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年慰問農村貧困戶,求一個帶新年的扶貧標語!
靈猴協「梅」去,金雞送春來。
黨國溫情到,新年樂安康。
㈡ 描寫貧困山村的句子有哪些
1
我一直生活在遠離文化中心的邊地雲南,打小時候起,抬眼就能看見不遠處的山,伸腿很容易就走到同樣不遠的莊稼地。曾經很長一段時問,我生活在一個叫三家村的山村。誠實地講,也正是這段經歷讓我至今仍然懼怕農村。因為它們總讓我想起簡陋、糞便,以及無法忍受的貧困和臟。雖然那裡有著極為充足的陽光和雨水,有著形狀奇異的山巒和深谷,照當今的旅遊術語來講,完全是一個少有的「世外桃源」,但絕美的風光並沒有給那裡帶去更多的糧食和收成,相反,由於山高路遠,土地貧瘠,那裡的生存一直格外艱辛,身體的,生活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苦與難,人們的腳步經年在山裡移動,吃著山裡出產的蕎麥、苞谷,喝著從遠處背來的泉水,從這座山坡走向那座山坡,為的僅僅是尋找一些稀有的飽暖。
——葉多多《我的心在高原》
2
我前半輩子走南闖北,去過國內不少地方,就我所見,貧困的小山村,只要不是窮到過不下去,多少還有點樣。到了靠近城市的地方,人也算有了點錢,才開始難看。家家戶戶房子寬敞了,院牆也高了,但是樣子惡俗,而且門前漸漸和豬窩狗圈相類似。到了城市的近郊,到處是亂倒的垃圾。進到城裡以後,街上是干凈了,那是因為有清潔工在掃。只要你往樓道里看一看,陽台上看一看,就會發現,這里住的人比近郊區的人還要邋遢得多。總的來說,我以為現在到處都是既不珍惜人文景觀,也不保護自然景觀的邋遢娘們邋遢漢。這種人要吃,要喝,要自己住得舒服,別的一概不管。
——王小波《人為什麼活著》
3
這番閑聊,引起我兩點思考:一是貧困山區高輟學率之根本原因是家庭貧困和學雜費太高。學雜費過高的原因是教員的工資福利水平提高了,而地方政府財政無法滿足教員的'舊益增長的物質要求"。故而變出各種名堂向家長學生搜刮。如上述分析大體正確的話,那麼所謂"希望工程"對降低輟學率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如今,"體面的生活標准"對一切人都是一道無形的但又是強制性的"律令",它迫使一切人向它攀比。地方黨政官員與教員自然不例外。二是在公社體制向鄉鎮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凡行政村一級的黨政機構處於癱瘓與半癱瘓,或宗族化甚至村霸化的地區,鄉村社會似乎重新回到了它的"自在狀態",各家各自為政,各家族之間恃強凌弱,恃眾暴寡,貧弱無依者忍氣吞聲。
——曹錦清《黃河邊的中國》
4
在此將有關友義村信徒的事更詳細報告給您:
他們是貧窮百姓,在不滿三公頃的田地上辛苦栽種麥和芋頭,沒有人擁有水田。看到他們連面向海的山腰都開墾成耕地時,對他們生活的困苦,不禁感到鼻酸。盡管如此,長崎的奉行還對他們課賦重稅。是的,長久以來,這里的老百姓們,就像牛馬一樣工作,像牛馬一般死掉。我們的宗教之所以能夠在這地方的農民當中,如水一般浸透進去,不是別的,是因為我們讓他們體會到有生以來的溫暖:是因為我們把他們當人看待;是因為司祭們的仁慈打動了他們。
——遠藤周作《沉默》
5
勞動可以使我們擺脫三大災禍:寂寞惡習貧困。
——歌德
6
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
——索羅斯
7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時相濡以沫的一個糕餅,患難中的心心相映的一個眼神。
——畢淑敏《心靈處方》
8
假如真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困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願。
——倉央嘉措
9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 相信未來。
——食指《相信未來》
10
不論你的生命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言咒罵它。它不像你那樣壞。你最富的時候,倒是最窮。愛找缺點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找得到缺點。盡管貧困,你要愛你的生活。
——亨利·戴維·梭羅《瓦爾登湖》
11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寧靜山村,一場殺戮,青雲大殿,拜師學藝,立志斬妖除魔,問世間,何為正道,何為魔道,在我看來,一切都是殺戮,一切終究要結束的,不,我不甘,重來。 寧靜山村,一場殺戮,兩相依少年,青雲山上拜師學藝,斬妖除魔,九幽陰靈,諸天神魔,以我血軀,奉為犧牲,但,誰又能看得穿,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活在世上,究竟是為了什麼,這一劍,不,重來。 鈴鐺咽,百花凋,人影漸瘦鬢如霜,深情苦,一生苦,痴情只為無情苦,狐狸也有淚,妖孽也有情,你們告訴我,什麼是正道,什麼是正義,一直都在騙我,我欲平凡度日,卻捲入魔道之爭,我欲行俠仗義,卻成了妖魔邪道,我欲真心對人,卻成了種錯情根,究竟,這天下蒼生與我有何干係,不行,再來。 青雲道法又如何,魔
——蕭鼎《青雲志》
12
一、人之一生,如負重遠行,不可急於求成
二、以受約束為常事,則不會心生不滿
三、常思貧困,方無貪婪之念
四、忍耐乃長久無事之基石
五、憤怒是敵
六、只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
七、常思己過,莫論人非
八、不及尚能補,過之無以救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遺訓》
13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食指《相信未來》
14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撐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郭路生《相信未來》
15
他覺得有一種難以忍受的孤獨。他幾乎後悔,悔恨這兩年來所遭受的捉襟見肘的貧困生活,因為那些絕望的掙扎不過使他勉強填飽肚子,生活的痛苦使他變得麻木不仁了。「你必得汗流浹背才能糊口」,這並不是對人類的一個詛咒,而是使人安於生活的止痛香膏。
——毛姆《人性的枷鎖》
㈢ 農村貧困戶申請書怎麼寫
貧困戶申請書(一)
XX縣XX鎮XX村委:
我叫XXX,男,1934年12月11日出生,漢族,妻子XXX,女,1943年10月20日出生,漢族,現均住XX縣XX鎮XX村X組。因我們夫妻二人年老多病,尤其是我多年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致使家庭異常困難,年收入還不能維持基本生活,生活十分拮據。
為此,為我們夫妻二人享受國家對我們老弱病殘的照顧, 特申請領取低保,讓我們能安度晚年!
望批准!
此致
敬禮!
申請人:XXX
X年X月X日
貧困戶申請書(二)
尊敬的上級領導:
我叫xx,現年62歲,家住xx鄉xx村xx組。本人於1985年至1987年任xx村村長,1988年至1992年任xx村支部書記,在任期間,我領導組織全體村民修築了進村公路;領導組織全體村民架設高壓電線進村進寨。
組織全體村民擴建池塘,解決了當時頭等「三大難」的交通問題x通電問題x農田灌溉問題,為群眾事業忘我工作,鞠躬盡瘁,深得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擁戴。然而,我不幸在1992年患坐骨神經疾病,無情的病魔使我無法工作和勞動,於當年年底主動辭職。
全家老小的重擔就壓在妻子一個人身上。如今,我病情不見好轉還有加重趨勢,每年還得花上千元的葯控制病情;而已年過六旬的妻子年老多病,積勞成疾,已經不能再下田地幹活,喪失了基本的勞動潛力;不孝獨子常年在外省靠賣體力為生,生活過得風餐露宿。
對我二老生老病痛不管不問也無潛力照顧。我兩個老人生活過得捉襟見肘,常常是有這頓,沒下頓,生活個性艱苦。此刻連平時控制病情的葯都只好停了。
幸好,我聽說中央對特殊困難的農民有政策照顧,能夠申請低保,我異常的高興,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於是,我特向上級領導申請低保,以度過目前的艱難時日。
我有理由相信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相信偉大的政府會給我解決實際困難,解決我的生活危機,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禮
申請人:xx
X年X月X日
(3)貧困村創建新農村口號擴展閱讀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絕對貧困:
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難以生存。在測量絕對貧困標准時,一般只考慮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而絕對必須購買的物品,並且,所購買的物品應當是最簡單最經濟的。
相對貧困:
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於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
2005 年,我國的農村相對貧困標準是684-944元。
近年來,城市貧困戶的問題逐漸顯現,中國城市貧困標準是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計算的,各個城市這一標准有所不同。
㈣ 關於建設新農村
浙江省溫州市龍港鎮,是我們建設新農村的根據地,我們在中央的領導下,應當積極開展建設,使我鎮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品有所提高。
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我們無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逐步建立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但是,我們決不能僅僅把農民看作是城市幫扶的對象、工業反哺的客體。我們應從思想認識上和在工作中把農民作為建設新農村的主體,著眼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也就是說,建設新農村伊始,我們就要注意防止可能出現的「見物不見人」的傾向。
在我們龍港鎮,建設新農村一定要把農民作為主體,這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即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我們決不能僅僅簡單地把農民作為政府關愛、扶持的對象。把以人為本落實到建設新農村中去就是以農民為本,其最基本的內涵就是要以農民為主體,即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依*力量。只有這樣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農民為主體,這也是由我們建設新農村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所決定的。面向未來,今天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國還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因此,建設新農村任重道遠。我們只有使億萬農民認識到建設新農村是他們自己的事業,他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才能充分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廣大農民群眾是推動生產力發展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敗的關鍵。」
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
我們說廣大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是基本依*力量,決不意味著農民就不必提高自身的素質了。恰恰相反,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和要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迫切要求把提高億萬農民的素質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根據建設新農村的總要求,我們要從根本上轉變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觀念,引導農民通過投身建設新農村的實踐,轉變傳統觀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走向富裕邁向文明和建設新農村過程中使自己真正成為這個偉大事業的價值主體和創造主體。這無疑對農民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我國,人口多、勞動力多,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多且整體文化素質低,缺乏職業技能是我們的基本國情。目前我國農村還有上億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但是這些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低,缺乏職業技能培訓。如果為數眾多的農村勞動力的素質能得到提高,那麼我們就可以變人口壓力為勞動力資源優勢。因此,我們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在有意識地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業產業和城鎮轉移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使廣大農民適應建設新農村的要求,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而政府在其中起著其他社會組織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的,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制定了具體措施加快培養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中央政府已決定在2005-2010年安排100億元資金,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1000所縣級職教中心,形成一批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需要的職業教育骨幹基地。不少地方政府也作出決定,撥出可觀的款項專門用於對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進行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在這個問題上要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總之,建設新農村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切切實實地提高農民的素質。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億萬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為此,我們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要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在龍港鎮,我們應當使廣大基層幹部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帶頭人
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目前,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建設新農村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取決於農村基層幹部對上述方針政策措施的貫徹和落實,尤其是取決於他們創造性的工作。
我們黨對各級領導幹部是有最基本的要求和標準的,如德才兼備。但這些基本要求和標准體現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領導幹部上,又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迫切要求廣大農村基層幹部能夠成為帶領農民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好帶頭人。
20多年來,在我國農村改革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已涌現出不少這樣的致富帶頭人。但是,目前的數量遠遠不夠。這些帶頭人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極為重要和難以取代的。這些農村帶頭人一般說來,思路開闊、文化素質較高,市場意識、捕捉信息和自主能力強。在發展農業經濟中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們起著外接廣闊市場,內聯千家萬戶的橋梁作用。
總之,農村好帶頭人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利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有利於加快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這些好帶頭人在建設新農村中起著榜樣、示範和教育的效應。因此,不少地方的農民都有這種體會:給錢,給物,不如選個好的村幹部。
在農村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任務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任務。黨中央提出的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是由我們所從事的全新事業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現在所乾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十六大以來,全面學習、終身學習已蔚然成風。建設學習型社會也取得了明顯進展。涌現出一批批學習型城市、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和學習型鄉鎮等。而當前,我們要把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任務落實到農村。這是與建設新農村的根本要求相適應的。建設新農村關鍵在人。只有讓農民了解建設新農村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使他們認識到建設新農村是關繫到他們當前切身利益和未來美好生活的事業,才能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無疑需要學習;只有讓農民認識到,他們的自身素質,還不能適應完成建設新農村這個重大歷史任務的要求,因此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主要是學習這個途徑來提高素質,完善自己。至於要使我們的農村基層幹部不負歷史使命的要求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期望,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好帶頭人,也只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即向知識和實踐學習才能實現。目前中央政府已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尤其是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部門,要更多地關注和支持農村,把工作重心逐步地轉向農村,把掌握的資源更多地投向農村,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向農村。因此,把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任務落實到農村既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需要,又具備了較好的時機和條件。
㈤ 什麼是新農村建設的「三清三改三建三化」
應該是新農村建設的三清七改五普及。
三清七改五普及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
三清即「清污泥、清垃圾、清路障」;
七改即「改水、改廁、改路、改欄、改房、改環境、改溝渠」;
五普及,即普及太陽能、普及沼氣、普及有線電視、普及電話、普及庭院經濟;
(5)貧困村創建新農村口號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農村「七改三清」的效果,根本在街道、在社區,關鍵在管理。經過整治的村莊,各項規章制度和村規民約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並逐步建立一整套村容村貌長效管理機制。
同時,五華區還在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在農村引入城市社區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式,通過配好村莊管理、保潔、保綠等人員,落實管理措施,進一步鞏固了整治的成果。
㈥ 牢記使命和擔當,更好更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月1日上午,南寧高新區黨工委舉行了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出征儀式。黨工委領導、各基層黨組織書記及全體擔任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和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共70多人參加了會會議。
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凌捷作了動員講話,他強調,選派貧困村第一書記和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有關精神的有力舉措,是進一步推動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為民服務、扶貧攻堅、創先爭優、加快貧困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
凌捷在會上從發展農村經濟、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培養鍛煉幹部、服務基層群眾三個方面闡述了選派第一書記和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重要意義。要求貧困村第一書記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要履行好「六大員」職責,不辱使命,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注入強勁動力。要求派出單位要夯實責任、加強管理、加大宣傳,確保選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取得實效。擔任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兩位代表在會上作了表態發言。
會後,全體與會人員分別與第一書記及市派指導員們一一握手告別。在熱烈的掌聲中,南寧高新區擔任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及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託,踏上了新農村建設的新征程。
㈦ 求一條接地氣,有創意的農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宣傳標語!
1、 走出扶貧新路子,帶動農戶奔小康。
2、整村推進扶貧富村,扶貧濟困到戶專惠民。
3、以積屬極的態度、得力的措施,扎實的作風完成扶貧開發任務。
4、創新脫貧思路,助推民生工程。
5、扶貧濟困你我他,踐行友善靠大家。
6、扶貧攻堅,黨心所向,民心所依。
7、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
8、聚力扶貧攻堅,推進民生工程。
9、同心同向同力精準施策,抓緊抓准抓實扶貧攻堅。
10、精準扶貧拔窮根,同步小康譜新曲。
㈧ 新農村建設與我家鄉的新變化
新農村與我家鄉的變化
暑期實踐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歷程,回首那段日子,碰過壁,受過累,艱苦的生活是以前從未經歷過的,再辛苦再累吃的只是素菜洗的只是冷水澡,一包五角錢的豆奶已經是一種享受了。但那種快樂卻是從未體驗過的,他時刻提醒我們現在社會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盡自己應盡的一份力,做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作為農村區域發展大二的一名學生,而今的我也已經保研,可以說要建設怎樣的新農村、如何來建設新農村,是我必須思考的問題。說起新農村,我不得不提起我走過、深入調研了解過的村莊,有的實現了農民的搬遷上樓人均產值也很高可是農民的再發展問題困難重重;有些表面看起來樸素內部卻形成了一條可持續的產業環;有些正在蓬勃發展;有些卻還是處於最原始甚至連吃飯問題都沒解決的狀態。這樣一種最廣大農民生活的村莊現狀,正反映出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即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二元結構日趨凸顯。作為在新農村建設中站在排頭兵位置、村莊建設的十大名村,其經濟實力不可小視,但是在這次在做滕頭村規劃的時候,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問題:這樣一種已有的村莊發展模式是否正確?是否真是中國新農村未來建設的整體框架?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否有走形式主義的危險?
生態是騰頭村的最大的優勢,可是該村的土地規劃以及社會治理等一些細節又似乎在告訴我其實在騰頭的發展過程中,優勢並沒有好好發揮、劣勢卻處處凸顯。細看十大名村,沒有一個村不是有自己的支柱的產業,工業之路是每個村都始終在堅持的。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有綠色工業、後工業社會等等的主流化,可是我們不得不看到,工業畢竟是一個能耗型產業,它是不可能也絕對不可以代替農業生產的。如果在這樣一種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個村都搞支柱工業,鄙棄掉原始的農業優勢,即使勞動力轉移能解決所有農民的生計問題,可是我們美好的農村環境、鳥語花香的田園生活又豈不是以後都成了稀缺品?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十大名村搞土地集約化,實現農民搬遷上樓,拆掉那些原本可以居住的農民住房,追求村莊的統一整齊化,卻忽視了多樣化的發展,近乎盲目追求那種形式主義的方式也實在堪憂。當然,我並不是在說十大名村的發展模式不對,因為他們抓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現在擁有了一定的村集體經濟基礎,追求村莊的外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現在中國的農村又有幾個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又有幾個村莊能套用這種模式呢?
我們通常說馬列主義的中國化,在這里我也想簡單談談十大名村發展理念的普及化。我們應當要尋找一種能適合現在一些落後貧窮農村發展的對策。歐洲,由於歐共體的出現和擴大,越來越顯現出融合的大趨勢,而且這種趨勢也是必然的、不能逆轉的。分析歐洲,很容易看到,整個歐洲的社會狀況、氣候、土地等等都跟中國有神似之處。再拿歐洲其中一個發達國家德國來舉例,現在德國的農村,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建設的城市化,而是呈現出外在樸素、內部軟硬體建設全面發展的現象。也就是說農村的建設是完全在尊重已有環境的基礎上,以不改變既有資源,著重於如何進一步保護、高效利用已有空間的理念下面開展的。德國,一個在世界大戰中重創了的國家,發展的速度是如此的驚人,其中的建設思路是否很有待探詢?現在的中國要發展到發達國家現有水平,至少還要有50年的道路要走,50年不長,可是卻不能以50年的資源為代價,實現短期繁榮和增長。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也不同於韓國,而是更應該像歐洲一樣,重視真正實力,也就是實質的提高,避免單純的表面形式主義是必須克服的問題。防微杜漸,保證新農村建設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時代發展的正確方向。
中國的建設,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繼續背負的責任;「三農」,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面臨的問題。在文章的最後,我還是想感謝這次東陽之行,感謝提供這次機會的中國村社促進協會,感謝這次比賽前後給我關心、鼓勵的師長和朋友們!雖然這次比賽,在辯論上存在著那麼些遺憾,可是我也從復旦大學、人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這些學校的老師和選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為自己更方面的發展進一步做了准備。衷心希望友誼長存,更希望這次會議能給中國村鎮的建設帶來進一步深遠的影響。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幹。十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通過這次實踐每位隊員都成熟了,能更全面的看待問題,使自身經驗更豐富,能力更卓越,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我想,美好不僅僅是回憶,更重要的是給我們以啟迪和無窮的前進動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和工作目標,也是一個關系全局的戰略舉措。這不僅是沿海發達地區的重大歷史任務,更是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一、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與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二、堅持生態優先,推進我的家鄉--東陽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1.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和管理。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加強完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以法律手段控制環境污染,強化對耕地、水資源、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監控,約束資源利用的短期行為,為生產綠色、無污染農產品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為農村居民提供山川秀麗的人居環境。2.以生態產業化作為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根據區域農村資源特點,通過綜合利用現代農業技術,調整生態鏈條中的農業結構,對人們從事生態建設中零星的、分散的經濟活動進行優化組合,將建設「生態家園」和「區域生態產業」結合起來,培植具有比較優勢的生態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富民農業產業群、產業帶、產業區和產業基地,充分發揮生態農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經濟支撐作用。3.生態移民和補貼維護生態制度創新。在有些生態極度脆弱的農村地區,如果不發展經濟,財政收入、農民收入就無法解決;如果要發展經濟,就得破土墾荒或開發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無形中就會破壞生態環境。因此,這些地方的新農村建設要換一種角度去考慮,引入「不發展就是發展」的新理念,沿兩種思路展開:一種是繼續推行生態移民。我國近些年開展的生態移民,對緩解貧困、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在自然環境極度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生活的地區,應繼續推進生態移民,通過向區外遷移農村人口,杜絕人類在生態脆弱區的開發經營性活動,採取大面積的封禁治理與保護等措施牞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利用自然生態的自我恢復能力來從整體上保護這些地區生態環境,這是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但是生態移民成本高,農民改行擇業空間狹小,移民安置難度也大,有時候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必須加強科學論證和工作協調。另一種是補貼維護生態制度創新。要合理確定生態恢復和自然保護區,科學規劃區內村落分布,引導居民相對集中,圍繞居民點建設一定面積的高效基本農田,在解決好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問題的前提下,減少大面積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與此同時,各級政府應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有計劃地補貼居民日常生活開支,引導居民從事維護和保護生態環境區工作。另外,國家和地方政府可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嘗試設立「生態維護獎勵基金」,對維護生態環境做出重大貢獻的村鎮和個人予以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以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維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㈨ 為什麼恩施市催壩鎮南里渡村建設新農村別人土地可以批准我的就不可以呢 為什麼他們有關系的就批了
新農村與我家鄉的變化 暑期實踐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歷程,<wbr>回首那段日子,碰過壁,受過累,艱苦的生活是以前從未經歷過的,</wbr><wbr>再辛苦再累吃的只是素菜洗的只是冷水澡,</wbr><wbr>一包五角錢的豆奶已經是一種享受了。</wbr><wbr>但那種快樂卻是從未體驗過的,</wbr><wbr>他時刻提醒我們現在社會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wbr><wbr>,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wbr><wbr>盡自己應盡的一份力,做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作為農村區域發展大二的一名學生,而今的我也已經保研,</wbr><wbr>可以說要建設怎樣的新農村、如何來建設新農村,</wbr><wbr>是我必須思考的問題。說起新農村,我不得不提起我走過、</wbr><wbr>深入調研了解過的村莊,</wbr><wbr>有的實現了農民的搬遷上樓人均產值也很高可是農民的再發展問題困</wbr><wbr>難重重;有些表面看起來樸素內部卻形成了一條可持續的產業環;</wbr><wbr>有些正在蓬勃發展;</wbr><wbr>有些卻還是處於最原始甚至連吃飯問題都沒解決的狀態。</wbr><wbr>這樣一種最廣大農民生活的村莊現狀,</wbr><wbr>正反映出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wbr><wbr>即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二元結構日趨凸顯。</wbr><wbr>作為在新農村建設中站在排頭兵位置、村莊建設的十大名村,</wbr><wbr>其經濟實力不可小視,但是在這次在做滕頭村規劃的時候,</wbr><wbr>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問題:這樣一種已有的村莊發展模式是否正確?</wbr><wbr>是否真是中國新農村未來建設的整體框架?</wbr><wbr>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否有走形式主義的危險? 生態是騰頭村的最大的優勢,</wbr><wbr>可是該村的土地規劃以及社會治理等一些細節又似乎在告訴我其實在</wbr><wbr>騰頭的發展過程中,優勢並沒有好好發揮、劣勢卻處處凸顯。</wbr><wbr>細看十大名村,沒有一個村不是有自己的支柱的產業,</wbr><wbr>工業之路是每個村都始終在堅持的。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有綠色工業、</wbr><wbr>後工業社會等等的主流化,可是我們不得不看到,</wbr><wbr>工業畢竟是一個能耗型產業,</wbr><wbr>它是不可能也絕對不可以代替農業生產的。</wbr><wbr>如果在這樣一種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個村都搞支柱工業,</wbr><wbr>鄙棄掉原始的農業優勢,</wbr><wbr>即使勞動力轉移能解決所有農民的生計問題,</wbr><wbr>可是我們美好的農村環境、</wbr><wbr>鳥語花香的田園生活又豈不是以後都成了稀缺品?與此同時,</wbr><wbr>我們也應該看到,十大名村搞土地集約化,實現農民搬遷上樓,</wbr><wbr>拆掉那些原本可以居住的農民住房,追求村莊的統一整齊化,</wbr><wbr>卻忽視了多樣化的發展,</wbr><wbr>近乎盲目追求那種形式主義的方式也實在堪憂。當然,</wbr><wbr>我並不是在說十大名村的發展模式不對,</wbr><wbr>因為他們抓住了時代的發展機遇,</wbr><wbr>現在擁有了一定的村集體經濟基礎,</wbr><wbr>追求村莊的外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wbr><wbr>但是現在中國的農村又有幾個有這樣的經濟實力?</wbr><wbr>又有幾個村莊能套用這種模式呢? 我們通常說馬列主義的中國化,</wbr><wbr>在這里我也想簡單談談十大名村發展理念的普及化。</wbr><wbr>我們應當要尋找一種能適合現在一些落後貧窮農村發展的對策。</wbr><wbr>歐洲,由於歐共體的出現和擴大,越來越顯現出融合的大趨勢,</wbr><wbr>而且這種趨勢也是必然的、不能逆轉的。分析歐洲,很容易看到,</wbr><wbr>整個歐洲的社會狀況、氣候、土地等等都跟中國有神似之處。</wbr><wbr>再拿歐洲其中一個發達國家德國來舉例,現在德國的農村,</wbr><wbr>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建設的城市化,而是呈現出外在樸素、</wbr><wbr>內部軟硬體建設全面發展的現象。</wbr><wbr>也就是說農村的建設是完全在尊重已有環境的基礎上,</wbr><wbr>以不改變既有資源,著重於如何進一步保護、</wbr><wbr>高效利用已有空間的理念下面開展的。德國,</wbr><wbr>一個在世界大戰中重創了的國家,發展的速度是如此的驚人,</wbr><wbr>其中的建設思路是否很有待探詢?</wbr><wbr>現在的中國要發展到發達國家現有水平,</wbr><wbr>至少還要有50年的道路要走,50年不長,</wbr><wbr>可是卻不能以50年的資源為代價,實現短期繁榮和增長。</wbr><wbr>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也不同於韓國,而是更應該像歐洲一樣,</wbr><wbr>重視真正實力,也就是實質的提高,</wbr><wbr>避免單純的表面形式主義是必須克服的問題。防微杜漸,</wbr><wbr>保證新農村建設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時代發展的正確方向。 中國的建設,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繼續背負的責任;「三農」,</wbr><wbr>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面臨的問題。在文章的最後,</wbr><wbr>我還是想感謝這次東陽之行,</wbr><wbr>感謝提供這次機會的中國村社促進協會,</wbr><wbr>感謝這次比賽前後給我關心、鼓勵的師長和朋友們!雖然這次比賽,</wbr><wbr>在辯論上存在著那麼些遺憾,可是我也從復旦大學、人民大學、</wbr><wbr>華南農業大學這些學校的老師和選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wbr><wbr>為自己更方面的發展進一步做了准備。衷心希望友誼長存,</wbr><wbr>更希望這次會議能給中國村鎮的建設帶來進一步深遠的影響。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wbr><wbr>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使我們走出校園,</wbr><wbr>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wbr><wbr>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幹。</wbr><wbr>十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wbr><wbr>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wbr><wbr>通過這次實踐每位隊員都成熟了,能更全面的看待問題,</wbr><wbr>使自身經驗更豐富,能力更卓越,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wbr><wbr>我想,美好不僅僅是回憶,</wbr><wbr>更重要的是給我們以啟迪和無窮的前進動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wbr><wbr>是我國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和工作目標,</wbr><wbr>也是一個關系全局的戰略舉措。</wbr><wbr>這不僅是沿海發達地區的重大歷史任務,更是中西部地區、</wbr><wbr>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一、</wbr><wbr>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與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二、堅持生態優先,</wbr><wbr>推進我的家鄉--東陽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1.</wbr><wbr>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和管理。</wbr><wbr>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加強完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wbr><wbr>以法律手段控制環境污染,強化對耕地、水資源、</wbr><wbr>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監控,約束資源利用的短期行為,</wbr><wbr>為生產綠色、無污染農產品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wbr><wbr>為農村居民提供山川秀麗的人居環境。2.</wbr><wbr>以生態產業化作為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wbr><wbr>根據區域農村資源特點,通過綜合利用現代農業技術,</wbr><wbr>調整生態鏈條中的農業結構,對人們從事生態建設中零星的、</wbr><wbr>分散的經濟活動進行優化組合,將建設「生態家園」和「</wbr><wbr>區域生態產業」結合起來,培植具有比較優勢的生態產業,</wbr><wbr>大力發展生態富民農業產業群、產業帶、產業區和產業基地,</wbr><wbr>充分發揮生態農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經濟支撐作用。3.</wbr><wbr>生態移民和補貼維護生態制度創新。</wbr><wbr>在有些生態極度脆弱的農村地區,如果不發展經濟,財政收入、</wbr><wbr>農民收入就無法解決;如果要發展經濟,</wbr><wbr>就得破土墾荒或開發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無形中就會破壞生態環境。</wbr><wbr>因此,這些地方的新農村建設要換一種角度去考慮,引入「</wbr><wbr>不發展就是發展」的新理念,沿兩種思路展開:</wbr><wbr>一種是繼續推行生態移民。我國近些年開展的生態移民,</wbr><wbr>對緩解貧困、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認為,</wbr><wbr>在自然環境極度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生活的地區,</wbr><wbr>應繼續推進生態移民,通過向區外遷移農村人口,</wbr><wbr>杜絕人類在生態脆弱區的開發經營性活動,</wbr><wbr>採取大面積的封禁治理與保護等措施牞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wbr><wbr>功能,</wbr><wbr>利用自然生態的自我恢復能力來從整體上保護這些地區生態環境,</wbr><wbr>這是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但是生態移民成本高,</wbr><wbr>農民改行擇業空間狹小,移民安置難度也大,</wbr><wbr>有時候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必須加強科學論證和工作協調。</wbr><wbr>另一種是補貼維護生態制度創新。</wbr><wbr>要合理確定生態恢復和自然保護區,科學規劃區內村落分布,</wbr><wbr>引導居民相對集中,圍繞居民點建設一定面積的高效基本農田,</wbr><wbr>在解決好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問題的前提下,</wbr><wbr>減少大面積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與此同時,</wbr><wbr>各級政府應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wbr><wbr>有計劃地補貼居民日常生活開支,</wbr><wbr>引導居民從事維護和保護生態環境區工作。另外,</wbr><wbr>國家和地方政府可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嘗試設立「</wbr><wbr>生態維護獎勵基金」,</wbr><wbr>對維護生態環境做出重大貢獻的村鎮和個人予以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wbr><wbr>,以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維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