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社會實踐關於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關於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2-17 07:14:01

㈠ 急求一篇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文章

我寫的是法制建設
關於農村法制建設的報告
摘要
農村一直是社會熱點之地,至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換,尤其是近幾年的法制建設。而我身為法學專業的學生,對農村法制建設成就十分欽佩,於是針對農村法制建設進行了社會實踐研究。在春節以後,我與同學相約在周遭農村進行了實地考察,看到了農村法制建設的成就,了解了農村法制建設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在總結我們的實踐之後提出的一些建議。利用訪談的方式我們從村委會認識到當今農村法制的現狀,通過對村民的調查也看到了進行法制建設的必要性。
關鍵詞:農村 法制建設 社會基礎 措施 建議
前言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們的黨走過了90年艱苦奮斗的道路。在黨的90歲生日之際,我們每一個人都懷著感概和感激之情。
中國共產黨自從1921年成立至今,走過了90年坎坷而光輝的道路,從一個只有五十多人的黨組織發展成為擁有八千多萬黨員、執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黨。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可是多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建國後法制建設也是幾經曲折,農民朴實而單純,隨遇而安,安土重遷,在接受新思想方面比較滯後。但是為了確保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逐步開展,農村的法制建設也全面的鋪開,並且取得了一定成績,我和同學深入農村見證了法制建設的成就,如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吸收優秀法律人才到農村工作,使其能夠更好的發揮法律服務職能,為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提供保障。在訪談和調查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建議。
1. 增加錄用高校法律專業的畢業生
2. 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網路
3. 完善的司法體系

正文
我們提前對村委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預約,一聽說我們是來了解新農村法制建設的,工作人員很熱情,我們以訪談的方式總結出一下內容。
問題一:農村法制問題存在的原因什麼。
主任回答的提及了歷史上的很多現象,強調了一些舊思想在農民腦海中根深蒂固。他說,在古代,中國農村的社會治安保障主要依賴於族人之間自治,除非是殺人越禍等重大案件及政治案件,政府一般少有問及。族人自治主要靠得的是傳統道德信念及族規家法。再加上封閉落戶的自然,讓這種方法長期有效的。所以,農民習慣於自己解決矛盾和糾紛。
的確,我們事後通過查閱歷史資料,認識到中國農村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基本上是聚族而居,在社會結構上,人們有著血緣或類血緣的家族構式;在經濟關繫上,人們相互依存,有一定的利益共同性;在人際關系方面,則有著「相約的」的「宗法倫理性」,無論是同宗還是異姓,他們都相約為叔侄爺孫等倫理關系。這種關系很大程上維系了農村的安定平和。

村委會主任介紹說,新中國成立後,農村的社會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結構方面由原來的里族制轉為行政區劃制,負責管理農村社會治安的不再是里族長,而是國家的行政主管部門;經濟方面則實行了公有制;維系社會安定的人際關系則是對政治的熱情及平等的思想觀念。這種狀況在建國初期,改革開放前,的確實現了農村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因為在公有制下,人們在經濟、政治及文化方面都是「平等的」(或平均的),加之,經歷過近世以來的社會戰亂給人們帶來的苦痛,使他們對安穩的生活十分依賴。這時候呢,人們有吃有喝不會鋌而走險。
改革開放使得人們將其注意力轉向了致富之路,而人們的逐利、自私、個人中心主義等價值觀逐漸上了上風,從而加劇了農村社會治安矛盾和不安定局面。
問題二;現在農村法制建設現狀如何。
聽到這個問題,主任很高興,可見他對自己轄區的法制建設十分滿足。他說,
「我先說說農村廣大幹部群眾,首先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都明顯增強,而且經常對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地宣傳普及,使廣大農民的法律知識不斷豐富,法制觀念不斷增強,農村法制環境不斷改善。
而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自覺履行法律義務,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大大增強,民主權利得到了落實,農民渴望參政議政的意識明顯提高。
不但如此,農村廣大基層幹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管理農村事務的能力逐步提高,黨群干群關系比較理順,通過調防一體化系統工作,農村矛盾糾紛得到了有效解決,過去依靠家族勢力解決矛盾糾紛事件,現在基本依靠調委會,依靠法律解決矛盾,鬧訪、纏訪個案也逐步減少。

問題三:那民主選舉進行的如何呢。

主任是這樣回答我的,「民主選舉我們做的更加規范了,村民都很積極的參加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等活動,利用村民會議決議我們的大事像一年一度審查我們的財務……」

問題四:當前新農村法制建設需要採取的主要措施

主任說:「第一,得狠抓農村普法教育,我們自己要努力建設家園,只有我們的條件好了,才能吸收更多的優秀法律人才到農村工作,創建更好的社會基礎,讓我們的幹部群眾學法、懂法、守法,起到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我們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黨校,舉辦基層農村幹部法制培訓班,集中時間(農閑時間)對農村幹部分期分批進行輪訓,或結合工作實際舉辦相關的法制講座。通過多種形式促使農村幹部掌握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並運用法律知識指導和管理村務,推動農村的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第二,要認真總結推廣近幾年來普法教育的成功經驗,突出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勞動合同法等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

第三,多渠道地吸收熟悉法律、精通法律並具有現代民主法治觀念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工作和服務。
還有像規范幹部行為,規范群眾行為等都是必要的。」
結束了對村委會主任的訪問以後,我們便隨即調查了遇見的一些村民,就是否滿意如今的生活,對法律有什麼用途等問題進行了通俗易懂的提問,還是得到了現今農村法制建設的一些不足之處。
1.農村法制建設方面,還存在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農民總是覺得「錢是一切」,有錢就可以打贏官司。
2. 有些幹部不學法、不懂法現象還比較普遍,不會依法治村、依法行政問題仍然存在,總是依賴個人權威處理問題。
3.由於受「重人治,輕法治」封建思想的影響,農民的法治觀念還是相對淡薄,使農民群眾對法律失去信任感。
4. 農村普法宣傳急需創新思路,普法手段仍需完善。在普法過程中,方式也過於單一,局限於發一發傳單,張貼幾條標語口號,送幾本書,農民對抽象枯燥的法律條文難以理解,影響了學法積極性,使得農村普法宣傳難以取得明顯效果。
5. 農村法律服務不到位,法律服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農村基層法律服務量多質弱,缺乏穩定性,不適應農村法律服務的需要。
對以上各種訪談信息以及調查資料,我們歸納出以下對新農村法制建設的建議。
首先加強這一地區的法制工作者隊伍建設,最好的辦法是增加錄用高校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再從城市中抽調一名有經驗的司法人員作為負責和領導者,兼培養新來的大學生的工作,支援農村法律建設。「支法」人員可實行輪換制,每2至3年一換,一旦大學生取得了工作經驗,能獨當一面,可以不再調派「支法」人員。
新來的大學生們有知識、有能力、有熱情,而且在當地沒有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沒有各方面的利害沖突,因此能夠秉公辦事。只要他們取得了工作經驗,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這樣做還有另一個好處,即能夠有效地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目前我大學里學法律的畢業生就業十分困難,即使是學其他文科方面的畢業生,如學歷史、中文、經管、思政等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亦很困難。通過擴大農村法律工作人員就業,可以使高校調整招生計劃,即擴大法律專業的招生,並有針對性地培養到農村工作的法律人員。如是既能滿足完善農村法制建設的需要,也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其次,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網路,一是將應有的鄉(鎮)司法人員分派到各個村民點,深入、及時地了解和掌握其轄區內的民情和「糾紛事件」,能當場處的就當場處理,否則應及時匯報鄉(鎮)司法部門,或更高一級的司法部門。同時,這些信息還可以作為鄉(鎮)黨政機關決策的參考。

再次,完善的司法體系,有利於地方的法治宣傳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法律講座,既要在村民中宣傳法律知識、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提高村民的法治觀念和公民責任感,也要對黨政工作人員進行法治宣傳,讓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因為他們中的多數人法治意識淡薄,由此而帶來行政違規、違法事件)充分認識依法行政的重要意義,以及違規行政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結束語
我們整個實踐過程便告一段落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提問和與人交談,而且學會了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我對我們一起總結的農村法制建設的建議最為滿意,那是我們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旨在通過對現狀的剖析中得到對未來農村法制建設的發展建議,真心的希望我們的新農村建設不僅是法制,在方方面面都能大展宏圖。
謝辭
首先特別感謝能積極配合我們采訪和調查的鄉親們;其次,感謝我的高中班主任為我提供了實踐論的方向;特別感謝我的高中同學與我形成搭檔一起完成社會實踐,我們在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提供建議,以及搭檔提供的電子版的網路技術,共同完成最後的截稿;最後,感謝網友提供的各種有關農村法制建設的信息與資料。
參考文獻
《關於農村法制建設的幾點思考――以蘇北農村為例》
作者:中國民主同盟江蘇省委員會
《城區農村法制建設現狀淺議論文》

㈡ 急求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範文!

相關範文:

關於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調查報告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央和省市部署,我縣自2006年2月起,堅持以「二十字」方針為目標,突出「建設新村鎮、培育新產業、塑造新農民」這一主題,全面啟動示範工程建設。

一、成效及做法

我縣先後啟動了兩批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第一批確定了34個示範點,到今年6月,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並榮獲全市新農村建設年度考評第二名,取得了新農村建設階段性勝利;第二批選擇61個示範點(其中市點10個,縣點51個),截止目前,各示範村建設工程均已啟動,村莊道路、改廁、下水道等硬體建設正在推進。主要做法有:

——抓村莊規劃,繪就新農村建設宏偉藍圖。我縣先後投入資金110多萬元,聘請省級規劃設計單位,完成全縣村莊布點規劃和示範自然村村莊建設規劃。同時,安排建設設計部門按高中低檔設計多種戶型,免費提供給鎮村和農戶選擇。另外,對有建設規劃的村鎮,要求縣土地部門必須嚴格按照建設規劃要求審批農民宅基地,沒有規劃的,在規劃編制尚未完成前,一律暫緩宅基地和建房審批。

——抓凝心聚力,推進新農村示範工程建設。2006年,縣財政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對第一批示範村進行以獎代補,並出台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方案,確定縣直單位對示範村結對幫扶。對於第二批示範村,目前已有45個單位出資53萬元用於示範村建設。各示範自然村均組建了「五老」理事會,制定了理事會章程和村規民約,充分發揮了理事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理事、理財、監督」權力,突出農民主體地位,調動群眾積極性。截止目前,全縣第一批示範村全部建成水泥主幹道和通戶路,共修建水泥路71公里,改水2015戶,建成三格式廁所1475口,清理垃圾、雜草1500多噸,拆除破舊圈舍及廢棄房460多間,示範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全縣第二批示範村已累計投入資金437.7萬元,修建水泥路37公里,改水1518戶,改廁147戶,清理垃圾、雜草669噸,拆除破舊圈舍及廢棄房487處。

——抓產業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縣已建成優質農產品基地9個、面積29萬畝;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162家;創建國家、省、市名牌農產品11個、綠色食品2個。二是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建設。推廣陶廠生薑、仙蹤草莓、清溪螃蟹等特色種養面積8萬畝,涉及品種10多個。三是加強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出台了《關於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截止目前,全縣共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56家,年經營收入2.3億元,帶動農戶3.2萬戶。

——抓和諧構建,解決新農村建設民生問題。一是實施村村通工程。去年共投入2400萬元,建成村級水泥路86公里。二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1400萬元,重點實施萬畝以上圩堤達標、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和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三是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投入648萬元,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9920平方米,新建校舍11824平方米。四是加大農村衛生投入。投入456萬元改造和修繕8個鎮衛生院,完善農村衛生網路建設;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86%的農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的狀況。五是加強社會低保體系建設。將低保標准提高到180元/月,發放農村特困救助資金50萬元。六是實施飲用水解困工程,解決了2萬多名群眾飲用水問題。七是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全縣累計建成沼氣池3230口。八是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全縣累計培訓4300多人次,轉移勞力3800人,轉移就業率達90%以上。九是實施農機富民工程。全縣共有高性能聯合收割機106台,農機總動力達25.3萬千瓦,去年共發放購機補貼44.7萬元。十是實施村村通廣播工程。投入100萬元,用於村村通廣播工程建設。

——抓鄉風文明,豐富新農村建設內涵。在各村成立「禁賭協會」,加強村「紅白理事會」建設,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創業帶頭人」等評比,用身邊的先進典型引導人、教育人、感化人。與此同時,本著「政府倡導、社會支持、農民自辦」的原則,將民間藝人組織起來,精心培育一支支生在鄉土、長在鄉土、服務鄉親的文藝演出隊伍,先後發展業余劇團24個。大力興建村級圖書室和文體活動室,共建設農村文體活動室92個,建成農民科技書屋5個,每個書屋配備2000本科技書籍和一台電腦。

二、問題和不足

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試點村的面貌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

一是思想認識存在誤區。一方面,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少數地方領導幹部沒有拿出足夠精力來研究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無論從理論學習上、政策研究上,還是實踐探索上,都缺少實際行動,表面的東西多,實際推進的措施少。有的是思路不清,到底怎麼抓、抓什麼心中沒譜。同時,少數鎮、村幹部因對建設新農村認識模糊,遇到資金等困難時就產生畏難情緒,缺少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另一方面,農民主體作用沒有真正發揮。有的示範村群眾認為建設新農村是政府的事,認識不到自己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對一些惠及自身的項目存在依靠政府投入的問題,不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投工投勞,等靠要思想嚴重,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意識沒有樹立起來,出現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

二是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盡管我縣已建立了「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群眾自助」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用於新農村建設,但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龐大工程,這些資金還遠不能滿足教育、文化、衛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設需求。與此同時,一些幫扶單位或因客觀自身財力有限,或因主觀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截止目前,全縣第二批示範工程縣直幫扶單位中,只有10個單位幫扶資金到位。

三是農民素質普遍不高。當前,我縣大多數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都把重點放在了「村容整潔」上,而對「村風文明」投入甚少,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一方面,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不足,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嚴重製約了農民的增收。

四是長效機制難建立。村莊整治建設層面的工作告一段落後,公共設施如何管理維護、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問題,也必須建立一整套長效機制來管理。雖然我縣在實踐中摸索建立了一些機制,但還是初步的,不夠完善,還必須建立起一套有利於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深入推進的長效機制。
五是發展生產辦法不多。我縣農業總體上看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中,只是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不強,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

三、對策與措施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內涵豐富、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既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復雜性,穩步推進,又要有隻爭朝夕、迎難而上的開拓精神。如何抓好新農村建設,我認為需要把握關鍵、突出重點,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要更加註重思想觀念的更新。新農村建設主導是政府,主體是農民。針對當前部分幹部、群眾在認識上的誤區,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鼓勵群眾勇於創新,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要更加註重工作方法的創新。在示範工程中,要繼續堅持「三清三改三整頓」,但在方法上,要採取「捆綁式」的「組合拳」,把群眾意願與政府引導有機統一起來。比如把改路與「三清三整頓」捆綁,把改水與改廁捆綁,等等。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勢而為,不搞大拆大建。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過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要更加註重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新農村建設不是要把農民固定在農村,固定在土地上,新農村建設必須與發展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讓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

㈢ 要一篇關於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是在農村的)

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寒假期間,我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做了一番調查,在這十多天的調查中,我了解了現在農村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我采訪了一些農戶和村幹部,我對農村中的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首先就是農村中的教育問題。因為從三年前農村中就開始執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段家庭貧困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免費提供教科書,免收雜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這走又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實的比較到位.副村支書***說: 為了響應中央號召,我們村為中小學免費發放教科書和免雜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擴大我省「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費發放教科書資助范圍,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同時免除雜費。「兩免」標准為:小學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費制」標准,除中央財政負擔的免費教科書資金外,其餘資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各負擔一半.2.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在「兩免」資助范圍內,對貧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間補助生活費,每生每天補助1元。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可逐步落實,2005年受資助面要達到貧困寄宿生的80%,2006年達到100%,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負擔。老百姓都說這是一件好事啊。這是關繫到子孫後代的利國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確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第二個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就是免交農業稅。皇糧國稅,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糧」一詞,仍是中國農民的口頭禪。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以犧牲農民收入、農村發展的代價進行了城市工業化建設,導致城鄉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經濟增長的「大蛋糕」中,占人口總數絕大多數的農民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反而在某些方面還遭受著嚴重的「不公」。比如在稅制方面,城市和農村一直實行的是「雙軌制」,廣大農民的稅負長期高於城市居民。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專門面向農民徵收農業稅的國家,總稅率達百分之八點四。隨著城鄉貧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農業稅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取消農業稅,還在於它破除了對農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眾對這項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興。 村民***告訴我,他家有4口人,耕種3畝地、70株橄欖,還做些生意,年收入2萬元左右。他說:「現在農民享受這么多優惠政策,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親民、愛民。我們對黨和政府的農村政策由衷地擁護!」村黨支部書記***告訴我,從2003年起,村民們免交「三提五統」,去年又免交種糧耕地農業稅,今年起全面免交農業稅,全村農民每年減輕負擔38萬元,基本達到「零負擔」。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100元。這對我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農村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農民的就醫問題。農民就醫是關繫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問題。我認為應當趕快解決這一問題。,農民就醫難主要表現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還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貧,或者因病返貧。對此,各級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和努力,也確實加大了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進一步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定好位,找准位置,使其真正起到初級醫療衛生保健的功能;第二、要建立農民看病的統籌制度,對於一些特困患者,政府應該考慮解決部分款項,減免他們的就醫負擔,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第三、要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條件、提高農村醫療水平,可以選派一些有培養前途的高考分數較低的高中畢業生送醫學院校進行培養,入學前與他們簽定合同,畢業後回農村基層衛生院工作。有條件的縣、市醫院還可以定期為農村培養實用性醫療人才,進一步充實農村醫療隊伍;第四、要增強責任感,進一步關注農民兄弟的身體健康,有條件、有優勢的醫院和醫護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地開展各種有利於農民就醫的活動。

這就是我在這次社會時間中的調查所的得,農村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政府應該盡快解決,決不能姑息。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的收獲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遠見、有決策的農民所感動,更被他們的勤勞、朴實的品質所折服。感受也很多 。我也感受到了農民的樸素和勤勞。總之,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對中國的農村建設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了自己的學習熱情,真正達到了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目的。

㈣ 關於新農村建設暑期實踐報告

你可以參考一下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㈤ 求一篇關於「新農村建設月社會主義的發展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1、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弘揚「兩會」精神;
2、在新時期貫徹黨的路線,體驗農村生活,融入社會,培養吃苦耐勞精神,提高社會交際能力,並通過實踐對團隊隊員進行思想教育,升華隊員思想,增進政治意識;
3、投身實踐,深入基層,親臨群眾,深入了解,反映農村實際情況及發展現狀,體味農村生活情況,傾聽人民群眾之呼聲,盡可能為農民增收提一些切合實際的建議;
4、結合一線調研資料,總結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能夠為政府以及相關決策部門挖掘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並能夠提出幾點可行性的建議;
5、通過實地調研,增強隊員社會實踐能力、搜集資料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新世紀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團隊隊員:周穎君,龔文霞,李曉潔,龔嘯宇
實踐目標:1、調查了解木蘭鄉紅色旅遊資源保護及開發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2、調查了解木蘭鄉生態旅遊資源保護及開發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3、對比分析木蘭鄉「紅色旅遊」相對於其生態旅遊的開發
4、通過實際調研,分析「新農村」建設在旅遊資源開發方向上的可行性
5、對木蘭鄉關於「新農村」建設在旅遊資源開發方向上的可行性提出建議
實踐形式:1.通過各級政府和當地農民了解當地情況,完成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以走訪形式宣傳弘揚「兩會」精神以及黨和國家關於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同時宣傳中央政府關於新農村的一系列政策。
3.深入實地進行考察。
活動相關報告:《「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實地照片、回收的調查問卷以及相關文字資料。
二、活動總概
本次「三下鄉」活動是在黨中央關於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工作的號召下,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分團委牽頭,在相關老師的支持和指導下,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計算機學院,管理學院和武漢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的四名同學組成「三下鄉」實踐團隊,於2006年7月25日至2006年7月29日前往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開展的「三下鄉」實踐活動。
本次「三下鄉」活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分別是前期的准備工作、實踐調查工作、後期總結工作。前期准備工作主要包括「三下鄉」實踐活動主題、形式的確定、組隊,對組員進行思想動員,作初步計劃以及《關於木蘭鄉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的調查問卷》和各宣傳單的製作。實踐調查工作主要包括通過各級政府,了解當地的旅遊資源開發的基本情況,開展實地考察,走訪當地居民並宣傳弘揚「兩會」精神以及黨和國家關於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發放調查問卷。後期總結工作包括對服務實踐活動中資料的整理與總結、開展以交流組員在「三下鄉」活動中的心得為主題的座談會。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通過團隊隊員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我們一共分發調查問卷100份並回收有效調查問卷94份,回收率94%。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計劃之下進行的,且大部分的計劃都有較強的實效性,但是也由於對當地情況了解有限,以至在計劃中一些項目很難實施。我們開展的幾項活動所起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達到了我們原定的目標。經過了十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本團隊成員都有很大的收獲,大家的社會實踐能力、搜集資料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後,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
三、活動內容
(一)前期准備工作
1.組隊
基於「三下鄉」活動服務農村的宗旨,在活動籌備之初,我們遵循「自願、爭取」的原則,嚴格把關綜合素質,在人員的確定的問題上,對團隊成員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具體如下:
態度端正,有上進心,從思想上加入我們的團隊,有服務農村的熱情。
作風朴實,能吃苦耐勞。
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有團隊精神與團體意識,服從組織的安排,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通過嚴密把關,我們定下團隊成員。但在獲得開始之前,原定部分成員因故不能參加,致使團隊重組。在反復考慮和徵集後,形成了本次「三下鄉」實踐團隊這個充滿了凝聚力的團體。這為我們這次活動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2.思想動員,並作初步計劃
「三下鄉」是黨中央提出的一條解決農村缺乏知識,提高農民素質的方案。它的實施不僅反映在具體的行動上,也集中體現在思想上,而且後者為前者之源。只有在思想高度認識了「三下鄉」,了解了它的意義,才能做到真正的「三下鄉」。針對這一點,我們對全體組員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動員。
首先我們搜集了許多關於「三下鄉」的資料。隨後,我們進行了一次小型的座談,在座談會議中,大家暢談自己對「三下鄉」的認識,並表明了自己將怎樣以實際行動去完成這項堅定的任務。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大家的思想有了明顯提高。
由於事先對當地具體情況了解有限,為了使活動順利的開展,不至於以後陷入被動的局面,隊員經過思想學習之後就進入了活動的准備階段,通過各方渠道了解當地情況,制定了一個初步的計劃。計劃主要包括當地旅遊資源開發的基本情況調查,相關調查問卷的完成,「兩會」精神的弘揚,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方針的宣傳等。
3.調查問卷及宣傳單的製作
在查找翻閱了有關資料(主要是關於問卷製作和新農村方面的資料)後,按照相關主題初步擬定了一份關於木蘭鄉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的調查問卷,共10道選擇題,4道問答題,1份1張共100份。
製作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單,1份1張共100份
製作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畫,1份1張共50份
製作關於「紅色旅遊」的宣傳單,1份1張共100份
製作關於「紅色旅遊」的宣傳畫,1份1張共50份
(二)實踐調查工作
1.通過當地旅遊度假局管理委員會了解當地的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1) 木蘭鄉擁有的主要旅遊資源
在搜集了部分木蘭鄉旅遊資源開發的資料之後,我們和該區旅遊度假局管理委員會方主任針對該地區的實際開發情況進行了訪問。在訪問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木蘭鄉的旅遊資源豐富,具體有以下五個方面:
① 木蘭湖旅遊度假
木蘭湖位於武漢市北郊60公里,座落在荊楚名勝木蘭山腳下,是武漢市重點旅遊開發區,被市政府列為「武漢市後花園」,規劃總面積5000公頃,木蘭湖湖面面積達三萬畝,約為17批平方公里。南北長約25公里,東西最狹窄處約1.2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為23米,最深處有28米。1959年開始,因為興修水利,築建大水壩,形成了現在的木蘭湖。60年代開始,木蘭湖中開始出現各種魚類,於是又開始發展漁業。直到1992年才開始發展旅遊業,到目前為止,湖中共有大小遊艇150條。木蘭湖最為獨特的景觀是鳥島,湖東南岸三千畝林區,十萬余只鷺科候鳥在此棲息,秋去春來,繁衍後代。其區位優勢明顯,基礎環境具備,交通便捷,電力充足,通迅發達。總體的規劃已被聯合國列入中國21世紀優先發展項目。現有大批客商來此投資開發旅遊業,已建成的項目總投資高達5億元人民幣。星級賓館、豪華別墅區和度假山莊在湖畔星羅棋布。
② 「紅色旅遊」
木蘭鄉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是當年鄂豫皖邊區著名的赤色根據地。更是董必武、李先念、劉華清等革命家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在大革命時期,木蘭鄉農民組織的赤衛隊、護衛隊就有大約1.2萬人參加,並在其間所犧牲的烈士,記錄在案的就有12280人。
在木蘭鄉,共有13處「紅色旅遊」景點:靜山廟農民武裝暴動紀念碑、塔區(即現在木蘭鄉)共青團第一個團支部紀念碑、李先念革命活動舊居、英雄樹、戴慧蘭烈士墓、兩處烈士紀念碑、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紅七軍會址、仇恨樹、血淚井、新四軍抗日標語、塔區第二鄉蘇維埃政府舊址。1955年,中央軍委授予木蘭湖畔出生的杜義德、袁學凱、陳福初等7位紅軍將領共和國將軍軍銜。1985年,木蘭鄉被共青團中央授予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每年有大批青少年學生來木蘭湖瞻仰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的洗禮。
③ 林果業、茶業、甘柿大鄉
木蘭鄉是武漢市有名的板栗、柿子、茶葉"三品"之鄉,有人稱贊是「春來花開滿枝頭,秋來層林果豐碩」。
木蘭鄉共有12萬畝山場,種植有約1.5萬畝銀杏樹、8000多畝板栗,同時擁有3000多畝茶林,桃樹、杏樹、梨樹、柿樹和柑橘一共有5000多畝。在林果業方面的發展前途十分可觀。
④ 大余灣民俗村
大余灣距武漢市區40公里,坐落在鄉村的公路邊。依山傍水,寧靜如畫。佔地面積300畝,該村的古建築群屬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築,20餘條巷子縱橫分隔。尚存明清古宅40餘棟和大量的古跡文物,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該村先祖曾有過「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輝煌歷史。據當地史書記載,該民俗村始建於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目前尚存民居50餘幢,當地有一民謠形象概括了古民居建築獨有的特色:「前面牆圍水,後面山圍牆,大院套小院,小院套客房,室內雕塑刻,門前面檐廊,方塊石板路,滴水濺石牆」。和古民居同在的還有明清傢具、農具、手工作坊等生產工具以及古樸的民風民俗。整個民俗村將古文化溶於古建築中,每種建築風格體現出不同的古文化內涵,具有極高的建築史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⑤ 遠古寺廟、將軍廟遺址
木蘭將軍廟坐落於木蘭湖西岸的將軍廟村,是花木蘭祖廟,亦是木蘭生態游覽區最古老的殿廟之一。其始建於唐,擴建於明,重建於今。與將軍墓一起列為木蘭湖兩大歷史陳跡。將軍廟、將軍墓與木蘭山金頂、玉皇閣遙相呼應,一脈同軸。同時還有遠古寺廟約20多處。
(2) 木蘭鄉「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落後於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的原因分析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就發展「紅色旅遊」的總體思路、總體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確規定。這表明,國家將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
盡管現在「紅色旅遊」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但是相對生態旅遊來說,「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現狀仍不容樂觀。
我們實踐團隊通過對該區旅遊度假局管理委員會方主任的訪談以及實地在走訪了解,分析了該地區「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相對落後的主要原因,並將其歸納和整理:
國家政策對大眾的引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除了追求物資享受外,也開始轉向精神享受。現在比較大眾化的一種追求精神享受的方式就是外出旅遊,而且隨著大眾生態意識的提高,生態旅遊應運而生,我國從90年代就開始了對生態旅遊的開發,並且在各方面政策的保證和支持下,生態旅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紅色旅遊」這種歷史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卻被忽視甚至遺忘了,盡管國家現在開始提倡「紅色旅遊」,但由於是近幾年才提出的,其發展程度自然無法與生態旅遊相比了。
「紅色旅遊」的宣傳力度不夠,大部分人並未從思想根本上接受 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發展「紅色旅遊」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
但是,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總要經歷漫長的時間才能被大眾所接受,「紅色旅遊」也是如此。大部分人還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紅色旅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已開發的地區看不到成效,這就導致了「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速度越加遲緩。
「紅色旅遊」景區的開發資金不足 我國目前依然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行列,每年用於文物保護、旅遊開發的資金極度不足,目前的文物保護的經費來源,一靠政府財政撥款,二靠橫向創收。但在木蘭鄉,財政核撥的經費,連景區的正常運作都不夠。加上不少文保單位位於農民群眾集中居住的村之中,文化遺產在農村改造過程中被損毀的問題時有發生。位於葉家田李先念舊居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盡管近年來市、區文物部門撥出專款對重點危房進行了一些「救命」的修繕,李先念舊居卻還是在去年的一場大暴雨中倒塌了。
「紅色旅遊」景區的地理和交通限制 由於當年革命游擊戰爭的需要,「紅色旅遊」景點多位於山旮旯之中,地點分散,而且交通極不便利。地點分散,就導致「紅色旅遊」景區的管理工作難上加難;交通不便,就導致人們對「紅色旅遊」景區的參觀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要想更好的開發「紅色旅遊」景區的旅遊資源,就必須先修路搭橋,解決交通不便利的問題。這就又涉及到了資金的問題,因此,「紅色旅遊」景區的開發速度無法進一步提高。
(3) 制約該地區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在「三下鄉」活動期間,我們實踐團隊通過對該區旅遊度假局管理委員會方主任的訪談以及實地在走訪了解,分析了該地區制約旅遊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並將其歸納和整理:
開發經費的限制 自1994年起全市文保經費每年一直維持在100萬元的水平,而除掉物價因素外,僅市級以上文保單位已由當時的135處增加到178處,但經費卻沒有增加;就是這筆十分有限的錢,市主管部門優先考慮的是中心城區,7個近郊區佔39.3%的市級以上文保單位能夠分配到的就非常有限,至於主要靠各區解決的110處區級文保單位則事實上更難落實維修經費。
在此情形下,各地只能發動各自能量,藉助本土資源,大搞各類旅遊開發。甚至出現「開發收益第一,有效保護為次」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開發好了,經濟效益增加,政府負擔也自然減輕,因此,除非出現明顯違法行為,各地政府往往對旅遊開發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現象視而不見,政府對旅遊業開發的這就制約了當地旅遊開發的進一步發展。
這也是當地旅遊業發展受限的最主要的原因。
土地政策的限制 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該通知主要政策內容為:加強土地的宏觀管理;進一步嚴格建設用地的審批管理;嚴格控制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加強對農村集體土地的管理;加強對國有土地資產的管理;加強土地管理的執法監督檢查。2001年4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主要內容為: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嚴格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大力推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加強土地使用權轉讓管理;加強地價管理;規范土地審批的行政行為。
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以建設度假區、文化城等,而各種土地政策的出台,限制了旅遊業對土地的使用,導致許多旅遊資源開發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進行。
開發規劃與當地居民利益發生沖突時,規劃落實無法到位 許多旅遊景區的開發,需要當地居民進行搬遷移民,但政府無法給予相當的經濟補助,當地居民便不肯配合,居民工作做不通,導致開發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4) 木蘭鄉旅遊開發規劃
在下一步的旅遊開發規劃中,木蘭鄉旅遊局打算在天子山一帶的景區打造出江城第一漂流的大型的旅遊娛樂項目。天子山景區一共有三個自然村,157戶農民,擁有一萬多畝的山場,並且與木蘭湖相連,景色宜人。
經過規劃,木蘭鄉旅遊局預備將天子山現有村民全部遷出,合並成一個大的村落。為了解決開發過程中的資金問題,木蘭鄉決定招商引資,由加拿大皮卡爾投資建造一個大型水上公園,並在水上公園周邊建造一個飲食文化城。
這個計劃將在今年10月份開始實施,預計在三年之後完成。
2. 通過當地團委機構了解當地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情況
在搜集掌握了大量木蘭鄉旅遊資源開發的資料之後,我們和木蘭鄉團委書記陳清同志針對該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訪問。在訪問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木蘭鄉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如下:
① 結合國家建設新農村的政策,在木蘭鄉實施家園建設行動計劃
通過開展創建活動,堅持依法行政和村民自治相結合的基層管理體制,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增強村級組織凝聚人心、服務群眾、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功能,鞏固農村基層政權。改善農民增收致富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
改善農村社會發展環境,逐步建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試點村建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務有序、環境衛生整潔、社會文明和諧的溫馨家園,為全市全面實施農村「家園建設行動計劃」探索經驗,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
② 旅遊資源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充分利用木蘭生態旅遊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俗鄉情、豐富的農業資源,以旅遊業和配套服務產業為支撐,以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為特色,以庭院經濟和打工經濟為補充,培植木蘭生態旅遊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其區域位置、資源條件、經濟發展狀況,把致富門道明晰工作落實到村、落實到戶。其工作內容是:1、落實「三農」各項政策。2、調整產業結構。3、做好科技興農入戶工作。4、健全生產經營服務體系。5、推廣小型農機應用。6、規范農資市場秩序。7、促進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8、完成農民增收目標。
③ 集中資金,有序建設
結合天子山景區的開發資金,首先打造天子沖家園。明晰致富門道,發展旅遊經濟,完善基礎設施,建立社保體系,穩定社會和諧。並對此進行大力的宣傳。
打造「農家樂」項目,包括旅遊農家樂,紅色農家樂,服務農家樂等內容,並對服務業的工作者進行定期定量的培訓,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在建設天子沖家園的同時,加緊進行「通灣道」的道路建設計劃,把路修到各村、各灣,以保證旅遊資源開發的順利進行。全部的「通灣道」建設預計將在2007年的上半年完成。
3. 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及其分析
主題一 反映當地居民對「紅色旅遊」的了解問題
第1題,其中選「一般了解」的佔51.1%,佔了大多數,選「不了解」的佔35.1%,不在少數。而選擇「非常了解」和「很不了解」則各佔了9.6%和4.2%;在第2題(對國家關於「紅色旅遊」開發的相關政策的了解)中,選擇「非常了解」只佔了3.2%,而選「不了解」的佔48.9%,佔了大多數,選 「一般了解」的只佔了40.4%,。 「很不了解」這一選項則佔了7.4%。從這兩題的數據可以看出,當地居民對「紅色旅遊」知之甚少。即使有所了解也不過是略知一二。從這里可以看出當地關於「紅色旅遊」的相關宣傳很不到位,有待提高。
主題二 反映當地居民對當地旅遊資源開發的認可度和關注度
對旅遊資源開發的認可度:第3題:認為木蘭鄉旅遊資源開發非常合理或是一般合理的佔78.7%,認為不合理的只佔了19.1%,剩下的0.2%對此沒有感覺。不難看出,當地居民對當地旅遊資源開發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第4題(在木蘭鄉旅遊資源開發在哪一個方面不合理),此題是多選題: 在認為木蘭鄉旅遊資源開發不合理的人和一部分認為開發一般合理的人當中,有29.1%的人認為在資源保護上做得不好,而51.0%的人認為環境協調工作不到位,佔了大多數。12.7%的人認為是與相臨地區的旅遊資源開發關系不和諧,23.6%的人認為是經濟效益不夠明顯。
對旅遊資源開發的關注度:第6題,有28.7%的人非常關注木蘭鄉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的出台,有43.6%的人只是一般關注,而有27.7%的人不關注相關政策的出台。這反映了當地居民對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還是比較關注的;第7題和第8題是問答題,主要涉及當地居民關注的側重點和不關注的原因,絕大多數人表示比較關心環境衛生的治理方面以及經濟效益方面的政策,還有部分人比較關注旅遊業發展政策中的農民政策和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政策,還有一小部分人表示比較關心旅遊業發展政策中關於教育的政策、支持「紅色旅遊」的優惠政策以及開發項目方面的政策;而不關注的原因則多為自身沒有意識到、沒有時間、政府宣傳不夠,沒有了解渠道、發展速度太慢,看不到變化而不再關注等等,還有一小部分人則表示是由於所居住的地區與鄉鎮中心相距太遠,不便關注或是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
主題三 反映木蘭鄉旅遊資源開發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
積極影響:第9題,此題為多選,42.6%的人認為木蘭鄉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創造了就業機會,41.5%的人認為增加了家庭的收入,有20.2%的人表示對此沒有什麼感覺,還有16.0%的人選擇了「其他」,其中包括的有帶動旅周邊游業發展、促進了消費、推動了經濟、對國家有益、提高了農民思想文化、環境衛生得到改善、公路得到修建,當然還有極小部分人認為沒有什麼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第10題,此題為多選,54.3%的人認為木蘭鄉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21.3%的人認為外來人員的入住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有16.0%的人表示對此沒有什麼感覺,還有22.4%的人選擇了「其他」,其中包括的有社會風氣遭到一定程度破壞(如酒店小姐、賭博、打架鬧事等)、物價上漲,在這之中也有部分人認為沒有什麼消極的影響。
主題四 反映當地居民對當地旅遊資源的保護意識
第5題,有35.1%的人表示意識到了要對當地旅遊資源進行保護並且常常這么做,有54.3%的人表示意識到了但很少做,9.6%的人表示並沒有意識到。看來當地居民對當地旅遊資源的保護意識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主題五 反映當地居民對「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的支持度
第11題,75.5%的人表示十分看好或者一般看好木蘭鄉「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前景,其他的人則表示不看好或是沒有意見;第12題,52.1%的人選擇了去生態旅遊,37.2%的人表示願意選擇「紅色旅遊」,還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會選擇那種旅遊。從這兩足數據說明大家對木蘭鄉「紅色旅遊」的發展前景還是持樂觀的態度的,但更願意接受生態旅遊;問答題13題涉及了選擇兩種旅遊的原因,選擇生態旅遊的人多是因為生態旅遊區風景氣候宜人,能讓人得到好的放鬆,選擇紅色旅遊的人則是由於「紅色旅遊」為最近的熱門,更多的是因為「紅色旅遊」對教育後輩、提高思想素質、緬懷歷史、憶苦思甜所起到的作用。
主題六 反映當地居民對旅遊資源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問答題14題和問答題15題,在14題中,許多人都認為,要想更合理的開發旅遊資源,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加大投資力度,加快發展速度,加強農民素質,並在發展中注意保持可持續發展,盡量避免因旅遊開發帶來的不良影響;在15題的回答中,幾乎100%的人都認為旅遊資源的開發對新農村的建設有促進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農村的通水通電、經濟的增長,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就業機會、教育得到一定發展、農村環境衛生的改善、農民視野變得開闊、思想素質得到提高等方面。
(三)後期總結工作
1. 調查報告的完成以及資料整理
返校後,我團隊成員開始了對活動期間各類資料的總結和整理工作,在8月1日-8月6日近一周的時間里隊長周穎君同學在整理了《關於木蘭鄉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的調查問卷》後,對相關數據進行了一定的統計,並通過六個專題將該調查問卷反應出的問題和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完成了以《誰拋棄了我們》為題的感想總結。龔嘯宇同學根據在當地了解到的實際情況,並通過網上資料、圖書館的相關書籍,完成了《2006年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報告。其餘隊員也在總結「三下鄉」期間的所感所悟的同時,著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報告》,並整理了其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8月14日晚6:00,我們「三下鄉」團隊全體成員利用QQ,召開關於「三下鄉」心得的網上座談會,座談會上各隊員暢所欲言,交流自己在「三下鄉」過程中的感想和收獲。通過這次座談會,隊員紛紛表示加深了對「三下鄉」的活動認識。
2. 對木蘭鄉關於「新農村」建設在旅遊資源開發方向上的可行性分析
在討論和分析了我們所搜集掌握的材料之後,對於木蘭鄉關於「新農村」建設在旅遊資源開發方向上的可行性,我們進行了如下總結:
(1)項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
木蘭生態旅遊區總面積947平方公里,涉及蔡店鄉、木蘭鄉、姚集鎮、長嶺鎮、羅漢街、李集鎮、王家河鎮等7個鄉鎮(街道),已規劃開發和建成的主要景點有9個。被納入 「家園建設行動計劃」試點工作的村有32個,涉及自然塆329個,村民12354戶、49405人。其中,9大景點周邊有12個村,以黃土路為主軸的景區沿線有20個村。
近幾年來,木蘭鄉大力發展旅遊業,並以此帶動全鎮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木蘭湖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我們團隊進行了調查分析之後,認為:木蘭鄉旅遊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可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在木蘭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中起到鋪墊和促進作用。
(2)木蘭鄉旅遊業發展前景展望
木蘭鄉目前的旅遊資源開發形勢良好,政府對此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加上木蘭鄉本身擁有了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和「紅色旅遊」資源,其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木蘭生態旅遊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俗鄉情、豐富的農業資源,以旅遊業和配套服務產業為支撐,以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為特色,以庭院經濟和打工經濟為補充,培植木蘭生態旅遊區新的經濟增長點,那麼木蘭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一定能順利開展。
但是由於資金的限制,開發速度還不是很理想。在這一點上,還需要花大力氣

㈥ 社會實踐關於新農村建設問題,內容包括 活動內容,活動目的,過程報告,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㈦ 求一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不少於3000字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扎實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關繫到農業、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富裕,而且關繫到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使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總體上經濟發展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勢下,中央作出的又一個重大決策,是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具體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把農民作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2、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3、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4、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5、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6、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7、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8、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9、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總之,建設新農村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切切實實地提高農民的素質。我們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要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閱讀全文

與社會實踐關於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