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新居民建設,無證宅基地是否補償
這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突擊建設的,一般不予補償。但如果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沒有發證,而你們又在此地長期居住,一般地區都會按實質建設面積確定的。這與你們本地制定的政策是相關的,各地區有差別。
2. 房屋有證無證拆遷賠償是否一樣
對於無證房拆遷,以下三種是可以補償的:1、祖宅。在農村祖上傳下來的房屋,其房屋是在六七十年代前建造的,即使沒有房產證,但其房屋的合法性是無異議的,房屋拆遷補償等同於有證房屋的全額補償。2、農村宅基地上房屋。因房屋在農村,08年《城鄉規劃法》出台之前法律規定並未完善,對於農村宅基地上房屋管理比較松,法律也並沒有明確指出農村房屋需要辦理房產證,因此08年1月1日以前是法律的界定,之前建造房屋拆遷補償等同於有證房屋的全額補償。3、歷史遺留的房屋。在法律和登記制度並沒有完善時候的房屋,房屋所有權人在這期間有房屋補貼的,房屋拆遷補償等同於有證房屋的全額補償。
3. 房屋賠償。有證和無證的區別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通過以上的法律規定,無證房是否能夠獲得補償必須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認定:認定為合法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認定為違法建築的,不給予補償。關於違法建築是指違反法律、法規在城市規劃區內,沒有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建築,或者是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建築。
違法建築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沒有申請或者申請未獲得批准,沒有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
2)雖然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未按照批準的范圍、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
3)擅自將臨時建築建設為永久性的建築。
農村拆遷補償中哪些無證建築屬於合法建築,可以得到拆遷補償呢?
為了完善拆遷政策以及拆遷戶合法利益的維護,2018年開始以下4種無證房屋也可獲得全額拆遷補償:
1、上個世紀建國初期,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雖然到目前為止,很多房屋都沒有證件,但是這些房屋是合法的,拆遷戶可以獲得全額的補償款。
2、房屋依法修建,只是沒有證件:房屋建造時因自身原因或主管部門消極怠工原因沒有根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完成完整的申請流程。這些無證建築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有關部門徵收時候不可以按違法建築對待。
3、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子:老房子、祖上留下來的房屋,只要能夠證明是屬於自己家庭的產業,拆遷時也是可以獲得相應的拆遷補償款的。
4、城鎮化規劃的區域,包括城中村:近年來,由於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許多新建設的房屋也是可以獲得賠償的。
2018年開始,拆遷補償不但可以補償農民固定財產,也就是農房,還有房屋內的裝修還要補償其他財產,包括地上附著物補償,比如農民的果園,菜園,水井,廁所,還有院內的設施等等。另外呢,農村農民在拆遷時,可以獲得最低2萬元的拆遷過渡期安置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
2018年,關於拆遷補償分為貨幣補償,房屋等價置換,還有貨幣補償和房屋等價置換相結合的補償方式。除此之外,農民朋友要注意國家在此次拆遷補償中又增加了兩個小項目,宅基地補償以及社會保障補償。所謂的宅基地補償,就是在原有房屋補償上,再加上宅基地雙向補償;而社會保障補償是給予拆遷戶養老保障的政策。
最後面對拆遷補償,國家明確制定了三種拆遷行為強令禁止:1、強拆暴拆行為;2、先拆後補行為;3、拆遷無公示行為。
在拆遷補償中有很多拆遷方為了壓低補償,實行以租代征的方式,嚴重危害了拆遷戶的權益。還有一些部門變拆遷為拆違,把原本合理的建築否定為違法建築不給,或者給很少的補償,由此引發了矛盾,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所以農民朋友們,要了解拆遷補償法律政策,切實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
4. 農村拆遷 老宅基地和新宅基地的補償一樣嗎
一、農村宅基地動遷如何補償
1、土地法修正草案明確單獨補償農村村民住宅。草案規定,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准。
現行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上述三條規定在修正案草案中均作出修改。
2、征地補償內容增加了對宅基地的補償和社會保障補償。修正案草案規定,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與社會保障費用,農民村民住宅補償,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和青苗補償。
3、在住房保障方面。將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提供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無法提供的按照市場價給予貨幣補償;城市規劃區外則安排宅基地重建住房並按照新建房屋成本給予補償。
二、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怎麼補償
1、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分開補償」,是指土地補償和地上附著物補償的分離。農村宅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分配給村民使用,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子居住。在遇到宅基地拆遷的時候,有兩種補償。
一是宅基地補償,二是房屋補償。由於宅基地的產權屬於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歸村集體所有,不會直接給宅基地使用人。而房屋的產權屬於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村民的宅基地被徵收後,如果沒有其他宅基地,那麼村集體要給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讓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2、土地補償的標的是土地使用權,一般分為2種形式:一是貨幣補償,二是置換補償。貨幣補償就是根據相關補償標准,對你的宅基地按每平方米多少錢直接付錢給你;置換補償就是在規劃的安置區域按不同低價折換成多少平方米對你進行安置。
還有就是房屋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這個補償的標的是物產所有權,包含了你所有的房屋、構築物、相關設施、樹木蔬果等等,在補償標准實施方案上應該是一欄一欄非常細非常清楚的,這個你可以向征地方要來看看。這項補償一般就只有一種補償方式了,就是貨幣補償。
3、現行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徵用土地的,按照被徵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4、房屋拆遷補償價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成。計算公式為:
房屋拆遷補償=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參照當地普通住宅指導價,由區縣人民政府參照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普通商品房住宅均價、城市規劃等綜合確定。拆遷中認定的宅基地面積應經合法批准、切不超控制標准。房屋重置成新均價是指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的被拆遷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新平均價,具體標准由區縣政府按照前述區域內農村房屋建設情況在400--700元/平方米幅度內確定。戶均安置面積,按照100-150平方米控制,具體標准由區縣政府根據當地農村經濟水平、農民居住情況確
5. 房屋拆遷有宅基證和沒有宅基證補償一樣嗎
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分開補償」,是指土地補償和地上附著物補內償的分離。農村宅基容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分配給村民使用,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子居住。在遇到宅基地拆遷的時候,有兩種補償。
一是宅基地補償,二是房屋補償。由於宅基地的產權屬於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歸村集體所有,不會直接給宅基地使用人。而房屋的產權屬於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村民的宅基地被徵收後,如果沒有其他宅基地,那麼村集體要給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讓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6. 新的拆遷補償有宅基地補償金,如只有房產證沒有土地證,有宅基地補償金嗎
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農村房屋拆遷的話,會被視為地上附著物。土地的補償和房屋的補償會計算在一起,但具體標準是多少,還是要看當地的補償安置方案來確定。
至於沒有土地證能不能補償,這個需要拆遷部門對於土地的使用權的合法性來進行認定。如果說這個土地的使用權,你是合法擁有的話,即便是沒有證件,有其他材料能夠佐證也是可以補償的,但如果說這個土地的使用權本身就不是合法擁有的,可能就不予補償了,那麼上面的房屋補償可能也不復存在。
7. 農村宅基地有證和無證的賠償會一樣嗎
只要能夠明確權屬,是可以依據《土地管理法》獲得拆遷補償的。
《土回地管理答法》第47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具體補償標准: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制定。
8. 要建新農村,我有一塊有證無建築的空宅基地怎麼補償
如果屬於宅田合一的,空閑宅基地可以按省級人民政府土地徵用補償標准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准,請到當地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