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感受家鄉新變化 作文
感受家鄉新變化
改革意味著飛躍,開放預示著富強,沐浴著改革的春風,只不過短短的幾年時光,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也奇跡般地改變著。
昔日,我的家鄉只不過是一個小村莊。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窪窪的,殘留在我腦海里的家鄉,到處都是平房,所見的平房屈指可數,而且大多數都是瓦屋,刮風下雨時,嚴重的倒屋,輕則水會進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沒工廠,沒商店,更不要說路燈了。一條街道簡直是封閉的。在當年,擁有一輛自行車代步,已經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目的。人們那時穿的衣服都有補丁,以前有一句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連鞋子也是靠自己那雙靈巧的手做出來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我的家鄉居然變成了一個小城市。繁榮而昌盛,美麗而可愛。從前低矮、破舊的老屋早已被新穎別致的高樓大廈取代了。當年泥濘的古道已不見蹤影了。寬闊的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在平整、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車輛穿梭來往、川流息。道路兩旁綠樹成蔭,人來人往。以前的瓦房現在變成了豪華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棟棟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嶄新的高樓大廈。兒童樂園充滿著歡樂聲,彩燈噴泉裝點得像仙境一樣。只要你任意走進一個家庭,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如電視機、電冰箱、空調、電話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還有手機、私家轎車呢,許多家庭還購置了電腦,用以瀏覽、查詢資料和從事文化娛樂活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無窮的樂趣。商場、農貿市場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真是一年一個新面貌,一年一個新氣象啊!
因此,我們必須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使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立於世界之林,我相信憑借著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我的家鄉將會變得更加繁榮,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富裕
❷ 新農村在生活生產方面有著怎樣的變化對比變化你有何感想結合鄉土中國
這其中變化很大,最大的是生產方式的變化!
❸ 關於新農村發展變化的作文
峰迴路轉,斗轉星移,現如今呀!咱新農村的吸引力可大了,這不就連一心做著打工夢的表叔也甘願拋棄那繁華的大都市,回到「沒有發展前途」老家。剛出站叔叔就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咦?怎麼回事?我們現在該走哪條路才對?「哈!……瞧吧您幾年沒回家就忘本了?高樓矗立就找不到方位了,公路平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頭呢!我故意和表叔調侃著,只見他東張西望連連點頭,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一張大嘴顯得更大了。「才幾年沒回來,真想不到呀!看來現在是孤陋寡聞了呢!」「知道就好,對了,叔,您不是外出打工掙大錢去了嗎?不是說窮鄉僻壤埋沒人才嗎?怎麼,洗心革面了?還是脫胎換骨了?「這不是聽說國家政策好嗎?幾千年的皇糧國稅免除了,買種買肥國家還補貼了,連種地都有補貼金了,有這么好的事我不去做,背井離鄉去給人打工,傻子才這樣做呢!說到底落葉歸根嘛。」叔叔目光深沉的望著前方,憧憬的想像著他的美好明天。下了公交車叔叔更迷茫了,「咱是不是坐錯車了?」「沒有,放心好了,只不過眼前的條條筆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濘小道而已,身旁不是有摩托車疾馳而過。」「出門就是摩托車了。」叔叔若有所思。「喔,對了,咱該給奶奶帶些補品的呀!早應該在縣城買的呀!早應該在縣城買的……」叔叔急了。「嘿……不用急到超市去買不也一樣嗎?「超市?「對啊,現在呀!城市的超市也成知青——下鄉了!」我得意地笑了。「咱農村會有超市?別開玩笑了。」「哼!還不信,等著瞧吧!」「哈……」一陣爽朗的笑聲早就傳入耳際,走近一看,原來的超市旁的文化茶館里坐著我村的幾位老大爺,「小妮子!你又高興啥呢?三天兩頭往超市跑,在家好好學習吧!現在政策那麼好,九年義務教育了,哪像我們,幾元錢的學費都交不起……」「喲 ,侃爺, 您養那幾頭豬不也補貼了嗎?怎麼,你真羨慕我,也回來上學呀!又不是不允許。」「好丫頭,竟然拿爺爺開玩笑,膽子越來越大了,哈……」全場的人都被逗樂了。「東方紅,太陽升……」王伯伯哼著小曲,滿面春風的走來。「怎麼你小子又有什麼喜事了?」侃爺見狀立即追問。「好事?那當然了,我要安裝太陽能了,條條大路通門口,『熱』到家裡頭,我能不高興嗎?再說了,我還准備再挖沼氣池呢,政府補貼好幾百呢!我們老人也不差呀,都說多子多孫多福氣,養兒防老,現在60歲以上就都有養老金了,咱再也不怕兒子們不養活了,全沐浴了黨的恩情啊!」侃爺笑得合不攏嘴。買了營養品,走出超市,天更藍了,樹更綠了,猛然間,我竟發現樹上的喜鵲窩不知何時也追趕時代的潮流,變成了兩層,連鳥兒都住進『高樓大廈』何況人呢?「咳……」聞聲而來的是了奶奶,她手裡拿著農村合作醫療證蹣跚著走向診所,叔叔見狀,不得其解,「你就別裝糊塗了,現在呀!咱農村有新農合對老百姓來說多好啊,有了大病大災,國家還報銷呢!再也不為看病而發愁了!」已經解釋,叔叔才恍然大悟。一路走來,叔叔感慨萬千,「咱新農村的變化可真大啊!現在衣食無憂了,老人養老有低保,小孩上學有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家人看病有新農合……你說咱的日子還愁啥啊!真是三十年河東轉河西,沒想到咱農村也會有這么一天。現在呀,我不僅要回來種地了,我還要開辦養雞場,造福鄉里……」激動的表叔滿臉通紅,一邊說一邊望著俺村莊,真彷彿站在一塊塊豐收的莊稼地里,一個現代化的養雞場,望著目光炯炯的表叔,我偷偷地樂了,嘿,表叔這回真的回來了。
❹ 農村變化大的感嘆一些句子
1、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大,但是家鄉有些東西一直都不變,比如說冬天的雪景和這個供銷社。
2、心中有愛,穿枝拂葉也不覺悲涼;心性淡然,披荊斬棘也不會畏懼。風一程,水一程,家鄉夢碎重幾回?山一路,水一路,意志堅定深幾許?
3、家鄉變化挺大的,想不到這里變得這么漂亮,海邊還是好多文蛤海鮮吃!
4、每次回家感覺家鄉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地鐵修起來了,人們出行更方便了。多了很多大超市和游樂景點,不用去廣州深圳就可以滿足娛樂需求。人才培養也越來越好了,更多的學校建起來,義務教育的資源更公平了。
5、清明節回家,家裡小時候的玩伴,也就剩我和另一個姐姐沒有結婚了,就會莫名的感慨,為啥時間過得這么快,一轉眼我咋長這么大了,今天還坐在家門口發呆,回想家鄉的變化,回想小時候,真的有點難過呢
6、杏林春暖,很想在有杏花的日子回家鄉,穿過仄仄的小巷,拂手矮牆,找尋歲月的沉香,翻開一頁頁白羽般的過往,織成流年最美的篇張,最好是微雨含春,更有杏花飄過矮牆。
7、當你進入埭頭鎮,我想,首先讓你感嘆的是房子。那邊是埭頭工業區,到處是高大的廠房。這邊是排列有序的居民小區,每一幢樓房都統一的刷著奶黃色的牆漆,加上大紅色的琉璃瓦,好美麗,好氣派!商業街上一排灰白色的仿古建築,讓你感覺到這就是真正的江南!
8、以前,一起同過鄉,一起同過窗,一起拿獎狀,一起有夢想。如今,你就要穿戎裝,抱槍保家鄉,心懷四方誌,為國爭榮光。我衷心的祝福你:堅強、堅強再堅強,爭光、爭光、再爭光。
9、如今的甘棠湖,清清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是那麼碧綠,那麼透明!微微的波紋閃爍著點點金光,彷彿一塊翡翠鑲嵌了許多金片,一閃一閃,讓你覺得她是那樣輕柔、可愛。
❺ 對新農村的發展有何感想
我們這邊靠近北京,說要改變城中村,3年大變樣,我覺得我們這邊要是可以內改造好的話,容你們那邊也不會很次的。畢竟國家有政策嘛。不過也就在2012年以前了,能改成什麼樣子就什麼樣了。
多事之秋、
❻ 對農村生活的感受、嚮往
農村生活很美好。
❼ 求一篇以《新農村的變化》為題的作文
回家的列車緩緩地、矜持地帶領我駛回了久違的家鄉。載著一車的思念,載著一車的期盼……一下車,一陣農村特有的泥土芬芳撲面而來,不含一絲雜質。在和煦的陽光下,我漫步在如今筆直、寬闊的水泥馬路上,追隨陽光輕盈的腳步,細聽清風細絮的歌聲,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從前……
兒時,腳下的這條水泥路泥濘不平,處處坑坑窪窪。特別是一下雨,這條上學的必經之路變成了「汪洋」。記憶中的我,就是在這條路上,完成了小學五年的求學。我的家鄉曾經是各級政府最頭疼的地方:這里沒有豐富的物質資源,沒有先進的生產技術,更沒有特別的風土人情,有的只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和那愁苦的面容。早些年,有的人家交不起農稅、學費,躲進了大山裡;有的人家因為超生而背起剛出生的孩子東躲西藏;還有的人家為了生計,甚至去賣血。想到這些,就好像一把刀在割我的心,淚水也止不住地流淌。
可當我抬起頭來,再來看這曾經總是與「貧窮」掛鉤的村莊時,心中的悲傷早已煙消雲散了。一排排瓦房整齊地排列,不再是過去不能遮風擋雨的土坯房;一輛輛私家車停滿了大街,不再是過去老式的自行車。
剛進村子,就聽見村委會的廣播站廣播著:「今年我村推廣農業科技,小麥、玉米、大姜等農作物喜獲豐收……」村主任的話音剛落,我就聽見旁邊的幾個大叔大媽鼓起掌來,個個喜笑顏開,見他們又談論著什麼,我便也上去湊湊熱鬧。「今年俺家啊是是雙喜臨門,不但大姜取得了豐收,而且俺兒上城裡上學還發補助金呢!」胖嬸興高采烈地說。「那可不,現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咱現在兒子閨女上學也不用交學費,買家電還有下鄉補貼呢!」「嗯嗯,現在的農民不再窮了,農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我也擠上一句,大家都看著我,接著哈哈大笑起來。
「新農村有了新變化,農村也在不斷邁進!」回家的路上,我自言自語道。改革開放以來,黨積極履行服務社會的義務,一切為民,改善民生。作為一個正在成長的有志少年,一個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應該奮鬥起來。
「娃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將來報效祖國,服務社會!」耳畔又想起了姥爺那憨厚的聲音。
你可以稍微更改一下基本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請採納O(∩_∩)O~
❽ 農村改革發展感想600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90年代後期,農民收版入增長權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引起各界高度重視。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農村一直很落後,所以有些人一直瞧不起農村人。其實,農村也一直在默默的進步。不信,您瞧一一
(1)過去,人們去市場買些菜、肉什麼的,家裡離市場近的就步行去,要是家裡離市場遠的也只能騎自行車,除非經濟好的家庭就買一輛貴些的自行車;但現在到市場去時,你會看見人們普遍使用的是摩托車,有的甚至用小車,除了一些家裡離市場近的或者一些比較窮的家庭才會步行去市場。
(2)以前,農村裡有村委文化室,裡面只有一些少數的活動;而現在,文化室變為了文化站,裡面的活動比以前多了許多。例如:有報紙、雜志、球類活動,還有一些棋類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又使人們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真是兩全其美。與此同時,村委文化室還擴大了它的規模,使更多的人受益。
(3)從前,村委里的衛生室只有一間房子般大小,醫療設備也沒那麼好。到了現在,不僅規模擴大了,醫療設備比以前更完善了,人手也多了起來。不但使人們放心,而且讓人們更加健康。
❾ 談談你對新農村的看法
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刻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
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
民的組織化程度。
——「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就是要千方百計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從我們先情況來看,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管理民主」, 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不要將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就是興建新村莊,只注重農村房子是否整齊劃一,道路是否寬闊等表面的東西。決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成農村新一輪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潔」,不能單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長。 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建設混同起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有的地方按小城鎮的要求搞農村建設,最後搞得不城不鄉,反而不利於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解決制約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 ,一定要把握好五個「堅持」原則:一是堅持發展經濟,富裕農民;二是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四是堅持循序漸進,務求實效;五是堅持節余資源,持續發展。
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做好「三農」工作的新平台,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促進農村經濟更大更快更好發展的新載體。 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區域。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沒有全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客觀要求。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立足於城鄉全體居民,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參加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實現農村與城市統籌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聯動發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必將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再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業經濟,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素質,豐富農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鮮明特徵,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
三、 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3、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 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4、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5、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 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7、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8、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