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設施有哪些
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農田水利設施,主要有水庫、河道、機井;
第二類,為農民生活提供服務的設施,主要有公路、沼氣池、自來水管道和水塔、電網、互聯網、有線電視網路,這一類大多是有償收費的;
第三類,為提高農民文化和身體素質服務的設施,包括鄉村學校和幼兒園、鄉村衛生醫療點、鄉村休閑娛樂小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等。
❷ 新農村建設應該什麼樣
從山東的情況看不是很理想,還是要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才是正道!
❸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❹ 新農村的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內301戶通自來水,有36戶還存在飲水容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2.08%。有30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32.89%;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1戶,占總數的27.18%。
該村到玉屏鎮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9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摩托車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9畝,有效灌溉率為34.3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4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3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6戶;已完成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6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❺ 關於新農村建設宣傳圖片
你的問題還有補充嗎
❻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項目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 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 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 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包括交通郵電、 農田水利、供水供電、 商業服務、園林綠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它們是農村中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
基礎設施規劃是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基礎設施的改善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科學的基礎設施規劃,可以有效落實國家政策,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規劃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與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和農民百姓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❼ 農村基礎設施包括那些項目
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包括交通郵電、農田水利、供內水供電、商容業服務、園林綠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產服務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它們是農村中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互協調。
❽ 關於「農村基礎設施」方面的圖片或表格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physicalinfrastructure),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也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性基礎設施(socialinfrastructure)」。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基本條件。基礎設施發展狀況如何,決定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結構的優劣,決定其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資本系數高,回收周期長,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往往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基礎設施具有以下特點:
1.先行性和基礎性
基礎設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所有的商品與服務的生產所必不可少的,若缺少這些公共服務,其他商品與服務(主要指直接生產經營活動)便難以生產或提供。
2.不可貿易性
絕大部分基礎設施所提供的服務幾乎是不能通過貿易進口的。一個國家可以從國外融資和引進技術設備,但要從國外直接整體引進機場、公路、水廠是難以想像的。
3.整體不可分性
通常情況下,基礎設施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時才能提供服務或有效的提供服務,象公路、機場、港口、電信、水廠等這樣的行業,小規模的投資是不能發揮作用的。如電站大壩不能只建到河中間、機場跑道不能留半截不修完、連接兩城市的輕軌不能只建一半等等。
4.准公共物品性
有一部分的基礎設施提供的服務具有相對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類似於公共物品。非競爭性是指:一部分人對基礎設施的消費或使用不影響他人的消費或使用。比如公路,每個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同時使用而不受影響。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禁止他人使用基礎設施所提供的服務,或要在花費很高的成本後才能禁止,對這樣的服務,實際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將另外的人排除在外。
基礎設施-作用
基礎設施建設
1.基礎設施是直接生產部門的建立與發展的基礎與前提條件
沒有基礎設施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直接生產部門就不可能順利地建立和發展,至少將不能有效地進行生產活動。基礎設施的發展,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生產部門的成本和效益,最終影響其供給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如交通運輸直接影響煤炭的生產,電力供應直接影響生產與人民生活,城市基礎設施直接影響投資環境,農田水利直接影響糧食和農作物的生產等等。
2.外部經濟的作用
比如由於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發展,直接推動了生產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導致經濟活動在地理上的集中,實現了規模經濟活動,又進一步促進生產部門和企業平均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的降低。從另一個角度講,這種經濟活動的集中又會促進基礎設施降低單位服務成本,提高利用效率,有助於基礎設施本身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3.基礎設施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正是由於基礎設施提供的便利,使人類經濟與社會活動的范圍、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使社會與經濟發展實現專業化分工,並轉向工業化與市場經濟,經濟結構的市場化使社會趨向流動性和現代性(即城市化),直接導致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並增加就業
例如,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中國實行的基礎設施投資政策,彌補了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直接拉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並增加了就業。
基礎設施-分類
基礎設施可以按其所在地域或使用性質劃分如下:
農村基礎設施
1.農村基礎設施
參照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法規文件,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四個大類。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農村社會發展基礎設施:主要指有益於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等。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基礎設施
2.城市基礎設施
城市經濟性基礎設施是指為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展,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它對生產單位尤為重要,是其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必要條件之一。一般講城市基礎設施多指工程性基礎設施。
(1)工程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六大系統:
A.能源供應系統:包括電力、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暖氣等;
B.供水排水系統:包括水資源保護、自來水廠、供水管網、排水和污水處理;
C.交通運輸系統:分為對外交通設施和對內交通設施。前者包括航空、鐵路、航運、長途汽車和高速公路;後者包括道路、橋梁、隧道、地鐵、輕軌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車、停車場、輪渡等;
D.郵電通訊系統:如郵政、電報、固定電話、行動電話、互聯網、廣播電視等;
E.環保環衛系統:如園林綠化、垃圾收集與處理、污染治理等;
F.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如消防、防汛、防震、防颱風、防風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2)按服務性質分為三類
A.生產基礎設施。包括服務於生產部門的供水、供電、道路和交通設施、倉儲設備、郵電通訊設施、排污、綠化等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設施;B.社會基礎設施。指服務於居民的各種機構和設施,如商業和飲食、服務業、金融保險機構、住宅和公用事業、公共交通、運輸和通訊機構、教育和保健機構、文化和體育設施等;C.制度保障機構。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部門等。基礎設施水平隨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種類更加增多,服務更加完善。
(3)社會性基礎設施一般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等設施。
(4)城市基礎設施一般應具備以下特點:
A.生產性
B.公用性和公益性
C.自然壟斷性
D.成本沉澱性
E.承載性
F.超前性
G.系統性
不同時期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城市基礎設施作為城市運行的載體,與城市的自然附屬物包括土地、水體、礦床等有緊密聯系,它是在原有的自然附屬物的基礎上,經過人們的加工改造而建立起來的,受自然的制約;建設和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時,必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在形態上具有固定性,實物形態上大都是永久性的建築,供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長期使用,不能經常更新,更不能隨意拆除廢棄。
❾ 農村生活基礎設施落後何時新農村建設
現在的話農村基礎設施主要是服務設施,不包括農業房屋建設的。遠景設計研究院版新農村規劃專家權談到:道路,水利,農機服務機構,農村技術服務機構,農村示範區建設,農田林網建設等農業方面的設施建設統稱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般包括:農田水利建設, 農產品流通重點設施建設,農村教育、科研、技術推廣和氣象基礎設施等。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農村生產條件也得到改善。
❿ 2020年到2023年完善農村基礎建設有那些項目
這位知友,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是:
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10)新農村基礎建設圖片擴展閱讀:
一、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則:
1、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必須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始終把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治保證。
二、認清形勢
1、農業現代化發展挑戰加大
「十三五」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在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優質化、多樣化、專用化農產品發展相對滯後,大豆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玉米增產超過了需求增長,部分農產品庫存過多,確保供給總量與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日益凸顯。
2、農業現代化條件更加有利
展望「十三五」,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利條件不斷積蓄。發展共識更加凝聚。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為開創工作新局面匯聚強大推動力。
外部拉動更加強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加快建立,為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提供強勁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