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繼續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預算內農業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農業基本建設的比重。制定更加具有約束力的法律,在法律層面上保證政府支持與保護農業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調整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向,突出政府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重點。財政支農資金應主要用於解決農村發展過程中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即主要提供農業發展所需的公共產品,重點選擇對農村發展有重大影響和作用的項目;而對於那些市場能夠解決的投資項目,政府不必大包大攬。根據財政支農目標和重點,逐步改變過去財政支農資金渠道多、分類不合理的狀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要求,適當歸並設置支農資金,突出財政支農資金的公共性。
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政府用於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近年來,財政支農投入高度依賴中央政府,而地方財政的農業支出比重卻呈逐年下降趨勢。新農村建設需要各級政府共同承擔責任。應在完善財政體制的基礎上,明晰各級政府的投入責任。同時,在政策上明確地方政府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於新農村建設。
發揮農村社區集體組織和農民的作用。推進新農村建設,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不能包辦代替。特別是在村莊一級,政府的投入只起到引導作用,還要充分發揮農村社區集體組織和農民在投入中的應有作用。調查表明,如果能讓農民直接受益,大多數農民是願意為集體小型公共工程出資出勞的。當然,組織動員農民參與公共工程建設應建立在農民自覺自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絕不能違背農民意願,更不能以新農村建設的名義變相向農民要錢要物。發揮社區集體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需要加快改革征地制度,縮小征地范圍,允許探索集體土地流轉的有效途徑。應在符合國家土地利用規劃、嚴格管制非農用地總量的基礎上,把更多的非農建設用地直接留給農村社區集體組織開發。這是增加社區集體組織收入的最重要來源,可以為新農村建設直接提供大量的資金。
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除了政府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應在鼓勵社會資本和產業資本進入農村發展產業、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農村發展社會事業、鼓勵農民組織起來利用當地資源加快發展等方面制定一套強有力的支持措施。國家應制定「以獎代補」等特定財政扶持政策,對由社會資本牽頭的一些基礎設施投資和公益性支出給予鼓勵、獎勵和補償。改革和創新金融體制,對農業企業予以信貸扶持,建立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中長期融資和政策性扶持的機制。
強化信貸資金的投入。在近幾年解決「三農」問題的過程中,財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機構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遠遠不夠,農村資金大量外流。必須按照有利於增加農戶和企業貸款、有利於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以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形成合理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為目標,加快推進農村金融體制的整體改革,強化信貸資金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
工業和城市如何帶動農村發展
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是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分割開來,更不是要把新農村建設與推進城鎮化對立起來,而是要使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與解決「三農」問題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切實貫徹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發揮好工業和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
為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創造更多機會。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關鍵是解決農村的就業問題。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把解決農村的就業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應繼續促進農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動,依法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當前,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有別於農民和市民的最大社會群體,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而引發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響社會穩定。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是社會公正的體現,也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所在。應在法律層面規范勞動關系,健全勞資糾紛協調機制;強化各級工會的功能,提高農民工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和促進穩定和諧的勞資關系的形成。同時,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務覆蓋農民工的制度。
賦予縣級政府更多的經濟、行政管理許可權,壯大縣域經濟。縣域人口佔全國人口的70%以上,縣域社會總產值佔全國社會總產值的50%以上。我國需要向城鎮轉移的農村人口數量巨大,他們不可能全部進入大中城市,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要在縣及縣以下城鎮生活和就業。因此,在鼓勵農民跨地區流動、進城就業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不斷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在各級政府中,縣級政府對推進新農村建設負有最直接的責任,應探索賦予縣級政府更多的經濟、行政管理許可權。
積極將城市優質人力資源導入農村。除了在資金投入上向農村傾斜,還應通過機制創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農村,以優質的人力資源支持農村發展。教育、衛生、科技等部門應制定對農村的人力資源對口支援政策。
健全農村工作的協調機制,形成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負有責任。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工作協調機制。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應增強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識,積極轉變職能,將工作職能向農村延伸。為了避免工作中的空缺與重疊,有效促進政策的集成、資金的整合,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面,在各級政府中應確定一個「三農」工作的抓總部門,健全「三農」工作的協調機制。
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改變城鄉分割的二元管理體制。目前,城鄉分割的二元管理體制依然存在,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城鄉差距過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城鄉分割的二元管理體制。因此,應把完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盡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措施來抓。
② 跪求一篇關於新農村的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
自已實踐去調查就好了
③ 急求一片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現在能發給我嗎???[email protected]謝了。。
④ 關於新農村建設暑期實踐報告
你可以參考一下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⑤ 求一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不少於3000字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扎實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關繫到農業、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富裕,而且關繫到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使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總體上經濟發展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勢下,中央作出的又一個重大決策,是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具體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把農民作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2、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3、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4、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5、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6、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7、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8、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9、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總之,建設新農村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切切實實地提高農民的素質。我們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要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⑥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關於農村實踐)
暑期社會實踐個人感想
為更好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開展「我愛我的祖國」系列教育活動,**利用暑期實踐組織十二名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開展了以「踐行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新農村」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到處於濟南偏遠地區的大水井小學進行支教。
從第一天到達學校,為接下來的支教做相關准備工作到最後實踐活動結束與同學老師依依惜別,我們在大水井小學的支教活動緊緊圍繞「踐行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新農村」的主題,秉承「教育興農」理念,以增強學生愛國意識為目的。我們吃住在教室,在深入了解學校學生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下對學生進行以「我愛我的祖國」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相關課程輔導和科學宣傳、利用空餘時間對南部山區環境現狀及當地村民科技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經過全體隊員的集體努力,在當地學校、村民的支持下我們各項活動均按計劃進行,達到了本次社會實踐的目的。
在到達大水井小學的第一天,經過短暫的休整我們在下午在**的主持下組織全體同學參加了「我愛我的祖國」的主題班會。通過對英雄人物的講解,隊員與同學之間的互動,班會上大水井小學的同學們接受到了愛國主義的熏陶。我們自己也進一步加深了對愛國主義的認識;第二天即開始我們的支教活動,根據學校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安排了英語、科學普及、計算機、趣味數學、體育等課程,我負責計算機。雖然之前我們都沒正式的登上三尺講台,但是經過隊員的精心備課,藉助多媒體教室,小學生們積極配合,各項課程均順利進行。計算機課上我首先和同學們進行自我介紹,這個過程消除了我和同學之間的陌生感,然後我從信息的相關概念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方面對同學進行了介紹,結合PPT展示,豐富和生動的圖片使同學們對多媒體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在晚上所有課程結束之後,我們走出學校,對村民進行調查走訪。通過面對面的交談我們掌握的第一手的當地環境及發展資料,發放回收調查問卷為詳細深入了解打下基礎。
在支教的這幾天里,我們深刻的了解到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對我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在學校我們學習接觸的都是理論知識,只有通過在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我們的理論高度豐富我們的社會了解。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我對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提高了把愛國主義的具體行動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有效結合能力。給同學上課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為了讓同學們活躍起來,我給大家講鼓勵學習,自己鼓勵自己,同學之間相互鼓勵,所有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都會得到大家的掌聲,回答問題要抬頭大聲。我和同學之間的通暢交流、相互反饋很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人們一般喜歡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澆灌充滿希望的幼苗。有幸自己也能親身體會一下做教師的滋味。當我第一次踏上講台,沉著地看著台下幾十雙求知的眼睛,頓時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彷彿又出現了當年自己讀小學的那一幕幕。與村民的交流調查使我深刻體會到山區人民對自己家鄉美好環境的自豪和對農村迅速發展的熱烈期盼。
這都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和體會,我們大學生帶著知識、帶著激情、帶著夢想、帶著思想,以一名志願者來到了基層、服務新農村建設,用我們短暫的青春時光做我們一生都不會後悔的事,應該做到: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開展活動服務基層,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只有把科學發展觀做到實處才能更好的完成一名學生黨員的使命。二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相比我們在學校的生活,南部山區的日子要艱苦的許多,在這里我們的洗澡用水都成問題,我們要做好守得住清貧難得住寂寞。三要放棄「鍍金心態」,認為到支教是一個鍍金的好機會,沖著榮譽去,工作浮於表面,不求深入,這樣不僅對不起我們的學生,更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我們要樹立腳踏實地工作的態度,真正沉下身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實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努力盡到一名學生黨員應盡的義務;四要對工作有感情,我們支教不應該僅僅把農村當成是支教結束後就離開了的工作單位,而應該將之作為我們自己的故鄉,這樣有利於開展工作,溝通感情,增強工作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將來即使離開農村,也不會後悔的;五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不斷充實自己,提升工作水平,要放下「天之驕子」的架子,多向老師學,向百姓學,向生活學,向實踐學,要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才能無愧於我們這個學生黨員的身份。
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帶去青春,留下足跡。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讓我們學到了許多校園里學不到的東西。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南部山區的環境發展和農村教育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認識到一名學生黨員的社會重任。通過社會實踐我們可以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磨練吃苦耐勞的意志。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我們應該積極投身到火熱的社會實踐當中,用我所學、盡我所能為祖國的發展、社會的前進貢獻我們的青春!
絕對新的
我09年暑假用的
自己改改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