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前農村生活垃圾隨處可見,環境衛生令人堪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做好環境衛生工作
需要人帶頭清理垃圾,做好榜樣、才能讓他們認識到亂扔垃圾的錯誤思想。學校也要教育學生不要亂扔垃圾,社會也要制定亂扔垃圾污染環境就要扣錢的制度、多放垃圾筒、多種樹、多清潔、多懲罰亂丟垃圾的人;
『貳』 農村生活垃圾該如何處理
1、政府資金投入:
2008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實施「以獎促治」政策,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
當年,中央財政設立了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支持各地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截至2017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35億元,支持13.8萬個建制村開展環境整治。
2、政策引導:
在政府「以獎促治」政策的引導和帶動下,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整合相關涉農資金,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取得積極進展。
3、廚余垃圾生活化處理:
爛菜葉、不需要的蔬菜瓜果,一般用來喂雞鴨。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散養了幾只雞鴨,吃不完的蔬菜瓜果一般用來喂雞鴨。
雞鴨不吃的蔬菜瓜果再把它倒到菜園土裡,堆肥摳肥。廚房的生活用水,洗菜水一般排到化糞池內。化糞池的水經過發酵又是非常好的肥料,用來種蔬菜瓜果是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減少化肥的污染,一舉多得。
4、收集賣錢:
現在農村的快遞也越來越多,很多商品的包裝紙殼紙箱會收集起來,拿去廢品收購站換些零花錢。有人到農村專門收購飲料瓶、紙殼紙箱,還會收購雞毛鴨毛,這些農村常見的可回收利用的廢品,常年累月收集也能換些零花錢。
5、樹葉等垃圾處理。
以前農村是可以焚燒垃圾的,以前農村的樹葉都是焚燒後取它的灰燼(也就是草木灰)給蔬菜瓜果上肥。
草木灰是非常好的有機肥還具有殺菌殺蟲的作用,給蔬菜瓜果上肥病蟲害少,蔬菜瓜果長勢很好。現在不能焚燒垃圾了,有些人把這些樹葉堆肥,有些人是直接把它當成不可回收垃圾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應更規范
『叄』 農村生活垃圾的概念
改革開放過後,在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形勢下,農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取得了一定提升,但是農村的生活垃圾數量也在逐漸增加。目前,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形式仍然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的有關需求。所以,強化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和處置成為當今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農村生活垃圾現狀
(一)農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和處理
因為農村區域基礎設備的規劃建設比較落後,而且管理相對缺失,導致農村生活垃圾長時間處在無序堆放和無管理地步。另外,基層政府缺乏必要的和專項的環衛管理體系,農村的環衛基礎設備基本都處在空白狀態。當前,國內農村生活垃圾有關處理一般是隨意傾倒、簡單掩埋等形式。許多農村地區的缺少垃圾收運和處理體制,居民的生活垃圾常常會肆意傾倒在建築物前後或是坑邊、路旁等。一些農村的生活垃圾主要由村委會進行組織收集,然後運送到村內已有的沙坑或是低窪處完成掩埋或是焚燒處理。只有少部分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或是近郊農村中生活垃圾才被歸屬到城市的換位體系中。
(二)農村生活垃圾造成的危害
因為許多農村生活垃圾並未進行有效處理,其中醫療垃圾和廢舊垃圾等多種危險垃圾直接拋棄,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村的生態環境,還直接對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要影響。另外,垃圾中存在的有害成分能夠改變土壤的性質與結構,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1]。同時在雨水的強烈沖刷作用形勢下,垃圾中存在的有機物與有害物質會侵入水體,進而嚴重污染水體。對於垃圾腐爛形成的惡臭會滋生蚊蟲與傳播疾病,對垃圾進行分解或是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還會污染大氣,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亂堆和亂放垃圾,在被風吹散落在地面或是樹梢上就會造成景觀污染,嚴重影響村莊的環境,破壞人們的居住環境。
(三)基礎設備落後,配套資金不足
許多農村的垃圾處置設備相對匱乏,而且資金不足,國內只有大約6%的農村具備垃圾清理資金,大多農村都缺少環境投資的資金。垃圾處理的主要設備相對落後,其主要原因就是資金匱乏。另外,農村的經濟發展本來就要滯後城市,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在除去溫飽問題後所剩無幾,難以和城市一樣進行垃圾費的繳納,而且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更加耗費人力、財力,產生的效益也不明顯。因此,政府機構常常會忽視垃圾的處理投入與管理的必要性,導致農村公共環境所需的設施不足。
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制約因素
(一)農村環保的宣傳不足,居民環境意識較差
通過對農村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大約有將近九成的學生表示在讀書期間並未學習過環境污染的保護宣傳教育,甚至有接近10%的學生根本就未聽說關於環境污染與保護等方面知識。因為農村缺少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所以在傳統習慣背景下,導致農村居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識相對淡薄,農村居民為了方便,追求眼前利於與自身利益,有許多做法都已經污染了環境。
(二)有關管理體系不適應,法律法規欠缺
在實踐工作過程中,行政管理機構的執法范圍重點集中於市區與中心城鎮,對於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處在真空狀態。缺乏農村生活環境與生活垃圾治理有個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管理部門的工作。
三、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對策
(一)強化宣傳和教育,提升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近些年來,雖然農村居民素質得到提升,可是依然有一些農村居民受到傳統生活形式的嚴重影響,同時思想觀念的更新也難以追趕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程度,因此環境意識也比較匱乏,價值觀念嚴重落後。目前,農村居民的產品高價和資源低價及環境無價的傳統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很多地方政府在進行實踐時難以准確掌握全局、長期生態效益與局部、短期的經濟效益間存在的關系[2]。對此,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居民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與教育。有關環保機構和新聞媒體等單位一定要經常下基層,運用簡單的方式開展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工作。與此同時,政府機構必須積極組織多種環境保護培訓、講習與輔導班,不斷提升幹部、群眾的環境保護和資源意識。
(二)拓展資金的來源渠道
農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項費財、費力的工程項目,各地政府一定要加大在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方面資金投入。國內基層政府的財力相對較弱,如果政府全額支付生活垃圾處理資金就會造成政府不堪重負,從而造成農村的生活垃圾治理系統難以順利運轉。積極引導並且鼓勵各種類型社會資源加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中,漸漸完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運營主體的企業化以及運行管理的市場化,其是未來國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資金的主要來源。首先,政府必須確定投資與受益方的原則,積極利用市場配置資源,進一步激活多種資本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系統的創建和運行。其次,還要明確污染與治理目標原則,不斷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收費制度。
(三)城鄉統籌、共建共享
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必須以統籌城鄉經濟的社會發展作為指導,打破傳統觀念與思維形式,加速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完成城市、農村公共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注重農村的生活垃圾治理問題,創建相對完善的農村環境衛生有關基礎建設引導體系,對城市、農村間的有關換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與重新組合,實現城市、農村生活垃圾的一體化。由於生活垃圾處理裝置是大型的環境衛生基礎設備,其運行的成本相對較高,如果主要由村莊或是鄉鎮獨自創建是不合理的,而且大部分村莊或是鄉鎮也不具備經濟能力。另外,因為受到處理設備施工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的一定製約,村莊或是鄉鎮獨自創建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無法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容易導致生活垃圾出現污染集中化與二次污染現象。因此,生活垃圾的治理設施一定要在市鎮區域內進行統一規劃,實現區域共享和配置優化,可以集中建立一處或是幾處生活垃圾的處理設施,同時依據農村人口和面積等有關條件進行確定,為了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必須由市環衛主管機構負責生活垃圾處理設備的建設及運行管理。
總結
農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問題。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難度相對較大,如果只依靠政府是難以實現的。對此,必須以農村居民作為主體,以政府作為主導,依據各地的現實狀況,選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方式,才可以在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問題。
『肆』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法
(1)集中處理。「村收集、鄉鎮運輸、縣(區)集中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統一收版集、統一運輸、集中權處理。每個村建垃圾收集箱,鄉鎮建垃圾中轉站,後運到縣級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這種處理方式最大缺點是運行費用很高。
(2)建小型焚燒爐。這種處理方式運行費用較小,但因小型焚燒爐直接排放,對大氣產生污染。
(3)建設漚肥場。漚肥處理就是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藉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後,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無味的腐殖質。
『伍』 請問現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技術和設備是什麼
傳統的生活垃圾處理都是採用填埋,堆肥,焚燒的方法。但是近年來,傳統的填埋、堆肥等工藝已經不能滿足村鎮日常垃圾處理的需求,而作為最具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優勢的焚燒處理工藝成為很多發達地區村鎮解決垃圾圍村問題首選方案。特別是十部委聯系出台《指導意見》和《驗收辦法》後,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對無害化和環保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幫助偏遠農村集鎮低成本無公害化處理日常生活垃圾,防止因過度填埋和隨意填埋造成的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提倡對偏遠農村集鎮生活垃圾化整為零分散無公害化焚燒處理。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應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據統計,集鎮居民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約0.8-1.0kg左右,農戶居民生活垃圾人均日產量約0.5 0.8kg左右。各地方政府針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採用的是「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縣處理」的統一運作模式,但這種方式成本高昂且不利於資源整合利用,應該根據農戶居民生活垃圾和集鎮居民生活垃圾這兩大類別,科學有效地進行生活垃圾治理。
對於城郊集鎮應採用「鎮收集轉運—市(縣)處理」的方法,用較低成本的無害化方式處理城郊集鎮的生活垃圾。偏遠集鎮的生活垃圾治理最為困難,成本相對也較高。對於偏遠集鎮的生活垃圾應採用「化整為零,科學選址,環保焚燒」的處理方法,不能採用城鄉統籌的方法。因為城鄉統籌必然增大城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填埋場)運轉負荷,運營費用高。目前每噸生活垃圾運到垃圾焚燒廠(填埋場)後需給廠站方70-100元/噸左右的垃圾處理補貼,從鄉鎮轉運到垃圾焚燒廠的運輸費用也不容小視,平均達到了40-60元噸,如果按日處理1000噸來計算,運營費用每日就達到了13萬元。所以,筆者認為,對於偏遠集鎮的生活垃圾,應採用「化整為零科學選址環保焚燒」的處理方法。具體措施如下:以每個集鎮為單位,建設一個小型生活垃圾環保焚燒站,達到化整為零、就地焚燒處理的效果。但焚燒排放物必須達到國家的排放標准。每個小型垃圾焚燒廠站系統的建設成本在50萬元-60萬元左右,日運營成本500元左右(包括人工、電力、耗材及維修等),還減少了垃圾壓縮中轉站和垃圾清運車的建設和購買費用。建立健全分類收集補貼制度。因地制宜地對於回收分類予以補貼,積極穩妥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廢舊商品、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和處理體系;健全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加快回收站點建設,規范站點管理。建議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出台政策,通過轉移支付、銀行貸款或引導企業和社會投資者採用PPP、BOT、TOT等多種合作模式的政策共同解決垃圾治理的問題。
基本上農村垃圾處理正採用無害化垃圾焚燒爐,這種焚燒爐設備經濟、安全,適應村鎮日常需求;常規煙氣(黑度、SO2、NOX)及二惡英排放達到和超過GB18485-2014,利用焚燒熱能和提升空氣質量。
『陸』 如何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工作
一直以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既是制約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頑疾,也是群眾反響強烈的問題之一。今年我市將各鄉鎮農村垃圾「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機制建設作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工作。自今年2月以來,全市就著手規劃並逐步啟動實施「戶定點、組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無害化處理新模式,實行農村生活垃圾及時清運、及時處理,有效改善全市人居環境,使農村生態環境和衛生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看 可喜變化
「這個垃圾桶是丟放可回收垃圾的,這個是放不可回收垃圾的,你可別小瞧這個池子,通過分類處理,像爛菜葉、塑料袋等各種垃圾都可以進行有效的利用和回收,這樣既減少了垃圾二次轉運量,又使部分垃圾變為有機肥料!」日前,石棉縣新棉鎮的曾大媽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走進新棉鎮,綠化樹成排、村舍整潔,不遠處還飄來陣陣芳香,生活垃圾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家」。村莊靚了,農民的心裡也樂了,這是我市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建設後帶來的可喜變化。
無獨有偶,日前記者在雨城區上里鎮看到,村民們從家裡出來提著一袋袋垃圾,放在不遠處的垃圾點。不一會兒,村裡的保潔員將這些垃圾分裝到村統一設置的垃圾箱,再由垃圾收集車輛統一清運到指定垃圾處理場。這是我市實施的「戶定點、組分類、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農村垃圾處理新辦法,通過實行新的收集、運輸、處理模式,我市農村垃圾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農村垃圾處理機制 全面建立
結合省上提出的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模式,今年年初,我市根據自身實際,確定了以「戶定點、組分類、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為主要方式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模式,並通過制定實施意見明確垃圾清運體系採取四種模式運作,初步形成了農村生活垃圾定點分類、定時分收、定點分集、定期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一是 「戶組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工作模式。主要針對距垃圾處理場較近、人員居住密集、交通便利的鄉鎮開展,如:天全縣、漢源縣等就採用這種模式;二是 「戶組分類、村收集、鄉鎮(片區)處理」工作模式。主要針對離垃圾處理場距離較遠、運輸不便,轉運成本高的鄉鎮。比如,漢源宜東鎮和烏斯河鎮;三是 「戶分類、村(組)收集、處理」工作模式。主要針對我市中高山地區,交通很不便利,無法由鄉鎮開展集中清運處理工作的鄉鎮,採取農戶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後,由村組對不可回收部分進行統一填埋處理;四是 「戶產、戶分、戶處理」工作模式。主要針對高山地區的村莊,由於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農戶生產、生活垃圾均由農戶自行分類後,對不可回收部分就地進行填埋處理。
『柒』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有哪些方法
具體如下:(1)
集中處理。「村收集、鄉鎮運輸、縣(區)集中處理」的回垃圾收集處理模式,統一答收集、統一運輸、集中處理。每個村建垃圾收集箱,鄉鎮建垃圾中轉站,後運到縣級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這種處理方式最大缺點是運用了費用很尚。(2)
建小型焚燒爐。這種處理方式運行費用較小,但因小型焚燒爐直接排放,對大氣產生污染。(3)建設漚肥場。漚肥處理就是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C儲存、發酵,藉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後,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無味的腐殖質。
『捌』 求助:農村生活垃圾應該如何處理
一、問題提出:
「關於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建議」,列為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第195號提案。2008年1月17日新華網報道了該提案,1月21日中央電視台專門進行了采訪播報。該提案得到了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了社會各媒體的廣泛關注。
山西省農業廳晉農[2008] 22號函答復該提案,將農村垃圾處理已經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不僅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處理辦法,也開始推廣落實試點經驗。
到農村走一走、轉一轉,可喜地看到我省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序幕已經拉開。但是,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一個關繫到農村管理制度建設、農民生活習慣培養的長期任務。如何深入推進、如何大面積推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任務還十分艱巨。因此,再次提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建議,希望能進一步解決很多深層次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促進有關建設規劃、處理辦法的全面落實。
二、調查分析:
農村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我省主要採用建立固定垃圾場所,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清理,並鼓勵農民統一建立垃圾場,使用沼氣、秸稈氣等清潔能源,推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如陽泉的「三清五改一綠化」、夏縣的「抓三清」、「治三亂」、「通三巷」等都取得了顯著效果,並起到了示範作用。
但是,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涉及一系列經濟、文化、傳統習慣等問題和矛盾。因為這個一直被忽略的小問題,其實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
首先,我們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如果各級政府資金的支持不到位,只能是紙上談兵。
其次,各地農村自然條件不同,經濟水平各異,人口規模也不同,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點、科學規劃?如果沒有制度保證,不能因地制宜,極可能造成垃圾處理一陣風,過後農村公共環境衛生設施就成了擺設。
第三,培養農民自覺處理垃圾的意識,動員廣大農村居民共同參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真正重視起來,盡快行動起來。讓農民養成科學地、制度化地處理生活垃圾的習慣,這是解決農村生活垃圾的關鍵。
三、具體建議:
1、組織保障。鄉(鎮)長一把手負責制,負責全鄉(鎮)垃圾處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村成立由村支部書記任組長、村委會主任任副組長的工作小組,負責實施本村的垃圾處理工作,並作為考核其工作業績的指標之一。
2、宣傳教育。為提高農村幹部群眾對垃圾分類收集、綜合利用的認識,鄉(鎮)政府專門請垃圾處理方面的專家講課;組織從事這項工作的幹部外出參觀學習;把垃圾分類的知識印製成掛歷,發放到戶;通過會議培訓、廣播宣傳、印製宣傳手冊等方法,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3、垃圾分類。將農村生活垃圾分成五大類:一是可生產沼氣或有機肥的廚余垃圾;二是只能造農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三是可再生垃圾;四是有害垃圾(電池、燈管燈泡、農葯瓶、油漆桶、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等);五是可燃垃圾(果樹枝、農作物秸稈等)。每個村設置垃圾分類固定收集點,做到美觀、經濟、實用,農戶按分類投放。
4、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和運行機制。工作流程應為:農村生活垃圾→就地減量化分類→固定收集點→定期清運→①無害垃圾本村處置場處置②有害垃圾和不可分解垃圾採用村收集、鎮中轉、縣市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