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要求是什麼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專是全黨工作重中之屬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❷ 黨的()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整體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盡快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
❸ 中國的新農村建設的說法從哪一年 哪次會議提出的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重大的歷史任務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也就是2005年10月11日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時提出來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概念,不是一個新概念。建國以來,在黨的有關農業農村的文件中、領導同志的講話中,曾經多次提出過。所以說這是再次提出。和建國50多年以來的歷史相比較,比較集中的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歷史上有兩次,之所以講比較集中、比較明確,是因為一般性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一個長遠的發展目標,作為引導農民的一種未來的憧憬,這個提法在文件中是多次出現的。但內容指向比較明確的有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1956年,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通過了一個重要的法規《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這個章程通過之後,中央明確指出,認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部重要法規。這是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二次是在1960年4月,全國人大二屆二次會議通過了一部重要的法規《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是毛澤東同志在1955年開始親自主持起草的,歷時四年多時間。在交人大審議之前,曾經在人民日報也公開發表過,徵求黨內外各方面的意見。它既然是發展綱要,就有個規劃期,是從1956年-1967年,跨越了三個五年計劃的階段。綱要內容本身是非常豐富的,共40條內容,老農業同志也概括為「農業綱要40條」。
2005年10月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這個建議,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至少是大的第三次提出。大家都很清楚,這次提出絕對不是簡單地對前兩次提出的重復,而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賦予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的科學內涵。
❹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誰提出的 具體含義是什麼 那可以找到相關的資料 謝謝了
在去年(2005)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很關鍵的新的政策提出
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是什麼呢?它的內容是十分清晰的,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又包含了農民收入、生活質量的提高;既包含了農村整體面貌、環境的變化,又包含了農民素質的提升,還包含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等,是一個全面而完整的系統工程。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十六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把解決「三農」問題提升到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重中之重」的思想是黨中央從當前「三農」工作的實際出發,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審時度勢提出來的。這是新世紀新時期我們黨對「三農」問題認識的深化、升華和飛躍,是解決「三農」問題方針政策的創新、發展與完善。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之所以突出強調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意義,主要在於它既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又關繫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更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目標的實現。
(5)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時候提出的擴展閱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
1、將解決「三農」問題提升到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意義的准確把握。
2、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方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在不斷加快,但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區域之間不協調的矛盾也越顯突出。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改善,勢必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和諧。
3、深化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勁動力。
伴隨著從實行家庭聯系承包制到村民自治,從稅費改革到免除農民農業稅等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變「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的現狀仍然任重道遠。
❻ 中共中央哪一年、哪次會議首次提出「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是我國現屬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針: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❼ 具體是什麼時候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
(2005)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很關鍵的新的政策提出
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是什麼呢?它的內容是十分清晰的,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又包含了農民收入、生活質量的提高;既包含了農村整體面貌、環境的變化,又包含了農民素質的提升,還包含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等,是一個全面而完整的系統工程。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資料:http://www.jsgc.gov.cn/bbs6/dispbbs.asp?boardid=12&id=32612
❽ 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早是在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黨中央、國務院 在十一屆五中全會中 提出來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樣一個偉大的戰略目標。
❾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誰提出的
在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很關鍵的新的政策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