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大學生新農村建設調查目的

大學生新農村建設調查目的

發布時間:2021-02-07 12:19:26

Ⅰ 學生調查農村問題的目的意義

通過對農村建設用地調查,可以摸清農村戶均和人均的用地面積,為今後的美好鄉村建設、土地復墾和合理利用農村的建設用地打下基礎。

新農村調查報告應該調查什麼

你既然是寫調查報告,就應該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新農村建設中好的方法、措施;一部分是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隱患及不足:例如農產品收入低、農民看病難、農村基建設施差等;要用客觀公正、實時准確的語言描述(如牽涉到當地政府腐敗、不作為等行為必須要有實時依據,即相關行政法規依據);最後一部分寫你在調查中,當地百姓對新農村建設最期待的希望,也可適當表達個人的一些簡單建議。

Ⅲ 求一篇大學生暑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回顧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工作時說,這五年是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幾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飛速發展便是有力的見證。
利用暑假期間我回到家鄉,通過問卷,實地調查,咨詢相關人員,詢問本地農村人等形式完成了這次實踐報告。
此次調查的內容包括:村民對新農村建設的了解程度,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收入的主要來源及提高收入的主要困難,村風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民主建設,以及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等。
一、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1)隨機抽取的調查樣本,其基本情況比例分配符合正態分布原理,抽樣方法科學。
(2)從性別看,被調查者中,男性所佔比重為55%,女性為45%。
(3)從年齡分布看,被調查者中,年齡在25歲以下的佔20%,26-50歲的佔40%,51-60歲的佔24%,60歲以上的佔16%。從學歷狀況看,被調查者中,文化程度是小學及以下的佔29%,初中文化程度的佔57%,中專及高中文化程度的佔12%,大專文化程度及以上的佔12%。
二、調查結果分析
(1)村民對新農村建設的了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村民中有50%對新農村建設很了解;有35%比較了解;13%不太了解,只是聽說過;還有2%的沒聽說過新農村建設這一說法。
(2)村民對目前收入狀況的滿意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中14%的村民對自己目前的收入不滿意;76%認為比較滿意;10%是滿意的。
(3)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調查結果顯示,沒有村民的主要來源是傳統農業;被調查中66%的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打工所得;20%為個體經營;14%為其他行業收入。
(4)農村的村風建設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中29%的村民認為村風很好沒有不和諧的現象;71%的認為村風比較好,有個別不和諧現象;沒有人選擇村風比較差或一點都不好.
(5)農村的民主建設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村委對關系村民利益的事情如何決定這一問題,被調查中80%的人選擇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或集廣大群眾意見決定;20%的人選擇由村幹部決定.
(6)村民普遍反映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好。每村都裝上了路燈,門前都是寬闊的水泥路,公園里還有很多健身設備,綠化、垃圾處理等都比較完善。大多村民認為村幹部對村民很關心,特別是對老年人更是關心。有些村每年撥一定的錢給老年人交納養老保險。
(7)在對領導階層的訪談中得知,目前的新農村建設,不僅抓經濟,同時政治、文化一起抓.積極及時的宣傳,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文件。
(8)村領導認為每個村的建設都應該有他們自己的特色,確實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發展模式,而且這種模式都處於從基本成熟到較成熟的轉型階段。同時,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一些困難,主要是領導班子經驗不足,村民的不理解和配合不夠。
(9)調查中發現農民存在兩憂一憂失地後喪失生活來源。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征地現象比較普遍,受傳統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大多數農民的「戀土」情結較濃,不願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雖然部分年青人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過程中,開始離開土地外出務工,逐漸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中,但是他們更相信祖輩傳統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倘如徹底改變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他們仍覺得故土難離,特別是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4050」人員,更擔憂失去土地而喪失了生活的依靠。

二憂拆遷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部分農民雖然對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十分嚮往,但是由於自身素質較低,收入不穩,對搬遷建設新居缺乏足夠的信心。一方面,他們盼望自己現在的居住條件能夠盡快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把僅有的一點積蓄都投入到建房上去之後,往後的生產和生活無所依靠,因此,他們對搬遷到農民新村既贊同又擔憂。同時,部分農民擔心進入農民新村集中居住後,家庭費用支出增多,特別是水、電、氣等費用的支出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三、存在的問題
(1)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不夠。雖然中央、省級媒體對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較大,部分黨員群眾還沒有真正認識到位。同時,由於對不同類型的村隊、不同的經濟實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應的建設標准,目標不明確,具體操作中難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積極性。
(2)村民對於徵用土地沒有很好的認識,他們擔憂失地後喪失生活來源。這使得農民對政府工作的開展不夠理解和支持,從而給政府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3)農村的文化建設有待加強。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許多農民反映文化水平低是限制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時的文娛活動也很少。
(4)環境污染問題。環境問題是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企業不斷涌現。靖江是個輕紡名鎮,有許多的印染廠,污水的處理不當造成嚴重的水污染。靖江是個空港新城,地處蕭山國際機場附近,機場的電磁波、噪音污染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
四、對策與建議
(1)要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新形勢。要利用村喇叭、明白紙、標語橫幅、宣傳車等將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標准、要求進行全方位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轉變農民的觀念。提高和加強農民對土地徵用的正確認識,把他們的觀念從傳統的依靠土地中轉變過來。同時,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
(3)加強農村的文化建設。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生態文化,豐富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對農村的文化教育投入,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學習的機會。適時的為村民免費提供一些技術培訓,開展一些體育,文娛活動豐富農民的生活。
(4)提高環保意識,減少環境污染。大力宣傳和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特別是企業。有污染的企業要加大力度做好污水處理工作,減少甚至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對於機場帶來的污染,政府要積極的與機場負責人溝通,做出有效舉措。加大對減少噪音,電磁波設備的投入。
五、心得體會
快樂的時光總是彌足珍貴,短暫的經歷總是耐人尋味的,我們反復回憶、思索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這幾天的社會實踐有汗水,有歡笑,更有沉甸甸的收獲。
社會是一所能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在短短時光的實踐活動中,汗水淋濕了我的衣褲,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我選擇了堅持。七月,我用汗和淚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七月,我撒播希望,同時擁抱豐收,就如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在我的暑期社會實踐中,在自己的人生藍圖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磨練了自己的心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鍛煉了自己的才幹;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培養了自己的韌性。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更認清了自己的位置,對自身價值有了更客觀的評價。我們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社會實踐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 ,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干勁,
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Ⅳ 新農村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好處:1:改造農村的某些封建思想.
2:減少貧富差距
3: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教育水平.
4:使農民學習科學農作物,高新技術,可以使產糧產量升高
.
5:帶動經濟發展.
壞處:
環境,土地等又會被破壞了....

Ⅳ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家鄉帶來的變化調查
一、 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寒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時間:2007年2月7號至2007年2月27號。

地點: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七里店村及附近幾個村莊:沙坡池村,王莊村,毛庄村,孫庄村。

方式: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從農忙到農閑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三、 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2、 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體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Ⅵ 社會實踐關於新農村建設問題,內容包括 活動內容,活動目的,過程報告,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新農村建設調查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