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資料
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糧食連續兩年較大幅度增產,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干群關系明顯改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必須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速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十一五」時期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當前,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3)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主要用於「三農」。抓緊制定將土地出讓金一部分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辦法,依法嚴格收繳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都要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建設標准農田。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要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5)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在機構設置、人員聘任和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技術研究,繼續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針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節約資源和防治污染技術的研發、推廣。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國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強種質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6)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並、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業標准化工作,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料和飼料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聯合、合作經營,加快現代經營網路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提供服務。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實現省際互通。
(7)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種糧收益,不斷提高生產能力,適度利用國際市場,積極保持供求平衡。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產業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不斷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生產效益。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合理的糧價水平,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繼續執行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資金。
(8)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安排專項投入支持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試點。要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突發疫情應急機制,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基層獸醫隊伍。積極發展水產業,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發展遠洋漁業,保護漁業資源,繼續做好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園藝、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產品對外貿易磋商,提高我國農業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9)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各級財政要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並可通過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立法進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
(10)加快發展循環農業。要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制定相應的財稅鼓勵政策,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葯、節種的節約型農業,鼓勵生產和使用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努力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l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要著眼興縣富民,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12)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務工農民流動和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切實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務工農民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認真解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
(13)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要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對農民實行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等政策,深受歡迎,效果明顯,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支持保護制度。
(14)加強扶貧開發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結構,拓寬貧困農戶增收渠道。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繼續增加扶貧投入,完善管理機制,提高使用效益。繼續動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切實做好貧困缺糧地區的糧食供應工作。
Ⅱ 求新農村建設典型材料四字標題一個.
與時共進
與日俱增
Ⅲ 村級先進黨支部申報材料
我們村位於——,全村土地總面積——萬畝,其中耕地——畝。全村共有——戶,人口——人。幾年來,我們村黨支部一直把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做為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抓手,堅持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積極推行村務公開,堅持做到公開內容全面、形式靈活、程序規范,為全村「三個文明」健康協調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們村200x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經濟增長先進村,200x年被縣委授予先進黨支部。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住熱點,公開內容全面化
我們首先從村級債務這一農村敏感問題入手,徹底剖析債務形成原因,將全村負債90萬元,人均負債600多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50的實際情況,通報給全村村民,向村民徵求化解債務的意見和建議。經過梳理意見和建議,我們找出了債務形成的根源,分析了債務關系,並進行張榜公布。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清理劃債領導小組,徹底清理荒地、林地及債權往來關系,對全村荒山、荒地、合同外耕地、電話補助地、超14歲獨生子女光榮補助地全部進行重新發包,對境內兩條河流進行治理,河流荒灘進行發包,開展林權轉制,所有發包地均由村民優先承包,對不合理高息抬款降息停息。同時,要求黨員幹部帶頭償還欠款,有存款的帶頭劃帳。在廣大村民的支持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們實現了化解債務為零,並略有盈餘的目標。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我們有針對性地對村務公開的內容進行調整和規范。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了三個延伸:一是由側重於財務公開向公共事務公開延伸。由過去只對財務進行公開轉變為對村「兩委」會議的決策、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四荒地」發包、土地徵用補償、糧食直補、林權轉制、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等的全部公開。二是由側重於辦事結果公開向辦事標准、辦事程序公開的延伸。把群眾關心的內容全部交底亮相。如在宅基地安排上,村「兩委」班子根據村民申請,公開本村誰家符合條件建房,宅基地安排在哪裡;在計劃生育問題上,誰家可以生一胎,誰家符合生二胎條件,讓群眾心中有數。特別是村裡重大問題,堅持事前、事中、事後全程公開。2003年村小學遷走了,學校閑置下來,正趕上村裡的孵鵝大戶陳亮又相中了村部。為了不讓學校白白的閑置下來,我們立即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把村部賣給陳亮,村委會搬到學校。經過村民代表協商,又和陳亮討價還價,最後達成一致意見,村部以7萬元的價格賣給了陳亮。
二、注重實效,公開形式多樣化
在公開的形式上,針對不同性質的問題採取不同的公開方式,工作取得了明顯實效。
一是利用公開欄,堅持長期全面公開。我們在村部設立了高標準的村務公開欄,作為向群眾公開的主陣地。堅持每月對村務、財務及黨務等內容上牆公開一次。二是利用召開村民大會、村民代表會議、黨員大會等形式,深入詳實地公開。村「兩委」在辦理所有的村級事務中,都尊重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堅持做到群眾要求的積極做,群眾同意的認真辦,群眾想不通的緩辦,群眾不同意的堅決不辦。
2006年,我們村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村。就此項目,我們及時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最後決定發展養鵝、養豬和種植萬壽菊。養鵝投入資金20萬元,養豬投入資金5.7萬元,萬壽菊補助化肥、種籽13萬元。村民受到尊重也激發了他們落實決策的積極性,今年全村養殖白鵝達3萬只,萬壽菊種植面積達2300畝。
三、強化監督,決策程序民主化
一是嚴格民主理財。經過民主選舉,我們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組長由村民代表擔任,掌管民主理財專用章。每月底,理財小組都對村裡大小帳目進行審核。對於不合理的開支,理財小組不蓋專用章的發票一律不準入帳。不允許村組幹部或他人借用村級資金,更不允許將村級資金借給他人進行營利或非法活動。
二是堅持民主決策。村裡對研究決定的事項,首先由村「兩委」提出方案,再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進行民主決策,最後由村委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向村民如實公開,接受村民的監督。
三是落實民主監督。在年終開展民主評議活動,組織全村黨員、村民代表、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對村「兩委」班子成員進行評議,根據評議結果,確立出優秀、稱職、不稱職三個檔次,對群眾意見較多的限期改正,連續兩次不稱職的提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調整。
在尊重農民「四權」的同時,我們還嚴格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比如扶貧戶和低保戶的確定,我們明確規定,扶貧戶和低保戶的名單全部由村民代表提出,「兩委」班子成員的親戚沒有極特殊原因,一律不予扶持。幾年來,沒有發生一起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
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認准了一個理兒,黨支部、村委會和全村人就是一家人,有事先向他們公開,與他們商量,讓他們明白,通過他們再向村民宣傳,比貼「明白紙」都明白。
今後,我們將按照這次全縣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的要求,認真總結經驗,完善村務公開,強化民主管理,帶領全村群眾大力發展生產,早日把林家村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通過認真回顧和自檢一 年來的工作,我們已具備先進黨支部的條件,特自薦申報**年度先進黨支部。
Ⅳ 急求「共產黨員雙強雙聯爭十佳,共建和諧新農村」先進事跡材料
建議到人民網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