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大對農村的經濟投入

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大對農村的經濟投入

發布時間:2021-02-25 21:28:05

新農村建設給農村帶來什麼影響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實踐與啟示

荊州市史志辦公室 鍾 鼎

2008年4月,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在洪湖調研時,提出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構想。這一構想符合湖北省現階段新農村建設正由點到線、到面發展的實際,一經提出,便迅速得到省委、省政府和試驗區幹部群眾積極響應,並以超乎尋常的節奏和效率實施、推進。目前,仙洪區作為全國第一個跨區域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成為湖北省「帶、圈、區」區域發展戰略的新亮點,吸引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比較系統地總結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一年來的實踐經驗,會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啟示。這些經驗和啟示,對於加深理解中央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戰略部署,指導和推動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工作,並進而指導和推動面上的新農村建設,也許會有所幫助。由於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本身還處於發展階段,他們的作法和經驗還有待完善,加之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不夠豐富,理論水平較低,因此本文所說的啟示,也許難以觸及關鍵。如果本文的出現,能夠引起理論界對仙洪新農村試驗區更多的關注,目標就達到了一大半。
一、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建立及其實踐
2008年4月10日,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在洪湖市曹市鎮調研時,深深被一個叫「錦綉梅園」的項目區所吸引。
「錦綉梅園」當時是洪湖市血防「整縣推進」綜合治理項目區。曹市鎮地處洪湖市東荊河水網上游,是遠近有名的「水袋子」、「血吸蟲窩子」。按照血防流域治理的思路,2007年3月,洪湖市決定首期對曹市施港河兩岸的天井、梅橋等6個村連片治理,項目以兩村諧音命名「錦綉梅園」。在一年多時間里,洪湖市、曹市鎮整合農業、水利、衛生、林業、畜牧、農機、土地、交通、財政等9部門血防項目資金,捆綁投入項目區,修路、清渠、改水、改廁、建泵站、修沉螺池、造林綠化,綜合治理,整體推進,一改過去資金分散使用、互不配套、效率低下的「老毛病」,效果明顯,項目區煥然一新。
羅清泉實地察看「錦綉梅園」的建設進展情況,詳細了解項目建設情況,進村入戶聽取村民反映,並就一系列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當天晚上,他集中應召而來至的部分省直部門「一把手」開會,提出在仙洪一帶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想法。
經過充分醞釀、討論,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決策部署。2008年4月28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決定在仙桃至洪湖周邊地區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成立以省委書記羅清泉為組長的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領導小組。
試驗區橫空出世,看似妙手偶得,其實不然。
2005 年10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隨後制定的 「十一五」規劃,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描繪了新農村的美好藍圖。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根據中央的部署,湖北省委、省政府於2006年選擇100個重點鎮和1000個村開展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試點,取得明顯成績,示範鎮、村在荊楚大地不斷涌現,為新農村建設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因為示範鎮、村塊頭小,影響力、說服力、輻射力都不夠,更不能破解宏觀層面體制機制難題。因此,連片推進勢在必行。江漢平原腹地人口密集、人均資源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化程度低,群眾迫切需要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黨的惠農政策使農民普遍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主體,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投入能力,要求黨和政府把大家組織起來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願望更加迫切。
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仙洪試驗區的戰略部署,目的是選擇洪湖周邊這樣一個跨區域、大范圍、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困難、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區,採取整合資源、整體推進、改革創新、試驗示範的方式,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創造出可看、可學、可用的經驗,進而推動全省新農村建設。建立這樣一個跨區域的、較大范圍的、綜合性的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此舉在全國尚屬首創。
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把仙洪試驗區建設成湖北省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驗區、發展現代農業的示範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行區,實現試驗區「三年取得明顯變化,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強度推進。
2008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實施綱要》規定,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包括地處洪湖周邊的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所屬14個鄉鎮(辦事處、管理區、工業園區)、407個村,試驗區內共有19.78萬戶、75.45萬人,66.48萬畝耕地以及31.99萬畝養殖水面。2009年5月,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范圍擴大到23個鄉鎮。
隨後,仙桃、洪湖、監利三市縣片區的總體規劃實施綱要,14個鄉鎮的新農村建設總體布局和發展規劃,407個村的村級發展規劃,省直有關單位支持仙洪試驗區新農村建設的專項規劃、工作方案以及《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案》,次第出爐。四個層面的規劃,構成了指導試驗區建設和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較完備的規劃體系。
為了有效工作,湖北省成立了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領導小組,建立了省直單位對口聯系工作制度和督辦檢查制度。從2008年8月份起,省委、省政府一個月召開一次現場會議,一個階段一個主題,一個主管部門負責一個專項規劃的實施,確保了試驗區各項建設健康有序推進。試驗區的仙桃市、洪湖市和監利縣,省直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廣大幹部群眾、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各項工作,全面展開,有序推進。
從動議起步、制定規劃到組織推動、項目實施,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在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社會進步等六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重要的變化,是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試驗區優質水稻、油菜和水產等農業板塊建設快速推進,畜禽規模養殖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投入9000多萬元實施農業板塊建設項目37個,建設優質稻基地52萬畝,優質油菜基地28.3萬畝,新開發水產板塊14.3萬畝。2008年,試驗區糧食總產達48.30萬噸,水產品總量19.43萬噸,油料總產4.84萬噸,均大幅增長。試驗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的絕對額和增長幅度,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明顯的變化,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一年來,交通建設投資3.2億元,對仙洪公路和峰觀公路主幹線進行了全面大修或改造,修建或改造縣鄉公路42公里,新修連村公路168公里。水利建設投資1.5億元,疏挖渠道56條,總長124.2公里。高產農田建設投資4.5億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12個,總面積30.6萬畝。電力建設投資1800萬元,完成了104個村的電網建設勘測與設計,啟動了一期電力配套項目。試驗區基礎設施大為改善,農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深刻的變化,是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民生問題得到較大改善。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政策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共安排試驗區新機制經費2.4億元。共完成血防查病17萬人,治病化療1萬餘人。解決了2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補助資金188萬元用於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新增農村低保計劃7153人、達到2萬人,安排農村低保資金980萬元。完成42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並投入資金747萬元。投入近1億元用於電話及互聯網進村入戶、無線覆蓋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直觀的變化,是村莊建設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從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入手,以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水為主要內容的「一建三改」,推進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等建設。先期啟動了100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目前正在推進實施一批環境建設重點項目。投入1000餘萬元,實施「清水養殖」和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通過整治,過去的「臟亂差」「舊貌」換「新顏」,有效推動了村容整潔和鄉風文明建設。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關鍵的變化,是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取得突破,農村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是試驗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經過一年建設,建立新農村建設長效投入機制、加強項目資金整合、推進土地經營制度創新、建立公共設施建設投入與管護機制、建立農村公益性事業「以錢養事」新機制、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以及建立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創造了很好的經驗。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最深遠的變化,是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進一步完善,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通過大力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腐敗風險防控體系等建設,各級黨組織戰鬥力明顯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在推進試驗區各項建設中,黨員幹部帶頭參與,真抓實干,得到了試驗區老百姓的歡迎。
2008年,試驗區洪湖片10個鄉鎮實現生產總值41.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2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6%和20.3%,高於洪湖市平均水平;仙桃片兩個鄉鎮(園區)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7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1%和13.8%,高於仙桃市平均水平;監利片兩個鄉鎮實現生產總值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80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億元和790元,高於監利縣平均水平。
二、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啟示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給予我們的啟示,首先是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湖北省制定的《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提出,試驗區建設要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字」總體方針,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環境整治與村鎮建設為抓手,以基層黨的建設為保障,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試驗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農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探索新路。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給予我們的另一啟示,是以科學規劃為龍頭。鄉村建設規劃的實施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著眼於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堅持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又要便於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建設新農村,農民是主體,要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向前推進。 仙洪試驗區啟動伊始,從湖北省到仙桃市、洪湖市、監利縣都徹底摒棄了「一哄而上、邊想邊干」的做法,嚴格做到「規劃在先,想好再干」。湖北省制定的《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洪湖、仙桃、監利在省直部門指導下,依據總體規劃制訂了各自片區發展規劃。2008年8月,省直相關部門依據總體規劃又分別制訂了交通發展、國土整治、衛生事業、水利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村鎮建設、林業發展七個專項規劃。試驗區14個鄉鎮的新農村建設總體布局和發展規劃,407個村的村級發展規劃,以及《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案》,陸續出爐,從四個層面構成了指導試驗區建設和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較完備的規劃體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全方位、多層次、較完備的規劃體系,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工作才能分清輕重緩急,分步實施,扎實推進。洪湖市委書記幸敬華說,「一個好戰略加上分門別類的好規劃,推動試驗區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今後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創新方式方法,創新體制機制。這是仙洪試驗區的靈魂所在,也是仙洪試驗區的獨特所在。
一是創新戰略舉措——— 跨區域、大面積、綜合性創辦試驗區。
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研究新農村建設以來「百鎮千村」辦點試驗的做法,認為「點狀」試驗確實起了一些作用,但有限、並有些制約:星星點點,不利於大范圍解決水田路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不利於大面積發展現代農業,不利於大規模以點帶面、以城帶鄉建設新農村。決定統籌謀劃,在建立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發展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層面上,跨區域、大范圍地開展新農村建設創新試驗:改點狀試驗為塊狀試驗,改單方面試驗為全面綜合配套試驗。堅持一個中心———以農民增收為中心;兩個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改善民生;四大抓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環境整治與村鎮建設;多個探索———土地流轉制度、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投融資體制、農民組織化等等。試驗區把目標定位在「三區」上:把仙洪地區建設成為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驗區、發展現代農業的示範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行區。 借用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省農辦主任劉田喜的話說,「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是湖北創新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
二是創新發展方式———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龍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仙洪地區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試驗區建設將修路修橋修渠修涵閘修泵站作為「開篇之作」。1000多平方公里的試驗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遍地開花。疏挖清淤主要河渠60多條,總長200公里,重點河段以混凝土護坡。土地整理項目每畝投入1500元。毛市鎮土地整理項目完成後,新增耕地1200多畝。湖北省准備用3年時間對試驗區所有耕地全部整理一遍。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要求為「五化」,即公路水泥化、灌溉渠網化、產業板塊化、農業機械化和城鄉一體化,具體指標為:公路硬化率達到98%以上;農田灌溉暢通率達到90%以上;建設高標准農田30萬畝;產業板塊達到100萬畝;農業機械化逐步實現「無耕牛鄉鎮」和「無耕牛縣市」;人口布局達到縣城人口佔1/3,中心鎮人口佔1/3,農村人口佔1/3。
試驗區把發展優質產業和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頭戲。仙桃市張溝鎮等多個鄉鎮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建立了以網箱養鱔和特色水產為主導產業的規模化水產養殖基地,做大做強了水產板塊。監利縣福娃集團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在周邊農村建立原料生產基地,簽訂合同,定向生產,並且在技術指導、生資供應、收購定價等方面對農民給予扶持,農民得實惠,企業得發展。2008年「福娃雪餅」銷售收入5億元,「福娃大米」銷售收入5億元,利稅1億多元,安排農民工就業1800人。
三是創新投入機制——— 政府引導、多元投入、整合資金、集中建設。
仙洪試驗區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群眾參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辦法,初步建立多元化的新農村建設長效投入機制。
政府的引導很重要。試驗區的辦法是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籌補結合。以獎代補被廣泛應用於通村公路修建、一建三改、門前曬場鋪建、房屋立面改造和農村文化中心戶建設等方面。仙桃工業園按照每戶獎勵2500元的標准,發動80戶村民投資140多萬元進行立面改造,戶平投資1.75萬元。毛市鎮將「一建三改」、門前曬場、路燈、綠化等項目列入獎補范圍,對按要求實施了「一建三改」的農戶每戶獎補5000元,其中10戶相連的另獎每戶200元;門前硬化10戶以上相連的每平方米獎補10元;路燈每盞獎補400元;綠化每株樹獎補20元。一年來,四項累計吸引農民投入資金1607萬元,占總投入的61.9%。
市場運作更有魅力。試驗區「市場引資」模式有上十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林水結合模式」,即政府將河道、溝渠兩邊宜林堤坡使用權承包或租賃給民營業主或造林公司植樹,由民營業主或造林公司按照統一規劃疏洗河道溝渠和整治河兩岸環境。2008年,監利縣實施「林水結合」模式,吸納社會投資達到1.5億元。洪湖市實施「林水結合」模式,吸納社會投資過億元,疏挖擴洗溝渠450公里,植樹200萬株。仙桃市實施「林水結合」模式,吸納社會投入8000萬元,新栽苗木450萬株。目前,林水結合已衍生出林路結合、林灘結合、林灣結合等多種模式。
企業與部門支持。湖北洪湖浪米業有限公司通過「訂單農業」,每年收購周邊農民的常規稻、優質稻2000萬公斤,加工油料2000多萬公斤。德炎水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水產品5萬噸,銷售收入達2億元。企業幫扶型。毛市鎮組織鎮直部門對口幫扶老河村、崔吳村貧困農民開展「一建三改」,每戶扶持資金2000多元,共提供幫扶資金20多萬元。
整合項目資金和社會資金。錦綉梅園小區打破行政區劃,15個村連片治理,把血防綜合治理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集中9個部門的項目資金捆綁使用。洪湖市成立整合領導協調專班,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洪湖市政府將他們的作法歸納為8句話:「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全面建設,整體推進」。
四是創新土地經營——— 多種形式流轉,農民集體雙贏。
試驗區創新土地經營方式的作法兩種。一種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實現耕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毛市鎮把零散耕地和養殖水面集中起來,打包出租給種養大戶或養殖公司,發展蟹蝦共生8000畝,稻蝦連作7000畝,網箱養黃鱔2000畝,珍珠養殖1000畝。承包養殖水面300畝以上的11戶,100畝以上的25戶,50畝以上的42戶。耕地流轉的結果是產業得發展,出讓戶得實惠,承包戶得大利,集體經濟得壯大,公益事業得促進。另一種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出租、入股、聯營。洪湖市柏枝村拿出20畝土地入股參加閩洪水產品市場建設,與外商實行對等分紅,村集體每年可分紅利30多萬元。
五是創新社會服務——— 打造綜合模式,培育市場主體。
湖北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後,鄉鎮普遍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試驗區堅持鞏固和完善這種機制,構建新型農村公益事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益事業服務水平。仙桃市張溝鎮聯潭村加強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民政、計生、勞動、社保、招工、文化、體育、衛生、電信、商貿等十多個項目都集中在一起,縣鄉十幾個部門輪流在此值班服務,「一攬子」解決農民辦事難的問題。農民辦小事不出村,甚至在家裡用一個電話就可以「搞定」過去需要到縣城去辦的很多事。這種綜合服務體正在試驗區各村全面建立。
試驗區特別重視市場化服務主體的培育。洪湖市政府與市場結合,解決農村沼氣建設「三難」問題。發展養殖小區,低價出售雞糞、豬糞給農戶,政府給養殖小區一定的資金補助,化解原料籌措難題;建立機械服務隊,配套沼液吸取車,直接把沼液運到農戶田裡,化解出料換料難題;成立服務站,提供維修和技術服務,化解故障維修難題。
六是創新民主管理——— 百姓當家做主,干群關系融洽。
鄉村治理、民主管理是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試驗區從一開始就把組織建設和紀律作風建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省紀委、省監察廳研究制定了《關於建立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腐敗風險防控體系的意見》和試驗區建設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村務公開和民主監督辦法、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辦法以及農村基層幹部作風建設的意見等管理辦法和制度。省委組織部下發了《仙洪試驗區基層黨建工作指導意見》,舉辦了試驗區鄉村幹部示範培訓班,對試驗區218名鄉村幹部進行了集中培訓。省民政廳指導試驗區所有村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使一大批思想好、作風正、有文化、帶頭致富能力強、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的村幹部進入村委會班子,提高了村民自治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省委宣傳文化部門建立農村文化建設、文明新村建設新機制,使農村文化、廣播電視、體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等有一個運轉有序的載體。
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試驗區建設中得到加強。試驗區深入實施了「三級聯創活動」,普遍建立了「兩會一制」制度,健全和完善了縣、鄉、村三位一體的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制度,順利完成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村「兩委」戰鬥力明顯增強。試驗區的所有村都完善了村級活動場所建設,黨員幹部在試驗區建設中走在最前面。
試驗區普遍推行洪湖市萬全鎮創造的 「五民工作法」: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籌、民事民建、民事民管。通村通組公路、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等多項涉及到群眾生產生活的大事小事,都是由群眾做主解決。很多政府項目建設實施,也必須經「群眾做主」這環節。仙桃工業園鐵匠灣村群眾通過實行「五民工作法」,籌集7.5萬元,對通組連戶路進行整修,老百姓一家一戶要出上千元錢,沒有一戶出錢不積極,沒有一人做事發牢騷。
七是創新領導體制——— 黨政重視、部門配合、社會推動。
2008年4月28日,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委書記羅清泉任組長的仙洪試驗區領導小組,健全了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對口聯系試驗區鄉鎮的聯系制度,建立了省、市、縣(市)各級工作及建設項目定期報告和檢查督辦制度。2008年8月份以來,每月一次現場會,省委書記羅清泉都親自主持,省長李鴻忠多次出席並講話,省委常委張昌爾、李春明、湯濤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的多位領導多次深入試驗區開展調查研究。
堅持上下配合、整體聯動是試驗區的重要領導特色。省直31個廳局派出工作隊進駐試驗區。試驗區14個鄉鎮都有兩個以上的省直單位對口聯系,許多單位還建立了常年工作專班。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省、市、縣直部門齊心協力,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行政力量,也形成了上下齊動的新農村建設局面。
除了用行政辦法和經濟辦法進行組織動員外,試驗區大量採用的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推進體制和機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艱巨繁重的長期任務,也是我國發展史上一件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情。全國的新農村建設,目前還處於試點階段,黨和政府還會有針對性地出台一些新的優惠政策,比如國土資源部2008年出台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管理辦法》。湖北省結合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實際,出台了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的最後到位,必然會對試驗區的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建設,目前還處於蓬勃發展階段。在接下來的建設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新的經驗。我的這篇文章,是對仙洪新農村試驗區一年來建設實踐的並不全面的小結,以及在些基礎上進行的一些思考。不當之處,請專家學者指正。

2009年6月3日第二稿

⑵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實行城鄉統籌 ,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 .( )

正確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法就是:統籌兼顧
具體的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表現即為:
實行城鄉統籌 ,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

⑶ 政府對農村發展經濟有何好政策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速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並、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業標准化工作,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料和飼料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聯合、合作經營,加快現代經營網路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提供服務。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實現省際互通。
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加強扶貧開發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結構,拓寬貧困農戶增收渠道。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繼續增加扶貧投入,完善管理機制,提高使用效益。繼續動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切實做好貧困缺糧地區的糧食供應工作。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農民迫切要求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村莊規劃工作,安排資金支持編制村莊規劃和開展村莊治理試點;可從各地實際出發制定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的指導性目錄,重點解決農民在飲水、行路、用電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難,凡符合目錄的項目,可給予資金、實物等方面的引導和扶持。加強宅基地規劃和管理,大力節約村莊建設用地,向農民免費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問題,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注重村莊安全建設,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對村莊的危害,加強農村消防工作。村莊治理要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本著節約原則,充分立足現有基礎進行房屋和設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農民負擔,扎實穩步地推進村莊治理。
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
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農民群眾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農村形勢和政策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
統籌推進農村其他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在依法、自願、有償基礎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林業健康發展。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建立產銷區穩定的購銷關系,加強國家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縮小征地范圍、完善補償辦法、拓展安置途徑、規范征地程序的要求,進一步探索改革經驗。完善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拓寬就業安置渠道,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
七、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
培育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繼續增強農村集體組織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發揮國家基層經濟技術服務部門作用的同時,要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村發展各種新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動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引導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加強行業自律,搞好信息服務,維護成員權益。鼓勵發展農村法律、財務等中介組織,為農民發展生產經營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
八、切實加強領導,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我國農業和農村的長遠發展,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重點,每年為農民辦幾件實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門都要明確自身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特別是宏觀管理、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時,要充分考慮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更多地向農村傾斜。各地區各部門要建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分工,搞好配合協作。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加強指導服務能力。

⑷ 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的主要措施有

一、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

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擰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

設小康社會而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2、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

3、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4、是實現農村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科學內涵

(一)基層內涵: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個方面的目標要求是相互聯系、互相依存、相

輔相成的有機體,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科學內涵。

(二)主要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協調推進五個方面的建設:

①是經濟建設②農村政治建設③是文化建設④是社會建設⑤是農村基層的黨組織建設

(三)基本原則(五個「堅持」和「五要五不要」)

五個堅持是:

①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和農民持續增收。

②必須堅持農村基層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

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④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

⑤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

動。

「五要五不要」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

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措施

1、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業支撐。

2、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4、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

5、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改革。

6、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

7、切實加強領導,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廣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

(一)總體思路

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基礎建設為突破口,以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為保障,科學規劃,統籌安排,試

點先行,點面結合,扎實推進,使產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有新提高、鄉風民俗體現新風尚。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健

全新機制。

(二)工作重點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央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區實際,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新農村建設要圍繞「三化」、強化「四基」、突出「五建」、實現「六新」。

所謂「三化」就是抓基礎設施建設、抓基礎產業發展、抓農民基本素質的提高、抓農民基本生活保障。

所謂「五建」就是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設施建設、文化設施建設、衛生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

所謂「六新」就是培育新經濟、新風尚、新村貌、新機制和新農民。

五、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做到扎實穩步

①統籌規劃、分步實施。②因地制宜、分類指導。③針對實際、突出重點。④依靠群眾、政府幫助。⑤尊重農民、穩步推進。

六、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建立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

1、黨和政府各部門合力、協調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工作機制。

2、「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投入機制。

3、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經濟和社會管理機制。

4、引導農民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依靠自己辛勤勞動建設自己幸福家園的激勵機制。

5、引導全社會力量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

七、如何推進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工作中制定科學規劃,注重因地制宜,加強分類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防止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扎實穩步

推進。

⑸ 新農村建設都有哪些規定

一、農村建設用地

建設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

二、建設用地規定

1、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可見,我國將集體建設用地分為鄉鎮企業用地、村民住宅用地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用地。

2、只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才能入市,而不是所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經營性建設用地,是指以純粹盈利為目的,進行相關建設的土地。

國有經營性建設用地包括「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由此可見,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方面,只有鄉鎮企業用地才符合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性質,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才能入市。

(5)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大對農村的經濟投入擴展閱讀:

《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各地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積極開展土地登記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對推進土地市場建設,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受當時條件限制,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整體滯後,有的地區登記發證率還很低,已頒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大部分只確權登記到行政村農民集體一級,沒有確認到每一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這與中央要求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求不相適應。

明晰集體土地財產權,加快推進這項工作的任務十分緊迫繁重。按照中央有關要求,到2012年底要把全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同時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確定了依法依規、便民高效、因地制宜、急需優先和全面覆蓋原則,即必須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推進;堅持將便民、利民、護民要求貫穿全過程,同時盡可能提高效率。

在中央有關文件總體要求下,允許各地根據自身條件,在滿足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和管理需要前提下,進一步細化政策;對開展綜合整治和需要流轉的農村土地,優先進行登記發證,為整治和流轉提供條件。

盡快完成綜合改革實驗區、農村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地區、城鄉接合部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滿足改革發展和穩定需要。全面覆蓋原則即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應覆蓋到全部農村集體土地,包括林地、草地等 。

⑹ 財政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政策有哪些

新農村建設的財政支持政策主要有:

(一)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視農業科技進步,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市場化、標准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完善惠農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通過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提高創業能力。

(二)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的財政支持政策

農村基礎設施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在新農村建設運動中,需要加大農村環境和生態保護力度,調整支農結構,主要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新能源建設、電網改造工程等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保護耕地和水資源。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完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村防災減災能力。

(三)對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

大力支持農村教育,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提高農村學校公用經費和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標准;全面落實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推動農村專業人才的培養。

(四)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財政支持政策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優撫對象生活補助、自然災害救濟等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濟)制度不斷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廣大農民老有所養有了制度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農村醫療救助搭建起農民醫療保障平台;農村公共衛生網路體系日趨健全,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

(五)在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方面的財政支持政策

農村綜合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建立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公共支出制度,有效化解鄉村公益債務。按農民籌資籌勞的一定比例,對興辦村內公益事業政府給予補助。

(六)財政扶貧政策

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以工代賑、扶貧貸款貼息、科技扶貧、移民搬遷、雨露計劃、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項目、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及少數民族發展等。

(七)支持農村先進文化建設,倡導文明新風

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鞏固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提高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水平,做好農家書屋、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村文化室建設等工作,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財力保證,進一步繁榮農村文化生活。

(八)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政策

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特別扶助制度,開展農村育齡婦女健康檢查和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工作。

(九)擴大農村內需,提高農民消費水平的政策

通過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給予購買者(農民)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以激發農民購買能力,擴大農村消費,促進內需和外需協調發展。
(十)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

政策性農業保險以財政補貼為主要推動手段,利用保險這一形式,注入政府支持和保護農業的政策內容,有效地增強了農民應對災害事故的能力。

⑺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1、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

生產發展就是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村經濟不發展,建設新農村就失去了物質基礎。沒有生產的發展,新農村建設是不可能的。

要使生產發展,必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保障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為農村提供基礎設施,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加大支農力度,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2、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

生活寬裕就是農民生活水平要實現「新提高」。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使農民的財富增加,過上相對寬裕的生活。

「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這二條是要建設新農村的物質文明,「生產發展」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建設新農村的具體體現。要使農民的生活寬裕,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消費結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3、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鄉風文明就是鄉風民俗要展示新風尚。鄉風文明是建設新農村的靈魂。在農村,文明之風若不能愉悅人們的身心,腐朽的東西就會侵蝕人們的心靈。由於農村文化工作底子薄,當前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現象普遍存在,而賭博、腐朽、粗俗、迷信卻大興其道。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鄰里之間關系和諧,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關心等,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4、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村容整潔就是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現在很多地方是院內干凈,院外臟亂差。垃圾放在房前、屋後、路邊,村莊沒有排水溝渠。

通過新農村建設,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農民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用水,整潔的村莊,較高的森林覆蓋率,這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

5、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管理民主就是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新農村畢竟是農民自己的新農村,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尊重農民自己的意願,建什麼、怎麼建,都要由農民自己來決定,要注重運用規劃引導、政府扶持的方法,

用好「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的機制,項目決策要經過農民民主討論,實施過程和結果要接受農民監督,不能包辦代替,不能超越農民承受力,更不能強迫命令。

⑻ 財政加大對農村公共投入的必要性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當前,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有利於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有利於公平城鄉發展環境、縮小城鄉差距,是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體現。

二、公共財政要求必須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入

財政必須要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一方面,新農村建設要由政府主導,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另一方面,加大支農投入也是財政必須承擔的責任,是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支持新農村建設也是財政責無旁貸的任務。公共財政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提供公共品和實現社會公平。然而長期以來,二元的經濟結構造成了二元的公共產品供給結構,經濟發展的重心主要放在城市,公共財政投入也較多地用於城市公共品提供,城鄉公共品供給失衡,農民同樣作為納稅人卻沒有享受到同樣的公共服務,「以足投票」造成大量的優質資源流向城市,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雖然一直倡導城市帶動農村,但在實踐中卻更多是依靠農村自身的力量發展農村,就農村發展農村,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愈加嚴重,農村公共品供給不足,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後。因此要從根本上建設好新農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財政必須打破二元供給機制,將支出的天平向農村傾斜,一方面支持和引導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把農村納入公共財政體系,使農民享有同城市市民一樣的公共產品,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初衷,也為公共財政的支出公平補上重要的一課。

三、適應新形勢,建立適應新農村建設要求的財政支農機制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財政部門將以此為契機,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兩個趨向」論斷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加大支農力度,整合支農資金,調整支出結構和國債投資結構,積極創新財政支農政策機制和資金使用管理機制,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讓公共財政「陽光普照」農村。

⑼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9)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大對農村的經濟投入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閱讀全文

與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大對農村的經濟投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