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聖花鄉屬於成都哪個區
「三聖花鄉」坐落於素有「中國花木之鄉」之稱的四川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辦事處專,總面積達15000畝,涉及五個村屬(紅砂村、幸福村、駙馬村、萬福村、江家堰村),是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如今的「三聖花鄉」是一個以觀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題,集休閑度假、觀光旅遊、餐飲娛樂、商務會議等於一體的城市近郊生態休閑度假勝地。
② 為什麼成都和重慶同時成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通知要求成都市和重慶市從實際出發,根據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要求,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盡快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推動全國深化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有關人士認為,國務院批准在成渝兩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國家推動中西部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廣東深圳、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三大經濟改革試驗區都在東部沿海地區,以此帶動了東部沿海地區的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是中國相對不發達地區,在中西部選擇具有重大影響和帶動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設立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對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試點,突顯了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中西部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心。
成都市政府秘書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毛志雄今天下午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從2003年開始,成都市實施了以推進城鄉一體化為核心、以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保障的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開創了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可喜局面。此次設立成都市配套改革試驗區,根本目的在於逐步建立較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強化經濟發展動力、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確保資源環境永續利用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論架構、政策設計、體制改革及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綜合模式,走出一條適合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道路。
參考資料:http://news.sina.com.cn/c/2007-06-09/201413191781.shtml
③ 成都三聖鄉駙馬村1組征地安置情況
三聖鄉花卉種植歷史源遠流長,以花聞名,是成都市政府指定的鮮切花生產基地,被國家版林業局、中國花權卉協會評為「中國花木之鄉」。2003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四川省首屆花卉博覽會」在三聖鄉紅砂村「花鄉農居」成功舉辦,標志著三聖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又邁出了新步伐。紅砂村「花鄉農居」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以川西民居風情與花卉文化為特色的國家從級景區、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花卉博覽會主展館一一高店子花卉批發市場同時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評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是西南地區吞吐量最大的鮮花集散地。 「三聖花鄉」坐落於素有「中國花木之鄉」之稱的四川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辦事處,總面積達15000畝,涉及紅砂村、幸福村、駙馬村、萬福村、江家堰村五個村,是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範。 如今的三聖花鄉是一個以觀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題,集休閑度假、觀光旅遊、餐飲娛樂、商務會議等於一體的城市近郊生態休閑度假勝地。花鄉農居,羅家花園,王家花園,荷塘月色,幸福梅林五個景點被稱為成都「五朵金花」,已經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
④ 查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貪污賄賂案件的情況
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土地徵用出讓環節貪污賄賂案件的特點、原因及預防建議
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土地徵用出讓環節
貪污賄賂案件的特點、原因及預防建議
近年來,在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一些鄉鎮的農村基層幹部在土地徵用和出讓中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嚴重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2004年1月至今年6月,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辦農村征地出讓中發生的貪污賄賂案114餘件,涉案金額達1370餘萬元。對此,省檢察院進行了專題調查分析,並提出對策建議。
一、案件的主要特點
(一)相互勾結,共同犯罪突出。一些農村基層幹部為了謀取個人利益,利用手中職權,相互勾結,結伙作案,在征地出讓中實施共同犯罪,侵害國家和農民的利益。所立案查處的114件152人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案件中,二人以上實施共同犯罪的案件32件73人,分別占立案查處案件總數的28.07%和48.02%。
(二)犯罪主體以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居多。在立案查處的152人中,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有75人(村支書42人,村委會主任33人),佔查處案件總人數的49.34%。
(三)貪污犯罪發案率高。在立案查處農村征地出讓環節職務犯罪案件中,貪污犯罪多達84件119人,分別占立案查處案件總數的73.68%和78.28%。犯罪嫌疑人主要採用弄虛作假,虛報冒領,做假帳、重復報帳等手段侵吞土地出讓金。
(四)影響惡劣,具有較大社會危害性。農村征地出讓中發生的職務犯罪案件,直接侵害的是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容易誘發農村群眾上訪,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如西充縣鳳嗚鎮人大主席陳樹清貪污三峽移民安置資金0.76萬元,引發移民安置點群眾因強烈不滿而集體上訪。
二、此類案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督制約缺位。農村征地出讓工作涉及面具有區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有的地方是由鄉(鎮)指派工作人員與村社幹部組成臨時的工作組,而有的地方則由縣、鄉(鎮)設立了臨時性的辦事機構「拆遷辦」,從組織形式上看似乎很完善。但是,由於涉農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大多又受時間限制,其工作的難度顯而易見,為了趕時間和完成任務,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監督制度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導致在征地出讓中出現了管理漏洞多,監督缺位而無人過問的局面,從客觀上給作案人員提供了作案的機會。如成都市青羊區文家鄉康河村黨支部書記雷久貴於2002年1月,夥同張小平等3名村幹部趁修建光華大道佔用該村土地之機,採取簽定兩份補償協議的手段,在無任何監督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地截留支付給該村土地租金及土地附著物17萬余元,用於村幹部私分。
(二)法律意識差是誘發犯罪的主觀原因。通過對案件的調查和分析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涉案人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身處農村,沒有受過法律教育。這部分人錯誤地認為自己不是國家工作人員,在征地出讓中「吃點、占點、撈點」問題不大。如郫縣紅光鎮獨柏村貪污窩案中負責拆遷工作的王某向辦案人員談到:「我認為這事最多是犯個錯誤,把錢退了就行了,沒想到還要坐牢,如果知道是犯罪怎麼也不會干」。
(三)村務公開制度流於形式,財務管理混亂。從查處案件涉及的村級組織看,大多數都建立了村務公開制度,但認真落實的並不多,有的村級財務不是按規定時間做帳,而是一個季度做一次帳,或一年做一次帳,有的甚至不做帳,導致村級財務管理混亂,還有的違反財經制度,由一人同時任會計和出納。如漢源縣唐家鄉集賢村村支部書記兼會計吳維強利用職務之便,在管理漢源縣興浩機磚廠支付給該村的土地徵用費25.98萬元的過程中,自己保管其該項資金,並將其中的17餘萬元挪用於賭博活動。
(四)村級幹部待遇偏低,「不撈白不撈」的補償心理作祟,是驅使其犯罪的主要因素。農村基層幹部工作量大,工作條件艱苦,尤其是農村征地出讓工作情況復雜,而其收入、待遇又相對較低。據了解,欠發達地區由當地縣級財政支付村級幹部每月補貼分別為村黨支部書記250元,村委會主任240元,村會計及村委會其他幹部補貼230元,有的地區對村級幹部每月的補貼還更少。因此,一部分村級幹部心理失衡,想方設法地利用征地出讓中管理和監督漏洞進行貪污、挪用等犯罪。
三、預防建議
(一)完善制度,加強監督。一是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堅持村委會集體討論研究決定的原則,並納入村務公開制度內容,防止搞暗箱操作。二是完善督促檢查制度。建議鄉(鎮)一級黨委政府對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切實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確保村務活動在「陽光」下規范有序地開展。三是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鄉(鎮)一級黨委政府要指導幫助村級建立規范的財務帳目;村級組織要理順財務管理關系,防止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兼會計、出納,以及會計、出納不分等財務管理的混亂局面;涉及農村征地出讓經費應統一由村委會幫助村民建立銀行帳戶,所應得的征地出金直接打入被拆遷戶帳戶,減少征地出讓經費流動的中間環節,切斷貪污、挪用犯罪的源頭。四是加強監督,堵塞各種漏洞。鄉(鎮)一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村級組織及幹部的監督,重點監督重大村務活動是否經過村委會集體研究討論決定過程和結果是否公開、財務制度的落實和財務管理是否符合規定等。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要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建立本級監督制約機制,既做到分工明確,各施其職,又做到相互支持和配合,充分發揮村民的監督作用,為村民搭建監督平台,暢通、監督渠道,使村民的監督落實到位。
(二)加大法制宣傳力度,警示警醒村級幹部。建議鄉(鎮)一級黨委政府把加強對村級幹部進行法律、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村級幹部法律、法規、政策宣傳教育培訓制度,採取以會代訓、短期專門培訓或輪訓的方法,認真抓好村級幹部的法律、政策宣傳和培訓工作的落實。結合一些村級幹部發生職務犯罪的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鍾長鳴,增強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使其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村。
(三)建立統一的職務津貼機制,適當提高村級幹部待遇。建議制定標准適當地提高村級幹部待遇,解決村級幹部生活上的困難,減少部分幹部因生活困難造成心理失衡而犯罪。
(據省院預防處材料)
⑤ 成都市龍泉驛區的城鄉一體化什麼時候實施具體有哪些鄉鎮
城鄉一體化科(龍泉驛區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龍泉驛區建設社回會主義新農村工答作領導小組辦
負 責 人:張發全 職 務: 科長
辦公地址:龍泉驛區政府大院內
辦公電話:84853600
⑥ 《成都市青白江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拆院並院」拆遷安置實施意見》(青委辦〔2006〕26號)
您好,這邊的話,建議您這邊找律師協助您
⑦ 成都市十一五規劃綱要
成都「十一五」目標 瞄準中西部三最
作者:何曉蓉 陳… 文章來源:成都日報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2-15
「把成都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與2003年8月市十次黨代會提出的「三最」目標比較,從「西部」變為「中西部」,從「綜合實力」變為「綜合競爭力」,總共三字之差,卻為成都下一個五年劃定了跨越的高度。
昨日閉幕的成都市十屆五次全委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兩處顯著的變化,既是成都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成都實踐中作出的戰略選擇,也是成都自加壓力、加快發展的決心和信心體現。
《建議》提出,圍繞新的奮斗目標,成都必須堅持「立足成都實際、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重視人才開發」等五個基本原則,才能使成都在未來五年內發展模式更加科學,發展進程更加協調,發展優勢更加突出,發展成效更加顯著。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九大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0億元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200美元。
■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5∶45∶50。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經濟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民營經濟佔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60%以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鞏固和完善,參與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明顯增強。
■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
■城鄉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5%。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按環境功能區劃達標,工業企業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森林覆蓋率達到37%。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五大任務
■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扎實推進「三個集中」,推進配套改革,切實破解「三農」難題,全面貫徹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城鎮體系規劃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建設是全市的中心任務,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貫穿於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建立並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調整優化發展布局,實現工業新跨越,增創服務業新優勢,開拓現代農業新局面。節約意識、發展循環經濟要貫穿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政治建設是構建和諧成都的政治保障。結合我市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機關)建設,推進依法治市工作。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推進全市文化建設,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高科技成都,建設西部區域性人才高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推進和諧成都建設。
2006年經濟工作七大關鍵詞
2006年是我市「十一五」時期的第一年,也是市委確定的「加快產業發展年」,工作千頭萬緒,任務十分繁重。為做到早謀劃、早安排、早行動,市委十屆五次全委會就我市明年經濟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以確保有序開局,扎實起步。
主要奮斗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16%,城市化率同口徑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2006年經濟工作七大關鍵詞為:
■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消費要求,強化調控管理。
■城鄉一體化:抓好集約型發展,抓好重點工程,抓好公共服務,抓好配套改革。
■產業發展年:推動工業快速增長,推動服務業明顯增長,推動現代農業開拓性發展,推動文化產業突破性發展,以大開放帶動產業大發展。
■自主創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營造激勵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城市管理和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緊城市建設,加快重點鎮建設。
■群眾切身利益:促進充分就業,完善社會保障,發展社會事業,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政府服務:深入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在改革上深化,服務上改進,效率上提高,作風上改變,隊伍建設上狠抓。
2020年遠景目標
■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0美元以上,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
委員反響
市委常務副書記鄧川:「西部」和「中西部」一字之差,體現出成都是自加壓力,把目光看得更遠,目標定得更高。在中西部,我們的重要競爭對手又增加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發展,同時認真維護社會穩定,為經濟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副市長冷剛:正確的決策必須正確地理解,然後正確地執行,這樣我們的預期目標才可能實現。對於提出的新目標、新思路,各級幹部需要認真學習領會其實質內涵,然後立足各地實際具體落實。
青羊區區委書記王忠林:加快產業發展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支撐,也是實現新的奮斗目標的基礎。成都市應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因為他們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同時,我們提出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離不開民營經濟的作用。
市汽車產業推進辦公室主任劉志聰:要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成都市還必須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目前擋在投資者面前一個非常重要的障礙,是成都的物流成本太高,以及進而造成零部件廠商難以聚集的「產業生態環境」弱勢。
專家觀點
決心和氣魄來源於實力
成都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劉從政:
中共成都市十屆五次全委會提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成都,把成都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這樣的目標定位,較之於2003年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把成都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的提法,既保持了連續性又有創新性,從中國西部改變為中西部,由綜合實力最強改變為綜合競爭力最強,這反映了我市在目標定位上已不滿足於只在西部領先,更要放在中西部去比較,這樣的定位既表達了我市貫徹中央和省委精神的決心和氣魄,也是從我市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的,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奮斗目標。
實現新的「三最」目標,我市已具備了比較充分的條件,一是市委已經有了明確的抓發展的工作思路,這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實現工業新跨越、爭創服務業新優勢、開創農業新局面,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成都。二是有了相當的經濟實力,今年我市GDP將超過2350億元。三是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四是有這次全委會總結出來的五條基本經驗。
當然,也還存在一些阻礙發展的問題。比如,產業發展水平與特大中心城市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實現跨越式發展後勁還不足,能源、資源瓶頸制約因素依然存在,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矛盾還比較多,一些領導幹部發展的素質和能力還不相適應等等。盡管如此,成都向新的「三最」目標奮進,只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五次全委會精神,我們完全有理由發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就業、社保、收入分配、群眾健康——
突出解決民生難題推進和諧成都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推進的重要保障,《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高度重視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熱點和難點問題,並提出要突出抓好四項工作:即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調節收入分配,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就業——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服務體系,完善對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實現城鄉比較充分就業。
社保——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
收入分配——更加註重社會公平,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群眾健康——健全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和醫療救治體系,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新聞鏈接
2005年城市競爭力
2005年4月《200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2005年中國200城市競爭力排名,這份報告由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倪鵬飛博士牽頭,南開、清華、北大等著名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聯合完成,3月17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中國社科院第三次發布城市競爭力報告。城市綜合競爭力包括硬競爭力和軟競爭力,硬競爭力包括人才、科技,軟競爭力包括文化、制度、管理、開放等。據介紹,考慮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本年度城市競爭力的評估在三方面作了改進:一是嚴格經濟增長率標准,進入報告評估的200個城市,其2003年GDP增長均在8%以上;二是增加了環境資源成本節約的指標,具體包括單位GDP用電量、用水量、環境污染指數三個逆向指標,並進行正向變化處理,因此一些城市競爭力的位序有所漲落;三是綜合加權6項表現指標形成綜合競爭力。
「2005年度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在城市綜合競爭力前200名的排名表上,武漢24名,長沙25名,成都28名,南昌30名,重慶34名,西安35名,合肥36名,昆明42名,鄭州50名,烏魯木齊52名,太原63名,蘭州83名,貴陽85名,銀川100名。
報告同時對最具綜合競爭力前50名城市的12個分項競爭力進行計量和分析。其中,中西部城市位居分類前10名的是:人才競爭力,武漢第9名;資本競爭力,成都第7名,武漢第10名。科技競爭力,武漢第3名、西安第7名、成都第9名;結構競爭力,長沙第3名,成都第10名。綜合區位競爭力,成都第4名,武漢第6名,重慶第10名;環境競爭力,成都第8名;文化競爭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重慶第6名,南昌第9名;制度競爭力,無;政府管理競爭力,南昌第8名;企業管理競爭力,無;開放競爭力,無。
中西部主要城市2004年GDP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等十二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其土地面積53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56%;目前有人口約2.87億,佔全國人口的22.99%。
中部地區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山西六省共有3億多人口,面積102.76萬平方公里。1980年中部地區人均GDP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88%,1990年下降到83%,而到了2003年,中部地區只相當於全國水平的75%。中部與東部的GDP差額比已增加了6倍。
⑧ 成都三聖花鄉的位置
從龍舟路口順著成龍路一直走下去即可,路經大概有15-20分鍾的車程。回
五朵金花是五種不同特色答的風景區,他們互相是連在一起的,可以相互游覽走動。由近及遠分別是:花香農居,幸福梅林,東籬菊園,江家菜地,荷唐月色
⑨ 成都市農村基層幹部待遇
算有一小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