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和方針分別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 活」 。
②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要求是什麼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專是全黨工作重中之屬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什麼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④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
--------------------------------------------------------------------------------
十六屆五中全會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努力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環境問題,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
⑤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的五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整體,它包含農村的經內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容建設和社會建設,是「四位一體」現代化建設在農村的實施。
比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對農村經濟建設的要求,管理民主是對農村政治建設的要求,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是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而鄉風、村容、管理又是對農村社會建設的要求。
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關鍵是為了全面實現農民的利益。無論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還是鄉風、村容與管理民主,核心都是為了農民,不僅要實現農民的經濟利益,還要實現農民的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環境利益。
(5)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要求是擴展閱讀
中央提出了新農村建設標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做好這五個方面的工作,必須要從農村的實際出發,從善待百姓做起。
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中央提出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
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十一五」規劃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生產發展,就是要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促進生產發展。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培植新的優勢,促進農民增收;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著力培植規模企業、龍頭企業和產業特色,注重投資強度,大力招商引資,不斷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發展質量。
生活寬裕,就是以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為重點,促進生活寬裕。要調整所有制關系,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提高土地規模效益;要調整勞動關系,完善戶籍管理制度,轉變農民身份,建立平等的就業准入制度,健全其合法權益;要調整分配關系,幫助農民加大投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探索農業保險機制,有效降低農業風險;繼續加大農民減負力度,鞏固稅費改革的成果。
鄉風文明,就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文明、環保、衛生的生態村創建。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制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著眼於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農民文明素質、農村文明程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要深入開展農村形式政策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積極發展農村群眾文化,切實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努力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為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村容整潔,就是要以利用潔凈能源、環境整治、加強管理和保潔為重點,促進村容整潔。要搞好道路硬化,從根本上解決行路難問題;搞好村莊綠化,優化生態環境;搞好街院凈化,解決環境臟、亂、差問題。特別是把推廣使用新型沼氣、改水、改廚和建設養殖小區作為凈化農村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廣泛宣傳培訓,積極布點示範。在開展創建活動中,樹立和增強統籌發展地觀念,努力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注重建立監管並重機制,通過實施有效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確保文明生態村的建成。
管理民主,就是要以提高幹部和群眾的民主意識為核心,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充分尊重村民的自治權,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精簡鄉鎮機構,嚴格機構編制,規范幹部報酬;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適當調整政策,防止鄉村幹部運用執行不合理政策的權力向村民尋租;暢通農民投訴地渠道,嚴肅查處侵犯農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案件,絕不能放任鄉村幹部胡作非為。
⑦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1、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
生產發展就是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村經濟不發展,建設新農村就失去了物質基礎。沒有生產的發展,新農村建設是不可能的。
要使生產發展,必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保障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為農村提供基礎設施,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加大支農力度,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2、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
生活寬裕就是農民生活水平要實現「新提高」。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使農民的財富增加,過上相對寬裕的生活。
「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這二條是要建設新農村的物質文明,「生產發展」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建設新農村的具體體現。要使農民的生活寬裕,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消費結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3、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鄉風文明就是鄉風民俗要展示新風尚。鄉風文明是建設新農村的靈魂。在農村,文明之風若不能愉悅人們的身心,腐朽的東西就會侵蝕人們的心靈。由於農村文化工作底子薄,當前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現象普遍存在,而賭博、腐朽、粗俗、迷信卻大興其道。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鄰里之間關系和諧,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關心等,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4、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村容整潔就是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現在很多地方是院內干凈,院外臟亂差。垃圾放在房前、屋後、路邊,村莊沒有排水溝渠。
通過新農村建設,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農民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用水,整潔的村莊,較高的森林覆蓋率,這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
5、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管理民主就是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新農村畢竟是農民自己的新農村,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尊重農民自己的意願,建什麼、怎麼建,都要由農民自己來決定,要注重運用規劃引導、政府扶持的方法,
用好「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的機制,項目決策要經過農民民主討論,實施過程和結果要接受農民監督,不能包辦代替,不能超越農民承受力,更不能強迫命令。
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要求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一個全面的目標,絕不等於單純搞新村建設,而是要全面推進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具體來說:
一是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
二是農民生活要實現新提高,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標;
三是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
四是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環節;
五是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保障
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五大要求是什麼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是什麼?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原則是什麼?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原則:一是必須堅持把培育和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放在優先位置,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二是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三是必須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急需、最受益的實際問題,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四是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五是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加大扶持力度,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3、「多予、少取、放活」的含義是什麼?答:多予,就是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少取,就是要在鞏固現有稅費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取消不應由農民承擔的稅費負擔,創造條件最終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放活,就是要放開農民手腳,搞活農村經濟,通過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激發農民自主創業增收的積極性。4、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注意哪些問題?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注意的問題有: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搞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5、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什麼?答: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群眾,廣大農民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自己的家園,對直接受益的公益設施建設投工投勞。6、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什麼?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具體講就是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產業的發展。 7、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政府應在哪幾方面發揮引導作用?答: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引導作用。一是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政府對農業農村增加投入的機制,重點抓公共財政覆蓋農村,主要包括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服務五大領域。二是黨和政府所有的工作部門都要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去推動新農村建設。三是要調動農民積極投身建設自已美好家園,政府給予適當扶助引導,形成「多干多補助,少干少補助,不幹不補助」的激勵機制。四是要形成一個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 8、「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是什麼?答:「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在全市選擇1個縣(區)、8個鄉鎮、60個村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以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為龍頭,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治理農村 「臟、亂、差、散」為重點,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達到「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健全新機制」的目標,創造典型,以點帶面,帶動和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扎實健康發展。 9、「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建設重點是什麼?答:「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建設重點:一是培育特色經濟,發展現代農業;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三是推進人居環境建設,改變村容鎮貌;四是發展公共事業,培育新型農民;五是加強組織建設,推進民主管理。 10、市領導新農村建設聯系點和市直、駐淮單位新農村建設幫扶點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答:市領導新農村建設聯系點和市直、駐淮單位新農村建設幫扶點的主要任務:一是宣傳黨的農村工作方針、政策,重點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意義、目標、任務和要求,使聯系幫扶的村鎮幹部群眾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二是指導村鎮搞好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選准切入點,組織開展村鎮環境整治。三是協助村鎮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幫助村鎮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五是圍繞新農村建設,重點在政策、資金、技術、物資、信息等方面,向聯系幫扶的村鎮傾斜。六是總結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推廣新農村建設先進典型。
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版。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權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富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的要求。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發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1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要求是擴展閱讀:
新農村建設首先必須發展經濟。經濟的發展,恰恰需要打破農業產業的界限,把農業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以農林牧副漁業資源、鄉村田園資源、鄉村風景資源、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等等為依託,開發旅遊休閑產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經濟產業。旅遊休閑產業,是鄉村經濟中最具有附加值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