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2021-02-27 05:49:04

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是什麼

農村信用社是互為獨立的金融企業法人,各法人機構間具有歷史延續下來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其單體機構的改革是整體推進這類機構改革的基礎。有效推動單體機構改革,關鍵是要破除以「合作制」名義長期運行造成的體制機制障礙,消化長期累積的歷史包袱。

在前期艱難探索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受農村經濟制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農村信用社歷史發展路徑影響,農村信用社早已不是合作制。無論是要實現這類機構的重生再造,還是推進創新農村金融體系,都要求必須按照股份制原則重建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為此,銀監會正式確立了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方向,其重大意義在於澄清並認可了農村信用社不是合作制的歷史和現實,也為未來發展真正意義的農村合作制金融企業留下了空間。從2010年起,銀監會陸續制定實施相關制度辦法,推動資格股向投資股轉化,支持組建農村商業銀行 或股份制的農村信用社,同時指導農村信用社引進新的優質合格股東,優化產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目前,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格股佔比已降到30%以下,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155家、農村合作銀行210家,農村銀行機構資產總額佔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41.4%。另外,還有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條件。2010年,有17家農村商業銀行進入英國《銀行家》雜志評選的2009年全球銀行業1000強,占我國入榜商業銀行的20%;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成功在香港上市 。通過改革,農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長期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機構自身已經形成了深入推進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的內生動力。

歷史包袱的重壓是改革前農村信用社舉步維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受中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滯後和前些年體制性因素導致經營不審慎的影響,全國因歷史包袱過重形成的監管評級6級及以下的機構還有146家。對這個問題,我們的工作思路是,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大力消化存量,嚴格控制增量。一方面,銀監會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落實財政、稅收、貨幣政策等各項扶持政策,指導各級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對農村信用社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給予支持幫助。同時,鼓勵引導各地農村信用社實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資擴股,通過股東購買方式化解不良資產,有效利用市場力量,加快歷史包袱的化解進度。對於高風險農村信用社以及經營管理水平較差的機構,鼓勵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優質企業對實施兼並重組,允許民間資本階段性控股。另一方面,切實強化金融監管,督促加強和改進貸款管理,著力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建設,試點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強化監管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加大對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促使農村信用社風險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增量風險保持在較低水平。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農村信用社目前整體經營狀況平穩健康,已經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與改革前相比,農村信用社資產負債和存貸款規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2004年實現統算盈利後,連續7年利潤保持大幅增長;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主要監管指標持續改善,系統性風險高企的局面徹底扭轉。從市場表現看,各類社會投資者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是充分認可與肯定的。目前農村信用社增資改制時都得到高倍數的超額認購,吸引了包括國內外先進銀行等大量戰略投資者。大多數投資者在以面值購買股權的同時,都自願支付50%或以上比例的對價幫助消化存量包袱。

㈡ 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

常熟是個地名嗎?我不太清楚哪的環境,只能根據我的一點經驗回答一下。1、貸款市場開拓問題。估計這個問題應該是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信貸人員首先應該想到的,怎樣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擴大貸款規模,怎樣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佔領城區市場。估計你要根據自己的一些經歷、經驗來回答了。2、不良貸款如何清收。農村商業銀行歷史包袱沉重,不良貸款多,作為信貸員怎樣清收不良貸款應該是重點話題。我認為應該先從根本上把源頭掐住,到期貸款必須全部回收,不能形成新的不良貸款。然後說清收手段,法院部門、經偵部門協助清收,政府部門協助清收,資產保全處置等。面試主要還是要臨場發揮,不要緊張,回答問題要有條理,有1、2、3……幾點。祝成功。

㈢ 在我行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 對我行發展有何建議與創新思路 【農村商業銀行】

哪個地方也不知道,誰都沒在你們行辦過業務誰知道你們存在哪址問題呀,建議就是多為老百姓辦點實事,貸款通快點,利低一點就行了。

㈣ 農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問題,問題的成因,解決對策

近幾年來,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管理體制初步建立、產權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服務「三農」方向進一步明確、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得到好轉。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村信用社在產權關系、法人治理、經營機制、管理體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製約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因此,正視這些問題,認真分析成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一、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權關系仍需進一步明晰

多年以來,農村信用社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責任不落實,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以法人為單位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關鍵就是要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實現「誰出資、誰管理、出了問題誰負責」這一目標。這就要求股東在依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以自己的出資額來清償債務,股東享有所出資產的收益權,企業由出資人或其僱用的經理人員來經營。按照市場經濟理論,產生這種效應的前提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流動、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導。農村信用社由於歷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來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導的結果,社員投入資本的增多並不意味真正獲得更多的表決權和管理權,使社員沒有增加股本金份額的動力。目前,股本金補充仍處於被動引導而非主動增資的局面,導致農村信用社股本金經過多次的清產核資和改革規范都難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意義,這種非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農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轉向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過程中,現有的法人治理結構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還沒有建立起決策、執行、監督之間的相互制衡機制,激勵和約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具體表現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各自的職責分工尚未明確,現有的許多規定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執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得到有效分離,股東會和理事會很難對信用社法人代表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一長獨大」的現象仍然嚴重。

(三)經營機制僵化和內控乏力

由於長期受「官辦」思想和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模式的影響,農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鐵工資」、「鐵飯碗」、「鐵交椅」的痼疾,難以實行有效的正向激勵制度,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處於粗放經營狀態,員工素質普遍偏低,與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在內控管理上存在著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力差、風險控制力弱等問題。

(四)歷史包袱沉重,資產質量差,經營困難,潛在金融風險仍然很大
為了明晰產權關系,真正轉換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機制,國家對試點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不僅發行了專項央行票據,置換了部分不良資產,彌補或部分彌補了歷年虧損掛賬,減免了稅收,希望達到「花錢買機制」的目的。應該說,這些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對於化解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改善資產質量,提高盈利能力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農村信用社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風險狀況也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後改革發展的問題仍然不少。這主要表現在:農村信用社票據兌付條件「門檻」較高,「出門」困難,即使票據兌付後歷史包袱仍然較重,不良貸款總量仍然很大,而且還有許多潛在不良資產沒有反映出來;人均利潤、資產利潤率等指標較小而虧損面、虧損額仍然較大;撥備嚴重不足,抗風險能力尚未得到明顯增強;農村信用社股金雖然增加很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質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礎很不穩固;農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項風險撥備後實際資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內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時常發生,潛在風險不容樂觀。

(五)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職權和責任需要進一步明確

經過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按照國務院關於「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負責」的要求,由省級人民政府全面承擔對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形成了「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落實責任,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體制。但是這一新的監督管理框架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省級政府依法管理的職責范圍沒有具體劃分,造成職責定位模糊、職責邊界不清,政企難以分開;省級聯社受省級人民政府和基層聯社雙重授權管理(即省級政府授權省級聯社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行業管理,社員單位授權省級聯社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自律管理)缺乏法律依據,且多重授權管理對基層聯社違規違制行為缺乏約束力,多級法人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決策、低層次決策。同時,金融監管與行業管理、行業管理與自主經營、依法管理與自律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內涵還不清晰,各自的職權和責任還有待明確,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的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二、成因分析

解決農村信用社在產權關系、法人治理、經營機制、歷史包袱、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問題是農村信用社今後改革和發展仍需努力的方向。總的來說,這些問題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是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產生的。

(一)股權分散和經營虧損是農村信用社產權關系難以真正清晰的重要原因
按照2003年和2004年的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構建新的產權關系,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原則,因地制宜進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進一步完善合作制的產權改革,構建法人機構新的產權形式和組織模式。一是提高入股起點金額。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確定入股金額。二是拓寬入股范圍。以農村信用社原有社員為基礎,廣泛吸收轄區內農民、個體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入股。三是積極探索建立新的股權結構。但在實際運作中,尚存在著以下問題:首先,重新認定股東和吸收新的股東後,信用社的股東人數有所下降,人均股本有所提高;企業股東數量少,但所持股份很多。但總的來說,股權結構仍較為分散,股東對信用社的監督成本過於昂貴,分散的小股東往往缺乏關心和監督農村信用社的激勵。其次,政策制定者在引進大股東後,希望大股東能夠對農村信用社切實起到監督制約的作用。但在信用社經營機制未轉換,又存在大量虧損的情況下,農戶和個體工商戶是不願意投資入股的。如果入了股,其目的也只可能有兩個:獲得貸款服務和獲得比存款更高的利率回報。在大量虧損情況下,股東又要獲得更高的利潤回報,這只能說他們關注的是信用社短期利益,而不是信用社的長遠利益,更不會對管理層有什麼監督了。第三,由於農戶和個體工商戶不願意加入虧損的信用社,而虧損信用社為達到專項央行票據發行及兌付條件,採取分配任務、存款股金化等辦法募集股金,造成虧損信用社存款化股金較多。因此,其股權結構的變化未必會引起法人治理結構的實質變化。

(二)股東會的先天缺陷是法人治理結構仍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

由於股權分散等原因,造成了股東會的先天缺陷。表現在小額股東「搭便車」傾向嚴重,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缺乏責任,從而造成出資人在信用社治理結構中處於虛置狀態,不能發揮作用。由於股東會的先天缺陷,農村信用社出現了「外部人」控制問題和「內部人」控制問題以及「外部人」內部化問題。這三個問題的存在和發展,使得農村信用社難以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制衡的機制,造成農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結構難以完善。這里的「外部人」控制是指「外部人」(如基層政府)利用直接或間接的權利影響農村信用社領導人作出不一定符合經營原則的決策。「內部人」控制是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員在信用社的資產使用、處理和收益的分配等方面作出違背股東利益行為的現象。「外部人」內部化就是與農村信用社相關但不在農村信用社經營者行列的「外部人」通過實施一定權利而能直接或間接地從企業中獲得收益,從而與經營者串謀的現象。這三種現象都會使農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結構無法完善。

(三)治理結構不完善是農村信用社經營機制難以轉換的主要原因

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使得農村信用社不能按照「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原則來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用工、幹部任用、績效考核和薪酬確定等制度僵化,不能與現代企業的經營機制相適應,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

(四)傳統體制慣性是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不健全的直接原因
首先,表現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衡、有效分離的法人治理結構尚未真正建立,有其「形」而無其「神」。其次,表現在制度建設步伐落後。自1996年行社脫鉤以後,信用社內控制度沒有象商業銀行一樣自成體系,在人事政工、勞動工資、審計監察等方面的內控建設上還存有盲點,有些甚至仍在沿用原農業銀行有關規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導致一些制度與信用社的管理實際脫節;一些新業務的管理制度跟不上,無法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第三,內控制度執行不力。對已出台的制度真正落實的少。這些問題的成因主要是傳統的、不適應發展形勢的習慣方式在農村信用社從業人員的思想上、行動上還未根除,新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還未真正建立和完善。

(五)擔負政策性金融任務是造成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的關鍵原因
農村信用社作為企業,只有走市場化、商業化道路才能使自己生存和發展,但同時農村信用社又要執行國家的金融支農政策,這種政策性金融任務使農村信用社違背市場操作規律去發放貸款,造成信用社資產質量低下、虧損嚴重、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於行政干預、指令性貸款造成貸款損失。如八十年代支持鄉鎮企業貸款等。二是體制轉換過程中產生的新呆賬。主要是:行社脫鉤時農業銀行向農村信用社劃轉的呆帳、合作基金會撤銷帶進來的呆賬和保值儲蓄貼息支出三個包袱。三是由於擔負的政策性金融任務而使借款人認為農村信用社貸款是「不用白不用」的財政資金,造成信用社不良貸款的增加。在本次改革中,國家對虧損信用社因執行國家宏觀政策開辦保值儲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貼息給予補貼,解除了這一歷史包袱;對於農村信用社的歷年掛帳虧損和實際資產損失方面,人民銀行按照2002年年底實際資不抵債數額的50%,以安排專項再貸款和發行專項中央銀行票據來給予農村信用社資金支持,減輕農村信用社的歷史負擔;還通過稅收減免、允許信用社貸款利率靈活浮動的政策,增加農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減輕農村信用社的歷史負擔。但是,中央對農村信用社實際資不抵債額的計算基數是按照信用社2002年的財務報表數確定的,由於較多的信用社受短期利益沖動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報表反映失真,因而尚有很大一部分資不抵債額未能獲得專項再貸款或專項央行票據,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尚未真正化解。

(六)省級信用聯社職能定位不清是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不順的重要原因

按照有關規定,省級人民政府全面承擔對當地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在省級人民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職責中,省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對當地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目標規劃等重大事項進行研究決策,並通過省級聯社實現對當地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省級聯社對指導、督促轄內農村信用社完善內控制度和經營機制負主要責任。同時,省級聯社既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起設立、受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委託對其實施行業自律管理的聯合體,又是可以經營部分資金業務、清算業務的獨立的金融企業法人。因此,省級聯社是集政府行政管理、行業自律管理和金融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三種職能於一身的機構組織,其體制設計使省級聯社難以「政企分開」、「職責明確」。

三、對策措施

(一)進一步明晰產權結構
由於股份制在促進產權明晰、強化約束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資本聚集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產權形式所不具備的優越性,因此,銀監會在2006年2月底召開的「全國農村信用社工作會」上把農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定位為:堅持市場化、商業化取向,爭取用5-10年時間分期分批逐步過渡到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按照這一改革定位,農村信用社應圍繞股份制社區銀行來進一步明晰產權結構,以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當前,一是要培養市場機制。由於目前我國經濟金融處於轉軌時期,還不具備完善的農村經濟金融市場體系,因此,要使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成功,就要求各級政府大力培育和發展與市場有關的機制,如制定經濟金融法規、促進生產要素的市場化組合等。對農村信用社而言,就是要不斷深化市場機制的利用,減少政府幹預,在生產要素市場化組合的基礎上,建立明晰的產權關系。二是建立農村信用社補充資本金機制。制定符合農村信用社實際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規章制度和資本金管理機制,完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識別、計量和報告程序,定期或不定期評估資本金結構的合理性和資本充足率水平。三是創新資本金補充渠道。鑒於目前農村信用社盈利水平有限,不能吸收外資和上市籌資,國家又不能對農村信用社直接注資的客觀實際,國家應允許農村信用社發行次級債券。這樣,既能減輕農村信用社股金分紅的財務壓力,又能優化資本金結構,擴大投資農村信用社的范圍。四是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在經濟較發達、信用社實力較強的地區,可將當地的優質民營企業、合格的國內投資機構、合格的境外金融機構引進為農村信用社的戰略投資者,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增資擴股的難題、規范增資擴股行為,而且可以改善農村信用社資本結構,解決「內部人」控制問題,加速農村信用社改革進程。在實施中,應適當提高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上限。建議監管部門比照《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將國內戰略投資者向信用社入股的比例定為「不得超過農村信用社總股本的20%」。五是增大經營者持股份額。經營者所持股份的增加,有利於對經營者的激勵,使經營者的收入與資本所得掛鉤,從而使經營者與股東利益趨於一致。六是根據入股金額實施差別優惠政策。按照不同的入股金額,在貸款方式、貸款金額、貸款利率、辦理程序和時限等方面對股東體現差別優惠服務。

(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三會」制度。嚴格實行決策權、經營權、監督權分離,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真正發揮作用的新型法人治理結構。二是規范操作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理事會經營決策機制,充分發揮高級管理層和內設專業委員會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要把經營班子深化為經營執行機構;要把監事會深化為經營監督機構,積極探索在聯社高級管理層下設置專職合規部門,對遵守法律法規、監管規章、行業管理准則和內部管理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三是引入獨立理事參與農村信用社管理。獨立理事既不是農村信用社的股東理事,也不是農村信用社的經理理事,是從農村信用社外部產生,不是農村信用社的直接利益相關者。獨立理事依照法定程序由農村信用社股東大會聘任,獨立依法行權,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獨立理事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參與理事會決策,有助於農村信用社決策的科學有效,有效制衡經理理事或執行理事的決策立場,保證決策的專家性。

(三)轉換內部經營機制

一是按照「授權經營、分級考核」的原則,合理設定各項管理和業務工作權責。二是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推行全員考核、競爭上崗、崗位輪換等用工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勝劣態的用人機制;要精簡機構、壓縮人員,有效治理農村信用社職工總量過大、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問題。三是改革分配製度,全面推行績效掛鉤的工資分配製度。加大考核力度,根據崗位責任的大小、工作質量的高低、經營業績的好壞和所作貢獻的多少拉開收入差距,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四是要改進管理人員的選拔辦法和選拔方式,推行競聘上崗、擇優選用的方式,加大交流力度,防範管理人員的道德風險。五是遵循「精簡、高效」原則,分類實施「定崗、定員、定編」制度。通過明確職責和任務,解決有人無事乾和有事無人乾的問題,解決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中長期存在的無人承擔失職、瀆職責任,無人彌補經營損失等問題。
(四)全面加強內控建設

一是樹立正確的內控觀念。要加強「合規文化」建設,使全體員工在思想上、行動上摒棄傳統體制慣性,樹立理性、穩健、審慎的管理理念;要堅持「制度先行」的原則,在全體員工中推行誠信與正直的職業操守和價值觀念,統一思想,形成合力。二是健全內控制度。要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農村信用社的機構控制、崗位控制、程序控制和業務操作程序與授權授信的規章制度,制定風險防範責任制和防範措施。三是創新內控方法。通過管理體制和崗位職責的調整,實現內控的組織控制要求,使不相容職務徹底分離。四是明確業務流程,實現內控中的同步控制要求,如雙重控制、賬款分開、換人復核、雙線核對、日清月結、貸款「三查」等。五是明確職責和許可權,實現內控的授權控制要求。理清授權事項,明確授權的責任和審批程序,建立檢查制度等。六是嚴格規范操作,實現內控的實物保護控制要求。如對現金及其他有價證券嚴格執行雙人守庫、雙人押運、雙人管庫、交接登記、相互監督約束、定期盤點等。七是建立員工管理的制約機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實現內控中對人的控制要求。嚴格執行辭退制度、競聘制度、用人失察責任追究制度以及幹部交流、輪崗、迴避、休假稽核制度等。嚴格稽核監督和合規管理,實現內控的監控職能,並引入客觀評價體系。

(五)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一是創新經營理念。克服傳統思維、定勢思維和順向思維的障礙,樹立效益意識、市場意識、服務意識。二是創新金融技術。建立起以省為單位的大集中網路電子平台,在此基礎上實現全國范圍的大聯網。三是創新金融產品。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加強對中小企業和個人金融業務的創新,大力推進中間產品創新。四是創新服務方式。建立「個人貸款服務中心」和「個人投資理財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推進信用共同體建設,構建以利益共同體為支撐的聯保服務體系;按照「社區銀行」、「零售銀行」品牌戰略,合理布局網點,完善業務功能,健全個人業務優質服務體系,打造標准化和精品化網點,提升形象。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比照國家對國有商業銀行財政注資和不良貸款剝離的方式,降低專項央行票據兌付「門檻」。同時,2002年底實際資不抵債額應以權威中介機構在清產核資後的確認數為准,而不以農村信用社報表數為准,以體現政策公允性原則。二是對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發放的農業貸款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專項補貼。三是對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的稅收減免扶持政策再延長10-15年。四是取消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限制政策,幫助拓展優良客戶市場。五是妥善解決行政機關、公職人員向農村信用社承貸、擔保及私貸公用形成的不良貸款等問題,化解歷史包袱。六是切實解決接受農村合作基金會的遺留問題和對已關閉城市信用社的債權問題,保全農村信用社資產。七是地方政府要切實改善信用環境,出台保護農村信用社合法權益、降低農村信用社維權成本的相關辦法,以增強農村信用社支持「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七)完善省級管理體制

為解決現行省級聯社職責定位不準、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增強農村信用社抗風險能力,提高決策層次和決策水平,實施有效管理,應在現行體制下,先將縣級聯社建成統一法人、合作銀行和商業銀行,再用3-5年的時間建成全省統一合作銀行或商業銀行。這樣,既有利於加強行業管理,形成較為完善的風險防範體系,又有利於完善業務功能,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增強信用社市場競爭能力,使農村信用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㈤ 農村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上還有什麼不完善之處你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

經營管理不合規的地方很多

意見和建議
1、制度管人、制度約束人
2、一把人責任到位,起帶頭表率作用
3、凝聚力,團結行里的一切力量,齊心協力共創

㈥ 如何防範農村商業銀行操作風險

一是從思想上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對於櫃台業務,普遍上存在著對業務風險的麻痹大意、忽視甚至是輕視的思想。有不少人認為櫃台業務是「低技術含量的熟練工種」,對於櫃台業務來講,這種想法是致命的。櫃台的每一個操作,都直接關繫到客戶每筆業務的完成,中間連接的是客戶多種多樣的資金供求和業務聯系。櫃台操作的一個很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慎地對待每一筆業務,對於規避操作風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是要真正弄清不同業務的風險點。在辦理業務時要准確辨別,有條不紊。對公業務的風險點主要有:每天收取的票據的真偽,所收取票據與進賬單或者電匯單的收匯款人和金額是否一致,客戶票據印章與預留在我行印章的相符性等;對於個人業務的風險點主要有替客戶代簽代寫單據、違規查詢、泄露客戶信息等。正確地理解掌握這些風險點,並做到時時防範,是遠比快速熟練掌握交易技能更重要的。
三是嚴格執行銀行的各項櫃台業務操作流程,嚴厲禁止違規操作。銀行的每一項業務操作流程都是經歷了很多次的實踐操作和不斷檢驗才形成的,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是為防範風險而設置的,有很深刻的風險防範措施貫穿其中,不能輕易打破。實際工作當中,嚴格按照業務的規范和操作流程,既是對客戶的一種負責,也是對於自身和銀行的一種負責。
四是加強崗位職責和業務許可權的制約均衡。農村商業銀行實行雙人臨櫃、雙人復核,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風險,但不是完全消滅了風險。會計和出納人員要切實做到互相監督、互相制約,通過科學合理地分配責權利,不相容崗位的業務人員崗位職責必須分離;嚴格授權審核,把授權工作落到實處;設立公開透明的獎懲措施,通過獎優罰劣的硬性手段,減少和避免失誤的發生。
五是加強操作風險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營造良好的風險防範氛圍。既要強化工作紀律,端正工作態度,營造嚴肅認真的工作環境,又要加大對員工的關懷程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使員工時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振奮的精神,充分調動員工加強風險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㈦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優勢及存在問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作為一直以農村市場為主陣地的農村信用社,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從戰略的高度做好農村市場的布局,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農村陣地,真正實現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已成為當前農村信用社的首要任務。而近年來,農村信用社雖然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卻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人力資源豐富,人才資源匱乏。大多數農信社的網點都有5人以上,但在從業人員當中,第一畢業院校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佔比卻很少。同時,各營業網點一線人員年齡結構相對偏大,對新鮮事物的適應能力明顯滯後,真正精業務、懂技術、高素質、富有開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數。
(二)網點資源豐富,網路資源不足。農信社作為地方金融的主力軍,其網點布局往往以撒網式進行,一般每個鄉鎮都有一到兩個網點,比較繁華的鄉鎮,網點數目則多達十多個。豐富的網點資源對網羅客戶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由於農信社普遍存在服務手段落後、結算渠道不暢的弱點,且地區發展差異性大(如有的農信社已自主開發了卡業務,但也有的農信社仍停留在單機操作水平)等因素,規模性業務開發的網路資源極端缺乏。
(三)傳統業務操作系統完善,新業務發展平台尚未建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農信社在傳統的綜合業務系統網路上與商業銀行的差距已大為縮小。但渙散的經營機制使大規模業務開發缺乏統一的平台,各自為政的做法,往往增大了開發成本、增加了統一的難度、增大了地區的差異。
(四)人緣優勢突出,優質客戶資源不足。長期以來紮根農村,農信社與地方建立了深厚的人緣親和力,培育起一支以廣大農民、個體工商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的客戶群。但面對弱質產業的農業、弱勢群體的農民,農信社現有客戶群中,優質客戶比重極低。
(五)當地信息來源豐富,同業信息共享存在壁壘。深厚的人緣、地緣優勢,給農信社廣泛收集地方信息提供了條件。但與同業間網路的等級差別,影響了農信社與同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進而對拓展新業務的資源共享、風險防範等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六)競爭壓力較小,創新動力不足。由於當前農信社在農村中的「壟斷」優勢,使農信社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從而形成一種自得情緒,嚴重影響了競爭意識、競爭氛圍的形成。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到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開發。其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必然要求在建設的初期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而這個投入單純依靠政府是不可能實現的。為此,國家通過行政杠桿及財稅優惠等手段,干預、引導各方面的資金匯聚到農村市場。這些優惠政策包括:
(一)取消農業稅。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議:農業稅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稅負的減輕,從另一個方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二)逐步增加對農村的財政投入。2005年12月29日,全國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三個高於」原則: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標志著「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以優惠財稅政策引導各方資金流入農村市場。根據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各地相繼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個體經營戶等出台了所得稅收減免政策,並採取財政貼息、財政補貼銀行貸款的方式,吸引工商企業和社會閑散資金投入。同時,各地也開始積極探索建立農業風險補償機制,完善農村保險體制等,通過社會保險方式解決農民後顧之憂,減輕財政負擔。
面對以上情況,農村信用社應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和良好環境,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鞏固擴大農村市場,實現地方、農信、農民「三贏」。
為實現構築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各級政府努力建設資金聚集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農村的信用環境和制度建設環境,不斷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農信社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應充分把握好這有利時機,鞏固和擴大自身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通過外聯內動,在推動新農村建設發展中實現自身綜合競爭力的整體提升。
(一)加強與外部的協調合作
1、加強銀政合作。
農信社作為地方金融機構,決定了與地方政府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但農信社與地方政府的密切關系由於歷史的原因形成了典型的對立統一關系。首先,在對立上,由於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政府行政性指令放款給農信社造成了沉重的不良資產包袱,農信社對政府管理行為終究帶有懷疑和顧慮;其次,在統一上,無論是地方還是農信社,基於在農村中的共同目的和利益,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上是存在共識的。因此農信社必須切實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協調與溝通,理順情緒、理順關系,努力實現與地方政府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1)促成各項優惠政策貫徹落實。中央已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對支農資金投入的優惠性政策指引。農信社應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促使各項優惠政策實施細則的制訂,促成各項優惠政策的徹底貫徹落實,降低支農投入的運營成本,提高支農投入的風險防範系數,在獲得優惠政策中實現自己的休養生息和壯大發展。
(2)爭取對清收涉政不良貸款的支持。由於歷史的原因,農信社不良資產中,很大一部分是涉政貸款。對這部分貸款,單純依靠農信社的力量進行清收存在著較大的難度。農信社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從減輕農信社歷史包袱、扶持地方金融發展壯大及構築地方誠信環境的角度出發,爭取地方政府對清收工作的支持,利用一切可行的方式盤活不良貸款,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
(3)探索與財政支農資金的合作。隨著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財政投入的不斷增加,農信社可探索將信貸資金與財政資金捆綁式結合運行的模式,一方面緩解自身的支農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可利用自身地處農村金融市場前沿,對「三農」情況熟悉,對當地農村的信用環境、經營情況、生產狀況較為了解的優勢,配合地方政府更好地發揮支農資金的作用,提高支農資金的效率。同時,通過與財政資金的合作,擴大農信社的影響,提升農信社的形象。
(4)及時反饋信息以引導政府調整政策方向。新農村建設是一場以農民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村金融改革。政府部門以一系列的財稅優惠政策引導各方資金流向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的增收。農信社要履行好社會人的義務,加強與政府的協調與溝通,利用自身在農村中的信息資源優勢,及時收集政策落實情況的信息,反饋給政府部門,引導政府部門及時調整政策的方向,形成政策環境的良性互動發展,實現農村、農信、政府的三方共贏。
2、加強銀銀合作。
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農信社當前的服務水平與這些服務需求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農信社應在充分發揮自身網點資源、人力資源、地方信息資源等方面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商業銀行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和資金優勢,實現在國際金融、投資理財等業務上與商業銀行的合作。以合作為導因、以學習為目的,切實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增強實力,待條件成熟後,逐步將合作轉變為自為,擴大市場佔有率。
3、加強銀保合作。
農村保險業是一個成長中的市場,各種保險業務正處於由無到有、由有到全的局面。其各項業務的開展,既事關農民養老、意外傷害、醫療等方面的保障,也涉及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時的保障。農信社與保險業的合作,一方面以保險對象的身份出現,積極參與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開發的農業險,保障自身的資金安全,降低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成本;另一方面以保險合作者的身份出現,以拓展中間業務的形式,為保險公司代理開辦各項保險業務,不斷延伸服務領域。
(二)加快內部的改革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為農信社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自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農信社應切實抓住這個機會,苦練內功,加快發展。
1、明確定位。
農信社應清醒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牢牢把握「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發展農業」的市場定位,合理制定遠、近期經營目標。在目前情況下,首先應該是不求做大,但求做強,盡量實現業務精品化、市場最優化、利潤最大化。在實現精、壯、強的目標後,逐步拓展業務范圍、創新業務品種、擴張業務市場,達到鞏固和擴大農村陣地的最終目的。
2、在發展中轉換思想,理順機制。
新一輪農信社改革對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機構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和實質性的進展。在新農村建設中,農信社應在農村改革中,理順政府領導、行業管理和自主經營之間的關系;在商業化運作中,真正實現理事會、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對農信經營者的經營理念進行一次「大換腦」,促使農信社經營管理行為能真正與時俱進,與先進銀行管理理念並軌。
3、加快構建業務平台,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建設。
技術平台與人才建設滯後已經成為制約農信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要突破這個瓶頸,農信社一是要以前瞻性的思維和聯動性的發展戰略,以省聯社為主導,構建一個全省乃至全國性的,高起點、現代化、多功能的金融信息化服務體系,為各項業務的拓展提供一個優秀的服務平台。二是要切實轉變農信社「近親繁殖」的進人、用人現狀,做到「送一批人出去、進一批人進來、退一批人回去」。「送一批人出去」是把一批年紀較輕、思維活躍、敢創敢拼、學歷層次較高的人送到專業院校進行再學習,讓他們掌握最新的金融理念、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熟悉最新的金融技術,與時俱進、開拓視野,把這批人培養成農信社的中堅力量;「進一批人進來」是按照農信社部門設置和業務發展需要,引進一批金融文秘人才、計算機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等,改善、優化農信社的人力資源機構。「退一批人回去」是讓一批年齡偏大、知識層面偏低、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弱的職工提前退休,讓新鮮血液可以補充進來。在這里要再提提「送一批人出去」,必須是把這批人以「脫產學習」或委託培訓的方式送出去,但不宜以「交流」的方式送出去,因為隨著各商業銀行企業運作的強化,其對自身商業機密的保護性也加強,「交流」人員學習效能性將降至最低。在「退一批人回去」方面,也要做好對這批人的後續安置工作,盡量做到人心不亂,避免影響農信社凝聚力。
4、突出支持重點。
農村信用社要迅速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信貸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服務目標和方向,合理安排資金使用順序,促進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一是推動農村傳統產業實現規模經營。積極籌措資金,統籌安排使用順序,優先對農業生產大戶和有市場潛力的種植、養殖戶給予重點資金扶持,支持種養業大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二是積極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兼顧基地和農戶,形成龍頭帶動基地,基地聯結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大力支持特色產業和產品的基地建設。要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突出重點,主攻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農業。四是大力支持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支持興建集收購、銷售、流通於一體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拓寬商品流通渠道,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增加對化肥、農葯、農機和種子經營等服務體系的信貸支持,為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㈧ 對農村信用社如何應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當前農村商業銀行組建的步伐正在悄然臨近,農村信用社面臨諸多的機遇和挑戰。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和國家向農業傾斜政策的增多,以及很多優惠政策的實施,就像給我們的農村信用社打了一支強心針,農村信用社的飛速發展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積極組建商業銀行的勢在必行。
但當前郵儲銀行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觸角不斷向農村陣地的延伸,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基金互助組織等新興農村金融機構的異軍突起,給我們農村信用社賴以生存的農村金融市場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挑戰和更大的沖擊。農村信用社如何正確發揮好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如何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如何把業務做大做強、如何迅速改制、順利的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具備更大更好的抗擊風險能力?------是擺在我們這一代農信人面前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當前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
1、不良貸款居高不下。就我們興隆聯社而言,2011年末不良貸款高達4億多元,嚴重的制約了了我們興隆農信社的發展和壯大,具體表現為:前幾年受六道河信用社多人爭權亂放貸款的現象,導致多人受到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處理,嚴重者被開除;2008年孤山子信用社又出現了李玉軍挪用資金案,挪用信用社資金、盜用儲戶存款數額巨大;多人違規發放頂冒名貸款及假名貸款金額近兩億元,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一個多億元,直至多人受處分甚至被開除的嚴重後果;黃酒館社和北水泉社的資金詐騙案等等都給興隆聯社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個別信用社主任及員工無視制度的存在違規發放頂、冒名貸款,直接導致不良貸款佔比居高不下,致使向農村商業銀行的改制工作嚴重受阻,效益始終排在承德市末位。
2、管理者有章不循、令不行、禁不止。農村信用社分布在全縣的各個角落,多數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很便利,離離縣城較遠。有的主任感覺自己是天高皇帝遠,對上級的指示精神、規章制度沒有嚴格的遵循,令不行,禁不止,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置國家法紀、規章制度於不顧,仍然我行我素,聽之任之。據我走訪得知現在有的信用社主任利用職務之便經常現金白條頂庫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挪作他用或為自己做生意,長達幾天甚至十幾天不來單位上班,單位職工都不知道主任去向,整日與狐朋狗友吃喝玩樂或遊山玩水,致使單位工作渙散,職工喪失工作積極性;貸款業務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現象比比皆是,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放貸款,有可能導致2008年我縣孤山子信用社資金挪用案件的再次發生。農村信用社是縣級聯社的一個派住當地鄉鎮機構,資金的運用,人員的管理,如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地服務狀況,服務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農信事業的發展。最基本的是在管理好一個單位的同時如何管好自己也是個很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
3、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現在面臨人員危機,老齡化嚴重,很多信用社都是五十歲以上的老、弱、病、殘人員堅守在第一線,戴著花鏡辦理業務,盡管這兩年招收了一些大學生,但好多都沒有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使當前很多的人才放置於業務後端,還有的大學生一直在業務量很小的信用社,即學不到真正的業務,又終日昏昏然,造成了人才浪費。
4、員工法律意識淡薄、以身試法。對所轄員工法律知識培訓少,信用社主任對員工組織學習少的可憐,很多員工不注重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底子薄、業務素質差、思想認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奉獻精神不強、工作熱情不高,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沒有紮根農村為信合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在紅眼病和盲目攀比風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有的職工敢於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既丟掉了飯碗,又限制了人身自由,以致造成終生的遺憾,也留下永世的罵名。
二、 改進的辦法和應對的措施
1、應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主任的自身修養、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培訓。農村信用社的主任就像清朝所謂的封疆大吏,其掌管著一個鄉鎮或者多半個鄉鎮的經濟動脈,掌管著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資金走向直接影響到農村信用社的未來,所以,一個企業的經營好壞與帶頭人有直接的關系,古語說的好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縣級聯社選好一個信用社主任也是一個關鍵所在,當然了這與上級管理機構的用人機制和領導的選用方法有關,筆者不敢妄加評論。但筆者認為,掌管著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的資產,必須選拔那些政治過硬、責任心強,既懂業務又通管理的有管理能力的優秀人才選配到領導崗位上來,這樣我們的農信事業才會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
2、上級要對下級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主任對所轄員工都要有一個嚴格的約束,不斷加強政治思想學習和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要具有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主人翁責任感,達到令行禁止,嚴禁違規操作,不斷樹立社興我榮、社衰我恥的榮辱觀念;
3、不斷加強對員工的業務理論、法律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所有的基層主任要高度負責,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並合理安排人員,進行崗位交流,繼續發揚老職工業務知識傳、幫、帶的優良傳統,要做好重要崗位人員輪換後的業務技能、技巧和好的方法流傳下來,即使分工不同,但必須要有協作,體現農信整體意識和團體精神,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意識,不能安於現狀,要敢於拼搏、敢於奉獻,努力改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觀、法制觀。
4、古語說的好,是不是千里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所以要合理安排人員,應盡量將所招大學生分配到最基層信用社,讓其得以鍛煉和才能的最大發揮,做到男女搭配,新老搭配;另外,省聯社應將老職工置換工作在進行下去,每兩年或者三年置換一次,不但解決了老職工退休後子女上班的後顧之憂,更換了血液,又增加了信用社的新生力量,讓老有所為,老有所養成為現實。
就筆者所管轄的信用社三年來不良貸款下降率近一倍,由原來的160萬元2011年末下降到79萬元,各項存款由三年前的4900萬元到去年末的7812萬元,現在已達到9000萬元,預計今年末達到一個億,三年翻一番。2011年末我所在的信用社在全縣信用社中各項成績排名第一,面對這些成績的取得我不敢居功自傲,這些都是全體員工的努力的結果,但更離不開我的直接領導和管理,職工精神飽滿,團結協作,真正體現了團隊精神,我敢說我所吸收來的存款都是真實的,無一虛假,都是農民客戶的閑散資金,三年來我帶領大家認真執行上級聯社的信貸政策不發放一筆違規或者超許可權跨范圍貸款;無任何違規經營現象。因為從事了八年信用社會計工作和參加信用社26年的工作經驗積累使我深知合法經營和懂得如何經營農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三、 抓住機遇、拓寬業務領域,加強硬體設施
1、加速電子銀行業務的開展,充分發揮櫃台優勢,做好電子匯兌業務,認真做好村村通工程,努力做到農村客戶足不出村就能辦理簡單的存取款業務。在當前經濟過熱的環境下,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相繼安裝ATM機,在鄰近鄉鎮或者現金流較大的各村商鋪安裝pos機和epos機,使自動存取款機和pos機達到合理的布放。搶占農村市場,隨著村鎮銀行觸角的不斷延伸,可能會使我們現有的優勢和領地被別人佔有,所以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做到快速發展、優勢發展。
2、不斷拓寬業務領域並適時拓展新業務領域,積極開展中間業務、代理業務和票據貼現業務,比如代收保險費、電費,代發企業工資、代發企業養老金、代發農村養老金等等。
3、抓住國家當前穩中有升的經濟形勢和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大好時機,順應金融改革的勢頭,新建網點和翻建網點,創造和改造自身的硬體工程,並給農村客戶提供一個寬敞、明亮、簡潔、舒適的服務場所以及一流的服務。(作者 司志堂)

閱讀全文

與農村商業銀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