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談你對新農村的看法
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深刻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
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
民的組織化程度。
——「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就是要千方百計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從我們先情況來看,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管理民主」, 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不要將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就是興建新村莊,只注重農村房子是否整齊劃一,道路是否寬闊等表面的東西。決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成農村新一輪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潔」,不能單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長。 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建設混同起來。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有的地方按小城鎮的要求搞農村建設,最後搞得不城不鄉,反而不利於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解決制約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 ,一定要把握好五個「堅持」原則:一是堅持發展經濟,富裕農民;二是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四是堅持循序漸進,務求實效;五是堅持節余資源,持續發展。
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做好「三農」工作的新平台,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促進農村經濟更大更快更好發展的新載體。 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區域。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沒有全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客觀要求。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方針,立足於城鄉全體居民,讓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參加發展進程、共享發展成果,實現農村與城市統籌發展、城市化與工業化聯動發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必將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再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業經濟,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素質,豐富農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鮮明特徵,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
三、 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3、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 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4、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5、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 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7、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8、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㈡ 村委會書記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描繪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這既是今後一段時期統領農村發展的總綱領,更是新一輪鄉村發展的重大機遇。近年來,我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以「我的村莊我的夢」為載體,努力讓農村更美麗、更文明,讓群眾更富足、更幸福。但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產業發展缺乏持續能力、生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村民文明程度不高、農村基層治理有待加強、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為此,建議:
堅持黨建為魂
堅持以紅色引領綠色發展,以黨建統領美麗鄉村建設。一是發揮堡壘領航作用。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動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鄉村振興項目庫,以開展「書記曬項目」等活動為抓手,狠抓項目落地。二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激活紅色細胞,建立以返鄉幹部、黨員、鄉賢等為成員的鄉村振興委員會,把鄉村振興作為檢驗黨員幹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的主考場,完善黨員積分制管理,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激發黨員幹事創業熱情。三是發揮志願服務作用。積極推行「黨建×」工作模式,圍繞鄉村發展,常態化開展黨員志願活動,建立黨員包干聯系、黨員幫扶指導、黨員帶頭落實等工作機制,打造基層黨建鐵軍。
堅持美麗為先
以「美麗」為突破口,全民發動、全域提升,推動美麗鄉村由「盆景」變「風景」,把農村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來謀劃。一是全域整治,讓「干凈」成為第一感官。堅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清理整治最急需」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全力推進垃圾、公廁兩大革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開展衛生廁所建設、改造、普及,努力實現「污水不橫流、垃圾不落地、危房不住人、雜物不亂堆」。二是全民參與,讓「美麗」成為自覺行動。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做到村村整治、家家行動、人人動手,打一場全民戰役。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即「包干凈、包整治、包美化」,引導農戶做到門前屋後見綠、見花、見小品,形成有品味、有特色的景觀。開展「美麗家庭」等創建活動,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堅持產業為本
把「富民」作為鄉村振興的落腳點,著力提升產業鏈的融合度,打通農村經濟發展梗阻。一是加大政策幫扶力度。建議中央和省、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進行以獎代補,重點用於土地流轉後實行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經營主體獎補,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創造良好條件。二是實現產業鏈式發展。樹立「一個村就是一家企業」的理念,積極推行「村+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拓展農業多樣性,如發展深加工、旅遊農業、創意農業等,引導農業產業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發展。三是加快農村「觸網」進程。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新引擎,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出台農村電子商務專項扶持政策,充分激發草根創新智慧,大力培育電子商務特色村,努力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展,拓展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堅持治理為重
大力構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一是創新基層治理。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實施村級「領頭雁」工程,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深化基層網格員隊伍建設,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二是規范基層權力。積極探索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全面梳理村級權力事項和村幹部權力事項,深化農村「三務」公開,全面推行村務聯席會議制度,切實管牢「微權力」。三是深化基層改革。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治理體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
堅持文明為要
積極開展農村鄉風革命,以黨風引領村風民風,培育文明鄉風,築牢精神家園。一是破陋習。發動廣大幹部群眾自覺投身到移風易俗中來,從源頭上破除亂堆亂放、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陋習。二是立規矩。堅持推進文明鄉風的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嚴格落實衛生管理保潔機制,堅決避免「突擊一陣風、過後老樣子」的現象。三是樹新風。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村級文化禮堂的主陣地作用,以「最美榜樣」引領文明,以「家風家訓」傳承文明,以「鄉賢文化」涵養文明,讓文明正氣在農村蔚然成風。
㈢ 參觀美麗鄉村後的感想
參觀美麗鄉村建設心得體會範文
金秋九月,我有幸來到了仙境般的荊門鍾祥市彭墩村。這里是聞名全省的新農村建 設示範基地,組織上把這次培訓安排在這里,我能體會到組織領導的一片苦心。
走進彭墩,一股農業新村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每到一處,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 宅、 干凈寬敞的村莊大道、 美如風景畫的村莊綠化都使我們感覺到大開眼界, 獲益匪淺, 心靈深處感受到一種震撼和沖擊。近年來,彭墩村黨總支以村企共建新農村為契機,以 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堅持強班子、抓發展、惠民生,增強了 黨組織的發展力、服務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 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2009 年,村 集體經濟收入達到 63 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 9500 元。三天的培訓時間雖短,但對新 農村建設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一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保障。俗話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 帶。選配好村"兩委"班子是發展農村經濟、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環。要把想帶領 農民增收致富並且有能力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人選到村領導崗位上來。 村民大會選舉青 龍湖公司總經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張德華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黨代會選舉張德華擔 任村黨總支書記,大膽實行村企聯姻,壯大村集體經濟。由於村支部想幹事,敢幹事, 干實事,深受村民的擁護,大大增強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農業龍頭企業立足農村實際,利 用農業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顯。以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 有限公司為龍頭,彭墩村發展了養殖、種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塊六大品牌產業:水禽養 殖品牌,建立年產 2000 萬只商品鴨苗的肉鴨養殖基地,帶動周邊 50 公里內的農民發展 養殖業;家禽養殖品牌,建立年存欄 10 萬只的蛋雞場;生豬養殖品牌,全村飼養生豬過 萬頭;漁業養殖品牌,年養殖特種水產品過百萬斤;水稻種植品牌,無公害種植優質水稻 6000 畝;精品蔬菜品牌,建設蔬菜大棚 2000 畝。
三是規劃村民新居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形式。 彭墩村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農戶的新 居建設。村民統一住進小區,整齊劃一的新樓房,寬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畫般的村 庄綠化無不展示新農村建設的風采。規劃好新村建設,整體搬遷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 地,又可以解決農村的臟亂差,促進村容整潔。
通過參觀考察彭墩新農村建設活動, 我深刻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給農 村工作者提出的更新、 更高的要求, 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前景有了直觀的了解, 進一步增強了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責任感,真實感受到落實科學發展 觀,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作為一名新時代的 大學生村官,本人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素質,踏踏實實地幹事創業,為老 河口農村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㈣ 村支書參觀新農村建設感言
參觀新農村建設之心得體會
十月八日,作為「第二屆鄱陽紅大學生骨幹培訓班」的一員,我很榮幸地和其他學員一起,參加了由校團委組織的參觀和考察新農村建設的活動。 伴著午後朦朧的細雨,我們踏上了一段新鮮而又難忘的歷程。 幾番急切的期待後,我們到了熊萬村。
( 熊萬村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揚子洲鄉,熊萬村以優質精細高效藤果菜和以魚類生產為主的田園合作社「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項目被市委農工部列為全市六個重點「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示範村。 熊萬村自2006年以來,採取先村莊整治後發展的工作思路,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為抓手,不斷探索村民增產增收的新途徑新辦法。村黨支部始終把培訓黨員和農民作為一項基礎工作來抓,確保培訓效果,一大批從事種養的黨員、幹部、能人逐步富了起來,帶動了全村產業的快速發展。
據初步統計,全村建了藤果菜西紅柿300畝,熱瓜260畝,葫子380畝,將20畝低窪田改造成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現已培植10畝以上的魚類生產大戶30戶,10畝以上的蔬菜種植戶30戶,200羽以上的養雞養鴨專業戶6戶,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12戶,有力地促進了全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摘自網路---熊萬村。
一下車,當地的村幹部便充當起解說員,帶著我們一行人環繞著村子參觀了一番。從中,我了解到:熊萬村是一個以種植蔬菜、漁業養殖為主的產業發展示範村。其中,最讓我驚嘆的是村中的綠化面積之大。在我們參觀途中,目之所及處,必是綠意盎然、朝氣蓬勃之景。真不愧為「青山湖區十萬樹木進農村的示範村」呀!
然而,在觀察的途中,我卻發現了一些與之不太協調的東西。比方說我們剛下車時聞到的那一股腐爛屍體的味道,著實是讓人心情郁悶的。還有就是說我們參觀途中有看到村民在焚燒秸稈,濃烈的白煙似乎在為雨中的我們增添一絲意境,可我們同學走過那的時候,幾乎都是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
參觀的最後 ,我們在一個精緻不錯的地方留影作紀念。緊接著,我們收拾好行李,上了校車疾奔下一個目的地。
校車里,充滿的是年輕的笑容和爽朗的談話聲,和車窗外陰沉沉的天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校車經過反復的幾次左轉彎、右轉彎、「紅燈停綠燈行」之後,我的身體感受到了一個微微向前傾的趨勢。是的,進順村到了。
(進順村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所轄的一個行政村。佔地面積1.68平方公里、6個村民小組、419戶、1441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過「盤活資產打基礎、以地換地拓空間、招商引資謀發展」三個階段,擁有「一個集團」 、「三家賓館」 、「三個園區」 、「五大市場」 。創下了江西省的村級「六個率先」。榮獲了 「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名村」、「中國十佳小康村」、「全國敬老模範村」等榮譽稱號。 2006年,進順集體固定資產達5億元,實現總產值20.5億元,完成稅利7309萬元,實現村級收入266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9547元。)摘自網路---進順村。
作為江西省的首富村,進順村確實給了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同學們紛紛驚呼:這哪是村啊?這簡直比我們那一個鎮還要強大! 的確,進順,是一個村,一個都市裡的村莊。 我看到的,是宣傳欄上「文明進順」、「實力進順」、「炫彩進順」、「陽光進順」四個鮮活的板塊,它有力地展示了進順的魅力;是宣傳欄上對進順村歷年來重大事件的記錄,它記載著進順成長的點點滴滴;是宣傳欄上幅幅關於領導視察進順的照片,它折射出了各級領導乃至整個名族人對進順的誇耀;是宣傳欄上關於進順村黨委書記、村主任羅玉英女士的介紹,以及她那句飽含深情的「我愛進順,我愛這個都市裡的村莊。」
解說員是一個漂亮大方的女生。她彷彿讀懂了我們眼中不滿足的暗示,隨即又帶著我們離開村委大樓,進村參觀赫赫有名的「小康家園」。
「進順小康家園」是2003年7月,進順村投資1億元在鄰村購地並按「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要求建起的。與其說是村民的住房,它給我們的感覺更像是大城市裡一個管理得當的富人小區。單單是房屋的風格、規模就夠讓我們咋舌的了,再加上那些正規公園才有的健身設施,停車位上各式的小汽車,都讓我們有種想豎起大拇指的沖動。要知道,全村419戶人家,家家都住這樣的樓房,是一種多麼難得的高度啊!
當然,進順村會有這么好的發展,是離不開好的政治措施的。他們的股份集資,他們的優厚福利,他們的明主政策,他們的豐富活動,都是奠定他們富裕生活良好村風的基礎。
這樣的新農村面貌,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不論是熊萬村還是進順村,它們都有值得其他所有村莊學習的地方,當然,不足也是存在的。如何彌補不足,讓強大變得更強大,是我們下一個要深思的問題。
材料學院:楊玲 2011/11/12
㈤ 談談你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認識和感想
認知倒是沒有,感想倒是真的也沒有,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是真的沒落實過。
㈥ 新農村建設感受要短
社會主義新抄農村建設是一項對中襲國和中華民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艱巨而復雜的偉大工程,必須不懈努力,要有打持久戰的堅韌毅力,而絕不可有半點畢其功於一役的急戰能勝幻想。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各地農民生活習慣的千姿百態,這些客觀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地新農村建設不可簡單搞幾種定型的模式讓各地各村去套。
㈦ 新農村建設給農村帶來什麼影響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實踐與啟示
荊州市史志辦公室 鍾 鼎
2008年4月,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在洪湖調研時,提出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構想。這一構想符合湖北省現階段新農村建設正由點到線、到面發展的實際,一經提出,便迅速得到省委、省政府和試驗區幹部群眾積極響應,並以超乎尋常的節奏和效率實施、推進。目前,仙洪區作為全國第一個跨區域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成為湖北省「帶、圈、區」區域發展戰略的新亮點,吸引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比較系統地總結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一年來的實踐經驗,會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啟示。這些經驗和啟示,對於加深理解中央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戰略部署,指導和推動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工作,並進而指導和推動面上的新農村建設,也許會有所幫助。由於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本身還處於發展階段,他們的作法和經驗還有待完善,加之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不夠豐富,理論水平較低,因此本文所說的啟示,也許難以觸及關鍵。如果本文的出現,能夠引起理論界對仙洪新農村試驗區更多的關注,目標就達到了一大半。
一、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建立及其實踐
2008年4月10日,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在洪湖市曹市鎮調研時,深深被一個叫「錦綉梅園」的項目區所吸引。
「錦綉梅園」當時是洪湖市血防「整縣推進」綜合治理項目區。曹市鎮地處洪湖市東荊河水網上游,是遠近有名的「水袋子」、「血吸蟲窩子」。按照血防流域治理的思路,2007年3月,洪湖市決定首期對曹市施港河兩岸的天井、梅橋等6個村連片治理,項目以兩村諧音命名「錦綉梅園」。在一年多時間里,洪湖市、曹市鎮整合農業、水利、衛生、林業、畜牧、農機、土地、交通、財政等9部門血防項目資金,捆綁投入項目區,修路、清渠、改水、改廁、建泵站、修沉螺池、造林綠化,綜合治理,整體推進,一改過去資金分散使用、互不配套、效率低下的「老毛病」,效果明顯,項目區煥然一新。
羅清泉實地察看「錦綉梅園」的建設進展情況,詳細了解項目建設情況,進村入戶聽取村民反映,並就一系列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當天晚上,他集中應召而來至的部分省直部門「一把手」開會,提出在仙洪一帶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想法。
經過充分醞釀、討論,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決策部署。2008年4月28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決定在仙桃至洪湖周邊地區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成立以省委書記羅清泉為組長的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領導小組。
試驗區橫空出世,看似妙手偶得,其實不然。
2005 年10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隨後制定的 「十一五」規劃,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描繪了新農村的美好藍圖。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根據中央的部署,湖北省委、省政府於2006年選擇100個重點鎮和1000個村開展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試點,取得明顯成績,示範鎮、村在荊楚大地不斷涌現,為新農村建設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因為示範鎮、村塊頭小,影響力、說服力、輻射力都不夠,更不能破解宏觀層面體制機制難題。因此,連片推進勢在必行。江漢平原腹地人口密集、人均資源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化程度低,群眾迫切需要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黨的惠農政策使農民普遍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主體,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投入能力,要求黨和政府把大家組織起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願望更加迫切。
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仙洪試驗區的戰略部署,目的是選擇洪湖周邊這樣一個跨區域、大范圍、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困難、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區,採取整合資源、整體推進、改革創新、試驗示範的方式,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創造出可看、可學、可用的經驗,進而推動全省新農村建設。建立這樣一個跨區域的、較大范圍的、綜合性的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此舉在全國尚屬首創。
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把仙洪試驗區建設成湖北省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驗區、發展現代農業的示範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行區,實現試驗區「三年取得明顯變化,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強度推進。
2008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實施綱要》規定,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包括地處洪湖周邊的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所屬14個鄉鎮(辦事處、管理區、工業園區)、407個村,試驗區內共有19.78萬戶、75.45萬人,66.48萬畝耕地以及31.99萬畝養殖水面。2009年5月,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范圍擴大到23個鄉鎮。
隨後,仙桃、洪湖、監利三市縣片區的總體規劃實施綱要,14個鄉鎮的新農村建設總體布局和發展規劃,407個村的村級發展規劃,省直有關單位支持仙洪試驗區新農村建設的專項規劃、工作方案以及《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案》,次第出爐。四個層面的規劃,構成了指導試驗區建設和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較完備的規劃體系。
為了有效工作,湖北省成立了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領導小組,建立了省直單位對口聯系工作制度和督辦檢查制度。從2008年8月份起,省委、省政府一個月召開一次現場會議,一個階段一個主題,一個主管部門負責一個專項規劃的實施,確保了試驗區各項建設健康有序推進。試驗區的仙桃市、洪湖市和監利縣,省直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廣大幹部群眾、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各項工作,全面展開,有序推進。
從動議起步、制定規劃到組織推動、項目實施,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在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社會進步等六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重要的變化,是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試驗區優質水稻、油菜和水產等農業板塊建設快速推進,畜禽規模養殖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投入9000多萬元實施農業板塊建設項目37個,建設優質稻基地52萬畝,優質油菜基地28.3萬畝,新開發水產板塊14.3萬畝。2008年,試驗區糧食總產達48.30萬噸,水產品總量19.43萬噸,油料總產4.84萬噸,均大幅增長。試驗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的絕對額和增長幅度,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明顯的變化,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一年來,交通建設投資3.2億元,對仙洪公路和峰觀公路主幹線進行了全面大修或改造,修建或改造縣鄉公路42公里,新修連村公路168公里。水利建設投資1.5億元,疏挖渠道56條,總長124.2公里。高產農田建設投資4.5億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12個,總面積30.6萬畝。電力建設投資1800萬元,完成了104個村的電網建設勘測與設計,啟動了一期電力配套項目。試驗區基礎設施大為改善,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深刻的變化,是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民生問題得到較大改善。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政策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共安排試驗區新機制經費2.4億元。共完成血防查病17萬人,治病化療1萬餘人。解決了2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補助資金188萬元用於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新增農村低保計劃7153人、達到2萬人,安排農村低保資金980萬元。完成42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並投入資金747萬元。投入近1億元用於電話及互聯網進村入戶、無線覆蓋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直觀的變化,是村莊建設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從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入手,以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水為主要內容的「一建三改」,推進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等建設。先期啟動了100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目前正在推進實施一批環境建設重點項目。投入1000餘萬元,實施「清水養殖」和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通過整治,過去的「臟亂差」「舊貌」換「新顏」,有效推動了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建設。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關鍵的變化,是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取得突破,農村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是試驗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經過一年建設,建立新農村建設長效投入機制、加強項目資金整合、推進土地經營制度創新、建立公共設施建設投入與管護機制、建立農村公益性事業「以錢養事」新機制、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以及建立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創造了很好的經驗。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深遠的變化,是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進一步完善,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通過大力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腐敗風險防控體系等建設,各級黨組織戰鬥力明顯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在推進試驗區各項建設中,黨員幹部帶頭參與,真抓實干,得到了試驗區老百姓的歡迎。
2008年,試驗區洪湖片10個鄉鎮實現生產總值41.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2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6%和20.3%,高於洪湖市平均水平;仙桃片兩個鄉鎮(園區)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7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1%和13.8%,高於仙桃市平均水平;監利片兩個鄉鎮實現生產總值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80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億元和790元,高於監利縣平均水平。
二、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啟示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給予我們的啟示,首先是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湖北省制定的《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提出,試驗區建設要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字」總體方針,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環境整治與村鎮建設為抓手,以基層黨的建設為保障,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試驗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農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探索新路。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給予我們的另一啟示,是以科學規劃為龍頭。鄉村建設規劃的實施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著眼於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堅持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又要便於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建設新農村,農民是主體,要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向前推進。 仙洪試驗區啟動伊始,從湖北省到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都徹底摒棄了「一哄而上、邊想邊干」的做法,嚴格做到「規劃在先,想好再干」。湖北省制定的《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洪湖、仙桃、監利在省直部門指導下,依據總體規劃制訂了各自片區發展規劃。2008年8月,省直相關部門依據總體規劃又分別制訂了交通發展、國土整治、衛生事業、水利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村鎮建設、林業發展七個專項規劃。試驗區14個鄉鎮的新農村建設總體布局和發展規劃,407個村的村級發展規劃,以及《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案》,陸續出爐,從四個層面構成了指導試驗區建設和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較完備的規劃體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全方位、多層次、較完備的規劃體系,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工作才能分清輕重緩急,分步實施,扎實推進。洪湖市委書記幸敬華說,「一個好戰略加上分門別類的好規劃,推動試驗區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今後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創新方式方法,創新體制機制。這是仙洪試驗區的靈魂所在,也是仙洪試驗區的獨特所在。
一是創新戰略舉措——— 跨區域、大面積、綜合性創辦試驗區。
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研究新農村建設以來「百鎮千村」辦點試驗的做法,認為「點狀」試驗確實起了一些作用,但有限、並有些制約:星星點點,不利於大范圍解決水田路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不利於大面積發展現代農業,不利於大規模以點帶面、以城帶鄉建設新農村。決定統籌謀劃,在建立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發展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層面上,跨區域、大范圍地開展新農村建設創新試驗:改點狀試驗為塊狀試驗,改單方面試驗為全面綜合配套試驗。堅持一個中心———以農民增收為中心;兩個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改善民生;四大抓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環境整治與村鎮建設;多個探索———土地流轉制度、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投融資體制、農民組織化等等。試驗區把目標定位在「三區」上:把仙洪地區建設成為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驗區、發展現代農業的示範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行區。 借用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省農辦主任劉田喜的話說,「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是湖北創新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
二是創新發展方式———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龍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仙洪地區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試驗區建設將修路修橋修渠修涵閘修泵站作為「開篇之作」。1000多平方公里的試驗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遍地開花。疏挖清淤主要河渠60多條,總長200公里,重點河段以混凝土護坡。土地整理項目每畝投入1500元。毛市鎮土地整理項目完成後,新增耕地1200多畝。湖北省准備用3年時間對試驗區所有耕地全部整理一遍。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要求為「五化」,即公路水泥化、灌溉渠網化、產業板塊化、農業機械化和城鄉一體化,具體指標為:公路硬化率達到98%以上;農田灌溉暢通率達到90%以上;建設高標准農田30萬畝;產業板塊達到100萬畝;農業機械化逐步實現「無耕牛鄉鎮」和「無耕牛縣市」;人口布局達到縣城人口佔1/3,中心鎮人口佔1/3,農村人口佔1/3。
試驗區把發展優質產業和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頭戲。仙桃市張溝鎮等多個鄉鎮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建立了以網箱養鱔和特色水產為主導產業的規模化水產養殖基地,做大做強了水產板塊。監利縣福娃集團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在周邊農村建立原料生產基地,簽訂合同,定向生產,並且在技術指導、生資供應、收購定價等方面對農民給予扶持,農民得實惠,企業得發展。2008年「福娃雪餅」銷售收入5億元,「福娃大米」銷售收入5億元,利稅1億多元,安排農民工就業1800人。
三是創新投入機制——— 政府引導、多元投入、整合資金、集中建設。
仙洪試驗區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群眾參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辦法,初步建立多元化的新農村建設長效投入機制。
政府的引導很重要。試驗區的辦法是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籌補結合。以獎代補被廣泛應用於通村公路修建、一建三改、門前曬場鋪建、房屋立面改造和農村文化中心戶建設等方面。仙桃工業園按照每戶獎勵2500元的標准,發動80戶村民投資140多萬元進行立面改造,戶平投資1.75萬元。毛市鎮將「一建三改」、門前曬場、路燈、綠化等項目列入獎補范圍,對按要求實施了「一建三改」的農戶每戶獎補5000元,其中10戶相連的另獎每戶200元;門前硬化10戶以上相連的每平方米獎補10元;路燈每盞獎補400元;綠化每株樹獎補20元。一年來,四項累計吸引農民投入資金1607萬元,占總投入的61.9%。
市場運作更有魅力。試驗區「市場引資」模式有上十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林水結合模式」,即政府將河道、溝渠兩邊宜林堤坡使用權承包或租賃給民營業主或造林公司植樹,由民營業主或造林公司按照統一規劃疏洗河道溝渠和整治河兩岸環境。2008年,監利縣實施「林水結合」模式,吸納社會投資達到1.5億元。洪湖市實施「林水結合」模式,吸納社會投資過億元,疏挖擴洗溝渠450公里,植樹200萬株。仙桃市實施「林水結合」模式,吸納社會投入8000萬元,新栽苗木450萬株。目前,林水結合已衍生出林路結合、林灘結合、林灣結合等多種模式。
企業與部門支持。湖北洪湖浪米業有限公司通過「訂單農業」,每年收購周邊農民的常規稻、優質稻2000萬公斤,加工油料2000多萬公斤。德炎水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水產品5萬噸,銷售收入達2億元。企業幫扶型。毛市鎮組織鎮直部門對口幫扶老河村、崔吳村貧困農民開展「一建三改」,每戶扶持資金2000多元,共提供幫扶資金20多萬元。
整合項目資金和社會資金。錦綉梅園小區打破行政區劃,15個村連片治理,把血防綜合治理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集中9個部門的項目資金捆綁使用。洪湖市成立整合領導協調專班,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洪湖市政府將他們的作法歸納為8句話:「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全面建設,整體推進」。
四是創新土地經營——— 多種形式流轉,農民集體雙贏。
試驗區創新土地經營方式的作法兩種。一種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實現耕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毛市鎮把零散耕地和養殖水面集中起來,打包出租給種養大戶或養殖公司,發展蟹蝦共生8000畝,稻蝦連作7000畝,網箱養黃鱔2000畝,珍珠養殖1000畝。承包養殖水面300畝以上的11戶,100畝以上的25戶,50畝以上的42戶。耕地流轉的結果是產業得發展,出讓戶得實惠,承包戶得大利,集體經濟得壯大,公益事業得促進。另一種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入股、聯營。洪湖市柏枝村拿出20畝土地入股參加閩洪水產品市場建設,與外商實行對等分紅,村集體每年可分紅利30多萬元。
五是創新社會服務——— 打造綜合模式,培育市場主體。
湖北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後,鄉鎮普遍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試驗區堅持鞏固和完善這種機制,構建新型農村公益事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益事業服務水平。仙桃市張溝鎮聯潭村加強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民政、計生、勞動、社保、招工、文化、體育、衛生、電信、商貿等十多個項目都集中在一起,縣鄉十幾個部門輪流在此值班服務,「一攬子」解決農民辦事難的問題。農民辦小事不出村,甚至在家裡用一個電話就可以「搞定」過去需要到縣城去辦的很多事。這種綜合服務體正在試驗區各村全面建立。
試驗區特別重視市場化服務主體的培育。洪湖市政府與市場結合,解決農村沼氣建設「三難」問題。發展養殖小區,低價出售雞糞、豬糞給農戶,政府給養殖小區一定的資金補助,化解原料籌措難題;建立機械服務隊,配套沼液吸取車,直接把沼液運到農戶田裡,化解出料換料難題;成立服務站,提供維修和技術服務,化解故障維修難題。
六是創新民主管理——— 百姓當家做主,干群關系融洽。
鄉村治理、民主管理是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試驗區從一開始就把組織建設和紀律作風建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省紀委、省監察廳研究制定了《關於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腐敗風險防控體系的意見》和試驗區建設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村務公開和民主監督辦法、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辦法以及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的意見等管理辦法和制度。省委組織部下發了《仙洪試驗區基層黨建工作指導意見》,舉辦了試驗區鄉村幹部示範培訓班,對試驗區218名鄉村幹部進行了集中培訓。省民政廳指導試驗區所有村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使一大批思想好、作風正、有文化、帶頭致富能力強、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的村幹部進入村委會班子,提高了村民自治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省委宣傳文化部門建立農村文化建設、文明新村建設新機制,使農村文化、廣播電視、體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等有一個運轉有序的載體。
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試驗區建設中得到加強。試驗區深入實施了「三級聯創活動」,普遍建立了「兩會一制」制度,健全和完善了縣、鄉、村三位一體的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制度,順利完成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村「兩委」戰鬥力明顯增強。試驗區的所有村都完善了村級活動場所建設,黨員幹部在試驗區建設中走在最前面。
試驗區普遍推行洪湖市萬全鎮創造的 「五民工作法」: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籌、民事民建、民事民管。通村通組公路、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等多項涉及到群眾生產生活的大事小事,都是由群眾做主解決。很多政府項目建設實施,也必須經「群眾做主」這環節。仙桃工業園鐵匠灣村群眾通過實行「五民工作法」,籌集7.5萬元,對通組連戶路進行整修,老百姓一家一戶要出上千元錢,沒有一戶出錢不積極,沒有一人做事發牢騷。
七是創新領導體制——— 黨政重視、部門配合、社會推動。
2008年4月28日,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委書記羅清泉任組長的仙洪試驗區領導小組,健全了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對口聯系試驗區鄉鎮的聯系制度,建立了省、市、縣(市)各級工作及建設項目定期報告和檢查督辦制度。2008年8月份以來,每月一次現場會,省委書記羅清泉都親自主持,省長李鴻忠多次出席並講話,省委常委張昌爾、李春明、湯濤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的多位領導多次深入試驗區開展調查研究。
堅持上下配合、整體聯動是試驗區的重要領導特色。省直31個廳局派出工作隊進駐試驗區。試驗區14個鄉鎮都有兩個以上的省直單位對口聯系,許多單位還建立了常年工作專班。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省、市、縣直部門齊心協力,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行政力量,也形成了上下齊動的新農村建設局面。
除了用行政辦法和經濟辦法進行組織動員外,試驗區大量採用的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推進體制和機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艱巨繁重的長期任務,也是我國發展史上一件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情。全國的新農村建設,目前還處於試點階段,黨和政府還會有針對性地出台一些新的優惠政策,比如國土資源部2008年出台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管理辦法》。湖北省結合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實際,出台了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的最後到位,必然會對試驗區的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建設,目前還處於蓬勃發展階段。在接下來的建設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新的經驗。我的這篇文章,是對仙洪新農村試驗區一年來建設實踐的並不全面的小結,以及在些基礎上進行的一些思考。不當之處,請專家學者指正。
2009年6月3日第二稿
㈧ 新農村建設的一些想法
轉載:http://tieba..com/f?z=875086229&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B0%B2%C7%F0&pn=0 關於新農村建設 。設計農村蓋樓
一、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對全省農民住房全部拆除,合村並點,讓農民全部住進蓋高樓,建立新型農村社區(俗稱萬人村),實行城市化管理。自2009——2010已在各市全面推開,農村住房改造規模空前,史無前例。
二、新農村建設的運作方式:各鄉鎮政府的「合村並點蓋樓計劃」經上級政府批准後,自行組織實施。鄉鎮政府在獲取批准後,在丈量村民住宅和評估村民房產價值後,在規定時間內拆除農民住房。蓋樓即新農村房地產開發權由地方政府授權相關人組織實施。
三、待拆除的農民房產估值一般為每平方300——400元,地方政府組織開發的樓房一般是每平方600——700元或更高一些。農民要想住同樣面積的樓房就需要每平方倒貼300——400元或更高。
四、省市級政府對縣鄉政府的激勵措施:1、每從農村農民住房中騰出1畝地,補貼20萬元。2、騰出的土地可以流轉,招商、拍租,以獲取收益。3、農民被集中規劃到大型社區後,可以將農民承包的耕地因地制宜地集約經營,即將土地轉包給種田大戶,規模化經營,失地農民可以到土地承包大戶當「農業工人」。
五、農民的真實情況:
1、處於被動消極甚至抵制狀態。
2、大部分表示無力承擔購買、搬遷、裝修樓房費用,必須借貸,不能承受這樣的經濟壓力。
3、大部分認為不符合農村生產生活現實,對大量農民住房強行拆除屬於歷史上罕見的敗家子行為,是對農村農民財產和經濟的嚴重侵犯與剝奪,令人難以容忍。
4、新農村建設是擾民勞民傷財的行為,是對農民的敲詐。
5、政府組織開發的樓房屬於劣質樓房,其安全和使用年限遠沒有農民自己蓋的房子質量高,壽命長。一旦地震「萬人村」就會變成「萬人坑」。
6、相當多的基層政府為了政績和經濟利益,在輿論宣傳方面弄虛作假,欺下媚上;在操作上則是強迫農民就範。
7、農民人心惶惶,極度不安,產生了很大的焦慮和恐懼心理。極度憤懣而又無可奈何。對未來的生活迷茫而不知所措。
新農村建設的本質探討:
1、 脫離了黨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方向,沒有認清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在於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錯誤地認為新農村就是農民住樓,就是搞城市化。
2、 背離了黨中央倡導的科學發展觀,違背了農村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當前山東農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極不平衡,農村生產力總體水平並不高,農村經濟十分薄弱,物質和精神文化尚處於較低的層次,在這種情況下,搞這樣的全體農民住樓運動,違背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背離了科學發展觀。
3、 脫離了實事求是的原則,背民心離民意,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害無益。山東農民生活還沒有達到小康水平,農民生活還很不富裕,經濟承受能力非常有限,經不住折騰。在這樣的新農村運動中,不僅會使農民返回赤貧狀態,而且還會使大部分農民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大大降低農民的經濟能力,屬於一次性把農民的口袋掏空,是涸澤而漁的行為,最終致使農村經濟陷於長期滯停狀態,釜底抽薪,農村經濟將徹底傷失可持續發展力。
4、 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埋下社會動盪的根源。假如在合村並點之後,農村土地實行集約經營,意味著大批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不僅進一步削弱農民生存和增收的基本物質條件,而且,集約經營的土地由於機械化作業,大量出現「農民工人」的虛夢將落空,致使大部分農民成為無業流民,從而為中國社會的穩定帶來可怕的隱患。凡是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明白,中國農村的穩定是中國社會穩定的支柱。
5、現階段的新農村建設之所以被基層政府急不可耐地貫徹執行,讓農民住樓、改善居住環境的背後,凸顯的是巨大的經濟利益,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使然。一是從合村並點、拆遷民房中騰每出1畝地,補貼20萬元,這裡面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二是騰出的土地可以流轉,招商、拍租,也可以獲取巨大的收益。三是,農民們住樓時繳納的每平方差額費用將是巨大的經濟收入。所以為農民蓋樓、讓農民住樓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這才是問題的本質。關鍵是政府所追求的經濟利益,完全是取之於農民,是與民爭利的行為。
由上觀之,盡管新農村建設方式也許是出於急於建設新的農村,但有可能在具體操作上存在與民爭利、擾民的現象,有操之過急之嫌。在執政觀念上還需要進一步領會黨中央關於新農村的真正內涵。此舉應當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進行,切不可一哄而上,嚴重影響干群關系,影響國家穩定的大局,應當切實從發展生產力的角度維護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涸澤而漁的方式不可取。 現在村裡三、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沒幾個,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沒有很好的經濟來源,也沒有上萬元的存款,用什麼來補上舊房換樓房的差價?他們只想安逸平淡地終老,要這偏遠的豆腐渣樓房給誰?子女肯定不要!他們都老了,也沒有爬樓梯的能力了。在農村,老百姓可以自己種點兒地,自給自足,地里拾一把柴草就可以做飯,到了樓房裡光是水電費、物業管理費也交不起!農田被收回,老百姓承包不起大片的土地,只能給「地主」當「長工」,到時候,都是機械化,10個人可以干100個人的活,有90人失去了經濟來源,每月一千元的工作,500元都搶著做。十幾個人的小廠也全部被強行拆遷,因為他們沒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屬於違法建築,一律拆除,他們都是投入了全部身家,甚至有些是東湊西借還有貸款,政府根本就給不了多少補貼,規劃的新場地動輒幾十萬、上百萬,還要蓋廠房,他們根本就用不起,也就倒閉了,大量的農民沒了第一職業和第二職業,也沒了經濟收入。現在像我這樣會用電腦的農民又有幾個?希望有良知的政府官員給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一條活路吧!!!
㈨ 新農村建設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新農村的建設根本是要提高廣大農民的物質和文明生活的質量,建成新農村的還任重道回遠,與黨中央期望答的讓農業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民活得有尊嚴還有很大差距,增加農民收λ,解決農村社會保障,豐富農民文化生活還需花很大力氣。
㈩ 作為一名農村新幹部對農村建設有什麼感想的作文
淺析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當好村幹部
【內容摘要】村幹部工作是一項社會的系統工作,責任重,意義深遠。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當好一名村幹部,是值得廣大基層工作者深思的話題。筆者認為,要做好這項工作,村幹部必須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使命,重新審視新農村建設中自身的不足,探尋良好的建設策略,才能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
【關 鍵 詞】 新農村建設 歷史使命 存在問題 建設策略
黨的十七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建設新農村」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一項迫切任務提上了重要日程,並且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和要求,這二十個字具體描繪出了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為農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農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的村幹部,如何站在歷史的高度,圍繞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進一步明確職責和使命,努力提高領導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切實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歷史性任務,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嚴峻課題。
一、明確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歷史使命。
作為農村工作的「領頭雁」和農民群眾的主心骨,時代賦予了村新的歷史使命,他們必須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村幹部要做農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首先是生產發展,只有生產發展了,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富裕了才能過上幸福生活。一些村之所以長期發展不起來,
經濟落後,就是因為這些村缺乏一個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帶頭人,缺少一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好路子。村幹部應該把握方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這個中心進行工作,以壯大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只有加快發展經濟,為廣大群眾辦實事、謀福利,做到既要有人辦事,還要有錢辦事,才能真正確立基層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村幹部才有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目前許多經濟薄弱村,由於集體經濟相對貧困,黨支部缺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必要的物質條件,修路、陣地建設等社會公益事業無力去辦,導致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不高,村黨組織作用弱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鈍化,出現人心渙散,治安混亂,思想文化道德水準下降,宗教氛圍不斷濃厚的不良現象。實踐證明,村幹部以發展集體經濟為根本,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牢牢構築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加強農村黨的建設,提高和鞏固農村黨組織核心領導地位的物質基礎。有了這個基礎,黨支部就可以為群眾辦許多實事,就會說話有人聽,各項工作就會出現生機,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大有希望。村幹部要立足村情,著眼長遠,制訂本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確定適合本村的主導產業。只要從群眾想辦的事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事改起,從確定好的發展思路抓起,就能做到順民心,聚民意,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
(二)村幹部要做鄉村發展的設計師。
新農村建設體現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指導
思想,是對農村經濟社會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總規劃,作為村幹部,也應以科學發展觀,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思考本村的發展規劃,不能片面的追求經濟發展,也不能擺花架子,搞形象工程,要以設計師的頭腦,為新農村發展規劃奠定基礎。作為設計師,就應該懂得新農村建設的內涵,懂得在描繪新農村美好藍圖時,應該先畫哪一筆,怎樣畫好這一筆,避免走入新農村建設的誤區。
(三)村幹部要做鄉村惠民政策的宣傳員。
村幹部在自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的同時,要定期組織舉辦全民學習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開設農家課堂、召開村民會議等形式,廣泛宣傳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及時將各項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送到群眾手中。同時,要利用長期與群眾在一起生活、掌握情況多的優勢,傾聽群眾呼聲,收集群眾意願,向群眾做好宣傳工作,統一思想,凝聚人心。
(四)村幹部要做鄉村矛盾糾紛的調解員。
隨著改革的深入,當前基層的矛盾糾紛也逐漸凸現。村幹部要加強對當前農村各項政策、法律法規的理解,著力提高處理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時,要主動轉變工作作風,對村內的矛盾糾紛進行排查,認真研究,做好群眾工作,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調處在萌芽狀態。
(五)村幹部要做鄉村發展的實干者。
推進新農村建設,最寶貴的精神是實干精神,最重要的行動是實
干行動。一名村幹部是一個鄉村的代表和形象,能不能把群眾帶動起來發展經濟,共同致富,建設鄉村文化,關鍵看村幹部有沒有實干能力。作為「實幹家」的村幹部不僅要做脫貧致富的「領頭雁」,還要做為農民群眾辦實事的帶頭人。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尊重群眾意願,傾聽群眾呼聲,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才不辜負群眾對黨員幹部的期望,才能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二,我國目前農村村幹部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村幹部隊伍狀況及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情況總體上是好的,絕大多數村幹部認真履行職責,帶頭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默默奉獻,勤奮工作,積極帶領群眾發展生產、發家致富,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和實踐者。但通過調研也反映出,村幹部隊伍自身建設及客觀條件和工作環境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當前影響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進一步發揮作用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部分村幹部隊伍結構不優。一些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黨員忙於個人賺錢致富,不願擔任村幹部。致使少數地方村幹部新老交替有青黃不接的現象,村幹部隊伍結構方面有搭配不優的問題。
(二)村幹部素質不夠。少數村幹部特別是年輕村幹部,對新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特點認識不夠。很少從政治上觀察農村形勢,關注農業現狀,考慮農民問題;有的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缺乏明辨能
力;有的群眾觀點淡薄,對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較;(三)少數村幹部工作作風不實;(四)村幹部工資待遇不高;(五)村幹部激勵機制不優;(六)新農村建設資金不足;三、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探尋新農村建設策略;(一)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升村幹部執政能力;(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斷提高村幹部管理水平;(三)精心指導村級換屆,切實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四)深
力;有的群眾觀點淡薄,對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較重.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另外,少數年齡偏大的村幹部受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荏一定程度上存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有的安於現狀,進取意識不夠強:有的憑經驗辦事,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往往小富即安:有的在困准面前缺乏勇氣,時常不求進取;有的缺乏對事物本質及其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識不強.習慣於用老辦法、土政策管理村務。
(三)少數村幹部工作作風不實。主要表現在:一是工作方法不夠好,以自我為中心,搞「一言堂」:二是實干精神不夠強,雖有工作熱情,但落實功夫不足,不能「一桿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夠嚴.處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讓群眾信服,甚至以權謀私,損害群眾利益;四是政治立場不夠穩,明辨是非能力不強,有的甚至參與地方宗派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
(四)村幹部工資待遇不高。近年村幹部待遇雖有所提高,但與經濟發展速度和村幹部工作任務相比還是偏低。上面千條線,下邊一根針。村幹部「官位」不大,工作量卻不少。由於農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參差不齊,部分村幹部在工作中難免會吃虧受氣,甚至會松勁泄氣。同時在村級集體收入逐漸萎縮的情況下,造成工作經費難保障、公益事業難開展的「兩難」局面,影響了干群關系,制約了村幹部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
(五)村幹部激勵機制不優。現行的選拔用人機制制約了優秀村主要幹部的提拔使用,村幹部認為「干好乾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
個樣」,致使村幹部工作處於「應付、被動」狀態,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熱情不高,干勁不足。
(六)新農村建設資金不足。建設新農村,既要扶持群眾發展生產,又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一味依靠政府投資顯然不可能;絕大多數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維持正常運轉已很勉強,甚至有部分村還有較為沉重的債務無法化解,也不可能有大量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來,資金不足已成為制約村幹部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一個難題。
三、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探尋新農村建設策略。
(一)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升村幹部執政能力。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村幹部,農村社會的穩定離不開村幹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村幹部,他們的作用發揮好壞直接影響著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能否得到落實,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通過建立和完善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村幹部工作職能的轉變,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組織管理、教育引導和服務協調功能,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引導農民走向共同富裕;充分發揮和調動群眾的主體作用,並帶領群眾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針對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貧困村、後進村、重點管理村的不同情況,對不同類型村的幹部進行分類管理,強化分類指導,抓好村幹部隊伍的先進性建設。
(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斷提高村幹部管理水平。按照村幹部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在堅持和完善村「兩委」工作規則、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等各項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作為村幹部規范化
管理的重要保障。堅持「小學教」活動制度。每年年初在全縣村幹部中開展一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教育活動;規范村幹部任免報告制度。村黨組織書記由縣委組織部和鄉鎮黨委共同管理,對村黨組織書記的調整,必須事先報告縣委組織部,經同意批復後方可任免。完善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制度。每個村保持有3-5名後備幹部。村後備幹部人選一般按照村「兩委」的任期每三年調整一次,也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進行調整;完善民主生活會制度。村「兩委」每年年底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村黨組織書記每半年要與村幹部集中開展一次談心活動;堅持村幹部離任審計制度。村主要幹部在其任期屆滿、離職或免去職務時,要進行審計。經審計有違紀行為的,視其性質和情節給予嚴肅處理,違法的移送司法機關進行查處。建立讀書日制度。每月28日為全縣村幹部讀書日,由鄉鎮幹部到所包的村組織村組幹部集體學習;每月5日為村黨組織書記讀書日,以鄉鎮為單位組織集中學習。如遇抗旱、防汛搶險等特殊情況可由鄉鎮作適當調整。同時對村幹部學習和執行黨紀政紀條規情況進行考核,以考促學。注重針對一個時期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及時開展專題教育,強化村幹部廉潔從政意識,不斷提高村幹部規范化管理的水平,逐步探索新時期村幹部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促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精心指導村級換屆,切實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選准一個人,帶活一個村;選准一班人,致富一方老百姓。村級換屆選舉是選好乾部配強班子的有利契機,因地制宜制定提名候選人硬性條件和不宜提名為候選人的輔佐條款,是搞好換屆選舉的一個重要手段。從提名候選人到正式候選人的確定,自始至終都要堅持以硬性條件為基準,輔助以對不宜提名為候選人的有關條款逐一審查,諸如:計劃
生育、違法違紀、倫理道德、損公肥私、拉幫結派、宗族勢力、滋事生非、威脅要挾、行賄受賄、物品利誘等等。凡是違反輔佐條款之一的均不得提名為初步候選人,更不能確定為正式候選人。真正堅持「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建議組織縣人大、紀檢、組織、民政、計生、公安、司法等部門聯合現場辦公,對照候選人的條件,採用流水作業的形式對各村上報的候選人進行仔細的資格甄別,每個部門簽署審核意見後反饋給基層,真正把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創業能力強、能夠帶領群眾建設好新農村的優秀人員選進村「兩委」班子,不斷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有效提高村幹部的整體素質。同時建立後備幹部選撥、培養機制,採取群眾舉薦與村幹部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選拔、儲備一批作風正、能力強的後備幹部,為村級換屆准備充裕的人才資源,解決後繼乏人的問題。
(四)深化「素質提升」工程,不斷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鼓勵和引導村幹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及時總結推廣基層創造的好做法和新經驗,使村幹部工作不斷適應新形勢、符合新需要、邁上新台階。堅持不懈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引導村幹部增強對群眾的感情和對工作的激情。對村幹部進行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逐步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把村幹部推向新農村建設的大潮,讓他們在改革、開放、發展中提高本領、增長才幹。通過大力實施以「提升文化層次、提升創業技能、提升服務本領」為內容的農村黨員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和以「增加總量、提高能力、改善結構」為目標的「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結合培育新型農民,著力從思想政治、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繼續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觀念新、生
產技能好,懂經營會管理、輻射能力強的村幹部示範戶。同時結合「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通過鼓勵和支持村幹部參加學歷教育、公開選聘村幹部等方式,切實提升村幹部隊伍素質,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組織保障。
(五)健全完善激勵保障機制,不斷營造村幹部工作的良好氛圍。認真研究制定全縣村幹部補貼統籌發放實施辦法,探索建立和完善包括項目扶持、考核獎懲、典型宣傳、社會榮譽、政治待遇等多種形式的村幹部激勵保障機制。建立健全村幹部獎勤罰懶的考核機制,完善與農村實際情況相適應的考核評比辦法,減少程序,硬化措施,並綜合運用考核結果,發揮考核對村幹部的激勵作用。對表現突出的村幹部進行及時獎勵,不但從物資上重獎,精神和政治上也要予以相應的配套,注重從優秀的農村致富能手黨員幹部中特別是「五個好」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對村幹部錄用為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員在時間、程序、條件等方面進行明確,建立長效機制,成為村幹部的動力和吸引優秀年輕幹部的一種有效手段,讓村幹部在政治上能夠不斷追求進步。同時注意樹立一批先進典型,採取編發簡報、拍攝專題片、舉辦專題報告會的形式,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進村幹部事跡,營造村幹部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的良好氛圍,建立和完善村幹部在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激勵保障機制。
(六)改進農村工作思路,不斷推進村級工作的創新。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創新機制、豐富載體、夯實基礎、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結合新農村建設不斷改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流動黨員「雙向帶動」活動內容;實施「一村一品」,發揮村幹部的主導作用,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注意培育農村經紀人,並調動「新
農村建設理事會」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一個農村的工作,其實就是整個社會工作的縮影,繁重;【參考文獻】;1、田築平姚思勤.把科學發展觀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2、劉宇翔,王徵兵,陳沖;村幹部在農村經濟管理中;3、王進農村基層幹部素質的提高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4、陶紀坤論農村社會保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5、朱峰、朱美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村幹部隊
農村建設理事會」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同時通過鼓勵、引導村幹部領辦發展項目、專業協會、合作社和村級勞務公司,不斷豐富村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
一個農村的工作,其實就是整個社會工作的縮影,繁重而意義深遠。我們村幹部要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扎實工作,銳意進取,有所作為,用我們的智慧和雙手描繪我國廣袤農村的宏偉藍圖,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田築平 姚思勤.把科學發展觀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
2、劉宇翔,王徵兵,陳沖;村幹部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激勵機制研究[J],陝西農業科學;
3、王進 農村基層幹部素質的提高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06期;
4、陶紀坤 論農村社會保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經濟縱橫,2006年03期;
5、朱峰、朱美玲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村幹部隊伍素質的思考,新疆職業技術教育;2008;
6、姜道奎 當前我國農村幹部素質的現狀及提升途徑[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