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村民自籌資金,自建跨河橋,需要辦理什麼手續。是否需要注冊法人橋梁建設公司,是否需要招標建橋公司
修橋要佔用土地,要考慮下,土體是屬於什麼性質的土地,相關的要咨詢村委會、街辦、區行政主管部門。橋還是用鋼筋混凝土的橋結實,如果只過人和自行車,橋面不用處理的太復雜。
Ⅱ 如何帶領村民群眾建設美麗鄉村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努力建設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美麗鄉村,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至關重要。
以政府主導引領建設美麗鄉村。
長期以來,全國在村鎮建設方面每年都有較多的投資,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總體看,由於歷史上在村鎮建設方面的組織管理程度不高,導致村鎮面貌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要建設美麗鄉村,首要的是發揮好政府的職能,強化組織領導,提高建設管理水平。
第一,堅持村鎮規劃實用持續。要依據產業與人口,編制和完善符合本地實際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要尊重群眾意願,立足鄉村特點和地域特徵,合理編制村莊規劃。在村莊規劃方面不要謀概念和做花樣文章,應注重可實施、可操作、可持續,讓群眾能理解和遵守。
第二,堅持基礎設施布局統籌。鄉村道路要符合實際,供水電氣、排水、污水收集與處理以及農村信息化等基礎設施要同步規劃建設,避免重復改道、改造、浪費。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布點要科學合理,方便群眾。
第三,堅持建築風貌區域管控。鄉村的建築普遍外觀呆板、缺乏特色。規劃建設部門應當推行村鎮房屋建築風貌的管控。既要實施建築設計指導,體現歷史傳承、地域特徵、文化特色、時代風貌,避免「千村一面」;又要加強建設管理,確保建設有規劃、管理有依據、施工規范和質量可靠。
第四,堅持涉農政策重點扶持。過去,村鎮建設主要靠鄉鎮自我積累、自我經營、自我發展。為了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各級財政應當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村鎮建設,發揮公共財政的社會效應;國家政策性銀行要研究長期無息、低息和貼息貸款政策,重點支持村鎮建設。同時,各地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的要求,以縣級為主加強涉農資金整合,突出村鎮建設,形成發展合力。
以群眾參與主動建設美麗鄉村。
人民群眾是農村的主人,發揮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美麗鄉村建設才能持續有效推進。
一是依靠群眾建特色房。在統一規劃和建築風貌管控的基礎上,尊重民俗,加強指導,有序引導群眾住房的自建、自改、自合,形成一村一式、一鎮一品的房屋特色,並長期堅持和鞏固。
二是依靠群眾造特色景。鑒於歷史原因、地域的差別和習俗的不同,各地現存的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傳統村落並不多。為此,一方面要對現有的倍加珍惜、維護,加強管理,讓歷史延續;另一方面要遵循自然、挖掘資源,展示新的景色特點,創造新的傳承。
三是依靠群眾管特色園。要宣傳培養群眾的文明習慣,讓愛護家園成為人們自覺行動;要定期開展農村環境的專項治理,嚴防「臟亂差」反彈;要制定「村規民約」,制止各種破壞環境的行為;要組織發動群眾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落實自管責任,形成自發管護家園的良好氛圍。
四是依靠群眾創特色游。城鎮化不是消滅農村,也不是讓農民全部轉移到城市。我們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很重要的著力點是實現城市居民和鄉村百姓的生活互動。農民要施展創業才能,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自主創新,建設觀光農業、休閑村莊,吸引市民到鄉下旅遊、度假、養老,使鄉村成為城市的後花園。
以市場介入推進建設美麗鄉村。
村鎮建設面廣量大、投資多、周期長、回報慢,必須引進市場介入,讓市場配置資源,才能取得加速推進的效果。
首先,組建地方農村建設開發投資公司。各地要研究實施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縣、鄉(鎮)兩級組建專業公司,市場化運作,對鎮村的基礎設施、土地整理、環境治理和村民住房等進行統一有效的開發建設,讓「穩增長、惠民生、調結構」在農村釋放應有的能量。
其次,積極鼓勵社會投入進行綜合開發。要在土地、貸款、財政補貼和債券等資本市場方面採取惠農投資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鄉村的綜合開發,整體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種植業態、田園風光、休閑庄園,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最後,不斷創新農村養老方式。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將會以老年人為主,並且大多數是身邊無子女的居家養老。面對新的「農村空心化」現象,要以鄉鎮為單位探索農村老人「退房養老」的新方式,提高養老業服務水平,以養老創新帶動土地的節約集約和村莊面貌的變化。
此外,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要改變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要通過大力培植和支持現代化農業企業的發展,推動土地流轉、產業融合、科技應用、資源整合和勞動力轉移,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Ⅲ 建設農村新社區和新農村建設的模式有哪些
發展農村社區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與有效途徑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涵。
一、我國現有農村社區建設模式
從不同的視角可將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作不同的歸納,實際上這些模式可能是相互交叉的。
1.從農村社區的建置及其邊界來看,主要包括以下模式:
(1)一村一社區。這是在現行的村委會的基礎上,一村只設立一個社區。該模式比較切合農村現行行政管理體制,村民的認同感比較強,有利於實施村民自治,且沒有增加管理層和管理成本。缺點是村委會和社區合二為一,社團力量相對薄弱。該模式由四川省宜賓市率先探索,目前已有226個縣市區實行了一村一社區的建置,占實驗縣市區總數的76.09%,是最普遍的一種模式。
(2)多村一社區。這是在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村中,選擇中心村或較大的村為單位設立社區,形成的農村社區村委會農戶模式。該模式的優勢在於社區服務少了行政色彩、多了專業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資源浪費。但這勢必要增加管理成本,且與村民自治的結合度不高。已有45個縣市區實行該模式,占實驗單位總數的15.15%,例如山東省諸城市。
(3)一村多社區。這是在一個村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社區。在一些地方,由於建制村的轄區過大,故在一個行政村內設立多個社區,形成了村委會農村社區農戶的模式。該模式能促進社區服務組織的發育和成長,充分體現村民的自我服務和管理。但是該模式中的社區實質上只是農村社區村委會下設的小區或服務站(點),故無法發揮社區的發展、建設、管理的功能。已有21個實驗縣市區實行該模式,總實驗單位總數的7.07%。例如,湖北省遠安縣在洋坪鎮雙路村實行的撤組建社。
(4)集中建社區。這是在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的小區設立的社區。又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農(牧)民聚居設社區。如天津、成都等地支持和鼓勵農民遷村騰地、集中居住;另一種是以甘肅阿克塞縣為代表的在人口自然聚居形成的地區設立社區。該縣將3個鄉鎮10個村整合成1個民族新村牧農村中心社區,建立牧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下設3個牧農村社區服務站,由此形成全縣設立自然村社區一中心三站的社區模式。
2.依據與城鎮的距離,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分為以下三種:
(1)城市化擴張下的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也有學者稱之為城郊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
它將城郊鄉鎮政府直接改為街道辦事處或城中村村委會直接改為居委會社區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城鄉一體化的契機,對處於大中城市郊區的農村地區進行社區化建設和管理。例如,深圳全面撤銷鎮政府成立街道辦事處,撤銷村委會成立居委會。該模式使得城鄉社區建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節省建設成本。
(2)就地城鎮化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也稱為集鎮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它是以集鎮為依託,以中心鎮、中心村為中心展開社區建設。它主要包括:一是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的小集鎮為中心的鄉鎮大社區模式;二是以村莊合並後的村部所在地或條件較好的自然村為中心的中心村社區模式,例如贛州模式。該模式與農村的城市化道路相一致。
(3)村民自治體制下的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也稱為村落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它是指以行政村或自然村為基本單位展開社區建設。例如,湖北省秭歸縣楊橋鎮各行政村建立了村委會社區理事會互助組基本農戶這一新型的農村社區自治組織,實行了村小組社區自治模式。這實質是對村民自治的一種內在調整,但未對村委會和社區理事會的職責進行明確界定。
3.從農村社區體制改革角度,形成了如下模式:
(1)村落自組織模式。這是指在沒有外部強制指令的前提下,村落社區成員通過面對面協商,自發組織並管理村落社區事務。該模式以自然村落為界,邊界和受益主體清晰;以村落民間組織為主要治理主體,以自治和志願為治理機制,在行政村黨組織領導和村民委員會指導下,通過協商民主治理村落社區事務,例如江西省。該模式提升了社區的自治能力,但沒有觸動長期以來村民委員會的行政化問題,且由於村落社區自組織與村級行政的職責關系交叉,社區自組織功能的發揮受限。
(2)村社合一模式。這是指村委會與社區服務組織成員交叉任職,功能合一的社區模式。建制村與社區空間合一;村兩委下設社區服務組織,村兩委成員與社區服務組織領導成員交叉任職;村民委員會自治管理與社區服務職能合一;社區工作者隊伍專兼結合,例如重慶市永川區等地。這節省了管理成本,工作效率較高,但村民委員會與社區服務組織職責不清,人員重疊,導致社區行政色彩濃厚,削弱了社區自治的功能,且社區服務的專業化和效能面臨挑戰。
(3)村企主導模式。這是指村民委員會、村辦企業、社區服務組織成員交叉任職,功能合一的模式。首先,在組織結構上,村民委員會、村辦企業、社區服務組織負責人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交叉任職。其次,在組織功能上,社區的自治管理、行政管理、服務職能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沒有分開。第三,村級組織是社區建設的主導者。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村辦企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為農民帶來了直接的利益。但村民委員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一的制度安排,影響了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制約了村民自治的開展。這在江蘇省等集體經濟較為發達地區較為普遍。
(4)聯村建社模式。這是指介於行政村與鄉鎮政府之間,以一定服務半徑設置社區服務組織,專門承接社區行政事務和公共服務的模式。在多個建制村基礎上設置社區,建立社區服務組織和社區黨總支,兩個組織交叉任職;社區
服務組織性質定位為服務農民的平台,主要承接社區行政事務和社區公共服務。這創建於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農村社區和一部分人口密度較大的中西部平原地區,例如舟山市。該模式可以較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社區資源,但容易制約村民自治。
4.按照政府和社區之間權能關系的不同,社區建設模式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行政主導型。在該模式中,基層政府組織是農村社區管理的主體,通過行政手段發揮政府組織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的優勢,實施對社區資源和社區組織的控制,在短時間內體現出社區建設的效率。但是基層政府對社區建設的各項事宜統包統攬,限制了社會組織的發展和農民的參與,不利於社區自治能力的提高和社區建設的深入開展。在欠發達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有限,農民參與意識薄弱等原因,農村社區建設可以暫時採取這種模式。
(2)合作型。該模式是由政府對社區進行間接和寬松的干預,政府部門人員與地方及其它社團代表共同組成社區管理機構,社區以自治為主,政府有關部門負責規劃和指導,並提供較多的經費支持,由社區內的社會組織履行政府原本承擔的部分職能。這利於提高農村社區自治能力,尤其是農村社區的民主選舉、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增加了資金投入的來源渠道。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村民自治得到很好地落實的地區,可以採取這種模式。
(3)自治型。該模式主要表現為農村社區自治組織真正成為社區建設的支柱力量,成為承擔社區公共事務管理與決策的自治性組織。政府與農村社區自治組織共同為農村社區提供資源。該模式使得社區內各種資源不斷進行互補,提高了農村社區整合資源的能力。但這對社區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要求較高,是農村社區的發展趨勢。在發達地區,經濟充分發展,市場機制比較發達,利益和權力多元分化,參與意識強烈,可以採取該模式。
二、以吉林省為例,新農村建設的20種建設模式:
1.美麗鄉村模式(通化市東昌區夾皮村)
2.社區建設模式(農安縣陳家店村)
3.舊村改造模式。(敦化市小山子村)
4.整體推進模式(通化縣委縣政府)
5.景觀帶建設模式(磐石市委市政府)
6.民族建村模式(和龍市光東村)
7.民俗文化模式(東豐縣紅榔頭村)
8.產業富村模式(洮南市翻身村)
9.旅遊興村模式(長白縣望天鵝新村)
10.合力共建模式(集安市上活龍村)
11.能人治村模式(公主嶺市興林村)
12.合作共贏模式(德惠市吉家村)
13.項目帶動模式(伊通縣保南村)
14.新式民居模式(扶余市廣發社區)
15.環衛下鄉模式(綠園區委區政府)
16.鎮鄉帶村模式(吉林市小白山鄉黨委政府)
17.屯務管理模式(雙陽區委區政府)
18.村規民約模式(伊通縣營城子鎮黨委政府、磐石市永紅村、公主嶺市清林村、榆樹市紅廟子村)
19.志願服務模式(扶余市委市政府)
20.服務外包模式(吉林市豐滿區建華村)
來源: 吉林日報
Ⅳ 我是安徽宿州的,我想問新農村建設,可准許農民自建房(村裡好多人都在關心這個問題)知道的告訴我 ...
一定要是鄉鎮政府帶頭,然後將土地承包給私人,個戶則從承包戶手裡買,期間有手續,因此,土地房產就可以自由買賣了。一般而言,為了規劃需要,政府有要求,比如統一房屋牆面顏色等,因為會有幾千元補貼的!所以,買賣之前要看地塊是否合法,合法,自己建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Ⅳ 如何構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機制
由政府投資農村中小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引入當地村民主體要素參與,並形成參專與機制的一種屬新型建設方式。確定「村民自建」試點村
村民自建,是政府對於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有效性的一種有益探索,也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完善。記者了解到,過去對農村中小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資,採取政府及其主管部門『一包到底』,建成後交付村民使用。投資決策、效率、質量均與當地村民無關,他們既無權過問也無心過問。其結果就是投資效率低下,工期難保證,跑冒滴漏嚴重,國家資金無形中流失,導致政府村民都難滿意,產生矛盾。
Ⅵ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論文素材
廣寧新農村建設感人故事多
走近廣寧縣江屯鎮水背崀村,只見一條平整的水泥村道從村口橋頭蜿蜒至村中,兩旁田垌里的稻田一茬接一茬,碧龍須(也稱龍須菜)一壟接一壟,錯落在田間的村民忙得不亦樂乎,同時享受著耕種的充實和豐收的喜悅。
「以前碧龍須豐收了還愁著怎麼運到墟集上賣,現在水泥路通到村裡了,鎮外面的飯店酒樓都開著貨車上門來收購了。」梁支書指著村前這條水泥路說,「這兩百多米的水泥路成了村民的致富路。」
順著梁支書指的方向,一個整齊的村落出現在路的另一端,新穎別致的新樓房錯落其間。據了解,該村主要以種植碧龍須和加工竹萸來發展經濟,全村種植碧龍須92畝,竹林面積達132畝。2008年,僅這兩項收入,該村人均年收入就達5000元。加上勞務輸出增加收入,村中80%的農戶已經住上了新樓房,普通家電配備齊全。村中的污水渠全部加封,在加封板上砌了花壇,牲畜遠離人居圈養,村中空氣清新了,巷子整潔了,村民在勞動之餘都喜歡坐到家門口拉家常,鄰里關系更融洽了。村頭的莫奶奶說,嶄新的村子引來了很多「外地媳婦」,說廣東話的,說普通話的都有,就差說英語的沒有。
很難想像,如今這個聞名遐邇的新農村典型,曾經是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吵鬧盛行的「聞名村」。村中梁姓和莫姓兩大家族「斗」了將近半個世紀,甚至在村中間砌了一堵「柏林牆」,不相往來。由於耕田用水問題,還和臨近幾條村結上了梁子,每到耕種的季節,總是要為了放水爭吵甚至打上一架。廣寧方言中的「吃飯可以不約,打架一定要叫上」的俚語就是從這個村子傳出的。
久則思變。如何改變落後的村容村貌,徹底改變村民狹隘的思想?該村一名外出工作的梁先生,在過年回家的時候,語氣深長地對父老鄉親說:「如今從中央到省、到市、到縣都高度關注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我們與其為了小小的利益爭個不停,不如發揮這種團結的精神齊心協力創建新農村?」
一語驚醒夢中人。這個原來只顧眼前利益、爭強好勝的村子迅速動起來,成立籌建委員會,男女老少投入創建生態文明村,大刀闊斧誓將老村換新顏。
通過政府支持,社會熱心人士贊助,村民自籌等形式,該村籌集了300多萬,投入建設村頭橋梁、水壩、文化廣場、文化樓、村道、牌坊、水圳、防洪渠八大工程。目前,已經建成5米寬、200多米長的入村道路,實現了村巷硬底化、改廁入屋;建成水壩等水利設施,在今春防洪、灌溉中已經發揮作用,相鄰7條自然村受益;完成整村污水渠加封,建成環村綠化帶280米;拆除了「柏林牆」。
目前,在一片剛拆除的豬圈的廢墟上,村民們正忙於建設文化廣場、文化中心樓和村口牌坊。梁支書興奮地介紹道:「文化廣場和文化中心樓一建成,縣文廣新局就馬上送體育器材和書籍過來,到時候村民的文娛生活就更加豐富了。」
據悉,2008年,廣寧縣以衛生村創建為抓手,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累計建成省級衛生村316條,成為全省首個實現村村(行政村)建有衛生村的山區縣,成為全市創建省級衛生村最多的一個縣,創造了「山區模式」新農村。今年,該縣繼續下大力氣,推進整個行政村都創建成為省衛生村活動,並把江屯鎮創建為省級衛生鎮。在大環境的激勵下,水背崀村在成功創建省衛生村的基礎上,繼續爭創省生態文明村,各項工程將在今年六月份全面竣工。
Ⅶ 新農村建設申請書
新農村建設申請報告 一、村集體經濟發展初具規模,村民生產生活水平穩步推進。近年來,**村積極發展糧食生產,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把創建和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提高整體村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環節來抓,村兩委以「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的原則,大力引進發展加工型、勞力密集型和特種養殖型村級企業,村兩委突出「有利於農民增收、有利於農戶受益有利於經濟發展」,先後以承包、拍賣、拍租、聯辦等形式,創立和引進了4家金屬鑄造廠及其深加工廠,1家木材傢具廠,3家油料加工廠,1個綠化苗木培育基地及盆景園,此外,村兩委還積極鼓勵致富能手以「雙培雙帶」活動為鍥機,先後創辦了擁有6000多隻蛋雞養殖規模的養殖場,1個以「農戶+公司」模式、惠及全村勞力的村玩具加工廠也在良性生產中得以發展壯大。村集體收入連年增長。
作為由原來「德錦、六畝丘、石」三村並入組成的**村,在新的村兩委班子團結奮進、齊心協力帶領下,村民們做到了「並村更並心」,一心一意搞建設,群策群力求發展,近年來,村裡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新栽山核桃和竹木兩用林1000多畝,家庭畜牧養殖迅猛增長,僅家畜規模養豬戶就達一半以上。六畝丘村的養魚發展從傳統養殖向休閑垂釣與規模養殖相結合轉變。隨著絲綢行業的復甦,**村蠶桑種養業成為農戶增收的主導產業,2005年,蠶桑種養收入占農戶整體增收的25%以上。
二、公益事業方興未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歷來有「公益事業,村民有責」的優良傳統。前幾年,為興修水利,村民通過自籌、與「以獎代補」等形式,實行「一事一議」,先後修復了43口當家塘,12處喝壩、3處護岸和900多米長的渠道防滲工程。在農村戶用沼氣工程實施中,廣大村民投入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群眾自籌「一池三改」資金5.5萬元,總投入20多萬元,此項「民心工程」的順利完成,使全村6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潔凈綠色的新能源,促成了「節約能源、美化環境、變廢為寶」等綜合效益。人畜飲水困難曾是**村村民反映較大的一大焦點問題,新的兩委班子上任後,一手組織群眾投勞集資,一手向有關涉農部門爭取人畜飲水解困項目,投入了數萬元,一舉如期完成工程,不僅使全村95%以上的村民飲用上純凈甜美的自來水,而且還完成了德錦村多年懸而未決的下水道排污工程,解決了村容村貌建設中的衛生死角難題。為實現「村村道道有路燈」目標,解決村民夜行難,去年,村裡投入4萬多元,先後安裝上了石、德錦兩村道路兩旁的路燈,六畝丘路燈安裝也即將完成。如今,**村寬敞整潔的村際大道上,隨處可見一派和諧發展、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三、樹文明新風,推進農村民主政治新進程。**村的新一屆兩委班子,是以「雙推一選」、「村民直選」而組成的,是群眾信得過、經得起考驗的「當家人」,村兩委共4名成員,交*任職,在處理日常村務中,均能以群眾利益為重,依法治村效益為先,倡導樹新風活動,常年開展五好文明戶的評選,將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期間,在村文明學校舉辦「遠離黃賭毒,崇尚真善美」系列講座,用大量正反教材教育村民要珍愛美好的生活,同時村兩委倡議廣大黨員幹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表率,帶頭執行旨在促進文明建設的「村規民約」,並在日常村務解決處理中,事無大小,均實行村務公開。力求做到「公開、公正、公平」,讓民主管理新風悄然吹進廣大村民心間!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也是我們**村全體村民的迫切願望,**村具有一定的經濟、政治和群眾思想基礎,將**村列入「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不僅會大大促進**村的各項事業的發展步伐,而且還會帶動全縣其他鄉村的新農村建設進程。我們懇請和盼望縣鄉領導以科學的發展觀作出決策,更以能將**村列入「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為榮!為傲!
特此報告!
Ⅷ 新農村建設是不是由政府組織出賣集體土地,由開發商建成後再買給農民,農民不可自建
法律意義上的新來農村源建設是農民自己的事,如何建設要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而不是由村委會或其他什麼單位、幹部決定。因此,你所說的所謂新農村建設是不合法的,這實際上就是違法的商品房開發建設。你們農民可以聯合起來依法維權。
Ⅸ 新農村規劃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嗎
一個踏實可靠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團隊這是最首要的,然後還需要有一整套受到當地老百姓支持的方案,最後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與認可!就這三點是最為重要的條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