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

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

發布時間:2021-02-08 10:41:22

Ⅰ 城鄉一體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選哪個參與哪個策政好些

多是變相搞政績,國家三令五申禁止搞這些虛頭。
只要是不佔用你家的耕地,都好。但要以搞城鄉一體化也好、新農村建設也好名義侵佔百姓報名的土地,直接到農業部告他。

Ⅱ 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什麼區別

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今日中國的城鎮化,正面臨

著這樣的問題。
想進來,因為就業、保險、醫療、教育等資源,城市遠比農村豐沛;想出去,則是因為污染、噪音、擁堵、壓力,城裡來得比農村更大。
我們究竟該到哪裡尋找宜居之所?是更加現代化的城市,還是相對寧靜平和的鄉村?就現狀而言,也許二者都不是理想的答案。這也正是中國城鎮化圍城困境」產生的緣由。
事實上,我們更多地提倡城鎮化」而非城市化」,正包含了對現有城鄉發展模式的反思。中國的城鎮化,既不應是鄉村的邊緣化,也不應是在缺少科學戰略規劃的情況下,眾人蜂擁進城,去爭取人滿為患的平等」。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化道路,讓城鄉居民各得其所、共享幸福,是這一期時事觀察」的邏輯起點。

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應是一體的

我國經濟增長最大的潛力在城鎮化,最大的內需在新農村建設。城鎮化不僅是城鎮建設問題,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問題。」――劉彥隨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村人口多、農業效益低、農村底子薄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長期面對的基本問題。穩妥推進城鎮化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同時,因農村人口基數大,即使未來城鎮化率達到60%,也仍有五六億農村人口。因此,建設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是兩位一體的戰略,實現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雙輪驅動和良性互動,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大量農村人口進城難安居樂業

城鎮化是農民進城轉為城鎮居民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國注重發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戰略,基本是一條土地資源依賴型的道路。大城市、特大城市規模擴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為農村人口非農轉移創造了條件,但也因城市房價飛漲、生存門檻日益提高,讓進城農民望樓興嘆」,難以安居樂業。大批長期進城農民工很少通過落戶轉為市民,致使土地城市化遠快於人口城市化。國際上通常用城市用地增長彈性系數(即城市用地增長率與城市人口增長率之比)來衡量城市用地合理性,其公認的合理值為1.12,數值越大越不合理。1999―2007年我國的該數值接近1.8。

1995―2008年我國農村常住人口減少1.38億人,同期城鎮人口增長2.59億人,農村人口轉移進城的比重為53.1%。全國6.22億城鎮人口中農業戶籍的農民工約佔26.8%。可見,農村人口快速轉移進城造成了虛高的城鎮化率,也反映出我國城鎮化質量不夠高。在大量兩棲人口長期存在和農村主體老弱化背景下,不可能實現農村社會結構的根本轉型和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農村地區以大量宅基地廢棄、土地閑置為主要特徵的空心村」問題日益突出,敲響了在戰略上單純追求城市化和一味把農民推向城市的警鍾。

城鎮化比城市化更符合農村實際

城鎮是連接農村和城市的橋梁,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樞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城鎮化重點放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鎮,把具備條件的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強調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就是要把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和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戰略支點。強調城鎮化,是因為農民融入城鎮就業與定居門檻要比大城市低得多,更符合我國農村實際。

農村孕育了城鎮,二者有著天然的聯系。加快新農村建設為城鎮化提供強大動力,城鎮化加速發展又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強化中心城鎮對農村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和經濟輻射功能,有利於促進村鎮聯動發展,也符合農民需求願望。在山東、河南問卷調查,80%以上的農民工願意進大城市打工,但選擇回家蓋房或城鎮買房。

我國經濟增長最大的潛力在城鎮化,最大的內需在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鎮化成為實現村鎮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和農村人口轉移就業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各地實踐證明,城鎮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作用越顯著。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更有利於凸顯農村地域多功能性,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村科學發展。

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結合是關鍵

城鎮化不僅僅是城鎮自身的建設問題,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問題。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著眼城鄉協調發展大局,以小城鎮和中心社區建設為龍頭,以產業培育和生產發展為支撐,以農村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為基礎,以農業生產力提高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村組織、產業與空間三整合」,促進人口向社區集中、居住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發揮中心鎮和中心社區配套服務與市場輻射作用,促進城鄉要素的有序流動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的一體化配置。

加強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亟須政府、企業與農民的良性互動。改革戶籍制度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無疑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突破口,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逐步進城就業和落戶,並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就業是民生之本,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而隨著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無論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還是因產業轉型或年老返鄉的農民工再就業,都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關鍵是要加快政府管理體制與企業制度創新,建立多主體就業聯盟,完善促進就業與創業的市場機制,有效推進職業培訓制度化、就業服務社會化和城鄉社保一體化。

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搭建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平台。土地問題是眾多深層矛盾和問題之源。破解城鎮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和緩解耕地紅線保障壓力,重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促進農村土地流轉與宅基地退出的長效機制,推進農村土地資本化和增加土地財產性收入,妥善解決進城農民資源雙重佔用及其土地權益保障問題。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政策平台,把著力點放到優化城鄉建設用地配置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上來,實行城鄉同地同價同權,全面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面向國家新農村建設、保障耕地紅線和統籌城鄉發展三位一體」的中長期戰略,因地制宜、分區推進以空心村」為重點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逐步實現新農村建設社區化、土地經營適度規模化和農業現代化,讓留村農民也能夠以地為生、安居樂業。

Ⅲ 目前醫保城鄉一體化了,城市居民醫保和農村合療有區別嗎

現在已經有大多數省份完成了新農合和城鎮醫療保險的合並,僅有少部分地區還在籌備工作中。根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通知顯示,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將會在2019年年底實現兩項制度的並軌運行向統一的居民醫保制度過渡。

兩項制度整合後,將統一醫保目錄。執行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葯品目錄、診療項目(含特殊醫用材料)、醫療服務設施等基本醫療保險三個目錄。按照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技術適宜、基金可承受的原則,確定我市城鄉居民醫保目錄支付政策。同時,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統一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實行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管理。此外,統一基金管理。合並城鎮居民醫保基金和新農合基金,設立城鄉居民醫保基金。

二、來看一下合並之後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什麼變化?

1、提高大病報銷比例:從今年起大病報銷的比例將從50%提升至60%;

2、降低大病報銷起付線:大病報銷的起付線將按照當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制定。

3、新增葯物報銷: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門診用葯將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4、財政補助:城鄉居民醫保的人均補助標准增加30元/年,其中50%用於大病保險。

5、個人繳費標准:個人繳費標准同步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250元。

Ⅳ 農村問題專家能談談城鄉一體化如何大面積推進新農村建設嗎

城鄉一體化,大面積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

我院在《許昌市建設旅遊名城及旅遊目的地總體策劃》項目中,結合許昌市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提出在許昌至長葛87平方公里的帶狀區域內,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示範區。城鄉一體化推進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許昌旅遊發展的機會――藉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許昌旅遊各主要要素將得以展開,從而完成旅遊產業的戰略布局;同時,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成長性好三大優勢的旅遊產業也將為城鄉一體化推進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催化和強大助力。下面結合許昌案例,來分享一下這種城鄉一體化,大面積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

·整體發展思路

城鄉一體化推進區的發展模式,實質上是以城鄉一體化為基礎,城、鎮、村、農業產業互動整合的城市化建設模式;其產業結構、空間布局、交通組織、城、鎮、村的發展結構,將對區域發展形成示範性作用。

·旅遊產業發展戰略

城鎮村旅遊產業網路結構戰略――圍繞路、河、園區、村形成整個城鄉一體化推進區發展框架;依託觀光型經濟農業,發展鄉村旅遊的戰略――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和鄉村休閑,形成觀光型經濟農業,並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和村落結構的轉化,發展和集聚觀光農業,從而帶動整個城鄉一體化推進區的發展;多元主體的旅遊投資戰略――根據旅遊小城鎮、觀光農業帶、新農村、大型旅遊主題項目等不同的情況,通過不同的投資政策和模式,吸引資金,帶動區域的旅遊產業的發展。

·農家樂旅遊示範村

在城鄉一體化推進帶中,打造多個特色的農家樂旅遊示範村,如我院許昌項目中丈地村的餐飲特色、西街村的文化特色、祿馬村的曹魏文化、宋庄的臘梅文化、英劉的中原傳統時尚等。特色項目是每個示範村策劃的重點,依據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進行選擇使用,結合特色項目的輔助配套項目,整體層次上形成以特色項目為「月亮」,其它輔助項目為「星星」的眾星捧月格局。

·旅遊產業開發運作模式

以「環境帶動旅遊、旅遊帶動人氣、人氣帶動商氣、商氣帶動項目、項目帶動土地」的模式,實施區域開發。統一規劃,控制風貌;藉助土地經營手法、推進景觀農業規模化發展;
依託新農村政策,以多個旅遊導向社會主義新村為帶動模式,逐步推動區域內新農村的旅遊發展。 (綠維創景)

Ⅳ 什麼叫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

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5)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擴展閱讀:

城鄉一體化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

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於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廢除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

社會學和人類學界從城鄉關系的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

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有的學者僅討論城鄉工業的協調發展,可稱為「城鄉工業一體化」。

經濟學界則從經濟發展規律和生產力合理布局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的客觀要求,是指統一布局城鄉經濟,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Ⅵ 城鄉一體化是怎樣的概念

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版社會事業發展權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要加快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
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
七、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
八、切實加強領導,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Ⅶ 城鄉一體化是否同等於消滅農村它和新農村建設是什麼關系

不是消滅農村,是制定政策。

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回鄉一體化就是要把答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空間、政策(制度)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於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廢除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

Ⅷ 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不同之處在哪裡

●「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本質上還是農村,是「種田人」生產、生活的地方,「新農村」建設與推進城鎮化不能混為一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的重要內容,其內涵的完整表述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城鄉一體化是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 城鄉一體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生產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選擇。根據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經驗,當城市化水平低於30%時,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裡,農村遠離城市文明;當城市化水平超過30%時,城市文明開始向農村滲透和傳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長趨勢;當城市化水平達到50%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達到70%左右;當城市化水平達到70%以上時,城市文明普及率將接近或達到100%。可見,城鄉一體、統籌發展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選擇。我國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城鄉長期二元分割,因此城鄉一體、統籌發展更有意義。 城鄉一體化建設有著深刻的內涵。在我國現階段,它要求統一城鄉規劃,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和政策,加強城鄉間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促進城鄉間生產要素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農村與城市一樣共享現代文明,以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為此,城鄉一體化包含有以下多方面內容:一是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實現城鄉規劃布局一體化;二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實現產業分工一體化;三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實現城鄉服務功能一體化;四是統籌城鄉社會事業,實現城鄉就業、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一體化;五是統籌城鄉兩個文明建設,實現城鄉社會進步一體化。在我國實現這種「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道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追求的目標。 推進城鄉一體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輔相成、協同共生。通過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可以實現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產業優勢互補的良性互動,促進農村的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寬裕;通過統籌城鄉兩個文明建設和空間布局一體化,可以促進農村的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通過統籌城鄉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改革,可以推進農村管理民主、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這樣,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可以在城鄉一體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補農、城鄉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

Ⅸ 什麼是「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許多學者對城鄉一體化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研究,但由於城鄉一體化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空間景觀等多方面,人們對城鄉一體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會學和人類學界從城鄉關系的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經濟學界則從經濟發展規律和生產力合理布局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的客觀要求,是指統一布局城鄉經濟,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有的學者僅討論城鄉工業的協調發展,可稱為「城鄉工業一體化」。規劃學者是從空間的角度對城鄉結合部做出統一的規劃,即對具有一定內在關聯的城鄉物質和精神要素進行系統安排。生態、環境學者是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對城鄉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保證自然生態過程暢通有序,促進城鄉健康、協調發展。
我們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

閱讀全文

與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