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杏鮑菇、白靈菇栽培袋裝袋的松緊度有何要求
在裝抄栽培袋時要根據培養料襲的粗細程度來掌握松緊度。一般料較粗時裝袋要緊些,料較細時要裝的鬆些。標準的松緊度是以成年人手抓料袋,五指中等用力捏住,袋面呈微凹指印,有木棒狀感覺為妥。如果手抓料袋時兩端下垂,料斷裂,則表明裝的太松。
2. 如何根據白靈菇的生物學特點選擇栽培時間
白靈菇又稱白阿魏菇,是刺芹側耳的白色變種。菇體肥大潔白,營養豐富,味鮮美,口感特佳,蛋白質含量高達14.7%,含氨基酸達18種,.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及多種礦質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白靈菇富含的真菌多糖等活性物質,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生理平衡的作用。白靈菇還具有生長周期短,生產成本低廉,效益高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目前具有發展前途的珍稀菌類。為了促進這一菇類推廣,更充分利用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增加收入,現將近年來研究與實踐中總結出的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栽培季節與場地 白靈菇栽培季節要根據其出菇溫度合理安排,白靈菇出菇溫度為8~20℃:當地氣溫降至l5~20℃前40~50天裝袋、接種最適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底為接種適期。11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為出菇期。若採用溫棚栽培.適當控溫,也可在12~2月裝袋接種,待氣溫適宜的3—4月出菇。栽培場地應選擇在通風良好,水源充足,無污染的地方。閑置的房屋,簡易菇棚,蔬菜大棚等都可利用,應盡量滿足白靈菇在發菌期和出菇期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2 品種選擇 不同品種對出菇溫度的要求有差異,各地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擇適宜品種。我們選用的品種是天山1號、天山2號。
3 培養料配方與配製 ①配方:a.棉子殼80kg,麩皮15kg,玉米粉3kg,石灰、石膏各lkg。b.棉子殼60kg,玉米芯25kg,玉米粉5kg,麩皮6kg,石膏粉lkg,石灰粉2kg,過磷酸鈣lkg。c.棉子殼40kg,玉米芯20kg,木屑20kg,麩皮8kg,玉米粉5kg,豆餅粉2kg,石灰粉2kg,石膏粉、蔗糖、過磷酸鈣各lkg。以上配方料水比均為1:1.2~1.3。②配製方法:將原料按配方比例備好,先將不溶於水的乾料混合均勻,再將易溶於水的原料溶於足量水中,與乾料充分混合,拌料要做到三勻一充分,即料與料拌勻,料與水拌勻,酸鹼度均勻,吸水充分,pH為8~9,料的含水量65%左右。將配好的料堆成梯形,寬1~1.4m、高1.2~1.5m、長度不限,堆好後打通氣孔,孔距40cm,孔徑6em,打5排孔,堆上蓋塑料薄膜,膜離地面40cm以利通氣並遮陽,堆後48~72小時,當堆中心料溫達65~70C時進行第1次翻堆。全部發酵過程7天左右,共翻堆2~3次。發酵好的料呈棕褐色、不粘、不朽、無酸味。裝袋前調料含水量為60%左右,即抓一把料用力緊握,指縫間有水不下滴為適度,調料pH7.5~8.5。
4 裝袋滅菌與接種 ①裝袋與滅菌:用15cm X 35cm X 0.04cm或17cm X 35cm X 0.04em低壓聚乙烯筒料,一端用線繩扎緊,裝料時邊裝邊用手輕壓,松緊度要適宜,裝好後扎緊袋口,及時進行滅菌。一般用常壓滅菌,力爭3—4小時內達100℃,灶內溫度100℃保持8~10小時,然後再悶一夜,待袋溫降至30℃以下時,出鍋接種。②接種:接種室使用前l周用甲醛熏蒸24小時,1立方米空間用10mL甲醛。利用室內的接種箱接種,先把冷卻至30℃以下的料袋、接種用具、酒精燈等物品一起放人接種箱內,打開紫外線燈照射30分鍾,或用氣霧消毒盒熏蒸,然後開始接種。,接種要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挖去菌種瓶(袋)內表層2cm厚的老化菌種,平放備用,將料袋直立,打開袋口,從菌種瓶(袋)內挖取紅棗大小菌種一塊,迅速放人袋內,輕輕壓實後扎口,然後倒過料袋用同樣的方法接種、扎口。袋口不可扎得太緊,以免因不通氣影響發菌。一批料袋應一次接完,中間不要隨便開箱門,接種好的袋運出後,清理工具、雜物,打掃衛生,裝入下批料,重新消毒後繼續接種。
5 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將菌袋單碼擺放在經消毒過的乾燥室內發菌,低溫季節可採用雙碼擺放,一般擺4~6層,室溫要求22~250,濕度70%以下,暗光培養。2周左右進行第1次翻堆檢查,挑出污染袋。接種後3~4周菌絲生長快,呼吸旺盛,此時要適當松動一下袋口繩供氧,或用滅菌牙簽在袋口周圍扎孔增氧.並注意室內通風降溫。袋溫最好保持在250左右。最高不得超過28℃。以免造成燒菌。5周左右,菌絲基本發滿袋。可進行第2次翻堆,將菌絲已長滿的和未長滿的分開擺放管理。發滿的菌袋不會立即出菇,要在袋溫15~18℃、相對濕度70%左右、空氣新鮮的環境中繼續培養30~40天,當菌絲濃白,菌袋堅實,達到生理成熟時進行催蕾出菇。
6 出菇期管理 在菇房內採用層架式出菇,此時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0%左右,同時給充足的散射光,控溫0~13℃,晝夜保持lO℃以上的溫差連續7~10天的刺激,袋口料面菌絲扭結形成子實體原基。此時室內要保持一個較恆定的溫、濕度,使其原基順利分化,當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去掉袋口扎繩,原基超過蠶豆大小時,把袋口松開進行疏蕾,每袋保留1—3個健壯菇蕾。幼菇長到乒乓球大時,挽袋口露出原基,向空中、牆壁、地面噴霧化水.濕度提高到90%一95%,溫度保持在18℃以下,並加強通風.增強光照。白靈菇從現蕾到成熟需要10~15天。一般只採收一次.採收後因氣溫升高,很難再出二潮菇,偶爾可收2次。當白靈菇菌蓋充分展開,邊緣尚保持內卷,而孢子又未彈射,菇體七、八分成熟時,為最佳採收期。用手握子實體菌柄基部輕輕採下。生物學效率50%~60%。採收後的鮮菇,清除柄基部的雜物後,單朵用保鮮紙包紮裝箱銷售。因其組織緻密,含水量低,肉質厚,不易破碎,鮮品可長途運輸。又因白靈菇不易變色,適合切片,在50~75℃的烘乾箱內烤乾,裝塑料袋密封保存,也可按常規腌制銷售。
3. 白靈菇種植技術 怎樣種植白靈菇
白靈菇的栽培技術
(一)栽培工藝
備料——培養料配製——裝袋——常壓滅菌——接種——菌絲體培養——出菇管理——採收
(二)制袋接種季節
白靈菇子實體在8-15℃發育良好,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子實體8-25℃均可生長,以15-20℃生長較快,當地氣溫降至15-20℃前60天左右制袋接種最適。冬季制種,如養菌室溫度過低,時間應適當提前。同一季節,不同地區氣溫不同,同一地區,每年氣候也有區別,因此要因時因地制宜。夏季制袋接種時日最高氣溫穩定在30℃以下為最適(菌絲生長24-26℃最適)。一般可於八月下旬開始制袋接種。提前接種,氣溫高於30℃易染雜菌;在適溫期推後接種,低溫來臨後,對菌絲生長不利,因此在適溫期要抓緊接種。
(三)培養料質量控制
1.木屑(棉籽殼):闊葉硬雜木,新鮮無霉變,無結塊;
2.麥麩(玉米粉):要求乾燥,無霉變和蟲蛀;
4.石膏:市場上出售的有塊狀生石膏和粉狀熟石膏,多採用後者較方便;
5.石灰:塊狀的生石灰用水發好後過篩後立即使用;
6.尿素:是一種有機氮素化學肥料,白色結晶,含氮量42-46%,主要是補充氮源;
7.水:水質要清潔,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准。
(四)栽培料配方
(1)棉籽殼100公斤,玉米粉(或麩皮)5公斤,石膏1-2公斤,石灰1-3公斤,尿素0.2公斤,含水量60-65%。用於發酵後熟料栽培。
(2)棉籽殼100公斤,麩皮20公斤,石膏1公斤,含水量60-65%。用於熟料栽培。
以上兩種配方為南方產棉區普遍採用配方,根據我省情況可採用以下基礎(或適當改進)配方進行生產:
(3)木屑100公斤,麥麩15公斤,石膏1公斤,石灰1公斤,含水量60-65%。用於熟料栽培。
(五)裝袋與扎口
1.裝袋選用低壓聚乙烯或高壓聚丙烯菌袋,規格為17×33厘米,厚0.025-0.03毫米,要求筒料寬窄均勻一致。
2.裝袋機裝料裝料前先將拌好的料含水量調至60-65%,調整PH7.5-8.5,每袋裝濕料0.8-0.9公斤,料高18厘米左右,松緊度適中,用頸圈,棉塞(或無棉蓋體)封口。搬袋及操作過程要輕拿輕放。沒有裝袋機進行少量栽培的,可以人工裝袋。
(六)滅菌和冷卻
1.將裝好的袋運入常壓滅菌鍋中,滅菌筐之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利通氣。
2.及時向灶中送入熱蒸汽,使灶內的溫度在3-4小時內達到100℃,繼續將蒸汽送入常壓灶滅菌室內,使滅菌溫度一直維持在100℃8-10小時。若高壓滅菌121℃須保持2小時。常壓滅菌培養料中拌入雜菌凈可提高成功率。
3.冷卻完全達到滅菌時間後,停止通氣,使滅菌袋灶內冷卻或搬出置冷卻室內冷卻。當袋溫降至30℃時,移入接種室內,抽檢含水量及PH值,並檢查袋上有無微孔。
(七)接種室、接種帳滅菌及接種操作
1.接種室要保持清潔乾燥,使用前一周用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滅菌一次,每立方米空間用10-15毫升甲醛,加熱蒸發,使甲醛蒸汽彌漫空間,要密閉24小時以上。接種室門口置生石灰粉,進出入人員要腳踏石灰消毒。
2.接種帳入袋前要用甲醛熏蒸4-12小時,用量每立方米空間10-15毫升。也可用氣霧消毒盒消毒。
3.滅過菌的菌袋、接種工具、菌種、酒精燈等一起搬入接種帳後,再用氣霧消毒盒熏蒸半小時以上,接種前40-60分鍾用紫外線燈照射30-45分鍾。
4.接種操作
(1)接種人員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衣帽要經過消毒滅菌,手臂要用新潔而滅1/50倍液浸泡5分鍾或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
(2)接種工具必須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滅菌;
(3)菌種瓶外壁和瓶口要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
(4)接種帳內置酒精燈,接種時菌種瓶口和菌袋接種口在酒精燈火焰無菌區內,移接菌種塊要迅速;
(5)接種量每瓶菌種(450毫升或500毫升裝)接30-40袋,菌種塊大小以蠶豆大為宜;
(6)接種時動作要迅速,快解口,快接種,快蓋口;
(7)每次接種1000袋左右,要在3-4小時內接完,一般3人為一組,配合進行。袋運出後,清理工具、雜物,打掃衛生,紫外滅菌;
(八)發菌期管理
1.接過菌的菌袋運入發菌室或日光溫室內發菌。裝卸、搬運、擺放菌袋時要輕拿輕放。根據季節和氣溫高低決定擺放層數,一般4-6層,氣溫高時層與層之間要留一定空間以利通風降溫;
2.菌場所進袋前10天要打掃干凈,並進行一次熏蒸消毒用甲醛或氣霧消毒盒;
3.菌袋放入發菌場所後,要噴克霉靈水溶液進行空氣消毒且以後每周噴霧一次;
4.菌袋菌絲封口後(約10-15天),要進行第一次翻堆,檢查菌絲長勢和有無雜菌,雜菌多為綠、桔紅、黑、黃等顏色,雜菌呈點狀或小片狀時,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等擦塗處理;
5.一次翻堆後,要經常檢查菌絲長勢和有無雜菌發生,至少每隔十天翻堆檢查一次,發現雜菌輕則按上述方法處理,污染嚴重時要拿出發菌場所,集中滅菌後曬干;
6.整個發菌期間要注意調節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四大因素,溫度在23-25℃之間,空氣濕度在70%以下,保持空氣新鮮,要避光培養;
7.菌期35-40天,白靈菇菌絲可長滿袋。
(九)後熟管理
菌絲滿袋後不能立即出菇,此時菌袋松軟,菌絲稀疏須在20-25℃進行20-30天左右的後熟,以達到生理成熟。菌絲只有在生理成熟後才能正常出菇。後熟期間,注意培養基含水量,保持水分不要打開袋口,後期培養有一定光照刺激,以促進菌絲扭結。
(十)出菇管理
1.對長滿菌絲的袋子要分批進行出菇管理,長100米,寬6米的日光溫室可放3.5萬個菌袋,一般順碼式堆放,4-6層;
2.日光溫室內溫度8-20℃,晚上揭開薄膜和苫草以冷刺激;白天給以散射光刺激;
3.發現袋口處料上白靈菇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去掉棉塞,解開口;到蠶豆大小時,把袋口薄膜伸開,呈放口;長至乒乓球大小時進行挽口,即把薄膜挽至袋上,露出原基,此時空氣濕度應調節為80-90%,並以散射光照射;
4. 現蕾初期不可直接向菌袋噴水,應保持空氣濕度,待菇體稍大可少量噴霧狀水。採收前停止噴水。
5.日光溫室內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白靈菇現蕾時數量較多,但長大後一般一個袋只長1-6個單個大個體。可根據疏密度去小留大,保留1-2個子實體,使其正常發育生長。
(十一)採收
1.冬季低溫季節白靈菇從幼菇到採收期約10-15天,當菌蓋展開尚未散發孢子,菌蓋邊緣尚未上翹時,要及時採收。
2.因氣溫關系一般只採收一茬,生物學效率可達50-80%,二茬菇出菇較少。採收後清理料面和出菇室。菌袋可低溫越冬(夏)保存,待氣溫適宜時還可進行再次出菇。白靈菇下腳料風干後貯存,也可以用來栽培平菇、雞腿菇等。
3.採收後應將菇體根部的菌料清理干凈。白靈菇以鮮銷最好,也可以加工成罐頭,有時也可以加工成乾片貯存。
4. 白靈菇度夏種植技術
白靈菇又稱白阿魏菇,是刺芹側耳的白色變種。菇體肥大潔白,營養豐富,味鮮美,口感特佳,蛋白質含量高達14.7%,含氨基酸達18種,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及多種礦質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白靈菇富含的真菌多糖等活性物質,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生理平衡的作用。白靈菇還具有生長周期短,生產成本低,效益高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目前具有發展前途的珍稀菌類。
高產栽培
栽培季節與場地
白靈菇栽培季節要根據其出菇溫度合理安排,白靈菇出菇溫度為8—20℃。當地氣溫降至15—20℃前40—50天裝袋、接種最適宜,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底為接種適宜,11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為出菇期。若採用溫棚栽培,適當控溫,也可在12月—2月裝袋接種,待氣溫適宜的3—4月出菇。栽培場地應選擇在通風良好,水源充足,無污染的地方。閑置的房屋,簡易菇棚,蔬菜大棚等都可利用,應盡量滿足白靈菇在發菌期和出菇期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裝袋滅菌與接種
①一般用常壓滅菌,力爭3—4小時內達100℃,灶內溫度100℃保持8—10小時,然後再悶一夜,待袋溫降至30℃以下時,出鍋接種。②接種:利用室內的接種箱接種,先把冷卻至30℃以下的料袋、接種用具、酒精燈等物品一起放入接種箱內,打開紫外線燈照射30分鍾,或用氣霧消毒盒熏蒸,然後開始接種。接種要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挖去菌種瓶(袋)內表層2厘米厚的老化菌種,平放備用,將料袋直立,打開袋口,從菌種瓶(袋)內挖取紅棗大小菌種一塊,迅速放入袋內,輕輕壓實後扎口,然後倒過料袋用同樣的方法接種、扎口。袋口不可扎得太緊,以免因不通氣影響發菌。
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將菌袋單碼擺放在經消毒過的乾燥室內發菌,低溫季節可採用雙碼擺放,一般擺4—6層,室溫要求22—25℃,濕度70%以下,暗光培養。2周左右進行第1次翻堆檢查,挑出污染袋。接種後3—4周菌絲生長快,呼吸旺盛,此時要適當松動一下袋口繩供氧,或用滅菌牙簽在袋口周圍扎孔增氧,並注意室內通風降溫,袋溫最好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過28℃,以免造成燒菌。5周左右菌絲基本發滿袋,可進行第2次翻堆,將菌絲已長滿和未長滿的分開放管理。發滿的菌袋不會立即出菇,要在袋溫15—18℃、相對濕度70%左右、空氣新鮮的環境中繼續培養30—40天,當菌絲濃白,菌袋堅實,達到生理成熟時進行催蕾出菇。
出菇期管理
在菇房內採用層架式出菇,此時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0%左右,同時給充足的散射光,控溫0—13℃,晝夜保持10℃以上的溫差連續7—10天的刺激,袋口料面菌絲扭結形成子實體原基。此時室內要保持一個較恆定的溫、濕度,使其原基順利分化,當原基呈黃豆大小時,去掉袋口扎繩,原基超過蠶豆大小時,把袋口松開進行疏蕾,每袋保留1—3個健壯菇蕾。幼菇長到乒乓球大時,挽袋口露出原基,向空中、牆壁、地面噴霧化水,濕度提高到90%—95%,濕度保持在18℃以下,並加強通風,增強光照。白靈菇從現蕾到成熟需要10—15天。一般只採收一次,採收後因氣溫升高,很難再出二潮菇,偶爾可收兩次。
經驗之談
品種選擇
目前,白靈菇品種在全國沒有統一的命名。同為一個白靈菇品種,每到一處都有一個新的命名。正因為如此混亂的品種,給許多栽培者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如山東、河南、雲南等地的栽培者,栽培初始想根據市場需求栽培短菌柄手掌形的,但出菇後發現卻是長菌柄的漏斗形,使栽培者哭笑不得。
有關專家認為,品種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栽培成敗。目前,栽培者大多以引種為主。引種要根據市場需要為導向,在引種時:
①到比較正規的單位去引菌種;②詳細咨詢,搞清楚是哪種菇形的白靈菇菌種;③問明是否做過大面積出菇實驗;④了解該菌種是第幾代菌種,購種後還能轉接幾代;⑤了解該品種的生物學特性;⑥不要圖便宜,購置劣質菌種,否則,會給你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原料處理
合理配製培養料,以防碳、氮比例失調。根據實踐經驗養菌期的碳氮比以25—40:1為宜,出菇期以70—200:1為宜。氮濃度太高會抑制白靈菇的原基分化。常用白靈菇配方:棉籽皮87%、麩皮8%、玉米粉2%、糖、石膏、石灰各1%,另加0.3%—0.5%的發酵劑(冬季為0.5%,春、夏、秋季為0.3%)。
養菌管理
養菌期主要是溫、濕、光、氧的互相調控,目的是給白靈菇袋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養菌期大多在夏末秋初。此時正值高溫季節,主要是防止料溫過高,出現「燒菌」現象。溫度控制在23—28℃,料溫不要超過3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養菌。否則,菌袋易形成厚菌皮,不但影響出菇,而且也消耗培養料的養分。
後熟培養
剛長滿菌絲的白靈菌袋不能立即出菇。此時菌袋松軟、菌絲稀疏。還要經過大約30天左右的後熟培養,讓其菌袋積累更多的營養成分達到生理成熟,這個過程即後熟培養。其間溫度控制在18—24℃之間,濕度75%。
低溫刺激
經60天左右時間的培養,菌袋已基本生理成熟,但需低溫刺激才能出菇,恆溫情況下一般不能出菇。這時室外溫度已降低,要利用自然溫度刺激菌袋。可將日光溫室大棚薄膜揭掉,也可搬到棚外低溫刺激,但要注意給菌袋遮陰避光。在10—15℃溫差的刺激下,需要10—15天左右。其間不要打開菌袋口,以防培養基水分蒸發。
搔菌催菇
菌袋經低溫刺激後,要調整好菌牆,以便出菇管理。菌袋進棚或蓋棚膜培養3天後,打開菌袋口,用小鐵耙子將老化菌種與厚菌皮扒掉。沒有厚菌皮者,只扒老化菌種塊,其他地方不要動。5天後,用1:300—500倍稀釋後的催菇靈噴施,2—3天噴一次,共噴2次。噴後第二天將菌袋口擰扎一下,以防止菌袋口培養基水分蒸發,影響出菇。同時溫度保持在14—17℃,濕度85%—90%左右,光線以600Lx較好,大約15天左右即可出菇。
貯運保鮮
白靈菇的貯藏特性
白靈菇采後3—6天菇體內的水分會大量散失,菌褶開始變褐,風味劣變,商品價值下降。因此延長鮮菇的運輸和上市天數,解決其采後的保鮮問題,是白靈菇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影響白靈菇采後貯藏保鮮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溫度、濕度、氧氣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低溫、高濕、低氧氣和高二氧化碳環境以及保鮮劑處理可抑制酶和微生物的活動,延緩呼吸作用和生化反應,從而可以有效地延長菇體的保鮮期。白靈菇貯藏的適宜溫度為-0.5—0.5℃。高於適溫范圍的溫度會促進菇體內各種生理作用的進行,加快變色和衰老,也有利於各種病原菌的活動,導致腐爛加重、加快。過低的溫度又會使白靈菇產生冷害或凍害。相對濕度以95%—100%為宜,相對濕度低於90%即會出現失水褐變。低氧氣和高二氧化碳對白靈菇的貯藏保鮮也十分有利。
工藝流程
適時採收→分級修整→保鮮劑處理→裝入內襯保鮮袋的箱或筐中→裝入0℃冷庫充分預冷→扎口→上架或碼垛。
技術要點
採收 白靈菇採收應遵循先熟先採。採收太早,子實體未充分發育,品質欠佳,也影響產量;採收太遲,子實體易老化直接影響其貯藏與保鮮。採收時要輕采、輕拿、輕裝,盡可能減少機械損傷,並剔除畸形破損和病蟲害的菇體。
分級修整 用於保鮮的白靈菇,菌蓋完整,菌蓋7—15厘米,菇色潔白,菌肉堅實緻密,無病蟲斑、機械傷、毒柄切削平整,柄長不超過2厘米。
保鮮劑處理 採用0.01%—0.02%山梨酸鉀或苯甲酸鈉、0.1%—0.5%焦亞硫酸鈉漂洗5—6分鍾。在進行保鮮劑處理時,必須注意采後及時處理,處理時間越遲,效果越差,而且處理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10分鍾為宜。但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不利於大規模使用。採用生理調節劑調節貯藏環境中的氣體成分,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菇體的生理代謝活動,也能起到很好的保鮮作用。
預冷 採收後,及時修整預冷貯藏,將經過分級修整後的鮮菇放入塑料筐中,及時移入0—1℃的冷庫中充分預冷,一般以15—20小時為宜。
包裝 塑料袋氣調包裝法因不需要特殊設備,方法簡單、應用較廣。將白靈菇放入內襯聚氯乙烯(PVC)蘑菇專用保鮮袋的塑料周轉筐或紙箱內,扎緊袋口,雙層袋的貯藏效果好於單層袋,每箱以5—10公斤為宜。內放生理調節劑調節貯藏環境中的氣體成分,在0℃條件下,貯藏3個月,無開傘、發霉、褐變等現象,風味也無明顯變化。由於白靈菇較耐二氧化碳,因此貯藏期間不用換氣,這樣袋內較高二氧化碳濃度可抑制菌絲體的萌發,較好的保持白靈菇品質。
如果是短期貯藏,將3—4個白靈菇放在一個白色泡沫托盤上,內放1包生理調節劑,採用塑料薄膜熱封,可貯藏1個月左右,也可直接入超市或運到市場銷售。
冷藏 將經過預冷和各種處理的白靈菇在冷庫中碼垛或上架,置於0℃下貯藏。貯藏期間保持溫度恆定,並定期檢查。一般情況下,可貯藏3個月左右。
5. 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的介紹
《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以廣大農民為讀者群,從現代農業、農村社區、城版鎮化等方面入手,權著眼於能夠滿足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生產、鄉村建設、生態環境、醫療衛生實際需求。本書是叢書之一,介紹了農產品深加工共性技術、糧油產品深加工、水果蔬菜深加工、禽畜及水產品等。該套叢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凝結了一批權威專家、科技骨乾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心血和智慧,體現了科技界傾注「三農」,依靠科技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必將為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6. 設施番茄栽培的介紹
《新農村建設系列科技叢書》是落實農村科技工作部署,把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到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的一項重要舉措。這套叢書從三個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7. 杏鮑菇、白靈菇栽培袋的接菌量是多少
用500毫升的罐頭瓶或鹽水瓶生產的麥粒菌種,每瓶裝干小麥粒0.15~0.2千克,每瓶能接50~60袋,如兩端接菌只能接25~30袋。
8. 【求助】白靈菇制種栽培技術可行性報告!!
袖珍菇目前有底溫、中溫、高溫三種適應不同自然溫度生長的菌株,故具有適合常回年培育生產的答特點。一般情況下,每批生產周期為四個月,一年可生產培育三批。由於羅源現有一台商公司,可按用戶的生產計劃專業生產接好菌種的菌筒,以每袋筒0.68-0.70元價格送貨上門,提供生產者培育、管理,並可按鮮菇6元/公斤保價回收產品,也允許將鮮菇賣給其他客戶的經營方式,這不僅可為栽培者分擔生產菌筒所需要的原輔材料,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等堵多事務,同時也減輕產品銷路的後顧之憂,較大地適應大部分菇農的栽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