸打完電話,神秘地對我說:「兒子,想不想出去玩呀?」「當然想了!爸爸,我們去哪兒玩呢?」我興奮地大叫到。爸爸笑了一下,說:「暫時保密。」小氣鬼,爸爸你認為我笨嗎?到哪裡我不會看嗎?我在心裡暗暗想。不一會兒,爸爸的好朋友熊伯伯開車來接我們了,於是我們出發了。
汽車在高速路上飛奔著,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北碚的美麗鄉村嘉年華。啊,原來是這里呀,我早就想到這里來了,嗯不錯,太好了。
進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帶有濃濃鄉土味的農舍。它們就像一個個草篷,站立在道路兩旁歡迎我們。掛在農舍邊上的紅燈籠正向我們招手,紅艷艷的辣椒也對我們點頭,圓溜溜的大蒜對我們微笑……它們像頑皮的小孩,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走過農舍,我們來到了湖邊。美麗湖水上世界裡有一座水上浮橋,它宛如一條長龍,棲息在水面上。那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時而在水面飛翔,時而在橋上休息:飛翔時,如快樂的天使展翅高飛;休息時,如疲倦的孩子靜靜地睡覺。水面上矗立著一個個龐大的水車,好似巨大的風車在轉動。
出了嘉年華園區,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鄉村葡萄園。哇,這里的葡萄真多呀!紫的像紫水晶,綠的像綠寶石,光滑圓潤。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澤,彷彿要流出汁來。我心喜若狂,可以大飽口福了。沖啊,我摘起一顆綠葡萄就往嘴裡送,天哪,太好吃了!酸酸甜甜的,我的心都醉了。爸爸遞給我一把剪刀:「兒子,快動手呀。」我左手輕輕托著葡萄串,右手拿著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葡萄串從枝條上剪下來。它們一個個晶瑩透徹,像可愛的小精靈,靜靜地躺在竹筐里,彷彿在說:「快來吃我們吧!」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大口地吃著,汁水不停地流下來。只可惜,天氣太熱了,我不能呆在園里了,我要回到小屋去。在小屋裡,我慢慢品嘗著我的勞動果實,這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愉快而又難忘的鄉村之行就快要結束了,我還沉浸在鄉村美景中。我不禁為大自然的美麗而贊嘆,也為這創造美景的人充滿感激之情。我愛鄉村,我愛大自然,我更愛勞動創造美的家鄉人。
7. 如何以人為本,建生態文明的新農村
強調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從全球范圍看,自工業革命版以來,人類在物質生產取得巨權大發展的同時,對地球資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圍,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其嚴重後果就是全球氣候變化,以及過度開發土地、濫伐森林、過度捕撈、環境污染等所產生的其他負面效應。近些年來暴雨、高溫等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就是大自然向人類敲響的警鍾。在我國突出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一方面,我國人均資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資源的人均擁有儲量也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於長期實行主要依賴投資和增加物質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能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增長很快,生態環境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不論對於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還是對於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都是至關重要的。實踐充分證明,物質文明建設,不僅同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相互依存、互為條件,而且同生態文明建設互相依存、互為條件。
8.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周易》里說:「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穎達註疏《尚書》時將「文明」解釋為:「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經天緯地」意為改造自然,屬物質文明;「照臨四方」意為驅走愚昧,屬精神文明。在西方語言體系中,「文明」一詞來源於古希臘「城邦」的代稱。 人類文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原始文明。石器時代,人們必須依賴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質生產活動主要靠簡單的採集漁獵,為時上百萬年。第二階段是農業文明。鐵器的出現使人改變自然的能力產生了質的飛躍,為時一萬年。第三階段是工業文明。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現代化生活,為時三百年。從要素上分,文明的主體是人,體現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時間上分,文明具有階段性,如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 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徵。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態危機說明地球再沒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形態來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文明。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生態,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與存在狀態,亦即自然生態。自然生態有著自在自為的發展規律。人類社會改變了這種規律,把自然生態納入到人類可以改造的范圍之內,這就形成了文明。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它將使人類社會形態發生根本轉變。 首先是倫理價值觀的轉變。西方傳統哲學認為,只有人是主體,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對象;因而只有人有價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沒有價值;因此只能對人講道德,無須對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講道德。這是工業文明人統治自然的哲學基礎。生態文明認為,不僅人是主體,自然也是主體;不僅人有價值,自然也有價值;不僅人有主動性,自然也有主動性;不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類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與其他生命共享一個地球。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還是西方的可持續發展,都說明生態文明是一個人性與生態性全面統一的社會形態。這種統一不是人性服從於生態性,也不是生態性服從於人性。用今天的話說,以人為本的生態和諧原則即是每個人全面發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工業文明的生產方式,從原料到產品到廢棄物,是一個非循環的生產;生活方式以物質主義為原則,以高消費為特徵,認為更多地消費資源就是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生態文明卻致力於構造一個以環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為手段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共贏,關鍵在於人的主動性。人的生活方式就應主動以實用節約為原則,以適度消費為特徵,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態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應在發達國家首先興起,因為在那裡首先爆發生態危機。但一是因為西方強大的技術資金使本國生態危機得以緩解;二是因為西方工業文明的巨大慣性還要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三是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向不發達地區轉移生態成本。西方失去了發展生態文明的機會。西方失去機會,就為中華民族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會。 (二)生態文明與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工業文明的遲到者,絕不能再成為生態文明的遲到者。中華文明的基本精神與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基本一致,從政治社會制度到文化哲學藝術,無不閃爍著生態智慧的光芒。生態倫理思想本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涵之一。 中國儒家主張「天人合一」,其本質是「主客合一」,肯定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所謂「天地變化,聖人效之」,「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儒家肯定天地萬物的內在價值,主張以仁愛之心對待自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說:「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中國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強調人要以尊重自然規律為最高准則,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為人生行為的基本皈依。強調人必須順應自然,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莊子把一種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稱為「物化」,也是主客體的相融。這與現代環境友好意識相通,與現代生態倫理學相合。 中國佛家認為萬物是佛性的統一,眾生平等,萬物皆有生存的權利。《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佛教正是從善待萬物的立場出發,把「勿殺生」奉為「五戒」之首,生態倫理成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煉內容。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來表述中華文明精神,這與生態文明的內涵一致。中華文明精神是解決生態危機、超越工業文明、建設生態文明的文化基礎。一些西方生態學家提出生態倫理應該進行「東方轉向」。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集會巴黎,會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 文明的轉型決定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農業文明帶動了封建主義的產生,工業文明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興起,而生態文明將促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超越,包含著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從而使生態文明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和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恩格斯說:「人們會重新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種把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對立起來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實行這種調節,單是依靠認識是不夠的,這還需要對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以及和這種生產方式連在一起的我們今天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 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完全變革的必然結果就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實現了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兩大和解」的生態文明社會。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 生態文明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首先強調以人為本原則,同時反對極端人類中心主義與極端生態中心主義。極端人類中心主義製造了嚴重的人類生存危機;極端生態中心主義卻過分強調人類社會必須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動。生態文明則認為人是價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另外,在可持續發展與公平公正方面,生態文明也與當代社會主義原則基本一致。 生態文明為社會主義理論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態文明作為對工業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種更為高級的人類文明形態;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對資本主義的超越,代表了一種更為美好的社會和諧理想。兩者內在的一致性使得它們能夠互為基礎,互為發展。生態文明為各派社會主義理論在更高層次的融合提供了發展空間,社會主義為生態文明的實現提供了制度保障。 生態文明也只能是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本質只能使本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而不會承擔全球的環境責任。生態社會主義由於將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相結合,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重大發現。生態問題必將成為社會主義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思想武器。發展中國家終將在社會主義旗幟下重新團結起來向發達國家討還生態成本。 生態文明應成為社會主義文明體系的基礎。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離不開生態文明,沒有良好的生態條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質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沒有生態安全,人類自身就會陷入不可逆轉的生存危機。生態文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資本主義使人們擺脫封建枷鎖和宗教禁錮的同時,卻帶來新的剝削和壓迫,這使社會主義應運而生。社會主義自產生之日起就存在著改良與革命兩種選擇。無論是科學社會主義還是民主社會主義,都要研究資本主義自我發展的豐富活力,都要思考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給全人類帶來的諸多利弊。由於傳統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現代化模式的一致性,使傳統社會主義不能有效應對資本主義全球化所帶來的全新挑戰。因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制度孰優孰劣,比的不是誰最能斗爭,比的也不僅僅是生產力,還要比誰最公平公正,誰最共同富裕,誰最有道德文化,誰最能可持續發展,誰最能帶來人的全面發展,誰最能使社會更加和諧。 針對全球化所帶來的一系列難題,例如生態問題,生態社會主義等新型社會主義流派的探索,不僅在學術上對社會主義進行了理論創新,也在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全球問題具體結合起來,給未來人類社會指出了新的方向。雖然生態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仍然單薄無力,仍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但確為社會主義回應全球性問題提供了想像空間,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進一步完善。因為當代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使得社會主義不能只研究工業文明基礎上的階級關系,還必須研究人與自然的文化倫理。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正在於此。 對中國而言,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生態和諧觀,為實現生態文明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基礎與思想源泉。今天,中國共產黨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與生態社會主義、世界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國傳統文化相互借鑒。它們之間的融合,必促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必促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會主義真正代替資本主義,必促成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和諧。對此,中國責無旁貸。
9.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要因地制宜。各地依據本地自然條件、資源基礎、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充分吸收傳統農業精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多種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和豐富多彩的技術類型裝備當地農業生產。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使各產業根據社會需要與當地實際協調發展。
二要優化結構。以大農業為基點,按「整體籌劃、協調發展、良性循環、再生利用」的原則,將農、林、牧、副、漁各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結合起來,使各業之間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升綜合生產能力。
三要節能降耗。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業效益,通過物質循環和系列化深加工,使農村大量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既實現經濟增值,也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四要防治污染。把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農產品日益增長需求的同時,保護並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既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也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質優價廉太陽能路燈廠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術方面廠家會全程負責,你只需要跑單子就行,賺錢也非常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