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企業規模
甘肅省農村信用社共有法人機構88家,其中縣級農村合作銀行12家、農村商業銀行8家、以縣為單位統一法人社67家、結算中心1家,營業網點2246個,佔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的50%,員工19619多人 ,佔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總數的30%。資產總額達到140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2000多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117.48億元,貸款總量、增量均位居全省金融機構首位。已成為甘肅省機構網點最多、分布最廣、貸款投放最多的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已連續五年居全省金融機構第一位。發行「飛天卡」480多萬張,布放ATM機635台、POS機2764台,已成為甘肅省機構網點最多、分布最廣、貸款投放最多、社會貢獻最大的金融機構。省聯社先後6年被省政府授予「省長金融獎」一等獎。
2012年11月20日,甘肅省首個由農村合作銀行改制組建的農村商業銀行,酒泉農村商業銀行掛牌開業,酒泉農村商業銀行的前身是酒泉市肅州區農村合作銀行。截至2012年10月末,資產總額達55.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37.78億元,較2009年末增加27.12億元,增長2.5倍。貸款余額佔到酒泉市肅州區工、農、中、建、交行等9家金融機構的24.94%。
2013年1月17日,甘肅省首家由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制的農村商業銀行——甘肅會寧農村商業銀行在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紅色熱土上正式掛牌成立。
2014年,在經濟運行放緩,調控政策趨緊以及行業內競爭日益加劇等不利條件下,省聯社緊密結合甘肅經濟金融運行形勢,分析研判自身經營管理現狀,督導全省農村信用社全面落實「三大戰略」和《2013-2015年發展規劃》,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改革任務和經營目標,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經營效益穩中有升;嚴格遵循法人治理運行制度,全年召開理事會3次,研究部署了11個重大事項,審議決議了15個重要經營管理事項;深化縣級行社體制改革,組建了武威、嘉峪關、臨洮3家農商行,完成了安定、秦安、甘州、敦煌4家農商行的籌建,全面啟動蘭州農商行籌建工作。
B. 請介紹一下農村信用社的概況
目前,農村信用社經營困難、效益低下、虧損面大。究其原因,除了金融體制等外部條件的制約之外,財務管理工作沒有規范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管理是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
從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其正處在從傳統的財務管理向現代財務管理轉型的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依法穩健經營,建立了科學的財務管理分析指標。農村信用社引進開發了一些現代化管理手段,通過建立「存貸款業務統計分析表」、「經營指標考核情況表」、「營業費用情況表」、「財務收支分析表」等一系列財務報表,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計算、分析、預測和決策,對信用社籌資管理和資金運用起到了有效的調節和引導作用。其中,固定資產的指令性計劃管理保證了農村信用社的固定資產保持在上級主管部門控制的指標之內,有效控制了固定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引進的綜合費用率管理將費用與財務收入掛鉤,費用額較有彈性,較之不管信用社是盈是虧、財務收入是多是少的「費用定額管理」更靈活、有效。
2.以財務決策為中心的現代財務管理機制還沒有形成,財務管理仍然屬於以計劃為中心的傳統管理。目前,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主要圍繞存貸款、財務收支、利潤三個方面的計劃展開,側重於事後核算,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往往由於缺乏科學的方法,造成計算結果與實際誤差太大,因而不能追蹤千變萬化的實際業務發展情況,達不到動態管理的目的。而且,數量指標分析運用相對較少,主要是針對人民銀行監管辦下達的五項指標進行考核,尤其是費用支出的考核指標單一,僅有「綜合費用率」一項。雖然它比費用定額管理前進了一步,但仍不夠科學。
3.內部財務管理不嚴格,體現為有章不循、違章不糾、管理鬆懈。這主要表現在對《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執行不到位上。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抵貸資產處理不當。近年來,隨著經營業務不斷擴大,借款人或擔保人因無力以貨幣資金償還貸款而以資產抵償貸款本息的情況大量增加,農村信用社由此取得的抵貸資產也就增多。農村信用社在取得抵貸資產時,往往賬務處理不當,使「待處理抵貸資產」科目成為農村信用社轉移不良貸款的「避風港」。《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信用社取得的不能當即變現的抵貸資產,應根據其計價價值的大小,沖減貸款本金與應收利息。其中,沖減貸款本息不足的,不足部分作為呆賬或壞賬按規定進行核銷;沖減貸款本息有結余的,結余部分暫作為信用社的負債,待抵貸資產變現後再按借貸雙方事前簽定的合同或協議的有關約定,作為信用社的當期收入或退還借款人。」但在實際工作中,信用社在取得抵貸資產時,都是以本金全額計入「待處理抵貸資產」科目,而沒有把不足以抵償本金部分沖減貸款呆賬准備金、所欠利息部分沖減壞賬准備金。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抵貸資產名不符實,價值相差甚遠,使當前利潤反映不真實,增加了信用社的稅費開支,形成了信用社新的風險源。
二、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問題的成因
1.觀念滯後,未能建立起以利潤為目標的財務管理機制。時至今日,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還沒有確立,我國農村信用社也是如此。勤儉辦社的思想較為淡漠,鋪張浪費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本來就很困難的信用社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同時,目前信用社的職工絕大多數是農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子弟兵」,受傳統觀念影響,人員只能進不能出,不論盈虧,工資比照農行執行,獎金福利攀比商業銀行,這種狀況大大降低了信用社的活力。
2.農村信用社內部財務制度不健全。農村信用社現行財務制度亟待改進與創新之處有:第一,農村信用社職工教育經費計提,管理辦法的改革與創新;第二,農村信用社業務宣傳費計提比例欠合理;第三,由於農村信用社機構數量較多,粗放經營,佔用了大量不生息資產,並且這些不生息資產大部分是信貸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
3.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是財務管理的基礎,信用社的會計信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附註提供的信息)披露結構的不完備,使得財務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會萍嘍餃鮮恫壞轎唬
C.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發展規模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宗旨是堅持為全區農村信用社服務,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努力促進廣西信用合作事業的健康發展。到2010年底,廣西農村信用社共有機構2369家。其中,省級聯社1家,已籌建或開業的縣級農村合作銀行10家,縣級信用聯社79家,職工2.15萬人。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在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百色、河池、北海八個市設立辦事處,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行使對轄區縣級聯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
D. 鄉鎮農村信用社資金規模大概是多少
淺議農村信用社支農
□土金
4月中旬,朱總理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指出,當前要特別重視和發揮農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農村信用社是聯系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要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導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使它成為新形勢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朱總理的這一重要講話無疑為農村信用社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農村信用社在「支農」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和較高的融資成本,減弱了信用社的放貸能力。由於信用社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資金結算功能弱等原因,使得大量農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轉存到國有商業銀行,事業單位根本不到信用社開戶,農村信用社佔全國存款總量不斷下降。
二是農村信用社信貸存量的質量問題,直接限制了其增量的投放和結構的調整,從而最終影響了增量的質量。由於大批鄉鎮工商企業已紛紛倒閉,或借轉制之機逃廢信用社債務,其實大量的不良貸款已成為死帳,信用社能夠盤活的不良存量資產並不很多。另一方面,對鄉鎮不良信貸資產的維護不力也直接影響到其信貸增量的質量。
三是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功能單一,限制了其信貸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良好的服務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為基礎,信用社由於其自身資產規模等因素,在資金結算服務等方面並不具備國有銀行的暢通渠道。
四是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不健全、貸款手續繁瑣,直接影響了其信貸業務的開展。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合作社,其執行的一些內控機制,很不健全,而且執行不力。另外,信用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存在明顯的漏洞,大大抑制了信貸人員的貸款積極性。在貸款手續上,合法合規辦理本無可厚非,但是一些信用社人為的復雜貸款手續,往往令客戶望貸興嘆。
五是利用商業銀行法來規范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開展,弱化了其支農功能。由於沒有屬於農村信用社自己的合作金融法規,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開展一直都遵照《貸款通則》以及其它商業銀行法律法規,因此其在業務的市場定位上有很大的盲目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利因素。
六是農村信用社與農民關系曾一度疏遠,農民的貸款融資意識較為薄弱,加之有民間借貸市場的存在,抵銷部分貸款需求。
為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切實採取以下措施:
一、改進工作作風,端正經營方向,明確市場定位。立足「三農」、服務「三農」是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也是其生存的基礎。在支持和服務「三農」中,必須要改進工作作風,要善於區別服務對象的差異,適應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農戶、農民的貸款需求。同時對打擊農村長期存在的民間資金借貸活動,維護農村金融穩定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理順內部機制,簡化各項手續,促進貸款業務的健康發展。在對支農業務的開展中,農村信用社要不斷進行業務創新、制度創新,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全面發揮支農信用卡的功能,積極推行農戶間聯保和信用村制度,發揮村級信用小組作用,真正簡化貸款手續。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素質,以適應農村市場的要求。農村信用社的信貸員不但要在業務知識上要適應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有從「穿皮鞋」到「穿草鞋」的轉變,要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了解農戶生產情況,滿足農民貸款需求。
四、加強相互合作,提升服務層次,增加金融中間產品開發。農村信用社只有加強相互間合作,在業務上做到強強聯合,提升服務水平和層次,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五、全面建立服務區內個人資信調查檔案,探索建立農村個人資信評估機制。信貸員在其業務的開展中,要有意識地搜集有關資料,同時要加強相互溝通,整理出完整的個人資信檔案,為建立農村個人資信評估機制打好基礎。
六、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穩定農村存款市場。建立農村存款保險制度,增加農民在農村信用社存款的安全性,可以樹立農村信用社在農村中「農民自己的銀行」的良好形象。
七、制訂《合作金融法》,規范合作金融業務,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E. 誰知道全國各省農村信用社的規模大大有獎!
現在抄一般農村信用社襲發展全國水平都一樣的,一般中小企業發達的地方信用社發展就好,而且很多地方信用社在當地的市場份額都會比當地的工農中建還要大的。現在網點在一般縣市都是最多的,因為信用社在鄉下是要布置網點的,現在代水平現在也在不斷的提高,電腦化,無紙化辦公也在進一步提高。
F. 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發展概況
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廣大農民的金融紐帶。安徽省的農村信用社始建於1951年。50多年來,全省農村信用社始終堅持立足農業、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截止2004年12月末,全省農村信用社系統共有獨立核算的法人機構1802個,其中:獨立核算的縣級聯社83個;員工3萬多人。實現各項收入38.08億元,比上年增長27.05%;有1644個社實現盈餘3.84億元,增加2.44億元,118個社虧損,比上年減少210個,虧損面為6.7%,虧損額8893萬元,比上年減虧9349萬元;年末不良貸款余額148.9億元,佔比29%。全年增資擴股8.63億元,股本金總額19.17億元,資本充足率1.66%,比上年提高4.72個百分點。
多年來,我省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經歷幾次變動,1996年與農業銀行脫鉤後,由人民銀行管理,2003年又劃歸銀行業監管機構管理。
2004年8月,國務院將我省列為全國21個擴大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省份之一。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是:一是以法人為單位,改革信用社產權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區別各類情況,確定不同的產權形式;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體制,將信用社交由地方政府負責。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全省農村信用社將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把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支農力度作為首要目標,改革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轉換經營機制,規范經營管理,加強風險控制,提高資產質量,真正成為服務「三農」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3]15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的意見》(國辦發[2004]66號)精神,結合我省農村經濟和農村信用社實際,省政府制定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了我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近三年的目標:一是2004年底前建立省級政府依法管理、市縣政府協助管理、農村信用社自主經營的管理體制。二是完成3個農村合作銀行和66個統一法人縣級信用聯社的組織形式改革任務。三是擴大全省農村信用社經營規模,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爭取到2007年,各項存款余額由2003年末的597.1億元增加到98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由2003年末的424.2億元增加到730億元。四是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經營實力不斷壯大。2005—2007年不良貸款比例分別控制在25.2%、21.7%、18.5%;2004年底資本充足率計劃為2%,2005—2007年分別達到4%、6%、8%。五是改革用人機制和收入分配製度。六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控制度建設,防範管理風險、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我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遠期目標: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G. 農村金融規模
對於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分布和作用,學者們進行了一些調研和評估。在總量規模估計上,學者們的估計差異仍然較大;在分布和作用方面,學術界的分歧較小。總體看法為,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活動的規模大、分布廣、作用重要。
3.1 規模
我國農村都普遍存在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不同學者對其規模作了不同的估計。由於農村民間金融調查存在樣本小、總體大的問題,學者迄今為止所作的統計推斷並不一定可靠。有關農村民間金融的總量估算數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指向性的。郭沛(2003)依據第三方調查數據計算了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規模在2002年為2001億元-2750億元之間。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年對全國20個省,82個市縣,206個鄉村、110家中小企業、1203位個體工商戶進行了實地調查,對各地區地下金融規模、農村地下金融規模、中小企業非正規融資規模進行了基本判斷,測算出2003年全國地下金融(地下信貸)的絕對規模在7405億元——8164億元之間(李建軍等,2004)。兩者的推算在方法論上均有明顯缺陷,但無疑是可貴的嘗試。[10] 根據一些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000億到1.4萬億元,僅浙東南地區就有3000多億元(唐仁健,2003;張宇哲,2004)。但這種計算依據並不清楚。
也有一些研究估算了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的相對規模。IFAD(2001)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農民來自非正規金融市場的貸款占來自正規金融市場的四倍以上,非正式信貸市場對農民的重要性遠勝於正式信貸市場。
上述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2004)的調查結果為,全國20個被調查省、區、市的地下金融規模平均指數為28.7,即全國「地下金融」的業務規模占正規金融機構業務規模的比重近三成。從不同區域角度看,西部7省區、東部8省區和中部5省區的地下金融規模指數分別為28.98、28.66和25.2。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調查結果雖然不能推算到全國或者東中西部地區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但從中至少可以看到這些調查樣本中的民間金融相對規模。
3.2 分布
我國全國農村各地普遍存在民間借貸。溫鐵軍(2001a)組織調查了分布在東、中、西15個省份24個市縣的41個村。[11]調查到借貸案例57起;放貸案例27起。對調查資料作統計處理後的發現是:除了有兩個地方存在不計利息的民間借貸外,其餘地區均有高利息民間借貸存在。如果按照調查地點計算,民間借貸的發生率高達95%,高利息的民間借貸發生率達到了85%。[12]
民間金融組織或活動在各地的形式有差別。比如江浙、福建、廣東存在各種合會,東北存在「對縫」業務,陝西、山西存在各種 「基金」(席秀梅等、2004)。所謂「對縫」業務,是指利用銀行借貸「轉貸」出去謀取利差(楊愛新等,2004)。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截至2001年存在眾多典當行、寄賣行採用「利滾利」方式高息放貸現象(周崇華,2001)。普遍根據江蘇省鹽城市金融學會課題組的最新調查(王大龍,2004),鹽城市各縣民間金融形式主要為四種: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高利借貸」,企業內部集資,村級經濟組織成為民間放貸的新主體。根據中國社科院《鄉鎮企業融資與內生金融創新研究》課題的研究,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的民間金融種類比較多,包括互助形式的民間借貸(不計息或者低息),親友熟人之間、個人和單位(政府、學校、企業等)之間、單位之間的「高利借貸」,專門民間放貸人的借貸,銀背,合會(標會等),地下錢庄,企業集資等。廣東地區的民間借貸的組織形式,一種是無組織的零散的民間借貸,包括私人間借貸、企業間借貸及集資;另一種是有組織的民營金融,包括信息公司、互助金會、標會和當鋪等。但廣東有組織的民間借貸較少,基本上是屬於圈子內借貸,借貸雙方信息很對稱(巫燕玲,2004)。
3.3 作用
無論是民間金融還是官方、半官方金融,其供給都是需要面向需求,其作用和效率首先視其在何等程度上反映偏好和滿足需求而定。農村民間金融的效率和作用首先看其是否能夠、在何等程度上反映民眾的偏好、滿足民眾的金融需求。農戶的有效信貸需求有以下幾個特點(唐仁健,2003):(1)小規模、分散化;(2)多樣性、復雜性; (3) 缺乏或較少抵押擔保; (4)方便、及時;(5) 由於貸款量不大、季節性強,農戶、小額貸款、對利率事實上並不太敏感。與此對應,金融供給者越是貼近農戶,其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對稱性就越高,信息優勢和成本優勢就越大。可以說,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在對分散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從當前比較有權威性的調研看,隨著農信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開展,正式金融對農戶和農村企業的信貸服務涵蓋廣度雖然比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其服務的深度仍然是有限的。[13]
調查數據顯示,迄今為止,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對民間金融組織信貸的依賴度較高,對農戶和農村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滿足程度較高,作用較為突出。根據何廣文(1999)對浙江、江蘇、河北、河南、陝西的21個縣的365個農村家庭的問卷調查,這些農村家庭借款行為的60.96%是與民間放貸主體之間發生的。根據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對農戶固定調查點進行的抽樣調查,多數農戶從銀行和信用社得到貸款難度較大。2000年至2003年,農民每人每年從銀行和信用社借入資金65元,通過民間借貸借入190 元,分別占借入資金總量的25%和75%(傅志寰,2004)。
民間金融的重要性為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系統對31個省市自治區2萬多農戶的跟蹤調查數據所證實(見表格2)。從1995-1999年,這些農戶私人借款
表格 2 1995-1999年農戶借貸資金來源構成
(單位:%)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銀行、信用社貸款
24.23
25.42
23.94
20.65
24.43
合作基金會借款
5.52
3.45
2.91
3.42
3.47
私人借款
67.75
69.27
70.38
74.29
69.41
其他
2.50
1.86
2.78
1.64
2.68
資料來源:溫鐵軍,2001a。
每年均占信貸資金來源的67.75%以上。同一系統的調查結果表明,1999年,農戶通過民間借貸市場獲得的貸款占農戶貸款總數的69.41%,平均每戶1008.56元,其中,有息借款491.87元,佔48.77% (曹力群,2001a)。2000年,平均每個農戶累計借入款1020元,其中約700元來自民間借貸,而且在私人借款中有息借貸的比重高達47.7%,其中大部分為高息借貸(曹力群,2001b)。2003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32.7%,私人借款佔65.97%,其他佔1.24%;1995年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24.1%,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佔5.5%,私人借款佔67.9%,其他佔2.5%(張信哲,2004)。
據江西省農調隊對全省2450戶農戶的抽樣調查,2003年有574戶有借貸行為,佔23.4%,其中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貸款的有120戶, 占被調查農戶的4.9%;從2001年至2003年,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的貸款僅占農戶總借貸收入的13—23%左右,而民間貸款所佔比重為76—86%(傅志寰,2004)。據安徽省農委從農村調查點了解的情況,2003年農民戶均借款中,來自銀行、信用社的佔12.6%,來自民間借貸的佔83.5%(傅志寰,2004)。根據人民銀行濟南分行2004年的調查,山東省50%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滿足依賴於民間借貸,在流通領域這一比例則高達80%,而且民間借貸的利率往往在10%以上(蔣飛,2004)。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中德農戶金融需求研究課題組1999年的典型調查也同樣印證了民間金融的重要性(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廣東省東莞市雁田管理區(原雁田村)最初發展農村工業,其資本依靠其強大的宗族私人親屬關系借貸和引進資金。5個典型調查村,非正規金融活動均佔有超過65%的比重,無論它們在何種經濟發展水平(見表格3)。[14]
表格 3 五村莊農戶借貸款來源的比例
(1997-1999年3年數據,%)
王澗村
屯瓦村
福星村
項東村
雁田
個人和民間借貸
65.2
65.6
80
81.3
73.33
國有商業銀行
/
4.2
0
0
26.67
信用社
32.3
22.3
19.6
18.8
基金會
2.5
0
12.4
0
資料來源:何安耐、胡必亮主編,2000。
從總體上看,當前正式金融由於存在壟斷化、商業化等傾向,只能提供有限的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更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在這一情況下,民間金融在現階段滿足農村金融需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H. 2016年末河北農村信用社存貸款規模
銀行小額貸款抄:
申請資料:
1.提供個人身份證明,可以是身份證、居住證、戶口本、結婚證等信息;2.提供穩定的住址證明,房屋租賃合同,水電繳納單,物業管理等相關證明;3.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證明,銀行流水單,勞動合同等。
銀行小額貸款條件一般含如下幾條: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或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或有效居住證明)、或有固定的經營地點的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2.有正當的職業和穩定的經濟收入,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3.無不良信用記錄,貸款用途不能用作炒股、購房,賭博等行為;4.貸款人規定的其他銀行小額貸款條件。
辦理流程:
銀行小額貸款的辦理流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由借款者向開辦小額貸款的銀行網點提出申請。在申請時,借款者要攜帶身份證等相關資料,如果是商戶還需要攜帶營業執照。 第二,銀行接到貸款者的申請後,對貸款者進行調查。銀行主要考查貸款者的個人信用情況以及個人收入狀況等相關內容,以確定是否予以放款。 第三,通過銀行的調查,審批後,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 第四,銀行放款,貸款者成功拿到貸款。
I. 農村信用社是什麼性質的單位啊是國有嗎
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農村信用合作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其財產、合法權益和依法開展的業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
其主要任務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農信社分為以下部門,農信社合作社,農信社國際金融部門,政通農信社培訓學校,農信社信貸部門等,是目前由銀監會和國務院雙重領導的部門。
(9)農村信用社規模擴展閱讀:
由於農業生產者和小商品生產者對資金需要存在季節性、零散、小數額、小規模的特點,使得小生產者和農民很難得到銀行貸款的支持,但客觀上生產和流通的發展又必須解決資本不足的困難,於是就出現了這種以繳納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組織。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銀行類金融機構,所謂銀行類金融機構又叫做存款機構和存款貨幣銀行,其共同特徵是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負債,以發放貸款為主要資產,以辦理轉帳結算為主要中間業務,直接參與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