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永德縣統計局2008年農村人均收入
河 北 39 石家莊市(3):平山縣、靈壽縣、贊皇縣
張家口市(1 O):康保縣、張北縣、陽原縣、赤城縣、沽源縣、懷安縣、崇禮縣、
尚義縣、蔚縣、萬全縣、(涿鹿縣趙家蓬區)
承德市: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圍場縣、寬城縣
秦皇島市(1):青龍縣
保定市(4):阜平縣、淶源縣、順平縣、唐縣
滄州市: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南皮縣、獻縣、孟村縣
衡水市(2):武強縣、武邑縣
邢台市(3):臨城縣、廣宗縣、巨鹿縣
邯鄲市(4):魏縣、大名縣、涉縣、廣平縣
山 西 35 太原市(1):婁煩縣
大同市(5):天鎮縣、靈丘縣、陽高縣、廣靈縣、渾源縣
朔州市(1):右玉縣
長治市(3):平順縣、武鄉縣、壺關縣
忻州市(11):神池縣、五寨縣、五台縣、偏關縣、靜樂縣、繁峙縣、河曲縣、保德縣、
岢嵐縣、代縣、寧武縣
晉中市(2):和順縣、左權縣、
臨汾市(5):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吉縣
運城市(1):平陸縣
呂梁地區(5):中陽縣、興縣、臨縣、方山縣、嵐縣、石樓縣
內蒙古 31 呼和浩特市(3):托克托縣、和林縣、清水河縣、
包頭市(1):固陽縣
赤峰市:寧城縣、林西縣、喀喇沁旗、巴林左旗、敖漢旗、翁牛特旗、
克什克騰旗、巴林右旗
通遼市(2):庫倫旗、奈曼旗
鄂爾多斯市(5):准格爾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杭錦旗
興安盟(2):科右中旗、扎賚特旗
錫林郭勒盟(2):多倫縣、太僕寺旗
鳥蘭察布盟:武川縣、商都縣、化德縣、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後旗、
四子王旗、達茂旗
吉 林 8 白城市(3):大安市、鎮賚縣、通榆縣
白山市(1):靖宇縣
延邊州(4):汪清縣、安圖縣、龍井市、和龍市
黑龍江 14 哈爾濱市(1):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3):拜泉縣、甘南縣、泰來縣
大慶市(2):林甸縣、杜蒙縣
鶴崗市(1):綏濱縣
佳木斯市(5):同江市、樺南縣、樺川縣、撫遠縣、湯原縣
雙鴨山市(1):饒河縣
綏化市(1):蘭西縣
安 徽 19 合肥市(1):長豐縣
阜陽市(4):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利辛縣
安慶市(5):太湖縣、宿松縣、樅陽縣、岳西縣、潛山縣
六安市:壽縣、霍山縣、霍邱縣、裕安區、舒城縣、金寨縣
巢湖市(1):無為縣
池州市(1):石台縣
宣城市(1):涇縣
江 西 21 九江市(1):修水縣
萍鄉市(1):蓮花縣
贛州市:安遠縣、贛縣、寧都縣、尋烏縣、興國縣、於都縣、會昌縣、上猶縣
上饒市(4):上饒縣、波陽縣、余干縣、橫峰縣
撫州市(2):廣昌縣、樂安縣
吉安市(5):永新縣、遂川縣、井岡山市、吉安縣、萬安縣
河 南 31 三門峽市(1):盧氏縣
洛陽市(5):汝陽縣、洛寧縣、嵩 縣、宜陽縣、欒川縣
新鄉市(1):封丘縣
安陽市(1):滑縣
濮陽市(2):台前縣、范縣
開封市(1):蘭考縣
商丘市(4):虞城縣、睢縣、民權縣、寧陵縣
平頂山市(1):魯山縣
南陽市(4):桐柏縣、淅川縣、南召縣、社旗縣
信陽市(5):淮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光山縣
周口市(2):沈丘縣、淮陽縣
駐馬店市(4):確山縣、平輿縣、上蔡縣、新蔡縣
湖 北 25 十堰市:丹江口市、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
孝感市(2):大悟縣、孝昌縣
黃岡市(5):麻城市、紅安縣、蘄春縣、英山縣、羅田縣
黃石市(1):陽新縣
宜昌市(2):秭歸縣、長陽縣
恩施州: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恩施市、宣恩縣、來鳳縣、成豐縣、鶴峰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1):神農架林區
湖 南 20 張家界市(1):桑植縣
益陽市(1):安化縣
岳陽市(1):平江縣
郴州市(2):桂東縣、汝城縣
永州市(2):新田縣、江華縣
邵陽市(3):隆回縣、城步縣、邵陽縣
懷化市(2):沅陵縣、通道縣
婁底市(1):新化縣
湘西州(7):古文縣、瀘溪縣、保靖縣、永順縣、鳳凰縣、花垣縣、龍山縣
廣 西 28 南寧市(4):馬山縣、天等縣、隆安縣、龍州縣
桂林市(1):龍勝縣
柳州市(4):忻城縣、融水縣、三江縣、金秀縣
百色市(10):凌雲縣、樂業縣、平果縣、德保縣、田林縣、西林縣、田東縣、靖西縣、
那坡縣、隆林縣
河池市(9):天峨縣、鳳山縣、南丹縣、東蘭縣、環江縣、羅城縣、巴馬縣、
都安縣、大化縣
海 南 5 保亭縣、瓊中縣、五指山市、陵水縣、白沙縣
重 慶 14 城口縣、巫溪縣、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開縣、萬州區、秀山縣、黔江縣、
酉陽縣、彭水縣、石柱縣、武隆縣、豐都縣
四 川 36 廣元市(3):蒼溪縣、朝天區、旺蒼縣
南充市(4):閬中市、儀隴縣、嘉陵區、南部縣
廣安市(1):廣安區
樂山市(1):馬邊縣
瀘州市(2):古藺縣、敘永縣
宜賓市(1):屏山縣
巴中市(3):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達州市(2):宣漢縣、萬源市
阿壩州(3):壤塘縣、黑水縣、小金縣
甘孜州(5):石渠縣、理塘縣、雅江縣、新龍縣、色達縣
涼山州(11):美姑縣、金陽縣、昭覺縣、布拖縣、雷波縣、普格縣、喜德縣、鹽源縣、
木里縣、越西縣、甘洛縣
貴 州 50 六盤水市(3):盤縣、六枝特區、水城縣
遵義市(5):正安縣、習水縣、道真縣、務川縣
安順市(4):普定縣、紫雲縣、關嶺縣、鎮寧縣
畢節地區(5):大方縣、織金縣、赫章縣、納雍縣、威寧縣
銅仁地區(7):石阡縣、德江縣、印江縣、沿河縣、松桃縣、江口縣、思南縣
黔東南州(1 4):從江縣、施秉縣、麻江縣、台江縣、天柱縣、黃平縣、榕江縣、
劍河縣、三穗縣、雷山縣、黎平縣、岑鞏縣、丹寨縣、錦屏縣
黔南州:荔波縣、三都縣、長順縣、獨山縣、羅甸縣、平塘縣
黔西南州(7):望謨縣、睛隆縣、興仁縣、普安縣、冊亨縣、貞豐縣、安龍縣
雲 南 73 昆明市(3):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
曲靖市(2):富源縣、會澤縣 』
保山市(3):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昭通市(10):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威信縣、綏江縣、
彝良縣、鎮雄縣
麗江市(2):寧蒗縣、永勝縣
思茅地區:墨江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普洱縣
臨滄地區(7):永德縣、鳳慶縣、滄源縣、鎮康縣、雲縣、臨滄縣、雙江縣
德宏州(1):梁河縣
怒江州(4):瀘水縣、蘭坪縣、貢山縣、福貢縣
迪慶州(3):維西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
大理州(9):漾濞縣、鶴慶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永平縣、雲龍縣、
洱源縣、劍川縣
楚雄州: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姚安縣、武定縣、永仁縣
紅河州:屏邊縣、金平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
陝 西 5 O 延安市:子長縣、安塞縣、延長縣、延川縣、吳旗縣、宜川縣
銅川市(3):耀縣、宜君縣、印台區
渭南市(3):畲陽縣、蒲城縣、白水
咸陽市(5):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
寶雞市(3):麟游縣、太白縣、隴縣 、
漢中市(5):洋縣、西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
榆林市(1 0):清澗縣、子洲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橫山縣、
靖邊縣、定邊縣、府谷縣
安康市:漢濱區、漢陰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甸陽縣、白河縣
商洛市(7):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甘 肅 4 3 蘭州市(1):榆中縣
白銀市(1):會寧縣
天水市:武山縣、清水縣、甘谷縣、張家川縣、秦安縣、北道區
武威市(3):天祝縣、古浪縣
慶陽市(5):華池縣、環縣、合水縣、寧縣、鎮原縣
平涼市(2):庄浪縣、靜寧縣
定西地區(7):定西縣、通渭縣、臨洮縣、隴西縣、渭源縣、漳縣、岷縣
隴南地區:武都縣、宕昌縣、禮縣、西和縣、文縣、康縣、兩當縣
臨夏州(7):臨夏縣、和政縣、積石山縣、東鄉縣、廣河縣、康樂縣、永靖縣
甘南州(5):臨潭縣、舟曲縣、卓尼母、夏河縣、合作市
青 海 15 西寧市(1):大通縣
海東地區:湟中縣、平安縣、民和縣、循化縣、化隆縣、樂都縣
黃南州(2):澤庫縣、尖扎縣
果洛州(2):達日縣、甘德縣
玉樹州(4):玉樹縣、囊謙縣、雜多縣、治多縣
寧 夏 8 吳忠市(2):同心縣、鹽池縣
固原市:西吉縣、海原縣、固原縣、隆德縣、涇原縣、彭陽縣
新 疆 27 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岳普湖縣、疏附縣、疏勒縣、葉城縣、英吉沙縣、
伽師縣、莎車縣
阿克蘇地區(2):柯坪縣、烏什縣
和田地區(7):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皮山縣、策勒縣、於田縣、民豐縣
哈密地區(1):巴里坤縣
克孜勒蘇州(4):阿合奇縣、烏恰縣、阿克陶縣、阿圖什市
伊犁州(2):尼勒克縣、察布查爾縣
塔城地區(1):托里縣
阿勒泰地區(2):青河縣、吉木乃縣
幫
㈡ 南澗的南澗概況
全縣設5鎮3鄉、80個村(居)委會、1133個自然村、1606個村(居)民小組。其中:南澗鎮,14個村(居)委會、178個自然村、264個村(居)小組;寶華鎮,10個村委會、151個自然村、258個村民小組;公郎鎮,14個村委會、183個自然村、226個村民小組;小灣東鎮,7個村委會、100個自然村、167個村民小組;擁翠鄉,7個村委會、85個自然村、126個村民小組;樂秋鄉,7個村委會、116個自然村、136個村民小組;碧溪鄉,8個村委會、98個自然村、139個村民小組;無量山鎮,13個村委會、222個自然村、290個村民小組。
農村經濟總收入69483萬元,增長10.42%;農民人均總收入3397元,增長10.29%;農民人均純收入1685元,增長6.18%;全縣農村糧食總產量7867萬千克,增長7%;農民人均產糧385千克,增長7%;農民所得糧4658萬千克,減0.32%;農民所得糧人均228千克,減0.44%。全縣農民家庭經營收入68787萬元,增長10.3%;全縣種植業收入32821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47.2%,增長10.82%;全縣第一產業收入5518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9.4%,增長10.43%。
加強科技的推廣應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全縣推廣玉米容器育苗移栽7486.67公頃,占計劃的103.6%;推廣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淺插1453.33公頃,占計劃的102.34%。推廣小麥良種2673.33公頃,科技覆蓋率79.72%;推廣雜交玉米種植8220公頃,科技覆蓋率95.88%;推廣水稻良種面積1546.67公頃,科技覆蓋率93.55%。創辦小麥樣板300公頃,啤大麥示範樣板300公頃,早蠶豆樣板33.33公頃,冬春馬鈴薯樣板66.67公頃,盆壩冬早蔬菜樣板6.67公頃,雙低油菜樣板33.33公頃,玉米樣板720公頃,水稻樣板200公頃。全縣推廣水稻中層施肥1486.67公頃,水稻規范化條載.33公頃,水稻化學除草1553.33公頃;推廣地膜玉米1733.33公頃。各項科技措施的推廣,有效地促進了全縣糧食增產增效。電腦農業管理9133.33公頃,其中:啤大麥2000公頃,小麥1333.33公頃,水稻466.67公頃,玉米5333.33公頃;全縣完成旱作立體種植1540公頃。
以市場為導向,穩步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當年,種植啤大麥4566.67公頃,種植冬春馬鈴薯820公頃, 種植冬早玉米33.33公頃,發展冬春蔬菜660公頃,發展旱地油菜1280公頃,種植早蠶豆486.67公頃,種植早豌豆446.67公頃,種植小春豆類作物1280公頃,辣椒193.33公頃、花生13.33公頃、甘蔗13.33公頃、薯類286.67公頃,夏秋蔬菜406.67公頃。 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3250萬元,同比增長12.12%,其中第一產業55200萬元,第二產業18100萬元,第三產業59950萬元,分別增長8.49%、20.88%和12.91%;實現財政總收入15699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129萬元,分別增長12.05%和12.23%。
農業產業進一步優化,二、三產業得到加強,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41.4:13.6:45.0。農業產業發展壯大。合理布局,壯大基地,扶優龍頭,糧、煙、林、畜、茶協調發展。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發放各類惠農補貼2466萬元。全縣糧食總產量達8882萬公斤,同比增長7.24%。「一縣一品」種植「紅大」烤煙6.52萬畝,收購煙葉20.13萬擔,實現產值14900萬元,煙農收入17000萬元,「兩煙」稅收5464萬元。新發展泡核桃5萬畝,全縣泡核桃面積達56.31萬畝,產量243萬公斤,產值3969萬元。完成茶園低改6216畝,新建生態茶園1萬畝,茶園面積達10.18萬畝,實現茶葉產量347萬公斤,產值12405萬元。
全年新建肉乳兼用牛養殖示範戶104戶、生豬標准化養殖示範點11個,完成牛凍精改良1.82萬頭,肉牛存欄10.03萬頭,出欄7.2萬頭,實現畜牧業總產值33760萬元,同比增長2.6%。種植無公害蔬菜2.33萬畝、油菜1.8萬畝、馬鈴薯1.9萬畝,特色農業產值達9588萬元。全縣預計完成農業總產值94100萬元,同比增長12.08%;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89049萬元,同比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59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較快發展。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947萬元,同比增長116.39%。雲南土林茶業完成技改項目投入生產,紅雲核桃加工銷售廠和錦龍建材廠建成投產,開啟礦業完成投資1300萬元。預計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40500萬元,同比增長32.72%;完成工業增加值10400萬元,同比增長30.79%。第三產業穩步發展。認真落實非公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加快餐飲、住宿、商貿、建築、流通、房地產等服務業發展,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1.2%。全縣民營企業上繳稅金5060萬元,占稅收總額的41.14%。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貸款余額達120800萬元和1906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98%和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000萬元,同比增長20.2%;建築業產值820萬元,同比增長20%;交通貨運周轉量達156萬噸,同比增長5%。
㈢ 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外地讀書有補貼嗎
有的,建檔立卡貧抄困戶子女外地讀書襲可以申請補助。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外地讀書可以申請補助,持建檔立卡貧困戶證明,申請書到子女就讀學校申請補助
辦理學籍轉接等異動手續,對未及時履行請假、休學或轉學手續的學生,要及時聯系監護人或報告學生戶籍所在縣區教育局或鎮(鄉、街道辦)政府,防止學生空掛學籍或在流轉中途輟學。
(3)大理南澗新農村補貼擴展閱讀:
教育扶貧政策涵蓋了各個階段的教育,對不同階段的教育給予不同的扶持,詳細內容有:
學前教育:實行建檔立卡貧困戶幼兒平均享受國家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資助金每生每年150元(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
小學教育:實行小學生全部免交學費(每生每年600元)和科書費,且每生每年享受營養改善計劃資金800元,寄宿生每生每年享受生活補助1000元。特少民族小學生每生每年另增加享受生活補助250元。
㈣ 南澗縣農村戶口如何在農行如貸款
抵押貸款
㈤ 我在南澗縣無量山鎮沒個村委會干工資10了多年農科員那滴工資才夠吃飯
你好!村委會的工資報酬?這個問題.,村委會的工資補貼來源於集體經濟的好回壞,集體經濟好,工資補貼就答高,經濟不好,工資補貼就少,而上級又沒有撥款解決村委會幹部的工資補貼,所以像你所說的那滴工資是不夠用的,何況還要安排家庭生活。祝你生活愉快!
㈥ 雲南大理州南澗縣殘疾人政策
殘疾人,低保戶都可能參加新農保,也不影響享受低保待遇及殘疾人補貼!
另殘疾人參加新農保是有優惠的,可以不繳納醫療保險部分!由國家補貼。
㈦ 雲南農村低保每月多少錢
地區 標准(元/年) 地區 標准(元/年) 地區 標准(元/年) 地區 標准(元/年)
昆明市 保山市 鎮康縣 1080 勐海縣 720
五華區 2000 隆陽區 1080 雙江縣 1080 勐臘縣 720
盤龍區 2000 施甸縣 1080 耿馬縣 1080 大理州
西山區 2000 騰沖縣 1080 滄源縣 1080 大理市 1200
官渡區 2000 龍陵縣 1080 楚雄州 漾濞縣 1080
安寧市 2000 昌寧縣 1080 楚雄 984 祥雲縣 1080
呈貢縣 3060 昭通市 雙柏 984 賓川縣 1080
宜良縣 2000 昭陽區 960 牟定 984 彌渡縣 1080
石林縣 2000 魯甸縣 900 南華 984 南澗縣 1020
晉寧縣 2000 巧家縣 960 姚安 984 巍山縣 1020
嵩明縣 1500 鹽津縣 960 大姚 984 永平縣 1080
富民縣 1500 大關縣 900 永仁 984 雲龍縣 1020
東川區 960 永善縣 900 元謀 984 洱源縣 1080
尋甸縣 960 綏江縣 960 武定 984 劍川縣 1020
祿勸縣 960 彝良縣 960 祿豐 984 鶴慶縣 1080
經開區 2000 威信縣 960 紅河州 德宏州
高新區 2000 水富縣 1080 個舊 1196 芒市 720
度假區 2000 鎮雄縣 960 開遠 1196 梁河縣 693
陽宗海 2000 麗江市 蒙自 1196 盈江縣 720
倘甸區 960 古城區 840 建水 1196 隴川縣 693
曲靖市 玉龍縣 840 石屏 1196 瑞麗市 960
麒麟區 720 永勝縣 960 彌勒 1196 怒江州
沾益縣 720 華坪縣 840 瀘西 1196 瀘水縣 1096
馬龍縣 720 寧蒗縣 840 屏邊 1196 福貢縣 1096
宣威市 720 普洱市 河口 1196 貢山縣 1096
富源縣 720 思茅區 840 金平 1196 蘭坪縣 1096
羅平縣 720 寧洱縣 840 元陽 1196 迪慶州
師宗縣 720 墨江縣 840 紅河 1196 香格里拉 840
陸良縣 720 江城縣 840 綠春 1196 維西縣 840
會澤縣 720 景東縣 840 文山州 德欽縣 840
玉溪市 鎮沅縣 840 文山市 900 統計日期:2011-6-15
紅塔區 900 景谷縣 840 硯山縣 876
江川縣 1080 瀾滄縣 840 西疇縣 876
澄江縣 720 孟連縣 840 麻栗坡縣 900
通海縣 800 西盟縣 840 馬關縣 875
華寧縣 720 臨滄市 丘北縣 876
易門縣 720 臨翔區 1080 廣南縣 876
峨山縣 720 鳳慶縣 1080 富寧縣 900
新平縣 780 雲縣 1080 版納州
元江縣 720 永德縣 1080 景洪市 720
㈧ 雲南省農村信用社2010招聘報考條件是什麼
你好!具體請留意相關的考試公告和崗位要求,往年是有不限制專業的崗位的,還請留意!
一、報考條件:
(一)應屆畢業生
1、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職業道德,無不良記錄。熱愛農村信用合作事業,能長期堅持基層工作。
2、年齡在25周歲以下、碩士及以上學歷者放寬至30周歲。相貌端正,身體健康。
3、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應屆大專及以上,經濟、金融、財會、計算機、文秘、法律專業畢業。部分招聘單位根據需要可適當放寬專業限制。
(二)大學生村官
1、雲南省2008年選聘且聘用期滿續聘或未就業、2009年選聘且截至2012年3月30日在崗,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等次的大學生村官(不包括已選拔進入鄉鎮黨政班子的大學生村官)。
2、年齡在28周歲(1984年1月1日以後出生)以下;碩士及以上學歷者放寬至30周歲(1982年1月1日以後出生),相貌端正,身體健康。
3、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其中大專學歷要求是經濟、金融、財會、計算機、文秘、法律專業。
㈨ 如何開展山區現代煙草農業建設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上,南澗彝族自治縣只是祖國西南邊陲一個不起眼的小黑點,在這塊總面積僅有1731.63平方千米山區佔99.3%的土地上,正在建設一項建縣以來最讓廣大山區彝鄉得實惠的現代煙草農業系統工程。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是一場革命性嬗變:不僅開創了一條南澗山區煙葉生產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成功之路,而且還開啟了山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章。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就像春風春春雨,自現代煙草農業建設項目在南澗實施以來,不停地吹拂著在這片熱地上21萬彝鄉人的心,始終就沒有平靜過。人們渴望乘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這場春風春雨發展振興,渴望在新世紀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對發展的渴望從未如此強烈而統一。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是一項調整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大改革探索實踐。南澗山區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在沒有現成模式借鑒的情況下,創新思路,大膽改革,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起點、高標准、嚴要求,滿腔熱情,富有激情,充滿智慧,奮力創新,譜寫了一曲曲山區現代煙草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代凱歌。一路走來,一路艱辛,一次次向黨和人民遞交了合格答卷。
南澗走「一縣一品」、「一片森林一片煙,片片都是生態煙」紅大特色煙葉發展路。
南澗紅大煙葉以「色正質純,清香甜潤,柔和細膩」 而成為高檔卷煙的優質原料。
第一篇 新起點 新思維
南澗縣位於瀾滄江中下游和紅河源上游的分水嶺地帶,地處無量山、哀牢山北端,「兩山兩川」獨特的區域生態條件,為煙草的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自1962年紅大在雲南選育成功後,紅大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在無量山和哀牢山的守望下,在紅河源水和瀾滄江水的滋潤下,在南澗彝鄉的精心呵護下,種植比例多年來保持在90%以上,自2008年以來,實現了「一縣一品」的紅大種植布局,成為全國紅大種植面積比例最高、持續規模化種植時間最長、配套生產技術最為成功的主產縣之一。大理南澗紅大煙葉色正質純,清香甜潤,柔和細膩,是雲南「清香型」烤煙的典型代表,是打造高檔卷煙品牌的優質原料,深受卷煙工業企業的青睞,全面進入「紅塔山」、「玉溪」系列高檔高端卷煙品牌,「一片森林一片煙,片片都是生態煙」是煙區的真實寫照。南澗被有關專家形象地稱之為「烤煙生產的寶庫,紅花大金元生產的一面旗幟」。南澗煙葉生產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1999—2001年間南澗被國家煙草專賣局評為全國煙葉工作先進縣,2001—2004年連續4年被評為雲南省煙葉工作先進縣,2007-2008年再獲全省煙葉工作先進縣的殊榮。南澗紅大成為綻放在雲貴高原上的一朵艷麗的奇葩,受到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7台、《求是》和台灣三立電視台先後到南澗煙區采訪。南澗20多年來堅持以「紅大」為主,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特色優質煙葉發展之路,成為我國特色優質煙葉開發的典範,為全面打造大理特色優質煙葉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南澗還沒有來得及陶醉在過去的光環中,還沒有來得及熏陶在愜意與舒適中,2008年全國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帷幕已悄然拉開,大理啟動特色煙葉開發戰略,2009年巍山紅大種植實現一縣一品,2010年大理有6個縣實現紅大一縣一品種植,而在省內麗江金沙江特色煙葉開發,臨滄、普洱新煙區「北回歸線」特色煙葉開發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一時間,南澗紅大一枝獨秀的格局被打破,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改變命運的浪潮註定已經來臨。
「現代農業」一詞總是與「經濟發達」緊密關聯,而「山區」又深深的打上「貧窮落後」的烙印。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在土地廣袤開闊平坦的平原壩區,發展現代煙草農業比較容易,而在耕地零星分散、山路崎嶇蜿蜒、機械作業率低、農田水利基礎薄弱,水資源結構性短缺、信息閉塞貧困落後的山區,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其難度不言而喻。就南澗這樣貧困山區而言,發展現代煙草農業與其說是機遇,還不如說是挑戰,水路、山路、信息路不通暢,以及耕地零星分散、田塊不規則、機耕作業難等因素已成為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的瓶頸,「南澗山區示範區」與大連片,大規模,大集成的「滇東三州四縣示範區」、「滇中楚雄示範區」和「滇西騰沖示範區」相比,顯得如此步履維艱。在千帆競技,百舸爭流的變革時代中,大理南澗好像被「山」字擠壓得透不過氣來。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南澗人民在思索:發展現代農業,並非經濟發達區的專利,山區有山區的生態優勢,山區也可以發展現代農業,可以走特色化道路。南澗要想不被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浪潮所淹沒,要想謀求跨越式發展,就不能安於現狀;必須要有憂患意識,要有速度概念,要有沉穩應對挑戰的信心和銳智;要准確定位,因地制宜地按「四位一體」模式建設山區現代煙草農業,努力把以「南澗紅大」打造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優質特色煙葉品牌,把南澗建成全國最大的「紅大」優質特色煙葉基地和骨幹品牌導向型原料基地。新定位、新起點、新考量,要不斷創新思維,緊緊圍繞如何進一步彰顯「清甜香潤、醇和馨怡」清香型煙葉風格培育南澗紅大特色和品牌;用「低碳·綠色」理念發展生態優質南澗紅大特色煙葉,鞏固和提升南澗紅大煙葉的核心原料地位,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紅大特色煙葉基地,在「532、461」品牌原料保障中搶占重要戰略地位;要通過扎實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努力實現煙葉原料供應基地化、煙葉品質特色化、生產方式現代化、生產技術體系化、風格特色不變化。南澗人民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以上宏偉目標,按「四位一體」扎實推進山區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是必由之路,建設水平的高低將關乎南澗煙葉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