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隆昌縣新農村建設

隆昌縣新農村建設

發布時間:2021-03-12 20:52:16

Ⅰ 請問知情人仕以後 內江隆昌縣今後哪些地方被拆遷

目前隆昌劃分為:東區主要是開發區,工業廠區為主,以兩個立交橋那邊都基本規劃為廠區,居住區分別在南北西三方向,其中以北門和西區為主,以蓮峰公園為城中心向四周擴散,我個人認為以拆遷而建設的話,估計大規模的要在一五年以後…因為城中大部分住房都是近十年修的,不太可能會在短期內拆遷,北門的舊房改造也基本完了,城內的發展應該不會太快…除非隆昌劃給重慶,不然應該不會有好大的拆遷公程了!

Ⅱ 隆昌市農村建房新規定及流程

【農民建房申請宅基地的審批程序】

1、農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
2、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申請建房戶在醒目的地方進行張榜公示(15個工作日以上);
3、國土資源管理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對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進行初審;
4、公布期滿無異議後,將符合"一戶一基"條件的用地戶按規定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佔用農用地的按規定報市政府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5、宅基地批准後,國土資源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批放宅基地,並發放選址意見書,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一書兩證")。
6、村民住宅建成後,國土資源所到實地檢查是否按批准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對符合要求的建房戶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書。
7、村民憑土地使用證及規劃許可證申請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審批面積】
1、1-3人,按3人審批,即90平方米。
2、4人按4人審批,即120平方米。
3、5人以上含5人的只能審批150平方米。
【以下情況不可自建房】

1、宅基地流轉給他人的農民;自從國家推出農村宅基地流轉政策之後,許多農民都將自己的宅基地出售給本村其他人,這類農民將不能夠在農村重新申請宅基地修建房屋。
2、原有宅基地面積超標的農民,國家對於農村宅基地的使用面積有著嚴格的規定,但是如今許多農村家庭的宅基地面積都超過了規定標准,未來這一類農民也不能夠在農村重新申請宅基地修建房屋。
3、一戶多宅的農民,隨著國家一戶一宅政策開展之後,將會全面清理農村一戶多宅等相關問題,多餘的宅基地將會採用付費試用、有償退出、復耕補貼等方式進行處理,而擁有多餘宅基地的農民也不能夠在申請宅基地修建房屋。
4、當地無宅基地可申請,如今國家對於農村宅基地有著嚴格的管控,在許多人口較多的農村,已經沒有了宅基地的相關規劃,這些農民也不能夠申請宅基地修建房屋。
【農村蓋房有補貼】

國家每年都會撥錢給農村危房改造《中央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如果是土瓦結構單層,樓板夾層不算層數,確實漏雨,裂縫,家庭困難等原因,向村委會提交危房改造補貼申請。

Ⅲ 隆昌縣和威遠縣哪個經濟好些

當然是威遠縣了哈。因為威遠縣畢竟是工業縣,2009年威遠縣在第八屆西部百強縣內(市容)排名中,位列第59位。高居省首批擴權強縣之首。2011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9億元,增長16.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0億元,增長2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7億元,增長2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6元,增長19.8%;農民人均純收入6844元,增長21.1%,圓滿完成了2011年各項目標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綜合績效目標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

Ⅳ 內江隆昌縣農村怎麼新開通寬頻寬頻有哪些套餐最短可以開通多長時間

有座機就好,這樣去辦寬頻就可以少辦一個座機了,我也是隆昌的寬頻,我說說我是怎麼辦的吧,我先去營業廳申請,寬頻推薦電信,雖然價格稍微貴一點,但它的網速穩定。我就用的是電信寬頻,寬頻用很多套餐,我的套餐是660元一年,2M寬頻,要綁定座機。另外套餐好像還有4M的,109元一月,好像還有話費送。8M的169元一月,20M的好像是200多元一月。我的寬頻是7月份辦的,現在價格不知道變沒變。
另外寬頻最短可以開通3個月。

Ⅳ 四川隆昌農村自建一層瓦房多少錢需要一平米

根據建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框架結構、磚混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等,價格也會是不同的。磚混結構的話,每平造價大概在1000元左右,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會有上下的浮動。

Ⅵ 隆昌市2019農村公路規劃古湖街道春光五組有沒有在其中

不是。就叫古湖街道,2009年設立,管轄原金鵝鎮的巨星、明星、羅星、群星、恆星、金星、紅衛、衛星、建設、春光、望城、飛泉、古宇、工農、上游15個村所屬行政區域。

Ⅶ 內江農村地區房屋搬遷賠償大概是多少錢每平方米啊,或者有什麼標准沒

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今瀘縣 富順 榮昌三縣接壤處設置了 隆橋驛,劃歸今重慶市榮昌縣管轄。雲峰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屬富順縣。 明嘉靖四十五年,四川巡撫譚綸以驛界瀘縣、 榮昌、 富順縣諸境地里遼廣,山澗險阻,歷為盜賊潛匿蹤跡,奏請割三縣交錯地在隆橋驛置縣,於夏歷十二月壬辰初獲准。隆慶元年(1567年)析瀘縣2里、榮昌4里 、富順14里置隆昌縣,以隆橋驛為城址。隆昌縣名由來主要是政治因素為寓興隆昌盛。 隆昌在隆慶元年至清嘉慶六年(1567--1801)屬敘州府。 清嘉慶七年(1802年)推行道制,隆昌屬川南永守道(1908年改稱下川道)敘州府。 民國元年廢道制。隆昌屬敘州府。 次年廢省改道,同時廢府 州廳,隆昌直屬下川南道(次年名永寧道)。 民國17年,國民政府組地方行政組織,以縣為基本單位,隆昌直屬四川省政府。 民國24年,四川省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督察區,隆昌屬第七行政督察區,至1949年無異。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12月18日成立隆昌縣人民政府,屬瀘州專區。 1952年1月瀘州專區改為隆昌專區,專署移駐隆昌縣城; 1952年12月20日,隆昌專區改為瀘州專區。 1960年7月瀘州專區撤銷,隆昌屬宜賓專區。 1968年專區改為地區,隆昌屬宜賓地區。 1978年4月隆昌改屬內江地區; 1985年6月內江地區改為內江市,隆昌屬內江市管轄至今。二 縣域 隆昌縣地跨北緯29度11秒,東經105度02秒至105度26秒 東臨榮昌縣,南界瀘縣,西接富順縣,北連內江縣(今東興區)。縣域從建縣至今無大的變動。縣境幅員大致為: 東西約距90里,南北約距90里。 三 行政區劃 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 明代地方行政區劃基層實行里甲制,百戶為里.隆昌建制時編戶20里。 清代隆昌地方行政區劃基層改為鄉里制。 康熙二十五年(1686),全縣分東、南、西、北在域共5鄉,編戶為25里.光緒三十二年(1906)全縣分東 西南 北四鄉,後改為二十五鄉。 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民國初年,全縣設24個保.民國7年,改上述24保為田,並新增4個田,全縣為28田。 民國16年改上述28個田為28個鄉鎮。 民國24年,縣政府奉令編整保甲,實行聯保制。縣轄政區分為區、聯保、保、甲4級.全縣設4個區,30個聯保615個保,6077甲。 民國29年7月實行新縣制,改聯保為鄉(鎮),實行縣 鄉(鎮)二級制,區改為指導區,各區分別設指導員2名,同時,將30個聯保調整合為20個鄉(鎮),各鄉(鎮)分設鄉公所。 民國30年七 八月,新設8個鄉(鎮)。至此,全縣共設4個指導區,28個鄉(鎮)。 建國後的行政區劃: 1950年元月,全縣劃為5個區,28個鄉(鎮),312保,3980甲. 同年5月,廢保 甲,以原鄉 保建立農民協會,並增設3個區。全縣為8個區,28個鄉(鎮).1956年撤區並鄉,全縣設1個區級鎮(城關鎮)`29個鄉,5個鄉級鎮。同時,全縣農村劃為4個片區。 1958年10月,除城關鎮以外,將全縣34個鄉(鎮)改建為政社合一的26個人民公社,262個管理區,1627個生產隊.1962年3月,再次調整,全縣為8個區,1個鎮(城關鎮),43個公社,365個生產大隊,3309個生產隊。 1984年4月,撤社建鄉,原社改為鄉名.公社下屬各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居民小組.全縣為8區1鎮(城關鎮) 43個鄉,371個村,4044個小組。 1992年2月,撤區.鄉建區級鎮(鄉),至今共18個。分別是:金鵝鎮 、響石鎮、 聖燈鎮、黃家鎮、雙鳳鎮、界市鎮、周興鎮、石碾鎮、漁箭鎮、石燕鎮、李市鎮、胡家鎮、雲頂鎮、山川鎮、迎祥鎮、龍市鎮、桂花井鄉、普潤鄉。
求採納

Ⅷ 內江隆昌發展概況

2006年,是執行「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壯工業、建新村、強旅遊、促城建、興商貿」工作重點,團結奮斗,負重拼搏,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克服了特大旱災等困難。全縣國民經濟繼續呈現出持續、平穩和健康發展的良好運行態勢,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增加,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經濟總量平穩增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緊緊抓住了「川渝經濟合作」這一契機,以打造「川東第一縣」為總攬,初步形成了以構築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和諧隆昌、平安隆昌。據初步測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9.95億元,增長0.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 %;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5.72億元,增長26.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19億元,增長10.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2.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2.01:44.98:33.01調整為19.19:49.59:31.22,產業結構繼續保持了「二三一」的經濟結構模式。
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初步形成了機械汽配、食品、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較強支撐能力和帶頭作用的民營骨幹企業。2006年,全縣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8.78億元,同比增長17.4%,比GDP增速高1.8個百分點。
新增就業人數增加。多渠道安置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903人,其中領取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實現再就業3499人,企業新吸納安置1400人,社區就業實體吸納安置7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運行質量不夠,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支柱產業的有力支撐,實施的大項目還不多;制約經濟發展的土地、資金、能源等因素依然存在;公共財政保障力不夠強;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
二、農業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面對特大旱災,奮起抗災自救,實現了「一保四補」的目標。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82億元,增長4.0%,實現增加值9.95億元,增長0.7%。農、林、牧、漁業結構由2005年的41.8:1.2:52.3:4.7調整為2006年的38.54:1.04:55.14:5.28;種養業結構由40.0:60.0調整為38.80:61.20;糧經結構由64.3:35.7變為59.51:40.49。主要農產品產量列示如下:
名 稱 2006年度 比2005年±%
糧 食 (萬噸) 24.33 -8.49
#小 麥 (萬噸) 2.44 0.41
稻 谷 (萬噸) 15.45 -13.85
薯 類 (萬噸) 3.37 0.60
玉 米 (萬噸) 2.45 -0.41
豆 類 (萬噸) 0.59 -14.49
油 料 (噸) 8270 -12.22
#油菜籽 (噸) 5458 0.94
蔬 菜 (萬噸) 15.41 3.15
水 果 (萬噸) 1.88 2.17
林業工作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以退耕還林工程和天保公益林建設為重點,以發展麻竹、檸檬、桑樹為主導產業,大力培育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林業。完成生態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2100畝(檸檬700畝、桑樹1000畝、其它果樹300畝),退耕還林配套荒山造林2000畝,古宇湖區域綠化280畝,四旁植樹75萬株,林業新育苗28畝。實現林業產值1753萬元,同比增長6.1%。
畜牧工作按照「畜牧業一年一變化,三年大提高」的目標,大力推進生豬和水禽產業化發展,有效阻擊了豬鏈球菌病、口蹄疫和禽流感及以狂犬病等動物重大疫情,確保了全縣清凈無疫。全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9.27億元,增長8.6%。主要畜牧產品列示如下:
名 稱 2006年度 比2005年±%
肉 類 (噸) 71513 11.31
#豬 肉 (噸) 51685 11.00
牛 肉 (噸) 658 12.10
羊 肉 (噸) 695 7.80
禽 蛋 (噸) 8100 2.00
蠶 繭 (噸) 429 5.90
出 欄 肥 豬 (萬頭) 69.38 11.00
年末生豬存欄 (萬頭) 53.68 11.90
年末大牲畜存欄(萬頭) 1.22 8.40
年末羊存欄 (頭) 37930 8.00
水產品產量 (噸) 13172 7.00
小家禽畜出欄 (萬只) 1256.80 7.70
#水 禽 (萬只)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年整治病害水庫25座,新建3口;維修改造石河堰15處;新建蓄水池85口、新建供水工程3處;防滲整治維修渠道5公里、新建3公里。全縣新增節水灌面2500畝,恢復改善灌面4000畝,新增蓄水能力10萬方,水利工程蓄水保栽達24.5萬畝,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堅定不移的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結合打造「西部汽配基地」這一契機,著力培育汽配、食品、紡織三大支柱產業,加大工業技改投入,推進資源整合,工業經濟呈現速效並進的良好運行態勢。全年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67.35億元,增長19.9%,增加值21.95億元,增長29.3%,佔GDP的42.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到2006年的86戶,資產合計達到249541萬元,增長18.0%,從業人員19750人,增長16.3%。全年實現總產值51.37億元,增長38.6%,實現增加值17.53億元,增長36.3%。主要工業產品列示如下:
名 稱 2006年度 比2005年±%
原 煤 (萬噸) 254 5.8
紗 (噸) 24310 4.3
白 酒 (噸) 2516 48.0
生 絲 (噸) 760 36.7
合 成 氨 (噸) 60812 24.6
水 泥 (萬噸) 33.64 4.4
日 用 玻 璃 (萬噸) 500 25.0
成 品 鋼 材 (噸) 49049 6.5
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0.3%,比上年高34.92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24.08%,比上年高7.4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8.87萬元/人,比上年高1.18萬元/人;每萬元產值綜合能耗1.19噸標准煤;產品銷售收入53.98億元,增長49.5%;利潤總額26134萬元,增長86.2%;利稅總額49730萬元,增長88.10%。虧損企業虧損額由上年的454萬元下降到2006年的199萬元,下降56.2%。
建築業生產健康發展。全縣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23個,從業人員達到19009人,增長9.5%。全年實現產值9.76億元,同比增長41.4%,增加值3.77億元,增長12.0%。實現利潤總額2877萬元,同比增長99.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3.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6%。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全縣共實施項目153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9120萬元,同比增長33.2%。其中:9個市屬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3億元,52個縣屬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7億元。從投資類型分析:基本建設完成投資47446萬元,同比增長39.0%;更新改造完成投資43976萬元,同比增長77.6%;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0775萬元,同比增長34.4%;農戶投資16923萬元,同比下降23.6%。
重點圍繞「工業強縣」突出抓了聚壑石油液化氣、鑫龍紡織紡紗生產線等87個工業項目,實現工業技改投入43976萬元,同比增長77.6%。圍繞新農村建設突出抓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建設、柏林寺水庫除險加固等16個農業項目,實現農業投資11591萬元,同比增長39.2%。圍繞「旅遊新縣」突出抓了南關石牌坊古鎮等6個旅遊項目,實現旅遊投資13400萬元,同比增長33.2%。圍繞城鎮化突出抓了9、11號安置房、隆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等27個城建項目,實現城建投資43878萬元,同比增長5.1%。圍繞「五年攻堅戰」突出抓了自榮公路、通村公路標美路等9個交通項目。
招商引資穩步推進。2006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域外資金62700萬元,同比增長77.8%,其中工業生產性項目實際到位資金4441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1%。
五、交通建設和郵電通訊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投資4611萬元,重點交通建設項目自榮路、石漁路已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隆古路納入旅遊環線,改建縣道42公里,新改建村道128公里,建成農村公路橋梁3座/45米、農村客運站3個,建設碼頭217.96米/9個,新增通車里程179.5公里,全縣通車里程達到1294公里,實現省道好路率83.7%,縣道好路率73.6%,。
運輸業健康發展,營運市場進一步規范。全縣有6家運輸企業評為A級、1家評為B級企業,清理換發客運線路標志牌311塊,查處各類違章車輛227台次,非法營運車輛49輛。全年完成公里客運周轉量40907萬人公里,下降0.1%,公里貨運周轉量17264萬噸公里,增長13.68%。
郵電通訊持續、快速發展。2006年末,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406萬元,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3818萬元,增長17.5%。2006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19750戶,增長10.2%,其中住宅電話89064戶,增長8.0%,電話普及率達到32.2%;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20144戶,增長37.7%,普及率達43.4%;國際互聯網用戶16615戶,增長21.4%。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城鄉消費品市場日趨活躍。「萬村千鄉」工程成效顯著,已建成22個鎮級「農家店」,51個村級「農家店」建設,有效地拓展了農村流通網點。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951萬元,同比增長15.5%。其中,縣的零售額74781萬元,增長15.3%,縣以下的零售額112170萬元,增長15.6 %。按行業分組;批發和零售貿易業141143萬元,增長15.4%,住宿和餐飲業42139萬元,增長15.7%,其他零售額3669萬元,增長14.3%;從經濟類型分析,國有經濟5372萬元,增長10.0%,私營及個體經濟164835萬元,增長16.0%,股份制及其他經濟12432萬元,增長15.2%。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年實現外貿出口創匯1591萬美元,同比增長25.0%,全年新增獲權企業6戶,新增出口實績企業5戶,實際利用外資160萬美元,外派勞務512人。
七、財政、金融
2006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8543萬元,同比增長23.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含基金收入)13550萬元,同比增長27.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81萬元,同比增長19.3%。其中,納入市上增長考核稅收完成6342萬元,同比增長27.0%;各項稅收6855萬元,同比增長24.8%。全縣財政總支出51696萬元,同比增長27.9%,一般預算支出51682萬元,同比增長36.8%。
金融運行平穩。金融機構實現各項存款余額54.81億元,比年初增長11.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20億元,比年初增長13.1%;實現各項貸款余額18.26億元,剔除剝離因素,比年初增長7.7%。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縣共組織實施縣以上各類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7項,其中結轉項目10項,新上項目17項;星火計劃14項,科技成果推廣計劃5項,科技攻關項目8項。其中,水禽無公害生產技術集成、推廣與產業化開發項目報國家科技部;全年共申請國家專利37 件,實施專利項目3項,成功對接外智項目13項。
正式啟動「雙高普九」工作和義務教育示範縣工程。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不含幼兒園)174所,在校學生90347人,教職工5928人,其中專任教師5210人。有小學129所,招生7597人,在校學生 48438人,專任教師2517人,7—12歲正常兒童入學率達99.98%,小學輟學率0.03%;全縣有普通中學36所,招生12551人,在校學生36816人,專人教師2318人,13-15周歲正常少年入學率97.32%,初中升學率達74.8%,初中輟學率1.08 %;高中升學率為53.8%;重點上線430人,本科以上上線1881人,包括了全市文科前三名;中小學危房改造6097平方米。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藝創作再上新台階。全年共創作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小品等作品150餘件,組織美術、書法、攝影作品1000餘件,在省獲獎30餘幅。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成功舉辦了新年音樂會、歌舞音樂會、「農普之歌」文藝晚會、川劇摺子戲、舞龍彩游等活動,放映愛教片1560場,圖書館接待讀者59000人次,書刊流動74558冊次。全縣有影劇院1個,文化館(站)19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61823冊;開展了對石牌坊的修繕保護工作。
廣播電視充分發揮黨的「喉舌」作用,在辦好《鵝江話題》、《歡樂今宵》等節目的同時,推出了新的電視欄目《生活驛站》、《百姓故事》、《法制前沿》、《我的舞台》等四大欄目。全縣有廣播電視台1座,鄉鎮廣播電視站18個,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全年新架纜線60.12公里,新發展光纖用戶4906戶。
衛生工作狠抓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工作的組織、監督、檢查和落實等工作。深化農村衛生改革,推進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和婦幼保健工作,整頓和規范醫療衛生市場次序。全縣有醫院、衛生院24個,床位1456張,衛生技術人員994人,其中醫生449人;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衛生防疫人員89人;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47個,村衛生站361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1.7‰,嬰兒死亡率8.5‰: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91081人,參保率達94.97%。
認真實施《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鞏固全國體育先進縣成果。全縣共舉辦、聯辦體育比賽20場次,承辦了「2006年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決賽」四川主賽場的比賽。在全省第十屆運動會中,隆昌獲2金2銀,在全省重點中學田徑比賽中,隆昌獲1銀4銅,在全市傳統田徑賽中,隆昌獲跳高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十、市政建設 旅遊與環境保護
市政建設突出打造「西部青石文化城」,以推進城鎮化進程為中心。全縣建成區面積12.0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為35.8%。新建城市道路面積3.53萬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631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面積3.27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31平方米;重點工程污水處理廠已累計完成投資4100萬元,城區段已全線貫通;新鋪設受壓供氣管網6.4公里,完成供氣量935萬立方米,城市氣化綠96.7%;天然氣一戶一表新戶1981戶;安裝Dg100米以上供水主管2500米,供水量585萬噸,水質綜合合格率99.87%。城區一批重點高檔住宅小區錦林新苑、元亨新村、龍錦家園、南景源、西怡園三期等工程相繼竣工;隆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榮獲內江市「甜城杯」優質工程獎。
旅遊產業成為我縣一個新興的產業。強力推進「三古之旅」,實現旅遊發展新突破。全年旅遊接待130萬人次,旅遊收入4.67億元,隆昌南關石牌坊古鎮旅遊景點於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開展了省級生態示範區建設。環保工作鞏固小流域污染源整治成果,重點加大沿河治污企業監管。2006年,共投入資金251萬元,完成污染治理企業4家,出境斷面水水質達到Ш類。城區空氣質量達標率75.2%,環境雜訊平均等效聲級為57.8分貝,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執行率達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計劃生育總體保持全市領先水平。2006年,全縣人口出生率8.52‰,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3.19‰,計劃生育率為91.02%,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2:93。開展計生「三結合」幫扶基地44個,幫扶戶6706戶,全縣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政策對象61202人,制發「關愛女孩行動」愛心卡1730個;據公安部門年報統計,年末全縣戶籍人口76.61萬人,比上年增加0.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9.87萬人,非農業人口16.74萬人。常住人口690235人。
城鄉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據縣地方經濟調查隊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6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7514元,比上年增加1424元,增長23.4%,城鎮恩格爾系數38.9%,城鎮基尼系數0.2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91元,比上年增加283元,增長9.4%,農村恩格爾系數53.57%,農村基尼系數0.219。
城鎮職工人數增加,工資水平有所提高。2006年末,全縣共有在崗職工42832人,比上年增長0.3%,職工工資總額50128萬元,增長16.3%;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11773元,增長15.2%。
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推進。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60628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49249人(在職24311人,退休20904人);全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機構24個,床位949張;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028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022人,農村傳統救濟993人。

閱讀全文

與隆昌縣新農村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