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膠南新農村

膠南新農村

發布時間:2021-03-02 12:10:58

A. 膠南新農村合作醫療什麼年齡可以入

沒有年齡限制哦~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沒人每年也就十幾二十塊錢~油住院什麼的當時就可以報銷,很好的~

B. 畢業論文摘要誰能幫忙翻譯下,不要在線翻譯軟體翻譯的啊!

摘要:The rural economy has obtained the fast development in the recent years, but speeds up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develops the rural economy main measure.Speeds up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regarding to increase the farmer to receive, to improve the countryside condition, the promot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garding strengthens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foundation, realizes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to have the pivotal function.But in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question is the the most important.Therefore, in the full use related policy foundation, the realization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question is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the effective way.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Jiaona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appears, and profits from other people achievement i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 the foundation, proposed develops rural economy a series of measures.Also has the positive model significance regarding other local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標題: Jiaona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question searches analyzes

C. 我在勞動局上班,是2010年9月上的班,現在當地政府要求每個人寫分工作總結,要在大會上念的。怎麼寫

2006年7月以來,山東省膠南市以「訪民情、聽民意、幫民富、保民安」為主要內容,開展了「村村必到,戶戶必訪」農村調查活動,動員1.5萬黨員幹部,入戶走訪了全市99.8%的農戶,摸清了全市農民在生產、生活方面的所思、所求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戶戶必訪」勢在必行

膠南市的「四民」活動始於2006年7月份。一開始先對4萬戶進行試點,到8月份在全市全面推開。「村村必到,戶戶必訪」,量多面廣,膠南市付出了相當大的氣力。

為何要花這么大氣力搞「四民」活動?為何要「戶戶必訪」?對於記者的疑問,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構建和諧社會,構建新型的黨群關系,首先要了解社會的基本狀況,有哪些社會矛盾,這樣才能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從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過去雖然搞過一些調查,但都是局部的,不能全面反映群眾訴求,因此,必須進行一次全面而又廣泛的調查。

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建設新農村,首先要掌握戶情。只有掌握戶情,才能掌握民情、村情,實事才能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三是提高執政能力的需要。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就可以做到在為群眾謀利的同時教育群眾,在教育群眾的同時組織群眾,在組織群眾的過程中富裕群眾,在教育群眾、富裕群眾的過程中建立和諧的黨群關系,從而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四是密切干群關系的需要。黨員幹部只有撲下身子,沉下心去,真正同群眾打成一片,做到心裡想著群眾、思路為了群眾、工作服務群眾、成果惠及群眾,才能樹立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真正密切干群關系。

從明確任務開始

張大勇向記者介紹,此次走訪人員的主體隊伍由市級領導、鎮村幹部、市直黨政群機關和有關事業單位幹部組成,但這些人還遠遠不夠,為此,他們動員了醫療衛生部門和學校的部分教職員工。為使這些走訪人員圓滿完成走訪任務,膠南市還對走訪人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強化培訓。

在走訪內容的安排上,膠南市通過廣泛徵集、嚴格篩選,最後確定了5張調查表:村(居)基本情況調查表,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富民經濟情況調查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關情況調查問卷和「四民」活動走訪安排表。同時,給走訪人員統一印製了「四民」活動筆記本,每人一本,詳細記錄每次走訪的內容。膠南市委、市政府要求走訪人員以這五張表和筆記本為基礎,採取入戶交談、現場勘察、填寫表格、調查問卷四種主要方式,完成四項基本任務:

第一項任務是全面了解全市城鄉、農戶基本情況,把握實情,並對全市村居、農戶進行科學分類;

第二項任務是圍繞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個方面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希望解決的實際困難,徵求意見和建議;

第三項任務是通過實地了解群眾經濟發展、生產生活情況,圍繞村集體增收和農民增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第四項任務是通過聽取村居、群眾對平安建設的意見、建議,組織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活動和「下訪到農家、處訪到基層」活動,切實化解矛盾,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帶著感情解決問題

走訪人員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到很多有現實困難的群眾。幫助群眾解決現實的困難,群眾對這次走訪經歷了從被動接受到熱情歡迎的轉變。

膠南市珠山街道辦事處四居委村民劉永進向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作為當地的養殖大戶,他共養了貉子、狐狸、水貂3000多隻。有一天他發現水貂拉肚子不進食,於是找到聯系他的幹部,說明了情況。走訪的幹部幫他請來了當地的農技人員,很快解決了問題。今年他想擴大再生產,可是流動資金缺少,沒錢買飼料,走訪的幹部又在短短的三四天時間內幫他申請了10萬元的貼息貸款,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今年我能有30萬元的贏利,比往年多50%。」他高興地對記者說。

該市張家樓鎮大泥溝頭村村民徐照蘭因為雙腿行走不便,家庭經濟來源主要靠丈夫在外打工,生活較為困難,孩子6歲了都沒上幼兒園。她告訴記者,走訪她的幹部得知她家的情況後,立即辦理了聯系卡,村裡的幼兒園每年減免了200多元的學費,「讓我的孩子獲得了進幼兒園接受教育的機會。」該村村民龐增光今年64歲,在這次「四民」活動中,她向前來走訪的村黨支部書記張財金反映村裡缺少老年人活動的地方,與「文明村」的稱號不大相配。張書記回去後馬上召集村兩委幹部商議,拿出方案,很快村裡就建起了老年人活動中心。龐增光對記者說:「現在村裡20多個60歲以上的老人活動有了去處,俺們心裡有想法也願意和村幹部嘮嘮嗑。」

走訪活動不僅獲得了廣大農村群眾的歡迎,也促進了當地各項工作的開展。膠南市珠山街道辦140名幹部和工作人員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連心聯動、共建家園」活動,將集中走訪和個別走訪相結合。在搞好集中走訪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規定每名黨政領導成員聯系3—4個區域或群體,每個區域或群體至少聯系20戶,辦事處直屬部門和內設機構負責人每人至少聯系3—4個區域,每個區域至少聯系30戶,一般工作人員也要求做到聯系2個區域。他們還製作了統一的「連心卡」,要求工作人員將自己的名字、職務、聯系電話、監督電話統一印在這張卡片上,同群眾時刻保持聯系,以及時聽取、了解、收集群眾意見並記錄「民情日記」,從而建立和完善村情、民情檔案,真正建立起干群和諧溝通的渠道。

針對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該辦事處認真加以研究解決。如群眾關心的「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辦理」工作,他們通過走訪活動,向符合辦理條件的村民大力宣傳辦理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向群眾發放「明白紙」近萬張,解答群眾疑問5000多人次,鼓勵群眾積極投保、參保,目前已為11個村符合條件的群眾全部辦理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

膠南市藏南鎮黨委和政府對於在走訪過程中遇到的群眾信訪問題,嚴格落實「領導包案」和「帶案下訪」制度,制定好工作方案,對於已經解決和正在解決的問題,要面對面進行反饋;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要面對面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群眾疑慮,求得群眾理解。「通過細致地走訪和調查,農民信訪的數量大大減少。」該鎮黨委書記徐樂國說,「過去我們一年要接到120多起群眾來信來坊,今年不到60起,下降了一半多。」

該鎮針對群眾普遍反映的增收難問題,他們突出抓好農村實用致富技術培訓、勞動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已舉辦勞動技能培訓班4期,344名農民獲得勞動局統一頒發的技能培訓證書;舉辦致富技能培訓班8期,對全鎮1800餘名群眾進行了特種動物養殖、特色蔬菜種植培訓。在走訪活動中,他們還積極向農民宣傳該市扶助農民創業的貸款貼息政策,目前該鎮已有143戶群眾申請了創業扶持基金貸款,貸款總額達417萬余元。「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徐樂國對記者說。

據統計,走訪期間,圍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救助弱勢群體、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協調解決農民創業資金等方面,膠南市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072件。

在這次走訪中,膠南市共走訪了20.1萬農戶,收回調查表和問卷100多萬份,徵求到10多萬份意見、建議,採集了1000多萬個數據,逐村逐戶建立了村情、戶情檔案,並通過匯總分析,初步把握了全市農村的基本情況。為膠南市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客觀依據。

做到「急農民所急」

「農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入戶走訪匯總結果沒出來以前,張大勇曾自問自答過這樣的問題。「當時,我的答案是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但結果出來後,我大吃一驚,沒想到農民關注的第一大問題竟是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所以,如果不進行細致地調查研究,靠拍腦袋決策,就難免會出現偏差,更談不上科學決策了。」他對記者高興地說。

第二個沒想到就是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過去,膠南市一直把農村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作為重點,培訓的方向也是為這種轉移服務,每年計劃轉移的勞動力是2萬人,而走訪的數據顯示,有這種轉移需求的勞動力只有1.5萬多人,大多數勞動力特別是大齡勞動力,仍願意集中在傳統的第一產業。

第三個沒想到是當初曾經擔心少部分農民會借幹部下鄉走訪這個機會集中「上訪告狀」,給走訪工作帶來被動。結果這種局面不但沒有出現,反而通過幹部進村入戶,同農民面對面地訪,心連心地談,消除了一些怨氣和隔閡,反映村幹部問題的農民上訪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二。

三個沒想到凸現了這次調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讓膠南市及時修正了為農民服務的方向。針對調查中反映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滯後的問題,該市提出了《關於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一要創建運轉靈活的市鎮村三級科技服務網路;二要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村科技服務隊伍;三要推行靈活多樣的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對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培訓,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他們提出了《關於加強農民技能培訓的工作意見》,下一步將把培訓重點進行調整:一方面把加快大齡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作為培訓的重點,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圍繞當地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另一方面准備整合各鎮(處)成教中心和骨幹企業場地、師資、設施等資源,創造條件建立集農民教育、技能培訓和鄉間文化於一體的「新農村大學堂」,作為農村勞動力培訓的主陣地,大力推行「訂單式培訓、菜單式教學、遞進式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培訓,不斷增強農民自主創業能力。

放活農村經濟

科學調查摸清了膠南市農村的「家底」,在這基礎上,膠南市委、市政府認為,要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關鍵在於兩個字「放活」。走訪調查的同時也驗證了膠南在農村已經開展的一些工作的正確性和重要性,並使這些工作的力度應該加大到什麼程度有了科學的依據。

譬如小額貼息貸款,該市也知道農民對此有需求,但需求多少並不知道。所以,2006年只試探性地從財政拿出1000萬元貼息,通過調查,才了解農民對小額貼息貸款的需求非常旺盛,2006年的需求量達到5.8億元,已確定投向的達3.5億元,其中有信用和擔保的約2.5億元。同時,由於手續繁、范圍窄、年限短等問題,使不少想創業的農民望而卻步。

再如農資購買渠道問題,雖然政府一直在致力於建設正規的農資購買渠道,但仍有近一半農戶從非正規的渠道購買農資,這就難以百分之百地保證農資質量。還有農村合作組織,膠南市政府雖然非常重視農村合作組織建設,每成立一家農業協會組織,扶持6萬元資金,但仍有30%以上的農戶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揮作用不滿意。

對這三個問題的深入了解,讓膠南市找到了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日前,膠南市專門提出了《關於搞好「三個放活」的意見》,制定了放活金融、放活流通、放活合作組織具體步驟。在放活金融中,膠南市提出要加大對農民創業的扶持力度,財政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數額的財政資金用於貸款貼息,且要根據財政收入狀況逐年增加,扶持范圍要擴大到二、三產業,生產周期長的期限可以延長到2—3年。同時,放開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准入,鼓勵興辦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探索組建為「三農」貸款擔保公司,實行生產資料動產抵押、倉單質押、權益質押、戶戶聯保等多種擔保形式,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擔保機構並存等等。「調查得出的科學數據非常重要,比如我們將2007年對農民小額貸款財政貼息確定在2000萬元,是根據調查結果科學測算出來的。多了會造成財政資金的閑置,而少了則會導致農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這樣恰到好處的投入保證了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率。」張大勇對記者說。

在放活流通中,膠南市提出要發揮政府調節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確保2007年內每個鎮駐地建成一個日用品超市和一個生資超市,並在2007年底新建、擴建、改造1000家以上農家店,到2010年,實現鎮鎮有放心超市,村村有連鎖便利店,統一采購、統一配送,杜絕假冒偽劣商品的擴散。

「這1000家店數量的確定和布局的情況,也是通過我們的調查結合商業局系統和供銷社系統的測算得出來的。為了推動農村商業網點布局的順利進行,我們採取了鄉鎮建店,商業局和供銷社承租的方式。我們還規定全縣的這1000家店面劃分好後統一租金,統一出租。」張大勇說。

「為什麼要搞統一租金、統一出租呢?」記者不解地問。

「因為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如果不統一租金、統一出租,那麼經濟發達的鄉鎮即使租金高也有人願意租,經濟欠發達的鄉鎮租金低也沒人去。這就需要我們在政策上加以調控,讓他們也樂意去經濟欠發達地區布點。」張大勇笑著回答。

在放活合作組織中,膠南市提出了多主體發展、多形式運作的方針,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供銷社、農技推廣部門等組織或農村能人、專業大戶均可單獨或聯合興辦,既可在一鎮一村開展業務,更鼓勵跨區域、跨行業開展業務,在信貸方面可享受政策支持,在財政資金和稅收方面可給予扶持等。

除了這三個放活外,膠南市還針對農民反映的其他重點問題,提出了《關於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和農村土地流轉的意見》、《關於解決農民就醫難、就醫貴問題的意見》、《關於開展打擊非法傳銷活動的工作意見》、《關於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犯罪,維護農村治安穩定的工作意見》、《關於解決群眾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的工作意見》、《關於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工作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工作意見》等10項對策,使走訪調查的數據,變成了膠南市建立農村各項體系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http://news.xinhuanet.com

D. 大珠山杜鵑花區資料

「畫」中膠南
2007-12-12 09:04:00 作者: 來源:

▲如今,膠南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美術產業基地,全市發展起各類畫院、畫廊、畫室30多家,年可實現經濟收入3億多元。

□文/圖 本報記者 薄克國 本報通訊員 潘江文 報道

山畔的生態畫家村

煦暖的陽光灑進室內,溫暖著揮毫潑墨的畫師們。
12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坐落於膠南大珠山山畔的高峪畫苑,走進一樓南側的畫室,三位簽約畫師正在專心致志地創作油畫。層林盡染的魅力之秋,蜿蜒曲折的山巒,杜鵑花開的大珠山……雖然油畫主題不同,但寫意的筆法都展現了自然山水的多姿多彩,個性張揚的亮麗和明凈,浸潤到心靈的深處。
站在畫室內,近可觀山,遠可看海,美景湧入眼簾。「這里環境太好了,簡直像仙境一樣,是我們藝術創作的上佳場所。在這樣的環境里,創作靈感擋都擋不住!」一位畫師由衷地贊嘆。
「我們為省內外畫家提供創作平台,邀請知名畫家,定期來此創作。」高峪畫苑總經理佟軍告訴記者,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畫苑毗鄰青島市著名旅遊景點石門寺和大珠山杜鵑花區,苑內風景秀麗。畫苑擁有20多名專業簽約畫師和眾多美術專業學生,主要以油畫創作為主,為國內外客戶的訂單服務,油畫作品出口到日本、韓國。
依託自然環境,藉助傳統的民間繪畫之鄉優勢,膠南市在著力保護和發展年畫、剪紙等特色文化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油畫產業,綠澤畫院、高峪畫苑、龍馬畫院等先後落戶。
如今,膠南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美術產業基地,文化產業異軍突起。快速發展的達尼畫家村、高峪畫苑、龍馬畫院,其產業鏈示範帶動作用顯著。達尼畫家村以打造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為目標,大力發展美術產業及附屬產業,其中青島綠澤畫院建成畫室8000平方米,畫家樓38幢,有畫師、畫工1000多人,月出口油畫3000多件,月創匯20多萬美元。
目前,全市發展起各類畫院、畫廊、畫室30多家,美術從業人員達到1500多人,年可實現經濟總收入3億多元。這些時尚的作品不僅走入了市民生活,而且還漂洋過海賺來外匯,成為膠南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黃金地角的文化藝術中心

在膠南市區的黃金地角,在泉城路、南海路、北京路之間,膠南的市級公益文化標志性建築——膠南隱珠文化藝術中心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12月6日下午,膠南市文化局副局長薛立群帶領記者參觀了文化藝術中心:地下影城,擁有600座影劇院一座,小影廳3座,順利完成了招標,已進入試運營階段;舞蹈排練廳里,膠南市藝術團的年輕演員正在排練元旦晚會節目;書畫展廳,膠南籍畫家薛林興的書法和國畫作品受到了市民的關注;民間藝術展廳,根石協會創作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群眾文化活動室,七八名茂腔愛好者正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認真走台……不僅如此,設施一流的錄音棚,以及器樂、美術、年畫、音樂等展廳,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立群介紹:隱珠文化藝術中心總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目前膠南市文聯、文化館、藝術團、圖書館已入駐該中心。其中,市文化館館舍面積達到8800平方米以上,室外有活動場地達1000平方米;市圖書館館舍面積達4000平方米。
「作為膠南市重大的市級公益性文化設施,我們市選擇了黃金地角來建設。」她說:「藝術中心啟用後,既可為專業文藝團體、文藝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平台,又可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娛樂需求。」
薛立群還兼任膠南市藝術團團長,談起藝術團,她自豪地說,在今年11月在湖北舉行的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青島話劇院與膠南市藝術團聯合排演的兒童劇《二小放牛郎》參加了藝術節的演出,並榮獲「文華獎」創新劇目獎。
能夠榮獲「文華獎」,得益於膠南市藝術團深厚的社會和藝術底蘊。近年來,該藝術團不僅創作了《徐福東渡》、《半月肥》、《歡騰的草原》、《黃海的節日》等節目,還與企業廣泛聯姻,進行群眾文化藝術輔導,舉辦各類文化藝術節,很好地滿足了經濟快速發展對文化的需求。
膠南市文化主管部門在由過去的「管文化」轉變為「辦文化」的過程中,立足實際,著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型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為老百姓奉上了一道道可口的文化大餐。先後成功推出「我家愛萬家」、「新農村大舞台」、「大家樂」和小戲曲調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激發了城鄉群眾參與和諧文化建設的熱情。

廣泛種植文明花

膠南地處黃海之濱,琅琊舊地,文蘊深厚。悠久的文化,蘊奇聳秀的山海風光,滋養了當地人的藝術才華。他們用充滿激情的畫筆,描繪美的風光、美的生活和人們美的理想,書寫著文明和諧的新膠南。
12月7日,膠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佟海燕介紹,為讓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膠南市不斷加快文化設施建設進程,形成了市級文化項目輻射帶動、鎮級綜合文化站承上啟下、農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面覆蓋的三級文化設施建設體系。尤其是在農村,膠南實施了「新農村文化家園」工程,在全市23個鎮(處)建起了綜合文化站;965個村居有了文化大院,占村居總數的91%。文化服務網點近在身邊,讓農村百姓實現基本文化需求變得越來越便利。
佟海燕說:「2008年,我們將充分利用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設施,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和陣地建設,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來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今年10月,以「山水靈韻,和美膠南」為主題的「2007中國琅琊旅遊文化周」在膠南舉行。文化周依託悠久而獨特的琅琊文化,憑借新興生態城市的優勢和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向世人展現和諧靈美的新膠南,打造膠南城市節慶旅遊品牌。
2008年,國家將對省級文明城市重新評定。膠南作為首批省級文明城市,面對新一輪的「創牌」和「奪牌」工作,佟海燕說:「膠南的榮譽與每個膠南人息息相關。市委、市政府決心將其過程當作對全市群眾文明素質再教育、再提高的歷程。通過宣傳膠南的現狀、發展趨勢和願景,引導大家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家鄉;提升每個人的文明素質,規范和引導市民文明行為;發揮和諧社區教育作用,寓教於樂,滲透文明,讓文明之花深深植入人們心中。」

E. 青島市長您好!我是一個擺地攤,在膠南海爾工業園!早上賣粥!晚上賣面!本來可以有個好收入!自從去年創

撕開特社文明的一角——家在那裡?作者:陳卓發布時間:2015-09-26來源:中國青年報家,僅僅只要一個字就可以讓人感動得淚下。可是,為什麼那麼多的人離開了家,來到大城市?美其名曰「尋夢」。可是在這個夢中,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撕開現代文明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在這里談「尋夢」,本身就是個笑話。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來讀一讀他們的故事,「唯有他們的狀況,才是衡量我們這個社會美好或醜陋最為確切的標准」。在大城市,找個住處到底有多難?對於一名中年女清潔工來說,家就是自己安放在上海繁華鬧市區舊里弄的一張小床。那個不足10平方米的空間被精打細算地布置,洗菜的水池旁邊就是抽水馬桶。對於一名30多歲從安徽到上海謀生的男子和他在餐廳刷盤子的妻子來說,他們在繁華大都市的棲身之所,是用木板在公用廁所搭出來的隔間。紙殼子和棉絮雜亂地堆在不到兩平方米的空間里,刺鼻的氣味讓人無法久留。對為數不少的人來說,「家」甚至只是廣場上的一張張長椅。每當夜幕降臨,這座城市的中心廣場上「哪一個凳子上都躺著人」。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和肯德基,「晚上坐著一群銷售人員,趴在餐桌上過夜」。2009年開始,社會學家陳映芳主持了一項叫做「城市居住者居住生活救助研究」的課題,把這些形態各異的居住空間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她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讓更多人了解城市裡的居住貧困者,特別是各種各樣的外來人員,「是如何尋找他們賴以歇息的一席之地的」,以及「為此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最近,這些故事被匯集到一起,書的名字就叫《尋找住處——居住貧困和人的命運》。一直關注城市化問題的陳映芳覺得,「唯有他們的狀況,才是衡量我們這個社會美好或醜陋最為確切的標准」。人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場里漂泊,被市場的浪頭反復拍打王南來到上海時,身上只揣著一千多元。這個南方某大學的畢業生經歷了磕磕絆絆的兩年職業生涯之後,希望能在上海這個大都市謀得體面的生活。沒有任何親戚、朋友、同學,他只能先在求職公寓落腳。容納王南的求職公寓名字叫做「夢想驛站」,是他到上海之前就在網上預訂好的,地點在浦東新區。這是王南最熟悉的一塊地方,因為經常出現在宣傳畫里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就在這兒。在王南心裡,它約等於繁華的上海。公寓位於浦東一座高層建築里,看起來有些破舊,地面瓷磚上還有清楚的磨損痕跡。毛坯的房間里只有一扇小窗可以看見外面的高樓大廈,可是窗戶被幾張鐵架子床牢牢擋著,打不開。公寓里大約住著30多人,大家共用一個廁所,幾乎每次去都要排隊。人們在狹窄的空間里小心翼翼地輾轉騰挪,互相卻並不怎麼交流。在網上的文字介紹中,公寓干凈整潔制度嚴明,可實際上,那裡「就像把大學里最不講衛生的幾個男生聚集到一起,然後准許他們一個月不打掃房間」。他有時會恍惚覺得自己沒在大都市,局促的居住空間甚至還不如家鄉的農村。搬離許久,王南依然難以忘記彌漫在那個擁擠房間里的特殊氣味。每天,都有許多人和王南一樣來到上海尋求夢想,把自己塞進一個或大或小的屋子裡,是他們在大城市需要邁出的第一步。當江西師范大學軟體學院的一名畢業生初次來到上海,他沒有任何能力負擔這里的房租,只能和同學擠在一個6平方米的房間。就在這個除了一張床之外放不下任何其它傢具的屋子裡,兩個人一起住到他找到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後,他迫不及待要搬出來,建立自己的生活。可惜他所能負擔得起的,也只有從一間毛坯房的卧室隔出來的單間。一個月650元的房租,佔了他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現在找房子的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場里漂泊,被市場的浪頭反復拍打。」陳映芳教授的學生、社會學博士衛偉說,「而實際上,居住權利是應有制度保障的。」從上世紀90年代在國外留學時就開始關注居住問題的陳映芳告訴記者,對於世界上的大多數城市而言,像王南這樣的遷移、流動人群都是最重要的居住貧困群體。這些年來,她每一次到國外參加學術研討會,都會被帶著參觀各地的貧民區、公租房和面向無家可歸者的救助機構。無論是在大阪、東京、首爾,還是巴黎、里昂,她都見到了成熟的住房保障和住房救濟系統。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爆發,日本出現了許多因無法支付房租或償還房貸而流浪街頭的年輕人。後來正是在政府和一些民間救助機構的幫助下,許多人才得到安置並開始重歸社會。「我們之前一直覺得居住貧困群體是有一定邊界的,」陳映芳說,「但那次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即使有房產的人,居住生活其實也非常脆弱。金融危機與失業、失業與失房、失房與流落街頭,幾乎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連在一起。」金融危機結束後,陳映芳開始了這項關於居住的研究。在她看來,中國的城市目前面臨的情況是,「住房產權化的商品邏輯主宰了居住生活的邏輯」。根據最近一次公布的《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中國2005年的住宅私有率就已經達到81.2%。2012年,有新聞報道指出中國住房擁有率近90%。可與此同時,「在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生活著數萬到數百萬不等的居住貧困者」。為了緩解住房短缺性的居住貧困,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各種限購令抑制房價上漲、建立以購買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結果,這些「促進房地產總量與購房量的措施進一步排斥著居住貧困者」。「在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進程中,住房及土地成了政府參與經營的大宗商品。在這樣的背景下,與人的生活有關的政府責任、以及相關的公共事業,都大大地滯後了。」陳映芳說,「『人』本應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但被中國種種宏大的發展目標忽略、遮蔽太久了。」我們的城市就像一個城堡,救助體系也像一個城堡,要靠戶口、經濟手段才能進來這項關於住處的研究開始時,陳映芳還是華東師范大學的教授。為了找到城市裡各種各樣安置外來人口的床,包括衛偉在內,陳映芳的許多學生幾乎跑遍了上海的犄角旮旯,甚至地下空間。人防工程改造的地下旅館,「越往裡走越覺得寒氣逼人」,可是每天60元到160元不等的價格,還是讓這里房客不斷。地下室里除了陳舊的木製床和床頭櫃外沒有任何設施,這些潛伏地下的人們要取暖,只能依靠床上的棉被和床頭櫃上擺著的暖水瓶。2009年,上海市政府宣布推出「四位一體」的保障體系,提供了「廉租住房、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徵收安置住房(動遷安置房)」四種保障性住房。這些住房主要針對上海戶籍人口和「城市引進人才」。「可是上海的城市居住困難群體遠不僅限於這些群體,相反,非上海戶籍人口以及非引進人才才是數量上最多的居住困難群體。」衛偉說,「有時候覺得我們的城市就像一個城堡,救助體系也像一個城堡,外面的人要靠戶口、經濟手段才能進來。」粽是酒店裡的「臨時工」。因為酒店的工作服把又高又大的他裹得像個粽子,他乾脆給自己起了這個網名。酒店裡管吃不管住,粽白天在五星級酒店工作,晚上總是拎著背包跑進一家麥當勞或肯德基。如今,他對上海某個繁華商圈裡哪個快餐店更舒適了如指掌。「我現在睡的這家最舒服,」在衛偉找到粽的時候,粽告訴她,「靠窗一排全是沙發,而且連座,不像另一家都是硬板凳。」幸運的時候,好心的店員還會把大堂的燈光調暗,「半明半暗,睡覺正合適」。在夜晚的街頭,衛偉還曾經遇到一名流浪漢,一個人要打兩份工。一份是在保齡球館,可以過夜,另一份工作不管住,所以他每隔一夜就要睡在馬路上。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們這樣,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安插在城市中。走在上海的街頭,衛偉發現幾乎每一個餐館外面都貼著招人的告示。在她看來,這和房子不無關系。「上海已經是服務型的產業結構,其中多少是低端服務啊。在KTV、餐飲、洗發行業工作,他們工資普遍只有三四千元,能在上海找到什麼房子?」衛偉說,「很多人覺得在市場經濟中,你沒有錢所以沒法住好房子,這是多麼正常的一件事情,可是我覺得這樣不對。城市一定要保證居住的權利,這是最基本的問題。」讓衛偉印象深刻的是,她居住在德國的妹妹告訴她,在德國,所有租房者的居住權利都能得到保障。國家會規定房租的定價,房東不能隨意提高。即使房子被賣,租客也不會被臨時趕出。法國從1956年起建立了「低租金住房制度」,人口超過5萬的城鎮中,廉租房佔全部住房的比例不能低於20%,廣大低收入家庭,甚至外來移民都可以申請。如今「居住排斥」可能正在成為政府減輕人口壓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回到現實,王南顯然還只能在「城堡」外徘徊。當他再也受不了「夢想驛站」里渾濁的空氣和壓抑的氣氛,只好收拾行李,挪去下一個求職公寓。這只是發生在「城堡」外極其普通的一幕。在這部訪談錄中,和王南一起出現的,還有20多個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故事。上海新天地的一名KTV女服務員,在經歷了坎坷的找房過程後,只能和其他33人一起住在一間由三室一廳改造的「公寓」里。房子和豪華的新天地商城只隔了一條馬路,「但這兩個地方的差別簡直像天上和地下」。閔行區塘灣村一家價格低廉的浴室里,從安徽來打工的浴室主人乾脆放棄了找房,就在浴室中安了家。卧室旁邊就是高溫的開水爐,訪談的學生坐下就不停地流汗,可是患有風濕病的主人不能吹風扇降溫。在這間屋頂漏雨、地面潮濕的破舊瓦房中,50多歲的老夫妻「過一天算一天」。「我們現在城市中存在一個規模龐大、灰色的低端房屋租賃市場,它構成了城市吸納外來流動人員的主要空間。」衛偉告訴記者,「這是在沒有居住保障的情況下形成的一個自發的市場,也是一個慘不忍睹的市場。」KTV女服務員擁擠的房間里,昏暗得幾乎透不過光。34位房客作息時間各不相同,「基本上什麼時間睡覺的人都有」,開窗透氣、開空調降溫,都成了奢侈的願望。因為浴室經常有人要用,上廁所都不能關門。這些暫時的棲身之所顯然並不牢固。擁擠的群租房和雜亂的城中村都被視為「頑疾」,北上廣深等地都曾出台措施進行整治。有新聞稱,2014年9月到11月,浦東新區共整治群租房9420套。在2011年上海啟動的最大規模城中村「拆違整治」行動中,松江一個城中村就有58戶546間7600平方米的違建被整治。「在中國的特大城市,『居住排斥』如今可能正在成為政府減輕人口壓力的一個重要手段。」陳映芳說。被這個看不見的大手調控的,並不只有外來者。研究過程中,衛偉也曾近距離觀察過老舊小區的動遷改造,結果發現每一次拆遷,都把一群老上海人逐漸排斥出市中心。到現在,她仍記得在拆遷的現場有個居民向她抱怨:「我們是窮人,窮人為什麼不能住在市中心,即使不能住在市中心,也不要讓我住在這么遠的地方。」如今,從小在上海長大的衛偉看著身邊一棟棟高樓掩蓋了低矮的老弄堂,上海人習慣的狹窄居住格局在嶄新的樓房裡再也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兩室一廳或三室一廳。「從租住者的角度看,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上海的舊城區日益士紳化,老房子越來越少,讓有錢人住在城市中心是一種趨勢,而能夠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的劣質住房不斷減少。」衛偉感慨,「其實城中村、地下室雖然很亂,但是也有積極的意義,它能為剛到上海的人提供一個落腳的地方。」住宅和居住環境這一基礎如果崩潰的話,由它所支撐的上部也會崩潰其實,這項關於居住的研究啟動時只有4.5萬元的經費,幾乎難以為繼。後來,是因為包括衛偉在內的許多人對這些故事「越看越覺得感動」,才支撐他們另覓經費,把研究繼續做下去。這本在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內都不能算作正兒八經「研究成果」的訪談錄中,衛偉和其他調研者一起寫了一篇長長的導言,其中引用了日本學者早川和男對於住宅的一段論述:「在人生的浪潮中所架起的橋梁,其基礎部分應該是住宅和居住環境,這一基礎如果崩潰的話,由它所支撐的上部,比如社會保障等也不可能安定,甚至國家和民生也會崩潰。」有些時候,當這些參與田野調查的學生來到城市不太熱鬧的角落,確實能找到一些看起來逼仄、甚至搖搖欲墜的房屋。在虹口區提籃橋街道,碩士畢業生章晶晶偶然看到一個由毛竹和塑料布搭起來的棚子,裡面居住著一名返滬知青和他的愛人。在「文革」中,這名知青的父親被打成「反革命」,房子也被沒收,後來形勢好轉,他家才從政府手中拿回了一套13.5平方米的房子,裡面住著他和其他兄妹6人。當老知青80年代回到上海,房子的戶主已經變成了他的妹妹。他想要給兒女和外省的妻子辦理戶口,妹妹提出了要5萬元才肯辦。「窮人家人情比紙。」知青的愛人向章晶晶感慨。或許是因為戶口的關系,老知青一家向街道申請低保和廉租房都沒有結果,原來租住的房東也收回了房屋,他們無奈只好在樓下的弄堂里搭起了棚子。狹窄街道里突兀的棚子讓他們的許多原來比較要好的朋友都「突然變了」,幾次舉報棚子是違章建築。這個最窮時兩個孩子只能吃一根香腸的家庭,棚子5次被拆,又5次立了起來。「我們也不是不講理的人,知道這個棚子是違章建築,但是不住在這里我們真的沒有地方住了。」知青的愛人告訴章晶晶。當然,在這些擁擠的建築里,並不是所有人都覺得自己的人生變了形。在閔行區塘灣村,一些外地來上海郊區承包土地種植蔬菜和鮮花的農民選擇生活在田間臨時搭起的窩棚里。被烘烤成弓形的竹子和大小不一的破舊木板構成了「房子」的主體結構,外面覆蓋的是一層黑色的塑料膜,「跟以前的烏篷船一樣」。站在這里,鄧梅聞到一股蔬菜、肥料的混合氣味。寒冷的冬天,她感覺風從四面透進來,伸手想把那扇用鐵絲系在大棚外面的門關起來,卻發現這樣會讓棚子裡面陰暗無比。農民們的生活就在1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里展開。大棚外面掛著晾曬的衣服、臘肉、雞鴨肉,「一派生活氣息」。棚里的地面是泥土的,凸凹不平,但很乾凈,牆面上掛著張貼了好幾年的舊年畫,還有一家的牆面上歪歪扭扭地寫著「掛獎狀的地方」。「他們並沒有覺得住棚子有什麼問題,住樓房的話房東可能會覺得他們臟,賣菜的三輪車也沒地方放。」鄧梅回憶,「他們對在上海生活沒有太多的期望,覺得能搭這樣的棚子,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已經很滿足了。」在衛偉看來,他們並不是感受不到居住情況糟糕,「人們只是覺得你是失敗者,你就應該接受這個」。其實對於這些異地務農的人來說,更方便的是窩棚搭起來不難,拆掉更容易。鄧梅訪談過一個農民,本來在3公里外的一塊地方耕種,後來那塊土地要開發,才搬到這里。「在那邊沒有保障,人家要讓你走,第二天就必須走。」農民告訴鄧梅,他到上海以後已經換過好多地方,「原來的地方基本都是土地被征掉了,只能重新找地方」。在塘灣村,土地可能會被繼續開發徵收,租賃土地的價格也可能上漲。這些每天凌晨一兩點就起來送菜的農民,隨時都可以再次搬走,甚至離開上海。那些竹子、塑料、木板搭起來的房屋,很快就能恢復到什麼都沒有的狀態。在住房問題上沒有一個人是他者,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什麼都沒有是什麼狀態?在調研中,衛偉曾經到人民廣場和火車站訪談流浪漢,試圖回答這個問題。這些露宿街頭的人大多邋裡邋遢,許多人看見就想躲。衛偉也曾幼稚地問過,「為什麼不洗一洗衣服」,流浪漢問她,洗衣服的話「洗衣粉放在哪裡,洗好的衣服又晾在哪裡」。博士畢業後從事社會公益工作的她知道,在國外其實有很多專門的庇護所,白天乞討的人晚上能夠住在庇護所里。可在中國,很少有NGO關注流浪者的救助。「居住真的是一切生活的起點,」衛偉感慨,「它應該跟著生活走,而不是生活跟著居住走。」自從2013年畢業,她也在咀嚼租房的痛苦。每一次搬家,已經習慣了的生活就要重新來過。為了適應隨時可能到來的搬家,衛偉盡量不買衣服、少買化妝品,「過得像個男孩子一樣」。她希望有一個沙發,能夠舒服地窩在裡面看電視,考慮到每一個房子自己都不可能常住,只好放棄。今年已經30多歲的衛偉說,她越來越能理解年輕人買房的沖動,「一直搬家一直搬家,就會感覺自己很不穩定」。在衛偉看來,這么多人買房子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兒。「日本的很多流浪者就是因為經濟危機,失去工作後還不起貸款。我們現在很多人一個月要還幾千上萬元的貸款,可這是在最年輕力盛的時候,難道所有人的職位都會越換越好嗎?」她記得自己有一個朋友,40歲失去工作,馬上把之前買的大房子換成了小房子。2014年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民需要每月還貸款平均數近7000元,位居全國第一;壓力第二的是上海,平均每月繳納住房貸款為4238.8元;廣州緊隨其後,平均每月為4029.32元。為了如期繳納住房貸款,這些家庭必須保證20到30年的高額經濟收入。可是,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統計表明,2008年的那次金融危機中,全國僅上半年就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中國石油、聯想、萬科、中信證券、武鋼、寶鋼、波導、夏新等大型企業和各大航空公司也陸續削減人力成本。自此之後,公司減員、裁員開始普遍起來。「很難想像,中國經濟一旦進入低迷期,以產權為核心的住房市場,每月高額度的住房貸款,以及幾乎為零的居住生活救助系統,將會給城市居住生活帶來怎樣的風險。」衛偉說,「在住房問題上沒有一個人是他者,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不要冷眼去看別人,居住的困難,實際上很可能就在你頭上。」在開始這項關於居住的研究時,陳映芳希望能夠通過社會學研究,推動中國建立城市的居住生活救濟系統,「它應該是以所有的城市勞動者、居住者為對象群體的,以政府為主要責任主體、同時以志願者組織、各種非營利團體為重要主體」。不過,當她和別人談起自己的願望時,不少官員和學者告訴她,「你提的目標在中國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的」。也有人直言:「在今天我們這個權力和資本合謀經營的社會中,人們已經受到太多社會悲劇的刺激,這一個個城市尋夢者的生活故事,真的還能觸動到誰並進而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嗎?」「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者中,存在一種傾向——如果想要推動制度變革,主要靠風險警示,也就是要告訴政府這制度再不改變,就會有大的危機。」陳映芳說,「而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個案故事,增加社會中人們的同理心、連帶感。這些都是推動制度變革的社會基礎。」

F. 膠南哪裡有大量賣剪紙和年畫的

「畫」中膠南
2007-12-12 09:04:00 作者: 來源:

▲如今,膠南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美術產業基地,全市發展起各類畫院、畫廊、畫室30多家,年可實現經濟收入3億多元。

□文/圖 本報記者 薄克國 本報通訊員 潘江文 報道

山畔的生態畫家村

煦暖的陽光灑進室內,溫暖著揮毫潑墨的畫師們。
12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坐落於膠南大珠山山畔的高峪畫苑,走進一樓南側的畫室,三位簽約畫師正在專心致志地創作油畫。層林盡染的魅力之秋,蜿蜒曲折的山巒,杜鵑花開的大珠山……雖然油畫主題不同,但寫意的筆法都展現了自然山水的多姿多彩,個性張揚的亮麗和明凈,浸潤到心靈的深處。
站在畫室內,近可觀山,遠可看海,美景湧入眼簾。「這里環境太好了,簡直像仙境一樣,是我們藝術創作的上佳場所。在這樣的環境里,創作靈感擋都擋不住!」一位畫師由衷地贊嘆。
「我們為省內外畫家提供創作平台,邀請知名畫家,定期來此創作。」高峪畫苑總經理佟軍告訴記者,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畫苑毗鄰青島市著名旅遊景點石門寺和大珠山杜鵑花區,苑內風景秀麗。畫苑擁有20多名專業簽約畫師和眾多美術專業學生,主要以油畫創作為主,為國內外客戶的訂單服務,油畫作品出口到日本、韓國。
依託自然環境,藉助傳統的民間繪畫之鄉優勢,膠南市在著力保護和發展年畫、剪紙等特色文化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油畫產業,綠澤畫院、高峪畫苑、龍馬畫院等先後落戶。
如今,膠南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美術產業基地,文化產業異軍突起。快速發展的達尼畫家村、高峪畫苑、龍馬畫院,其產業鏈示範帶動作用顯著。達尼畫家村以打造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為目標,大力發展美術產業及附屬產業,其中青島綠澤畫院建成畫室8000平方米,畫家樓38幢,有畫師、畫工1000多人,月出口油畫3000多件,月創匯20多萬美元。
目前,全市發展起各類畫院、畫廊、畫室30多家,美術從業人員達到1500多人,年可實現經濟總收入3億多元。這些時尚的作品不僅走入了市民生活,而且還漂洋過海賺來外匯,成為膠南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黃金地角的文化藝術中心

在膠南市區的黃金地角,在泉城路、南海路、北京路之間,膠南的市級公益文化標志性建築——膠南隱珠文化藝術中心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12月6日下午,膠南市文化局副局長薛立群帶領記者參觀了文化藝術中心:地下影城,擁有600座影劇院一座,小影廳3座,順利完成了招標,已進入試運營階段;舞蹈排練廳里,膠南市藝術團的年輕演員正在排練元旦晚會節目;書畫展廳,膠南籍畫家薛林興的書法和國畫作品受到了市民的關注;民間藝術展廳,根石協會創作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群眾文化活動室,七八名茂腔愛好者正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認真走台……不僅如此,設施一流的錄音棚,以及器樂、美術、年畫、音樂等展廳,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立群介紹:隱珠文化藝術中心總投資6000萬元,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目前膠南市文聯、文化館、藝術團、圖書館已入駐該中心。其中,市文化館館舍面積達到8800平方米以上,室外有活動場地達1000平方米;市圖書館館舍面積達4000平方米。
「作為膠南市重大的市級公益性文化設施,我們市選擇了黃金地角來建設。」她說:「藝術中心啟用後,既可為專業文藝團體、文藝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平台,又可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娛樂需求。」
薛立群還兼任膠南市藝術團團長,談起藝術團,她自豪地說,在今年11月在湖北舉行的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青島話劇院與膠南市藝術團聯合排演的兒童劇《二小放牛郎》參加了藝術節的演出,並榮獲「文華獎」創新劇目獎。
能夠榮獲「文華獎」,得益於膠南市藝術團深厚的社會和藝術底蘊。近年來,該藝術團不僅創作了《徐福東渡》、《半月肥》、《歡騰的草原》、《黃海的節日》等節目,還與企業廣泛聯姻,進行群眾文化藝術輔導,舉辦各類文化藝術節,很好地滿足了經濟快速發展對文化的需求。
膠南市文化主管部門在由過去的「管文化」轉變為「辦文化」的過程中,立足實際,著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型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為老百姓奉上了一道道可口的文化大餐。先後成功推出「我家愛萬家」、「新農村大舞台」、「大家樂」和小戲曲調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激發了城鄉群眾參與和諧文化建設的熱情。

廣泛種植文明花

膠南地處黃海之濱,琅琊舊地,文蘊深厚。悠久的文化,蘊奇聳秀的山海風光,滋養了當地人的藝術才華。他們用充滿激情的畫筆,描繪美的風光、美的生活和人們美的理想,書寫著文明和諧的新膠南。
12月7日,膠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佟海燕介紹,為讓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膠南市不斷加快文化設施建設進程,形成了市級文化項目輻射帶動、鎮級綜合文化站承上啟下、農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面覆蓋的三級文化設施建設體系。尤其是在農村,膠南實施了「新農村文化家園」工程,在全市23個鎮(處)建起了綜合文化站;965個村居有了文化大院,占村居總數的91%。文化服務網點近在身邊,讓農村百姓實現基本文化需求變得越來越便利。
佟海燕說:「2008年,我們將充分利用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設施,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和陣地建設,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來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今年10月,以「山水靈韻,和美膠南」為主題的「2007中國琅琊旅遊文化周」在膠南舉行。文化周依託悠久而獨特的琅琊文化,憑借新興生態城市的優勢和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向世人展現和諧靈美的新膠南,打造膠南城市節慶旅遊品牌。
2008年,國家將對省級文明城市重新評定。膠南作為首批省級文明城市,面對新一輪的「創牌」和「奪牌」工作,佟海燕說:「膠南的榮譽與每個膠南人息息相關。市委、市政府決心將其過程當作對全市群眾文明素質再教育、再提高的歷程。通過宣傳膠南的現狀、發展趨勢和願景,引導大家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家鄉;提升每個人的文明素質,規范和引導市民文明行為;發揮和諧社區教育作用,寓教於樂,滲透文明,讓文明之花深深植入人們心中。」

G. 泊里鎮的經濟發展

時值初冬,來到山東省膠南市泊里鎮菜園村。按說正是冬閑時節,但看到的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白菜地里、新建的大棚里、村西新建的農貿市場上,村民們正在緊張的忙碌著。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於農民如何增收致富。基於此,聯系菜園村的膠南市政協、泊里鎮和菜園村兩委經過認真細致的調研後一致決定,在發揮傳統的蔬菜種植專業村的優勢之上,由村集體、村民共同出資200多萬元,建設了佔地300畝的20個鋼架結構微灌設施的冬暖式大棚示範園。建設高標准大棚,搞特色種植僅僅是菜園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中一項內容,僅此一項,可為農民增收600萬元。該村計劃通過示範園的示範帶動,5年內把菜園窪2.5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建成10000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另外,引進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培育的2000棵大佛肚竹苗,建設了南竹北引示範基地,兩年後可達到年產200-300萬墩的規模,年可實現收入500萬元以上;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引進了10萬墩菲白、菲黃等鋪地竹苗,建成了佔地30畝的可用於城市綠化的竹苗繁育基地。
在大力發展富民經濟的同時,該村統籌發展各項事業,加快構建和諧村莊。通過村集體投入和發動村民積極參與投工投勞等多種措施,積極開展以路、溝、橋等為主的村莊大環境整治,努力改善生產發展條件。累計投入130多萬元,硬化胡同24條、7.2萬平方米。投入23萬元,開挖田間排水溝1.7萬米、建橋16座,對村西1000畝蔬菜種植基地進行了綜合治理,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投入16萬元,開挖泄洪河1200多米,解決了村內泄水不暢的問題。
同時,引導農民成立合作社,對農民進行培訓教育,投資建設完善村文化大院,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並且加大對黨員幹部的培訓力度,建立村黨員、幹部聯戶制度,定期了解村民的困難、意見,及時為村民排憂解難。前進中的菜園村依靠上級支持,自身的基礎優勢,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奮發努力,正在以昂揚的姿態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行道路上。 為傳統名產。泊里紅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紅白兩種顏色,交叉編織出不同的花紋圖案,在膠南西南部的泊里、琅琊、大場、海青、張家樓、藏南、大村、理務關等鎮均有生產。
泊里紅席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村裡的老席匠們講,戰國時期,孫臏遭龐涓陷害後,流浪並寓居在泊里一帶。閑暇無事時,
便將高粱秸劈成篾子,編成席子鋪在炕上坐卧。鄉人也學編起來,世代相襲,一直傳承至今。孫臏也成為世代席匠心目中尊崇的祖師爺。
泊里紅席四角端正、編道整齊、色彩艷麗、無毒無味且具有光滑柔軟、結實耐用等特點,故深受民間喜愛。在泊里,「炕上沒有席,臉上沒有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炕上鋪紅席的習俗。泊里紅席還是親戚朋友間互相贈送的高檔禮品。
泊里紅席是青島又一個民間工藝品代表,曾作為本地土特產品,進京參加過展覽。1980年代,泊里鎮建立了「紅席專業批發市場」,成為著名的紅席集散中心。 該鎮已引進內外資項目56個,合同利用外資167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5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0%、100.5%和94.2%。
泊里鎮地處膠南市的西南部,全鎮轄101個村,7.5萬人口,總面積140平方公里,有近40公里的海岸線,是膠南市的第一農業大鎮。近幾年,雖然招商引資工作下了不少功夫,但由於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又缺乏東部城區的環境優勢,招商引資工作一直沒有大的起色。面對幹部群眾畏難發愁的情緒,新一屆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經過廣泛調查論證,提出了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全鎮經濟工作的「牛鼻子」,發揮泊里區位、資源和政策等方面的優勢,搶抓青島市建設濱海公路、規劃重工業基地和「同三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等機遇,全力打好招商引資翻身仗。2007年年2月份開始,全鎮上下集中財力、物力進行了「三位一體」的改造。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建成了一個集生態型、綜合性、花園式於一體的「一心、兩軸、三帶、九組團」布局結構的現代化工貿區,成為膠南市西南部最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資強磁場、經濟發展的最大平台和對外開放的最佳窗口。
隨著泊里鎮硬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客戶自發前來考察。8月份,韓國清源假發的老總來到泊里考察投資環境,在聽到情況介紹後,經實地考察,被這里的投資環境所打動,當即決定把已落戶外地的企業搬到這里來。在短短不到9個月的時間里,已有13家中外企業入駐,總投資達到1.2億元。
如果說投資環境的改善為泊里招商引資開了個好頭,那麼「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則為該鎮招商引資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地域、政策、機制、商情等優勢,廣泛推介泊里。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多次帶隊到韓國以及香港、深圳、廈門、海南等地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獲取了一大批項目信息。8月份,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帶隊赴韓國漢城、釜山、仁川、大邱等四市招商,該鎮引資的誠心和求發展的決心深深打動了韓國客戶的心,獲取了11個在談項目,大京網繩、永亞假發、方太服飾等韓國客戶在他們回國後的第二周即來到泊里實地考察投資環境,永亞假發等韓國項目現已正式落戶該鎮。
在外出招商引資的同時,該鎮還利用現代網路工具開展網上招商,將各種招商項目和文件資料在網上發布,收到了較好效果。2月份福建一客戶通過上網查閱該鎮的招商項目信息,投資4000多萬元在該鎮建立了6000多畝的雜色蛤基地。 青島市董家口港區行政區劃於泊里鎮。董家口港區近海自然水深平均-15米,距岸1000米水深可達-20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優良深水港,港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臨港產業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碼頭岸線長約29公里,泊位數112個,建成後總吞吐量將達到3.7億噸。
董家口港區規劃了「三縱三橫」的集疏運系統,並有連接港區與廣闊經濟腹地的多條鐵路線,2009年開建的圍繞董家口港區形成網格放射型的集疏運格局。
2009年3月1日,國家交通運輸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了《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總體規劃》,對董家口港區做了明確定位:董家口港區為國家樞紐港青島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島港優化港口布局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託。以大宗散貨、液體化工品及雜貨運輸為主,逐步發展成為服務腹地物資運輸和臨港產業開發的大型綜合性港區。

H. 黃島區濱海街道東山張有搬遷計劃嗎

您好!

黃島區地處青島西海岸,歷史文化傳承悠久,開發開放勇立潮頭,是青回島建設藍色答領軍城市的重要支點。多年來,黃島區緊密結合農業農村工作實際,堅持不懈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持之以恆強化農業、惠及農村、富裕農民,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局面。特別是新的黃島區成立以來,搶抓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重大機遇,圍繞再造一個青島港、再造一個青島經濟總量、再造一個青島新主城,加快推進東西統籌、城鄉統籌、陸海統籌,著力建設創新開放、幸福美好的現代化國際新區,努力讓全區人民共享發展巨大成果,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中國鄉村之聲「愛在鄉村」系列公益活動,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立足公益、服務「三農」,走遍祖國大江南北,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愛在鄉村」走進黃島,充分體現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黃島區「三農」工作的肯定、關心和支持。以此為契機,黃島區將進一步繁榮基層文化,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服務和保障「三農」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再上新台階。

I. 青島市黃島區有哪些新農村具體地址是

有五個村:前灣村,後灣村,鹽灘村,柳溝村,窩棚村,現在都是社區了。

J. 膠南海青盧家官莊村什麼時候搬遷

依據抄大青島戰略,建設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膠南今年進行新農村社區化改造,據目前所知,重點是在達尼畫家村,這是青島重點規劃的社區。
海青鎮的具體規劃還不得而知。相信隨著建設的逐步推進,海青鎮的規劃也是指日可待。。

閱讀全文

與膠南新農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