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雁盪山的地形、氣候、民俗、河湖、交通方面情況簡介
雁盪山是浙江省AAAA級的旅遊景點,位於浙江溫州樂清市東北境內(東徑121°,北緯27°50』),背依莽莽的括蒼山,面對浩瀚的樂清灣,是一座大型濱海山嶽風景名勝區。包括蒼山支脈,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盪山、中雁盪山、南雁盪山,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是指北雁盪山。 雁盪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因主峰雁湖崗上有結滿蘆葦的湖盪,年年南飛的秋雁棲宿於此,因而得名「雁盪山」。北雁盪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盪山,簡稱雁山。明朝陳仁錫據此題為「花村鳥山」,意指雁盪有村以花名,山以鳥名。雁盪開山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據記載,梁武帝大通元年,照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實為雁盪開山之始。
風景區內,山體構成多為流紋岩,富於垂直節理。它以其「峭拔險怪」、「不類他山」聞名於世。北宋沈括於公元1074年察訪雁盪山時,曾對雁盪山的地形及其成因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分析了雁盪諸峰的成因:「當是為谷中大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據漢代地質考察,雁盪山在幾千萬年至一億多年前原是火山地帶。到了距今三四千萬年前,它沉沒在海中,岩體受到海水的侵蝕;又過了二千多萬年,它逐漸露出海面;以後又遇冰川期,遭到冰川洪水的襲洗,岩體又進一步崩解和剝蝕,岩體裸露,形成眾多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館」之稱。古時,「雁盪荒涼落海陬,輿圖卻在東南僻」,因地處險僻,交通阻塞,湮沒累代。
南北朝劉宋初年(公元422--423),愛好山水詩人謝靈運為永嘉(今溫州)太守,曾到雁盪筋竹澗游覽,寫有《從筋竹澗越嶺溪行》詩一首。也有說他到過謝公嶺而落了登山屐,後人為之建「落屐亭」,因而傳為佳話。西域高僧諾詎那(十六羅漢中的第五尊者),因慕雁盪「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盪山興建寺院、弘揚佛教,最後在大龍湫觀瀑坐化,世傳為雁盪開山祖師。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畫天下山川為兩戒,就有「南戒盡於雁盪」之語,此前未有雁盪之稱。至宋代,山亭寺院相繼興建,當時雁盪就有十八古剎、十六亭、十院之稱,香客、遊客因之大盛。迨宋室南遷,建都臨安(今杭州),雁盪被辟為溫(溫州)台(台州)驛路必經之處,於是「貴游輻臻,梵剎增新」,更使它處於全盛階段。相傳當時的能仁寺就已「日食遊客千餘人」。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於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和崇禎五年(1632)年三次來游雁盪,先後寫下了游記兩篇。那時雁盪「百二奇峰」的名稱已全部形成,雁山「五珍」「雁茗、觀音竹、香魚、山樂宮、金星草」,在明朝朱諫的《雁山志》中已有記載。到了清朝,遊客稱盛,雁盪山的聲譽就更加顯著了。但雁盪成為廣大人民的旅遊勝地,卻是在解放以後。尤其近十多年來,黨和國 家十公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重新成立了雁盪山管理局,規劃風景區的建設。近幾年來修建了一些風景點、道路、飯店餐館、商場、娛樂場所等,旅遊設施有了進一步改善。
雁盪山風景區東起方山,西至鋸板嶺,南到筋竹洞口,北止六坪山,風景面積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依風景分布情況,全山分靈峰、靈岩、大龍湫、雁湖、三折瀑、顯勝門、仙橋、羊角洞這樣八個景區。東南部風景較集中,靈峰、靈岩和大龍湫,簡稱「二靈一龍」,是全山的風景中心,古時稱為 「雁盪風景三絕」。雁盪風景,以奇馳名,它與黃山的峭,泰山的雄,廬山的偉,峨嵋的秀相媲美。雁盪的奇,主要是奇峰怪石,飛瀑幽洞。雁盪地居深廣,風景繁多,全山計有102峰、103岩、29石、66洞、25瀑(包括4湫)、22嶂、22潭、20寺、12亭、11門4闕、9谷8坑、8嶺9泉、11溪1澗等五百餘處勝景。因此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旅遊後感嘆道:「欲窮雁盪之勝,非飛仙不能」。
雁盪風景以峰、洞、岩、石、瀑、潭、嶂最為奇觀。奇峰怪石,懸崖疊嶂,崇聳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徑,曲折迂迴;飛瀑流泉,碧潭清澗,若帶如練。故康有為於1924年來雁盪山時,竟稱:「雁盪山水雄偉奇特,甲於全球」。北雁盪面海背山,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天涼爽,6-9月份月平均氣溫在2°C。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降水量為 1800亳升左右,以5至9月份降水量較多。春夏多雨霧,是看雲海的好時機,也是觀賞山花和飛瀑流泉的最佳季節。秋遊雁盪,天高氣爽,層巒疊嶂,一覽無余,滿山紅葉,美不勝收。北雁盪山冬暖夏涼,氣候調和,空氣新鮮,泉水清澈,使人悅目快心,因此不僅是游覽勝地,也是避暑休養的佳境。這里的物質特產是「雁山五珍」即雁茗,香魚、觀音竹、金星芹、山樂官,雁茗荼色、香、味俱佳,早在明朝就被列為貢品。山樂官是一種形似金雀的珍貴鳥類。雁盪山的葯材、水產與水果也很出名,遊客除了品嘗海鮮外,還可以購習諸如魚鯗、蝦干、海帶、海菜等干貨帶回。風光秀麗的中雁盪山,是雁盪山脈的趾部,位於樂清白石鎮,距城關9公里,距溫州市區35公里,南靠甌江、七里港。中雁盪山總面積84.54平方公里,分玉甑、西祭、三湖、東祭、鳳凰山、楊八洞、劉公谷等七大景區,300多處景觀。景區內峰湖相映,瀑潭相疊,岩洞相連,素以峰雄嶂險、洞幽寺古,瀑美湖秀,潭碧林翠著稱,層峰起伏煙雲繞,峭壁嵯峨冰雪殘。尤其是白石、鍾前、龍山湖,水碧山青,波平如鏡,倒影重疊,湖上風生,空氣潔凈,水中魚躍,林間鳥鳴,秀色可餐,在浙南諸風景區中確系罕見。
玉甑峰上,路從飛鳥頭上過,人在白雲深處行;八折瀑中一潭碧水浮明月,八折飛泉舞玉龍;鍾前湖中魚歡躍,玉屏嶂上龍鷹翔,奇峰異石,古洞靈幽,金石碑刻漫山坡。這種湖山如畫,峰奇谷幽的景色,傾倒無數文人騷客,早在南朝就有「千傾帶遠堤,萬里瀉長汀」的遺跡,宋朝的王十朋盛贊中雁盪山「千里湖山翠黛橫,兩溪 玉斗琮爭」。中雁盪山人文景觀亦極豐富,自宋進士李少和開山至今,攬勝者不絕,歷代名人、學者、畫家對此天然奇秀山景,稱贊不已,留下許多詩篇畫卷和摩崖題記。尤有白石鎮「三月初十」盛大集市和端午節龍舟賽等濃厚鄉土風情。南雁盪山風景區,位於平陽縣西部,與北雁盪山遙遙相望。分東西洞、順溪、東嶼、疇溪、古城五大景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東西洞景區有始建於五代的觀音洞寺院、唐代的仙姑沿道觀、宋代的會文書院。儒釋道三教薈萃,全國罕見。南雁盪山開發始於五代。宋室南巡後,這里人文蔚起,冠蓋絡繹不絕。歷代騷人墨客慕名而來,近況、朱熹、張九成、王十朋、袁枚、孫依言等,都在此留下了詩文或墨績。境內峰巒蟠迥,溪壑交錯,岩洞密布、努瀑飛奔。始載於中唐,開拓於五代,鼎盛於兩宋。景觀以峰洞為最,素有無山不洞,無峰不奇之美譽。全境分東西洞、東嶼、疇溪、順溪與石城五大景區,有六十七峰、二十八岩、二十四洞、十三潭、八瀑九石之勝,雄奇、幽、秀兼備,移步換形,各擅勝場。尤以雄偉壯觀的雲關峰、奇妙秀麗的錦屏峰、鋒鍔刺天的神劍峰、映日成虹的梅雨瀑、一柱擎天的華表峰、崢嶸突兀的龍角峰為著。「秋色平分南北雁」,南雁九溪匯集,奔流入海,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尤其是從順溪至東西洞景區15公里的溪流,可供遊客乘坐竹筏飽覽沿溪山水奇觀與別具一格的畲鄉風情,令人陶醉,留戀忘返。
⑵ 雁盪山出發到崇仁經過九江嗎
雁盪山出發到崇仁經過九江,如果不經過九江,你可以稍微繞路經過一下酒駕。
⑶ 溫州分城市和農村嗎
肯定分的么。溫州城市沒啥好玩,農村要好玩些,呵呵。。農村有山有水有好景。。專。
溫州的市屬中心是 鹿城區,鹿城區不大,如果你走馬觀花,打個車到處逛逛,一天也可以逛完。 市中心也沒啥好玩的。鹿城區就有個江心嶼,是一個在甌江上的孤嶼
溫州周邊的縣 是有很多景緻的。 比如溫州永嘉的楠溪江,樂清的雁盪山,還有平陽蒼南的海邊,當然海邊冬天去的話不是很適合。。
其實夏天去楠溪江是最好玩的。。
溫州的小吃可多了,我一下子說不完,能想到的溫州的餛飩,最好能吃到地道的永強餛飩,皮薄肉鮮,美味~ 還有燈盞糕, 還有溫州魚圓,這些都是溫州的特色名小吃,來溫州一定要吃
⑷ 雁盪山好玩嗎怎麼規劃路線啊做高鐵去景區有怎麼坐車啊
看個人喜歡,不存在好不好玩的說法。雁盪山一般二日游最好,大龍湫,方洞,靈岩,晚上夜景靈峰為一日,靈峰日景,凈名谷為一日,大概下午三點前就能玩好。高鐵站下車有到景區的公交,不過末班車為5點鍾。
⑸ 北白象鎮前岸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誰知道
原北白象鎮抄,是浙南地區的工貿重鎮。該鎮東連柳市鎮,南瀕七里港及溫州發電廠,西鄰永嘉縣,北枕中雁盪山風景區。104國道和在建的沿海高速公路及規劃建設的甬台溫鐵路三線橫貫,溫州大橋北橋墩正坐落在轄區管頭,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十分優越。全鎮總面積63.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815畝,總人口(常住)89984人。
新北白象鎮位於樂清市西部,東鄰柳市鎮,南瀕甌江,西連溫州市區,北枕中雁盪山,全鎮區域面積83.2平方公里;經2011年6月1日行政區劃調整後並入磐石鎮,現下轄11個社區(辦事處)、10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戶籍總人口約12.4萬人,外來人口約14萬人;共有基層黨組織329個,黨員5425名。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陸交通,使北白象成為樂清經濟的橋頭堡,浙南地區的工貿重鎮和浙江省電器工業專業區。2011年5月,溫州在樂清設立北白象工貿區,功能定位為為樂清市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商貿集聚區和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區。隨著柳白新城建設的全面推進,北白象的區位條件和發展優勢日益明顯。
⑹ 淺談雁盪山旅遊客源市場.1。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2。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要認真分析雁盪山所處的發展階段和面臨的主要任務,深刻剖析雁盪山旅遊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提出,雁盪山在第三次跨越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打造「山水雁盪、神奇雁盪、文化雁盪、休閑雁盪」的目標,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向環境整治要品位,向優質服務要品牌,向宣傳促銷要市場,向科學管理要效益,向隊伍建設要活力,發展和諧旅遊,建設和諧景區,努力推進雁盪山旅遊產業在發展內涵上有新拓展,在發展層次有新提升,在發展水平上有新飛躍。
(一)做精規劃。實現率先跨越,必須堅持規劃先行,首先突破。要邀請重量級的專家和領導進行把脈,進行深層次的設計開發。要在綜合考慮資源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對雁盪山的旅遊發展進行科學定位,高起點編制旅遊詳細規劃和深度開發規劃,使雁盪山在發展理念、目標定位、具體舉措上實現新的突破。堅持長規劃、短安排,分階段實施,大力度推進。
(二)做實整治。雁盪山能否出新形象,關鍵要靠整治。雁盪山能否實現跨越發展,也要看整治力度。整治出形象,整治出生產力。要進一步加大整治建設進程,拉動景區快速發展。按照景物和諧的原則,強力推進景區環境綜合整治。景區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一店一牌,都要嚴格按照規劃,按照自然和諧的標准進行建設,使景區呈現到處是精品,到處是特色的效果。當前,按照規劃的要求,重點抓好三線地埋、立面改造、遊客集散中心、污水處理廠等工程,推進林曦明藝術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的建設,抓好一批富有時代特色的休閑旅遊項目,改變景區老舊形象,確保實現一項工程,建設一個精品,不留絲毫遺憾,雁盪山的硬體更硬,形象脫胎換骨。
(三)做強產業。做強旅遊產業,關鍵要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要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搭建景區快速發展平台,旅遊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今後三五年內,雁盪山要再打造2—3個像仙樂一樣的全國百強旅遊企業,培育5—10個華東區域旅遊龍頭企業,靠企業去拓展市場,佔領市場。同時,要加強旅遊營銷攻勢,保持雁盪山旅遊持續升溫態勢,改變傳統宣傳促銷思路,進一步細分旅遊市場,以擴大旅遊市場份額為目標,出台刺激客源市場的優惠政策,加強與旅遊客源地大型企業的合作,挖掘一批、成熟一批、佔領一批旅遊市場。要進一步優化組合創新旅遊產品,緊緊把握旅遊市場脈搏,推出觀光、休閑、娛樂、科普、益智等各類旅遊產品,舉辦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營造雁盪山一個又一個的旅遊熱點亮點,確保雁盪山的各種旅遊產品能滿足不同旅遊消費群眾的需求,適應旅遊市場需要,符合旅遊發展方向。
(四)做細服務。大力推行景區精細化、人性化、檔次化服務,積極推行ISO9001旅遊服務質量體系標准,從細節入手,把遊客身邊的一些小事當作關系景區形象的大事去做,大力提升服務窗口和服務一線人員的素質,著重抓好導游、司乘、景區管理人員、飯店服務人員、景區經營戶的服務水平,使他們都成為景區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和宣傳者。大力完善雁盪山集散中心功能設置,提供咨詢、導覽、預訂、投訴、購物等服務。
(五)做優管理。以數字化景區建設為契機,全方位提升雁盪山管理水平。建立景區監控指揮中心,完善景區監控系統建設,提高對景區管理工作的指揮調控和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加強改革和創新,爭取上級支持,逐步建立起利於集中管理、利於統一管理的景區管理模式,建立起設置科學、權責分明、運轉高效的「管理、服務、經營、執法」四大系統。不斷加大對景區旅遊市場經營秩序、旅遊秩序的整治力度,實行經營戶「景區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四證統一的管理辦法。完善主景區門票一票制管理辦法。探索下屬企業轉變經營方式新路子,支持其加強軟硬體建設,增強造血功能。加快旅遊行業協會建設,逐步建立完善的行業自律機制,提高市場監督和服務水平,促進行業公平競爭,健康發展。建立景區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
(六)做活機制。進一步更新管理理念,跳出雁盪山看雁盪山,用管理企業的理念管理雁盪山。要在全局上下開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幹事創業、加快發展」大討論,組織考察先進景區管理經驗,舉辦各類理論、素質、技能培訓班,切實增強全局上下「機遇、危機、大局、責任、開放、市場」六個意識,樹立「高起點考慮、高標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質量完成」的四大工作準則,切實增強全山上下幹事創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作風建設年的要求,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完善幹部考核機制,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機制。著手理清機關編制和內部人事關系,引進一批急需的人才。
⑺ 雁盪山能仁書院和會文書院的資料(300一40O字) 好的加十分!
雁盪山能仁書院地抄處雁盪山能仁寺襲西的山谷中,距能仁寺和燕尾瀑僅一公里遠,向北步行15分鍾可到達雁盪大龍湫景區,向南則是著名的筋竹澗。書院由國內知名業余作家、旅者蘇羊女士創辦,外表看雖與普通民居無異,但內部裝修卻古樸典雅,簡約時尚,處處盡現建造者的理念和匠心。實際上,書院的客棧只是書院整體規劃的一部分,還有其他許多配套項目還在繼續建設中,一旦建成,將為來此的驢友,特別是青年人和攜兒童家庭提供一個廣泛體驗農村生活和現代教育 相結合的場所。 書院客棧部分分上下兩層,一層為三個共二十個床位的多人間,二層為4個雙人標間和兩個大床間。客棧房間裝修簡潔、衛生、古樸、幽靜,又不失雁盪鄉土氣息。
⑻ 南雁盪山的歷史沿革
南雁開發始於唐代中期,盛於五代、兩宋。唐宗室李皋任溫州長史時,曾作《游南雁盪山》詩。五代時高僧願齊結茅其間。吳越王錢氏「因建普照道場,盡以平陽一鄉之賦贍之」。北宋時建會文閣,後稱會文書院,南宋理學家朱熹曾來此講學,一時人文薈萃。據史料記載,人文景觀僅就古建築而言,就有13古剎、18庵、12院、3亭8堂、2洞2樓、1廟1壇。儒、釋、逍三教遺址四布,歷代摩崖石刻碑記林立。
明人蔡芳《南雁盪山記》載:「東甌雁盪,為天下名山。山有二,其南在平陽者出名尤蚤(早)……」南雁盪山開發史最早可追溯到1580多年前的南朝劉宋時期,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曾經過平陽縣嶺門山(撰有《游嶺門山詩》),並游覽了現屬南雁盪山五大景區內的赤岩山。清人張綦毋有詩記其事:「謝公遺跡想追攀,何處堪乘興往還。梔子花開樓石渡,甘蕉林滿赤岩山。」
到了771年(唐大歷六年),溫州李庭等人入山砍柴迷路,發現一處世外桃源式的地方。唐代詩人顧況在《仙游記》中有詳細描述。明人姜准據該文中「約在甌閩之間」等句,指出當為南雁盪山。唐人吳畦、李皋、路應、吳璋、薛正明等有相關詩文作品傳世。
五代時期是南雁盪山正式開發之始。據《方輿勝覽》所載,高僧願齊「聞平陽明王峰頂有雁盪,天晴則鍾梵相聞。杖錫往訪,喜曰:『此山水盡處,龍雁所居,豈非西域書所謂諾詎羅震旦雁盪龍湫者耶?』結茅其間。」吳越王錢俶資助他在南雁盪山建造普照道場等十八座庵寺,還劃出平陽一縣賦稅供其使用。願齊也就成了南雁盪山開山祖師。
到宋代,陳經正、陳經邦兄弟創辦會文書院,文風大盛。南雁盪山也逐漸成為儒、釋、道三教薈萃之地。張九成、王十朋、朱熹等名人都曾慕名來訪,並留下題詠。
從元明至清初漫長的歲月里,由於戰患、遷界等多種原因,南雁盪山遭冷落。直至清末光緒(清德宗年號,1875~1908)年間,「南雁主人」陳少文帶頭重建會文書院,後又建成棣萼世輝樓。仙姑洞與觀音洞寺觀建築也經過整修。順溪景區也得到進一步開發。從此,南雁盪山又開始復興。
1918年,周喟總結了前人成果,編纂的《南雁盪山志》刊出,詳細介紹了南雁盪山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掌故。南雁盪山的影響力得到了擴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南雁盪山受到了政府的重視與人民的喜愛。1985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將南雁盪山風景名勝區列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後又將南雁盪山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推薦候選單位上報國務院。1989年5月,國務院在審批雁盪山總體規劃時明確指出,雁盪山風景名勝區由北雁盪、中雁盪和南雁盪三大景區組成,同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後改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8月,南雁盪山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級評定。
⑼ 溫州輕軌s2現在建到哪了雁盪山幾時建呢能詳細點明確點最好。
溫州軌道交通S2線全來線已於源2019年全面開工,預計2023年完工。
雁盪山站屬於S2線二期工程,暫未公布開工時間,個人預計8-12年之內開工。
註:溫州S2線不是輕軌,是軌道交通中的市域鐵路類型,溫州從未有過輕軌的建設規劃。
⑽ 我要知道雁盪山的概況
雁盪山概況:
景點關鍵字:國家級風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
包括蒼山支脈,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盪山、中雁盪山、南雁盪山,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是指北雁盪山。 雁盪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
北雁盪山位於浙江溫州樂清市東北境內(東徑121°,北緯27°50』),背依莽莽的括蒼山,面對浩瀚的樂清灣,是一座大型濱海山嶽風景名勝區。因主峰雁湖崗上有結滿蘆葦的湖盪,年年南飛的秋雁棲宿於此,因而得名「雁盪山」。北雁盪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盪山,簡稱雁山。明朝陳仁錫據此題為「花村鳥山」,意指雁盪有村以花名,山以鳥名。雁盪開山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據記載,梁武帝大通元年,照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實為雁盪開山之始。風景區內,山體構成多為流紋岩,富於垂直節理。它以其「峭拔險怪」、「不類他山」聞名於世。北宋沈括於公元1074年察訪雁盪山時,曾對雁盪山的地形及其成因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分析了雁盪諸峰的成因:「當是為谷中大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據漢代地質考察,雁盪山在幾千萬年至一億多年前原是火山地帶。到了距今三四千萬年前,它沉沒在海中,岩體受到海水的侵蝕;又過了二千多萬年,它逐漸露出海面;以後又遇冰川期,遭到冰川洪水的襲洗,岩體又進一步崩解和剝蝕,岩體裸露,形成眾多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館」之稱。古時,「雁盪荒涼落海陬,輿圖卻在東南僻」,因地處險僻,交通阻塞,湮沒累代。南北朝劉宋初年(公元422--423),愛好山水詩人謝靈運為永嘉(今溫州)太守,曾到雁盪筋竹澗游覽,寫有《從筋竹澗越嶺溪行》詩一首。也有說他到過謝公嶺而落了登山屐,後人為之建「落屐亭」,因而傳為佳話。西域高僧諾詎那(十六羅漢中的第五尊者),因慕雁盪「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盪山興建寺院、弘揚佛教,最後在大龍湫觀瀑坐化,世傳為雁盪開山祖師。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畫天下山川為兩戒,就有「南戒盡於雁盪」之語,此前未有雁盪之稱。至宋代,山亭寺院相繼興建,當時雁盪就有十八古剎、十六亭、十院之稱,香客、遊客因之大盛。迨宋室南遷,建都臨安(今杭州),雁盪被辟為溫(溫州)台(台州)驛路必經之處,於是「貴游輻臻,梵剎增新」,更使它處於全盛階段。相傳當時的能仁寺就已「日食遊客千餘人」。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於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和崇禎五年(1632)年三次來游雁盪,先後寫下了游記兩篇。那時雁盪「百二奇峰」的名稱已全部形成,雁山「五珍」「雁茗、觀音竹、香魚、山樂宮、金星草」,在明朝朱諫的《雁山志》中已有記載。到了清朝,遊客稱盛,雁盪山的聲譽就更加顯著了。但雁盪成為廣大人民的旅遊勝地,卻是在解放以後。尤其近十多年來,黨和國家十公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重新成立了雁盪山管理局,規劃風景區的建設。近幾年來修建了一些風景點、道路、飯店餐館、商場、娛樂場所等,旅遊設施有了進一步改善。雁盪山風景區東起方山,西至鋸板嶺,南到筋竹洞口,北止六坪山,風景面積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依風景分布情況,全山分靈峰、靈岩、大龍湫、雁湖、三折瀑、顯勝門、仙橋、羊角洞這樣八個景區。東南部風景較集中,靈峰、靈岩和大龍湫,簡稱「二靈一龍」,是全山的風景中心,古時稱為「雁盪風景三絕」。雁盪風景,以奇馳名,它與黃山的峭,泰山的雄,廬山的偉,峨嵋的秀相媲美。雁盪的奇,主要是奇峰怪石,飛瀑幽洞。雁盪地居深廣,風景繁多,全山計有102峰、103岩、29石、66洞、25瀑(包括4湫)、22嶂、22潭、20寺、12亭、11門4闕、9谷8坑、8嶺9泉、11溪1澗等五百餘處勝景。因此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旅遊後感嘆道:「欲窮雁盪之勝,非飛仙不能」。雁盪風景以峰、洞、岩、石、瀑、潭、嶂最為奇觀。奇峰怪石,懸崖疊嶂,崇聳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徑,曲折迂迴;飛瀑流泉,碧潭清澗,若帶如練。故康有為於1924年來雁盪山時,竟稱:「雁盪山水雄偉奇特,甲於全球」。北雁盪面海背山,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天涼爽,6-9月份月平均氣溫在2°C。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降水量為1800亳升左右,以5至9月份降水量較多。春夏多雨霧,是看雲海的好時機,也是觀賞山花和飛瀑流泉的最佳季節。秋遊雁盪,天高氣爽,層巒疊嶂,一覽無余,滿山紅葉,美不勝收。北雁盪山冬暖夏涼,氣候調和,空氣新鮮,泉水清澈,使人悅目快心,因此不僅是游覽勝地,也是避暑休養的佳境。這里的物質特產是「雁山五珍」即雁茗,香魚、觀音竹、金星芹、山樂官,雁茗荼色、香、味俱佳,早在明朝就被列為貢品。山樂官是一種形似金雀的珍貴鳥類。雁盪山的葯材、水產與水果也很出名,遊客除了品嘗海鮮外,還可以購習諸如魚鯗、蝦干、海帶、海菜等干貨帶回。
風光秀麗的中雁盪山,是雁盪山脈的趾部,位於樂清白石鎮,距城關9公里,距溫州市區35公里,南靠甌江、七里港。中雁盪山總面積84.54平方公里,分玉甑、西祭、三湖、東祭、鳳凰山、楊八洞、劉公谷等七大景區,300多處景觀。景區內峰湖相映,瀑潭相疊,岩洞相連,素以峰雄嶂險、洞幽寺古,瀑美湖秀,潭碧林翠著稱,層峰起伏煙雲繞,峭壁嵯峨冰雪殘。尤其是白石、鍾前、龍山湖,水碧山青,波平如鏡,倒影重疊,湖上風生,空氣潔凈,水中魚躍,林間鳥鳴,秀色可餐,在浙南諸風景區中確系罕見。玉甑峰上,路從飛鳥頭上過,人在白雲深處行;八折瀑中一潭碧水浮明月,八折飛泉舞玉龍;鍾前湖中魚歡躍,玉屏嶂上龍鷹翔,奇峰異石,古洞靈幽,金石碑刻漫山坡。這種湖山如畫,峰奇谷幽的景色,傾倒無數文人騷客,早在南朝就有「千傾帶遠堤,萬里瀉長汀」的遺跡,宋朝的王十朋盛贊中雁盪山「千里湖山翠黛橫,兩溪玉斗琮爭」。中雁盪山人文景觀亦極豐富,自宋進士李少和開山至今,攬勝者不絕,歷代名人、學者、畫家對此天然奇秀山景,稱贊不已,留下許多詩篇畫卷和摩崖題記。尤有白石鎮「三月初十」盛大集市和端午節龍舟賽等濃厚鄉土風情。
南雁盪山風景區,位於平陽縣西部,與北雁盪山遙遙相望。分東西洞、順溪、東嶼、疇溪、古城五大景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東西洞景區有始建於五代的觀音洞寺院、唐代的仙姑沿道觀、宋代的會文書院。儒釋道三教薈萃,全國罕見。 南雁盪山開發始於五代。宋室南巡後,這里人文蔚起,冠蓋絡繹不絕。歷代騷人墨客慕名而來,近況、朱熹、張九成、王十朋、袁枚、孫依言等,都在此留下了詩文或墨績。境內峰巒蟠迥,溪壑交錯,岩洞密布、努瀑飛奔。始載於中唐,開拓於五代,鼎盛於兩宋。景觀以峰洞為最,素有無山不洞,無峰不奇之美譽。全境分東西洞、東嶼、疇溪、順溪與石城五大景區,有六十七峰、二十八岩、二十四洞、十三潭、八瀑九石之勝,雄奇、幽、秀兼備,移步換形,各擅勝場。尤以雄偉壯觀的雲關峰、奇妙秀麗的錦屏峰、鋒鍔刺天的神劍峰、映日成虹的梅雨瀑、一柱擎天的華表峰、崢嶸突兀的龍角峰為著。「秋色平分南北雁」,南雁九溪匯集,奔流入海,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尤其是從順溪至東西洞景區15公里的溪流,可供遊客乘坐竹筏飽覽沿溪山水奇觀與別具一格的畲鄉風情,令人陶醉,留戀忘返。
雁盪山景區:
通常所說的雁盪山風景區主要是指北雁盪山。雁盪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盪。北雁盪山位於浙江溫州樂清市東北境內(東徑121°,北緯27°50』),背依莽莽的括蒼山,面對浩瀚的樂清灣,是一座大型濱海山嶽風景名勝區。因主峰雁湖崗上有結滿蘆葦的湖盪,年年南飛的秋雁棲宿於此,因而得名「雁盪山」。北雁盪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盪山,簡稱雁山。明朝陳仁...
區號:0577
郵編:樂清市325600
位置:位於浙東南沿海的樂清市中、北部,與楠溪江風景區毗鄰。
區劃:隸屬於溫州下轄的縣級樂清市,雁盪山風景區中心響嶺頭距溫州市區8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