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鄉村旅遊發展政策機遇與旅遊業
鄉村旅遊發展政策機遇——山合水易的旅遊業解讀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是中國第一家專業鄉村旅遊規劃設計院。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擁有多位國家級休閑農業規劃與鄉村旅遊設計專家,與農業部、農業規劃設計院、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CCTV農業頻道等緊密型外部資源。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有多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發展產業模式、旅遊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休閑化升級、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山合水易已經具備了大量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意農業產業園區、高新農業示範園區、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農業旅遊教育科普園區、特色採摘度假區、鄉村旅遊示範縣、鄉村旅遊示範村、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特色新農村景觀建築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田園俱樂部、民俗村落規劃、古村古鎮、農家樂聚集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鄉村會所、溫室建築、水庫旅遊開發等等項目的實踐經驗與案例;
目前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多年專注於休閑產品設計與度假項目開發,積累了大量業界的知名專家、專業團隊與專業技術合作夥伴,形成了項目總體實施、專業資源整合以及後續服務跟進的實戰項目理念。以旅遊產品休閑化升級、度假區規劃設計、鄉土景觀與生態建築設計為核心競爭力
鄉村旅遊發展的重大政策機遇--《關於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的旅遊業解讀
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了市發展改革委《關於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該《意見》的出台,將對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區域內的鄉村旅遊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此,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遊業,將成為彰顯北京城市特點的(國家首都、國際化城市等)」窗口「型產業;成為極大增加北京市旅遊業產業規模,為北京市旅遊業持續貢獻產業增量的戰略性產業;成為北京旅遊業引領全國鄉村旅遊業發展的」明星「式產業。
一、《意見》的亮點
在《意見》中,除」生態「這個主題詞外,」旅遊「在全文共出現30次,遠遠超過頻次居第二位的」農業「(出現7次),成為當之無愧的」關鍵詞「。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旅遊業的高度重視,更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旅遊業,是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現實中的支柱產業,是未來發展的首選替代產業。為此,《意見》提出了諸多理念,明確了發展措施。
(一)值得關注的概念
經濟類:生態經濟、產業友好、生態服務型經濟、服務型第一產業
環保類:環境要素補貼機制、碳交易
產業集聚類:
共建基地 , 提倡山區和城區共建,通過生態環境共建,實現生態資源共享,為山區引進市場、投資、管理和人才,類似於千家店鎮與金融街街道。
市級產業園區 , 北京市旅遊局正在研究在生態涵養區布局建設市級休閑旅遊產業園區,需要積極爭取。
旅遊集散地 , 市發改委已經通過」旅遊集散鎮「進行落實。
社會發展類:生態田園村莊
(二)必須把握的發展理念
明確了生態旅遊業屬於生態友好型產業,是生態涵養區大力發展的產業類型。
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末期,力爭形成1至2個國際性的會議休閑度假名區。
明確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即」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和服務向生態涵養發展區延伸,促進生態特色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此舉將極大改善生態涵養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相當一批特色村、鎮,不僅提高了旅遊業的服務設施水平,更為旅遊業提供了全新的社會旅遊資源。
二《意見》為旅遊業發展提供的產業支撐
堅持把融合化發展作為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促進生態農業與旅遊業的延伸融合。
2. 在生態建設方面,通過加快構建森林體系和加快建設重要生態流域,將會出現更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將為濕地旅遊、觀鳥旅遊、養生健體等旅遊,度假木屋、森林河岸徒步、汽車營地(帳篷露營地)等新業態提供資源和空間支撐。同時也將面臨上述公園的管理體制問題。
加快山區礦山關閉和低端工業淘汰轉移。對於已關閉礦山的廢棄工礦用地,可以引入替代產業帶動生態修復。如千家店鎮的銅礦,應盡快就生態修復進行立項,大力發展礦區的鄉村旅遊。
三、《意見》加大了旅遊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適當增加旅遊建設用地。
(1)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確保耕地佔補平衡的前提下,調整具有旅遊集散功能的鄉鎮產業用地規劃,增加旅遊設施用地。
(2)對舊村改造騰退的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以試點進行流轉,優先用於發展旅遊項目。
支持民俗旅遊升級改造。
(1)鼓勵以農民參股和集體租賃託管、合作經營等方式,建設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等接待設施,促進民俗旅遊業升級。
(2)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對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的,市區兩級對其外部環境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建立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和執證上崗制度。
要求自2012年開始,生態涵養區旅遊從業人員須經培訓合格後執證上崗。
具體措施為:
(1)鼓勵各區縣整合建立旅遊學校或旅遊培訓機構,實施定向培養,全面開展旅遊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培訓。
(2)市區兩級共同制定旅遊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和標准,統籌安排培訓經費。
四、《意見》解讀
(一)吸引投資的政策」利好
政策利好,將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尤其是大型投資者關注鄉村旅遊,投資鄉村旅遊,投資大型旅遊服務設施。
(二)區域擴大與產業擴容
生態涵養區范圍擴大,在原有門頭溝、懷柔、平谷、密雲、延慶等5個區縣基礎上,將昌平、房山區山區行政區域納入生態涵養區范圍,形成「五區兩部」的新格局。新增加的昌平區、房山區一直以來是北京市鄉村旅遊的大區,但是因為游離於生態涵養區之外,其廣大山區的鄉村旅遊業發展一直以來受制於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因素。將上述兩區的山區劃入生態涵養區的范圍,使其能夠與傳統5個縣區同等享受「《意見》待遇」,不僅有利於促進相關區域鄉村旅遊增量提質,更使得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遊資源總量增加,產業規模得到了擴充,產業內涵和業態也更加豐富。有利於區域協調發展。
(三)區域合作
有利於不同尺度、內容和方式的多類型、多層面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區域合作。《意見》將「加強區域合作發展」作為生態涵養區四大發展策略之一,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協作、合作發展理念。合作的思維基礎是建立「夥伴」思維,在市場經濟中「一枝獨秀」可以產生、存在,但不可持續;合作的思想基礎是換位思考,站在夥伴的基礎考慮問題;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共贏,要保障合作方的利益;合作的技術手段是個性化定位、差異化發展,實現功能互補、產品互換、市場互享;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固本強身」,靠實力說話。一個弱者型的經濟體,只有依賴和扶持,合作無從談起。生態涵養區內區縣之間的鄉村旅遊業「整體發展」的前提,是要「強化產業互補」。各區要根據資源特點、區位條件,追求、打造「一區一色」。「一色」也就是唯一性,是在建立多元化、復合型、全功能旅遊產品(服務)體系過程中必須清醒認識、明確樹立、大力推廣的「唯一性」,是由相同內涵和特質,但是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高度集聚,形成產業集群的「唯一性」。其次,合作可以分為區際(與城區)、國內、國際三個層面。區際層面,也就是與城區的合作,實際上已經成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遊業對接城區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市場營銷手段之一,「鄉村旅遊進社區」被延慶、昌平、懷柔等區縣廣泛、靈活採用,是對旅遊目的地社區營銷理論的重要探索和積極實踐。除此之外,延慶縣千家店鎮基於「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理念,與西城區金融街街道開展的區域合作是對《意見》中與城區合作的創新性實踐。第三,對與周邊河北、天津接壤的相關區縣開展鄉村旅遊業合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延慶與河北張家口的懷來、赤城,懷柔與河北承德的豐寧,密雲與河北承德的興隆等,平谷與河北的興隆、遵化和天津薊縣等,都是地相鄰、水相連、文同脈,可以共同推出主題型精品線路,如平谷區與天津薊縣、河北遵化正在策劃中的「京東黃金旅遊線」,利用新開通的京平高速、平薊高速和正在東延的西煙路,串聯起了平谷區的京東大溶洞(AAAA)、石林峽(AAAA)、金海湖(AAAA),天津薊縣的黃崖關長城、九山頂國家地質公園、盤山(AAAAA),河北遵化的清東陵(AAAA)等國家級品牌和世界級產品,將為北京市民提供一個全新的產品,提供一個全新的體驗。
第四,國際層面的合作。這個層面的合作,目前是三個合作層面中最為薄弱的,也是最有發展潛力,具有最大提升空間的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最佳切入點,是旅遊國際化。旅遊國際化,包括客源國際化、產品(服務)國際化、投資國際化、管理國際化。旅遊國際化,是促進北京市鄉村旅遊業轉型升級、增效提質的巨大動力。實際上,北京市國際化城市的城市特點,已經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遊的國際化提供了強大的市場、資本、人才等產業要素支撐。這也是北京市的鄉村旅遊業區別於其他省市區的一個顯著特點。懷柔區慕田峪村的「小園」模式,通過舊民居的加固改造,面向在京居住工作學習的國際人群和500強企業,達到「中為洋用」,表現了對京郊鄉村建築和文化的最大尊重,在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鄉村酒店業態的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即將消失的,是最可寶貴的。在我們眼中司空見慣的東西,在消費者眼中是難得一見的旅遊吸引物。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民間國際資本以租賃、轉讓等形式,進入鄉村旅遊開發領域,建設或體現異域風情(如懷柔鵝和鴨農庄)、或體現先進服務理念(如「小園」)的不同鄉村旅遊業態,進而吸引在京外國人消費,不失為開展國際合作起步階段的捷徑。
理念創新
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創新是發展的靈魂也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山合水易通過多年的旅遊咨詢與規劃設計,傳統旅遊項目的休閑化升級、城鄉綜合休閑商業與特色休閑街區開發、休閑度假地產、旅遊服務區與集散中心、郊野休閑公園設計、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開發、休閑目的地規劃與整合營銷等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跨專業合作的實踐規劃模式,突破常規,注重細節與創新理念是我們不變的理念。
理念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模式創新
面對當前國際經濟出現的困難局面,如何克服不利因素,保持產業強勁的發展態勢,創新發展模式十分重要。在鄉村旅遊發展中,要正確處理好提升產業素質和擴大產業規模的關系。規模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素質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數量擴張的同時要注重品質和效益的提升。要著力推動揚州市鄉村旅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發揮綜合功能轉變,由單一依靠投入拉動向依靠資源整合、體制創新和內涵提升轉變。要促進鄉村旅遊形式和產業功能的多元化,在滿足遊客需求、延長逗留時間和提高人均消費上做足文章。
機制創新
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❷ 急需城市規劃關於新農村鄉土文化景觀保護的外文文獻
找了一篇,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❸ 什麼是鄉土景觀
1.鄉土景觀 是以大地景觀為背景,以鄉村聚落景觀為核心,由經濟建設,文化景觀和自然環境構成的環境綜合體,比起城市景觀設計所要關注的方面更為復雜,它是集土地自然條件,生產和生活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景觀」和「農民生活景觀」的復合景觀。
2.鄉土景觀是人在沒有強烈造景意識的情況下,為了解決生產問題產生的,不是浮躁不安和尋求改善的表現,而是無休止、耐心地適應環境的結果,是人們解決現實問題中無窮智慧的體現。鄉土景觀設計中的人文化、人性化是其主要特點,也是景觀歸屬於普通人形象的落腳點。
3.鄉土景觀的形成體現的是一種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是創造性與參與性相統一的。鄉土景觀的形成離不開當地人的參與,而這種參與並不是本著設計的意圖,而是為了適應生活,自發產生的,可以說鄉土景觀是一種沒有設計師的景觀。
❹ 浙江省的自然環境對浙江省生產生活的影響(初中歷史)
日報記載生態文明與生活品質
——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綜述之二
沈軒理近日,省委宣傳部、湖州市委宣傳部、安吉縣委、縣政府召開以「生態文明與生活品質」為主題的理論研討會,來自全省25所高校的青年學者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廣泛交流、深入研討。大家認為,加快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讓全省人民在良好環境中生產生活,不斷提升全省人民的生活品質,是浙江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應有之義和根本目的,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A提高生活品質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終極目標
與會青年學者指出,在工業文明的早期,馬克思就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於他們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和最適合於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在飽嘗了傳統工業文明人與自然之間不合理的物質變換的後果之後,在生態經濟學的知識不斷積累之後,在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持續推動之後,提出了生態文明發展的理論。因此,真正能夠論證與揭示生態文明的社會狀況與實現道路的理論,必須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吸收世界一切科學思想的理論。
與會青年學者認為,人的生活品質與生態文明息息相關。優美的生態環境有助於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的和諧。潔凈的空氣和水,安全、健康、舒適愉快的生態環境是人的健康成長的物質條件和可靠保證。馬克思說:「從理論方面來說,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等,或者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或者作為藝術的對象,都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無機自然界,是人為了能夠宴樂和消化而必須事先准備好的精神食糧。」良好的生態環境給人們營造了美的氛圍,以美的氣息凈化著人們的心靈世界。另一方面,人在審美活動中又會自覺意識到生態環境對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意義,從而對生態環境以美的呵護,用美的原則塑造生態環境,從而使生態環境更美,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建構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會引發人們在價值觀念,在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等一系列領域發生革命性的變革,有助於人們形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地球的可供給能力存在著極限,生產和消費都不是無限增長的過程,而生活方式又是持續的過程,因此必須考慮社會和人類世代生命延續和持續性發展。即要提高人類生活質量,體現公平和效率的原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的全面進步。既要考慮生活質量的「代內公平」,即消除貧困和兩極分化,實現當代人在發展機會上的平等,滿足當代人要求過較好生活的願望,又要考慮生活質量的「代際公平」,即當代人不應該為了自己的生活而損害後代人應該享有的發展條件,包括資源利用分配的公平以及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兩者的效益。目前,在全球資源已經十分匱乏和整個生態系統十分脆弱的情況下,按照生態環境對於資源的可供給能力進行適度生產和消費就十分必要。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耗竭速率應該考慮資源的臨界性,不應損害支持地球生命的大氣、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系統,不能超越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
與會青年學者認為,要始終堅持把提高生活品質作為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終極目標。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的發展理念,始終將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放在發展的首位,把維護人民群眾生態權益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最高價值標准。為此,要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定期發布全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界斷面水質、各市城區的空氣質量、集中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情況等信息,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對環境違法行為及時曝光;並注重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向社會公眾提供有序有效的監督渠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人民監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全省人民享有「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活品質。
B公眾參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動力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手段的支持和法規制度的保障,更離不開文化意識的支撐和公眾的參與。不斷強化全民生態文明觀念,推動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公眾參與的程度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國內外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表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是維護自身權益的需要;公眾是環境污染和破壞的直接受害者,對環境保護最有發言權;公眾是各種商品的最終消費者,公眾的消費行為對環境保護有著巨大的影響;公眾有能力影響決策者的行為,而依靠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又是國家政府的職責和需要。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目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上尚處於起步階段,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度還不高,生態文明理念還沒有成為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全社會深厚的生態文化氛圍尚未形成。部分領導幹部仍存在著「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思想,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下大力氣治理突出環境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部分企業經營者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和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守法治污的自覺性和加快轉型升級的積極性仍不高;部分群眾缺乏綠色生活消費觀,過度消費、鋪張浪費的現象時有發生。全民參與度不夠,廣大群眾在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方面的訴求比較被動,生態文化的自覺意識和主動參與精神還不強,民間環保組織發展相對滯後。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追求高質量生活品質的呼聲越來越高,公眾環保維權意識也逐步增強。據《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綠皮書》顯示,公眾對環境問題的認知程度逐年上升,從2005年的62%上升到2008年92.4%以上。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惡化引發的信訪有增多趨勢,有些地方甚至頻繁發生因生態環境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這一方面說明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敏感度逐步增強。這一切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群眾基礎。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是法律賦予的權力。《21世紀議程》等一系列國際環境規范性文件均規定了公眾參與制度。我國《憲法》也明確規定:「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環境保護法》第6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另外,《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環保法律、法規也作了相關規定。總的來說,生態文明建設在公眾參與方面依然嚴重不足,參與機制和渠道不暢,其中特別是環境政策與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公眾無權利或機會維護自己的環境生存權、參與環境保護與治理。總之,要完善環境決策與立法程序,調動人民群眾主動自覺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積極性,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來維護自身的生態環境權益,並敢於對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要推動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公眾環境權益,除法律層面加以硬性規定外,還必須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和稽查制度,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健全行政爭議化解機制,切實加強生態執法內部制約和監督機制。完善生態環保公眾參與制度。充分依靠和發揮人大、政協、輿論、各類社會組織包括民間環保組織以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力量,形成強大的監督力量。進一步拓寬環保公眾參與渠道,通過聽證會、論證會、懇談會和生態保護主題活動等形式加強與公眾的雙向互動,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通過網路、媒體、政府公告、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定期發布生態信息,確保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健全生態保護聽證會、社會公示和新聞曝光制度。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推動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受益面最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倡導生態倫理和生態行為,提倡生態善美觀、生態良心、生態平等、生態正義和生態義務等,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生態文化在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弘揚生態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養公民的生態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他們履行生態道德准則和規范的能力,在全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生態的強大合力。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必須建立完善的環保教育機制,尤其要抓好學校教育的環節,特別要重視青少年生態道德意識的培育和提高。中、小學及幼兒教育應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普及環境保護知識,讓他們從小就懂得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和道德觀,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行為。高等院校應有計劃地設置有關環境保護的專業或課程。要把生態道德教育貫穿於國民教育的全過程。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要利用各種紀念日或活動日,如每年的世界水日、氣象日、地球日、環境日等,廣泛宣傳生態理念,提高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組織生態文明專題教育講座、建立生態文化知識教育基地、環保科普教育基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展覽等。
深化各類生態創建和綠色系列創建工作,創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氛圍,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每個部門、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公民的自覺行為。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開展生態文化藝術活動,在文學創作、書畫、攝影等群眾參與面較廣的文學藝術領域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文藝團體的作用,積極創作反映時代特徵,有現實意義、貼近老百姓生活的生態保護題材的文藝作品,積極開展「綠色進社會」、「送生態保護知識下鄉」、「保護母親河」等環保科普與實踐活動。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要發展民間環保組織,形成一種推進環保文化建設的巨大民間力量,對政府和企業的環保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溝通政府決策與民意訴求,宣傳環保知識,喚起公民環境意識,提升環境公德。
C轉變生活方式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路徑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生態文明呼喚科學的生活方式,促使傳統生活方式按照生態學的要求嬗變、轉換和創新。現代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理應蘊含生態文明的內容。也就是說,現代生活方式應該是一種與自然界充分和諧的,有利於生態環境的優化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綠色生活方式。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現代生活方式必然選擇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是一種按照社會生活生態化的要求,培育支持生態系統的生產能力和生活能力,創建有利於生態環境和子孫後代可持續發展的環保型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要求人們充分尊重生態環境,重視環境衛生,確立新的生存觀和幸福觀,倡導綠色消費,以達到資源永續利用,有利於人類世世代代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目的。綠色生活方式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在於,它能夠避免和減少消費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並能夠通過綠色購買這一消費者的「貨幣選票」,引導企業從事綠色生產,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綠色化」。在現實生活中,要鼓勵消費可循環產品,鼓勵開設「綠色商店」、「綠色超市」。深入開展「綠色飯店」、「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建築」和「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現在「碳排放」已成人類社會發展瓶頸,世界各國都在致力於發展低碳能源技術,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消費模式,並將其作為協調經濟發展和保護氣候之間關系的基本途徑,我們要樹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培養責任意識,推崇環保、節能、經濟的生活方式。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應先行發展低碳交通。首先,改善公共交通體系。繼續實施清潔汽車行動計劃,鼓勵使用醇類、燃料電池等節能降耗環保型混合動力交通工具,推行電車、自行車的使用,可借鑒杭州市推廣免費自行車的經驗,減少對轎車的依賴、減少交通擁堵;其次,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公交周、無車日、周末不開車、單雙號通行等活動,減少私人轎車的使用;再者,制訂新政策來減少交通方面的排放,強制淘汰超標排放車輛,倡導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小排量汽車,使汽車尾氣排放100%達標。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要大力提倡使用低碳生活用品。一是不斷提高空調、冰箱等高耗能家用電器的節能標准,對大多數家用能源設備實施最低能源效率標准。二是倡導群眾盡量選用節能型家用電器,如太陽能熱水器、省電型空調、節能燈具等。鼓勵群眾更新能耗較高的老式家用電器,及早維修制止室內製冷制熱設備的泄漏等;三是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白天盡量用自然光照明,電腦、電視、列印機、復印機等電器不用時不要處於待機狀態。
有的青年學者認為要大力發展低碳建築。嚴格執行新建民用建築實施節能65%的設計標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應用比例不低於5%),新建12層以下建築全部實施與建築物統一的太陽能供熱技術。全面建立政府機關辦公樓和1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築用能監管系統,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普遍應用,尤其是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築一體化設計的推廣。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引導農村新建住宅採用節能新技術,拓展居住建築節能標準的執行范圍。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穩妥地推廣水源、地源熱泵技術。同時,健全建築節能改造標准,高耗能公共建築50%以上實施節能改造。還要研究制定新的環境友好型建築設計標准,並將其應用於新建築以減少碳排放,對於原有建築則需要進行改造促其減排。
D美麗城鄉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所在
與會青年學者在進行理論研討的同時,也深入安吉農村實地參觀考察,並暢談了體會認識。他們對安吉以「中國美麗鄉村」為總載體,集全縣之力,匯全民之智,把整個縣域當作一個大鄉村來規劃,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人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致力於推進環境、空間、產業和文明相互支撐、一二三產整體聯動、城鄉一體有機鏈接,力求全縣美麗、全縣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表示高度肯定。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浙江多數地域是農村,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農村,創建生態鄉村是整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細胞工程。「垃圾亂丟、污水橫流」、「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進門穿拖鞋、出門穿雨鞋」的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是以往多年來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關系最密切的環境問題。近年來,各地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農村人居條件作為生態鄉村建設的一個重點,把垃圾收集處理、污水治理和村莊道路建設作為農村環境整治的最基本要求,注重抓好村莊的改路、改水、改廁和改塘工作,由點到面、由重點到一般、因村制宜地開展「三化」到「八化」的整治。在抓好硬體建設的同時,努力營造好農村環保的軟環境,「發展經濟、保護環境、善待自然、和諧發展」已經成為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的共識,「打生態牌,招生態商,走生態路」的發展之路成為農村發展的主導理念。以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建立為抓手,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農民群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普遍得到了提高,垃圾亂丟亂扔、污水亂潑亂倒的傳統陋習明顯少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就是最大優勢」等全社會關心環保、人人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正逐步形成。
有的青年學者指出,在生態鄉村建設中,全省各地積極發揮生態、人文、區位等優勢,運用生態經濟、循環發展的全新理念,借環境整治之力,推動生態農業、鄉村休閑旅遊業的發展,不斷開辟農民創業增收的新增長點。地處生態源頭地區、老區山區和海島漁區的村莊,把生態鄉村創建、古村落保護開發與發展特色農業、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結合起來,拓展了農民就業增收的門路;在欠發達的山區,發展「農家樂」更是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捷徑,農民增收路子實現了由過去「賣山頭、賣山貨」向「賣生態、賣環境」轉變。從直觀上看,生態鄉村建設改善了人居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從深層次上看,它很好地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了環境改善、文化傳承、生態優化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安吉是浙江省農家樂的發祥地,是我省最早建立鄉村旅遊服務中心的縣。經過10餘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服務管理機制,並日益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產業、農民增收的致富經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方面。與會青年學者參觀考察安吉農家樂之後認為,要積極推行旅遊開發型、文化保護型的創建模式,把生態文明村創建與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鄉村旅遊發展、鄉村旅遊發展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在生態文明村創建中,要充分發揮各地山水風光秀麗、農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積極利用田園景觀、農村資源和鄉村文化,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農家樂休閑旅遊業。要充分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和鄉土景觀景緻,大力發展鄉村生態觀光旅遊;要結合古村落的修復、保護和完善,挖掘民俗婚慶、舞龍、祭祀等民族民俗文化,大力發展鄉土風情旅遊;要結合農村特色農業主導產業的培育與發展,大力發展垂釣、採摘、體驗、品嘗等休閑觀光農業游。
這些青年學者將按照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的統一部署,圍繞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這一主題,以掛職蹲點調研的方式深入基層一線,綜合研究浙江地方生態文明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規律,深入挖掘浙江傳統文化和區域文化中蘊含的豐厚的生態文明理念與思想資源,著力探求富有浙江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❺ 運用鄉土景觀元素有哪些意義
(1)節約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
由於鄉土景觀來源於自然,排除復雜的技術處理,它們大多不需要機器特別加工;可以直接被運用在設計中。這樣便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成本。首先,鄉土景觀是在自然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它們生命力較強,受氣候、周邊環境條件影響較小,具有廣泛的持久性;其次,鄉土景觀是勞動人民長期勞作的結果,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汗水,伴隨著農業、漁業、牧業和手工業成長的歷程。面臨當今世界能源危機的威脅,提倡利用鄉土景觀元素更加具有可取性和現實意義,符合節約型園林的發展思路。
(2)符合客觀規律,提高生態效益
在現代園林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為片面追求景觀的標新立異而不惜重金長途跋涉借用異地的景觀元素,或號稱大量利用所謂的新產品、新技術,未迎合某些人一時的欣賞眼光。殊不知從深層次來看,長此以往,這種做法不僅會造成景觀千篇一律,讓人們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設計品質大大下降,往往還會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而運用鄉土景觀元素塑造帚觀,則有利於提高環境質量,提高生態效益,保持生態環境和諧穩定地發展。
(3)保持地域特色,增強可識別性
由於鄉土景觀元素一般比較平常、真實、瑣碎,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來源於當時當地、是自然和土地的、也是當地人的、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產生的地域綜合體。運用鄉土景觀使人們能夠更為透徹、更深層次地了解地方文化、地方行為和當地特色及民間風俗。提高此與彼景觀的差異,增強了景觀的可識別性。
(4)有利於發掘、保護和恢復傳統鄉土景觀
傳統鄉土景觀與鄉土建築,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它包括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地方實物、事件及文化,是鄉土文化的遺產,反映特定社會歷史階段的鄉土風情、風貌,是現代社會認識歷史發展和形成價值判斷的窗口。在園林規劃設計時,挖掘和提煉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風情、民俗、文化,並恰到好處地運用起來,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體現了景觀利用的價值,有效地促進了鄉土景觀的保護和恢復工作,為再創性設計提供保證。
❻ 現如今,該如何定位鄉土景觀
THURSDAY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在近幾年大熱,鄉土景觀的再生與復興也勢在必得,但千村一面的情況也屢屢發生,現如今該如何定位鄉土景觀?
六個 概念,傻 傻分 不清
地域/ 鄉村/ 尋常/ 傳統/ 當代/ 新
1.
地域景觀
即鄉村、居家和傳統的事物,包括鄉村、房屋以及過著平常生活的人們。對鄉土景觀的理解也就是地方性特色的景觀,它並不重視高新的技術,並且崇尚本地的文化。地域不同,其景觀也完全不同。
❼ 求深圳四日游的行程安排
第一天:深圳接團-地王大廈-中英街-午餐-海洋世界-酒店(含中晚)
深圳火車站,由我社專職導游帶領乘坐旅遊空調車,沿著深南大道參觀游覽深圳市容市貌,途經深圳代表性的建築物,它們象徵著深圳特區近幾年來資迅科技、文化、商業等發展的標志,包括有康佳集團、招商大廈、市民中心、世貿廣場、賽格大廈、華強商業街、鄧小平畫像、深圳大劇院、深圳書城、國貿大廈等等,可以感受深圳的繁榮昌盛。09:00抵達【地王大廈 登樓觀光】,地王大廈;深港之窗;是深圳第一高樓,也是全國第一個鋼結構高層建築,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築之列。同時也是集高樓觀光、俯瞰深港市容市貌、休閑娛樂、文化展為一體的旅遊觀光景點。 11:00前往【中英街】是深圳特有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街兩制;免稅商業街,又是邊境特別管理區。進入中英街須辦理《邊境特別管理區通行證》,被稱為深圳特區中的特區;。 12:30於指定餐廳享用午餐,餐後稍作休息。 14:00繼前往參觀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海洋世界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展館最多、海底特色表演節目最豐富、娛樂參與性最強的海洋文化主題公園。以七館二園;(即水族館、幻游海洋館、鯨鯊館、鯊魚館、海貝館、科普館、航模館、海洋樂園、海神花園),和十四套特色節目;(即:憨態海豹稚趣表演、滑稽海獅幽墨表演、激情海底芭蕾表演、驚險人與沾沾自喜鯊魚共舞表演等)為展示主體,同時包括海洋廣場、海底隧道、觸摸池、海龜池、情侶廊和內湖等景觀)。 17:30游畢統一集合乘車返回,安排入住酒店。 晚宿:深圳預備三星級酒店或同級。
第二天:酒店園博園午餐錦鄉中華民俗村或世界之窗酒店(含早餐、中餐)
07:30酒店統一Morningcall。 08:00乘車前往游覽大型異國風景三園兩湖一塔的【園博園】。是中國第一屆園林博覽會主會館,花卉博覽、音樂噴泉、歡樂劇場、夢幻牆、童樂園、福音瀑布,奇花異草,盡享園林美景。 11:30於指定餐廳享用午餐,餐後稍作休息。 12:30繼前往游覽中國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築於一園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錦綉中華民俗文化村】。或者集世界奇觀、歷史、古跡、古今名勝、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民間歌舞於一體的【世界之窗】。 17:00游畢統一集合乘車返回,安排入住酒店! 晚宿:深圳預備三星級酒店或同級。
第三天:酒店珠海農科奇觀、梅溪牌坊午餐環島游、圓明新園、廣州酒店(含早餐、中餐)
06:30酒店統一Morningcall。 07:00我社專職導游帶領乘坐旅遊空調車,沿廣深高速出發,前往中國最具有魅力的花園式海濱城市珠海。 08:00左右途經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吊橋虎門大橋(號稱亞洲第一橋;,橫跨珠江口,全長4588米,橋面寬敞,雙向六車道)途中飽覽東莞、番禺、中山新農村新風貌和醉人的南國田園風光。 09:30抵達前往無土基地【農科奇觀】:新現代農業館(珍奇瓜果蔬菜園)、無土瓜果蔬菜生產園、大漠風情(沙漠植物園)、蝴蝶蘭花繁育及觀賞中心、八卦田園、家庭園藝世界(珍奇花卉園)、小動物樂園、溪中樂魚、溪邊燒烤、巨型南瓜園、五彩茄子、太空辣椒園、盆景園、觀光果園;種植果樹面積達500多畝,種植的品種有荔枝、龍眼、柑桔、芒果、火龍果、枇杷、黃皮、楊桃和無花果等等。 11:00前往【梅溪牌坊旅遊景區】,參觀中國第一任夏威夷領事館、中國華僑第一位百萬富翁陳芳故居、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水泥樓、中國第一個用電村,中西合璧的精雕建築,並可觀賞到著名的川劇大師陳飛先生的絕技變臉及吐火表演。 12:00於指定餐廳享用午餐,餐後稍作休息。 13:00參觀和信深海魚油集團;,並可免費品嘗到各種海產品。 14:00赴碼頭乘豪華游輪【澳門環島游】(約1個小時),在舒適的游輪上欣賞充滿葡國風情的澳門街景,葡京賭場、中銀大廈、古老教堂、媽祖廟、澳凼大橋及中葡友誼大橋等景點,並可領略到東方蒙的卡羅;的風采。 15:30繼游覽珠海市唯一的國家首批4A級景點,被譽為南中國唯一的【皇家園林圓明新園】,他是以北京圓明園焚燒前的建築為原稿,按照1:1的比例恢復的建築風貌,並結合現代旅遊景點的特色,賦予新的內容。首期投資6億人民幣,在建設中有近兩千位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國內文史專家、雕塑家為圓明新園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園內的建築、裝飾、藝術匯集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地方之精髓,裡面有:曲陽的石雕、內蒙古的馬隊、大連的青銅器、武漢垂柳、福建琉璃瓦、大理的雲杉等等。經過幾年的努力,圓明新園分別被評為首批國家4A級旅遊景點、廣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沿美麗浪漫的海濱情侶大道赴香爐灣畔欣賞珠海市徽標志珠海漁女的風姿,聆聽動人的漁女傳說。 18:30游畢統一集合,全程高速公路前往廣州,抵達安排入住酒店。 晚宿:廣州預備三星級酒店或同級
第四天:酒店廣州大學城嶺南印象園黃埔軍校中山紀念堂送團(含早餐、中餐)
07:00酒店統一Morningcall。 07:30 我社專職導游帶領乘坐旅遊空調車,參觀游覽廣州市容市貌。 09:00先車游【廣州大學城】片區,大學城總投資達500億,是定位為國家一流的大學園區,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城市新區,面向21世紀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廣州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態化和信息化的大學園區,更可外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華南師范大學、工業大學、外語外貿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等學府。 10:00前往【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南部,原練溪村的區域內,總佔地面積 16.5 公頃是集觀光、休閑、娛樂、住宿、餐飲、購物,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遊景區。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景觀,復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適應蓬勃發展的大城市周邊旅遊日益生活化的趨勢,滿足現代都市居民不斷增長的文化溯源、訪古尋幽、復歸田園的旅遊需求,將成為以嶺南建築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融文化溯源、旅遊觀光、鄉村度假、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大觀園。成為現代人了解嶺南古文化的窗口,嶺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時間了解嶺南文化的課堂,也可在景區內自費品嘗廣州地道西關美食,滿足了廣大遊客一天了解嶺南民間千年古文化的心願。 12:00於指定餐廳享用午餐,餐後稍作休息。 13:00前往參觀世界著名四大軍校之一的【黃埔軍校】它是大革命時期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軍事學校。1984年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現在軍校舊址的紀念建築有軍校正門、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及東征烈士墓等。黃埔軍校舊址和校史,生動地展示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攜手進行反帝反軍閥斗爭的歷史. 15:30【中山紀念堂】 是全國及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先生設計,1929年動工,1931完成。 17:30游畢統一集合返回,送廣州火車站,結束愉快行程。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關於旅遊方面的知識可以訪問千千旅遊網進行查詢。
❽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❾ 求中國文化專題方面論文 高人請進~
我來回答看看可以嘛 ?我是個自由職業者我家在農村估計 符合你口味
黨中央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今年年初,中央以「一號文件」的形式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各級政府將把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重點轉向農村,這對欠帳多年的農村建設來說無疑是好事。
但是,搞建設不是在紙上畫畫,錯了還可以改過來。若干年以後,如果我們的後代在考古研究時只能看到唐宋元明清的建築和民俗文化,而我們這些中華民族傳承人所作為的這些年中間卻是一片空白,他們回過頭來會這樣看我們今天的建設呢?對於海南島的原居住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來說,其大量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員的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識和精神價值,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
年逾古稀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符策超認為,「黎族的船形屋,不僅僅有物質價值,還有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它是有性格、有精神、有生命的,是活的東西。是千百年來黎族同胞建築的精華所在,它有它的歷史特徵,你若把它視為一種精神,就會尊敬它、保護它、珍惜它;你若把它簡單視為一種物質,就會無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隨心所欲地破壞它。」「我們進行茅草房改造,應該尊重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前提。如果到黎族居住區,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磚瓦房,那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由此想到我們正如火如荼般進行著的新農村建設,這樣遏制過度開發,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環境,引導農民合理建設住宅,形成自己的城鎮和鄉村特色,確實值得高度重視。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分布在農村,而正在進行的大規模新農村建設勢必會沖擊農村的傳統文化,如果不把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規劃,以往城市改造中的悲劇就可能重演。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專家認為,形式主義的新農村建設至少有三種危害:一是原本就脆弱的鄉村生態系統將面臨破壞,特別是水系統。大規模的鄉鎮建設工程,會加劇這種破壞。而中國的廣大地區是鄉村,因此這種破壞帶來的國土生態危機也就愈顯嚴重;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適應自然環境而形成的鄉土景觀或者說文化認同將喪失。因受教育文化水平的限制,一旦鄉村盛行追求起歐式別墅、小洋樓之流,可能勢頭會比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將會開啟中國鄉土文化景觀的毀滅歷程;三是隨著鄉土遺產景觀的消失,民間的草根信仰體系將隨之動搖。所謂鄉土遺產景觀,是指那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門保護的,對中國廣大城鄉的景觀特色、國土風貌和民眾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義的景觀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間聯系,如祖墳,村頭的風水樹、風水林、風水池塘,一條小溪,一塊界碑,一條棧道,一座龍王廟,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託和認同,它們盡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歷史遺產那樣宏偉壯麗,也沒有得到政府的保護,但這些鄉土的、民間的遺產景觀,與他們祖先和先賢的靈魂一起,恰恰是構成中華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礎。熱愛國家首先源於熱愛家鄉的土地,熱愛家鄉的土地是因為它有祖先和先賢的靈魂和精神、能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草根信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穩定的基礎,是和諧社會的根基,它不會因為朝代和政治的更替而發生變化。中國的農業社會一直就是建立在這種對祖先崇拜的宗法體繫上,和對萬物崇拜的土地信仰基礎上的,一直保持著一種超穩定的結構。盡管經歷過多次運動,許多鄉土遺產已經破壞,殘留部分已是萬幸,但如果我們現在大張旗鼓地把新農村建設理解成為農村的物質空間建設,就很可能把城市的模式,或者是歐洲城市的模式、華西村的模式帶到中國的鄉村大地上,風水林被砍掉、彎蜒曲折的河道被填掉或被裁彎取直、有上千年故事的祠堂被拆掉,只要稍不注意,所有這些草根信仰的基礎都會被徹底毀掉。
應該承認,農村居民希望改善生活、居住條件的願望是完全正當的,白查村的年輕人就說,住磚瓦房當然比茅草房好,像城裡人一樣。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文化素質的原因導致認識水平的不同,農村居民比較容易簡單地把新農村理解為寬馬路、大廣場、小洋樓,以及人工化的河道、輝煌的建築裝飾,而對本地區和本民族幾千年來適應自然環境而形成的鄉土景觀或者說文化認同認識不到或認識不清,對失去這些寶貴的東西不以為然。而農村的基層幹部,按照目前某些領導的審美、價值取向、政績觀,就更難以保證不出現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了。
資料表明,原先江浙一帶的水鄉古鎮多達200個以上,但是經過這些年來與破壞無異的建設,現在完整保護下來的只剩下6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特別是農村的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正在受到嚴重威脅,如果再不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文化安全的高度來保護文化遺產,我們的傳統文化根基就有可能毀於一旦,我們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
至於具體到海南黎族地區的民房改造,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和資金條件,完全可以做到既讓船形屋完全的保留下來,又讓當地居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比如,海南的一些專家就建議,在保留原有的船形屋外型基礎上進行內部的改造,設施的完善,這樣村民就可以舒服的住在裡面,既保留這種傳統的建築,又能很好的保留當地的文化。像雲南的傣族建築,遊客在外表上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還是傳統的竹樓,但內部已經進行了改造,村民用上了自來水,用上了現代的家用電器。貴州凱里的苗寨,湘西鳳凰的吊腳樓也都是保留了傳統的建築特色,吸引遊客不遠千里前來觀光,這一切,都是在保留民族建築特色基礎上才有的。
新農村建設,中央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有專家就認為,還應加上兩條,一是看能不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否能保護自己的文化特色,有信仰,有認同感,有歸屬感?二是看農村勞動者的教育水平是否提高了?對此筆者亦深有同感,多年前筆者在論及農村扶貧工作時就極力主張,應該鼓勵和幫助農村居民特別是青年進入城市,或上學,或打工,以此來實現全民族的城市化(按專家的說法,本質上是文明化),而不是把鄉村建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