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長垣的歷史/
中國廚師之鄉——長垣
歷史沿內革:容http://ke..com/view/51240.htm
『貳』 河南新農村建設規劃是怎麼回事
日前發布的《河南省2006-2020年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稱,2020年,河南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8000元左右(扣除通貨膨脹因素),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低於36%。這意味著15年以後,河南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在2005年2870.58元的基礎上增長近4倍。作為我國農業第一大省,建設新農村,河南任務艱巨而緊迫,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專家這樣評價《綱要》的出台:沒有河南新農村建設的成功,也就不會有中國整個新農村的建設。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和現實基礎
今後十五年,是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時期,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時期。河南省擁有近7000萬農村人口,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重點、難點在農村,必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要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又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盡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河南正處在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最好時期,必須抓住機遇,發揮優勢,積極進取,奮力開拓,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
到2020年,河南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是:農村經濟全面繁榮,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左右,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活更加殷實,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左右,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低於36%,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村容村貌有較大改觀,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改善,林木覆蓋率達到30%以上。農村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農村醫療體系和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民主政府建設水平全面提高,農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得到保障。初步建成農村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寬裕,鄉風民風文明,村容村貌整潔,管理科學民主,社會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任務
一是圍繞生產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基本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實現農業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二是圍繞生活寬裕,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實現農民生活水平新提高。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實現農民收入多元化。廣泛利用各類資源,積極發展多種經營,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挖掘農村內部增收潛力,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拓寬外部增收空間。三是圍繞鄉風文明,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高農民素質。鞏固和提高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健全農村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合農村各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實施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適應分工分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民。四是圍繞村容整潔,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形成農村新面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五是圍繞管理民主,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切實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建立村級管理新機制。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農民法制觀念;實施農村「平安工程」,保持農村社會穩定。
『叄』 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科學地規范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是黨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新階段「三農」工作指導思想的深化、升華和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農業哺育工業的歷史階段已基本結束,工業反哺農業條件已經成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
(一)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改革開放前,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主要是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實現的。改革開放後,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逐漸縮小,農業支持工業的方式主要表現在新的「三個剪刀差」:
1.金融存貸剪刀差。目前,在農村吸收資金的正規金融機構很少在農村地區發放貸款,農村資金大部分流向城市。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2003年,農戶儲蓄占城鄉儲蓄比重為18%,農業貸款僅占各項貸款總和的5%,農業貸款僅占農戶儲蓄總額的46%。
2.征地價格剪刀差。按照土地政策規定,建設開發區和房地產用地,必須先由政府徵用,然後才能進入一級市場,征地價格低,出售開發價格高。據專家估計,通過「征地價格剪刀差」又從農民手中拿走2萬億以上。
3.工資剪刀差。農民工與城市職工同工不同酬,據有關單位調查,農民工月平均工資與相類同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比較,2004年相差500~800元,進城務工農民按1.2億人計算,僅「工資剪刀差」一項社會一年就節省一萬多億元,近兩年總和可達2萬多億元,而且城市職工享受的福利待遇還未包括在內。
同時,國家在財政、金融等方面對農業的支持與農業的貢獻很不相稱。2004年,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僅占財政總支出的5.9%;農業貸款余額僅占社會總貸款的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僅佔全社會的16.3%。
(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已經成熟
1.農業和農村發展進入重要轉變時期,迫切需要工業反哺農業和城市支持農村。傳統農業出現了四大分化和演變:一是產業的分化,由傳統的種養業向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大產業部門演變;二是農業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分化,由原來主要集中在農業產中就業,向產前和產後部門演變;三是農業經營方式的分化,由傳統的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演變;四是農業就業者收入來源的分化,由原來單純依靠種養業獲得收入向依靠農業外部收入演變。
2.我國處於工業化中期,工業有能力支持農業。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GDP由89404億元增長到182321億元,增長1.04倍;人均GDP由880美元增長到1703美元,增長1.94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近幾年,財政收入增加幅度每年在20%左右,2005年二三產業增加值占整個
GDP的87.5%,這表明我國現代工業體系已初步建成,先進工業裝備農業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二三產業勞動力就業人員占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已超過50%以上,城鎮化水平已達到40%,工業和城市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國家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國家完全有條件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
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點與原則
(一)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點
一是鮮明的時代性。我國總體上已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性的必然選擇。
二是內涵的全面性。「二十字」要求是對新農村全景式的描述,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方位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
三是影響的全局性。這一重大戰略舉措將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全局。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堅持的原則
1.必須以堅持兩個「不動搖」為前提:一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這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二是確保糧食安全不動搖,這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
2.統籌城鄉發展,搞好建設規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扎實推進。
3.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按照農民的需要,尊重農民的意願;政府引導扶持,不搞包辦代替;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合力。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鄉村實際,突出地方特色,根據農民群眾最迫切需要,尊重各地傳統、習慣、風格,不搞固定模式。
5.量力而行。各地按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群眾現實需求,根據實際可能,合理確定目標任務,不搞統一標准。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物質基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沒有「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就無從談起,「二十字」要求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重點要抓好現代農業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工業反哺農業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
(一)以科技進步為手段,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農業現代化建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以科技進步為手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競爭力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
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除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外,重點應抓三方面工作:
——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它不僅浪費資源,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當前要從五個方面轉變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從主要重視農產品產量和質量轉向產量、質量、安全、生態和效益並重;從主要依靠傳統技術轉向傳統技術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從勞動密集型轉向勞動密集、資本密集和知識密集相結合;從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型轉向可持續發展型;從農業自我發展轉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發展能力的集中表現,從根本上來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靠農業科技進步。實踐表明,推廣農業良種化、測土配方施肥和節水農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最有效的舉措。
(1)推廣農業良種化。良種是增加糧食生產、提高質量、提升農業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其他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更換一次良種,可增產5%~10%,如果將我國15.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按80%計算,實行良種化,每更換一次良種,增產水平按7%計算,可增產538億斤。
(2)逐漸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是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要措施。實踐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每畝費用3元,可節本增效25元,投入產出比為1∶8,同時,可減少不合理施肥5公斤。目前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僅佔耕地面積30%,潛力很大。
(3)發展節水農業。我國水資源不足、利用效率偏低,節約潛力巨大,實踐證明,在不增加農業用水總量的前提下,通過合理使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資源,我國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和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可節約水資源為1130~1180億立方米。同時,通過全面普及灌溉節水、旱作節水和生物性節水技術,每年可節水1300億~1550億立方米。按畝均水資源量470立方米計算,相當於新增灌溉面積5.17~5.81億畝。
——加快農技推廣改革。農技推廣工作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農技推廣目前的狀況遠不能滿足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將農技推廣工作列為公益性事業,為鄉鎮站配備必要的設備,加強技術人員知識更新。
2.提高農業競爭力。農業競爭力集中表現在產品的數量、質量、安全、效益和生態等五個方面,是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水平的重要標志。入世後,我國農產品平均關稅低,農業市場開放程度高,國內市場國際化,提高農業競爭能力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當前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農業產品出口的主要目標要由創匯轉變為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擴大勞動力就業;(2)出口結構要由初級產品轉變為初級產品、特色產品、加工品並重;(3)質量控制要由單純的質量認證轉變為全過程的產品質量體系認證;(4)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為農業產品出口創造便利條件,為農業產品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必要資金;(5)培育壯大農業產品出口企業,加快培育農業產品行業協會。
(二)以新思路、新舉措,促進農民增收
生活寬裕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體現。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面小康社會指標,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8000元,年均須增長6.8%,而近20年平均遞增不到4%,中西部地區更低。因此,加快農民增收形勢嚴峻,必須採取新思路、新舉措。當前重點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設施農業包括設施種養業、設施漁業,如設施蔬菜、水果、水產、特色農產品,畜禽養殖小區等生產方式。實踐表明,設施農業是高效農業,是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是解決「靠天吃飯」、避免自然風險的根本途徑;能夠提高土地、水等資源利用率;既適合分散經營又適合規模經營;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綜合效益。
在種植業方面:設施農業已經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渠道。標准化日光溫室畝均收益相當於大田作物的18倍,比大水漫灌的水澆地節水38%,還能避免水、旱、蟲、雹、風等自然災害。遼寧省凌源市過去是個貧困市,通過發展設施蔬菜,每戶大棚面積為0.6~0.8畝,僅這一項,年純收入就超過萬元。
在畜牧業方面: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蛋雞產蛋量可提高18%,奶牛產奶量可提高12%。據調查,約有64%養殖小區對糞便和廢棄物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有76%養殖小區能夠規范使用飼料、獸葯等投入品。目前,全國有各類畜牧小區4萬多個。
在漁業方面:以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為主的設施漁業,單位水體產量和效益大大高於池塘等傳統養殖方式。目前,全國設施漁業養殖水體近5000萬立方米,年產優質魚40萬噸。
第二,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據統計,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35%,平均每戶增收1200元。農產品加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2004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38322億元,是農業總產值的1.06倍;「十五」期間,農產品加工產值增加了0.4個百分點,據專家測算,產值每增加0.1個百分點,可吸納230萬人就業,每個農民可增收190元。應積極鼓勵、扶持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類型的產業化經營,這兩種類型農民能夠真正得到農產品加工、銷售增值的利潤,目前已佔農業產業化組織的26%。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民增收新亮點,國家應給予重點扶持。
第三,大規模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知識就是財富」在農民身上同樣表現得非常明顯。據有些省統計,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中,受過農業科技培訓的比未培訓的平均收入高出30%;在外出務工農民中,受過打工培訓的比未培訓的不但就業機會多,而且月平均工資高出200元。給農民培訓知識,就等於給農民錢。目前,農民培訓迫切需要由常規性的知識和技術培訓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轉變;由過去主要培訓骨幹農民向骨幹農民與一般農戶並重轉變;由單一培訓農民向多元培訓對象轉變。
(三)認真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戰略方針
要從資金反哺、科技反哺、政策支持三個方面入手。
1.資金反哺。主要是國家在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時向農村和農民傾斜,重點投入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如水、路、電、通訊等;二是社會事業,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等;三是公共服務,如農村流通體系、金融服務等;四是社會保障,如養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在這些方面,僅靠農民自身努力是難以縮小的,主要靠政府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
2.科技反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要求完善農業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體系,增加農業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轉化。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極不相稱。如2003年全國科研政府投入強度為1.21%,而農業科研僅為0.31%,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2003年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僅為全國科研撥款的一半左右。國家應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使農業「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3.政策支持。要圍繞保障農業的再生產活動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從農業支持與保護、農村稅收、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推廣、農民就業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體系。原有惠農惠民政策要認真落實。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在反哺農業和安置農民就業方面做出巨大貢獻,「十五」期間每年補農資金156億元,安置農民就業272萬人。國家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補農資金應稅前列支,對安排農民就業應比照「國有企業安排下崗工人」政策。
(四)全面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1.鄉風文明,積極倡導新風尚。要大力發展農村文化,加強治安管理,加大科學普及力度,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村容整潔,使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要努力實現農村基礎設施根本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置,農業面源污染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村鎮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突出特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管理民主,健全鄉村治理新機制。要努力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全面提高。各項民主制度健全,黨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充滿活力,村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組織決策實現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肆』 2020到2025年新農村建設政策內容是什麼
一、是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支持農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與銷區對接,向園區集中,推進加工技術創新、加工裝備創制。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和技術集成基地。
二、是拓展鄉村特色產業。以拓展二三產業為重點發展全產業鏈,建設「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培育知名品牌,深入推進產業扶貧。
三、是優化鄉村休閑旅遊業。聚焦重點區域,注重品質提升,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打造精品工程,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和休閑農業園區,推介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提升服務水平。
四、是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提高服務水平,豐富生活性服務業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主體、擴大應用、改善環境。
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建立健全融合機制。
六、是推進農村創新創業。培育返鄉、入鄉、在鄉創業主體,建設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實訓基地等平台,強化創業指導,優化創業環境,培育鄉村企業家隊伍。
(4)長垣新農村建設重點擴展閱讀
《規劃》提出了鄉村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鄉村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產業內生動力持續增強。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
培育一批產值超百億元、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鄉村休閑旅遊業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農產品網路銷售額均達到1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超過1500萬人。
『伍』 新農村建設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
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經濟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的富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政治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新世紀以來,新農村建設有了新的社會內容。其中「三農問題」反復被黨中央列為工作重點。2007年之後又先後出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免除農業稅」等社會熱點話題,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尋求新的問題切入點、新的解決方案是黨給我們交出的新的答卷。
法制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陸』 長垣的新農村建設如何補貼的
你可以到你們政府咨詢,
『柒』 長垣縣北堆村真的要新農村規劃嗎
答:長垣縣北堆村事實應該真的要新農村規劃。
『捌』 河南長垣苗寨新農村什麼時候開始建啊,現在都不讓建房子了
已經開始建設了 黃河社區 很便宜的
『玖』 新的新農村建設8大舉措是什麼
劉燕華表示,近期,科技部將重點推動八項舉措,促進農村和農村科技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建設現代農業。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等糧食專項計劃,重點推動長江中下游平原水稻現代化生產科技研發、華北平原小麥玉米兩熟優質超高產科技研發、東北平原玉米優質高產高效科技研發和國家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開發。以863計劃、973計劃等為依託,發展農業高技術,搶占國際農業高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培育新興產業。推進農村資源節約和生態科技開發,培育一批農村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產業,提高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跟蹤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延長農業產業鏈。以「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一民一技」為方向,培育一批農村資源型特色產業,促進農村生產經營的專業化。
——發展農村社區。針對我國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以農村社區為集成平台,統籌城鎮建設科技與農村社區科技的發展,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節水節地節能、住宅建設、信息化等農村社區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為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供支撐。
——推進城鎮化。以提高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實現農村經濟良性循環為目標,著力加強城鄉統籌規劃,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發展城鎮綠色節能建築,建立資源節約型城鎮;加強農村建築與住宅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壯大科技型企業。依託技術創新引導工程等,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國家工程實驗室、行業工程中心或技術創新中心,提高技術研發和行業帶動能力,形成一批名牌產品。
——完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以科技特派員制度和農業專家大院模式為重點,推廣一批農村科技服務創新模式,把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引入農村一線。發展農技110等信息服務模式,推進農村信息化,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以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區域成果轉化中心為重點,培育一批農村科技服務中介。
——培養新型農民和優化科技人才隊伍。引導開展「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培訓5000萬人次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造就一批新型農民和種田能手。以農村信息員、農村科技中介機構從業人員、農產品經紀人等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村科技服務人員的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科技服務人員隊伍。
——開展試點示範。選擇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發展水平、不同文化民俗背景等各具特色的農村,有針對性地篩選成熟技術,開展集成技術與典型農村的耦合研究,從鄉村、城鎮、縣域等層次開展示範,引導建設300個科技示範村、200個科技示範鄉鎮和100個科技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