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不少於3000字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扎實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關繫到農業、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富裕,而且關繫到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使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總體上經濟發展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勢下,中央作出的又一個重大決策,是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具體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把農民作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2、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3、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4、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5、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6、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7、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8、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9、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總之,建設新農村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切切實實地提高農民的素質。我們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要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Ⅱ 關於新農村建設暑期實踐報告
你可以參考一下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Ⅲ 如何寫好一篇新農村建設的社會實踐報告
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報告
字體大小:小中大
××村為文殊鎮下轄行政村,緊靠蘭新鐵路復線,嘉-祁縣級公路橫貫境內,村域位於鎮區西北部,與嘉峪關市雙泉農業綜合開發區相連,距離市區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文殊鎮總體規劃的中心村之一。
一、××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1、人口與收入。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455戶,1692人。現有勞動力1169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70人,初中程度470人,小學程度529人。現從事第一產業713人,第二、三產業456人。2005年人均純收入4809元,其中:種植業1551元,養殖業1130元,林業75元,第二、三產業2053元。1996年嘉峪關市政府對三鎮農民住宅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截止2005年,全村小康住宅磚混結構住房達67%,磚木結構住宅25%,戶均32平方米。
2、農業生產。全村現有耕地321.43公頃,人均2.84畝。2005年糧、經、飼結構達到10:81:9,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07畝,經濟作物3146畝(以蔬菜、瓜果為主),飼草地341畝。××村因水資源較豐富,農業灌溉條件較好,是嘉峪關市主要的精細蔬菜供應基地,主要特色農產品有蔬菜、瓜果、大蔥、優質馬鈴薯等。全村現有日光溫室1000座。
3、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全村現有道路25公里,「u」型襯砌渠道22公里,人畜供水管線14公里。農村供電網改造已完成,可滿足10~15年之需。村內電話入戶率46%,有線電視入戶率87%。現有個體商店9家,從業人員9人。有小學1所,校舍面積1570.92平方米,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村內有公共汽車站1個。村委會現有辦公用房420平方米,村組幹部共13人,其中黨員9人。村集體收入3萬元。該村西端是雙泉農業開發區,現有各類企業138個,企業產品達20餘種,從業人員達386人;從事商貿、娛樂等服務業的個體工商戶達39戶,從業人員達70餘人;村域內雙泉水庫東側的××渡假村生態農業旅遊開發區從2000年開始興建,現已初具規模,現有經營戶數12戶。2005年全村參加社會保險的戶數為85戶。
4、林業與生態環境。現有農田林網1314畝,覆蓋率32.9%;村莊綠化面積475畝,村莊林木覆蓋率11.9%;河、溝、渠植樹66畝。
二、××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利條件
1、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村地處嘉峪關市城鄉連接地帶,距離嘉峪關市區僅有8公里,距離嘉峪關火車站6公里,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嘉-祁縣級公路貫穿全村,是城市化的優勢輻射區,隨著嘉峪關市南區的開發,××村即將與城市連接為一體。
2、充足的水資源條件。××村地處雙泉水源地,地下水年溢出量近3000萬方,為發展淡季蔬菜生產、高寒淡水養魚及旅遊觀光提供了較好水資源條件。
3、較好的產業開發條件。××村與雙泉農業綜合開發區相連。開發區規劃面積133公頃,建設分區6個,區內電力、通訊、供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備,現有各類養殖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12家,規模較大的養殖企業有大地肉羊養殖場、廣哲獺兔養殖場,兆興豬場和2004年開工建設的萬頭肉牛養殖場。農產品加工企業有金匯3000噸脫水蔬菜廠和2000噸果蔬氣調庫、1000噸棉籽油加工廠、年屠宰加工10000萬頭牛和5000萬只羊的中昌肉食品加工廠及100噸文殊食用菌廠。雙泉農業開發區的建設,為××村發展二、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同時也為產業化建設,提高就業安置能力奠定了基礎。
4、穩固的農戶經濟發展基礎。××村是嘉峪關市精細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種植為本村的優勢產業,種植面積佔全村耕地面積的55.2%,全村現有日光溫室1000多座,佔地面積1380畝,戶均2座以上,每年向城市提供淡季蔬菜2500噸,大田蔬菜4000噸左右,農民僅從淡季蔬菜中獲得的收入達3500元。近年來,隨著雙泉農業開發區的建設,農戶養殖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公司 農戶的養殖產業化運營機制正在形成。
5、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近年來,××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發展「兩品一游」的思路,充分利用雙泉水資源條件和自然植被條件,規劃建設了××渡假村,總面積40公頃。現已建成少數民族風情園12家,累積投資達200萬元,安排就業人員40餘人,已逐步成為本市城市居民的休閑度假區,為該村大力發展旅遊觀光業、增加集體經濟積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省、市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決定,確定××村建設思路為:以村莊規劃為龍頭,以「一村兩業」建設(即一個優勢種植產業和一個特色養殖產業)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田園風光、現代生活」為主線,以「路面硬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為目標,全面實施「12-1」工程(即一組一個生態公園、一組一條樣板路、一組一個文化活動室、一組一條葡萄長廊、一組一個商業網點、一組一座公共浴池、一組一處垃圾收集點、一戶一座衛生廁所、一戶一個沼氣池、一戶一個暖棚圈舍、一戶一座日光溫室、一戶一個太陽灶),加快基礎設施、產業開發、社會事業、生態環境、社會保障等項目建設,努力把××村建成為「村美、戶富、風氣好、班子強」的新型小康村。
(二)建設內容:
1、基礎設施建設圍繞農田水利、基本農田、鄉村道路、農村供水、農村通信等重點,以村莊整治為核心,實施以下項目:一是加快××村高標准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使該村的水資源利用率由現在的65%提高到85%以上。二是按照「雙千元田」建設目標,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人均達到2-3畝高標准農田。三是完成居民點道路亮化工程、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和村組「綠色通道」工程。四是利用電信光纖入鎮的條件,建設××村信息平台,以村小學遠程教育設施建設和村級農業信息服務站建設為主,積極鼓勵寬頻入戶,切實解決農業信息到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2、產業開發突出抓好「一村兩業」建設(即,一個優勢種植產業和一個特色養殖產業)。重點搞好食用菌產業化生產基地、花草苗木生產基地、精細蔬菜生產基地、肉牛肉羊養殖產業開發建設、××村民俗渡假村、農貿市場、商業網點及養殖服務設施建設、示範村農民技術培訓,通過以上七項工程的建設,大副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戶均有一個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的奮斗目標。
3、社會事業重點建設文化先進、衛生完善、教育發達、社會保障的小康村。一是完善村組文化活動室,保證村文化、科技、體育等各項公共活動需要。二是按照九年義務教育建設要求,完善村小學教育設施,提高教學質量。三是加快村醫療所及計劃生育輔導站建設,全面提高村級醫療設施及服務水平。
4、生態環境建設按照生態環境優美、居住環境衛生標准化的要求,積極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四旁植樹等生態林業工程,提高村民住宅的設施水平,建設沼氣池、暖棚圈舍,實現農村居家環境清潔、整齊、優美、標准。
5、社會保障重點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農民參保意識,積極動員農民群眾參加醫療保險,努力實現參保率達到85%以上。
6、加強村級政權建設,充分引導和發揮好村級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帶頭作用,在完善村級陣地建設的基礎上,抓好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
通過以上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開發、社會事業、社會保障及「三個文明」六個方面的建設,把××村建設成為產業特色明顯、生態環境和諧、自然風光優美、社會各項事業發達的新型小康村。
Ⅳ 求一篇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報告,不用很原創,急!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提出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本次調研,我通過組織座談、發放徵求意見表、入戶等方式徵求了200餘人的建議和意見,對武趙村新農村建設提出如下思考。
一、基本情況
武趙村位於渭南市區以北17公里處,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145戶,583口人,耕地面積1260畝,栽植冬棗12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95%,其中大棚冬棗200畝。2003年被省農業廳評為「一村一品」示範村,2007年在楊凌農博會上獲「一村一品」引智基地稱號,同年通過了國家級無公害冬棗示範基地驗收,2008年全村農業生產總值達到800萬元,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441元。現2.9公里村道已全部進行了水泥硬化;襯砌渠道7公里;已建沼氣池26口,在建24口;投資13萬元建成150平方米村級活動場所1個;投資30餘萬元新修村道排水溝4680米;人畜飲水工程全面完工,入戶率達100%;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村道實施了「三化」(硬化、綠化、美化),建成了2個固定垃圾堆放點,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村安裝了警鈴,村民法治意識普遍增強。村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秩序良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村民素質普遍提高。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觀念落後,對新農村建設認識欠佳。在農村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象,群眾都知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詞,但問其涵義,知道者聊聊無幾,更不用說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由於農民知識較低,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時,對新農村建設不關心,積極性不高,存在嚴重的「等、要、靠」思想。
(二)民主管理與民主決策缺乏公眾參與。雖然說近幾年武趙村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在民主管理方面仍存在些許問題,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但是在村某些重大事項的建設上,村兩委會沒有廣泛的徵求群眾意見,在建設當中,部分群眾對此提出異議。
(三)現代產業發展較慢,制約農民增收。一是目前冬棗作業主要以傳統的方式為主,受自然的影響較大,遇到好的年份,產量、價格還不錯,遇到不好的年份,直接影響農戶增收;二是在冬棗收獲的時候,部分村民錯誤地追求提早上市,往往提前20-30天就開始采買,此時冬棗的品質不好,賣「青棗」會對冬棗銷售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四)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有待加強。一是環境衛生的整治都是臨時性的、任務性的,在遇到上級檢查時,進行突擊打掃,沒有形成長效機制,科學管理;二是由於基層管理漏洞和群眾自身原因,宅基地常常出現超高及規劃不合理現象。
(五)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近幾年,群眾都比較重視發展經濟,而忽略精神文明建設,農村文化生活單調,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三、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抓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利用宣傳欄、標語、宣傳單及廣播等有效宣傳媒體,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使全體村民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二是組織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和全體村民大會,組織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提高群眾認識,使廣大村民了解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增強村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使村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角色、主體作用。通過這些方式,調動廣大村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抓制度建設,完善民主管理機制。
建設新農村為了群眾,新農村建設要依靠群眾,新農村建設的成果由群眾共享。建設新農村,就是要從群眾最需要解決,最關注的問題入手,充分聽取、採納群眾的建議和意見,讓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上急下冷」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要嚴格按照《渭南市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的總體要求行事,一是從加強兩委會班子建設入手,對村兩委會成員的職責進行細化分解,逐項落實;二是落實村民自治,不但要進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議事、村民議事和公示公開制度,重在落實好,讓村民廣泛享有村務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通過這些舉措,使全體幹部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投入到民主管理和新農村建設之中。
(三)抓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一村一品」工程。
一是按照《武趙村五年規劃》的發展思路,做好對村民的培訓、引導,擴大冬棗設施大棚的規模,推廣透光、高產新技術,實施標准化作務,打響「渭樂天」品牌。2008年底,投資約28萬元建成具有現代設施的冬棗試驗棚10畝,目前效果十分顯著,要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冬棗設施大棚的規模;二是成立秦東冬棗合作社武趙分社,在以前合作社運營的基礎上,查找問題和不足,進一步完善制度,真正實現農村合作社是保障農戶利益,實現經營管理的目的。
(四)抓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制定村莊規劃方案,落實道路紅線和庄基高程紅線,實現村莊建設科學管理;二是成立村級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制定衛生管理辦法,落實清掃人員及其工資待遇,使此項工作有章可依,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三是經常性組織村民開展房前屋後衛生大清理、大掃除活動,改善村民的人居環境;四是把好報建關,對有問題的不予報建;五是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免費為農民群眾提供一些建設項目的設計圖紙,保證鄉村建設的設計規范;六是把村建設管理同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五)抓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村民關系。
一是要村、組幹部帶好頭,節儉辦理農村紅白喜事,努力減少鋪張浪費;二是要加強農村文化娛樂氛圍,成立武趙村鑼鼓隊、籃球隊和群眾自樂班,不定期的開展活動,不斷繁榮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認真組織開展「五好家庭」、「好婆婆」、 「好媳婦」等的評選活動,在村裡樹立榜樣,在廣播里對她們的先進實際進行宣傳,號召全體村民向她們學習,樹文明新風,構建和諧村民關系。
(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一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保證。二是要切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不斷完善議事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實行村務公開,建立村規民約。三是要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廣大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建立黨員幫扶制度。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農民的主體地位在新農村建設中應逐步得到鞏固,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堅持20字方針不動搖,全力推進武趙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快又好的發展。
Ⅳ 關於"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的社會實踐報告
山西省太谷縣任村鄉郝村「引智入村 倚棚致富」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2月4日是農歷立春,一大早,郝村農民侯錦秀家的電話就響了。「是訂購草莓的,前幾天已出手了500公斤!」侯錦秀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一畝一分地,能產3500多公斤,按眼下的價格,收入3萬塊錢沒問題。」
侯錦秀家的草莓栽植在溫暖如春的大棚里。「棚栽業」是個新名詞,在山西省太谷縣的郝村卻家家都在做。春節就在眼前,村裡200多大棚的蔬菜、瓜果正是出手的好時機,村裡410戶人都在忙。村黨支部書記張雲奎說:「過去是窮忙,現在是忙富,忙得踏實,忙得高興呀!」
靠科學技術引路,憑現代農業致富。去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10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5200元。
約定俗成的習慣
郝村有一個好習慣,遇到困惑的事,走出去,開開眼。碰到難題,把能人請進村。全村共有4350畝地,10年前,種的都是「大路」貨,春種秋收,人均收入沒超過1000元。1985年,村幹部坐不住了,一趟一趟往位於縣城的山西農業大學跑,一遍一遍地看人家的實驗田。得知種子市場看好時,他們又轉身往太谷縣種子公司跑,三番五次請人家看村裡的地,與種子公司簽訂了合同,搞起了玉米種子的種植。10年間,村裡的制種面積由600畝擴大到2000畝,畝收入超過了2000元。
山上的溝溝壑壑閑著,1990年,幹部們又開始跑林科所,回來後,提出了「要想富,一戶一畝經濟林」的口號,他們把技術人員請來駐村服務,手把手地教著干,兩年新栽果樹500畝,如今,這些果樹每畝收入達到2500元。
溫飽不等於富裕。為了讓更多的人走上真正的富裕之路,1999年,村幹部又把眼光盯在了「棚栽業」上。依然是原來的老套路,帶上當地的土特產,幾上河北和山東,仔細地問,仔細地看,把專家請進村好吃好住好待遇。當年,104個「壽光型」冬暖式蔬菜大棚誕生在郝村的田野里。從此,「棚栽業」在郝村蓬勃興起,去年,技術含量較高的拱棚又建起63座。
「乾的是技術活,吃的是科技飯,幾天不學習都不行。」從此,郝村每年請中國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的教授和專家進村培訓,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習慣。
五彩繽紛的大棚
春棚、冬棚、弓棚、拱棚、冬暖夏涼棚,郝村的200多座大棚形形色色,功能不同。500多畝大棚里,展現著當代農民的手筆。
紅色的番茄,綠色的豆角,紫色的茄子,黃色的韭芽,青色的辣椒,郝村的大棚里五彩繽紛,品種各異。
什麼樣的棚,選什麼樣的品種大有講究,郝村的農民就是在這種「講究」中不斷提升的。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村民侯二林「主攻」的方向是耐莫尼塔西紅柿。他很專業地向記者介紹說,這個品種適於早春和深冬栽培,高溫和低溫下連續坐果能力最強,每斤售價要比其他品種高出1毛多,一棚純收入起碼是1萬多元。原來,村裡的許多人和山西農業大學的老師結了「對子」,村民種植的品種隨著市場走,什麼走俏種什麼,全村種植的蔬菜、瓜果有近20種高效新特優品種。
李文利是村裡公認的「老把式」,去年春天,他將自家的冬暖棚改造成了冬暖夏涼棚。李文利解釋說,這種大棚的好處是,夏天可以種植喜涼品種,冬天可以選擇喜溫品種,一年中,可以反季節性多茬生產,經濟效益自然提高。在他的帶動下,村裡先後建起了83個冬暖夏涼棚。
在郝村,棚栽種植已佔到全村農業總產值的56.3%,是農民1/3以上的現金收入來源。村裡的任務主要是搞好服務,在大棚區,村裡配備了比例施肥、澆水器等節水設施,推廣了膜下暗灌、軟管滴灌及噴灌等節水技術。
披金掛銀的葡萄架
「青葡萄,紅葡萄,比不上郝村的金葡萄」。這是流傳在當地四鄉八村的一句順口溜,意思是說,郝村的葡萄含金量較高。
郝村一簇一簇的葡萄架是順應市場的需要而「生」的,這種「有備而來」、「有的放矢」,決定了她與眾不同的身價。
韓玉之的那種短枝早熟葡萄是在大棚里栽植的,是絕對的鮮食葡萄,普通的葡萄中秋節前後才能見到,而這種葡萄六月份就可以上市了,價格自然比普通品種高。在郝村,這樣的鮮食葡萄架有150畝,每畝的平均收入到了3000多元。
更大面積的葡萄架是生產釀酒用的葡萄,共有350畝。1996年,香港龍特公司的「怡園酒庄」落戶太谷,該企業是專門生產干紅葡萄酒的。村支書張雲奎拿出渾身的解數找廠家,又請來農業專家進行土壤測試和調配,廠家被請去村裡十幾次,終於決定在郝村建設優質釀酒葡萄基地。僅此一項,郝村每年就增加固定收入162萬元。
夕陽西下,滿村通紅,一聲哨響,村裡的老年秧歌隊開始了排練和健身。(
Ⅵ 「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的社會實踐報告(不少於1200字) 謝謝!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這五句話20個字描繪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五句話20個字也概括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和任務,它表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規劃不一定就是好的,也不一定會帶來好的收益。現在寧陵縣陽一鄉已經有一個試點。那裡不是很理想,人民生活水平遠不及以前的日子過的好,惡霸實力占據著村委的領導工作,各種補償不能及時發放。農民失去了土地,有錢的外地富商承包了全村的耕地,農民只是給他打工,經濟收入遠不及以前了。
4月10日,河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在河南賓館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十屆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王明義,九屆省政協副主席劉其文等省領導出席會議並做重要講話。170餘名會員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河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簡稱「河南省農促會」)是由關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願為促進河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的相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離退休人員,專家,學者,企業家,農村致富帶頭人等參加組成的一個公益性社團組織。其宗旨是「服務三農,發展創新,促進和諧,共建小康」。
據介紹,河南省農促會成立後,將積極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信息、項目、資金、技術以及法律政策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調研和論證;組織力量開展新農村建設需要的各類培訓,幫助農村幹部,技術人員,產業、行業管理人員提高綜合素質和領導、管理水平。組織會員參加有益於新農村建設的社會活動,著力組織促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城鄉協調發展的活動。
會上,劉其文當選為首任會長。
新農村建設2010年只是郊區與沿路線建設和各鄉城鎮規劃。暫時沒有說,只是下邊群眾把政策領會透。
發展現代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早在2006年,我們黨就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並初步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總的思路。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發展現代農業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總思路,必將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就新形勢下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十七屆三中全會從7個方面進行了部署,引人關注的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被放在7項部署的首位。專家表示,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對糧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體體現。
此外,全會還就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等作出了具體部署。
有關專家表示,全會針對我國農業生產中的薄弱環節作出系統部署,目的就在於從根本上改變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真正建立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在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的情況下,全會還研究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強調要加強農業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全程監控,切實落實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專家表示,這段表述雖然篇幅不長,卻鮮明地表達了我們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可以預料,今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Ⅶ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家鄉帶來的變化調查
一、 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寒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時間:2007年2月7號至2007年2月27號。
地點: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七里店村及附近幾個村莊:沙坡池村,王莊村,毛庄村,孫庄村。
方式: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從農忙到農閑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三、 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2、 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體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Ⅷ 尋找一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範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家鄉帶來的變化調查
一、 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寒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時間:2007年2月7號至2007年2月27號。
地點: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七里店村及附近幾個村莊:沙坡池村,王莊村,毛庄村,孫庄村。
方式: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從農忙到農閑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來說
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裡還是自己家裡,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裡看電視或者聽廣播,23%打撲克,10%左右搓麻將,7%下象棋,另外的6%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
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游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路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游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裡,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於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裡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建議農村鄉鎮的相關部門和幹部多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組織開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類的文化活動,為他們購置一些健身器材,使農村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三、 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 賭博風的抬頭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 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四、 幾點建議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體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