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精準扶貧農村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法。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法,解決養老保險關系跨社保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建立農民工統計監測制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著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的要求,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加強縣鄉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擴大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范圍,中央和試點地區省級財政要增加試點投入。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2010年基本完成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繼續選擇與農民利益直接相關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形成的鄉村債務進行化解試點。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穩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在投資審批、工商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許可權。支持發展鄉鎮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支持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建立區域性農村商品采購聯盟,用現代流通方式建設和改造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路,擴大「農家店」覆蓋范圍,重點提高配送率和統一結算率,改善農村消費環境。鼓勵設計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生活消費品和建築材料。2009年在全國范圍實施「家電下鄉」,對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等指定家電品種,國家按產品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給予直接補貼,並根據需要增加新的補貼品種。保證下鄉家電質量,搞好售後服務。加強農資產銷調控,扶持化肥生產,增加淡季儲備,保障市場供應。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商貿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加快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推行農資信用銷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改造建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坑農害農行為。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法。實行新的扶貧標准,對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盡快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質量,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積極穩妥實行移民扶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繼續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⑵ 文明和諧建設新農村,精準扶貧同奔小康路。哪個是上聯
應該是文明和諧建設新農村。他應該是上點兒比較符合音節
⑶ 如何找到找准精準扶貧與新農村建設切入點
一是堅持遵循群眾的思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縣人社局把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擺在基層調研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深入村寨了解幫扶聯系村的實際發展情況,摸清貧困家庭基本信息,把教育實踐活動和精準扶貧融入到同步小康工作大局當中來,採取村干、群眾代表座談和入戶走訪的方式徵求意見和建議,堅持把群眾所想、所盼轉變為工作的思路和著力點,找准精準扶貧在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薄弱點,結合江元哨村作為烤煙生產大村的實際情況,按照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的原則,原汁原味梳理徵求到的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意見和建議,對徵求到7條意見進行了責任分解,立行立改,其中1條意見已辦結,5條正在實施中,1條與州、縣相關部門正在對接協商中。
二是堅持採用群眾的方法。當前精準扶貧工作處於初選對象階段,按照精準扶貧目標任務,截止5月13日,縣人社局與鄉、村幹部一道深入村組累計22人次,通過群眾申請、黨員群眾代表評選,群眾民主評議的方式,綜合考慮群眾住房、教育、健康與勞動能力等方面,初步確認江元哨村扶貧對象432人,堅持按照群眾知曉,群眾參與,群眾決定的工作方法,把扶貧名額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確保幫扶出效果。
三是堅持把好群眾的標准。評議結果滿不滿意,由群眾說了算,按照公示要求,5月12日,縣人社局駐村幹部與村干對432人進行了公示前的再次審核,並隨機抽取部分扶貧家庭進行走訪,嚴把審核關,隨後將進行為期7天的公示,對有疑義的,由縣、鄉駐村幹部再次入戶核實,對確實符合條件的,作出說明,不符合條件的,進行再次評議,確保評議結果公平、公正、公開。
⑷ 如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是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戰略決策。《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之路,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眾多領域,內容全面、內涵豐富,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必須全面把握、突出重點、協調推進。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經濟是基礎,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為此,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繼續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促進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全面繁榮。 從當前來講,發展農村經濟,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設現代農業。這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實現整個農村繁榮與發展的產業支撐,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現代化的緊迫任務。因此,今年的"三農"工作,要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繼續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二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三是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繁榮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四是進一步健全基層民主,促進農村和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偉大的歷史任務。保障新農村建設的扎實推進,關鍵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靠政策,就是要鞏固、完善和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逐步形成目標清晰、受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農業補貼制度。2007年各地用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資金應達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和品種。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補貼機型和范圍。加大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力度。中央財政將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增加對財政困難縣鄉增收節支的補助。同時,繼續對重點地區、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並逐步完善辦法、健全制度。 靠投入,就是要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機制。各級政府應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於農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的比重。2007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建設用地稅費提高後新增收入主要用於"三農"。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支持各地對"一事一議"建設公益設施實行獎勵補助制度,對農戶投資投勞興建直接受益的生產生活設施可給予適當補助。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建設,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靠科技,就是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強化科技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大對農業科技進步的支持力度,加快構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加強農民的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加快對重點和關鍵農業科技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改善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鼓勵大型涉農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健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立多元化的技術推廣機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和普及。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能等節約型農業。靠改革,就是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等,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圍繞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重點搞好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時,統籌推進農村其他改革。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努力發揮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乾和支柱作用,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探索建立符合農村特點的新型金融組織和擔保機制,切實解決農村貸款難的問題。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完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攤機制。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從嚴控制征地規模,探索確保農民現實利益和長期穩定收益的有效辦法,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搞好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繼續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長期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必須著力解決好農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必須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國研室提供)
⑸ 精準扶貧幫扶措施有哪些
實施精準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千家萬戶,情況千差萬別,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成效,應從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出發,因村因戶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一村一業」、「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實行扶貧對象「雙向全覆蓋」,做到每位幹部都參與幫扶貧困戶,每戶貧困戶都有幹部幫扶服務。
一是結對幫扶。堅持以「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下簡稱「三送」)為抓手,積極開展「三送」幹部結對幫扶。駐點「三送」幹部每名幹部幫扶3-5戶,積極開展領導幹部結對幫扶扶貧對象活動。即在職的市級領導幹部、各縣(市、區)在職正副縣級領導、市直、駐市單位「一把手」分別結對幫扶貧困戶3戶;市直、駐市單位副縣(處)級領導幹部、縣(市、區)直和駐縣(市、區)單位及各鄉(鎮)在職的正副科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2戶;市、縣(市、區)直及各鄉(鎮)在職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1戶。
二是產業幫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積極性的扶貧對象,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提供小額貸款或貼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動員扶貧對象以土地、山場、水面及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入股的形式參與到扶貧經濟實體中來,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發展1-2項種、養殖業或旅遊服務業,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特別注重同步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貧困群眾的組織化水平,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三是移民搬遷幫扶。按照自願原則,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整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搬遷等項目,對居住在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極差、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和村落實施移民搬遷。結合「進城進園」、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項目,重點把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人口安置在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等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改善生活環境和就業條件,提升發展能力。通過對口培訓、定向定點招工等形式,引導貧困人口向中心鎮、工業園區轉移,把發展特色產業與招工就業有機結合,切實解決好搬遷戶的後續發展問題。
四是技能培訓幫扶。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內容,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以及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為幫扶對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和增收脫貧。
五是基礎設施幫扶。對貧困村每村每年安排10萬元以上整村推進扶貧資金,有效整合相關涉農資金,重點對貧困人口比較集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嚴重滯後的地方,幫助改善通路、通電、通水條件,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設,打造一批整村推進扶貧示範村,解決產業發展難、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
六是合作社帶動幫扶。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貧困戶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勞動力等資源入股或流轉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產業。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或產業資金扶持。通過示範帶動實現脫貧。
七是保障幫扶。對幫扶對象中符合農村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條件的,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給予相應救助。對符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幫扶對象,優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對一、全覆蓋」的幫建工作,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實施精準扶貧,應當落實幫扶到戶責任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實施扶貧對象「一對一」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務。為確保扶貧到戶目標任務的實現,各地應成立實施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精準扶貧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實行分級負責制,把工作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做到分級負責,責任到人,不脫貧不脫鉤。
2、強化資金管理,確保安全運行。一是嚴格扶貧到戶資金管理。進一步完善扶貧資金運行和項目管理機制,規范扶貧資金投向和使用范圍,實行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二是實行扶貧到戶資金「一卡通」制度。扶貧到戶資金實行實名制「一卡通」管理,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安全到位;三是建立扶貧到戶資金使用管理公開、公示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做到公開透明,程序規范、手續完備、發揮效益。四是確保扶貧到戶資金用於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和增加收入。
3、建立考評機制,確保工作落實。為抓實抓好扶貧到戶的實施,應建立健全扶貧到戶考核評比激勵機制。一是督促檢查機制。建立市對縣(市)、縣(市)對鄉(鎮)督促檢查機制,做到「半年檢查、年度考核」。二是考核評比激勵機制。制定考核評比獎勵辦法,將扶貧到戶納入到當地縣(市)、鄉(鎮)黨政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各地應把實施精準扶貧的資金落實、目標任務、完成進度等進行細化分解,逐項落實,綜合評比,獎懲激勵。對組織實施完成任務好的給予獎勵,對未完成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
⑹ 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舉措是什麼
所謂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小康社會新農村的范疇。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息息相關。
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徵。他批評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部分農村出現的農民豪宅,看起來繁富講究,其實有土地和資源浪費之嫌。在建設新民居時要加強管理、統一規劃、廣泛採用節約的新技術。
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體,往往成為制約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基礎瓶頸。
新環境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污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准規劃和建設。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
新農民,有了新的設施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四有農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農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沒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像浙江一些富裕農村大修豪華墳墓等現象就不符合新風尚的要求。
⑺ 如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精準扶貧落地見效
一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村與村之間的社區化發展程度千差萬別,因此回,要因地制答宜按照各村實際和黨員群眾願望開展農村黨建工作,不搞「一刀切」。
二是要注重部門聯動、城鄉互動。農村社區黨建要把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農村黨建工作的整體布局,通過市縣層面出台扶持政策,各部門、鄉鎮加強聯動,引導農村社區依託自身條件,開展行之有效的黨建活動。
三是要注重促進發展、服務群眾。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要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基層延伸和集約利用,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農村居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實現由單純管理社會向管理社會、促進發展、服務群眾並重的有效轉型。
四是要更加註重完善機制、強化保障。要建立組織協調體制,健全工作聯席會議、重大事項通報等制度,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形成績效評估機制。
⑻ 黨中央為什麼要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黨中央推進精準扶貧的意義:
1、精準扶貧有助於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根本原則,是中華民族多少年來多少代人的夢想,是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的理想,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標。扶貧工作是新時期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治理的有效途徑和關鍵抓手。
2、精準扶貧有助於老少邊窮人民發展史的轉變
貧富分化是一道世界性的發展難題。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不僅是中國政府多年來致力解決的難題,同時也是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必須理性地承認,貧富分化是發展不均衡的表現和結果。精準扶貧,就是在如何處理好全面建設與重點扶持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之而建立的一種良性互動機制。
3、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心
中國扶貧工作從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設,是中國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劃時代事變;推進精準扶貧,是扶貧進入到關鍵階段所進行的深層次改革,是對傳統扶貧的重大突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於國家建設理論的新發展。
(8)推進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擴展閱讀:
黨中央推進精準扶貧的措施:
1、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要加強貧困村兩委建設,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迴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要充實一線扶貧工作隊伍,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在實戰中培養鍛煉幹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幹部隊伍。
2、要把握好脫貧攻堅正確方向。
要防止層層加碼,要量力而行、真實可靠、保證質量。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3、做好乾部群眾的帶頭作用。
幹部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⑼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要求是什麼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專是全黨工作重中之屬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