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你是新農村建設駐村幹部

你是新農村建設駐村幹部

發布時間:2021-02-20 14:56:47

㈠ 今天下午被領導叫去,說是要派我去搞新農村建設,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原本是處級後備幹部去的,但我們單位

不知道你在單位的具體了際關系等情況,我認為是份內工作,去年4月上旬以來,承蒙組織的信懶和重託,我有幸成為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隊長中的一名,具體聯系全州縣18個鄉鎮的274個行政村(含8個區定貧困村、7個支教點)的農建、扶貧、支教、新農村建設、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等工作,管理31個市直後盾單位、97個縣直後盾單位和18個鄉鎮黨委所派出549名(其中市直派駐村指導員24名,縣直派駐村指導員251名,鄉鎮派駐村指導員274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和7名市派支教隊員。
由於本人以前從未接觸過農村工作,再加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是一樣新生事物,剛接觸這項工作時我真有點大姑娘上轎第一回的感覺,心裡沒底,思想上沒准備。但通過三個月的工作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農村工作的復雜性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下面,我結合本人三個多月以來的農村工作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深入農村要過「三關」
一是思想關。針對各位指導員都是從各級機關,各級部門,不同崗位上抽調出來的,以前從事的都是機關工作,現在下派到最基層的農村擔任指導員,一時換位思考和角色轉變難的實際,我通過在走訪和召開會議不斷進行宣講,讓各位指導員明白:我們雖是上級機關派來的,但並不是什麼領導,從事和面對的是基層工作,不要把自己當成領導,只會發號施令,指手畫腳,要遵從當地農民的意願、習俗,尊重村幹部的工作,具體工作要做,但更要考慮全村的發展,更要注重長遠。工作重點要放在理思路、出點子、搞協調和督促落實上,要做到參與而不包辦,幫忙而不添亂。
二是生活關。進駐農村,遠離城鎮生活,吃、住、行都存在諸多困難,這一點對我們每位指導員來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加上全州相當一部分村是貧困村,生活上我們指導員大都自己找生火做飯。住房上,多以木板房、土壞房為主,為促使新農村指導員能安心基層工作,除經常下鄉看望他們之外,我還親自與他們所在單位主要領導聯系,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
三是寂寞關。由於方言影響,交流存在困難,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新農村指導員面臨和周圍人談不在一起。玩不在一起的局面。遠離親人、同事和熟悉的環境,孤獨和寂寞的侵擾新農村指導員將不可避免。困難是顯而易見的,關鍵是如何面對困難。為此,我經常召集市派指導員集中討論:我們是來干什麼的?政府對我們的期望是什麼?把這些問題討論清楚了,面前的這些困難也就不成為困難了。

二、進入工作要有「三心」
當前,農村基層幹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衰退,究其原因,是農村基層幹部的觀念、能力和作風不適應新時期農村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造成干群之間隔閡加深,不是群眾疏遠了幹部,而是幹部脫離了群眾。群眾抱怨幹部「不象話」,幹部埋怨群眾「不聽話」。一些幹部下村「一溜煙」,圍著公路轉,隔著玻璃看,群眾想說個話都難;一些幹部到村委會坐一坐,從來不進農家門;一些幹部不尊重群眾意願,工作搞強迫命令的「蠻干」,搞「路邊花」的「虛干」,搞毫無效益的「白乾」,如此等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的基層幹部丟掉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好傳統,淡漠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所以群眾才對幹部有怨言。干群之間隔閡加深,直接導致了言路不通,感情不通,政令不通。要尋找改善干群關系的「金鑰匙」,本人認為關鍵是「虛心、真心、決心」六個字。
(一)用虛心吸引群眾。通過三個多月的不斷實踐,我切身體會到,現在群眾獲取知識、政策、信息的渠道很多,思想活躍,要搞好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切忌總認為自己比群眾高明,更不可信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在群眾面前,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良好作風和虛心求教的真誠態度,無論你懂不懂的事情,都要虛心向群眾請教,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這樣就會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消除群眾對你的陌生感,增強群眾對你的信任感,促進與群眾的融洽感。如果你一來就在群眾中指手劃腳,說長道短,長篇大論,高高在上,就會造成群眾與你的距離感,增加群眾對你的反感,失去群眾對幹部的信任感,這樣就失去了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把群眾緊緊吸引在你的周圍,幹部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凝聚力,才會有號召力和戰鬥力,做起工作來才會如魚得水,得心應手。為此,我在自覺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同時,更為注重深入實踐調研,主動向群眾學習、向基層幹部學習農村工作的具體方式、方法。不斷積累農村工作經驗,在服務群眾中提高農村工作的能力。嚴格約束自己,做到了不圖虛、不爭功。努力為群眾多辦實事、做好事。並針對新農村指導員對農村工作不可能人人都很熟悉,個個都很精通的實際,加強具體指導,幫助他們把握農村工作的規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用真心對待群眾。我深知群眾是最善良的,哪怕是真誠的一句安慰,實際的一點行動,他們都會看在眼裡,銘記心裡,真誠感激。做群眾工作,與群眾交往,要以心換心,不要在群眾面前說大話、放空炮、亂表態,要事實求是,腳踏實地,要視群眾為朋友,真誠溝通、真心交往,誠心對待。當群眾遇到困難時,堅決要把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要積極幫助他們想辦法、出主義、解難題。這樣才能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在當前農村的人口與計劃生育這個老大難問題上,我要求指導員工作重心前移,把強大的政策宣傳工作作為突破口,耐心細致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讓群眾知政策、懂政策、怕政策、守政策。對個別群眾對有的工作和政策不理解的,要做深入細致的宣傳解釋工作,舉一反三、不厭其煩、耐心說服,盡量多做工作,少採取強硬措施,產生的效果為歷年少見。
(三)用決心鼓舞群眾。當前,我們的農村基礎建設還比較落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群眾在生產生活方面還面臨著諸多困難,群眾要求我們辦的事情還很多,但無論是辦得到或辦不到的事情,我們都要高度重視,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對能辦的事情要盡快辦理,對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做好疏導解釋工作,對通過努力創造條件才能解決的問題,要力所能及,切忌對群眾的要求採取漠然視之的態度,要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向群眾宣傳貫徹好中央的精神,把群眾的思想統一到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上來,把群眾的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目標上來,結合村情組情,科學作出新農村建設規劃,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讓群眾對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充滿信心和決心。

三、接近群眾要有「三貼」
(一)在感情上要與群眾要貼心。為達到與老百姓貼心的目的,在具體工作中我要求指導員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自己做到在思想上尊重指導員、在感情上貼近指導員、在生活上關心指導員、在工作上依靠指導員,善於聽取指導員的意見和建議,關心指導員的生活、工作情況。其次,就是要牢固樹立為群眾服務的思想,始終不脫離群眾,心裡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真正做到聚民智、順民意、解民憂、幫民富、保民安,有效地形成改變農村面貌的工作合力,在工作中力求與群眾零距離接觸,不打官腔,不擺架子,扎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要求駐村指導員還應注意在衣著與生活細節上貼近與農村群眾之間的距離。要少一點高貴,多一點朴實,少一點嬌氣,多一點粗糙,這樣群眾才會接受你,歡迎你。比如夏季,頭戴一頂草帽,身穿圓領汗衫,臉上帶著微笑去進村入戶,就會使農村群眾多一份親情感。此外,還要求市、縣指導員要以一位鄉鎮、村幹部來要求自己,自覺地融入到鄉鎮、村幹部中去,不以市、縣幹部自居,積極參加鄉鎮、村組織的各項活動。通過三個多月的實踐,我深刻體會到許多時候只要我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能得到群眾的體諒和歡迎,是能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雖然我們在剛下農村時,農民對我們抱有老大的不信任感。但是我們放下機關幹部的架子,做到心到、情到和力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農民,尊重他們的人格,下村入戶到與他們平心氣和地談心,與他們交朋友,通過最傳統、最實在的方式方法來宣傳黨的政策方針,使群眾感覺到指導員是他們的貼心人。生活上不吃、不拿、不要,工作上能與群眾打成一片,處處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替群眾說話與傳聲,增進了感情與友誼。對一些不符合政策法規的事,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進行曉之以理的說服,讓群眾從內心裡接受。農村群眾有牢騷和情緒不怕,怕只怕我們這些機關幹部在深入基層群眾第一線和思想上的「不到位」。有道是:人心齊,泰山移。只有和群眾貼心、同心、齊心,才能找出解決農村問題的症結所在,才能做好群眾的知情人,才能激發廣大農民的「雙轉」熱情。
(二)在語言交流上要貼切。 與群眾交流必須實事求是,真誠和善。除了噓寒問暖、與農民促膝談心外,還可考慮根據實際情況把工作職責、任務使命和權力責任適當說清楚。有些群眾對新農村指導員工作不太了解,需要說明解釋;有些對上級下派的新農村指導員及其工作隊寄予希望過大,一旦新農村指導員盲目答應的事情沒有辦成功則會遭到群眾的質疑,所以在進村入戶當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語言的藝術性。
(三)在行動上要和老百姓貼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多為所在村的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是駐村工作中必須要做的。但關鍵要因地制宜,要換位思考,要多從老百姓的角度思考。比如市排水管理處派駐才灣鎮村秦家塘村的駐村指導員龔偉國剛進村時工作無從著手,但他通過與群眾「三同」,通過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分析本村的資源優勢,採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幫助該村引進甜玉米種植的項目,落實種植面積1500多畝,預計每年可為當地群眾戶均增收300元以上,深受群眾歡迎。又如市民政局派駐文橋鎮白毛村的指導員鄧丕旺,根據白毛村山多樹木多水源豐富的特點,採取長短項目相結合,多方爭取資金4萬元,在所駐村著力實施了養鴨、木材加工和葯材種植項目,目前養鴨項目初見成效。辦了實事,群眾得到了實惠,得到了切實的利益,就會更歡迎指導員,更擁護區黨委、市委和縣委的決策,心與黨會貼得更緊。再如縣國稅局新農村指導員周微入駐後,在調查研究與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多方聯系,爭取資金,組織實施了村灌溉設施和村中心道路修建工程等實事項目,受到了群眾的贊譽和歡迎。辦實事不是駐村工作的全部,有些不拿錢拿物的「軟投入」也應去做,能夠多做的還要多做。例如,我們的新農村指導員常到困難戶家中坐坐,他會感受到政府的關心;常到老黨員那裡看看,他會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常到養殖戶的豬場雞捨去轉轉,他會感受到上級的支持。一次,我去走訪受洪災影響的幾戶農戶,幾句關切問候的話語,農戶們就覺得新農村指導員真好,能考慮他們的利益。這些沒有送錢送物的軟性投入,收到了和辦實事一樣的效果,和辦實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說明實事要辦得貼近老百姓,「軟投入」的工作也要做,做好了,同樣能達到駐村工作的目的。

四、搞好工作要有「三法」
(一)謀劃工作要有想法。如何抓好著眼點。打開新農村指導員工作的局面。經過不斷的調研和摸索,我認為關鍵要從小事做起,從創新載體,明確職責任務開始,為此我結合「爭先創優做明星,打造桂北先鋒行」、爭創「五好」支部和「雙聯雙促」結對幫扶等活動的開展,在全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六個一」。即1、抓好一個村級班子;2、健全一套規章制度;3、理清一條發展思路;4、幫扶一戶貧困農戶;5、辦成一件實事好事;6、紀實一本駐村日記。按照「六個一」的標准,明確要求農村工作指導員要做到四點:1、善知農事。要了解農村的風俗民情,知道村民的所想、所盼,掌握基本的「三農」知識;2、能抓要事。要突出工作重點,善於抓村班子建設,抓創業承諾制的落實,抓上級布置的階段性中心工作,抓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每年要為聯系村辦好1件實事;3、樂辦小事。要根據老百姓的要求,力所能及的為群眾提供一些「小」服務,真心實意的解決一家一戶碰到的「小」困難,如每月與村干交流談心不小於2次,每年為黨員(群眾)上黨課或技術課不小於4次,努力實現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每個季度至少要公布1次;每月深入村組走訪、慰問群眾6戶以上,確定一戶貧困農戶為幫扶對象,走訪慰問困難戶、主動幫助聯系咨詢、代辦證件等,以真事暖民心、聚民心;4、敢管難事。碰到難事、棘手的事,不迴避、不推諉,要敢抓敢管。並明確農村工作指導員要念好學、勤、實、公「四字經」:所謂學,就是適應新時期農村發展的需要,強化學習,積累經驗,提高素質,不斷滿足群眾對我們工作的新要求;所謂勤,即重心下移,不折不扣的落實農村工作指導員駐村制度,保證每周2至3天的駐村時間;所謂實,即要求真務實,講實效、干實事,以扎實的作風,實實在在的為村裡做點事;所謂公,即幹部一定要有公心,公平、公正的履行好職責,維護好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望和形象。
(二)開展工作要有方法。本人認為,抓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不管輕重,事無巨細,眉毛鬍子一把抓,群眾反映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設想給予一攬子解決。這樣不僅不可能,反而會沖淡主要任務,貽誤大局。這就有一個「方法」的問題。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有的可以「介入」,有的則應「超脫」。問題中屬於縣委、政府布置的任務的,就堅決「介入」,主抓、狠抓;不屬於所布置任務或是與之聯系不緊密的,就可以「超脫」,緩抓或不抓,也可以反映給鄉鎮黨委、政府或有關部門去處理。即使是屬於所布置任務的問題,也不能齊頭並進,也要有先有後,分個緩急。看準了這個主要問題,我就首先「介入」其中,把抓好各鄉鎮新農村指導員工作組長和黨委書記為首要任務來抓。通過多次督促檢查和通報,促使各各鄉鎮新農村指導員工作組長和黨委書記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保證了農村指導員積極性的發揮。在這方面做的好的,如市博物館,針對所駐前進村靠近縣城、矛盾糾紛多的特點,充分當好調解員、滅火器。當好了中間角色,調解和化解了各種矛盾,深受黨委、政府和群眾的歡迎。
(三)實施工作要有做法。農村工作,看似單純,實際復雜。工作隊長在縣里開展工作,面廣量大,一個人面對548名指導員不能單打獨斗,很多工作最終還是要依靠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依靠鄉鎮黨委、政府採取措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教育農民及村幹部提高理論素養,掌握種植養殖的技術,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組織新農村指導員、村幹部、黨員、群眾來開展和實施,為此我在親自抓的同地,積極協調,經常向縣委領導匯報,得到領導重視,開展起來也就比較容易。像我縣各鄉鎮指導員組長,能否依靠他們去開展工作,我當初心裡沒有底兒。經過實地觀察和了解,我感到,各鄉鎮新農村指導員工作組長和黨委政府雖然合力欠強,但個人能力水平還是有的,是可以依靠的。這樣,我在開展工作時,就盡可能與各鄉鎮及新農村指導員工作組長多商量,並把需要交給他們去完成的工作交給他們去辦。而對於各鄉鎮新農村指導員工作組長所反映的指導員駐村問題,我認為市委要求指導員原則上住在村裡,主要工作在村,就是要求我們能夠認真駐下來。駐下來並不是目的,而是要切實幫助所駐村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扎扎實實為群眾解疑難,辦實事,引導、組織群眾脫貧致富,改變村容村貌。要做好這些,只靠「駐下來」是不行的,很大程度上還要靠「跑出去」。例如,呈報項目,籌措資金,申請貸款,請技術人員來講課,外出參觀考察等,都需要跑出去才能辦得到,有時跑一次兩次不行,還需要跑三次四次。有時雖徒勞無功,但是,本人以為,這樣的「跑」是必要的,不去跑一跑,有些事就沒法辦成,駐村工作就要打折扣。因此,我鼓勵該跑的時候,也要捨得花時間、花力氣去跑。由於得到了認可,各指導員工作干勁非常之大,如文化局派駐的新農村指導員,在本單位拿不出錢的情況下,通過跑,不僅幫所駐村跑來了資金,也跑來了項目,解決了用水難、行路難等實實在在的問題。

五、落實工作要有「三實」
一是踏實干。實踐證明,凡是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埋頭苦幹,扎實工作的同志,都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都能夠贏得群眾真心實意的尊重和贊譽。對於那些工作漂浮,不願意吃苦,不關心群眾,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幹部,群眾十分反感。為此,在具體工作中我要求各新農村指導員除深入農村進行走訪調查,了解不同類型農戶的不同情況和要求,主動與他們溝通思想,進一步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密切與農民群眾的關系外,還要求他們要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研究和解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根本性問題,努力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個三」。即力戒「三浮」,力戒浮在面上,力戒浮在紙上,力戒浮在會上。大量的功夫在室外,不能僅僅是走一走,看一看;要做到「三深」,就是要深入農戶、深入實際、深入人心。要與各類村民打交道,善於結交村裡各類朋友。農村的特徵之一是外出人員多,要加強與外出人員的聯系,這樣才能更加貼心;常懷「三心」,就是工作要安心,事業要用心,指導要盡心。
二是出實招。我在讓各新農村指導員明白全州縣是農業大縣,不發展沒出路,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難上難這樣一個道理的同時,深入做好了兩個方面的工作。新農村指導員方面:要求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與基層幹部一起,求真務實,大膽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子和具體辦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出實招首先要從思想觀念入手。要更多地給村幹部和農民群眾帶去新的信息、新的觀念,用新的視角和新的理念,幫助村幹部和農民群眾打破舊的思維框框,樹立牢固的市場觀念和創新意識,促使廣大群眾走出封閉保守,轉變生產經營觀念,增強農民群眾適應市場、自我發展的能力。善於總結提煉群眾的創造,善於把自己建設性的意見轉化為班子的集體決定,轉化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努力以親民、愛民、為民的實際行動,贏得農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後盾單位方面:要求農村工作指導員的派出單位、幫扶單位,結合本單位和各幫扶村的實際,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在定點幫扶工作中,通過提供人、財、物、技術、信息等支持措施,幫助包扶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穩定致富增收。同時要求各部門各單位要全力支持農村工作指導員的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他們落實好扶貧項目,及時對他們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做好後盾。
三是求實效。新農村指導員駐村的關鍵就是力求實效,為此,通過制定各項制度,將多項指標量化,有效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實。今年以來,通過市、縣、鄉各駐村指導員、支教隊員、農建隊員的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據統計,市、縣、鄉三級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走訪農戶數達17600戶,召開各種座談會843次,撰寫調研文章150多篇,宣傳政策法規3135次,提出合理化建議370多條。幫助落實水、電、路及廁所改造、砌圍牆等基礎設施項目182個,爭取落實幫扶資金290.5萬元,爭取捐贈物資15.4萬元。組織農村勞動力崗前技能培訓6820人次,多渠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019人。組織所駐村群眾修建道路60.35公里(其中新硬化道路39.95公里,其它道路20.4公里),新增有線電視受益人口2649人,新增移動通訊機站二個,新增程式控制電話的受益人口已達1.1萬人,新增照明用電受益人口8823人,新建橋梁3座、公廁14座,資助貧困生115人, 捐贈教學用品類課桌743套,電腦8台,報刊書籍7200多冊,其他教學設施7.2萬元。多方爭取建設資金66.7萬元,組織村民自籌資金133.5萬元,已完成了71座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任務。此外,駐村指導員還配合縣委開展各項中心和臨時工作,如:參與夏季計生集中宣傳服務、城鄉清潔工程和抗洪搶險救災活動等。組織種養能手和村幹部外出考察取經2750餘人次;建立健全各項制度150多項,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250人,發展黨員125人,調解糾紛561次,化解矛盾157件,從而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維護了農村的安定和穩定。

㈡ 發展生態農業是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某年輕農民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在自家菜園搞了一個

(1)異養(腐生)
(2)為了保持蚯蚓體表濕潤,有利於蚯蚓的呼吸
(3)細菌(分解者)在分解有機物時,釋放的能量釋放的高溫發酵(或無氧呼吸)
(4)通訊

㈢ 如何當好駐村工作幹部

■黎曉紅駐村幹部作為掛職最基層的農村「村官」,擔負著幫助農村基層搞好黨建,帶領廣大農民群眾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重任。駐村幹部要想在駐村工作中做好農村工作,取得好成績,筆者認為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建立一支學習型的幹部的隊伍,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是新時代我黨對廣大黨員幹部的要求。駐村幹部要認真學習黨關於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及創先爭優等理論知識,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從農村幹部和群眾身上學,從工作實踐當中學習,努力提高做好農村工作的能力。農村工作錯綜復雜,駐村幹部還要善於總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二是情系鄉村,樹立良好形象 組織幹部下基層駐農村,是全面統籌基層黨建工作及「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重要舉措。是改進幹部機關作風,培養鍛煉幹部的有效途徑。因此,駐村幹部要轉換角色,及時地從機關幹部身份向農村幹部身份轉變。駐村幹部在農村工作中,肩負著重託,代表著一級組織,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駐村幹部的每一句話都是黨和政府的「新聞發言人」,說話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要放下架子,情系鄉村,把自己作為村幹部的一員,融入到村務工作中,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參與而不包辦,幫忙而不添亂」。要把自己作為一名普通農民群眾,融入到群眾中,積極走村入戶和群眾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和聽取群眾的想法和意見,積極向農民群眾宣傳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做到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吃的不吃,不該收的禮不收。既要尊重村幹部,又要尊重當地群眾,與村幹部和群眾和睦相處,多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三是為農村發展經濟出謀獻策 駐村幹部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千方百計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尋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長期效益的項目。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做到從實際出發,從長期效益出發,選准幫扶項目。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工作中,駐村幹部要農民幫助改善生產條件,認真排查好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的「瓶頸」問題;幫助農民提高農技水平,做到扶貧扶智並舉。 四是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穩定 駐村幹部要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己任,進村入戶,調查研究,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排查和調解村民的矛盾糾紛,協助做好信訪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將群眾反映強烈、影響農村社會安定團結的各種突出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對一些土地糾紛、社會治安、水利糾紛、山林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駐村幹部要協助鎮、村幹部及時妥善解決。對各種社會、家庭、鄰里矛盾,以法以情以理做耐心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盡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五是要訪貧問苦,多辦好事實事 駐村幹部要牢記為農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從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有效地解決當地農民群眾的「行路難」、「灌溉難」、「看病難」等一系列實際問題。對當地的一些弱勢群體,如孤兒、單親家庭、留守兒童,五保老人、貧困戶等要進行必要的關注,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使他們體會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對有勞動能力,本人又有致富理念的貧困戶,根據實際情況引導他們搞種養或勞務輸出等方式致富脫貧。 駐村幹部要努力當好農村工作的「調研員」,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生產發展的「指導員」,管理民主的「監督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鄉風文明的「傳播員」。

㈣ 新農村建設駐村指導員今年結束明年還派嗎

這個不清楚

㈤ 淺談駐村幹部如何做好農村工作

■黎曉紅駐村幹部作為掛職最基層的農村「村官」,擔負著幫助農村基層搞好黨建,帶領廣大農民群眾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重任。駐村幹部要想在駐村工作中做好農村工作,取得好成績,筆者認為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建立一支學習型的幹部的隊伍,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是新時代我黨對廣大黨員幹部的要求。駐村幹部要認真學習黨關於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及創先爭優等理論知識,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從農村幹部和群眾身上學,從工作實踐當中學習,努力提高做好農村工作的能力。農村工作錯綜復雜,駐村幹部還要善於總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二是情系鄉村,樹立良好形象
組織幹部下基層駐農村,是全面統籌基層黨建工作及「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重要舉措。是改進幹部機關作風,培養鍛煉幹部的有效途徑。因此,駐村幹部要轉換角色,及時地從機關幹部身份向農村幹部身份轉變。駐村幹部在農村工作中,肩負著重託,代表著一級組織,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駐村幹部的每一句話都是黨和政府的「新聞發言人」,說話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要放下架子,情系鄉村,把自己作為村幹部的一員,融入到村務工作中,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參與而不包辦,幫忙而不添亂」。要把自己作為一名普通農民群眾,融入到群眾中,積極走村入戶和群眾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和聽取群眾的想法和意見,積極向農民群眾宣傳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做到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吃的不吃,不該收的禮不收。既要尊重村幹部,又要尊重當地群眾,與村幹部和群眾和睦相處,多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三是為農村發展經濟出謀獻策
駐村幹部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千方百計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尋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長期效益的項目。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做到從實際出發,從長期效益出發,選准幫扶項目。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工作中,駐村幹部要農民幫助改善生產條件,認真排查好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的「瓶頸」問題;幫助農民提高農技水平,做到扶貧扶智並舉。
四是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穩定
駐村幹部要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己任,進村入戶,調查研究,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排查和調解村民的矛盾糾紛,協助做好信訪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將群眾反映強烈、影響農村社會安定團結的各種突出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對一些土地糾紛、社會治安、水利糾紛、山林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駐村幹部要協助鎮、村幹部及時妥善解決。對各種社會、家庭、鄰里矛盾,以法以情以理做耐心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盡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五是要訪貧問苦,多辦好事實事
駐村幹部要牢記為農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從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有效地解決當地農民群眾的「行路難」、「灌溉難」、「看病難」等一系列實際問題。對當地的一些弱勢群體,如孤兒、單親家庭、留守兒童,五保老人、貧困戶等要進行必要的關注,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使他們體會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對有勞動能力,本人又有致富理念的貧困戶,根據實際情況引導他們搞種養或勞務輸出等方式致富脫貧。
駐村幹部要努力當好農村工作的「調研員」,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生產發展的「指導員」,管理民主的「監督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鄉風文明的「傳播員」。

㈥ 新農村建設駐村幫扶工作標准怎麼寫

給你個範文,裡面地名自己改就行。 新農村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及建議
――橫山縣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調查人:~~~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06級
調查時間:2007年7月
調查地點: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城關鎮
調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參加了我院組織的「您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活動,在調查中對橫山縣城關鎮的十戶農戶以及一處行政村領導機構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後在橫山縣縣委,縣政府,國稅局以及審計局進行了相關數據的調查。發現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總結出了一些個人建議,如下文。
根據我所調查,橫山縣規模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萬元左右,規模相對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於10萬元。但目前大多數村的經濟現狀都不樂觀。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約,企業改制斷了收入,稅費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資沒了收入;二是經濟發展空間小,受制於有限土地資源、資金和自然資源;三是財政轉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預見性支出不斷攀升,正常運轉難以為繼。村級集體往往經濟薄弱、無錢辦事,這成為建設新農村的突出難題。
巨額的鄉村債務對基層組織運轉、農村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1,是違法行政的重要誘因。鄉村出現收支失衡後,鄉村幹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資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對人收取各種費用,因而,農村「三亂」久治不止;為了彌補工作經費的不足,鄉村兩級均熱衷於違規徵用土地搞建設,通過炒地皮,從中獲取20-30%的收益;由於經費緊張,驅使政府機關和幹部採取各種隱蔽手段經商辦企業;為確保正常運轉,鄉村幹部千方百計找門路,以項目建設為幌子,通過非正常途徑,採取非正常手段,爭取上級支持,以彌補工作經費不足。
2、直接影響黨的執政能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沉重的債務包袱,使鄉村主要領導整天處於「借新債、還舊債、躲追債」的狀態下,影響了他們謀劃經濟發展的精力;橫山縣的幹部工資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並且還不能按時發放。鄉村幹部為墊交稅費、墊付工作經費,每人手裡攥著幾千元、上萬元乃至10多萬元的「白條」,兌付遙遙無期,鄉村千部人心渙散、意志消沉;面對存量和增量均嚴重不足且強制帶病超負荷運行的農村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的社會事業公益設施,鄉村二級無力改造和建設,農村公共產品供需脫節的現象更加嚴峻;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保障,有限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和教育經費被鄉村挪用已習以為常,直接影響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基礎教育。沉重的債務包袱,致使鄉村二級運轉困難,公共服務職能難以正常發揮,勢必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同時,由於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致富。
3,有損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巨額的鄉村債務使鄉鎮政府、村委會成為農村最大的債務人。對內,欠鄉村幹部的工資和公款私墊費用,對外,大到欠金融機構貸款、施工單位工程款,小到欠水電費、運費、餐費、辦公用品費,而且在目前狀況下,鄉村根本不具備償還能力,只能採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應對之策,社會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鄉村幹部聲名狼藉,無法開展工作。
盡管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但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難。農民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挑戰。
首先是種養業增收難。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穩定性較大。雖然國家對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但生產資料和機械作業費等持續漲價,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農民從事種養業增收困難。二是產業化帶動難。近幾年農業產業化有了一定發展,但農業競爭力總體還不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還不高,帶動農民增收不明顯。四是政策性增收難。自2005年起,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及其附加,「一免三補」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但農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間也在縮小,沒有更多途徑。
一、農業政策執行情況
稅費改革前的2001年,橫山縣農民的稅費負擔情況為:農業稅28404509元、農業特產稅5160000元、生豬屠宰稅1352700元、鄉統籌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負擔98元,畝平(按計稅面積計算)負擔108元。一些臨時性攤派和搭車收費(約30元以上/人)尚未計算在內。
2002年稅費改革時,橫山縣核減一批不合理計稅面積,合理確定計稅產量,取消農業特產稅、生豬屠宰稅,將農業稅費門類規范為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稅費改革使農民減負約30元/畝。
2004年農業稅稅率由7%下調至4%,全縣農業稅及附加總額3304萬元,人平負擔31.98元,畝平負擔35.30元,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農業稅全免,全縣預計免徵農業稅6046.4萬元,從此,農民完全從稅費負擔的梏桎中解放出來。
2003-2004年,橫山縣共減免農業稅10116.4萬元,得到了上級財政等額專項轉移支付。
2002-2004年,橫山縣共下援農業稅災社減免2163.7萬元,重點照顧貧困村組的農戶、五保戶、烈軍屬、殘疾人、受災群眾和水庫庫區內的困難群眾。
2004年,橫山縣嚴格執行國家政策,發放直補資金970萬元,糧補資金1544.4萬元,使農民直接增收2514.4萬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橫山縣農民收入情況
〈一〉、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及構成的變化情況。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內增加1037元,增長39.2%,年均遞增8.62%。
2000—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度增長具有極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較1999年增長3.97%,2001年較20001年增長5.3%,2002年較2001年增長5.7%,2003年較2002年增長7.5%,2004年較2003年增長16.3%)。5年中,農民收入雖穩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間增速低於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長規律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和明顯的跳躍性,前四年為低速期,年均增速僅6.17,2004年為快速增長期,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長16.3,首次超過城鎮居民純收入增返5.3個百分點。若沒有2004年的高速增長支撐,就不可能實現8.62%的年均增速。
5年間,農民純收入的構成基本穩定。家庭經營收入佔60.78%,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58—2.5%之間;工資性收入佔36.19%,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34.3~38.9%之間;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僅佔0.87%、2.16%。橫山2004年農業總產值10.3億元,農業增加值9.21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87.4萬畝,糧食總產量85.72萬噸,出欄牲豬134.49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368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8.5%、17.3%、14.7%、8.4%、16.3%。以上數據顯示,隨著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為核心的支農扶農政策的頒布實施,農業和農村取得了多年以來難得一見的好形勢,糧食生產在短期內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農產品全面豐收,農業效益明顯提高,特別是農民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成為國家宏觀調控下,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業大縣縣域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二〉、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
1、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依賴於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收入來源渠道依然狹窄。
2、農民收入增長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連,2004年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是政策效應。免徵農業稅不僅使農民減輕了負擔,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根治了農村亂收費的痼疾,使各種巧立名目的搭車收費失去其依附的載體。3、較長時期內農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橫山縣2000~2004年為例,年均增速僅8.62%,其中,2000年較1999年僅增長3.97%,2001年增長5.3%,2002年增長5.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2000~2003年的農民收入增長處於停滯和負增長狀態。
4、農民收入的內部分化日趨加劇。今年,我調查了1個村10戶農戶的收入情況,戶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戶,佔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戶,佔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戶,佔10%。
三、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
1、農民增收的空間非常有限。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持續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歷了10多年的家庭經營後,農村生產力、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已經發揮到了極至,在新的經濟體制、產業格局、生產經營模式沒有出現以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必然進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產、增收、增效緣於政策好、市場旺、人努力、天幫忙,政策的引扶效應和市場的刺激效應又一次發揮到了極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發展態勢已屬不易,要謀求新的發展和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國農產品的平均關稅從45%下降到17%,許多農產品的關稅普遍下調20—30%,國際農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價格也將下降20—30%,農產品價格回落的壓力越來越大。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已經無法經受國際國內大市場的沖擊,國內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
2005年,農產品價格就遭遇「寒潮」,稻穀價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資收入己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就業機會增多的影響,尤其是城鎮建築業、製造業等對農民工需求大的產業增長強勁,民工外出務工尋找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多。。但是橫山縣的勞務經濟至今是一種自發經濟,管理鬆散,組織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勞務輸出市場。
2、農民增收的風險性系數大。農村是一個龐大的「露天工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民是「靠天吃飯」。目前,我國農業風險保險制度還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災害,農民就只能望天興嘆。
3、農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受思想觀念、認知水平的限制,農民死抱自己的一畝三分自留地不放,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土地浪轉機制難以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作田、養豬、打工不可能使農民收入出現量的飛躍和質的變化,增收動力明顯不足。
況且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卻一路飈升,因生產資料漲價,2004年橫山縣「二補一免」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收益被生產資料漲價幾乎全額抵消。
透過漲價現象還是可以發現一些不可忽視的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近年來,輿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宣傳有失偏頗。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把農村形勢說得天花亂墜,片面宣傳和誇大成就,對仍在存在的各種問題輕描淡定,給人以「三農」問題已經解決,農民已經富裕的輿論誤導,各行各業,特別是生產資料生產商和經銷商也就爭先恐後來分「蛋糕」,為生產資料漲價造勢。國家在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前」補貼方面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投入大量資金,但真正的「好處」往往落到了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手中,最終受「擠榨」的還是農民。

與你是新農村建設駐村幹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